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PAGE5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成果:论冯宪光的“人民文学论”研究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李大钊建构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历史经验研究”(SC14C009)、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比较研究”(13CZW082)阶段性成果。[关键词]冯宪光;人民文学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人民本位;审美维度[摘要]作为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冯宪光为建构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人民文学论”研究即是其中的重要创新成果,体现了冯宪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勇于吸纳多元文化理论的有益养分,进而将党性、人民性和文学审美统一起来。他创新“人民文学论”的经验对今后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作者简介]胡言会,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传播学研究。王小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传媒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多元思潮的交汇和激荡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和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文艺理论研究打破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单一模式,将视野转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突破政治意识形态的“牢笼”,重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新范式,经过千锤百炼,浴火重生,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冯宪光作为当代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成为这一历程的重要参与者、助推者、建设者,并为此作出重要贡献。冯宪光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涵盖人类学文艺理论、意识形态文艺理论、艺术生产理论、政治学文艺理论等多个领域,研究对象横跨中外、思考主题统摄古今,其落脚点都在于“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冯宪光的“人民文学论”研究即是这样的创新成果,它在建构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一、“以人民为中心”是冯宪光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维度冯宪光先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充满着人民本位的情怀。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研究的开拓性著述——冯先生的《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四种模式》(《四川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尽管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问题,但饱含了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深沉关切。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思想是他思考中国问题的一个窗口,例如他对卢卡奇的文学人民性思想的研究,揭示卢卡奇文学人民性思想及其一生致力于人民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追求,意在关照中国当下的文艺状况,从而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冯先生关注中国文艺状况的现实主义情怀,关心中国人民文化生活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可见一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理论的了解、借鉴,有利于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进而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的文化需要。因而,冯先生在着力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同时,写下了大量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术论文。进言之,当他将中国文艺美学研究的视角转向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时,也是他更加关心和解决国内“人民文学”发展问题之时,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阐释和建构是冯先生一生的学术情怀。1991年他发表了《人民的需要是艺术价值的基础》一文,高度肯定毛泽东“始终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艺术价值的本质,把人民群众的判断作为艺术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唐正序冯宪光《人民的需要是艺术价值的基础》,《当代文坛》1991年第3期,第4页。进而提出“人民的需要是艺术价值的基础”这一重要结论,体现了高度自觉的艺术为人民服务的艺术观,这也是他从中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世界性视野出发,在经过细致的学理辨析和尊重社会发展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1992年发表的《坚持与新的时代的群众结合》一文,冯先生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年代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者,就已经提出了‘文艺大众化’的口号,就已经具有文艺应当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比较明确的认识。这说明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道种植入进步文艺工作者的心田的。”冯宪光《坚持与新的时代的群众结合》,《四川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第48页。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冯先生高度肯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唐正序冯宪光《人民的需要是艺术价值的基础》,《当代文坛》1991年第3期,第4页。冯宪光《坚持与新的时代的群众结合》,《四川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第48页。因此,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状况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特殊情况,更加坚定冯先生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更加重视“人民文学”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一直是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维度,为此,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文艺现象,冯先生发表了许多高水准、高立意、结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相关论文,主要有:《人民的需要是艺术价值的基础》、《坚持与新的时代的群众结合》、《确立和强化人民主体身份》、《人民美学与现代性问题》、《毛泽东与人民美学》、《人民文学论》、《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论卢卡奇的文学人民性思想》、《论人民文学的主体基础》、《文学以人民为本:70年后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列举的部分成果来看,冯先生对“人民文学”的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人民文学”发展中的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启示。二、冯宪光的“人民文学论”研究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冯先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强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直面现实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体悟,进而带着问题意识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强调理论创新就是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基本原理运用于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实践,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勇于创新。冯先生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人民文学论”研究,是他事实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成果,是其身体力行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晶。(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夯实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中的人民主体地位一方面,冯先生强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人民身份。他的创新之处在于赋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民身份意识,而且将其纳入文学本质论之中进行认识,这不仅突破了政治意识形态的知识学推导的单一性限度,而且更加符合文艺创作、传播、接受、消费的实际过程,是尊重文学存在的理论阐述。他说:“文艺主体论的人民主体身份问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具有根本性和重要性,它既是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又是现代文艺理论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创作论、欣赏论和批评论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冯宪光《确立和强化人民主体身份》,《文艺报》2002年5月25日。从政治实际状况和文学存在特质两个层面进行论述,令人信服的揭示文艺批评中的人民身份意识,这与其他学者仅从政治意识形态层面否认人民文学有着本质区别。有学者提出,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自身的历史边界和文化边界,它的发表和传播最初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是党的政治文化和文艺政策的体现,旨在重新制定党的文艺政策,统一思想认识,促进延安“整风”顺利完成。因此,《讲话》的核心不是为群众服务和如何为群众服务的问题,而是如何使文艺工作者与党的政治保持一致,在宣传党的意识形态思想、创作喜闻乐见的作品以改造人民群众的同时,改造自身的思想。袁盛勇《〈讲话〉的边界和核心》,《文艺争鸣》2012年第5期,第19页。这从政治意识形态的单一角度否定了《讲话》对文艺的指导作用,而以所谓的“边界”冯宪光《确立和强化人民主体身份》,《文艺报》2002年5月25日。袁盛勇《〈讲话〉的边界和核心》,《文艺争鸣》2012年第5期,第19页。另一方面,从现代性角度考察文艺的人民性及其人民主体的基础地位。冯先生的两篇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文学论”,始终是在研究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本质中前进的。冯宪光《人民文学论》,《当代文坛》2005年第6期第7页。由此可见,冯先生从马克思主义辨证法角度统一了文学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关系,进而从审美意识形态维度关照“人民文学”,肯定其意识形态功能,同时有彰显它的审美特质。这不仅创新了“人民文学论”的内涵,而且为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供了极佳的研究理路。冯宪光《人民文学论》,《当代文坛》2005年第6期第7页。三、冯宪光的“人民文学论”研究对建构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启示冯先生的“人民文学论”研究显示,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又勇于吸纳多元文化养分、坚持“人民文学”的人民主体地位又避免政治意识形态的机械解读、坚持“人民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又彰显文学审美维度。这种三位一体的综合审视“人民文学”的研究成果不仅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今后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打开新的视野、提供新的思路。(一)不断夯实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民主体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时代优秀作品”的讲话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时代优秀作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xinwen/2014-10/15/content_2765747.htm习近平的讲话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一脉相承,都将人民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位置,只有坚持人民本位的基础地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发展才能得到健康发展,这个基点和关键方向不能动摇。冯先生“人民文学论”研究坚持了这一点,突出体现在他数年如一日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有关“人民文学《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时代优秀作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xinwen/2014-10/15/content_2765747.htm(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知识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理论体系,不能够被分割和割裂开来,只有采用综合的系统的研究方法,将历史的审美的维度有机联系起来,将文学心理层面、意识形态层面和文学语言层面整合起来,将文学创作、传播、接受和消费结合起来,才能够有利于解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不会被各种眼花缭乱的思潮迷惑双眼,偏离正确的方向,这需要对中外马克思主义进行知识学研究,体现为,在不同思潮之间进行细致的学理辨析、甄别,探求其间的联系和差异,避免机械理解、肢解马克思主义,这需要我们尊重文本,以科学的精神进行知识学研究。事实上,在早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创者李大钊那里,这种学理研究传统已经形成。李大钊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系统性、有机性,在知识学层面将马克思主义与孔多赛、圣西门、普鲁东的唯物史观进行比较,从而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胡言会《论李大钊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基点和路径》,《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年第4期,第107页。当下学界已经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然而尊重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知识学研究传统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正如有学者所言,冯先生非常注重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进行细致、扎实的文本研究,这是他全部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侯斌英《冯宪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批判性借鉴》,《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第112页。胡言会《论李大钊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基点和路径》,《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年第4期,第107页。侯斌英《冯宪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批判性借鉴》,《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第112页。(三)心怀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想信念。冯先生在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之初就树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借鉴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多元理论资源,这恰恰反映了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他在接受《文艺报》的访谈中说:“我在阅读国外资料时,看到不少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毛泽东、邓小平的文艺思想十分肯定。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应该有自己理论的自觉和自信。”熊元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艺理论家冯宪光访谈》,《文艺报》2013年5月31日。在他的内心,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自信不仅成为其研究的强大动力,而且成为他心系人民,始终将人民的文化需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和落脚点,从而批判各种形形色色的偏离人民本位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在他看来,社会主义必须真正实现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就是要坚持人民的人道主义,不仅使大多数工农群众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劳动的权利,还有直接参与和管理国家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物理电学教学应用Multisim的研究
- 考虑激电效应的井地瞬变电磁三维正演研究
- 临时宿舍租赁合同范本
- 溶解性炭黑对Geobacter sulfurreducens PCA 还原Fe(Ⅲ)的影响研究
- 保洁合同怎么写合同范本
- 醋酸富镥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高性能纤维素基软骨修复支架的设计及调控原理研究
- 亚麻印染布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归属房屋合同范本
- 服装企业财务困境研究
-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我会上厕所(课堂PPT)【幼教课件】
- 网络账号信息登记表
-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第1章分析课件
- NB∕T 14006-2020 页岩气气田集输工程设计规范
- 新湘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 水土保持各种分级标准表与指标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7《巨人的花园》PPT课件(共2课时)
- 测绘项目收费标准2009
- 社区医院建设标准
-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自动提取税率计算】
- 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课件1画家故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