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打造特色“文化角”破解农村文化载体建设难题清流县坚持立足农村基层实际,将文化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相结合,积极整合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乡村祠堂、礼堂、戏堂等本土传统文化阵地的作用,创新书堂、讲堂、文化园等载体,打造富有特色的农村“文化角”,有效地解决了载体建设、队伍发展、内容创新等问题,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农村文化建设之路。如今,一个个人气聚集的“文化角”遍布清流村村落落,成了当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一、重当地实情,解决载体建设问题1、因财建设,不论投入多少。近年来,清流县加大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建好全县13个乡(镇)文化站,实现农家书屋、农民健身运动场所行政村全覆盖。设施设备的建立完善,为农村“文化角”建设打牢了阵地基础。但对于清流县大多数乡村而言,资金问题仍是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瓶颈”,在没有大笔项目资金配套扶持的情况下,清流县根据各地实际,因财投入,创建好“文化角”。田源乡田源村在福源小区建设过程中,把“文化角”布局规划和资金预算纳入其中,筹措70多万元在小区紧邻地带兴建农民休闲文化公园,设置名人事迹浮雕、演出舞台、农民广场、休闲长廊、健身区、宣传栏等设施。如今,小区群众闲暇之余,可在此休闲健身,还能经常享受县乡邀请京剧同乐会、夕阳红演唱团等艺术团体送来的“文化大餐”。对于财力较紧的田源乡田口村,则利用地处村中心的“黄氏宗祠”进行改造修葺,添置琴、棋、图书、电视、阅览桌、锣鼓等设施和器乐,把祠堂建成农村全新的“文化角”,并在此开展理论、计生、法律、禁赌、尊老敬老等宣传教育活动。长校镇长校村同样利用村里的“李氏宗祠”改造成“农民娱乐部”,让农民群众有了自己的文化阵地。2、因需建设,不论场地大小。在“文化角”建设过程中,清流县注重当地农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安排布局。沙芜乡铁石村是个移民村,全村超过70%的人口为安砂水库库区移民。近年来,人均耕地较少的当地农民利用丰富的水面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水产养殖。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村民对科学养鱼知识越发渴求。乡里急村民所需,投入100多万元,兴建集休闲、健身、娱乐、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移民文化活动中心,添置了近万册科技藏书,方便农民借阅书籍,这个“文化角”成了铁石村村民汲取精神文化的不竭“粮仓”。嵩口镇立新村也是安砂库区整体移民村,该村大部分田地黄土多,土质不透水,种粮产量不高,但适宜种植苗木。自1984年起,部分村民就开始育苗,上世纪角戏的年轻人,将这一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2、培育人才。乡村文化人是发扬传承乡村文化的主角,培养高素质、多才艺的文化人是发展乡村“文化角”的有效途径。清流县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加大现有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以基层文化俱乐部为中心,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培训。积极支持乡镇培养、发展本地民间艺人,提高本地文艺队伍的演奏技艺和表演能力,让许多握惯了锄头的农民,也能拿乐器演奏、扭起身子跳舞或是提笔写好字。这些文化能人建立了包括腰鼓队、大提琴乐队等文艺队伍,也包括太极拳、书友联谊会等文体队伍。近年来,清流成功举办了第五届“爱琴杯”大提琴比赛和第25届世客会“灵台朝觐”活动,灵台山福建省书协刻字艺术创作基地成功举办了福建省第三届、第六届刻字艺术展,清流培养和发展民间文艺人才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同时,龙津镇广场文化活动也深受群众喜爱,九龙广场成为龙津镇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场所。目前,全县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培育了35支基层文化体育队伍,经常性文体活动骨干1000多人。3、有效管理。“文化角”活动能否持续开展,管理是核心。清流县在安排乡村干部管理好“文化角”的同时,还聘请了一批身体好、威望高、知民情、愿奉献的老党员、离任村干部、退休教师为各类农村“文化角”管理骨干,让他们成为政策法规宣传员、科技文化普及员、社情民意收集员、为民办事服务员,把党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推动“文化角”活动丰富多彩。如田源乡廖武村以祠堂、礼堂、戏堂、讲堂等阵地为依托,聘请24名老党员、老干部为该村“文化角”骨干成员,他们在年初根据村里实际,制定“廖武村全年文化活动时间表”,并将其贴在祠堂墙上让所有村民知晓。村民按计划在一年中开展游园、戏曲排演、村民书法比赛、党建知识竞赛、儿童绘画培训班、“重阳节”文艺活动、“家和万事兴”促和谐座谈会、“春节联欢晚会”等多项文化活动。长校镇则把夕阳红十番锣鼓乐队、校溪农家女舞蹈队和校溪民俗文化队进行整合,组建长校农民文化合作社,切磋技艺,创作节目,合作社三个团队共100多名社员轮流或同时在全镇各村的“文化角”开展活动,确保“文化角”好戏连台不“冷场”。三、重惠民实效,解决内容创新问题1、采取新手段。内容创新源于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清流县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容量大、时效快的特点,依托“清流新闻网”,创办“网上‘半月堂’”,每半个月推出一堂课程,开设学习动态、新书推荐、文艺活动信息等栏目,供广大“文化角”乡村管理干部和骨干下载传阅,以更好地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中央和省市委重要文件及会议精神,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并推动大家通过网站相互学习借鉴开展“文化角”活动的经验和做法,为内容创新打下了牢靠的知识基础。2、开辟新途径。近年来,清流县鲜切花种植、溪鱼、黄羊养殖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县里因势利导,从种、养、加产业和农业合作社组织中招募一些文化素养、政治理论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土专家”组建“草根讲师团”,加强对他们的政策理论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平时还通过手机短信、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将党的惠农政策、护民法律法规等传送到他们手中,让他们在进行技术教授的同时,开展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宣传。与此同时,县里还借鉴乡村护林员的做法,把目光瞄准了平时与群众接触最多的乡村基层干部,利用摩托车这种农村普及的现代交通工具,在各乡镇组建宣传轻骑兵,走村入户为乡亲们提供政策咨询、农技知识服务,排忧解难题目,撒播智慧种子,在各个村落、田间地头形成一个个方便农民、可移动的“文化角”。这些活动形式的创新,有效地推动了活动内容的创新。3、鼓励新创作。清流县积极出台政策,设立“清流县人民政府文艺奖”和“清流县优秀文艺创作百花奖”等,激励社会各界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新作品创作。清流县文化底蕴深厚,流传着琅琅上口、脍炙人口的传统农谣,县宣传文化部门干部和田源乡田口村、长校镇长校村的几位退休教师,挖掘整理农村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内容健康的各类农谣,围绕倡导农村新风等主题,开展农谣新编活动。而今,“十劝诸君莫赌博”、计划生育“三字经”、“尊老敬老‘十要’‘十不准’”等一批崇尚文明的歌谣,被印发到各乡镇“文化角”传唱。“十番锣鼓”是长校镇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平时主要是村民们自娱自乐,逢年过节为村民演奏表演,活跃节日氛围。近年来,“十番锣鼓”的一些年轻演奏人员根据“十番锣鼓”曲调,创作出“计生歌”、“奉献歌”等歌曲,并以民乐、快板和合唱等形式,不仅在传统节日为村民表演,而且还更多地出现在送兵入伍、庆功会、慰问军烈属等重要活动场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