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摘录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地理学》第二版第九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的存在和变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产生着直接、间接的影响,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焦点之一。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发生、变化、影响和控制进行探讨,寻求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区域全面合作功能:建立交易市场;联合开发资源;改善交通通讯;调节资金融通;建立信息网络;协调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差异指标:人均(国民收入/生产总值)。区域全面合作功能:建立交易市场;联合开发资源;改善交通通讯;调节资金融通;建立信息网络;协调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差异指标:人均(国民收入/生产总值)。(一)区域经济差异概念在对经济活动的研究中,差异这个概念所反映的是经济现象在质和量方面的不同,用来对经济现象和事物进行比较。虽然,区域经济差异的现象随处可见,但是,在科学的层次上人们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界定却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区域经济差异是各个区域之间经济总量上的差异,即各个区域之间在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方面的差异。也有人认为,区域经济差异包括了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还有人认为,区域经济差异应包括各区域之间在经济总量、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条件方面所存在的所有差异。我们认为,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理由如下:第一,区域是全国经济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因此,要比较它们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就应该考察它们的总体上的差异。至于各个区域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条件等等均是引起总体差异的内部因素。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不能与总量混在一起,否则就不能清楚地描述区域经济差异现象。第二,各区域在地域面积、人口规模方面相差很大,如果简单地比较各个区域在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上的差异,结论就具有片面性。如果用人均指标就可避免这方面的问题。第三,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各区域的人民都享有追求和获得同等生活水平的权利。因此,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就应该考察对人民生活水平变化有着直接、密切联系的人均经济总量增长的差异。区域经济差异可以分为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前者是用绝对指标衡量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反映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后者是用某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别,反映的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对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研究是同等重要的。因为,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的变化往往是不同步或同向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可见到区域之间的经济相对差异在缩小,而同时绝对差异却在扩大。这就意味着,欠发达区域的经济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与经济发达区域相比,它们因绝对差异的扩大而处于一种不利地位,人民的生活水平可能出现相对的下降。一般地,衡量区域经济差异,可以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等指标。(二)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之间利益格局变化的指示器。通过区域经济差异,各区域可以发现自身利益的相对变化情况,进而调整区域经济的发展决策和行为,维护和增大自己的利益。所以,区域经济差异对各区域发展能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具有诱导和强化作用,成为区域经济主体调整自己经济行为的参照系或指示器。因此,它的存在和变化就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正负双重影响。首先,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增强了各个区域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尤其是对欠发达区域而言,与发达区域的经济差异,一方面为他们展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或参照系,另一方面,也增大了他们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压力。缩小与发达区域的经济差异是他们发展经济的强大动力和主要目标之一。对于发达区域,面对其他区域的发展竞争,也不得不主动采取新的发展策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结果,区域经济发展就会趋于活跃,全国的经济发展也因此而充满活力。其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客观上加剧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竞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区域经济主体的行为。竞争和利己成为各区域的基本行为准则,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增多,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协调,从而引起国民经济发展波动,不利于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再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将引起资源和要素在高投资收益和机会的诱导下,从欠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这样,必然减弱前者的发展能力,其经济发展的绝对或相对萎缩又通过产品供给、市场需求的不足而对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制约。这无论对发达区域,还是对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将是不利的。2.区域经济差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区域和国家的社会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所以,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总体而言,区域经济差异扩大势必引起区域之间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也随之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缩小,区域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异也随之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是人口区际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欠发达区域人口向发达区域的大量迁移有利于先进的社会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传播,推动区域之间的社会融合和进步。但同时也会引起发达区域人口拥挤,就业压力增大,社会问题增多,而欠发达区域则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社会精英的流失对其发展产生了较严重的制约。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强化了各区域的自我中心意识,直接或间接地助长了地方主义的流行。首先,区域经济差异的长期存在和扩大,会引起区域之间人们在心理上的对立。发达区域的人会因经济收入高而看不起欠发达区域的人,而欠发达区域的人则会认为受到了发达区域的“剥削”,而发达区域是沾了国家政策的光。因而,有可能引起区域之间部分人的对立情绪。其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增强了各区域的利益保护意识,在处理本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经济纠纷、环境污染、区域合作等方面的问题时,容易失去解决问题的公正立场,侵犯其他区域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保护本地区的利益。再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使各区域都倾向于增大和保护本区域的利益,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不愿无偿承担更多的责任,削弱了区域之间、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向心力,地方的独立性增强。所有这些影响如果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党派斗争等交织在一起,就很容易使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国家的分裂。典例区域差异经济影响:诱导发展、缩小差距,加剧竞争、地方利己保护,资源流动、欠发达区市场萎缩。区域差异经济影响:诱导发展、缩小差距,加剧竞争、地方利己保护,资源流动、欠发达区市场萎缩。1.表中数据反映中小城市A.2011~2014年跨省和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变化趋势相同B.2015年和2016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数量相同C.2011~2018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上升D.2011~2018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基本均衡2.中小城市应对人口净流出,可以①发展劳动力节约型产业②鼓励返乡创业③引导非核心功能疏解④放宽落户政策A.①②B.①区域经济差异对社会影响:人口迁移、融合进步、流失与拥挤,自我中心、心理对立、经济环境纠纷,削弱向心力、矛盾激化、动荡分裂。区域经济差异对社会影响:人口迁移、融合进步、流失与拥挤,自我中心、心理对立、经济环境纠纷,削弱向心力、矛盾激化、动荡分裂。【答案】1.D2.A【解析】1.2011~2014年跨省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下降,2011~2014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上升,二者变化并不相同,A错误;材料中为三种方式流动人口的比例,其总数并不确定,B错误;2011~2018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基本持平,变化较小,C错误;从表格数据来看,2011~2018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基本均衡,D正确。2.发展劳动节约型产业可大量节约劳动消耗,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可缓解因人口净流出而导致的劳动力不足问题,①正确;中小城市人口净流出主要是因为经济因素,迁往大城市,鼓励返乡创业,能够吸引中小城市人口回流,有利于缓解人口净流出现象,②正确;人口净流出导致中小城市人口减少,引导非核心功能疏解主要是缓解人地矛盾,而目前中小城市人地矛盾并不突出,放宽落户政策吸引外来人口落户,但中小城市对外来人口落户吸引力不大,对缓解人口净流出作用不大,排除③④。故选A。【点睛】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通信的发展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会进行迁移。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可控性分析(一)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必然性我们知道,任何两个区域在资源禀赋、要素结构、开发历史等方面是不相同的,这就决定了它们在经济结构形成条件、经济基础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不尽相同。再者,各个区域在当前和今后全国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同时,受区位因素的影响,各区域开展对外经济交流、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方便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它们所获得的发展机遇就大不一样。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各区域的经济主体(包括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发展经济时的决策、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区域经济差异成因:资源、要素、历史导致发展条件、基础不同,在全国经济格局的地位作用不同,对外交流、进入市场的便利程度不同。由此不难发现,任何两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不会是一模一样的,区域之间必然会存在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差异成因:资源、要素、历史导致发展条件、基础不同,在全国经济格局的地位作用不同,对外交流、进入市场的便利程度不同。(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可调控性区域经济差异既然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必然现象,那么,可不可以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调控呢?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中的自然现象,有其自身运行的内在规律,因此,不必对其进行干预。其理论依据主要是美国学者威廉逊(JG.Williamson)的倒U字形假说。该假说认为,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初期,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一般不是很大;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将不可避免地扩大;而当国家的经济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扩大趋势就会停止,并转变为不断缩小的趋势。这个变化过程就好像倒写的U字,所以,人们把它称之为倒U字假说,也有人把它称为铃形假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区域经济差异与其他的经济现象一样,虽然有着一定的内在运行规律,但是,仍然可以对其进行人为干预,使之符合某种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我们认为,后一观点是可取的。因为,第一种观点的理论依据存在一定的疑点。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并不完全是倒U字形的,而是表现出多样性。具体来讲,区域经济差异怎么变化,与不同的国家的国情和一个国家经济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能说倒U字假说描述了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一种情况,而不宜作为解释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规律。更不能以此为依据,断定区域经济差异会完全按照其所描述的轨迹而发生变化,不能进行干预或调控。事实上,影响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它们对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影响的组合也不同,所以,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存在多种可能性。完全有可能通过改变影响因素的组合方式及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进行控制,使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能够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区域经济差异的产生和变化是由一系列客观因素所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一定的变化轨迹,人为地干预并不一定能够完全改变这种轨迹。同时,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干预就意味着要改变区域经济差异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组合方式和作用强度。在这方面,也将遇到财力、政策、利益等诸多的牵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调控是有限度的。典例(2023年海南卷)人口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人口数量可维持空间均衡的受力点,其时序变化可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轨迹。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内人口重心迁移明显。图示意1978—201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2003—200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小于中部B.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C.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D.西部人口重心向东南移动2.对我国中部地区1978—2018年人口重心迁移影响相对较小的是()A.中部地区人口外流B.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C.中部地区跨境贸易D.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答案】1.B2.C【详解】1.对比2003—2008年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结合图中比例尺判断,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时间跨度相同,因此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大于中部,A错误,B正确;中部人口重心向东北移动,C错误;西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D错误。2.中部地区人口外流会影响中部中部地区人口重心,A不符合题意;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都会影响中部地区人口迁移方向,从而影响中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BD不符合题意;中部地区跨境贸易是经济活动,一般不会引起人口迁移,C符合题意。【点睛】人口重心就是测定人口分布状况的一个很有用的指标,如果把地区人口分布形象地理解为人口分布图上具有确定的点值和位置的散点群,则在平面上全部力矩达到平衡的支点就是人口重心。人口重心的变化轨迹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的方向和数量。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途径:提高经济整体实力,辐射带动;加快欠发达区域发展;控制经济差异,保证社会安定;减缓差异扩大趋势,防止秩序混乱,扶植欠发达区区域协调发展途径:提高经济整体实力,辐射带动;加快欠发达区域发展;控制经济差异,保证社会安定;减缓差异扩大趋势,防止秩序混乱,扶植欠发达区。(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涵义1.区域经济差异的调控方式比较根据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特别是扩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会造成种种负面影响,所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就必须对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特别是扩大)进行调控。但是,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调控区域经济差异,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归结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区域经济差异的调控有赖于全国经济整体实力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只要区域经济差异程度不到危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地步,就应该优先发展经济基础好的区域,而不应限制它们的发展。然后,通过它们对欠发达区域的辐射来带动后者的发展,逐步缩小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另一种观点主张,区域经济差异的负面影响程度究竟达到多大才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危害是不易判断的,因不同国家的经济体制、社会制度、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当时的国际经济和社会大环境而异。为了预防区域经济差异诱发、激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需要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把它们作为发展的重点。这样,就可以缩小它们与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有的学者提出,对于我国而言,调控区域经济差异,需要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基本原则。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努力把区域经济差异变化控制在一个区间之内。这个区间是,一端以不影响全国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为界限,另一端以区域之间不出现两极分化、保证社会安定为界限。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区域经济差异警戒线”的概念,即区域经济差异只要不超过这条警戒线,那么,就不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危害。因此,调控区域经济差异就是要把它控制在警戒线以下。我国是一个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区域经济差异的调控目标应是在本世纪一段时间内减缓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趋势,防止引起我国经济发展秩序混乱和诱发社会动荡,同时,通过加大对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的扶植力度,争取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相对差异;进而,逐步努力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理论界提出的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的新概念。但是,究竟什么是协调发展,却很少有人进行科学的界定。多数情况下,对于协调发展只是一种模糊的理解。我们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在于,可以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这是减缓区域经济差异扩大,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根本所在,而且,也为发达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同时,又可以继续发挥发达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增强我国的经济总体实力,为通过区域合作来帮助欠发达区域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可以有效地协调区域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处理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保证经区域协调发展途径:经济体制、要素市场统一,产业协调发展(分工、合作、转移),规范政府合作。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区域协调发展途径:经济体制、要素市场统一,产业协调发展(分工、合作、转移),规范政府合作。(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根据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受经济体制改革区域推进的影响,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市场化程度不一,这是转轨时期区域经济差异加剧的重要原因。因此,区域之间一致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只有在相同的体制环境中,各个区域才能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自主发展,公平竞争,依据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区域之间也才能形成共同发展的局面。第二,促成区域之间要素市场的统一。区域之间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动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应从体制上消除限制区域之间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根源,取消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区域壁垒,加大区域的开放程度,使要素在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作用下在各区域之间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第三,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干部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①区域之间产业的竞争与分工。通过竞争,可以有效地发挥市场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引导和选择作用。并通过市场供求与选择作用,引导各区域发展自己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于产品市场中实现区域之间的产业合理分工。②区域之间产业的合作。即,通过在组织形式上把有关区域之间的相关产业联结成一个整体,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和效益。③区域之间产业转移。区域之间产业转移是引起区域产业结构有序调整、协调发展的有效方式。自主选择、互惠互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产业转移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政府在信息提供、信贷、产权变更、职工安排等方面要给予相应的支持,使产业转移更为有序、合理。第四,推动和规范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对于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协调区际经济关系,构建联动、有序的经济区域等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合作的基本原则是,合作各方平等参与,按投入份额大小分享利益、承担风险。目前,我国还缺少鼓励和规范地方政府间进行区域经济合作所必需的法规和政策,在合作中存在利益分配不公、正当权益缺乏保障,进而引起种种利益冲突等问题。所以,国家应及时制定和实施有关的法规和政策,推动和规范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保障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使区域之间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达到各展所长,优势五补,共同发展的目的。第五,鼓励企业跨区域发展。企业跨区域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因为,企业跨区域发展在实现本企业扩张的同时对所涉及的区域的经济发展能够产生刺激和推动作用,并能够密切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交往。目前,企业跨区域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信息不畅、利益分配不规范、投资法律保障缺乏和体制环境不配套等多种问题,对此,国家应及时地提供政策上的服务和支持。第六,中央政府应在继续发展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同时,注重采取措施加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