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WORD格式,全文可编辑)XXXX段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性评价报告xxxxxx二〇一八年十二月XXXXXX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性评价报告xxxxxx计咨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评价背景 11.2评价目的 11.3评价依据 21.4评价内容及方法 31.4.1评价内容 31.4.2评价方法 31.5评价的工作过程 51.6调研情况 6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72.1工程概况 72.1.1现状道路概况 72.1.2现状道路问题 72.1.3项目概况 72.2自然地理状况 82.2.1地形地貌 82.2.2气候 92.2.3水文 102.2.4地质 102.2.5地震 102.3交通量和交通组成 102.4与沿线其他公路和铁路等的关系 112.5技术标准 11第三章总体评价 133.1项目特点 133.1.1规范适应性 133.1.2交通量及其组成 143.1.3平面交叉 153.2改扩建项目的影响 153.2.1平面改造 153.2.2纵断面改造 163.2.3横断面改造 163.2.4新旧路改造对比 173.3项目特点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173.3.1地形、地质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173.3.2气象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183.3.3预测交通量及交通组成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183.3.4大型构筑物分布 193.4初步设计批复中与交通安全相关意见的执行情况 193.4.1关于设计 193.4.2路线 193.4.3桥涵交叉工程 193.4.4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19第四章设计要素评价(设计速度) 214.1路线评价 214.1.1超高及加宽 214.1.2合成坡度 234.1.3避险车道 244.2路基和路面评价 244.2.1路面结构设计 244.2.2路面抗滑能力评价 254.2.3排水设施评价 264.3桥涵评价 264.3.1桥涵设置情况 264.3.2桥梁横断面评价 274.3.3桥面铺装评价 284.3.4桥面泄水孔泄水能力评价 284.3.5涵洞洞口形式评价 284.4平面交叉评价 284.4.1平面交叉位置 284.4.2主要平面交叉路口视距的要求 294.4.3平面交叉转弯设计的要求 304.4.4平面交叉间距评价 314.5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评价 334.5.1交通标志 334.5.2交通标线 374.5.3护栏 384.5.4道口标柱 40第五章评价结论 415.1总体评价 415.2设计要素评价(设计速度) 425.2.1路线设计指标评价 425.2.2路基、路面评价 465.2.3桥梁评价 465.2.4平面交叉评价 475.2.5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评价 475.3评价建议 49第一章概述1.1评价背景按照《XXXX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内容,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设“平安交通”的要求,结合我省交通建设发展实际,为加强公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提高公路建设和运营安全性,对项目在可行性研究、设计、交工和运营阶段进行安全性评价,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交通建设安全发展。XXXX段改建工程是XXXX为提高本地区路网服务水平而提出的道路改造项目,也是“十三.五”期间XXXX公路建设的重要工程。本项目的建设对于推动省道网调整规划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改善区域路网结构,加强沿线乡镇之间的联系,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行车条件、提高原有道路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1.2评价目的从公路使用者的角度,按照评价程序,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公路及其设施和交通环境等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在设计阶段,预先找出方案的不安全因素,修改设计,提高道路的安全水平,从而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事故危害程度,提高安全水平。1.3评价依据本次评价工作主要参考了以下标准、规范作为评价依据:(1)《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B05-2015);(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03-2015);(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D31-02-2013);(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9)《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10)《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1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GD81-2017);(1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细则》(JTG/TD81-2017);(14)《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15)《XXXX段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1.4评价内容及方法1.4.1评价内容总体评价:项目特点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技术标准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地形、地质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气象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预测交通量及交通组成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交叉工程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同一路段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协调性评价。路线评价:平面、视距、纵断面、横断面、圆曲线加宽和超高、合成坡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等分析。路侧评价:对路侧净区宽度和路侧危险程度进行评价。路基路面评价:路面抗滑能力措施、排水设施等评价。桥梁涵洞评价:桥涵设置情况、技术标准采用情况、桥面铺装抗滑措施、桥面泄水能力、侧风影响、涵洞洞口形式等评价。平面交叉评价:主要平交口设置评价、一般交叉口评价和平面交叉间距等评价。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评价:交通标志、标线、护栏、视线诱导标及道口标注等评价。交通组织设计评价:根据区域路网情况,结合既有公路现状、改建方案对交通组织设计进行评价。1.4.2评价方法首先对设计速度下设计标准的符合性进行复查评价,本项目评价方法主要依据行业标准《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B05-2015),借助于国内外现有安全性评价手册,利用国内外成熟的道路安全研究成果,并借鉴现有公路设计和运营阶段取得的经验、教训,对该项目施工图设计方案进行安全性评价。本项目采用运行速度协调性分析的方法,通过测算设计路段上的运行速度,评价和分析路段上速度分布的连续性和协调性,达到动态检验与评价设计路线的各项技术指标的目的,其结果是力求保证设计线形、公路行驶环境的连续和协调。运行速度是指在特定路段上,在天气良好、路面干净而潮湿、在自有流状态下,85%的驾驶员行车不会超过的行驶速度,简称𝑣85。运行速度𝑣85是通过在典型公路上行驶车辆的实际行驶速度观测,经统计、分析、总结其数据分布,最终得到第85位的速度值,并回归出运行速度相应的测算模型。运行速度反映驾驶员心理、视觉和驾驶行为的实时变化,并综合汽车性能特征和所处线形几何设计等因素,动态地、实时检测和效验公路特征指标与驾驶行为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有效更正公路设计中设计速度带来的驾驶特性与公路特征不匹配的状况,该方法科学合理、大大增强了设计路线的行车安全性。同时,以车辆的运行速度作为线形设计基础检测指标,将有效地保证路线相邻线形的连续均衡、避免出现速度突变点。实现行驶速度与所有相关设计要素的合理搭配,从而消除安全隐患。1.5评价的工作过程首先在公司内部组建了评价小组,收集了施工图设计文件、交通量等相关资料,召开工作会议,确定评价目的和内容,制定评价大纲,结合项目工程特点,进行研究评价分析,依据标准规范、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对重点问题进行具体的评价工作,最终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改善措施及建议,并提交安全评价报告。整个评价工作的流程如下:图1-1安全性评价工作流程图1.6调研情况我单位接到委托后,立即组织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安全评价组,收集相关文件资料并召开内业工作会议,针对项目特点确定评价目的和内容,制定评价大纲。随后评价组立即与设计单位沟通协调,并进行了现场勘査。与设计部门交流与沟通,就项目特点、路线方案、沿线地质、气候条件、设计速度等进行交流。路线途径区域勘査,评价组采用摄像设备及GPS记录既有公路沿线道路交通状况,并在既有公路的典型路段进行速度、流量、交通组成特性等观测。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2.1工程概况2.1.1现状道路概况目前,XXXX现状路面为沥青路面,但是破损比较严重,路面凹凸不平,影响当地交通环境,为改善当地交通运输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特提出本项目。本项目建设将完善XXXX路网建设,加快发展城镇公路,改善城镇交通状况,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2.1.2现状道路问题根据外业勘测数据及路面检测结果,现有道路主要问题如下:路面面层沥青老化严重,空隙较大,抗疲劳性能偏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面层疲劳损坏明显,重度龟裂和车辙病害比较突出,多数路段沉陷、坑槽病害明显,路面结构强度较低,不能满足现有交通荷载需求。沿线安全设施存在标准偏低,设置缺失、设置有误现象。项目现状道路整体破损比较严重,路面坑槽可导致车辆不按车道行驶,交通设施及防护设施缺少及破损严重,并且部分段落线形指标不满足规范要求,项目急需解决车辆行驶安全问题。2.1.3项目概况XXXXXXXX至XXXX界段工程,路线起点XXXX黄旗寨镇XXXX村,主要途径XXXX村,止于XXXX界,全长5.784公里。全线采用二级公路建设标准,设计速度40千米/小时,路基宽9.0米,路面宽7.5米。图2-1项目地理位置图2.2自然地理状况2.2.1地形地貌XXXX位于XXXX北部,位于XXXX的东北部,XXXX中游东侧。东与西丰县、清原满族自治县相毗连,南与铁岭县交界,西与法库、昌图县接壤,北邻吉林省梨树县。东经123°43′-124°48′,北纬42°6′-42°53′。东西长89.4公里,南北宽86公里,截至2014年,XXXX总区域面积3164平方公里。XXXX地势东高西低,南北多丘陵地带。东南多山,为长白山支脉,属山地丘陵,海拔在200-600米之间。主要山峰有城子山、砬子山等,海拔在800米以上。西部地势低平,为清河、XXXX冲积平原一部分,海拔在50-100米之间,土质肥沃,适于机耕和灌溉,中部属于半丘陵半平原地带,全境为六山半水三分田。至2012年,XXXX已探明和开发利用的非金属矿有11处。石灰石储量3亿吨,白粘土244万吨,陶瓷粘土1000万吨,硅灰石300万吨,远景储量在500万吨以上,该矿石品质为亚洲最好的矿石之一。饰面花岗岩2500万吨。饰面大理石2亿立方米,菱镁矿500万吨。基中大理石储量9.1亿立方米。沙金储量较大。还有铜、铁、铅、锌、金等金属矿藏。2.2.2气候XXXX境内大小河流160多个,主要河流有XXXX及其支流清河、寇河、柴河、沙河等五大河流。清河水库、南城子水库、关门山水库等大小水库9座,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地下水有三大水系,水质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XXXX境内有XXXX、清河、寇河、柴河、沙河等大小河流166条。XXXX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期长达4个月,最冷月份在1月,平均气温在-14.5℃左右,极度低温为-35℃;夏季炎热,一般可持续3个月,最热月份在7月,平均气温在23℃-24℃左右,极度高温为36.5℃。全年日照时数约为2585小时,以五六月较长,十一、十二月较短。初霜期在9月下旬,4月末为终霜期,无霜期为145—165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678毫米。春夏多西南风,秋冬多西北风,平均风速每秒4.5米。2.2.3水文XXXX境内大小河流160多个,主要河流有XXXX及其支流清河、寇河、柴河、沙河等五大河流。清河水库、南城子水库、关门山水库等大小水库9座,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地下水有三大水系,水质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XXXX境内有XXXX、清河、寇河、柴河、沙河等大小河流166条。2.2.4地质XXXX的地层主要为本区为华北地层区辽东分区凡河小区,出露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下元古界XXXX群、震旦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XXXX大地构造背景复杂,郯庐断裂北延之一的岩石圈断裂威远堡-盘山断裂呈北北东向贯穿全区,成为不同构造单元的主要分界线,故此工作区大地构造分别位于中朝准地台之胶辽台隆之铁岭-靖宇台拱中的摩离红凸起和凡河凹陷及中朝准地台华北断坳下XXXX断陷中的法库断凸和XXXX断凹,区内褶皱和断裂较发育。2.2.5地震该地区地震烈度为Ⅶ度。2.3交通量和交通组成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供的交通量数据,现有交通量如下:表2-1交通量组成调查表(单位:辆/日)特征年份交通量组成交通量合计增长率(%)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2019269626929665.272024348534838334.462029433543347684.02203452805285808本项目2034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为5808辆,其中大客及中型以上货车比重较少,交通等级为轻交通。路段内通过车辆主要为2轴4轮车辆,在大客车及中型以上货车中,2轴6轮及以上客车、3轴、4轴整体式货车(非双前轴)车辆为主要车型。2.4与沿线其他公路和铁路等的关系全线共有14处,其中与白色路面交叉5处,与砂石及土路交叉9处。路线与县级以上公路交叉时,设置加铺转角,转角半径为15米。路线与其他道路交叉时,设置加铺转角,转角半径为5米。项目与铁路无交叉。2.5技术标准根据交通部颁发的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JTG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及《XXXX“十三五”公路技术政策》(辽交公工发[2011]21号)技术标准执行:路线等级: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9.0米/8.3米路面宽度:7.5米桥涵设计荷载:大、中、小桥、涵洞:公路—I级。桥面净宽:中小桥:净8.0米+20.5米防撞墙。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涵洞1/50。相关技术标准:(40公里/小时)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60米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00米不设超高最小半径:600米平曲线最小长度:200米最小缓和曲线长度:35米竖曲线最小长度:35米最大纵坡:7%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700米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700米第三章总体评价3.1项目特点3.1.1规范适应性根据现行的公路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按照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技术标准,对项目设计成果采用的技术指标的正确性进行检査,并提出不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规定的技术指标。主要设计指标选用情况列入下表。表3-1技术指标采用情况一览表项目单位规范指标原路采用指标改造后技术标准道路等级三级公路二级公路设计速度公里/小时404040行车道宽度米777.5路基宽度米、9.0平曲线最小半径米6035105停车视距米75110110最大纵坡%68.36.99凸型竖曲线一般(极限)最小半径米2000(1400)18002600凹型竖曲线一般(极限)最小半径米1500(1000)15003100最小坡长米120120120路面横坡%项目单位规范指标原路采用指标改造后技术标准路面结构类型及厚度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8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20cm砂砾垫层20cm砂砾垫层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涵1/50路面标准轴载BZZ-100桥涵设计荷载桥梁均维持原荷载等级地震基本烈度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对设计文件的主要设计指标与规范进行对比分析,本项目全线采用二级公路设计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其相对应的主要纵、横的设计采用指标均符合设计速度对应的标准要求。但是在个别路段指标方面未满足规范要求。经核查,部分路段为旧路利用段,以尽最大可能利用现有旧路为原则,所以出现此结果。建议在设计说明中进行详细论述,并完善该类路段的安全设施。3.1.2交通量及其组成表3-2项目特征年交通量特征年份交通量组成交通量合计增长率(%)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2019269626929665.272024348534838334.462029433543347684.02203452805285808本项目预测未来年交通量5808pcu/d,交通组成主要以客运交通为主,同时货运交通的运载车辆呈现两极化的发展趋势。载重货车与小型车的运行特征有较大差别,设计和评价时应考虑大型货车的运行速度、视距等,以及大型货车对交通安全造成的影响。3.1.3平面交叉本项目平面交叉数量多,线形指标较低,部分交叉路口视距不足,存在安全隐患。若平面交叉位置设置不合理(如与相邻交叉口间距过小等)、平面和立面技术指标设计不合理、交通管理控制方式选择不合理、未进行渠化、相关交通管控设施设置不合理等,均可能导致交叉事故的发生,并且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会可能会对路网正常运营产生影响。平面交叉:全线共有14处,其中与白色路面交叉5处,与砂石及土路交叉9处。根据“十三五”政策,交叉路面均为等级外道路,新铺路面结构如下:白色路面:18cm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他砂石及土路:30cm厚砂石。新铺路面长度20米,坡度不大于3%。项目与铁路无交叉。3.2改扩建项目的影响本项目为旧路加宽改建工程,为节约造价,减少征地拆迁,主要利用现有旧路进行扩建。3.2.1平面改造(1)原路路线指标全线共设置34个转角点,平均每公里5.88个,最小平曲线半径35m,直线最大长度220.69m,最大纵坡8.3%,最小坡长120m,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1800m,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1500m,最大超高6%。(2)改造路线指标全线共设置29个转角点,平均每公里5.02个,最小平曲线半径105m,直线最大长度193.524m,最大纵坡6.99%,最小坡长120m,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2600m,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3100m,最大超高6%。3.2.2纵断面改造本路段村屯内考虑百姓出行、排水及建筑物要求路线标高控制为原路面标高;考虑桥梁结构不能增加恒载,以原桥面标高为标准进行纵断设计;部分交叉道口处以交叉道口标高为设计标高进行纵断面设计;桩号K16+650-K16+800段原有纵坡8.3%不符合交通部JTG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所规定的最大纵坡的要求,需要撤岭。本路段原有路面宽度为7米宽,改建加宽后路面宽度为7.5米。大部分原路中心线不变的路段,采取对路线两侧进行加宽的方式,加宽部分为新建。其它路段按照补强结构的总厚度值进行标高控制。3.2.3横断面改造原路等级为三级公路;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两侧20.75米土路肩;设计速度为30km/h,桥梁设计荷载为:汽-20级、挂-100级。道路断面:依据道路等级及道路使用功能,综合考虑道路与两侧规划用地性质、原有旧路断面形式等因素,结合区域的发展规划确定道路横断面形式如下:实施断面:9.0米=0.75米土路肩+0.25硬路肩+23.5米机动车道+0.25硬路肩+0.75米土路肩8.3米=0.4米石砌边沟+0.25硬路肩+23.5米机动车道+0.25硬路肩+=0.4米石砌边沟路拱设置:行车道路面采用2.0%直线双向坡,土路肩为3.0%向外直线坡。路基加宽方案:路线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设置加宽,加宽类别为第2类,加宽过渡方式为线性过渡方式。3.2.4新旧路改造对比本项目原有公路平面指标大部分满足设计速度40km/h二级公路设计要求,根据设计方案、地方意见及总体设计原则,本项目以单侧加宽为主,新路中心线距离旧路中心约1-2m。通过对原有旧路平、纵面线形指标进行优化,提高了旧路的线形指标,对于不满足40km/h设计速度的段落进行了改善。3.3项目特点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3.3.1地形、地质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XXXX(蓝旗寨至XXXX界)改建工程位于XXXX黄旗寨镇境内,区域地层结构为第四系冲积成因的粘性土、砂类土及中生代泥岩,沉积韵律变化不大。拟建场区属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属抗震有利地段。本区基本地震裂度为Ⅶ度,抗震设防烈度按Ⅶ度考虑,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据砂土液化判别标准,本区饱和的砾砂层在发生地震时不会产生液化现象。本项目不存在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区域灾害地质资料,路线区域内不属于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群发地区,未发现明显的危害人民财产的区域地质灾害,该地貌区划属于冀北辽西侵蚀中低山区,沿线土质多为砂性土。项目区地质条件较好,未发现活动断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对交通安全无不利影响。3.3.2气象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XXXX(蓝旗寨至XXXX界)改建工程位于XXXX黄旗寨镇境内,本路段属中温带亚干旱气候,四季鲜明,冬寒夏热,温差较大。日照充足,雨量集中。年平均气温5.0℃。最低气温-37.6℃,最高气温35.8℃,全年以一月份最冷,七月份最热。年降水量平均683mm,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无霜期约134d,封冻期约150d。冻土深度可达1.4m,无常年性冻土。本项目所在地区冬季气温低,最低气温可达-29.9℃,在积雪冰冻路面行车,如果驾驶不当,车辆容易发生侧滑、横滑、甚至翻出道路,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建议设计中考虑积雪冰冻对行车安全的影响。3.3.3预测交通量及交通组成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项目末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为5808pcu/d辆,其中大客及中型以上货车辆比例较大,交通等级为中交通。路段内通过车辆主要为2轴4轮车辆,在大型车及中型以上货车中,2轴6轮及以上客车、3轴、4轴整体式货车(非双前轴)车辆为主要车型。交通组成中大型车辆较多,对行人、非机动及机动车的行驶影响较大,建议在交通工程设计中增加警示标牌的设置。3.3.4大型构筑物分布本项目建设内容无桥梁及隧道等大型构造物,并且道路沿线无大型建筑物、通讯塔等构造物。3.4初步设计批复中与交通安全相关意见的执行情况3.4.1关于设计3.4.2路线采用短直线应在总说明中论述理由;【执行情况】对17处不满足直线长度位置加以说明,由于项目资金问题及地形原因,此部分维持原设计方案。3.4.3桥涵交叉工程未设置护栏的涵洞路段路侧增设防撞护栏;【执行情况】同意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在未设置防撞护脸的桥涵尽量补充。(5)同意沿线平面交叉设计方案及等级路渠化交通设计方式,施工图阶段应进一步细化设计,并对平面交叉口予以合并,必须符合技术标准中平面交叉最小间距要求。【执行情况】同意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就沿线交叉道口设置位置问题会同建设单位及乡镇政府部门进行了逐一核对。3.4.4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1)原则同意本项目标志、表现和安全设施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进一步细化安全设施及旅游标志设计;【执行情况】同意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施工图阶段按相关规范要求安全设施及旅游标志等进行了详细设计,具体情况详见设计图纸。(2)轮廓标采用柔性材质;【执行情况】同意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按批复意见调整。。第四章设计要素评价(设计速度)4.1路线评价4.1.1超高及加宽超高L△I—超高横坡与路拱横坡代数差。LC—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m)B—B值为旋转轴至硬路肩外侧边缘的宽度(m)P—超高渐变率(1)规范要求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7.5.4条规定:当路拱横坡发生变化时,必须设置超高过渡段。其超高渐变率应根据旋转轴的位置按下表确定。超高渐变率设计速度(km/h)超高旋转轴位置中线边线1201/2501/2001001/2251/175801/2001/150601/1751/125401/1501/100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条文说明如下表规定:圆曲线半径与超高值设计速度(km/h)6040一般情况积雪冰冻一般情况积雪冰冻8%6%8%6%超高(%)21500(1900)-8701500(1900)-8001500(1900)-860600(800)-470600(800)-410600(800)-4303870-590800-500860-570470-310410-250430-2804590-430500-320570-410310-220250-150280-1905430-320320-200410-290220-160150-90190-1306320-240200-135290-205160-12090-60130-907240-170--120-80--8170-125--80-55--(2)项目评价项目按设计速度40km/h进行评价,项目超高值满足规范要求。平曲线加宽(1)规范要求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7.6.1条规定: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小于或者等于250m时,应设置加宽。双车道公路加宽值应符合下表规定,圆曲线加宽值应根据公路功能、技术能级和实际交通组成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作为干线的二级公路,应采用3类加宽值。2.作为集散的二级公路和三级公路,在考虑铰接列车的通行时,应采用第三类加宽值;不考虑通行铰接列车时,可采用第2类加宽。3.作为支线的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可采用第一类加宽值。4.有特殊车辆通行的专用公路应根据特殊车辆验算确定其加宽值。双车道路面加宽值(m)加宽类别设计车辆圆曲线半径(m)200-250150-200100-15070-10050-7030-5025-3020-2515-20第1类小客车第2类载重汽车第3类铰接列车0.81.01.52.02.7(2)项目评价1.项目采用1类加宽进行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应按照2类加宽修改设计。2.加宽过渡段长度不应小于标准值10.00米,渐变率不应大于1/15.00,检查都符合标准。4.1.2合成坡度(1)规范要求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8.5.1条规定:公路最大合成坡度值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公路最大合成坡度公路技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8060403020合成坡度值(%)101010.510.59.09.51010108.5.2当陡坡与小半径平曲线相重叠时宜采用较小的合成坡度,下列情况其合成坡度必须小于8%。1.冬季路面有结冰、积雪的地区;2.自然横坡较陡峻的傍山路段;3.非汽车交通量较大的路段。(2)项目评价经核查,本项目允许最大合成坡度为8%,项目在K16+941-K16+989处,平曲线半径为140m,超高为5%,最大合成坡度为8.12%,不满足规范要求,建议调整该部分线形指标。本项目最小合成坡0.65%满足规范中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的规定。4.1.3避险车道(1)规范要求在连续长陡下坡路段,交通组成中大、中型载重车比例较高时,宜在连续长陡下坡大于下表(公路路线设计细则)平均坡度的路线长度后,开始设置第一处为失控车辆专用的避险车道,并按表中规定的路线增加长度增设避险车道。避险车道设置位置及间距平均纵坡度(%)设置第一处避险车道的位置(陡坡路段连续下坡长度km)增设避险车道的长度(km)一般值最大值>42.00.50.5053.53.00.61.0≤2.0(2)项目评价核查本项目无连续长陡下坡路段,无需设置避险车道。4.2路基和路面评价4.2.1路面结构设计本项目路面结构按JTG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进行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为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采用“沥青路面分析与设计系统”专用程序计算路面厚度,同时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半刚性基层、底基层进行层底抗拉应力验算。本项目路面面层采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功能层采用天然砂砾。路面结构如下:4厘米SBS细粒式改性沥青砼(AC-13)6厘米中粒式沥青砼(AC-16)上基层:20厘米厂拌水泥稳定砂砾下基层:20厘米厂拌水泥稳定砂砾垫层:20厘米天然砂砾公路路面结构的选用,除考虑行车荷载以外,还应考虑气候条件因素。沥青路面面层采用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能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高温稳定性能和低温开裂性能,保证路面的服务水平和道路交通安全。4.2.2路面抗滑能力评价衡量路面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抗滑性能,而路面摩擦系数是衡量路面抗滑性的重要指标。路面摩擦系数增加可减少事故与损害程度,但摩擦系数过大,则车辆行驶阻力增大、油耗增大,因此路面防滑要综合地从安全、迅速、经济上考虑。调查研究证明,雨天路面抗滑性能下降,事故多于平常,因此从雨天行车安全的角度考虑,应增强路面抗滑性能,抗滑性能的提高可通过增加粗集料的比重得以实现。本项目路面表面层采用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该结构目前国内广泛采用,抗滑性能满足要求,被普遍认可和接受,同时设计对构造深度进行了要求,但施工技术、材料性能都要求比较高,使用寿命与材料和施工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施工时应加强质量控制,运营期应定期进行检测确定其抗滑能力是否满足要求。4.2.3排水设施评价公路路基排水应防、排、疏结合,并与路面排水、路基排水等其它处治措施相互协调,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二级公路地表排水设施设计中,应采用3年重现期计算,各类地表水设施断面尺寸应满足排水流量要求,同时排水设施应保证行车发生意外时,避免造成二次伤害。经核查:(1)本项目根据路基填挖状况和地形条件,路基排水设置有边沟、排水沟,路面雨水通过自然流进入边沟,最终排入沿线的涵洞。(2)村屯段设置矩形边沟,并设置盖板,雨水通过自然流进入边沟,最终排入沿线的涵洞。本项目路面排水方案是基本合理的。但是针对公路纵断小于0.3%的路段应进行专项排水设计,本项目无排水纵断设计,如有排水纵坡小于0.3%的路段应进行排水纵断调整。4.3桥涵评价4.3.1桥涵设置情况沿线共新建桥梁44.94米/2座,其中小桥31米/1座;小桥13.94米/1座。利用中桥40米/1座。共新建涵洞共65米/9道,其中圆管涵84米/8道,圆管涵直径为1米;盖板涵11米/1道,盖板涵孔径为3米。(1)XXXX西桥,新建。初步拟定桥跨为213米,上部结构为空心板,下部结构为重力式墩台,扩大基础。(2)星开沟桥,新建。初步拟定桥跨为110米,上部结构为矩形板,下部结构为轻型桥墩,轻型桥台,浅基础。桥面宽度:净8.0+2x0.5防撞墙,桥涵荷载:公路—I级。新建小桥一览表桥梁名称斜交角度孔数-孔径(孔x米)桥梁全长(米)桥面宽度(米)结构类型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基础桥墩桥台XXXX桥902×1331.0净8.0+2×0.5米防撞墙空心板重力式重力式扩大基础星开沟桥301×1013.94净8.0+2×0.5米防撞墙矩形板轻型轻型浅基础合计44.94涵洞:新建9道桥涵荷载:公路—I级。结构型式:钢筋混凝土圆管涵。4.3.2桥梁横断面评价小桥,桥面全宽9m,桥面净宽8m,具体断面布置为:0.5m防撞墙+8m行车道+0.5m防撞墙。本项目新建小桥全宽与标准路段路基同宽,桥梁宽度与路基宽度相适应,路线行车道与桥梁上的行车道完全吻合,没有对行车不利的隐患,符合设计要求。4.3.3桥面铺装评价本项目桥面横坡以及桥面净宽随路线变化,小桥桥面铺装采用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防水层。桥梁各层沥青混凝土的级配型式、所用材料和技术指标要求均与路面相同,其抗磨耗性和抗冲击性都较好。建议施工中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养护,确保桥面铺装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4.3.4桥面泄水孔泄水能力评价本项目桥梁泄水管均为铸铁泄水管,泄水管尺寸净宽为300mm×100mm。本项目桥梁均为标准跨径,跨径为6m、8m、10m、16m的桥梁单孔泄水管设置数量分别为2套、4套、4套、8套,经核查,根据降雨强度和汇水面积计算,并结合桥梁纵坡,本项目泄水管泄水能力能够满足桥面排水需要。4.3.5涵洞洞口形式评价本项目全线改建圆管涵洞8道,圆管涵涵洞进、出口形式均为八字墙,经核查涵洞洞口均位于路侧实际净区范围内,建议在未设置护栏的涵洞路段路侧增设防撞护栏。4.4平面交叉评价4.4.1平面交叉位置全线共有14处,其中与白色路面交叉5处,与砂石及土路交叉9处。交叉路面均为等级外道路,新铺路面结构如下:白色路面:18cm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他砂石及土路:30cm厚砂石。新铺路面长度20米,坡度不大于3%。4.4.2主要平面交叉路口视距的要求停车视距时对于交叉口安全运行的最基本要求。平面交叉范围内的相交公路线形指标应能满足相应的视距要求,并能为平面交叉的连接部提供顺适的衔接条件。(1)规范要求依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10.3.1规定:各种设计速度所对应的引道视距及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符合下表规定。引道视距及相应的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设计速度(km/h)1008060403020引道视距(m)16011075403020引道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107005100240070040020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10.3.2:对视距三角区及不能满足通视三角区的情况予以了规定。图视距三角形对十字形交叉口如上图a)所示,最靠右侧第一条直行机动车道的轴线与相交道路最靠中心线的第一条直行车道的轴线所构成的交叉点为最危险的冲突点。对T形(或Y形)交叉口如上图b),直行道路最靠右侧第一条直行车道的轴线与相交道路最靠中心线的第一条直行车道的轴线所构成的交叉点为最危险的冲突点。(2)项目评价本次主线与被交叉的道路等级大部分为等外路、乡道、村道,建议采用次路停车让行的交通管理方式。建议设计单位通过改移或就近合并交叉口的方式满足规范要求,并且在次要道路上设置相应停车让行标识。4.4.3平面交叉转弯设计的要求交叉口的设计应充分考虑重车、长车行驶的安全性,而采用合适的转弯半径。转角边缘半径的采用,应能起到限制车速,达到停让的效果,不致妨碍主线行车的优先权为原则。平面交叉转弯曲线的线形及路幅宽度应根据车辆转弯行迹确定。转弯设计重点检查的指标包括转弯路面内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超高以及路幅宽度。(1)规范要求依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10.4.3规定:对转弯路面内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和线形予以了规定;路幅宽度应以18.1m总长的汽车列车行迹进行评价,具体路幅宽度取值可参照下表。右转弯车道路幅宽度右转弯车道内缘半径(m)12141618~2224~28304590~135150单车道宽度(m)能绕越停着车辆的单车道宽度(m)路面内缘最小半径转弯速度(km/h)≤1520253040506070最小半径(m)1520(15)25(20)3045607590依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10.1.5规定:平面交叉的交角宜为直角,斜交时,其锐角应不小于70°;受地形条件和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应大于45°。(2)项目评价经检查项目,全线共有2处交叉角度不满足设计规范,建议调整交叉角度符合规范要求,转弯半径根据地形条件和其他特殊情况限制,可根据交叉角度适当调整,项目相交道路均为4级以下道路,建议根据通行车辆情况,对转弯半径进行核查。交叉角度不符合规范交叉口一览表序号中心桩号及起讫桩号被交叉路名称交叉形式交角路面宽度1K17+300砂石路丁字交叉304.02K20+830砂石路水泥路306.04.4.4平面交叉间距评价为保证公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延误和增进安全,平面交叉的间距应满足一定的最小值。平面交叉间距过小会影响交叉口间车辆变换车道进行平顺的交织;会因前一个平交口暂停排队而堵塞后一个平交口;会影响过境执行车辆快速行驶的效能;转弯交通量大时,会降低主线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能。(1)规范要求平面交叉的间距应根据其对行车安全、通行能力和交通延误等的影响确定。有条件时应尽量通过支路合并等措施,减少平交路口数量,增加平交口间距。依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10.1.5规定:一、二级公路的平面交叉最小间距应不小于下表规定。平面交叉的最小间距公路等级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公路功能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干线公路集散公路一般值最小值间距(m)20001000500500300(2)项目评价序号交叉桩号交叉形式交叉位置路面材质项目核查1K17+300丁字交叉右侧砂石路不满足2K17+330丁字交叉左侧砂石路满足3K17+580丁字交叉右侧砂石路不满足4K18+070丁字交叉右侧砂石路满足5K18+140丁字交叉左侧砂石路满足6K18+340丁字交叉左侧砂石路不满足7K18+710丁字交叉左侧水泥路满足8K18+930丁字交叉左侧水泥路不满足9K18+970丁字交叉右侧水泥路满足10K20+830丁字交叉右侧水泥路不满足11K20+930丁字交叉右侧水泥路不满足12K21+070丁字交叉右侧水泥路不满足13K21+100丁字交叉右侧砂石路不满足14K21+150丁字交叉右侧砂石路不满足本项目为集散型二级公路,间距不应小于300m。本项目有9处相邻交叉口间距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由于本项目为改建工程,建议首先尽可能通过改移被交道路位置的方式,将平面交叉间距不满足的相邻平交口合并设置;其次,对于因沿线地方需要或地形条件限制不能合并的路段,应通过加强速度控制以及出入口的提示警告以提高路段的安全性。4.5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评价4.5.1交通标志设计原则过交通标志信息的引导,使司机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发生错向行驶。注重道路出行的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愉悦性,体现“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指导思想,在交通标志的设置上,重点考虑:(1)全段各类型标志统一布局,并前后协调,形成整体系统。(2)及时地给司机提供准确的信息。(3)注重平衡、均匀性,避免过多信息分散司机注意力。(4)重要信息重复提示,多级预告。(5)在紧邻村庄、集镇且视线不良的路段以前适当位置设置村庄标志,提醒车辆驾驶人小心驾驶。(6)在行驶方向出现交叉路口时应设置交叉路口告知标志。指路标志上应明确前方交叉路口形式、交叉公路的编号或交叉道路的名称、通往方向信息。(7)技术上力求实用、可靠、先进,在经济上合理。交通标志设置原则与主体工程是相适应的。设置类型(1)在沿途重要地点、经过的道路和行车方向等信息均有指路标志。(2)在上陡坡、下陡坡设置警告标志。(3)急转弯路段设置有急弯路标志。(4)经过村屯区域设置警告标志。(5)主线及被交叉路设道口标柱,提醒驾驶员交叉口路段减速慢行(1)规范要求按照规范《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7.2.1规定“在公路和公路交叉处,应根据相交公路的行政等级,按照规范表7.2.1的规定,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省道与省道相交应设置预告标志、告知标志、确认标志;省道与县道相交应设置告知标志、确认标志。按照规范《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4.4.1规定“非信号灯控制的公路平面交叉口,在支线或次线上,应设置减速让行标志或停车让行标志”(2)项目评价经检验本项目只设置了警告、警示标志,应增加相应的指路标志和限速标志。在被交叉路上应设置减速让行标志或停车让行标志。标志设置位置、角度的正确性单柱标志的标志板内缘距行车道或人行道的外侧边缘或土路肩边缘的距离>25cm(规范值≥25cm),标志板下缘距路面的高度为2.0~2.2m(规范值≥1.8m),标志板与道路中心线成0°~10°的角度;悬臂式标志板下缘距路面最高点处净空高度不小于5.5米。路侧标志与道路中心线成0°~10°的角度(规范值:禁令和指示标志为0°~45°,指路和警告标志为0°~10°)。标志设置位置的正确性,包括标志高度、距公路硬路肩边缘的横向距离以及警告标志距危险点的距离等。其中警告标志距危险点的距离应按照运行速度计算值进行评价,最低应满足路段限制速度对应距离。警告标志到危险地点的距离表运行速度(km/h)>10090~7060~40<30距离(m)200~250100~20050~10020~50本设计满足有关标志设置高度、距公路硬路肩边缘的横向距离、标志板下缘距路面最高点处净高和公路建筑限界以及标志设置点距危险点的距离等相关规定,符合设计要求。标志设置的通透性为了避免标志被遮挡的情况,充分实现标志对行车的指引功能,设计采取以下措施,重点保证标志具有足够的识认距离,且不影响视距:(1)调整标志位置,避免相互或被其他构造物遮挡。(2)因地形、地物所限,标志位置难于移动时,可考虑改变标志版面和结构型式。标志反光强度等级的适应性根据《道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本项目标志均采用Ⅳ类高强级(微棱镜型结构)反光膜,反光膜的逆反射系数、色品坐标、耐候性能等必须满足要求,能够与光线(白天、黑夜)、气候条件(雨、雪、雾等)及运行速度相适应。本项目为二级公路,反光膜等级满足规范要求。标志与标线对同一信息内容表述的一致性各警告标志与标线的信息内容表述具有一致性,更好地引导司机驾驶行为,避免了因信息的矛盾产生的不安全因素,相关设计满足规范要求。标志颜色、边框、衬边、尺寸和字高本项目为二级公路,根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规定,指路标志为蓝底、白图形、白边框、白字、蓝色衬边;警告标志为黄底、黑边、黑图。《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中根据设计车速规定了标志尺寸和字高。交通标志的设置内容应满足相应的标准规范要求。汉字高度与设计速度的关系设计速度(km/h)100~12071~9940~70<40汉字高度(cm)60~7050~6035~5025~30指路标志的阿拉伯数字和其他文字的高度应根据汉字高度确定,其与汉字高度的关系宜符合下表的规定。在特殊情况下,由于具体原因不能满足要求时,经论证字符高度最小不应低于规定值的0.8倍。其他文字与汉子高度的关系其他文字与汉子高度(h)的关系拼音字母、拉丁字母或少数民族文字大小写1/3h~1/2h阿拉伯数字字高h字宽1/2h~4/5h笔画粗1/6h~1/5h安全设施说明中指出各类标志的版面底衬、边框、文字、符号和图形的颜色、制作标准均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2009、XXXX交通厅《XXXX普通公路交通标志参考图集》及《道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的相关规定,本设计图纸中未见标志版面设计,应补充该部分设计内容。标志板材料依据安全设施说明及标志设计图中材料表,全线所有大型标志板均采用3mm厚铝合金板材料,所有小型警告禁令标志板采用2mm厚硬质铝合金板材料,滑动螺栓、卡子等规格材料符合《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的规定。标志支撑方式支撑方式分为柱式、悬臂式、门架式与附着式。本次设计警告标志、部分禁令标志、指路标志、采用悬臂式,部分禁令标志采用单柱式。标志支撑方式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2009)。4.5.2交通标线普通路段标线主线本项目路面可跨越同向车道分界线线宽15cm,线长4m,间距6m。如下图所示。根据交通标线设计原则,标线宽度、线形、颜色等符合交通安全要求和设计要求。经检验,建议本项目在村镇段落路面中心线设置为单黄实线。标线材料路面标线材料采用热熔反光漆,厚度不小于1.5mm。标线厚度满足标线厚度范围0.7mm~2.5mm间要求,标线材料符合《路面标线涂料》行业标准JT/T280-2004和《道路交通标线质量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5国家标准。路面标线的总体设计是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有关规定,与主体工程是基本相适应的。4.5.3护栏低填或较长的挖方路段,车辆冲出路外受到的损失比撞在护栏上的损失小,根据规范和宽容性设计理念,路侧护栏分段布设,路侧净区内无较大障碍物的长度大于100m的挖方路段和填方较低路段(边坡坡率为1:1.5时小于3m)原则上不设置护栏,仅在车辆冲出路外易造成较大损失的较高填方段设置护栏。路侧填方高度大于等于3m时,护栏设置防撞等级选取原则按照可能造成一般事故或重大事故的路段,边坡坡度1:1.5时,路侧填方高度3m≤h≤8m的路段,边坡坡度1:2时,路侧填方高度4m≤h≤8m的路段,设置安全防护设施。(1)规范要求按照规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6.2.2规定:“行车方向的上游端头宜设置为外展圆头式、外展埋入式或吸能式,端头与护栏标准段之间应设置渐变段”,“行车方向下游端头可采用圆头式”。依据规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TD81-2017)6.2.21规定,发挥护栏整体作用的最小结构长度应符合规范下表规定:公路等级护栏类型最小长度(m)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波形梁护栏70混凝土护栏36缆索护栏300二级公路波形梁护栏48混凝土护栏24缆索护栏120三级公路、四级公路波形梁护栏28混凝土护栏12缆索护栏100(2)项目评价经检查本项目,本项目应按照新规范进行防护栏的设置及修建,建议按照新规范增加护栏图纸设计。经检验本项目设置护栏长度均大于48m,符合护栏最小结构长度对于二级公路波形梁护栏的要求。小桥两侧护栏长度不满足护栏最小结构长度,应增加波形梁护栏,满足组合护栏长度要求。4.5.4道口标柱道口标注设在公路沿线较小平面交叉两侧,用来提醒主线车辆提高警觉,防范小支路车辆突然出现造成意外。道口标注一般沿主线方向,L≤5m路口两侧各设置一根道口桩,L>5m路口两侧各设置两根道口桩,内侧道口标注距路中心5~10m,外侧道口标注距内侧道口标注2m,埋设距离路缘石或土路肩20cm处,道口标注采用直径为120mm柱体,外粘贴红白相间的反光膜。本项目再平交道口两侧每侧设置两个道口标柱,用来提醒主线车辆提高警觉,防范支路车辆突然出现造成意外。经检验本项目道口标柱符合要求。第五章评价结论5.1总体评价(1)技术标准:本项目对设计文件的主要设计指标与规范进行对比分析,本项目全线采用二级公路设计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其相对应的主要纵、横的设计采用指标均符合设计速度对应的标准要求,项目平面设计指标中均满足规范设计要求。(2)地形:路线总体地形起点和终点位于山岭区。项目区域地形特点易使设计中产生急弯陡坡、连续上坡、连续下坡路段。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采用急弯陡坡、连续上坡、连续下坡,在急弯陡坡、连续上坡、连续下坡路段应设置合理、有效的综合安全设施设计方案,从而预防交通事故,提高道路安全性。(3)气象条件:本项目所在地区冬季气温低,极端气温可达-35℃,在积雪冰冻路面行车,如果驾驶不当,车辆容易发生侧滑、横滑、甚至翻出道路,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建议设计中考虑积雪冰冻对行车安全的影响。(4)预测交通量及交通组成:根据预测交通量及交通组成成果,本项目2034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为5808辆,交通等级为轻交通。设计通行能力满足需求。本项目交通组成以中、小型车辆为主。在设计中主要考虑货车中、小型(旅游车)车辆的运行安全。(5)交叉工程:全线共有14处,其中与白色路面交叉5处,与砂石及土路交叉9处。平面交叉是路网中的重要节点,相对于普通路段存在较多的横向干扰和交通冲突。若平面交叉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交叉事故的发生,并且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会可能会对路网正常运营产生影响。设计中应将相邻较近的交叉路口进行合并。5.2设计要素评价(设计速度)5.2.1路线设计指标评价(1)经核查,本项目最长直线段为192.52m,长度满足规范要求。(2)最小直线线长度,圆-直-圆线形组合时,同向不应小于6倍车速240米,反向不应小于2倍车速80米(规范7.2.2),检查不符合标准如下:序号起终点桩号直线长度正向运行速度反向运行速度1K16+216~K16+263.364同向47.36430~30.7134.183~34.6572K16+423.148~K16+458.865同向33.83839.22~39.72831.507~31.8453K16+537.328~K16+687.503同向150.17541.465~45.9733.003~36.0074K16+847.574~K16+880.575反向33.00150~5036.642~37.3025K17+167.895~K17+259.417同向91.52250~48.94148.358~48.9416K17+414.034~K17+552.415同向138.38148.5~48.545.862~48.57K17+855.698~K17+891.324反向35.62650~5042.453~42.4538K17+963.130~K17+997.652反向34.52249.746~49.26342.496~42.7669K18+120.727~K18+155.453反向34.72548.5~48.544.238~44.23810K18+716.981~K18+760.208同向43.22748.5~48.95444.236~45.07311K19+360.912~K19+393.913反向33.00150~5050~5012K19+607.598~K19+681.759反向72.76250~5050~5013K19+965.220~K20+158.612同向193.39248.653~5048.653~5014K20+506.686~K20+581.123反向74.43750~5050~5015K20+900.386~K21+036.610同向136.22348.5~48.548.5~46.87216K21+160.736~K21+226.417反向63.69246.872~47.58848.5~49.24117K21+795.811~K21+844.083同向48.27150~5043.228~43.228按设计速度计算,项目共有17处短直线段不满足设计要求。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短直线位置重新优化设计。在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应满足行车三秒行程的距离长度要求,本项目三秒行程为33.3m,本项目有2处不满足三秒行程距离,建议采取相应的警示、限速或增设线形诱导设施等安全改善措施。(3)最小圆曲线半径:按设计速度检验时,圆曲线半径不应小于最小半径,设计速度为40(km/h)时,选取圆曲线最小半径为60.00(m)(规范表7.3.2圆曲线最小半径),检查都符合标准。(4)最大圆曲线半径:本项目圆曲线最大半径R=8550.79,小于规范规定圆曲线半径最大值,满足设计要求。(5)缓和曲线:本项目回旋线最大70.75/1,最小长度45.00/36,项目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为45m,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最小35m要求。(6)曲线偏角:对本项目平曲线转角进行检查,平曲线转角小于或等于7°的平曲线共9处,曲线长度均满足规范要求最小值。(7)最大纵坡:经核查,本项目最大纵坡为6.993%,满足规范标准要求。(8)最小纵坡:经检查本项目4处路段纵坡度小于0.3%,建议加强排水及安全设施设计,提高道路安全性。(9)最大坡长:纵坡坡长不应大于最大坡长,按设计速度与不同纵坡选取最大坡长标准值(规范表8.3.2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检查都符合标准。(10)最小坡长:纵坡坡长不应小于最小标准值,按设计速度选取最小标准值为120.00米(规范表8.3.1最小坡长),本项目最小坡长为120.00米,检查都符合标准。(11)连续上(下)坡路段:经检查本项目,全线满足规范要求。(12)竖曲线最小半径与竖曲线长度:竖曲线(凸型)半径不应小于最小半径,设计速度为40(km/h)时,选取竖曲线最小半径值为450.00米(规范表8.6.1竖曲线最小半径与竖曲线长度),检查都符合标准。竖曲线(凹型)半径不应小于最小半径,设计速度为40(km/h)时,选取竖曲线最小半径值为450.00米(规范表8.6.1竖曲线最小半径与竖曲线长度),检查都符合标准。(13)平纵组合设计指标:1.平曲线范围应包含竖曲线范围检查,竖曲线起终点应该位于平曲线范围内,平曲线起终点不应位于竖曲线范围内,检查不符合标准的有以下23处:2.平曲线不应包含多个竖曲线,检查一个平曲线范围内是否包含了两个及以上的竖曲线,检查不符合标准的有以下11处:3.竖曲线不应包含多个平曲线,检查一个竖曲线范围内是否包含了两个及以上的平曲线,检查不符合标准的有以下7处:项目整体平纵组合较差,部分段平曲线包含多个纵断变坡点,建议有条件情况下进行细部调整,减少平纵组合出现“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现象。(14)停车视距:经核查本项目共设平曲线29处,其中有27处满足停车视距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首大学《解析几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导视系统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机床夹具设计》试题5
- 吉林艺术学院《音乐文论写作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社会市场调研》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2024年共同买彩票合同范本大全
- 2024年供货商改名合同范本
- 2024年墩顶围栏合同范本
- 2024年大型地坪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大律师忠诚协议书模板
- 导管的护理课件
- 陕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 食品安全相关的组织机构设置、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进口收货人备案)
- 《桥梁工程midas Civil常见问题解答》
- 肠内营养护理及注意事项ppt
- 深圳高层次人才事项申请表
- 电瓶车风险管控措施告知牌
- 新版术前术后健康宣教ppt
- 天然气站场运行人员培训
- 12.4 n次方根
- 门锁五金检验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