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甘肃省定西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解析)2023年甘肃省定西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整理中国的古书,如考证真伪,作有系统的研究,加新式标点,作群书索隐,都是必要的事。但是此外我觉得古文今译一事也不可忽略。这在不远的将来是必然盛行的一种方法。整理国故的最大目标,是在使有用的古书普及,使多数的人得以接近。古书所用文字与文法与现代已相悬殊,将来通用字数限定或则汉字彻底革命时,则古书虽经考证、研究、标点、索隐,仍只能用于少数博识的学者,而一般人终难接近。于此今译一法实足以济诸法之穷,而使有用古书永葆不朽。
我们中国对于古代文书尊视如上天符箓,惟恐其不神秘,惟恐其被一般人接近了会泄漏天机。凡古人的一句一字都不敢更易,稍有更易便是离经叛道,在从前下科场的时候定会名落孙山,或者犯打手心数十。我们中国人的古董癖,我怕是全世界人所难比肩的了。
小时候读四书五经,读得一个倒背如流,但一句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我们的脑筋,在古文字的暗诵里消费好几年。白话文运动的成功,要算是我国文化史上很可以特书的一项事迹,最近小学教科书都采用白话,纵令尚不完备,我相信读者的受益,总比我们读四书五经时多得万倍。四书五经我们读它们时浑感困难,并不是它们的内容艰深,实在是它们的外观古涩。如《国风》中许多的抒情诗,我觉得十二三岁的人并不是不能领会,假如我们给它们换上一套容易看懂的文字。只要我们把那针刺层剥掉了,无论什么人都是可以享用良乡甘栗。
《国风》中四十首诗我把它们今译了出来,辑成了一本《卷耳集》。我相信青年朋友们读我的译诗必比读《国风》原诗容易领略。最近北京《晨报副刊》上的梁绳炜君和南京《东南评论》上的周世创君各有一篇《评卷耳集》的文字,他们都以为我的翻译是失败了,因而断定古书今译是走不通的路,古诗是不能译和不必译的东西。
古书今译的必要,我在上面已经略略说过了;我现在要来说古诗的能译与否。诗的翻译,假使只是如像对翻电报号码一样,定要一字一句的逐译,这原是不可能的事。随你如何说,诗的翻译,绝不是那么一回事!诗的翻译应得是译者在原诗中所感得的情绪的复现,也就是说翻译诗要意译。这个问题我不只说过一次了,然而一般人的先入见总不容易打破,最捷近的办法是:请读货兹吉拉德英译的《鲁拜集》(Rubaiyat)吧!我们且看他的译文究竟是否针对,而他的译诗究竟是否成功。我们的译家定要主张直译,而又强人以必须直译,所得的结论当然是诗不能译了。诗不能译的话,当得是诗不能直译呀!
由一国的文字译成别国的文字可能,由本国的古文译成今言,当然更见容易。因为同是由原诗情绪的第二次表现,原诗如属本国古文,于再感原的情绪上当得比较外国言文亲切。由古诗译成今言、并不是我的创举。先我而尝试者已有人存。我们即向外国文学史探求,譬如英国最古的Anglo-Saxon文学便经过多少人的翻译,即最有名的叙事诗Beowulf,一首古诗在它本国中已经经过了十道的翻译了!
把古诗今译了的办法在外国文学史中实在举不胜举。并不是说外人如是,我们也可以照样模仿。但是这明明是一条大众所走的路,别人要想证明这条路走不通,只把我一个人的步法来断定,那是不合逻辑的。我的步法可以有错,或者是跋行,或者是瞎走,或者只在路上打回旋,那我就在一条通路上走也是把路走不通的。因一人的行事而断定一事的是非,这不仅是武断,而且是狂断了!
古代书籍的普及须待今译一途,这是自然的趋势,并不是一个人的成败所能左右,也并不是一二人的狂断所能左右。这条坦坦的大路,待一切善走路的人来走,我不过只是在路上跳了两跳的虾蟆。走通了路的人说我不曾走通,我只可以向着他哇哇的赞美。但是未曾上路的人,千切不要看见我这虾蟆乱跳而畏途。已在路上走的人,也千切不要因别人畏途而中辍或返步。
(摘编自郭沫若《古书今译的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为古籍考证真伪,加新式标点等是必要的,但要让古籍走近大众,还要做更多工作。
B.古今中国人都认为古书中的一字一句不能稍作更易,这种观点不利于古书的普及。
C.四书五经等部分古书,其内容未必艰深难懂,只是古书所使用的文言文让人难以理解。
D.无论用另一种语言翻译诗歌,还是将古诗今译,都应该复现译者在原诗中所感得的情绪。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第一段全面论证各种整理古书方法的不足,断言古书今译会盛行,为后文的论述张本。
B.文章有立有驳,在论述古书今译的必要性后,批驳了梁绳炜等人古诗不能今译的观点。
C.文章将翻译区分为意译和直译,意在辨正批谬,论证古诗是不能直译,而不是不能翻译。
D.第七段举外国文学史中的古诗今译为例,证明了古诗今译是一条已被成功实践的道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白话文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教育发展,小学教科书采用白话文,让小学生免于死背古书。
B.用白话文翻译《国风》中的四十首诗歌,辑成《卷耳集》,受到了当时学者广泛反对。
C.积极倡导古诗今译,他认为虽然自己翻译《国风》失败,但是古诗今译的道路是正确的。
D.梁绳炜等通过批评《卷耳集》来彻底否定古诗今译,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外国文学史的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菌是一个独特的生命王国,一个庞大而活跃的生命圈。大多数人听到“真菌”这个词就会想到蘑菇,但蘑菇只是某些真菌的子实体(产生孢子的器官)。而且,以蘑菇的形式存在的真菌只是真菌众多生存方式中的一种,绝大多数真菌不需要蘑菇的形式就能释放孢子。
真菌利用孢子自我传播的方式繁衍后代。地球上的真菌每年产生的孢子多达4500万吨,相当于50万头蓝鲸的质量。真菌孢子是空气中最大的活性粒子来源,科学家甚至在高空云层中也发现了真菌孢子。空中的真菌孢子可以通过形成水滴和冰晶影响天气。
真菌孢子的传播能力非凡。一些种类的真菌释放孢子时的爆发力极强,释放速度高达每小时100千米,是所有生物能达到的运动速度极限。但释放孢子并不是真菌扩大其影响范围的唯一途径。在大部分生命周期中,大多数真菌都以分枝和被称为“融合状细胞网络”的菌丝体形式存在(菌丝体是丝状真菌的营养体,大多为多细胞结构的丝状体)。动物进食方式是找到并吞噬食物,然后消化吸收,而真菌的进食方式刚好相反——通过将菌丝体伸进食物源来进食。
当菌丝体穿过土壤、植物和动物身体(包括活体动物的身体和动物尸骸)时,水和营养物质便流经菌丝体网络,真菌通常就是以这种方式输送和吸收营养。菌丝体无处不在。在海洋深处的沉积物中,在垃圾堆中,甚至在博物馆里悬挂的旧油画中,都可以发现菌丝体的存在。如果将1克土壤中的菌丝体首尾相连,其长度可达100米~10千米。
有些真菌的菌丝网络小到可以粘贴在一粒灰尘上,有些菌丝网络则是巨无霸。目前已知最大的真菌菌丝网络在美国俄勒冈州,重达数百吨,延展距离达10千米。它还是世界上罕有的长寿物种,估计有2000~8000岁。可能还有许多更大、更古老的真菌菌丝网尚未被发现。一些真菌物种的菌丝体沿着菌丝(分枝丝)传导电活动波,就像动物神经细胞中的电脉冲一样。
多数真菌和细菌的个头差不多大,两者都是微生物,名字里都带个“菌”字,但真菌和细菌是完全不同的生物。现代分类学创始人——瑞典人林奈虽然对真菌的归属存在疑惑,但还是将真菌和细菌、藻类(原生生物)一起归类为植物。然而,真菌和植物有很大不同:真菌是异养生物,而植物是自养生物;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几丁质(一种多糖,是构成螃蟹外壳的主要成分)构成,而植物细胞壁不含几丁质。
真菌和细菌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不仅有细胞核,而且一般还有核糖体、内质网、溶酶体、液泡等细胞器或结构;细菌没有细胞核,虽然有核糖体,但没有像真核生物那样完整的细胞器。因此,真菌不但和细菌关系不大,并且真菌和动物(而非植物)的关系更近。
人类社会与真菌的交集也不少。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疾病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稻瘟病每年毁掉的稻谷可养活6000多万人。真菌还会导致许多树木生病。从荷兰榆树病到栗树枯萎病,真菌一直在影响森林景观和地面景观。真菌病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日益增加:不可持续的农业耕作方式,降低了植物与自己依赖的有益真菌形成有益关系的能力;抗真菌化学药品的广泛使用,导致新的有害超级真菌不断增多,威胁着人类和植物的健康。
同时,真菌对人类也有所助益。人类已经在研究如何利用真菌来解决一系列紧迫问题。2017年,研究人员重建了尼安德特人的饮食结构,发现竟然有患牙脓肿的尼安德特人会食用产生青霉素的一种霉菌——青霉菌。这意味着尼安德特人当时可能已对这种真菌的抗生素特性有所了解。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可产生一种杀菌的物质,青霉素由此成为最早的现代抗生素。
(摘编自方陵生、徐宁《真菌王国》)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蘑菇是真菌,但真菌不只是蘑菇,绝大多数真菌的存在方式与蘑菇不同。
B.真菌孢子产量大,传播能力强,释放在大气层中,能对天气产生一定影响。
C.真菌通过菌丝体伸入食物源而非吞噬食物来进食,这与动物的进食方式不同。
D.真菌的菌丝体广泛分布在地球上,能够传导电活动波,其体积大,寿命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林奈对物种分类缺乏科学的理解,因而将真菌和细菌、藻类一起归类为植物。
B.真菌细胞壁和螃蟹外壳都主要由几丁质构成,这表明真菌与螃蟹关系较近。
C.抗真菌化学药品的使用催生了很多新的有害超级真菌,对人类和植物的健康不利。
D.弗莱明在尼安德特人的饮食结构中发现了青霉菌,基于此发现,他研制出了青霉素。
6.本文先后从哪些方面介绍真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最后八小时
童村
他一定不会想到,在吕家菜园子,当那几个身背长枪的日伪军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到爬犁上的时候,他的时间还剩下最后的8小时。8小时之后,他的生命将像停摆的时钟,戛然而止。大雪覆盖的山路上,那匹紧拉着爬犁的老马,在马鞭的催促下,一边喷着浓重的雾气,一边吃力地向前奔跑着。
他能够猜得出来,接下来到了分驻所敌人要对他做些什么。
对于审讯,他是不怕的,他早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头年十月。他带着仍然愿意跟随他的最后5名战士,越过波浪滚滚的黑龙江,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当他看到被日军铁蹄肆意践踏的这一片白山黑水,就已经暗暗在心中发誓,从此之后宁肯死在东北抗日的战场上,死在故乡的土地上,也坚决不再回头。
此前,不知究竟多少次,他曾反复告诫战士们,在防奸反特这件事情上不得有半点马虎大意。但是他怎么能想到,虽然倍加小心,却还是跳进了他们的陷阱。
尽管那个名叫刘德山的陌生人,曾经一度让他产生过怀疑。事到如今,也只能责怪自己求胜心切,没有早些识破袭击日军分驻所的大骗局。午夜时分,当那一记枪声从吕家菜园子猛然响起,一瞬间,他便一切都明白了。子弹从他的后腰穿进去,又从他的下腹蹿出来,在轰然倒下的一刹那,虽说是侧身拔枪,连连回击,那汉奸即刻毙命于雪野之中,但一切还是都晚了。
这是1942年2月12日午夜。
当密探带着那队日伪军飞速赶到现场,并将吕家菜园子团团围住后,又经过整整15分钟的激烈交战,直到打光了枪里的子弹,他这才无力地坐在那里,面对着一拥而上的敌人,一边捂着血流不止的伤口,一边轻蔑地笑笑:“我是赵尚志,你们可以绑去请功了……”一句话没说完,便倒头昏迷过去。
雪色无边。那匹老马,终于把雪爬犁拉到了目的地。
紧接着,那几个背着长枪的日伪军,又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到一间冰冷的囚室里。不知多久之后,昏迷之中的他醒了过来,强撑着身子从地上爬起来,倚着一面墙坐在那里,然后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抬头望去,透过那一扇小小的窗口,他看到外面的世界又下雪了,好大的雪。
审讯开始了。审讯官问他,你到底是不是抗联的赵尚志?你们有多少人?在什么地方活动?
一阵剧痛袭来,下意识中,他皱了下眉头。
审讯官说:“只要你老实交代,皇军马上就可以给你治疗,保住你一条性命。”
他不屑地笑笑,摇摇头拒绝了,捂着枪伤骂道:“你们不同样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在卖国。我一个人死不要紧,现在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的!”
这个曾经一度让日军头疼的“大匪首”,说完这话,不论再问什么,一概冷眼斜视,闭口不语。原本,在一次游击战中,他的那只左眼就是被弹片击伤导致失明的。现在,从那只眼睛里,他所看到的,只有黑暗。
窗外的雪,仍在疯乱地飘着。
陡然之间,他想起了1933年的那个春天。为了抗日,他只身从哈尔滨来到宾县,投奔了孙朝阳的义勇军。义勇军的人见他个子矮小、身体单薄,不想收留他。可他并不灰心,他说:“别看我个子矮,可啥都能干,当兵打仗、挑水做饭,样样都行!”
他想起就在那一年,26岁的他早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难为父母抱孙心切,隔三岔五地催他抓紧时间结婚生子,可是他却当成了耳旁风。“匈奴不灭,何以家为?”为此他发下誓言,不驱逐日寇决不成家!
多少次的林海斡旋,多少次的雪原决战,无论日军如何铁壁合围、重兵讨伐,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了拔掉他这根“眼中钉”“肉中刺”,日伪当局曾经开价一万元通缉他,并多次派遣日本特务混入抗联内部,企图暗杀他。可是,在一次一次的失手之后,他们对捉拿他的悬赏重磅加码,“一两肉一两银,一两骨头一两金”。
今天,他们机关算尽,终于得手了……
审讯一直没有停下来。于歇斯底里的叫嚣声中,他的耳畔还在一遍又一遍响起林海雪原上破碎的马蹄、密集的枪声,还有那一首含仇咬恨的《调寄满江红黑水白山》:血染山河尸遍野,贫困流离怨载天。想故国庄园无复见,泪潸然。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
如果最初不是叛变的抗联某军师长陈绍滨从苏联带回的那个口信,让他越境共商抗日大计,也许作为北满抗联总司令的他就不会过江而去。一年多的时间,不明不白地被扣留在异国他乡。他终于获得了一次率队返回东北的机会。紧接着,在黑龙江岸的佛山一带,他们先是攻打了乌拉嘎金矿,后又袭击了日本武装测量队,但是随着战斗形势越来越残酷,部队的伤亡也越来越惨重,任务执行到最后,又不得不再次返苏。
但毕竟他乡非故乡。当机会再次来临,他终又回到了梦寐以求的东北战场上。可是这遍地的陷阱与雾障,让他最终没能逃过那一双双沾着鲜血的魔掌……
审讯最终失败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就在这间冰冷的囚室里,那个长一张娃娃脸,眉毛粗重,眼睛不大却灼灼逼人,噪音洪亮而能言善辩,性子直、脾气暴,个子只有一米六的赵尚志,在最后的8个小时,自始至终怒视着眼前的敌人,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仍然是紧咬牙关、闭口不言。这一年他34岁。
生命停止的那一刻,尊严依然耸立。
文本二:
赵尚志生命的最后八小时
李占恒
吕家菜园子在一块开阔地上,下面是梧桐河。因为有金,民国年间,这里建有梧桐河金场。有一吕氏人家在这儿辟出一块菜地,专供金场工人、把头们吃菜,就有了“吕家菜园子”的名称。
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人霸占了梧桐河金场,设警察分驻所,驻警备队,严加防范抗日武装。1941年冬,赵尚志带着一支小分队,从苏联过江来,实施对日军战略目标爆破。次年2月12日,农历腊月二十七,还有两天过大年。凌晨,他挨了奸细由背后打来的致命一枪——由这一刻算起,到他心脏停止跳动,赵尚志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8小时。
在一段不到百里的行程,他吸纳了那个发誓“抗日”,实是受命杀死他的奸细。当那致命一枪将他击倒时,他拔出手枪连发两枪,让奸细早于他8小时毙命。
他是那样的大局至上,不允许他的部下对自己实施抢救,命令一个部下立刻把他身上的机密文件取走,迅速返回大本营。
面对审讯官(伪满警员),他说:“我是赵尚志。”“你们和我不同样是中国人吗?你们却成为卖国贼,该杀!”“我死不足惜,今将逝去,还有何可问?”
在当年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部编写的《满洲共产抗日活动概况》里,这样记载:“(赵尚志)一直睨视审讯官,置刀枪痛苦于不顾。显示无愧于匪中魁首之尊严。而终于往生。”
时年34岁。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本一和文本二的标题中都有“八小时”这个短语,这“八小时”指赵尚志中枪被俘到牺牲之间的八小时。
B.文本一中赵尚志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创作出了《调寄满江红黑水白山》,表现了他文武兼备的革命领导人形象。
C.文本一多处描写了“雪”,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这种苦寒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抗日斗争的艰苦卓绝。
D.文本二引用日军的文件对赵尚志的评价,衬托出赵尚志在生命最后时刻表现出的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8.为了抗日,赵尚志做了哪些?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概括。
9.文本一和文本二都记叙了赵尚志的生命的最后八小时,但文本一的文本容量更大,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9.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凡人主必信。《周书》曰:“允哉允哉?”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鲁国五十里而封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桓公许之。曹翙谓鲁庄公曰:“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庄公曰:“何谓也?”曹翙曰:“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是生而又生也。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死也。”庄公曰:“请从。”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翙皆怀剑至于坛上。庄公左将桓公,右抽剑以自承,曰:“鲁国去境数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戮于君前。”管仲、鲍叔进,曹翙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乃逐封于汶南,与之盟。归而欲勿予。管仲曰:“不可。人特劫君而不盟,君不知,不可谓智;临难而不能勿听,不可谓勇;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不智不勇不信,有此三者,不可以立功名。予之,虽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君犹得也。”庄公,仇也;曹翙,贼也。信于仇贼,又况于非仇贼者乎?夫九合之而合,壹匡之而听,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因物矣,以辱为荣,以穷为通,虽失乎前,可谓后得之矣。物固不可全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
B.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
C.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
D.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与“群贤毕至”(《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毕”字含义相同。
B.“处官不信”与“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处”字含义相同。
C.“去鲁国五十里而封之”与“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两句中的“去”字含义不同。
D.“人特劫君而不盟”与“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两句中的“特”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君主一定要诚信,如果做到诚信,天地万物都尽为自己所用,如果做不到诚信,国家就难以治理好。
B.齐桓公攻打鲁国,鲁国自知不敌,请求比于附庸国来听从齐国,齐桓公答应了,并准备与鲁庄公盟誓。
C.曹翙劝谏鲁庄公行刺齐桓公,得到了鲁庄公的赞同,在盟会之时,鲁庄公剑指齐桓公,逼迫其屈服。
D.齐桓公回国之后,想要毁约,管仲分析了不履行诺言的害处及履行诺言的好处,以劝齐桓公履行诺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曹翙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
②予之,虽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君犹得也。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洪适
春色匆匆,三分过、二分光景。吾老矣,坡轮西下,可堪弄影。曲水流觞时节好,茂林修竹池台永。望前村、绿柳荫茅檐,云封岭。
蜂蝶闹,烟花整。百年梦,如俄顷。这回头陈迹,漫劳深省。吹竹弹丝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尽三觥、歌罢酒来时,风吹醒。
①洪适,字景伯,南宋高官,官至右丞相。洪适欲厉兵秣马,早日收复中原,但目睹朝廷昏暗腐朽,便辞官归隐。晚年闲居盘洲十六年,这首词即是此间所作。②坡轮:夕阳。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本词将散文的笔法融入词作中,如“吾老矣”,这反映了宋代以文为词的创作倾向。
B.“曲水”两句化用《兰亭集序》的语句,两者都写了暮春的风光、及春日宴游之事。
C.本词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致巧妙结合,既有动景,也有静,描绘出美丽的田园风光。
D.“吹竹”两句对比了“吹竹弹丝”与“焚琴煮鹤”的行为,并用反问写出当时的社会心态。
15.本词画线句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表述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两句描绘的景象,表述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______,______”两句,借“衡阳雁”的典故,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3)酒能唤醒内心、激发灵感、在古诗词中常与“愁”相伴而生,诗人们借此创造出酒愁文化,如“______,______”就是体现这种审美意境的千古名句。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中,财经类的专业都是最热门的。从广大考生的专业选择来看、追求财富是社会的普遍心理。诚然,追求财富是人们正当的追求,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然而孔子也说:“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然而对于财富,也有很多人持以淡泊的态度,我们古代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陶渊明,宁可清贫,也不愿意逢迎高官。现当代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202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泽山院士,将所得1050万的奖金一次性捐赠给南京理工大学。
对于“如何看待、追求财富”的问题,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祖辈在桂西北的大山里①,父亲承祖承宗成为大山的汉子。他和母亲在这里种地养牲畜。我们的山村是由几座大山托起在掌心的一只平台地,它地势比周围方圆数十里的山村还要高。那里日照充足,但十户农家仅有五六十亩的山地,这些地只能种玉米、红薯和豆类,收成少之又少。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农历四月,是粮食②的时节,俗称“四月荒”,能挨过荒月才不会饿死。每到“四月荒”,父母都会愁眉苦脸地借粮食,吃“青粮”。所谓“青粮”,就是用地里还没成熟的粮食作物做抵押,到山外跟有粮户借粮食,待自家粮食入库时,再将粮食还给借主,当然要多还一些,相当于借贷的利息。如此形成一种③,第二年粮仓就会更少,又得继续吃“青粮”。父母不能向生活低头。地里不长粮食,那就在养殖上找收成。可往往④。一个深更的夏夜,我突然听到父亲在猪栏边一阵号哭,我向猪栏望去,他辛辛苦苦饲养的一百多斤的两头肉猪四脚僵硬,病死了,差不多一年左右的辛苦就这样白费了,怎能不悲伤?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上文对“四月荒”“青粮”等熟语作了简要说明,有何表述效果?请简要说明。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天气晴朗,我们只凭肉眼就可以看到夜空中的3000多颗星星。这些星星中绝大多数都是恒星,因为在太阳系之外,天体与我们的距离十分遥远,如果其本身不会发光,是根本无法直接观测到的。①,如果距离太远也是无法直接用肉眼看到的,所以夜空中的这3000多颗星星全部都是距离地球较近的银河系之内的恒星。乍一看,②,可实际上它们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几乎是恒定不变的,于是我们将一些星星看成是一个整体,③。夜空中的星星纷繁复杂,彼此之间又没有连线,如果你不是经常观星,恐怕很难看出这些星座,但是大熊星座就是一个能被大多数人找到且其尾部有标志性的七颗被人们称为“北斗七星”的亮星的星座。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解析和解答
1~3.B、A、A
(1)B.“古今中国人都认为古书中的一字一句不能稍作更易”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我们中国对于古代文书尊视如上天符箓,惟恐其不神秘,惟恐其被一般人接近了会泄漏天机。凡古人的一句一字都不敢更易,稍有更易便是离经叛道,在从前下科场的时候定会名落孙山,或者犯打手心数十”,强调是我们中国整体上对待古代文书的态度,并不是古今中国人都这样认为。
故选B。
(2)A.“第一段全面论证各种整理古书方法的不足”说法错误,第一段只提到考证等方法仍不能推动古书普及,没有“全面论证各种整理古书方法的不足”。
故选A。
(3)A.正确。
B.“受到了当时学者广泛反对”曲解原意,由“最近北京《晨报副刊》上的梁绳炜君和南京《东南评论》上的周世创君各有一篇《评卷耳集》的文字,他们都以为我的翻译是失败了”可知,文章只提到两个人的反对意见,不能据此说“受到了当时学者广泛反对”。
C.“他认为虽然自己翻译《国风》失败”张冠李戴,文章中梁绳炜等人认为翻译失败,但并不认为自己失败。
D.“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外国文学史的知识”说法错误,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分析可知,该论断于文无据。
故选A。
解析:
(1)B
(2)A
(3)A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4~6.D、C、
(1)D.“能够传导电活动波,其体积大,寿命长”以偏概全。依据原文“一些真菌物种的菌丝体沿着菌丝(分枝丝)传导电活动波,就像动物神经细胞中的电脉冲一样”可知,只有部分真菌的菌丝体能够传导电活动波,体积大,寿命长。
故选D。
(2)A.“林奈对物种分类缺乏科学的理解”说法错误,林奈错误地将真菌和细菌、藻类(原生生物)一起归类为植物,是因为他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还不充分,并不是对物种分类缺乏科学的理解。
B.“这表明真菌与螃蟹关系较近”说法错误,“真菌的细胞壁”和“螃蟹外壳”有相同的构成物质,并不能推导出两者关系较近。
C.正确。
D.“弗莱明……”张冠李戴,原文说的是“2017年,研究人员重建了尼安德特人的饮食结构,发现竟然有患牙脓肿的尼安德特人会食用产生青霉素的一种霉菌——青霉菌”;“基于此发现”也错误,无中生有。
故选C。
(3)首先,文章一至五段介绍了真菌这个“庞大而活跃的生命圈”的诸多特点,如“真菌利用孢子自我传播的方式繁衍后代”“真菌孢子的传播能力非凡”“通过将菌丝体伸进食物源来进食”等。
接着,文章的六、七段介绍了真菌和细菌的区别,如“真菌是异养生物,而植物是自养生物;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几丁质……而植物细胞壁不含几丁质”“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菌没有细胞核,虽然有核糖体,但没有像真核生物那样完整的细胞器”。
最后,文章的八、九段介绍了真菌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和贡献,如“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疾病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威胁着人类和植物的健康”“真菌对人类也有所助益。人类已经在研究如何利用真菌来解决一系列紧迫问题”。
解析:
(1)D
(2)C
(3)①文章首先介绍了真菌这个“庞大而活跃的生命圈”的诸多特点;
②接着介绍了真菌和细菌的区别;
③最后介绍了真菌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和贡献。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7~9.B、、
(1)B.“文本一中赵尚志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创作出了《调寄满江红黑水白山》”错,文本一中“他的耳畔还在一遍又一遍响起林海雪原上破碎的马蹄、密集的枪声,还有那一首合仇咬恨的《调寄满江红黑水白山》”,据此可知这首词创作在此之前。
故选B。
(2)由文本一“陡然之间,他想起了1933年的那个春天。为了抗日,他只身从哈尔滨来到宾县,投奔了孙朝阳的义勇军”可得出:1933年春,赵尚志只身离家参加义勇军。
由“他想起就在那一年,26岁的他早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难为父母抱孙心切,隔三岔五地催他抓紧时间结婚生子,可是他却当成了耳旁风。‘匈奴不灭,何以家为?’为此他发下誓言,不驱逐日寇决不成家!”可得出:父母催促赵尚志结婚,他以抗日为重,毅然拒绝。
由“多少次的林海斡旋,多少次的雪原决战,无论日军如何铁壁合围、重兵讨伐,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了拔掉他这根‘眼中钉’‘肉中刺’”可得出:赵尚志在东北与日军战斗,多次挫败日军,成为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由文本二“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人霸占了梧桐河金场,设警察分驻所,驻警备队,严加防范抗日武装。1941年冬,赵尚志带着一支小分队,从苏联过江来,实施对日军战略目标爆破”“在一段不到百里的行程,他吸纳了那个发誓‘抗日’,实是受命杀死他的奸细。当那致命一枪将他击倒时,他拔出手枪连发两枪,让奸细早于他8小时毙命”“他是那样的大局至上,不允许他的部下对自己实施抢救,命令一个部下立刻把他身上的机密文件取走,迅速返回大本营”“赵尚志)一直睨视审讯官,置刀枪痛苦于不顾。显示无愧于匪中魁首之尊严。而终于往生”可得出:率军袭击梧桐河金场警察分驻所,击毙奸细,在失败之际,让部下取走机密文件返回大本营;在审讯中宁死不屈。
(3)文本二写了赵尚志在1942年2月12日被奸细偷袭后,在生命最后的8小时的抗日斗争:打死那个奸细,让部下取走机密文件,责骂审讯官,宁死不屈,英勇就义。这些内容写得都很简单,语言简练,使用艺术手法较少;
而文本一则采用了两种视角,使用全知视角的同时,兼用内视角,以较多的笔墨描绘了赵尚志的心理活动,通过他的回忆巧妙地叙述了赵尚志的革命生涯。如“他能够猜得出来,接下来到了分驻所敌人要对他做些什么。对于审讯,他是不怕的,他早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此前,不知究竟多少次,他曾反复告诫战士们,在防奸反特这件事情上不得有半点马虎大意。但是他怎么能想到,虽然倍加小心,却还是跳进了他们的陷阱”,这是心理活动;“陡然之间,他想起了1933年的那个春天。为了抗日,他只身从哈尔滨来到宾县,投奔了孙朝阳的义勇军”“他想起就在那一年,26岁的他早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难为父母抱孙心切,隔三岔五地催他抓紧时间结婚生子,可是他却当成了耳旁风”“多少次的林海斡旋,多少次的雪原决战,无论日军如何铁壁合围、重兵讨伐,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是通过回忆巧妙介绍他的革命生涯。
文本一多次运用插叙,交代了他在苏联和黑龙江的抗日事迹等内容。如“头年十月,他带着仍然愿意跟随他的最后5名战士,越过波浪滚滚的黑龙江,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当他看到被日军铁蹄肆意践踏的这一片白山黑水,就已经暗暗在心中发誓,从此之后宁肯死在东北抗日的战场上,死在故乡的土地上,也坚决不再回头”“……一年多的时间,不明不白地被扣留在异国他乡。他终于获得了一次率队返回东北的机会。紧接着,在黑龙江岸的佛山一带,他们先是攻打了乌拉嘎金矿,后又袭击了日本武装测量队,但是随着战斗形势越来越残酷,部队的伤亡也越来越惨重,任务执行到最后,又不得不再次返苏”。
文本一进行了大最的细节描写,如他在吕家菜园子与敌人战斗的动作描写,“在轰然倒下的一刹那,虽说是侧身拔枪,连连回击,那汉奸即刻毙命于雪野之中”;审讯官在审讯他时的语言描写,“他不屑地笑笑,摇摇头拒绝了,捂着枪伤骂道:‘你们不同样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在卖国。我一个人死不要紧,现在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的!’”,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场景。
解析:
(1)B
(2)①1933年春,赵尚志只身离家参加义勇军。②父母催促赵尚志结婚,他以抗日为重,毅然拒绝。③赵尚志在东北与日军战斗,多次挫败日军,成为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④率军袭击梧桐河金场警察分驻所,击毙奸细,在失败之际,让部下取走机密文件返回大本营;在审讯中宁死不屈。
(3)①文本二简述了赵尚志人生最后八小时的抗日斗争,内容单一,语言简练,使用艺术手法较少。②文本一使用全知视角的同时,兼用内视角。以较多的笔墨描绘了赵尚志的心理活动,通过他的回忆巧妙地叙述了赵尚志的革命生涯。③文本一多次运用插叙,交代了他在苏联和黑龙江的抗日事迹等内容。④文本一进行了大最的细节描写,如他在吕家菜园子与敌人战斗的动作描写,审讯官在审讯他时的语言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场景。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指定的某种写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写作特色的提示,准确理解艺术特色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0~13.B、B、C、
(1)句意:说的就是言而无信,什么事也做不成,所以诚信的功效大得很,诚信树立了,那么虚假的话就可以鉴别了,天地宇宙之内都成为自己的府库。诚信所达到的地方,就都控制住了。
“信之为功大矣”是主谓句,“信之为功”是主语,“大”是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尽制之矣”中“尽”是“制”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B。
(2)A.正确。毕:全、都。句意:那么,天地万物都尽为自己所用。/各种贤人都聚集在一起。
B.错误,两句中的“处”字含义不同。处:担任/处在,处于。句意:当官不诚信。/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C.正确。去:距离/离开。句意:离鲁国国都五十里而封土为界。/乘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D.正确。特:只/特地。句意:人家只是要劫持您并非要与您订立盟约。/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
故选B。
(3)C.“曹翙劝谏鲁庄公行刺齐桓公”错,根据原文“人特劫君而不盟”可知,应是“劫持齐桓公”;“鲁庄公剑指齐桓公”也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庄公左将桓公,右抽剑以自承”可知,鲁庄公把剑指向的是自己。
故选C。
(4)①“当”,阻挡;“陛”,台阶;“图”,计谋,计划;“毋或”,不可。译文:曹握着宝剑挡在两边台阶之间说:“在两位君主将另作商量,(谁都)不可上去。”
②“予”,给予;“亡”,丢失,失去;“见”,同“现”,显示,显露;“见信于天下”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天下见信”。译文:给予他(土地),(齐国)虽然失去了土地,却也取得了信誉。用四百里的土地在天下人面前显示诚信,您还是有所得的。
解析:
(1)B
(2)B
(3)C
(4)①曹握着宝剑挡在两边台阶之间说:“在两位君主将另作商量,(谁都)不可上去。”
②给予他(土地),(齐国)虽然失去了土地,却也取得了信誉。用四百里的土地在天下人面前显示诚信,您还是有所得的。
参考译文:
大凡君主一定要讲诚信。《周书》说:“诚信啊诚信啊?”说的就是言而无信,什么事也做不成,所以诚信的功效大得很,诚信树立了,那么虚假的话就可以鉴别了,天地宇宙之内都成为自己的府库。诚信所达到的地方,就都控制住了,控制住了却不加以利用,仍然为他人所有;控制住了又能加以利用,那才为自己所有。为自己所有,那么,天地万物都尽为自己所用。君臣之间互不诚信,那么百姓就会扯评指责,国家就不得安宁;当官不诚信,那么年轻的就不敬畏年长的,富贵的与贫贱的相互看不起;赏罚不诚信,那么人民就会轻易地触犯法律,不可以役使;交朋友不诚信,那么相互间就会离数怨恨,不能相互亲近;各种工匠不诚信,那么制造的器械就粗劣虚假,红色黑色等颜料就不纯正。可以跟它一块开始,可以想它一块终结,可以跟它一块尊贵显达,可以跟它一块卑微穷困的,大概只有诚信吧!齐桓公攻打鲁国,鲁人不敢轻率作战,离鲁国国都五十里而封土为界,鲁国请求比关附庸国来听从齐国。齐桓公答应了,曹翙对鲁庄公议:“您是愿意死得更惨呢,还是活得更好呢?”庄公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曹翙说:“听从我的意见,国土一定扩大,自身一定安乐,这就是活得更好。不听从我的意见,国家一定灭亡,自身一定危险并受到耻辱,这就是死得更惨。”庄公说:“愿意听从你的意见。”于是在第二天将会盟时,庄公和曾翙都身怀利剑来到盟坛上,庄公左手抓住桓公,右手抽出宝剑指向自己,说:“鲁国国都本来距离边境有几百里,如今被齐国侵削,只距离五十里了,也无法生存了。(国土被侵削不能生存与跟你拼命)同样是死,让我死在你面前。”管仲,鲍叔牙要上去,曹翙握着宝剑挡在两边台阶之间说:“两位君主将另作商量,(谁都)不可上去。”庄公说:“如果在汶水封土为界就可以,否则,就请求一死。”管仲对极公说:“用土地来保卫君主,不是用君主来保卫土地,答应他吧。”于是就在汶水之南封土为界,与鲁国订立了盟约。齐桓公归国后不想给鲁国这么多土地,管仲说:“不可,人家只是要劫持您并非要与您订立盟约,可是您不知道,这不能叫做有智慧;面对危难却不能不听任人家胁迫,这不能叫做勇敢;答应别人的东而却不给予,这不能叫做诚信。不智不勇又不诚信,有了这三种行为的人,不可以建立功名。给予他(土地),(齐国)虽然失去了土地,却也取得了信誉,用四百里的土地在天下人面前显示诚信,您还是有所得的。”庄公,是仇人;曾翙,是敌人,能取信于仇人和敌人,又何况于不是仇人和敌人呢?齐桓公多次盟会诸侯而能成功,匡正天下而天下能听从,正是取信天下而获得。管仲可以说是能因势利导了,他能把耻辱变成光荣,把穷因变成通达,虽在前边有所失,可在后边又有所得了。事物本来也不可十全十美啊。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14~15.D、
(1)D.“‘吹竹’两句对比了‘吹竹弹丝’与‘焚琴煮鹤’的行为”错误。“焚琴煮鹤”原是李商隐之语,后为宋人常用,貌似在表示对音乐、仙鹤等高雅之物的自觉认同,但是“谁不爱”“人何肯”便将的语气展现殆尽,言外之意就是宋朝统治者过于沉溺于此,暗含讽刺,流露出对当局的斥责,词作没有对比“吹竹弹丝”与“焚琴煮鹤”两种行为。
故选D。
(2)本诗洪适欲厉兵秣马,早日收复中原,但目睹朝廷昏暗腐朽,便辞官归隐。晚年闲居盘洲十六年;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无人会、登临意”表现欲恢复中原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之情。两首词都表述了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本词“百年梦,如俄顷”二句笔锋陡转,将思绪拉回了现实中。经历了宦海沉浮,洞察了官场险恶,最后选择了归隐盘洲,一“梦”字便将人生的虚幻、缥缈全然透露,这一梦太过匆匆,瞬间就烟消云灭,所有的抱负好似一枕黄粱终成空,这一切都令黯自神伤。而大宋王朝呢,不也似杨花春梦?所有的繁华艳丽,所有的富饶太平,都在靖康之变的践踏中消逝无踪,辉煌的帝王大厦瞬间崩塌,带给世人太多的伤痛。抚今追昔,惋惜不已,“这回头陈迹,漫劳深省”便是的无奈感喟,流露出词人内心的悲痛。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就是直抒胸臆了。“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无限感慨呀!“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徒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又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解析:
(1)D
(2)①两首词都表述了中原未复、壮志难酬的忧愁郁愤,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②本词“百年梦,如俄顷。这回头陈迹,漫劳深省”,词人回顾往昔,曾欲收复故土,但是“百年梦”成空,流露出词人内心的悲痛。
③《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动作,直接抒发词人想要收复故土、报效国家却报国无路的悲愤。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诗句,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述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6.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故解析为:
(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重点字:祠)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重点字:雁)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重点字:消)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句辑录:
1.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3.用廉颇的典故表现自己老当益壮的句子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辛弃疾用“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两句话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江北仍处在金人的铁蹄之下,不要忘记收复故土。
17.用财有法,精彩人生
酌古,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揆今,“精致穷”的生活方式,让当下很多年轻人赚多少花多少,甚至不惜通过信用卡、网贷,进行高消费,维持表面的光鲜。古今相形,现在年轻人的财富观堪忧。
传统文化中,财富观多以义利之辨反映出来,从“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到不可“怀利以事”,亦不可“怀利以相接”,以孔子之言蔽之,“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然而,当我们的世界被物质包围,当精致的利己主义成为年轻人的价值观,这就造成了当代年轻人健康财富观普遍缺乏的现状。盲目攀比、崇拜名牌,冲动消费,“月光族”,甚至幻想一夜暴富、瞬间成功……
因此,培养当代青年的健康财富观,让他们能够理性追求财富、合理支配财富、防范个人财务风险至关重要。古语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趋利避害,追求财富,是人之本能,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用财,用之有度,亦需用财有法。
故而,当代年轻人应该掌握三大财富能力。
首先,正确运用财富的能力。用财之法,在民生,在取义,在泽福天下。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若没有一份社会责任,也终究是历史中的尘埃渣滓;一贫如洗,两袖清风,因以钱财惠及他人,泽被社会,也会有口皆碑,闪耀天地。鸿星尔克集团洪水灾害时的仗义疏财,还有卢永根院士,宏绩集团,他们因在财富金钱面前的义无反顾,给我辈青年以无穷的力量。
其次,理性对待物质欲望。物欲横流,需当代青年自疏浊淖污秽之中,保持理智与清醒。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莫做空余皮囊而腹内草莽的人,同时不要被世俗的潮流裏挟,真正做到,物质低配,精神富足。且看,袁隆平老人,禾下乘凉梦,让他远离物欲,甘守清寒,苦心研究杂交水稻;再看,敦煌女儿樊锦诗恪守大漠数十载,远离灯红酒绿,只为守护敦煌文化。物欲面前清流响,只为人间遍清凉。
再次,有风险和忧患意识。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是中国人的风尚,也是当代青年理智之行。要对钱财有规划,有合理的风险意识。正如古谚语,仓廪实而知礼节,囊中不羞涩,才能从容自信。故而,无论收入如何,应该尽早制定科学的财富管理规划。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居于陋巷,箪食瓢饮,豆羹疏饮,亦不改其乐也。今天,我们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是让每一位公民培养正确的财富观,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才能有社会的公平和进步,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借高考志愿填报财经类火热的时事现象,引出关于财富的话题。对此,材料也借孔子两句看似矛盾的话,展现了人们对于财富的不同看法。第一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意思是: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第二句“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穷困与贫贱,是人人都厌弃的,但是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摆脱它,也是不能接受的。两句话肯定了追求财富的合理性,也提出了追求财富时应恪守的底线,就是要合乎道义。
材料第二段,则重点展现了人们对于财富的淡泊态度,古代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今有王泽山院士将所得1050万的奖金一次性捐赠给南京理工大学。
两则材料都是围绕“对待财富的态度”展开的,写作时要紧紧围绕主题,即“如何看待、追求财富”的方式、态度、价值观去设置观点。在论证时,要集中于一点展开论述,如“君子固爱财,取之亦有道”。在论证方式上,可用逐层递进的方式展开。先肯定追求财富本身没有错,再提出当追求财富与道义相悖时,要懂得取舍,不要违背道义与良心。最后明确做法:看待、追求财富要心有家国,追求财富不忘责任担当。可使用新时代下的人物事例作为论据,如鸿星尔克集团在洪水灾害时仗义疏财、新东方集团响应“双减”号召关闭培训机构后捐赠桌椅等。
立意提示:
1.追求财富与追求道德可以统一。
2.以义取财,追求财富,不要违背道义。
3.以财富回报国家。
4.富而有德,富而有爱,富而有责。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18~20.(1)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我的祖辈在桂西北的大山里繁殖后代,延续生命,所以应该用成语“繁衍生息”。“繁衍生息”,繁殖后代,延续生命。
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农历四月,是粮食已经吃完,庄稼还没成熟的时节,所以应该用成语“青黄不接”。“青黄不接”,庄稼还没成熟,陈粮已经吃完。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资金管理与优化实践总结
-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
- 《演讲中的自我介绍》课件
- 2025年山西省、陕西省、宁夏、青海省八省联考高考地理模拟试卷
-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4年山西省朔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全身麻醉》课件
- 机电部的口号和目标
- 辽宁省本溪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综合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慢阻肺健康大课堂》课件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动力学全套课件
- 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6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
- 河南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申请登记表
- 细集料筛分试验检测记录表模板
- (完整word版)聘书模板红色
- 广西柳州市名校2024届数学高一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高考浙江卷:2023年6月《政治》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
- 第三章海洋民俗生活与海洋信仰
- 神经网络-BP算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