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二节地形变化的动力学生用书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二节地形变化的动力学生用书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二节地形变化的动力学生用书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二节地形变化的动力学生用书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二节地形变化的动力学生用书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地形变化的动力【最新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内外力作用。核心素养定位1.结合地表形态图,掌握地质构造及其原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运用图表资料,理解板块构造,火山喷发及其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结合实例,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和形成的地貌。(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知识体系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知识点一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1.内力作用内力是指来自的作用力。表现形式:、、等。在自然界中,有些内力作用表现得很剧烈,如、地震等,可以在改变地表形态;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非常缓慢,短时期内不易察觉,但是经过长期的作用,会使地表形态产生显著的变化。2.构造运动(1)水平运动指或者岩石圈块体大致于地球表面的运动,常形成巨大的或。(2)垂直运动指或者岩石圈块体于地球表面方向的或运动,它使地面发生大规模的或。(3)地质构造①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或,称为地质构造。最常见的地质构造是和。②褶皱: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褶皱有和两种基本形态。岩层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常成为或。但是,有时顶部因受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反而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而有时向斜槽部因受,岩层变得,不易遭受侵蚀而成为。③断层: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等作用力,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致使岩层发生,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就形成断层。断层可以形成、、等地貌。(4)构造运动的实践意义研究地质构造,对于、、等具有指导意义。例如,、天然气多储存于中;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应尽量避开。易误辨析1.各种内力作用的差异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爆发(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地震,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慢,不易被人察觉,但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1)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地质构造是构造地貌形成和发育的基础。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地堑、地垒)。(2)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断层谷、断层崖、断陷盆地等均为地貌类型。知识点二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1.外力作用外力是指地球的作用力,其能量主要来自于、等,主要通过风、流水、、海浪、生物等作用改造地表形态,其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堆积等。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对地表进行破坏,并将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堆积起来,从长时间、大范围来看,其结果往往使地表由起伏趋向。2.风化(1)在、水、大气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叫风化作用。(2)风化作用通常分为物理风化、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其性状发生变化的过程。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其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生物风化是指岩石受活动的影响发生物理性状、化学性质变化的过程。(3)风化作用的结果是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如果风化物残留原地,则称为。风化作用为作用准备了条件。风化产物也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3.侵蚀和搬运(1)侵蚀作用定义:是指地表岩石和等物质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溶解和破坏,且发生位移的过程。作用类型:侵蚀、侵蚀、冰川侵蚀、海水侵蚀等。(2)搬运作用定义:风化和侵蚀作用产生的各种物质,在自然力作用下,发生进一步较长距离的过程。作用类型:搬运、搬运、冰川搬运、海水搬运等。4.堆积定义: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搬运能力等原因不再继续搬运而发生、的过程。作用类型:堆积、堆积、冰川堆积、海水堆积等。思维拓展根据堆积地貌判断风向(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图1;(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图2。第二步·互动释疑解惑——启迪思维探究重点重点一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情境探究冰岛是坐落在北大西洋中脊上的一个岛屿。组成冰岛的岩石都是岩浆岩,仅从地表看,冰岛似乎完全由火山喷发形成。然而,地质学家在冰岛的大西洋中脊上发现了古老的火山岩,测年数据表明其年龄值达1300万年,如果按照板块构造学说,那么大西洋中脊上的火山岩都应该是火山新喷发出来的,年龄值应该为零(或没有)。同时,有人认为冰岛应该是从遥远的南方漂移过来的,并提供了一些相关证据。据此回答1~2题。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冰岛()A.是从西南方向漂移过来的B.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大西洋中脊上C.位于板块张裂处,由火山喷发而成D.是由被西南风吹来的火山喷发物沉积形成2.有人认为冰岛应该是从遥远的南方漂移过来的,下列最可能成为此观点证据的是()A.大西洋中脊上的巨大断层B.位于板块张裂边界处C.厚达300m的深海沉积物D.亚热带和温带的古植物及其孢粉沉积知能升华板块构造学说1.基本观点(1)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如上图所示,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注意: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既有陆地又有海洋。(3)板块运动与地貌①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形成大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海洋中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大洋中脊,如大西洋中脊。②板块相撞(消亡边界):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b.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升并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如马里亚纳海沟、日本岛弧、安第斯山脉。2.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1)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2)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3)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学以致用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2.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①重点二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情境探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表示、b表示、c表示。(2)图乙所示地貌是,其形成原因是,主要分布于。图丙所示地貌是,其形成原因是,多分布于。(3)图乙所示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地区面积最大;图丙表示的地貌,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地区较为典型。知能升华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千湖之国—芬兰)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堆积作用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学以致用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第三步·课堂达标检测——即时训练巩固落实下图为广西桂林某地的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1.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溶蚀C.风力沉积D.波浪沉积2.关于图示地貌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形平缓,形似折扇B.高耸尖锐,脊似刀刃C.千沟万壑,植被稀疏D.峰峦叠嶂,青树翠蔓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下列正确的是()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②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在所有数字中⑤形成最晚D.岩层⑥形成时间早于断层①4.图示地区()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B.b处的岩石可用作优质石材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处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下图为某岛屿地质地貌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5.甲处属于()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D.向斜谷6.该图中矿床最可能是()A.大理石B.天然气C.煤炭D.石油第二节地形变化的动力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知识点一1.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火山喷发瞬间2.(1)地壳平行褶皱山系断裂带(2)地壳垂直上升下降隆升下沉(3)①变形变位褶皱断层②挤压力背斜向斜背斜山岭向斜谷地盆地背斜张力谷地挤压紧实山岭③压力张力超过断裂错动位移断块山沟谷陡崖(4)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石油背斜构造地下水隧道水库建设断层知识点二1.外部太阳能地球重力能冰川搬运低处和缓2.(1)太阳辐射化学(2)化学物理化学生物(3)风化壳侵蚀物质基础3.(1)土壤松散流水风力(2)位移流水风力4.减弱沉淀沉积流水风力第二步互动释疑解惑重点一【情境探究】解析:第1题,据材料“如果按照板块构造学说,那么大西洋中脊上的火山岩都应该是火山新喷发出来的”可知,冰岛应由火山喷发而成,且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张裂处,故选C。第2题,冰岛地处北极圈附近,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若认为冰岛应该是从遥远的南方漂移过来的,则有可能存在低纬度地区的植物,如地层中有亚热带和温带的古植物及其孢粉沉积,故选D。答案:1.C2.D【学以致用】1~2.解析:第1题,读图甲地是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乙地位于非洲大陆,属于非洲板块,排除A、C、D,选项B符合题意。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M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对应图示②;N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对应示意图①,故该题选D。答案:1.B2.D重点二【情境探究】答案:(1)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2)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河流入海口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干旱地区(3)东部沿海西北内陆干旱【学以致用】1~3.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形成的,山地中河流多、沟谷多、降水丰富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山体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降水集中并不能代表降水多。第2题,砾石颗粒较大,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沉积能力较强。山地相对高度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河流流程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在河流的中上游沉积。第3题,据图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山地高差大,坡度陡,河流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大,土壤较少,土层浅薄。答案:1.C2.B3.B第三步课堂达标检测1~2.解析:第1题,“广西桂林某地的景观图”为广西喀斯特地貌景观——桂林山水,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作用是流水溶蚀,B正确。广西降水较多,风力作用较弱,A、C错误。该地貌属于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