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教案第十一册_第1页
人美版美术教案第十一册_第2页
人美版美术教案第十一册_第3页
人美版美术教案第十一册_第4页
人美版美术教案第十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学生基本概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四个班141名学生,其

中一二班是本校原有班级,三班是由

06年组建的班级,有学生42名,

四班是07年组建的班级,有35名

学生。原校的两个班的学生普遍对美

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

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

对油画棒的运用能力较强。后组建的

两个班虽然组建的时间不长,但他们

进步很快,与另两个班相比已经没有

明显的差距。从总体来看,大部分学

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

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

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

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由于我校

是全借宿制学校,对废旧材料的搜集

与运用相对困难。还有一部分学生空

间感较弱,线条的运用能力较差,有

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学目标:

【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

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

于看看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

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

美术构思与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

想和情感。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

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

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

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

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

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

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

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

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

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

关系。

三、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了解古代建筑成就、特点,能用

写生的方法设计新颖的门或亭。

2、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

明度与色相对比。

3、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要

素,能设计出精美的火花、贺卡和书

籍作品。

4、学习平面构成渐变知识,抓住形

或色有有规律变化,掌握渐变原理,

画出形或色的渐变作品。

5、进行古代及外国建筑欣赏,进行

外国绘画和革命历史画欣赏,提高审

美能力。

(二)难点:

1、掌握色彩的明度、色相对比基础

知识,并能应用与绘画中。

2、学习掌握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

计要素能设计贺卡或其它作品。

3、掌握渐变原理,抓住形或色的有

规律变化,画出渐变作品。

4、了解中国建筑历史成就,了解中

国历史画,提高欣赏能力,激发爱国

热情。

四、全册课时安排及教学手段:

本学期新授教学18课时,复习考核

2课时。本学期采取串联、并联、跳

跃教学手段;

串联学科本册相关、相同内容知识,

并接初中、小学阶段的相关知识;不

按照书本秩序上课在跳跃中将串联、

并联教学进行合理化教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凝固的音乐——建筑2

课时

第2周有特点的人脸2课时

第3周戏曲人物2课时

第4周图形的魔术组合2课时

第5周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2

课时

第6周色彩的调和2课时

第7周画一幅色彩谐的画2课

第8周箱板上的新发现2课时

第9周参观券的设计2课时

第10周神秘的礼盒2课时

第11周故事里的人2课时

第12周笔的世界2课时

第13周神州风采2课时

第14周家乡的老房子2课时

第15周家张的小吃2课时

第16周家乡的艺术2课时

第17周家乡的历史和发展2课

第18周考试2课时

第一课:凝固的音乐—建筑……9

有特点的人脸...............16

戏曲人物....................21

第4课图形的魔术组合.....27

第5课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33

第6课自制小相框(设计应

用)........................39

第7课色彩的调和(造型表现)

...................................................42

第8课《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造

型表现)...................49

第10课参观券的设计......53

第12课故事中的人.........59

第13课笔的世界...........61

第14课电脑美术——漫画肖像65

第15课神州风采...........71

16家乡的老房子...........76

第18课家乡的艺术.........82

第一课:凝固的音乐——建筑

教学目的通过欣赏“凝固的音乐-

-建筑”,了解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

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

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

理解。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

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了解美

术的门类有很多,建筑是其中的一

个。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

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

式学习。

重点难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

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

较有什么变化?能够把自己喜欢的

建筑描绘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

类?〃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

知识,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美术各门类图片,创设

一种置身于美术世界中的氛围,引起

学生兴趣,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

多门类的初步认识。其中我们展示的

中国古代建筑图,大家肯定不陌生。

同学们说是什么建筑?对,是我们的

天安门城楼。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

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

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

术。

出示课题凝固的音乐-------

建筑

二、讲述新课

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

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

欣赏课本中故宫的门、故宫的云龙大

石雕等图回答问题。

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

的意思么?

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

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

么?

3、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

上的仙人走兽么?你知道他们叫什

么呢?

我们了解了关于古代建筑的一些知

识及造型,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外

国建筑有什么特点?欣赏凡尔赛宫殿

内景及科隆大教堂、泰姬陵等古建

筑。

回答问题,1、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

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

不同?

教堂是西方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不同

地区、不同宗教的建筑展现着不同的

风格。

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运用立体构成的

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

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的建筑分

析。

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

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

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

这些变化?欣赏现代建筑图片了解。

三、学生作业

你家乡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你最

喜欢的建筑是那座?把它画下来或

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教师点评

凝固的音乐--------建筑

教学目的通过欣赏“凝固的音乐-

-建筑”,了解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

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

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

理解。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

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了解美

术的门类有很多,建筑是其中的一

个。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

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

式学习。

重点难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

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

较有什么变化?能够把自己喜欢的

建筑描绘出来。

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研究人类面部肌肉和

五官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特征。

2、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方法

进行创作,利用欣赏艺术大师们的各

类作品,感受对人类各种面部表情进

行艺术创作的快乐。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用

语言或文字描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和理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及不同的绘画方

法创作的绘画作品,各种有特点脸的

照片。学生准备作业纸等。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欣赏各种脸部的的特征,观

察、研究、交流,讨论了解人类脸部

肌肉和五官的变化和各种表情之间

的描绘。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艺术大师和一些学生

创作的与人类脸部有关的绘画作品,

如:《齐白石像》《阿Q像》等,分

析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体会其

中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表现形式。了

解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学习用笔用墨

的方法。

二、学习人物五官的基本知识

每张面孔都有自己的特点,或丰满,

或清瘦,或慈祥,或甜美,或严历……

有特点的人脸,常给我们留下难忘的

印象。只有认真观察了,我们才能表

现好人脸的特征。

小组研究:

1.课本中人物的脸分别属于什么基

本形?

2.他们的五官都有哪些特点?

3.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他们的表情,

如果你来画你应该怎么表现?

小组研究后全班讨论。

三、水墨人物的画法和步骤

1.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

2.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

3.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

四、师示范

五、布置作业: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

片,用中国画的工具画一幅人脸的伤

口,注意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

点。

学生作业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展示,课堂小结

戏曲人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

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

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

喜爱的戏曲人物。

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

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

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

应工具。

(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

片,小组学习任务图片(将一张完整

的水墨戏曲人物图片按小组撕成若

干张碎图片),

水墨国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进入学习状态。

(1)欣赏京剧开场音乐进课堂。

(2)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

习状态。

2.导入激趣。

(1)谈话导出小组学习任务。(请

各小组长领取小组学习任务图片)

(2)小组任务:尝试用水墨表现各

自小组领到的纸片上的图像。(提示:

引导学生运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

条,注意墨色

浓淡的变化,同时探索墨破色、色破

墨等基本水墨技巧的运用)

(3)各小组展示作业,表扬能用中

锋、侧锋来表现线条,并注意墨色浓

淡变化的同学,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4)揭示碎片的完整图案,揭示课

题《戏曲人物》。

3.感知引趣。

(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

有关戏曲资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

学;

(2)教师小结有关戏曲表演及戏曲

人物的知识;

(3)欣赏戏曲表演片段,学生感受

并模仿戏曲表演的动作造型,体验其

表演特色;

(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

观察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

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

变形的艺术作

用。(提示:关良的《武松打虎》笔

简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

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引导学生

观察和体会水墨语言

的大胆运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

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

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

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

及时提示。对发

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

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

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影机把学

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

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2)教师总体评价优点及存在问题,

评价要点可以是水墨语言的自如运

用,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

方面。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

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

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

物。

第4课图形的魔术组合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学习夏加尔《我和我的

村庄》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

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

奇妙的作品。本课主要是改变学生的

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

教学目标:

1、欣赏夏加尔的作品感受他带给我

们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2、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

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

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改变思维方式,利用提供的图形

组成新的形象。

教学重点: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

形组成新的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创新

思想。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若干图片、彩

色笔、记号笔。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名作欣赏

1、《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

尔(俄国)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

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

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

的果树国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

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

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

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

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揭题:图形的魔术组合

板书

二、新授

1、出示图形

2、小组合作讨论:这些图形进行组

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3、图形的组合方法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

图形、重组图形。

4、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

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

画。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

转弯”。

a)学生作品欣赏

5、练习

a)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

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

进行创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

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

以是绘画的主题。看谁画的形象最有

创造性!

b)注意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

图形、重组图形。

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3、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

现什么?

4、练习、辅导。

6、作品展览和评述

a)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

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b)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

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c)教师点评。

d)修改、评优。

7、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5课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教学目标:

欣赏感受线描画的独特魅力

1、学习线描的表现形式:线条的粗

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2、完成一幅用线画具有黑白对比效

果的作品

教学重点:感受线描画中线条的独

特魅力

教学难点: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

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

色水性、若干图片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2、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

呢?

3、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4、揭题:线描画板书

二、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

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

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

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小组探究)(汇报)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

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

线条的增粗)……

8、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

你发现有什么不同?(线条的粗细不

用;线条的疏密排列不用;线条的各

种样式不同……)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

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

么最明显的不同呢?(黑白色块)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

中有什么作用呢?

(4)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能

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可以和色彩

画想比较)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

(5)小结:我们手中的画笔就像乐

器,那黑白的色块、疏疏密密的线、

错落有致的点,犹如跳动的音符演绎

出优美的旋律。刚才我们所看到了线

描作品,都是以生动丰富线条表现出

变幻多姿的视觉世界。

三、练习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

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

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

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

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

对比。

4、作画步骤:

(1)构思

(2)起稿

(3)线描

(4)调整

5、练习

6、辅导

四、作品展评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

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

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二、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创作激情

3、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4、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

的优缺点

三、继续创作绘画作品

四、辅导

第6课自制小相框(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

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

起来的方法。

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

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

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

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

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

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2、揭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1、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

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

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

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

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2、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

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

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

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

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四、作业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

纳,提高审美能力。

评选设计之星。

五、小结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还可

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第7课色彩的调和(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认知:学习色彩调和

方法,感受色彩的变化。

2、智能:了解色彩调和

知识,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3、情感:感受色彩调和

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色彩调和带来

的美感。

教学重点:了解色彩调和的方法。

教学难点:以更多的方法进行色彩调

和,完成色彩调和的作业。

教学准备:水粉用具。

教学过程:一、欣赏感受。

1、欣赏色彩调和的作品

《鸡冠花》

在淡淡的阳光照

耀下,红色的鸡冠花与绿叶和谐地相

互辉映,使画面浓艳却不浮躁。

2、提问:你能从这样的

色彩搭配中体会到色彩调和的美感

吗?

3、小结:色彩调和通常

指的是色彩的量比关系和秩序关系

应该符合视觉审美的心理要求。在保

证色彩变化丰富的同时,也应注重色

彩关系的协调统一。

二、研究活动。

1、欣赏色彩调和范画。

教师介绍两种简单的色彩调和方法

调和方法A:混入同一种黄色调和,

作品为黄色调。

调和方法B:混入同一种灰色调和,

作品为灰色调。

2、学生思考:你还能想

出其他的方法来调和色彩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3、实践学生的想法。

三、艺术实践。

想一想,学生作品

用了什么方法使色彩调和?你也试

着创作一幅色彩调和的作品。

四、展示作业。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

作品。

五、评价作品。

1、介绍你画中的色彩调

和的方法。

2、表达了什么样的感

受?

3、你认为自己画的优点

是什么?还有什么不足?

课后记:

第8课:《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造

型表现)

教学目标:1、认知:学习色彩知识,

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养学生对色

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带来

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

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

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

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

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

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

《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

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

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

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

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

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

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

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

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

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

品O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

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介绍

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

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

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课后记: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

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

品O

第8课《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造

型表现)

教学目标:1、认知:学习色彩知识,

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养学生对色

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带来

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

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

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

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

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

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

《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

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

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

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

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

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

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

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

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

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

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

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介绍

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

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

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课后记: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

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

品。

第10课参观券的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

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

计知识。

2.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

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关于券面的尺寸大小、构

成的形式、内容等应该有所规定。有

的必须严格,如券面总体尺寸——长

宽各多少,其中存根留多少,副券占

多少,或者只要求设计正券券面,其

余略去。至于构图形式是横是竖,选

取什么图饰内容和表现手法等,则可

宽泛、灵活一些。再

则,对文字内容,也必须作出明确规

定,如名称、票价等。要培养学生的

设计意识,掌握有关基本常识,必须

提出适当的要求进行制约,使他们的

思维能自由地,但又有目的地运行。

要多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去

完成作业。

教材分析:本课编排了数枚参观券供

欣赏、借鉴。从中我们不难了解设计

参观券的基本形式和内容。首要的是

名称,如“故宫博物院”、“武陵源

游览券”……以及与其相应的图饰,

图饰往往占居券面的绝大部分面积;

其次是票价和有关注明等。总体形式

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券有正反两

面,以正面为主,有的在反面印有导

游图,或印有关要求乃至广告等。为

了方便各种类型的参观者,有些券面

还附加了英文或其他文字。

教具准备: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

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学具准备:作业用纸,直尺,铅笔,

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

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参观券

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

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

的纸片。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设计参观券

(二)传授新知。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

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并板书:设计形式:(1)

摄影;(2)绘画。

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

要的文字而构成。

(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

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

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

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

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

书、篆书等。

(三)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

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

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得较好的同学

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四)展示优秀作业,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地点,名称,票价

第12课故事中的人

课型工艺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教

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塑出一个故事中

的人。(了解)2、抓住人在故事

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

(练习)3、

努力表现出人的美。

(接受)

重、难点重点是用

泥土塑出自己熟悉的人的姿势。

教学准备教师:泥塑

“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

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学生:

课本、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讲故事

1、观察投影中的人物。

2、出示教师的泥塑作品。师:今天,

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

二、教学新课,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

在黑板上演示。

2、小结: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

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

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

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

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

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

角色相符合的衣着。

2、教师示范。

三、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

巡回指导。四、作业讲评。

作业A类作业:参考

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

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较生

动、结构稳定。

B类作业:发挥自己的

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

人的动态,人物造型生动、结构稳定。

板书课题*《故事中的

人》幻灯屏幕

第13课笔的世界

一、教学目标:

1、明确笔的功能和外形之间的联

系,了解笔的形状与手形的联系。

2、欣赏各种款式的笔,了解笔的每

个部分的功能,并联想出各种新颖的

笔形和功能。

3、学习设计搞的绘制方法,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笔的功能,并根据手的形

状设计出笔的外形。

难点:设计一支新颖的笔,用设计稿

的形式完成。

三、课前准备:

各种各样的笔,彩纸,笔

四、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支款式新颖,功能多样的

笔,提问,你能猜出它有多少用途?

2、出示课题:笔的世界

二、新授:

1、请学生把收集到的笔集中起来,

举办一个“笔的世界”展览会。

2、请学生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的笔有

些什么功能,哪个方面设计的比较新

颖。

3、实物投影出示书上作品,讨论,

哪些地方设计比较新颖,有创意。

A、用日历表装饰又美观又大方。

B、上粗下细显的非常可爱。

C、握笔的地方设计的很圆润,保护

手长时间写字时手指不疼痛。

D、凹凸有致的笔型顺着手的外形,

握笔非常舒适。

E、夜光笔,随身带着可以当小电筒。

F、米老鼠的耳朵会动是按钮的功能

你还能说出那些其他新颖的功能

呢?

三、分析笔的组成部分:

笔尖,握笔处,笔杆,笔头,可围绕

这几个部分进行设计。

四、教师师范:

1、根据四个部分设计出笔的外形

2、把需要增加功能的部分进行变

形,添加。

3、用图表的形式添加各部分的说明

文字。

4、涂色。

五、学生进行创作。

六、举办“新颖的笔”设计作品展,

评出最佳外形奖,最佳功能奖和综合

奖。

第14课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一、教学目标:

1、漫画艺术的魅力,知道漫画艺术

根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

2、试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设计一

个自己拼贴,的漫画肖像。

3、把自己的照片利用电脑软件进行

变形,与其他图片进行拼贴,组合成

一幅有趣的画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漫画人物的变形方法,能

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一个基本的脸

部形状。

难点:利用电脑软件进行人物变形,

并进行拼贴。

三、课前准备:

各种人物变形的漫画,每个同学自己

的照片。

四、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受漫画的魅力。

二、交流

1、说说你所知道的印象较深的漫画。

2、老师这里有一些漫画。如:《三

毛》、《父与子》等。

出示漫画的概念:漫画是卡通的一

种,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

默性的绘画,它还是一种艺术的夸

张,夸张与变形突出了人的个性特

点。

3、漫画种类有很多,今天我要学习

的是肖像漫画。

三、比较与发现

1、下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肖像漫画。

2、出示比尔・盖兹的照片和漫画作

比较:

问:“这是谁?”(学生介绍)

“有何区别?"(鼻子大、头发

乱、身体小)

出示罗丹、凡高、毕加索的肖像漫画。

(因为夸张了某一特征,所以整个比

例变了,就是变形了)

出示:夸张与变形是漫画的重要表现

手法。

学生欣赏其它漫画肖像。(如:成龙、

陈佩斯等)

结论:肖像漫画是强调人物形象特

征,甚至加上动作、表情来夸张表现。

1、展示教师漫画

问:“这是谁?”“老师是怎么画出

来的?”

出示步骤:

1)脸型(出示各种脸型的变化)有

O△口等。

2)五官,画在形状的中间。

3)头发

2、表情

出示:喜、怒、哀、惊等漫画肖像

问:“影响表情的因素有哪些?”(五

官的变化)

所选表情也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特

征。

四、练习

对你感受最深的一个人设计一幅肖

像漫画。

五、展评(要求:幽默夸张,突出个

性,表现手法多样)

1、小组自评

2、学生全体评

3、教师小结

六、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利用pho

toshop中滤镜扭曲的功能进行变形

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利用自己的照

片尝试各种功能的不同效果。

七、教师示范,先利用自己的照片进

行变形,然后找合适的图案利用拼贴

模糊的效过,创造出新的图片。

八、学生创作

九、展评欣赏

第15课神州风采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

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2.能与同伴相互交流具有中国特色

的名胜、故迹、物产以及艺术和民俗

等。

3.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

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

教学重点: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

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

俗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

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

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

教学难点: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文化遗

产或自然遗产用绘画的方法表现一

幅画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遗产的

含义

1、文化遗产是历史和艺术价值都非

常出色的建筑遗址以及雕塑、绘画等

遗产。

2、自然遗产是自然景观和陆地及海

洋的生物和植物,或者是包括地貌等

在内的森林和山峰等的遗产。

3、复合遗产是具有文化遗产和自然

遗产两方面条件的遗产。

二、引出课题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

独具中国特色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

说也说不完。一看到一说到这些,都

能让人想到中国。此时此刻,你的心

里有什么感受呢?(出示课题,板书)

三、了解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和民俗

艺术。

1、采用中国地图、画和语言相结合

的方式,引入课本中心内容:通过欣

赏来了解祖国的锦绣山川——万里

长城、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颐和

园等,并且体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所形成的不同的风格。

2、展示长城等有建筑图片。

它们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奇迹。

1、小组交流讨论。

师:除了这些,我们还有许多独具中

国特色的文化遗产、民俗艺术、秀丽

的河山以及雄伟的建筑,人们一看到

它们,就想到中国。让我们小组讨论

一下,比比谁知道的多。(出示)(小

组交流)

2.汇报交流。(指名答)

3.归纳总结。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也上网找

了一些图片,你们看,这是我们祖国

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兵马俑(出示图

片),它是秦始皇的陵墓,在西安。

你们看这是青铜器,它是我国古代器

皿(出示图片)。还有我国的艺术国

粹一京剧(出示图片)。我国的艺术

瑰宝一书法(出小图片)。

再给大家介绍一些我们祖国精美的

民间艺术:有剪纸(图片)、草编(图

片)、风筝(图片)。

最后看看我们祖国雄伟的建筑:北京

天安门(图片)、故宫(图片)、上海东

方明珠(图片)、金贸大厦(图片)。

四、了解中国特色的自然遗产

来看看祖国秀丽的河山:书本提供图

及事先准备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

我国最大的贵州黄果树瀑布等图片。

(略)

五、激发感情,祝福祖国

(1)我们的祖国取得过许多辉煌的

成就,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小组交

流)

(2)作为神州大地上的一分子,你

想从哪里去表现祖国的神圣和美丽

呢?

六、学生作业

七、作品展评

16家乡的老房子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

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

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

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

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

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

八占、、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

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

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

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

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

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

道独特的风景。止匕外,在我们的周围

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

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

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

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

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

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

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

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

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

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

远。

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

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

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

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

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

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

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一一

江南水乡。

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4)明暗对比强烈。

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

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

明确。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

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

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D、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一

一整体

(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

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