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结缔组织_第1页
组织胚胎学-结缔组织_第2页
组织胚胎学-结缔组织_第3页
组织胚胎学-结缔组织_第4页
组织胚胎学-结缔组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一、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

二、结缔组织的种类、结构和功能第二节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教学要求掌握:

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疏松结缔组织、软骨和骨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关系;血液组成、各种血细胞的

结构与功能。

理解与比较:高低等动物支持组织、血液组成与

结构的异同点。了解:

软骨的种类与生长方式、骨组织的种类。1、形态:细胞种类多、形态功能各异;细胞间质发达质地多样(液体、半固体、固体),包括基质和纤维。2、分布:广泛分布于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3、极性:无、因细胞无层次地散布于间质中。4、功能:联结保护(疏松)、支持(软骨、骨)、营养运输(血液、淋巴液)、再生作用(骨膜)。5、来源:胚胎时期的间充质—中胚层间充质细胞:多突起,形成合胞体

间充质

细胞间质:为无色透明液体

一、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P26

毛细血管

细胞突起

间充质细胞

基质间充质结构

间充质结构

疏松结缔组织

胶原纤维性的

致密结缔组织

固有结缔组织

弹性纤维性的

网状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其他软骨组织

支持组织骨组织

血液二、结缔组织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结构特点:细胞种类较多、纤维排列疏松,基质较多。功能:连接、支持、运输、贮存、防御保护及修复

1、细胞2、细胞间质

(1)成纤维细胞(1)纤维(2)巨噬细胞(2)基质(3)肥大细胞(4)浆细胞

(一)疏松结缔组织P28-36§§§§§§§§§§疏松结缔组织结构胶原纤维毛细血管周细胞10浆细胞987654321脂肪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弹性纤维巨噬细胞①成纤维细胞:数量多,分布广,可合成基质和胶原纤维。未成熟的—

成纤维细胞:突起多,胞质中富含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故合成分泌蛋白质功能活跃。成熟的—

纤维细胞:突起少,粗面内质及高尔基体不发达,蛋白质合成能力低。

1、细胞:多种多样,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弹性纤维巨噬细胞纤维细胞疏松结缔组织②纤维细胞①成纤维细胞①①①②②

②巨噬细胞:分两种,可互相转化。游走的巨噬细胞—

有伪足,能做变形运动,具吞噬、胞饮与免疫作用。静止的巨噬细胞—

又称组织细胞,其突起较少,处于功能相对静止状态。

1、细胞:多种多样,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游走的

巨噬细胞

③肥大细胞:胞质中含粗大嗜碱性颗粒,颗粒含肝素:防止血液凝固,组胺:舒张血管以增加其渗透性。④浆细胞:核偏一旁,染色质排列呈车轮状

功能:合成、储存、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脂肪细胞⑤脂肪细胞⑥色素细胞⑦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⑧血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的分化图浆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红细胞骨细胞脂肪细胞巨噬细胞软骨细胞成血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破骨细胞肥大细胞成骨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组织细胞(1)纤维:①胶原纤维(白纤维):由成纤维细胞产生。组成:胶原蛋白分子→微原纤维→原纤维→胶原纤维,具横纹。化学成分:胶原蛋白作用特点:韧性大,抗拉力强,但伸展力弱,即弹性弱。

胶原纤维结构胶原纤维(1)纤维:

②弹性纤维(黄纤维):组成:微原纤维(不含原纤维)化学成分:弹性蛋白作用特点:弹性强,易拉长,可复原。③网状纤维(嗜银纤维):很细,分支多,交织成网。组成:类似胶原纤维,也有横纹。化学成分:胶原蛋白作用特点:弱韧性,支持和联结微细结构。网状纤维

(2)基质:

形态特点:无定型无色透明的均质胶体,由成纤维细胞分泌而成。

化学成分:水+黏蛋白(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A、C

等),大分子之间形成分子筛。分子筛:物质交换;屏障作用作用组织液:物质交换疏松结缔组织分子筛模式图

特点:细胞间质坚韧,起支持作用

1、软骨组织

2、骨组织

3、鱼类支持组织的特点

(二)支持组织特点:结实、具韧性和弹性的组织。软骨细胞:埋藏在软骨陷窝内,细胞间质基质:胶状半固体纤维:胶原、弹性纤维根据所含纤维的不同,将软骨分为三种:

(1)透明软骨:(2)弹性软骨:(3)纤维软骨:1、软骨组织P40-44

(1)透明软骨:

①分布:气管软骨、鼻软骨处

②结构:软骨细胞:形成同族细胞群细胞间质基质:软骨粘蛋白+水,纤维:胶原纤维③软骨膜④软骨的生长方式:

A、软骨内生长:软骨发育早期,靠深层软骨细胞分裂增生。

B、软骨膜下生长:软骨发育后期,靠软骨膜生发层分裂增生软骨组织软骨基质软骨陷窝软骨细胞软骨膜脂肪细胞透明软骨透明软骨软骨基质软骨陷窝软骨细胞透明软骨软骨陷窝

同族细胞群:

在软骨发生过程中,由同一个软骨细胞分裂所形成的多个细胞聚在一起,埋藏于共同的软骨陷窝中,称为同族细胞群。软骨膜:

透明软骨外面覆盖着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薄膜,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含较多纤维、少量细胞和血管,主要起保护作用;内层为生发层,纤维稀少,含大量细胞、血管、神经和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有分裂增生能力,能帮助软骨生长和再生。软骨组织(2)弹性软骨:

①分布:哺乳动物外耳壳、听道、会厌等

②结构特点:同族细胞群少,间质含大量弹性纤维,少量胶原纤维;具软骨膜,软骨膜下生长。软骨组织弹性软骨(3)纤维软骨:

①分布:哺乳动物的椎间盘处。

②结构特点:软骨细胞常成行排列,几乎不形成同族细胞群,间质含致密胶原纤维束,基质少;无软骨膜,软骨细胞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实际上是一种混合组织,即在致密结缔组织中含有软骨细胞。软骨组织纤维软骨

作用:①支持,形成运动杠杆;

②钙库,维持离子平衡;

③造血储脂(骨髓);

④防御、保护。

2、骨组织

(1)骨组织的结构

(2)

骨组织的种类

(3)骨膜与骨密质的组织结构

Ⅰ.骨膜

Ⅱ.骨板2、骨组织45-50

(1)

骨组织的结构:

Ⅰ、骨细胞:

①位于骨陷窝内,扁平多突起,突起伸入骨陷窝发出的骨小管中,骨小管中有组织液循环,供给骨细胞营养;

②高度分化,无分裂能力,不形成同族细胞群;

③有维持基质生存的作用;

④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

Ⅱ、骨间质:一种坚硬的固体,其化学组成为

①有机物:胶原纤维(95%)+少量糖蛋白,使骨具韧性

②无机物:骨盐(钙盐),针状或长形结晶,使骨质坚硬骨组织模式哈佛氏管哈佛氏骨板骨陷窝骨小管骨细胞

(2)骨组织的种类:

Ⅰ、根据骨细胞发生的早晚、骨细胞及细胞间质的特征及其组合方式,可分为:

非板层骨—又称粗纤维骨,为未成熟的骨组织

板层骨—又称细纤维骨,为成熟的骨组织

Ⅱ、根据骨板的排列形式和空间结构,可分为:

骨松质—又称海绵骨

骨密质—由排列规则的骨板构成

长骨结构模式

(3)骨膜与骨密质的组织结构:

Ⅰ、骨膜:分两层

①骨外膜:

覆盖在骨干外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性膜,由胶原和纤维弹性纤维组成,含较多成骨细胞、血管和神经,有修复再生作用。

莎比氏纤维束:从骨外膜向骨质内伸入的一些粗胶原纤维束,它可使骨膜牢固附在骨质上。②骨内膜:

贴附在骨干骨髓腔面的网状结缔组织薄层,具造血和成骨功能,有小血管从骨髓腔穿过骨内膜进入骨质中。骨密质结构哈佛氏管哈佛氏骨板骨陷窝外环骨板骨外膜骨内膜伏克曼氏管交通管内环骨板骨小管12345107968骨密质结构莎比氏纤维束血管哈

佛氏管

交通管

外环骨板

哈佛氏骨板

骨陷窝

内环骨板

伏克曼氏管

间骨板骨陷窝

Ⅱ、骨板:

定义:由黏蛋白粘合起来的胶原纤维加上周围沉积的骨盐共同形成的板状或针状结构。

①环骨板

外环骨板

内环骨板

②哈佛氏骨板③间骨板骨板骨密质结构哈佛氏管哈佛氏骨板骨陷窝外环骨板骨外膜骨内膜伏克曼氏管交通管内环骨板骨小管12345107968①环骨板:与骨干周缘呈同心圆平行排列的骨板。

A、外环骨板:环行于骨干表层,排列较整齐,骨板间有骨陷窝、骨小管、骨细胞分布,可见莎比氏纤维束和伏克曼氏管。

伏克曼氏管:骨外膜的小血管横穿外环骨板进入骨质内部,形成的血管通道,简称伏氏管。

B、内环骨板:与骨髓腔壁平行,排列不整齐,也有伏氏管和血管。骨板

②哈佛氏骨板

与哈佛氏管共同构成哈佛氏系统(骨单位)

A、哈佛氏管:为内外环骨板之间的许多与骨干长轴纵行排列的圆筒形长管,内有血管、神经及少量结缔组织。

B、哈佛氏骨板:为围绕哈佛氏管外周呈多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骨板间同样分布有骨陷窝、骨细胞。交通管:连接哈佛氏管的管道。

骨板③间骨板:

位于哈佛氏系统之间,呈大小不一的扇形或弧形的骨板,是原有的骨单位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第一代哈氏系统第二代哈氏系统第三代哈氏系统骨板

☆综述:骨密质中完整的营养运输系统

●骨密质的形态结构:内外骨膜、各种骨板、骨陷窝、骨细胞之间结构上的关系

●骨密质中的营养运输管道:伏氏管、哈氏管、交通管、骨小管之间的联系

3、鱼类支持组织的特点

①软骨组织:

似高等脊椎动物的透明软骨,具软骨膜,有的软骨基质存在钙化现象,软骨细胞小,具简单的同族细胞群。

②骨组织:

★具骨膜、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细胞较大;

★可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骨密质结构简单而低级,无哈氏系统及其他明显的管道;

★骨组织中无骨髓组织,存在无骨细胞骨

★再生能力强,创伤易愈合。

1、高等哺乳动物的血液:

(三)血液P51-60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红血细胞有粒白血细胞嗜碱性白血细胞嗜酸性白血细胞嗜中性白血细胞无粒白血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白血细胞血小板有形成分2、鱼类的血液血液涂片1324567单核细胞嗜中性白血细胞嗜碱性白血细胞嗜酸性白血细胞淋巴细胞红血细胞血小板

(1)血浆

纤维蛋白原:

出血管后

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

血清:血浆除去纤维蛋白原后所余的浅黄色透明液体

(2)有形成分

红血细胞:

◆形状:双凹圆盘状,侧面哑铃形。

◆结构:高度分化,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与细胞器,胞质中含有血红蛋白颗粒(血红素+球蛋白),质膜富弹性,有选择通透性。

◆功能:携带氧和部分二氧化碳,为不稳定的可逆反应。

血液的组成

骨髓巨核细胞②白血细胞:球形,大,构造完整,功能多样项目有粒白血细胞无粒白血细胞嗜中性嗜酸性嗜碱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含量50-70%2-4%0.5%20-25%3-8%结构特点核分多叶,形状多样,颗粒小、含过氧化物酶、各种水解酶、溶菌酶等核常分两叶,有细丝相连,颗粒嗜酸性、含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及组蛋白核呈S形,颗粒嗜碱性,含肝素和组胺核大、近圆形,质少,胞器不发达,含少量嗜天青颗粒及一些消化酶体积最大,核大、呈肾形,含过氧化物酶、酸性水解酶、溶菌酶等功能有趋化性、变形运动及吞噬、消化细菌能力强吞噬,并能刺激其它吞噬细胞的吞噬活动抗凝血与过敏反应有关无吞噬能力,能产生抗体及识别异物,起免疫作用强变形运动及吞噬能力,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参与免疫反应嗜酸性粒细胞(1-2)嗜中性粒细胞(3-5)嗜碱性粒细胞(6-7)

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2-4)单核细胞(5-6)

无粒白细胞血液的组成中性酸性碱性淋巴单核血小板③血小板:

骨髓巨核细胞产生的碎片,不含胞核,细胞膜不完整,

含种被瓜分的细胞器。▼透明区(表面):

有环形微管束,维持血小板形状;表面质膜内褶,增加表面积,利于吸附凝血因子和排除废物。▼颗粒区(中央):

含凝血致活酶,加速凝血酶的形成,有利于凝血。▼功能: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