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_第1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_第2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_第3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_第4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导入户数人口兵力魏103万443万60万蜀28万94万10.2万吴52.3万230万23万三国实力比较表三国中哪一国最有条件完成统一?

第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司马懿(yì)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西晋版图范围一、西晋的建立1.西晋建立: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263年,魏灭蜀。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诸葛亮,积劳成疾,234年病逝。蜀汉开始衰落,刘禅昏庸,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刘禅被送至洛阳,封安乐公。乐不思蜀223年,刘备驾崩。太子刘禅继位,由托孤大臣—丞相诸葛亮扶助朝政。诸葛亮司马懿

司马懿出身于世族豪门,他死后,先后由其子司马师、司马师之弟司马昭掌权。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80年,西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吴末代皇帝孙皓被押送洛阳,封为归命侯,284年病亡。一、西晋的建立2、西晋的短暂统治(280-----316)场景一:生活豪奢竞成风这两则材料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司马炎的舅父王恺同大臣石崇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摆出司马炎赐给的二尺高的珊瑚,石崇把珊瑚打碎,拿出六、七个三尺多高的珊瑚任他挑选。

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tà宫廷)。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西晋人鲁褒《钱神论》统治阶级生活奢华浪费,整个社会唯钱是图,道德败坏王凯石崇斗富石崇、王恺斗富

西晋鲁褒《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钱“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为“钱”的同义词。石崇、王恺斗富说明了当时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道德沦丧,唯钱是图,腐化堕落,奢靡享乐,社会黑暗,世风日下!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西晋时的贵族富豪以斗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场景二:大行分封埋祸端晋武帝为巩固统治,大封皇族为王,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晋武帝为巩固统治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还有哪些朝代也实行过类似的制度?结果怎样?分封制西周、西汉初诸侯势力日益强大,威胁中央政权背景(1)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2)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二、八王之乱

小故事:《傻瓜皇帝》

晋武帝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衷整天只懂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司马炎死后,司马衷即位,就是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的皇帝。一次,大臣启奏,近几年闹灾荒,各地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人的......司马衷说: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由于晋惠帝昏庸无能,实际上是贾后专权,胡作非为。各地诸侯王都想夺取皇位,于是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厮杀,混战中主要有八个诸侯王,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二、八王之乱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16年。

实质:统治阶级内部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八王混战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八王之乱的影响:1.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北方游牧民族迁往中原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想一想,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

因为大封诸侯王,导致诸侯王手握重兵,势力强大,才有了后来的八王之乱。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八王之乱结果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等暴政,激起内迁各族人民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首领趁机起兵反晋。公元316年,刘曜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结束。西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1)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弱智)(2)统治集团争夺帝位的“八王之乱“耗竭西晋国力;(3)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压迫)起兵反晋。启示:提倡节俭、不能奢浪费。要居安思危。要处理好民族关系。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西晋(266—316)速亡的启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首北朝民歌,曾广为流传。民歌反映了什么?----《敕勒歌》北方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的生动写照。1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崇尚武力,文化落后农耕民族(汉人)游牧民族(胡人)文化先进,不尚征战中原鲜卑匈奴羯羌氐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具有代表性的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合称“五胡”。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2五胡内迁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鲜卑鲜卑匈奴羯羌氐鲜卑匈奴羯羌氐思考:这些游牧民族为什么不在水草丰美的草原生活而要迁入内地?1、中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2、归附中原政权,与汉族杂居。3、中原人口减少为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创造了条件4、三国时期各政权为壮大自身实力也吸引一部分游牧民族民族交融趋势椅子胡床方凳

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

内迁的各族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如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的胡床、方凳等。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方凳胡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匈奴鲜卑羯羌氐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意义(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和江南地区的开发。3“十六国”的出现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4“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5、前秦统一北方前秦是哪个民族于何时建立的?谁领导前秦走向富强,并统一了北方?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治理前秦?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十六国东晋历史时期特点: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2、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3、我国古代历史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南北朝北朝南朝课堂小结1、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你能将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准确地对号入座吗?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课堂练习想一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2.天下形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现三国两晋南北朝短期统一的朝代是()A.北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3.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

)A.统治阶级的腐朽B.社会经济的繁荣[来C.制糖技术的发达D.丝织技术的高超课堂练习CA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B5.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A.石崇与王恺斗富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