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八年级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文主题理解问题(解析)文言文阅读:文言文主题理解问题
(共16题)
一、复合题(共16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毅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裹贰,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i肉食者鄙。
ii弗敢加也。
iii次于召陵。
iv何城不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与屈完乘而观之
B.必以分人汉水以为池
C.虽不能察虽众,无所用之
D.战于长勺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的人文思想核心。
人物()篇目人文思想核心
诸葛亮《妯师表》亲贤远佞
曹刿《曹轮战争》
屈完《齐桓公伐楚》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聊斋志异》)
熊与坎中人
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内,见熊子数头。须臾,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份与此人。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后熊子稍大,其母一一负而出。子既出尽,此人自分(fèn)必死坎中,而熊母复还,入坐人边。人解其意,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不得死。呜呼,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
(根据《搜神后记》编写)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B.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C.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担中肉尽②子既出尽
B.①顾野有麦场②然顾此熊
C.①复投之②而熊母复还
D.①目似瞑,意暇甚②人解其意
(3)《聊斋志异》的“异”指的是“怪异的故事”,《搜神后记》的内容多为“神异鬼怪的故事”。这两篇文章的“狼”和“熊”分别“异”在何处?结合内容作答。
(4)人与动物的故事,有的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有的反衬人的渺小,有的在人与动物的对比中揭示人性。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篇文章的落脚点是否相同。
文言文阅读。
顾炎武,字宁人,原名绛,昆山人。明诸生。生而双瞳,中白边黑。读书目十行下。见明季多故,讲求经世之学。明南都亡,奉嗣母王氏避兵常熟。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唐王以兵部职方郎召,母丧未赴,遂去家不返。炎武自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所至辄小试之。垦田于山东长白山下,畜牧于山西雁门之北、五台之东,累致千金。遍历关塞,四谒孝陵,六谒思陵,始卜居①陕之华阴。谓“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实他邦所少;而华阴绾毂关河之口,虽足不出户,亦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过十里之遥;若有志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乃定居焉。
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
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余,合图经而成者。精韵学,撰《音论》三卷。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①卜居:选择安身之处。
(1)下列句中“以”与“唐王以兵部职方郎召”中“以”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以钱覆其口D.以其境过清
(2)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A.传记开头简要介绍顾炎武的籍贯,名字等,特别突出了他不同于常人的眼睛,以及他的聪颖过人。
B.顾炎武事亲至孝,明末时社会动荡,南明灭亡后,他就侍奉生身母亲王氏到常熟躲避战乱。
C.母亲临死时告诫顾炎武不可在清朝为官,顾炎武矢志践行,他四处奔走,选择定居之处时,也不忘以有利于复明大业为条件。
D.顾炎武是个既怀大志又不忘治学的奇人,甚至骑在马鞍上也要默诵诸经注疏,他一生治学成果丰富。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i读书目十行下
ii四谒孝陵
iii即发书对勘
iv河漕兵农之属
(4)翻译下列句子。
i炎武自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所至辄小试之。
ii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
①会稽:地名。②王大:人名。③簟diàn:竹席。④荐:草垫。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⑥长:旧读zhàng,多余,剩余。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i尊君在不不
ii相委而去委
iii大去后去
iv后大闻之之
(2)翻译下面句子。
i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ii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3)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看,它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的品德。
(4)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
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各题。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②,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挺④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②比:替,为;酒:洗刷。③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④梃:棍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i寡人耻之耻:
ii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以: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丧地于秦/七百里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王/如/施仁政于民D.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4)本文中,孟子认为应该怎样施行仁政?(用原文语句回答)
(5)选文中孟子阐述的政治主张实质是一种什么思想?《岳阳楼记中》中哪句话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问题。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节选自宋·欧阳修《归田录·卖油翁》)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①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晩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②,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唐打猎》)
①旌(jǐng)德县:今属安徽省。②尾闾:动物的尾椎骨。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i但手熟尔
ii以我酌油知之
iii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
iv乃遣吏持币往
(2)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大失望,姑命具食。
(4)两文在主旨、写法上有所相似,又各具特色。请完成批注。
比较我的发现我的思考
相似康肃笑而遣之。乃厚赠遣之两文相似的结尾均启示我们(1)
不同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多了对老翁的外貌描写,它的作用是(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四小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解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词。
i公亦以此自矜矜:
ii康肃笑而遣之遣:
iii夫没者岂苟然哉岂:
iv见舟而畏之畏:
(2)翻译下面句子。
i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ii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断句,请用斜线标出。(限断三处)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用“/”给乙段中画线句断句。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i谗:
ii发:
(3)甲、乙两段文字的景物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4)具体分析甲段文字对阐明全文主旨所起的作用。
(5)从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怎样的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文章用攻城方“环而攻之而不胜”与守城方“委而去之”两个事例分别强调了“”和“”的重要性,以此证明了“”的观点。
(2)守城一方占据的“地利”条件有、、、。
(3)文中的“君子”指的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①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②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③,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④悬虱于牖⑤,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山丘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飞卫高蹈⑥拊⑦膺曰:“汝得之矣!”
①彀(gòu):使劲把弓拉满。②偃(yǎn):仰面倒下。③眦(zì):眼眶。①牦(máo):牛尾毛。⑤牖(yǒu):窗户。⑥蹈(dǎo):跳。⑦拊(fǔ):拍。
(1)纪昌学射拜谁为师
A.甘蝇B.飞卫
(2)纪昌学射练习的两项基本功是什么?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巧过其师。
ii以睹余物,皆山丘也。
iii汝得之矣!
(4)你从“纪昌学射”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5)你认为对待学习应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学习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
(解释)意度阔略:心态旷达,无所拘泥;晦匿:隐迹深藏,:匏(páo)壶:用葫芦做的酒壶;传觞:传杯;乐丘:指坟墓。
(1)请写出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
i是岁三月朔
ii天未明东行
iii已而岁阳距西峰仅丈许
iv属未暇也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
(3)“记”是一种文体,本文是山水游记散文,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杨士奇作这篇记的目的是什么?
课文解读
(1)面对愚公移山的行为,智叟、操蛇之神和天帝分别有怎样的表现?
(2)文中“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3)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有什么作用?
(4)本文是一则寓言,有深刻的寓意。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旁。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宋祁《雁奴后说》)
①瞑:同“眠”。②陂薮(bēi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缊(yùn):乱麻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如:
ii须其夜艾艾:
iii阴布大网阴:
iv叹其以诈相笼笼:
(2)翻译下面的语句。
i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ii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3)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4)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B.大道之行也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宽阔的道路
C.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极其优美的环境
D.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到原处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i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ii②便要还家
iii③咸来问讯
iv④盗窃乱贼而不作
v⑤仿佛若有光
vi⑥故人不独亲其亲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ii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请分别写出出自文和文的一个成语。
(5)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和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i媵人持汤沃灌
ii右备容臭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B.久而乃和
C.濯清涟而不妖D.而不知人之乐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绣B.戴/朱缨宝饰之帽
C.以中/有足乐者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5)宋濂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马生,有何用意?
课外阅读。
慎交
颜之推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①,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②,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⑤,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⑥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标题为编者所加)
①款狎:亲近。②操履艺能:品行本领。③鲍鱼:咸鱼,气味腥臭。④肆:店铺。⑤墨子悲于染丝:墨子,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子·所染》中写道:“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青色)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看见人们染丝织品而感叹,“染苍染黄”一词后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⑥颜、闵:指的是颜回、闵损,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i自然似之
ii是以与善人居
iii但优于我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3)青少年要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便将来做出一番事业,我们应践行《慎交》一文中所倡导的
A.择良友而交B.学习时与朋友切磋
C.交友要善始善终D.择友要志同道合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在年少,神情未定”,点明年少的内在因素,确立了本文说理的前提条件。
B.画线句子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
C.“是之谓矣”一句中的“之”代指墨子看到染丝时所说的话。
D.文章最后两句是对孔子择友观的进一步理解和阐述,深化了本文的论点。
解析
一、复合题(共16题)
1.
(1)i目光短浅。
ii虚报。
iii驻扎。
iv攻克。
(2)B
(3)您如果以德行来安抚诸侯,又有谁敢不遵从呢?
(4)取信于民;不辱使命。
(1)i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鄙:目光短浅。
ii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加:虚报。
iii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次:驻扎。
iv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克:攻克。
(2)A选项:
前句意为:大大小小的案件。“之”结构助词“的”。后句意为: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之”代词“军队”。
B选项:
前句意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以,把,给。后句意为:把汉水当作护城河。以,把。
C选项:
前句意为:即使不能明察,虽,即使;后句意为: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虽,虽然。
D选项:
前句意为:在长勺作战。于,在。后句意为:君侯恵临敝国求福,于,不翻译。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关键字词:若,德,绥。
(4)方法一:
本题考查文章的情感主旨,作答时要围绕人物的言行分析。曹刿认为战争要取得胜利就要“取信于民”,屈完成功与楚国结盟,称得上不辱使命。
方法二: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杷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2.
(1)B
(2)D
(3)狼:懂心理战,懂配合作战。熊:知道人肚子饿,给人吃果子;自己搬家,还把人救出来。
(4)示例一:我认为两篇文章的落脚点相同,都是“在人与动物的对比中揭示人性”。《狼》主要通过屠夫与狼的斗争过程,在屠夫与狼的对比中,表现的不仅是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其实是在揭示狼一样凶残的恶人的本性。乙文中猎人掉入小熊居住的坑里,自己以为要没命了,熊不但没有伤害他,还养着他。后来,熊搬家了,人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没想到熊反而救了他。以人的狭隘,来反衬熊的情义,表现动物的宽容与大爱。
示例二:我认为两篇文章的立足点不同。蒲松龄的《狼》突出人的力量,文章内容主要表现屠夫的勇敢镇定和狼的狡猾贪婪,从文章最后一句可以看出,讽刺了狼的狡诈。乙文通过人与动物的对比,揭示人性。乙文中猎人掉入小熊居住的坑里,自己以为要没命了,后来,熊搬家了,人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熊不但没有伤害他,还养着他。以人的狭隘,来反衬熊的情义,表现动物的宽容与大爱。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那人饿了很久,冒着生命危险吃了,大熊似乎很同情他;故断句为: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解析即可。
A.前句句意: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尽:完。后句句意:小熊全走了;尽:完。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
B.前句句意: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顾:看。后句句意:但看这熊(的行为);顾:看。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
C.前句句意: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复:又。后句句意:但母熊又回来了;复:又。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
D.前句句意: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意:神情。后句句意:人明白了它的意思;意:明白。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故选:D。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可知,狼懂心理战,懂配合作战。结合乙文内容,从“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份与此人”中可知,熊知道人肚子饿,给人吃果子;从“而熊母复还,入坐人边。人解其意,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不得死”中可知,熊自己搬家,还把人救出来。据此来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我们可以选择两篇文章的立足点相同,比如都是“在人与动物的对比中揭示人性”。甲文主要叙述屠夫与狼的斗争过程,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残、狡诈;也揭示狼一样凶残的恶人的本性。而乙文中通过记叙熊养着掉入坑中的猎人,搬家后把猎人也救上来这两件事;表现动物的宽容与大爱。选择两篇文章的立足点不同。甲文通过写狼狡猾贪婪,但最终被屠户杀死,突出人的力量。乙文通过人与熊的对比,以人的狭隘,来反衬熊的情义,表现动物的宽容与大爱。据此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有一个人到山里射鹿,忽然掉进一个坑里,看到有几头小熊。一会儿,有只大熊进入坑里,那人以为它要伤害自己。一会儿,大熊把食物分给几个孩子,最后给了那人一份。那人饿了很久,冒着生命危险吃了。大熊似乎很同情他。每个早上,母熊觅食回来,总是分给他一份,这个人依赖(母熊给的食物)用来活命。后来,后来小熊长大了,母熊把它们一一背出坑。小熊全走了,那人料想自己必死在坑中,但母熊又回来了,坐在人身边。人明白了它的意思,便抱着熊的腿,熊立即跳出,(那人)就死不了了。啊,都说禽兽没有情义,但看这熊(的行为),怎么能说动物没有情义呢?
3.
(1)C
(2)B
(3)i看或者用眼睛
ii拜见
iii打开
iv类
(4)i炎武认为自己怀有为世所用的策略,不得一展自己的志愿,因此在所到的地方就稍稍地试一下。
ii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再没从这里出去。
(1)“唐王以兵部职方郎召”中“以”是介词,用。A.凭借。B.连词,来。C.介词,用。D.因为。故选C。
(2)由文中内容“明南都亡,奉嗣母王氏避兵常熟”理解,明朝弘光政权灭亡以后,侍奉嗣母(出继儿子称所继嗣一方的母亲)王氏到常熟躲避战乱。B项“生身母亲王氏”的理解有误。
(3)i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读书目十行下:读书一目十行。“目”翻译为“用眼睛看”。
ii四谒孝陵:四次拜谒明孝陵。“谒”翻译为“拜见”。
iii即发书对勘:就取出随身带的书籍查对。“发”翻译为“打开”。
iv河漕兵农之属:河工漕运军事农桑的类别。“属”翻译为“类”。
(4)i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能力。
翻译时注意关键词:负:怀有。遂:满足。所至:所到的地方。
ii方法一:翻译时注意关键词: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方法二:参考译文
顾炎武,字宁人,原名绛,昆山人。明朝秀才。出生就有两个瞳孔,中间是白的,旁边是黑的。读书一目十行。看到明朝末年多变乱,追求治国安邦的学问。明朝弘光政权灭亡以后,侍奉嗣母(出继的儿子称所继嗣一方的母亲)王氏到常熟躲避战乱。昆山县令杨永言发起义兵,顾炎武和归庄跟从一起。鲁王授予他兵部司务,义兵的事情没有做成,侥幸逃脱,嗣母于是绝食而亡,告诫顾炎武不要侍奉两个朝代(不事清朝)。唐王用兵部职方郎的职位召唤他,因为母亲的丧事没有前往,于是离开家不返回了。顾炎武自己负有见用于世的谋略,没有得到实现,所到之处就小小的尝试一下。他曾在山东长白山下开垦农田,又曾在山西雁门北面、五台山东面放牧,积累千金。顾炎武走遍了边关要塞,四次拜谒明孝陵,六次拜谒明思陵,才在陕西的华阴住下来。他说“华阴控扼潼关和渭河的路口,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听到天下的事。一旦有警报,就能进山把守险要的地方,不过只有十里路的距离;如果有志于四方,那么一出潼关的关门,也有居高临下势不可挡的便利”。因此在这里定居了。
炎武生平精力过人,从少年到老年,没有一时一刻离开书本。他所到的地方,常常用二头骡子二匹马运载书籍,经过边境要塞和驻兵的堡垒,就叫来老兵向他们询问当地事情的曲折经过,凡是有跟平时听到的不符的地方,就取出随身带的书籍查对;如果是在平原旷野,就在马鞍上默读各种经书的注疏。
顾炎武的学问,大都是主张收敛浮华而追求真实。凡是国家典章制度、府县旧制、天文观测,河工漕运军事农桑的类别,无不是追求到事情原委,考查订正利弊,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一书,一百二十卷。另外有一本《肇域志》,则是考订思索之外,糅合图经编著而成的。精通韵学,撰写三卷《音论》。
4.
(1)i不:同“否”,句末语气词。
ii委:舍弃,丢下。
iii去:离开。
iv之:代词,代指王恭将竹席送给王大后自己坐草垫这件事。
(2)i朋友感到很惭愧(于是)下了车子想拉他(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房门。
ii你从东边回来,所以应该有很多这种东西,能拿一张给我吗?
(3)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清正廉洁
(4)做人要言而有信。
(1)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注意不是通假字。
i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委:放弃、舍弃。
iii该趑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去:离开。
iv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之:代词。
(2)i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实词、虛词和句式有全面的理解。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述出来。惭:惭愧。引:拉。故:回头。
ii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实词、虛词和句式有全面的理解。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述出来。卿:你
(3)考查词语含义理解,身无长物就是没有多余的东西。这是形容王恭当官非常清廉。
(4)方法一:
考查主旨理解,难度很小。两则故事强调的都是言而有信。
方法二:
译文:
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
王恭从会稽回来后,王大去看望他。看见他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子,便对王恭说:“你从东边回来,自然会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给我。”王恭没有说什么。王大走后,王恭就派人拿起所坐的那张竹席送给王大。他自己既没有多余的竹席,就坐在草席子上。后来王大听说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多余的,所以问你要呢。”王恭回答说:“你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世,没有多余的东西。”
5.
(1)i以……为耻辱。
ii连词,用来、以便。
(2)D
(3)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
(4)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5)选文中,孟子告诉梁惠王要“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并得出“仁者无敌”的结论,从中可以看出孟子阐述的政治主张实质是一种民本思想。《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1)i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小题“寡人耻之”中的“耻”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耻辱”。
ii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小题“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中“以”是连词,意思为“用来、以便”。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把握朗读节奏并准确断句。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作为划分依据。一般句首发语词需要停顿,主谓之间需要停顿,并列短语之间也需要停顿。需要结合句意和句式来判断。D项“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意思是健壮的青年利用闲暇时间加强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修养。根据句意,句子可断为“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暇日”意思是闲暇时间,不能断开。故D项错误。ABC三项正确。题干让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故本题解析是D项。
(3)这道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地方,古今异义词,地是地方的意思,方是方圆的意思;王,名词作动词,称王的意思。句意: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
(4)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以及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选文中当梁惠王问孟子怎样才能使自己一雪前耻时,孟子说“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挺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由此可知“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是孟子提出的施行仁政的方法。
(5)方法一:
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以及名句的理解识记能力。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选文中,孟子告诉梁恵王要“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并得出“仁者无敌”的结论,从中可以看出孟子阐述的政治主张实质是一种民本思想。《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意思是为官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范仲淹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体现了民本思想。
方法二:
古文译文
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魏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以失掉八个城邑)被楚国所欺侮。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孟子回答道:“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肯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提倡精耕细作,及时锄草,使健壮的青年利用闲暇时间加强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修养,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因为)他们(指秦,楚)侵占了百姓的农时,使他们无法耕种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各自逃散,他们坑害得百姓好苦,大王如果兴师前往讨伐它,有谁能跟王较量呢?有道是:‘实行仁政者无敌于天下。’请大王不要再犹豫徘徊!”。
6.
(1)i只,不过。
ii凭,靠。
iii做知县。
iv派遣。
(2)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
(3)(纪中涵)很失望(大失所望),姑且(暂且)命令(让)手下为他们准备饮食。
(4)①不要以貌取人(熟能生巧)。
②先扬后抑(或反衬),把老翁年老体弱和技艺高超进行对比来写,老翁外貌越老,越弱,越反衬其打虎技艺之高超神奇。
(1)i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但手熟尔”的意思是“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其中“但”的意思是“不过”。
ii“以我酌油知之”的意思是“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其中“以”的意思是“凭”。
iii“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的意思是“纪晓岚的一个同族哥哥中涵在旌德县任知县时”,其中“知”的意思是“做知县”。
iv“乃遣吏持币往”的意思是“于是派人带着礼金专程去请唐打猎”,其中“遣”的意思是“派”。
(2)本题考查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的意思是“老翁手里攥着一把斧头,长约八九寸,宽四五寸,奋起右臂屹立不动”,根据句意即可断句。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重点词:大,很;姑,暂且;具,准备;食,饮食。
(4)方法一: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写法的把握能力。甲文中,根据“汝亦知射乎”“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陈尧咨刚开始是看不起卖油翁的,而当卖油翁展示自己酌油的技术后,“康肃笑而遺之”,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变得恭敬;乙文中中涵看到唐打猎是一个老翁时,“大失望”“意不满”,当老翁杀死老虎后,“乃厚赠遣之”。由此可见,这两篇文章相似的结尾均启示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乙文中对老翁进行了外貌描写,通过“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表现老翁的年老体弱,这和后文老翁杀虎时的干净利索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反衬出老翁打虎技术的高超神奇。
方法二: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髙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纪晓岚的一个同族哥哥中涵在旌德县任知县时,在县城附近出现了老虎,有几个猎户受伤了,结果也没有捕捉到老虎。当地一个人建议:“咱们去请徽州的唐打猎吧!除非他来了,不能消弭这场祸患!”于是派人带着礼金专程去请唐打猎。过了几天,派去的人回来了,说请来两个人,很快就到。到了之后,一个是身形瘦小的老翁,头发胡子全白了,说话的时候还不时咯咯咳嗽;另一个是十六七岁的大男孩儿,(纪中涵)很失望(大失所望),姑且(暂且)命令(让)手下为他们准备饮食。老翁觉察到中涵不太满意,半跪说:“听说那只老虎在离城不到五里的地方,先去把它抓回来,再吃饭不迟!”于是派人领着他们去寻找老虎呆的地方。县衙来的人领到山谷口,就不敢再往里边走了。老翁一看,微微一笑:“有我在,你们还怕什么?”走到峡谷里将近半路程,老翁看看大男孩儿,说:“看情形,这个畜生好像还在睡觉,你把它叫醒。”大男孩儿张口模仿老虎的啸声,老虎果然从林中出来,猛然径直向老翁扑来!老翁手里攥着一把斧头,长约八九寸,宽四五寸,奋起右臂屹立不动。老虎半空里扑到,老翁侧头避过虎势。老虎从头顶越过,落地已经血流一片。看这只老虎,从下颌、肚子到尾巴,一条长长的裂痕,早让老翁的斧头破成了两片!于是赠给老翁很多财物将他们送走了。
7.
(1)i夸耀
ii打发
iii怎么、难道
iv畏惧
(2)i(卖油翁)看到他每发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ii(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3)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
(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熟能生巧。
8.
(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i说坏话。
ii开放。
(3)甲段:悲凉/萧然。
乙段:变幻无穷(四时不同、早晚不同)。
(4)作用:本段以悲景渲染“悲情”、与下文的“喜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最后点明全文主旨。
(5)随遇而安、与民同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判断能力。
句意为: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从句法成分上看,“朝而往”与“暮而归”是并列短语,“四时之景不同”与“乐亦无穷”是并列短语,应当在其间停顿。
故本句朗读停顿为: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i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
句意为: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馋:说坏话。
ii句意为: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发:开放。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甲段写景句: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句意: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晩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对此情此景,的感受: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综上可以看出本段景物特点是悲凉。
乙段写景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对于此景评价是: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从中可以看出本段景物描写主要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和朝暮的变化。综上分析,本段景物特点是:变幻无穷。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本段通过“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矅,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等景物描写的句子,描写了悲凉的景物,烘托出下文中人物悲凉的心境,与下段中愉悦的景物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段景物描写为下文抒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思想,表述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奠定了基础。综上分析,学生可得出解析。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感悟。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派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
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外,还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心情,其中自然也带有自己那种随遇而安的消极心情。综合上述分析,学生可得出解析。
9.
(1)地利;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
(3)得道者
10.
(1)B
(2)①受外界任何刺激也不眨眼;②视微如著。
(3)i技巧超过了他的老师。
ii用这种方法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
iii你学到射箭的要领了!
(4)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同时老师必须教导有方,必须抓住要领而传授。
(5)示例:学习一种技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要先练好基本功,打好基础,然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尽得其巧,干成一番事业。
11.
(1)i这
ii朝东
iii不久
iv闲暇
(2)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
(3)表现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及与好友共同欣赏自然美景的闲适愉悦,表述自己对老友逝去无限的感伤与怀念之情。
(1)i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句意为:这年三月初一。是:这。
ii句意为:天还没有亮,朝东走。东:朝东。
iii句意为: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已而:不久。
iv句意为: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暇:闲暇。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重点字词:未几:不久;归:返回;始:才。句意: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
(3)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文章主体记叙了“我”与隐溪父子共同欣赏自然美景的详细经过,结合原文“是冬,隐溪卒,余哭之”、“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可知,作这篇记的目的的为了通过回忆隐溪父子共赏美景的闲适愉悦,表述对隐溪先生逝去的感伤及怀念之情。
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会策划范文集锦6篇
- 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锦集5篇
- 金融专业学生自我鉴定6篇
- 背手上铐的课件
- 建设监理合同(合集15篇)
- 2022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报告范文8篇
- 企业年终个人工作总结2021年
- 反心灵鸡汤课件
- 学校感恩节策划方案
- 节约粮食主题演讲稿
- 5.2《大学之道》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案例2-5 节能效果对比讲解
- 荆楚民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SH/T 3065-2024 石油化工管式炉急弯弯管工程技术规范(正式版)
- 穿脱隔离衣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 GB/T 43878-2024旋挖钻机截齿
-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下载)
- 拼多多营销总结报告
- 手术室护士交接流程
- 中式面点技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干槽症的治疗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