小学数学教学方案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方案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方案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方案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方案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数学教学方案1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一套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数学教学能力的提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是一项艰巨而又有意义的工作。有了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将对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起到导向、激励、促进的作用,同时还能为教学管理提供更准确的评价数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纲要》还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是说,科学的评价需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从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绩效、情感、方法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过程、方法、投入程度等进行评价。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制定原则研究并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教学评价起到指导、推动教学的作用,确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1、方向性原则从素质教育的内涵来分析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总体思想,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2、全面性原则要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进行评价,应观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中每一环节的设计、实施和效益,以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所取得的总体效果。全面观测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氛围。总之,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3、主体性原则构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参与的程度,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4、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会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师生和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要以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以一节课就把教师的教学能力作出定论。5、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力求简单、易于操作。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准则的特征描述本方案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共设置2个评价项目,8个评价要点。现对各评价要点描述如下:1、学生学习(1)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是否能自主学习、积极学习。(2)交往状态生生之间是否有友好、有效地合作学习,是否能相互给予指点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是否充分。(3)思维状态学生的思维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解释、说明、表达所学知识,是否能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学生的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4)生成状态学生是否伴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是否能总结学习所得,是否能得到相应发展。2、教师教学(1)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恰当。关注学生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差异。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与探究时空,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善于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2)教学设计联系学生经验,创造性运用教材,优化内容。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估计教学的起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暴露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3)教学技术重视反馈,把握教学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应变能力强。合理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研究、探索的过程。合理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合作与互动。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4)个人素质有良好的基本功,如:板书、口头表达能力等。有丰厚的数学功底,课堂用语规范、科学。能充分挖掘教材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有较强的驾驭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语言生动准确,教态亲切自然。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量表略小学数学教学方案2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教学重、难点: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学习情境师:我们一。一班的小朋友自从上小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不仅认识了新朋友,还学会许多知识和技能,老师很为大家高兴,不仅如此,咱们班有很多小朋友热爱劳动,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小朋友打扫卫生的场面吧二、6、7的基数含义1.观察主题图。师: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他们分工合作,干得多起劲啊,同学们应该向他们一样爱劳动,讲卫生,热爱我们的班集体2.教学6和7(1)、认识6师:图上有几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还有数量是6的事物吗?6张桌子、6个小朋友,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像6个小朋友,6张课桌,6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6像什么?(2)、认识7师:图上有数量是7的事物吗?7个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像7个人,7把椅子、7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7像什么?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2个新朋友,6和7(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3、摆一摆师:请小朋友们先拿出6根小棒,请你用这6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摆的又快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师:请同学们指着自己摆的图形数一数,你用几根小棒?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同桌之间互相欣赏一下师:如果再添上1根是几根呢?你能用7根小棒摆出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们快速的摆一摆(请一位同学上来摆)。咱们一起数一数他用了几根小棒,告诉大家你摆的是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4、拨一拨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培养,它叫计数器,计数器上面有很多漂亮的珠子,一会我们用这些漂亮的珠子拨一拨好不好?师:请一位小朋友认真看,仔细数,看他拨的对不对师:你能想他这样拨出5颗珠子吗,请你拿出计数器拨出5颗珠子,请同学再添上一颗,是几颗?再添上一颗呢?请同学们快速的在心里数一数你拨出的珠子师:回忆一下你刚才拨珠子的过程,5添上31是几?6添上1是几?7比6多几?……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你能把这把直尺补充完整吗?为什么这样填?填完后让同学拍着手读一读5、比大小请同学从5、6、7三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桌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个同桌说的多三、教学6和7的序数1、教学金鱼图一共有几个鱼缸?每个鱼缸里的小鱼条数都不一样,请同学们在心里数一数每个鱼缸里面有几条鱼?提问:左数第一瓶有几条鱼?左数第六瓶有几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几瓶?左数第7瓶有几条鱼谁能像老师这样提出几个问题?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2、游戏师:请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来前面扮演小动物(1)、老师提问题,下面的同学注意听,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好(2)、老师提问题,让这7只小动物做动作,如果他做对了,咱们就掌声鼓励鼓励,如果做错了,你举手告诉老师四、总结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两个朋友啊?五、教学6和7的写法同学们认识了6和7,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写6和7小学数学教学方案3【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究连减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100以内连减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价值。【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连减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算式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抽学生口述出计算的过程。师:这些题是我们在一年级上期时就已经学过的20以内的连加、连减,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用上我们前面学习退位减法的知识学习新的连加连减。板书课题:连减二、新课教学师:同学们已经会算连加的.算式了,根据这个,你又能列出怎样的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0-30-14。师:这是一个什么算式?学生:连减算式。师:这个连减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是20以内的,50-30-14是100以内的连减,并且需要退位。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计算这道连减算式吗?师: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师巡视观察,发现不同的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尽量指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学生:尝试计算后汇报: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连减的算法,主要引导学生列出的两种竖式计算:学生:列出竖式后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师:在做这道题时哪个地方最容易做错?能给其他的同学提个醒吗?师:在做连加连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在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三、巩固练习师:同学们已经会做连加连减的算式了,下面让我们来练习一下,课本上的练习题。四、全课小结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小学数学教学方案4【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2、掌握百分数的特征,明确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3、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注意孕含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想,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4、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渗透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师:同学们,前一阶段在韩国釜山举行了什么?(生:第十四届亚运会)师:对,中华体育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博,取得了令对手望尘莫及的金牌数(150枚),为国赢得了荣誉。(注:第十四届亚运会结束20xx年10月14日。)师:亚运会结束后,通常要对各国获得金牌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请同学们看这样一张图。第十四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20xx年10月师:像这样的图,同学们见过吗?图中的数叫做百分数,你们见过百分数吗?在哪里见过?师: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4、导入:为什么经常要用到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做百分数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分数。(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索,揭示特征(一)教学百分数的意义1、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上第104页的例题。思考:(出示)(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通常用百分数进行比较的?(2)用百分数比较有什么好处?(3)什么叫百分数?让学生自学课本后,同座同学议论思考题。2、集体反馈,揭示意义。(出示表格)(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要用百分数进行比较?(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2)在这里,比率这两个字怎样理解?(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3)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所占的比率是多少呢?是怎么得到的?五年级呢?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成下表: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六年级17100五年级30200=(4)用百分数表示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后板书:分母相同,便于比较。)哪个年级三好学生所占的比率大?(5)用百分数进行比较,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后,能约分的要不要约分?(揭示:百分数是分母是100的分数。)(6)表格中,两个百分数的上面一格应填写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7)什么叫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例题中应把什么人数看成一个数,什么人数看成另一个数?谁能说一说表格中的和表示的意义?(8)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两个数)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倍数关系)3、举例辨析,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⑴中国十五预期将保持的经济增速。⑵七月我国工业生产加快同比增。⑶根据人事部提供的数字,中国回国留学人员目前以年均的速度增长。⑷一根光缆长千米。师生讨论:(1)这四句话中哪些是百分数?为什么?(2)千米为什么不是百分数?(3)师:这四个数都是分数,而前三个才是百分数。谁能说出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回答后出示下表:分数百分数意义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得出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后面通常不带单位名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二)教学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1.为了区别于分数和便于书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采用百分号%来表示。教师示范百分号的写法后,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2.教师示范书写百分数,引导学生写黑板上和上例中的百分数。3.教学读法。指出百分数只读作百分之几,而不读成一百分之几,齐读百分数。(三)揭示百分数的特征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它特殊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说出百分数的特征:1、分母相同,便于比较;2、只表示倍数关系;3、采用百分号%表示。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1、教师投影出示下图,(用百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教师先用红色画上8格,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出来,并说出8%的含义。然后用蓝色画出32格,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后提问:你还能看出一个百分数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40%;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60%)2、选择练习。出示一组百分数。6%3.9%120%98%100%(1)提问;这一组百分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两个最接近?(2)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1)课上,由于学生们认真听讲,学会同学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0%)(2)大同小学学生每月的零花钱占学校买图书钱数的50%。开展节约活动后,只占()。(3.9%或6%)(3)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120%)(4)由于全班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单元考试的及格率一定能达到()。(100%)3、读出下面的句子,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5%。(2)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的20%。(3)一本书已看了40%。(4)摩托车厂上半年完成生产计划的60%。提问:(1)第一、二句话中的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看,我国用只占世界5%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如果我国人口有所控制,如我国的人口只占世界的15%,甚至更少,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怎样?(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会怎样?(更快)(2)一本书已看了40%,说明还剩百分之几没有看?(60%)已看了40%,是不是一定看了40页?如果是看了40页,这本书有多少页?如果这本书有200页,已看了多少页?如果有300页呢?如果有1000页呢?(3)摩托车厂上半年完成生产计划的60%,如果下半年也完成计划的60%,这样,全年的计划完成了吗?是正好完成,还是超额完成?超额了百分之几?(20%)你是怎么算出来的?(60%+60%-100%=20%)5、再出示第十四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读出图中的百分数,并说出表示的意义。四、课堂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五、游戏请这节课学会的同学举手,(全班54人都举起了手)谁能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说明现在同学们举手的情况。(这节课学会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0%)假设四个组的人数同样多,其中一组同学举手,举手的人数可用什么百分数表示?(25%)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两组同学举手呢?三组呢?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百分数:25%,说:25%表示第一组要放下手的同学,多少人可放下手?让第一组的同学放下手。接着,又板书一个25%,提问:这个25%表示第二组要放下手的同学,多少人又可以放下手?又让第一组的同学放下手。还剩下两组同学,提问:老师再写一个什么百分数,大家都可以放下手?(50%)这个50%表示谁是谁的50%?学生回答后,宣布下课。小学数学教学方案5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师:同学们,你们去哪儿旅游过?学生可能说道:去北京??师:同学们去的地方还真不少。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的事情,提出谁的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远,为什么?师:我们一起看看聪聪一家干什么去了?同学们打开书翻到82页,观察情境图。生:他们一家骑自行车到野外郊游去了。师:没错,一家三口都特别高兴!再观察一下,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道:三个人骑的自行车型号不同。三个人的自行车车轮的大小不一样。师:那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呢?为什么?学生可能说到:生:爸爸的车走得远,因为它的车轮最大生:爸爸的车轮周长最长,所以走的最远师:你认为哪儿是车轮的周长呢?生:车轮一周的长度就是车轮的周长。师:那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又是什么呢?生: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就是车轮的周长师:对,你真聪明,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就是车轮的周长。师:谁的.车轮周长最长,谁的车轮周长最短?生:爸爸的车轮周长最长,聪聪的车轮周长最短。4、讨论:车轮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然后由车轮的半径越长周长越长,即车轮的直径越长周长越长,进而得出:圆的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的结论。师:那车轮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可能说到:与车轮的大小有关,车轮越大,周长越长与车轮辐条有关,辐条越长,周长越长与车轮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周长越长与车轮直径有关,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师:同学们谈得都很有道理,车轮的半径越长,也就是直径越长,那车轮的周长就会越长师: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呢?生:圆的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师:你反应真快,你们认为呢?生:同意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周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下面我们继续研究,看看圆的周长和直径还有什么关系?二、自主探索(一)测量硬币1、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材料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和周长。师:同桌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测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和直径。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给学生充分动手测量的时间和空间,获得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活动经验。2、交流测量结果和方法,注意测量的过程要交流清楚。师:谁来说说你们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学生边说边演示:(1)緾绕法生(2)滚动法师:同学们刚才用的方法都非常好。师:看看硬币的周长是多少呢?生:7.8cm3、计算并观察测量的数据,推测硬币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师:就用这个数据和直径2.5厘米来估一估或者算一算周长除以直径的结果,看看硬币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可能出现:我估的硬币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我估的是3倍多一些。(二)测量圆片1、提出做一做的要求,让学生用教师准备好的圆片测量并计算。师:看来硬币的周长大约是它直径的3倍的多一些,那是不是任何圆的周长与直径都有这样的关系呢?老师课前给每个小组发了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和计算,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并填在表中。观察得到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教师进行巡视参与。2、交流各组测量和计算结果,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师:完成测量了吗?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学生汇报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到:三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不管是大圆还是小圆,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师:(把从下面搜集到的统计表展现出来)我们看其它组也是这样的结果吗?生:是师:你们底下也是这样的结果吗?生:是。(三)总结圆的周长公式1、教师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历程,然后交流感受和启发,进行思想教育。师:看来,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其实这个倍数是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作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师:由于我们在测量时有误差,所以得不到一个固定值。师:圆周率可用字母π来表示。板书:π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并在桌子上试着写一写。师:我们今天课上研究的圆周率,早在几千年前,我们古人就开始研究了。请同学们自学课本84页的兔博士网站。(学生自学)师:在众多研究圆周率的科学家当中有位代表性的人物,你们知道是谁吗?生:祖冲之。师:你们觉得祖冲之怎么样?学生谈感受师:老师也觉得祖冲之太了不起了,做为中国人感到太自豪了。师:现在人们发现圆周率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利用计算器已经算到了小数点后面上亿位,你们读一读。π=3.1415926535897??(生读。)师:由于圆周率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计算时只取它的近似值。板书:π3.142、引导学生根据周长÷直径=圆周率,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师:根据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如何求圆的周长呢?生:直径×圆周率=圆的周长师:如果周长用字母“c”表示,直径用“d”表示,谁来总结求圆周长的公式?生:c=πd师:板书师:那如果把直径d换成半径r呢?生:c=2πr师板书师:再求圆的周长,你还用测量的方法吗?只需知道什么就可以了?生:直径或半径。在教师的启发下,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和用字母表示的过程。三、简单应用让学生试着用公式求圆的周长师:那我们利用公式试着求一下圆的周长。(课本84页练一练的第一题的1、3小题)小学数学教学方案6教学内容:教科书68-69页,练习十五1-3题目标预设: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流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看卡片视算)表内乘法若干题2、口答(看课件口答)30是几个十800是几个百100是几个十90是几个十6000是几个千500是几个百4个十是多少12个十是多少12个百是多少17个百呢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新问题。二、学习新课1、课件出示游乐项目,最后定格游乐项目价格表:旋转木马:2元碰碰车:3元急流勇进:6元登月火箭:8元过山车:10元水上摩托:80元水上快艇:40元2、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3、集体交流讨论,教师把学生的问题算式归类板书:表内乘法一类整十数乘一位数一类整百数乘一位数一类整千数乘一位数60x3=200x7=900x3=600x3=20xxx7=9000x3=请学生观察说说是根据什么分类的请列式计算的学生介绍自己计算的方法4、通过练习提炼算法看课件抢答:6x3=20x7=90x3=请算得特别快的同学介绍方法教师小结:计算整十、整百和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先用乘法口诀计算出积,再看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巩固练习1、看游乐项目价格表同桌相互提乘法问题,并列式计算。2、看卡片视算(算出得数后马上举手)抽生说得数,数学书71页第1题3、完成《课堂作业本》30页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小学数学教学方案7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总是与生活有所隔离,这样就使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更加抽象,也增加了教学难度,为此,我觉得教师应该在课题研究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因此我确立“让高段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的课题。(二)研究的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能力的挑战已成为当今的主流,也就是对新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具有适应社会、接受挑战的能力,因此在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探究生活的教学模式是当今课程改革的趋向。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觉得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从小学高年级一定要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一)、教材内容生活化:1、导入生活化。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2、例题生活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在教学例题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素材,将它服务于教学新知,这样可以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化处理,更能吸引学生参与研讨,能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3、练习生活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一些实际应用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过程生活化1、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数学实践活动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学生常见的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取实物,留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无形中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2、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后可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38元,一共要多少元?这样把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3、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4、养成学生生活自主性学习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一)、总结出“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生活化”的研究,探索出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的具体途径。寻找创设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情境、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得出如何优化教学策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二)、推进学生素质的发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生活化”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进而自主建构“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数学学习体系,进而形成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克服困难的意志,尤其是奠定参与未来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竞争的高心理素质。(三)、建立“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在“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生活化”的研究中,探索对学生数学素质全面评价的标准,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并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建立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科学评价体系。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五、课题研究的对象临镇小学高年级六、课题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对近几年来有关新课程方面的文献资料、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比较,筛选出有效的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所借鉴。(二)、过程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质量。(三)、行动研究法。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其主要环节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四)、实验研究法:通过对实验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探索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施原则、方法和途径,应用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五)、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调研、测试、开座谈会等手段。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了解课程资源的分布,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实验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七、研究的程序(一)、准备阶段,(20xx年12月到20xx年1月)主要工作:1、选题,进行课题背景分析,确定实验班级,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2、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二)、实施阶段,(20xx年2月到20xx年5月)。主要工作:1、课题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2、理论学习,结合实际。3、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三)、总结阶段(20xx年6月)主要工作:1、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装订成册或书。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课例、论文表达。课题报告2、撰写研究报告3、为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八、研究成果(一)、课题研究报告。(二)、课题研究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方案8[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从而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数学教学教学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批判地观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下面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教学反思的几点做法。一、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设计教案时,要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教学设计。在设计新的教案时,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那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那些策略和方法。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自己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二、课堂教学反思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设计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应及时反思,如何启发引领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当学生发生意外事情时,教师及时进行反思,如何机智地处理发生的意外,使学生及时恢复到正常的思维状态。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在解答此题时,有一学生列式为:3+5=8(平方米),当学生都笑他错误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梯形的高是2米,可计算面积时,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来就行了。”听他这么一说,感觉还有道理,此时我顺势引导:“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呢?”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得出: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类似这些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地反思,启发引导学生克服思维障碍。三、课后总结的反思课后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后总结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反思教学成功之处每一节课螳都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按照预先设想的教学方案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如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巧妙地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教学中的亮点,精彩片断,以及教师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示、情境的创设而产生的灵感,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处等,课后进行认真反思,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2。反思教学失败之处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失败教训,如对教材理解出现的偏差,对教学重点、难点处理不当,演示、实验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某种原因,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为今后教学吸取的`教训。3。反思学生的反馈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独特见解或是学生的问题,如能力缺陷,思维障碍,以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业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老师解决不了的奇特问题,记录到课后去研究。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促使自己成长与进步,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成为新时代的教学能手。小学数学教学方案9【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余数,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意识和动手操能力、观察对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3、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细心观察、仔细思考的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小朋友,很高兴我们能相聚一起,在数学大本营里,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我们的口号是:数学大本营,快乐伴我行。(课件展示)咱们一起做个“猜手指”的游戏,从大拇指开始数至小指,依次往下数。当你说到一个数,孙老师就能知道这个数会落在哪个手指上,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学生挑战,教师应战。)师:知道老师为什么猜的这么快吗?这个游戏中藏着数学秘密呢!想知道吗?学完这节课,答案自然就揭晓了。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1.学习例2(1)收集信息师:我们班要举行联欢会,同学们准备用一些花来装扮教室,这样教室就更漂亮了。(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从图中收集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谁会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自主做题)生:一共有23盆花,每组放5盆。生:求能放多少组,还剩下几盆?生:这是再求23里有多少个5,要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3÷5。生:我还会列除法的竖式(师板书算式)(2)动手操作:(课件展示)师:这道题的结果是多少呢,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摆一摆。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组,最多可以分几组?还余几根?(独立完成,再展示结果。)(3)汇报评价:在小组内说摆小棒的过程,再汇报。生:把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组,最多分成了4组,还剩下3根。(师同时板书答案)师:看来,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4组,还剩余3盆。剩下的还能再分吗?为什么?(课件再次展示,进行着重强调。)生:不能再分了,剩下的3根不够摆一组的。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候候正好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在数学上,我们把剩下的不够分的数就叫余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4)认识余数边板书边讲除法家族里的新成员——余数。师:请跟老师一起读。(5)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读法。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除法家族里的每个成员?每个成员各表示什么?这个算式怎么读?强调:老师查字典知道“余”表示剩余的,多出来的,余数就表示剩下不够分的.数。(6)竖式计算师:有了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把这道竖式计算出来。生进行竖式计算。师:你列的竖式是否正确?数学课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我们走进课本,用心阅读51页例2图。边读边思考:A、如果不分小棒,商是几?怎样知道的?B、23下面的数是几?它是怎么得到的?C、余数是几?是怎么得到的?D、你知道余数表示什么?(课件依次展示)小结:我们可以得出除法竖式计算三部曲:商、乘、减。(课件)(7)展示竖式。2、练习。师:同学们学会了吗,敢不敢接受挑战。(1)小试身手(2)知识城堡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1、学习例3(1)探究关系:如果刚才的例2中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18盆,……,25盆呢?你会列式计算吗?(2)合作完成。(3)汇报结果:题目越来越难了,你怎么算得越来越快啊?有什么窍门吗?(4)小组合作:师:A、请观察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B、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同桌讨论,再互动交流)追问:为什么余数是依次增加了?(一个量在变,所以改变了另一个量。原来被除数在变,会引起余数的变化,被除数每增加1人,余数就会增加1。)2.归纳总结:所以,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反过来怎么说?3、智慧冲浪:(1)下面这样计算,对吗?错在哪里?(2)知识城堡2.(3)我是小法官。四、课堂总结,交流释疑: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有什么疑问?五、巩固拓展,运用新知1、开心小游戏:猜手指猜手指游戏是几个数字在循环?列式就是:()÷5=()…(),这个游戏主要看余数:如果余1,这个数会落在大拇指上;如果余2,会落在食指上;余3,落在中指上;余4,落在无名指上;会不会余5?如果没有余数,就落在小指上、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快速进行猜手指游戏了吧?(和同桌互做两个,学生根据结论,做游戏验证。)2、智慧小博士。小学数学教学方案10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二)进一步认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3+22+74+53+47-39-46-38-2学生回答时,要强调计数单位.如:3+2,是3个一加2个一是5个一,3+2=5.7-3,是7个一减3个一是4个一,7-3=4.2.复习数的组成.(1)8个十是()5个十是()(2)60里面有()个十90里面有()个十(二)学习新课1.导入谈话.师:今天小动物们要在森林公园举办运动会,准备的奖品是小皮球.每盒10个,一共6盒.十个十个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皮球?(学生高兴地数出: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一共有60个小皮球)师:对!一共有60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教学例1.师:请同学们按要求摆小棒.(学生动手摆小棒.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摆,其余学生在桌上摆)师:左边先摆出2捆,右边再摆1捆.一共有多少根?师:1捆是一个十,2捆是几个十?(2捆是两个十)师: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计算?(边画集合圈,边板书)列式:20+10=师:计算加法时,可以这样想: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1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20+10”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得几个十?(按4人一组讨论,每人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然后由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板书:20+10=30.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再摆小棒图(一名学生到黑板摆,其余学生看着他摆)师:先摆3捆小棒,去掉1捆,现在还有多少根?(学生可能拿走1捆,这时教师追问)师:去掉1捆,怎样表示?(画虚线图)师:现在还有多少根?怎样计算?(用减法计算)列式:30-10=师:计算减法时,怎样想?(这样想:3个十减去1个十,是2个十,2个十是20)所以:30-10=20.(学生口述时,教师板书)齐读:20+10=30,30-10=20.3.做一做.(出示投影片)师:请同学们看图列出一道加法、两道减法算式.(学生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指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演示投影片)40+20=6060-20=4060-40=20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答:4个十加2个十是6个十,是60.6个十减去2个十是4个十,是40.6个十减去4个十是2个十,是20.4.做一做.(出示投影片)师: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同上)40+3=4340+30=70师:对比这两个算式,说一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左图:左边有4圈珠子,每圈10个,就是4个十,即40;右边有3颗珠子.把左、右两边合起来是43棵珠子.所以:40+3=43.右图:左边有4圈珠子,每圈10个,就是4个十,即40;右边有3圈珠子,每圈10个,就是3个十,即30.把左、右两边合起来是4个十加3个十,是7个十,即70.所以:40+30=70.师:通过上面两道题的比较说明,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同学们在做题时一定要看清数位、认真仔细,才能使得计算正确.(三)巩固反馈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卡)(1)20+1030+2040+1060+3040-2050-3090-5070-40(开始时说:怎样想的,后面从略)(2)30+650+270+130+6050+2070+10(3)8-39-25-480-5090-2050-40(一组一组地出示,进行对比练习)2.首尾相接练习.第一人先编一道题,第二人用前一位学生报的得数再编一道,以此往下继续进行.加减法不限定.主要培养学生反映机敏和注意力集中.如:第一人说:30+10=40,第二人说:40+20=60,第三人说:60-50=10,…3.凑百练习.或师生对练或两个同学对练:一人说30,另一人答:70;一人说60,另一人答:40.4.游戏:邮递员送信.在黑板上贴小兔、小象、小熊、小猴四个信箱,发给每生一张口算卡片,心算出得数.老师说:“请大家先给小兔家送信.”学生迅速将手中相应得数的卡片放到小兔的信箱里.做完后集体订正.课堂设教学计说明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的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它是以“+”为计数单位.例如30+10,计算时要想:3个十加1个十,是4个十,就是40.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意思.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法打下基础.在复习准备中,为了使学生的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减缓学生学习的坡度,安排了复习10以内加减法和复习数的组成两个内容.突出了计数单位“一”,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新授课的内容共分三个层次,先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再通过看图列出一加两减算式,最后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由于所学知识比较容易,基本上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学,关键之处给以提示.学习过程也是先从摆小棒、看图到看见式题说“怎样想”的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课堂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重点突出,寓教于乐.在计算能力上通过练习,应该达到见式脱口而出(得数)准确无误的程度.小学数学教学方案11教学内容:第43页例2及练习十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2、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王强是欢乐队中最高的队员,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就下结论欢乐队总体身高比开心队高吗?为什么?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1、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师: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回忆得起来吗?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板书:100分98][板书:99分99][板书:98分99][板书:100分100][板书:96分98][板书:98分100]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师生共同演算:平均分是多少?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十一。四、全课小结。第五课时练习十一练习题一、练习内容: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二、练习要求: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练习中,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讨论。三、练习题: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第3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第4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第5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小学数学教学方案12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9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3、培养学生数感。教学过程:一、回顾二年级时学过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与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时还学过了两种不种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与平均数。二、新授1、出示某地区城乡统计表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1985年至20xx年每隔5年城乡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分别画出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把城镇与乡村人口进行对比,用一个统计图能描述这些信息吗?画出复式统计图。3、四人小组讨论小精灵的问题:“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4、汇报交流,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5、回答书本上的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信息?三、巩固练习“做一做”安排的是四年级男生,女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四、课堂小结。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方案1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准备:剪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透明格子片,硬币,剪刀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1、比赛活动:教师出示一个小正方形和一个大正方形,挑选男女生各一名,进行涂色比赛。2、学生比赛。3师问:你们觉得比赛公平吗?生:不公平,图形一大一小,大图形花的时间要多。师:那么图形的大小指的是图形的什么呢?(生:面、面积)4、引出课题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面积。(板书课题:面积)(由学生感兴趣的比赛活动情景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很自然地引入新知)(二)观察体验,理解概念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1)、说一说:你们生活中都见过哪些面呢?生: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冰箱的面、2)、摸一摸:铅笔盒的面、数学书封面、桌子的面3)、比一比:①教师的手掌和学生的手掌。让一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手掌,教师同时也展示自己的手掌,让全班其他同学比一比两个手掌表面的大小。②1元硬币和5角硬币。③数学课本的面和数学练习本的面。师:我们在比它们的什么?(生:面的大小)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怎样?生:面有大有小。4)结合具体实例说说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这个物体的面积(板书:表面的大小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说。课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几个人说)回忆一下,你刚才摸的是物体哪个面的面积?能照样子说说看吗?(让学生知道同一个物体不同的面,面积的大小也是不同的)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师:刚才同学们说得不错,已经认识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师:(出示长方体盒子。)大家看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面有什么特点啊?生:6个面。生:红色的面比绿色的面大。生:绿色的面比黄色的面大。生:老师,我发现相对的面大小相同。师:大家看这个面是什么形啊?(长方形。)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它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4条线段。)师:(出示正方体盒子。)这个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点啊?生:6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师:那它的每个面都是什么形?(正方形。)老师把其中的一个面也画到黑板上。(师画。)它也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4条。)大家看像正方形、长方形,这样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师:我们还认识哪些这样的封闭图形?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生:圆、平行四边形。师:(出示几个不是封闭图形的图片。)这几个图形是封闭图形吗?为什么?小学数学教学方案14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6—6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让孩子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知道1分=60秒,体会分与秒的关系。过程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感受时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及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建立一分钟的概念。教学难点:对一分钟的感知教学准备:学具袋、、秒表、篮球、跳绳。教学过程:(一)体验一分钟有多长师:同学们,我们放松一下唱首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师:刚才我们唱首歌曲用了一分钟,那一分钟还能干什么呢?今天我们来看看一分钟能干什么。板书:一分能干什么(二)动一动感受一分钟师:首先我们来认识钟面上的指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时针和分针,那钟面上还有一根指针很特别,他叫什么名字呢?有什么特点?师: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一秒到底有多长,ppt看大屏幕看两遍师:你可以用动作或声音来表示吗?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师:我们知道了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也通过这么多方法我们记住了一秒。(三)数一数:感受1分=60秒师:秒针如果走一圈,是多少秒呢?生齐说:60秒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师: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秒针走60个小格就是60秒,那么当秒针走一圈时,分针又走多远呢?师:是啊!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ppt,那你觉得他们俩是什么关系?(板书1分=60秒)我们知道1分=60秒,看来一分钟真的很短暂,(四)活动体验试一试师:那大家来猜猜一分钟究竟能干什么呢?师:老师位同学们准备了10钟不同的活动体验一分钟,现在我们体验一分钟到底能做什么呢?能做多少师:谁再来说一说,你都做了什么?师:同桌互相说说你一分钟做了多少?(五)说一说师:太了不起了,一分钟做了这么多事请,看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做更多的事实际上一分钟除了能做这些事以外,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里还能做很多的事,发生很多的事(PPT)师:看到这些你想说点什么?师:是啊,一分钟能做很多的事,也会发生但很多的事,所以我们要把握现在,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啊!(六)估一估师:刚才我们一直是在钟表的帮助下来认识一分钟。可是如果没有钟表,你能用什么方法来估计一分钟有多长呢?老师请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小组合作,师到小组中参与合作)师:都找到好办法了吗?哪个小组先把他们的好办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师:看来大家都找到好办法了,老师要看看你们的方法灵不灵。现在老师要播放音乐,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老师是不提醒的,听明白了吗?预备——开始!(七)猜一猜师:我们学习了这么久,大家放松一下,老师请大家听一首歌,不过可是有要求的:请你用最喜欢的方法估一估这首歌大约多长时间。准备好了吗?开始!(播放音乐)师:想好了吗?这首歌大约用了几分钟?师:估计得很准确,我来考考大家!72秒=()分()秒你是怎样算的师:当秒数超过60时,就可以把60秒变成1分钟,再把多出的秒数写在后面就可以了,所以72秒就可以等于1分12秒。85秒=()分()秒100秒=()分()秒120秒=()分()秒巩固练习师:分和秒是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下面是小明写的一篇日记,请同学们看一看他写得怎么样?改一改(八)比一比师:想必大家累了老师播放一分钟动画片,但是要闭上眼睛仅仅等待一分钟,等老师说好了,再睁开眼睛,能做到吗?师:好了,同学们看得意犹未尽,那么你们觉得,等老师弄和看动画片同样是一分钟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师:同样是一分,如果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会觉得很短暂,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会觉得很漫长。师:这节课上到这儿已经过了将近40个1分钟,这40个1分钟,你觉得是短暂的还是漫长的呢?为什么?师:珍惜每1分钟有时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你们能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让我们共同来读一句有关珍惜时间的话来共勉吧: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最后在《时间像小马车》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这节课!板书设计:一分钟能干什么1分=60秒小学数学教学方案15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1、随着创新教育的发展及对创新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其重点和难点已自然转向创新教学研究以及创新课堂教学研究上。课堂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自身具有的综合性、复杂性及创造性等特征,这些原因共同形成了大家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创新的无限动力。2、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一切都靠老师的讲解、灌注。于是,教师便从主观愿望出发,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只是一味的利用课堂向学生生硬、机械的灌注现成的知识,学生只是消极的接受。其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指定考试范围,学生死记硬背。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3、在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而我校部分教师很难融入到学习新课改的氛围中,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成了新课改的旁观者。主要表现在:穿新鞋,走老路。他们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只注重了形式上的学习而忽视了理念上的更新,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创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只是新课改的一层外衣。为了全校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合拍,用教学行为践行新课程理念并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我校准备研究实施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二、研究目的、意义(一)研究目的1.通过数学课堂,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创造尽可能多的直接认识活动的机会,变间接认识活动为直接认识活动或半直接认识活动,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尝试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2.形成新的教学模式。3.通过该模式研究,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丰富情感的充分交流、感染和共鸣,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从而构建学校教育的特色品牌,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式发展。(二)研究意义:1、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优势是信息环境下学习的空间是开放的和博大的,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知识能力的提高。这样更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正是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能力的早期实践和成功体验。2、在这样的活动教学中,它利于学生迅速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可以立刻与同学交流看法,取长补短、精益求精。三、研究目标1.是在不同学段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以达到落实高效课堂的目标要求。2.是通过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3.是通过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改变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段创新教学模式)以信息化教学为主,基本课堂教学模式为: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师生协作,探究交流——矫正解惑,展示提升——达标训练,拓展延伸。具体如下:小学数学课堂(低段):(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或者从预习入手,复习旧知入手,实物演示入手,激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导入新知。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学生迈向发明创造的必由之路。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操作建议:本环节是课堂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触碰一体机、动画等各种多媒体信息技术出示情境图(或用挂图),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也可以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仔细观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引领对问题进行梳理,提炼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并口述本节课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二)师生协作,探究交流:建构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操作建议:本环节教师要根据自己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难易程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低年级的学生更适合发现式的教学。这个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手段。最根本的地方在于让学生像科学家的发现一样来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它利于学生迅速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可以立刻与同学或老师交流看法,取长补短、精益求精。(三)矫正解惑,展示提升教师搜集整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集体给予解惑矫正。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解决共性问题。操作建议:教师对于重点难点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追问、点拨,对于方法的提升、解题规律的总结、概念的完善要进行小结,使学生深刻理解、把握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这一点就比较容易做到,教师既可以把在交流环节搜集的错例呈现出来,供学生辨析,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同时又防止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矫正学生展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板演习题中的错误,鼓励学生上台在电脑上用红色笔迹更正,写出正确的答案(不要擦去原来学生写的)。如果学生更正错了,鼓励其他学生继续更正。教师轻易不要表态,不能让更正变成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乐于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且享受这个新模式带来的乐趣。学生全部展示完毕,教师要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方法、得到的结论等。(四)达标训练,拓展延伸达标训练不是简单地做题,而是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供学生在课堂上检测学习效果,突出第一个环节“问题提出”的检测反馈功能。操作建议:此环节由教师精心设计一定数量的习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利用信息化模式出示练习题能让学生当堂完成,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正,做出正确评价。也可以适当设计相关的'拓展内容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拓展应用。小学数学课堂(中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数学源于生活,进入中段的学生求知的欲望非常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导入新知。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学生迈向发明创造的必由之路。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操作建议:本环节是课堂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触碰一体机、动画等各种多媒体信息技术出示情境图(或用挂图),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也可以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仔细观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引领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提炼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并口述本节课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主动的探究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动手、动脑的活动体验。在数学实践中我从实效性出发,引导学生尝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操作建议:本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年级的学生更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这个环节可以借助一些微课、教学视频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