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高考历史二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内涵。据此判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内涵是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B.使世界经济实现了体系化制度化C.是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D.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2.马丁·路德曾提出过两个政府的理论,他认为基督徒不仅生活在上帝统治的宗教国度里,而且生活在凭法律治理的世俗国度里。教会不应享有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涉国家事务。在国家的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权力。对这一理论认识正确的是①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②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③使人们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④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法国和德国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始于A.《罗马条约》 B.《欧洲煤钢联营条约》C.《欧洲联盟条约》 D.欧元的启用4.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6.雅典的狄奥尼索斯大剧场可容纳15000人左右,为了使贫穷的公民也能看戏,雅典政府还发放一种观剧津贴。戏剧表演以竞赛的形式上演,由公民进行评判。由此可知A.雅典公民的闲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B.城邦公共空间向所有雅典人开放C.公共活动巩固了政治生活的民主性D.公共闲暇生活促进了民主的产生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诞生了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下列项中,说法正确的有①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是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成员国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②欧盟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组织③亚太经合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集团组织,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相对松散④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1300年—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只有八千万,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B.生育观念的空前解放C.外来移民的大量涌人D.物种的全球大交流9.从历史叙事角度,有学者将历史事实分为特殊事实,指具有特殊时空点位上的事实;普通事实,指有关特定时段、特定空间范围里某种流行的事实;普遍事实,指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而普遍存在的历史事实。据此判断,下列属于普遍事实的是A.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B.古代罗马,奴隶只是其主人的财产,不具有任何的权利C.公元前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废,西罗马帝国灭亡D.古代罗马人的法制精神和法制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10.战国至唐,“通商”一词几乎在载籍中消失,在《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篇》等书中其出现的频率却陡然增高,《金史》《元史》等史籍中也出现不少“通商贾”、“通商惠工”、“力穑通商”的记载。这一变化体现了A.重商成为社会共识 B.商业在国家中的地位提升C.抑商政策难以为继 D.社会转型推动了经济发展11.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下列选项符合材料的是A.交子得到政府承认在普遍全国流通B.交子可直接用于商品交换C.交子不能直接用于商品交换,是一种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证券D.交子具有股票的特症,可以进入市场12.下表显示的是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关于“国家计划”成分在经济中的比重的数据。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我国年份国家计划安排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实行指令性工业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由国家管理人体物商品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1978年81.3%95.7%97.2%1998年7.6%6.1%8.3%A.经济体制调整得以完成 B.资源逐渐转由市场配置C.国有企业负担有所减轻 D.所有制形式日益多元化13.1945年6月的七届一中全会上,中共提出:“我们的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则是稳当的,有利无弊的,它可能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向联合政府发展,选举一个解放区联合会,另一个也是向联合政府发展,但要经过一个曲折。成立一个解放区联合会,这是一个重大的步骤,前途就是成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政府。”这表明中共A.以解放区联合政府统一中国B.独立于国民政府之外谋求中国统一C.建立联合政府谋求国家统一D.以新民主主义的政府谋求国家统一14.1787年,美国宪法的批准程序发生了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材料中的“变革”表明美国A.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 B.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C.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D.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15.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16.如图为欧元50欧分硬币的一面,为欧盟各国统一的图案画面,另一面的图案则带有不同同的特点,如法国为象征法国的玛丽安娜肖像,德国为象征着民族分裂与统一的勃兰登堡门,西班牙为著名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这表明A.欧元的使用增强了欧洲民众的认同感B.欧盟在“一体”下追求“多元”并存C.区域集团化的实现仍然任重而道远D.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并行发展17.秦朝部分律法律法主要内容《田律》及时以书面形式汇报降雨量和受益田地的面积以及受灾的面积,中央政府严密关注生产进度等《厩苑律》规定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奖罚制度十分明确,如牛因劳累而腰围每瘦一寸,主事者受笞打十下的惩罚等《仓律》不同身份人的口粮定量都做了严格明确规定等这一现象反映了秦朝A.农业上的精耕细作 B.法律体系十分完备C.经济管理的军事化 D.户籍管理较为严密18.1950年香港对内地贸易总值比上年增长了73.4%,但1952年却比上年下降了45.3%。香港对内地贸易总值急剧下降,主要是因为A.苏联加大了对华援助 B.新中国经济迅速恢复C.西方孤立和封锁中国 D.内地改变了经济制度19.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同为共和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条文规定的不同之处是A.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B.总统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C.内阁由总统任命,对议会负责 D.总统是国家元首,掌握行政权20.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A.节制资本的思想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C.关注工农的利益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21.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这说明程朱理学A.意在束缚人的行为B.致力于社会稳定C.融儒释道为一体D.主张改良社会体制22.《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这里“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工业国B.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工业国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23.有宋一代,神童辈出。诸如丘浚十岁、孔文仲七岁、蒋堂六岁、黄庭坚七岁等,会赋诗、能作文的记载比比皆是。从宋太宗时起,朝廷专门设立童子科,有多位童子被赐予同进士或学究出身,其中最小的只有三岁。这一现象说明宋代A.皇权日趋随意独断B.乡学教育成效显著C.官僚体制充满活力D.科举考试流于形式24.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两国“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并对驻外公使待遇、来往礼节等作了规定。这反映出晚清时期A.天朝体制趋于瓦解 B.传统社会彻底终结C.中英邦交实现平等 D.外交政策基本成熟25.以下为近代不同年份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对外贸易对象中,某一国家所占比重统计。图中①代表的贸易对象国是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英国26.下表是关于印度铁路的简况.这主要反映出A.铁路线的差异源于需求的多样化 B.殖民统治成就印度工业化C.英国的殖民需求影响印度的发展 D.英印生产力水平差距较大27.1688年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被赶跑。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婚,这样就保留了斯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化。关于“王位的内容”变化与后来的事实不符的是A.从专制王权到民主共和B.从个人专制到民主体制C.从王在法上到王在法下D.从国王至上到议会至上28.三国曹魏时时期曹操在用人方面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一时谋臣如云,猛将如雨,其子曹丕即位后采取九品中正制以维护统治,这种变化A.不利于官僚政治的发展B.激化了曹魏政权和豪门士族的矛盾C.使君主进一步掌握了选拔官吏的选拔权D.变换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的发展29.西周时期,周王分封诸侯的同时还进行“徙封”(指古代有爵位者,从原封地改封为其他地区)有学者认为,吴国原是受封于今山西境内的虞国,后在周康王时受命迁国到宜地(今江苏镇江),成为江南地区的吴国。由此可知,当时“徙封”A.消除了诸侯国叛乱的政治隐患 B.维护了君主专制的统治C.体现了周王对封国的主权地位 D.成为分封制的政治基础30.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宗教改革,与罗马教会决裂,确立了自己的民族教会安立甘教会,国王成了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国王是这块国土上最高的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国王对教会是王权至尊。王权至尊的背后不仅是政教的一体化,也代表了对国家及国家主权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民族国家兴盛所必不可少的。正是在宗教改革的历程中,英国民众开始认为英国不同于并且高于其他欧洲国家,这种民族内部的认同感和相对于其他民族的优越感以后持续增长,到了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达到了最高峰。学者们一致认为,伊丽莎白时代标志着英国民族国家的兴盛。——摘编自蔡骐《论英国宗教改革的政治遗产》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蜂拥而来,士大夫阶层的最初反应与历史上其面对外族进扰的反应并无二致,他们所关注的不是中国主权利益受到损害,而是传统华夷秩序遭到践踏。绝大多数的普通中国民众,用恩格斯的话说则是依然“保持平静,让皇帝的军队去同侵略者作战”。而甲午战争的失败,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其对民族国家兴盛的促进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与英国民族国家意识形成原因的不同之处,并概括“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的表现。(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国家意识的认识。32.材料抗战前的中国乡村,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与世俗的政治权力相结合,构成了乡村社会的基本政治秩序,1941年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中、苏北等根据地建立起县、区、乡各级农抗会或农教会青年、妇女、职工各种抗敌协会也陆续建立,这些团体取代了过去地主士绅的地位,团结领导群众进行艰苦的抗日斗争,在陕甘宁边区,“党经过政权、军队及各种民众团体的联带作用,与边区人民特别是与工农劳动大众密切联系起来”,到1942年,敌后根据地开始建立“抗日人民代表会议的市乡民主制度”,在淮北的7个县参议会共计议员458人中,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民17人,其他39人。由此,集“官授权力、地主士绅、家长”于一体的传统乡村权威被取代。——摘编自杨丹伟《抗日战争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等(1)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根据地乡村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治理调整的意义。33.材料二战爆发后,1940年美国与澳大利亚正式建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澳大利亚对日宣战。1942年1月,日军空袭澳大利亚北海岸,澳政府不再把维护英国在远东的基地作为首要任务,而是把保卫本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1942年3月,菲律宾陷落,麦克阿瑟被迫率部南下在澳大利亚登陆。随后,双方设置美澳联合司令部,大本营设在墨尔本。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有100多万的美军经过或驻扎在澳大利亚,美军的大部分物资支持由澳提供。菲律宾被占领后,澳大利亚成为美军太平洋反攻的跳板。美澳两国在“二战”期间建立的战时军事同盟,为战后构建美澳同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摘编自王娟《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构建战后亚太同盟体系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时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图片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美元等同于黄金,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所以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2、B【解析】
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应该生活在凭法律治理的世俗国度里,肯定了世俗政权的地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教权,①符合题意;马丁·路德认为教会不应该干涉国家事务,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②符合题意;因信称义思想使人们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但是材料未涉及,③不符合题意;马丁·路德对世俗国家权力的肯定,有利于促进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④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正确,ACD排除。故选B。3、B【解析】法德是历史的宿敌,西欧国家要想走向一体化,关键是法德的和解,1958年,法国和德国等六个国家建立《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实现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夙愿,故B项正确;A是1958年签订原子能和经济共同体总称;C是1991年签署;D是1999年启用。4、C【解析】1853年“黑船事件”促使日本开国,民族危机加剧,属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外部因素,C正确;其他不是外部因素,排除。5、D【解析】清初的山西人口结构中,从多到少依次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了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C两项错误;当时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当时在山西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D项正确。6、C【解析】
依据材料“雅典政府还发放一种观剧津贴”“公民进行评判”并结合雅典的民主政治可知,雅典的措施可以使得每一个公民都与机会享受民主权力,体现了雅典公共活动对政治生活的巩固。C正确;观剧不能反映雅典公民闲暇生活的丰富多彩,A排除;结合所学可知,只对公民开放,B排除;材料不能证明雅典民主产生在这一时期,D排除。故选C。7、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区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故①正确;欧盟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故②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集团组织,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相对松散,故③正确;不结盟运动不是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故④错误。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C项,ABD错误。8、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500年左右进行的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人种和物种的交流,物种交流为欧洲人提供了高产粮食作物,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故D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是17到18世纪,不符合材料的时间,故A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只有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生育观念的转变才能真正地对人口增长起到推动作用,排除B;此时期移民的方向主要是由欧洲向其他地区移民,尤其是新大陆,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中国的历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理论,故学生在做题时必须牢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9、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罗马人的法制精神和法制意识具有普世意义,成为后人的榜样,属于普遍事实,D选项正确;屋大维称帝、奴隶制度和西罗马帝国灭亡,都是具有特殊时空点位上的事实,属于特殊事实,ABC三项不符合题意。10、B【解析】
材料表明,唐代以前“通商”一词几乎消失,与长期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关。唐以后“通商”一词出现频率增加,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商业的地位有所提升,故B正确;古代中国基本经济政策为重农抑商,故A、C不正确;宋元时期没有出现明显的社会转型,故D不正确。11、C【解析】
根据交子是富民为了便利贸易活动私下制成的纸券,在富民资产不足时,无力偿还券上币值导致民间争讼等,可知交子不能直接用于商品交换,是一种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证券,C项正确;“得到政府承认在普遍全国流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交子直接用于商品交换与私制为券,需要富民用资产抵偿不符,B项错误;富民私制的交子与股票这一近代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不同,D项错误。12、B【解析】
从1978年和1998年的数据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少了,说明资源逐渐由国家计划转由市场配置,故答案为B项。1992年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基本建立,排除A项;C、D两项从表格中不能体现,均排除。13、C【解析】
材料信息“一是向联合政府发展,选举一个解放区联合会……这是一个重大的步骤,前途就是成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政府”表明中共意图通过建立联合政府来成立新民主主义政府,进而谋求国家统一,故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解放区联合会,不是解放区联合政府,故A错误;材料主旨未强调独立于国民政府之外,故B错误;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建立联合政府,故D错误。14、A【解析】
材料“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反映了人民主权与各州的权力的结合,A正确;美国是间接民主,排除B;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排除C;材料未涉及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结合,排除D。15、C【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分民内部的关系,C项符合题意;A项本身表述错误,罗马法不适用于奴隶,不合题意;B、D项是罗马万民法的内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16、B【解析】
欧盟货币图案各国不同,其差别化图案体现了欧盟在“一体”下追求“多元”并存,选项B正确;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欧盟是区域集团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因此选项C排除;材料未体现经济全球化,排除D。17、C【解析】
秦朝部分律法内容体现了政府“关注农业的发展状况”及与农耕密切相关的“耕牛”饲养,针对不同情况予以奖罚。对不同身份人的口粮也做了严格限制,这体现了经济管理的军事化,C正确;A与材料无关;材料体现的是秦朝的部分律法,B以偏概全;D与材料无关。18、C【解析】
抗美援朝时期,香港对内地贸易总值急剧下降,主要是因为西方孤立和封锁中国,C项正确;苏联对华援助、新中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内地改变经济制度都不是香港对内地贸易额下降的主要原因,ABD三项错误。19、C【解析】
依据所学,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内阁由总统任命,对议会负责,而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内阁直接对总统负责。C符合题意;ABD三项是两个宪法的共同之处,排除。故选C。20、A【解析】无论是消费合作社还是生产合作社以及“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都体现出孙中山对中国资本的态度,要节约这些原有资本,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无法得出;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曲解材料含义。21、B【解析】
根据材料“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可知程朱理学借佛教“修心”理念来稳定社会,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程朱理学通过改良个人来稳定社会,没有体现出对人的束缚,故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道教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出改良社会体制,故D项排除。22、C【解析】
据材料“17世纪的英国”“在下两个世纪里”可知,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18、19世纪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故C选项正确;材料“17世纪英国……抢占先机”是指英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故A选项错误;材料“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是指英国的工业革命,而不是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故B、D选项错误。23、B【解析】材料“有宋一代,神童辈出”“从宋太宗时起,朝廷专门设立童子科”说明了宋朝比较重视科举制度,乡学教育发展较好,故B项正确,D项错误;A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点睛:材料“有宋一代,神童辈出”“从宋太宗时起,朝廷专门设立童子科”是解题的关键信息。24、A【解析】
根据材料“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对驻外公使待遇、来往礼节等作了规定”等信息可知,《天津条约》中规定中英两国建立公使级外交关系,对驻外公使的待遇、礼节作了详细的规定,这有利于中国天朝体制的瓦解,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进程,A项正确;材料内容对传统社会一定的冲击作用,但不能表述为彻底终结,B项错误;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中国和英国之间没有实现平等的邦交关系,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晚清时期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趋势,但当时中国外交政策不能达到基本成熟,D项错误。25、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该国家自1919年到1927年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进出口比重不断下降,这主要和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受到压制有关;从1927年到1931年的出口比重有所回升,这主要和日本转移经济危机有关。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正确,ACD排除。故选B。26、C【解析】
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大量兴修铁路,而且连接港口和原料产地的都是运价较低的宽轨铁路,从而方便了英国从印度掠夺原料,说明英国的殖民需求影响了印度的发展,故选C;印度铁路线的差异和英国的殖民需求有关,排除A;殖民统治成就印度工业化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B;表格内容没有体现英国的生产力水平,无法比较其差距,排除D。故选C。27、A【解析】材料“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继承王位指的是“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A项民主共和的说法错误,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BC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28、A【解析】
九品中正制容易导致社会阶层固化,不利于官僚政治的发展,A正确;九品中正制维护了豪门士族的政治特权,是曹魏政权和豪门士族的妥协,排除B;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权力在地方,排除C;九品中正制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并未发生改变,排除D。29、C【解析】
周王可以改变封国的封地,说明封国对封地并不具有所有权,这既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体现,也是周王对封国拥有主权地位的体现,C项正确;A项“消除”一词说法过于绝对,错误;君主专制统治确立是在秦朝,B项错误;分封制的政治基础是宗法制,D项错误。故选C。30、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扩大企业自主权是在1984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D项所有内容的时间恰好与材料的时间限定对应一致,故选D。4个经济特区在1980年就已设立,与材料“1984年”的时间设定不一致,排除A;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是在1992年,与材料“1984年”的时间限定不一致,排除B;浦东开放是在1990年,与材料“1992年”的时间限定不一致,排除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建立民族教会;确立王权至尊;政教一体化。作用:促进了对国家及国家主权的认识,强化了民族认同感。(2)不同: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是由于宗教改革强化了英民族的认同感,促进了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近代中国民族意识是在与西方列强的直接对抗中逐步产生并觉醒的。表现:民族观由原来的华夷秩序观发展到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中国的政治精英意识到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各阶级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3)提升民族国家意识是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团结的方式;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民族的复兴。【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英国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确立了自己的民族教会”“国王是这块国土上最髙的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王权至尊的背后不仅是政教的一体化”等,提炼出民族教会、王权至尊以及政教合一等特点。英国宗教改革对民族国家兴盛的促进作用,可以从材料中的“对国家及国家主权的认识”“民族内部的认同感和相对于其他民族的优越感以后持续增长”,归纳出英国宗教改革促进了对国家和国家主权的认识、强化了民族认同感。(2)近代中国与英国民族国家意识形成原因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中“正是在宗教改革的历程中……这种民族内部的认同感……持续增长”,可以概括出英国民族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装修工程合同范本:合同生效与解除条件2篇
- 2024跨区域电网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版家居行业导购员聘用与考核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餐饮行业食堂承包合作协议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家庭住家保姆综合能力培训聘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能源出租车特许经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电商进口商品代理销售合同9篇
- 二零二五年股权质押贷款担保合同3篇
- 二零二五按揭房离婚财产分割与子女监护协议范本3篇
- 2024淘宝店铺加盟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5新北师大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表
- 2024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内部状况三维探地雷达快速检测规程
- 《智慧城市概述》课件
- 2024年北京市家庭教育需求及发展趋势白皮书
- GB/T 45089-20240~3岁婴幼儿居家照护服务规范
- 中建道路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 拆机移机合同范例
- 智能停车充电一体化解决方案
- 化学验室安全培训
- 天书奇谭美术课件
- GB/T 18916.15-2024工业用水定额第15部分:白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