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必一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礼法结合;乡约中国当代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西方近代的法律与教化【2020课标要求】

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第8课中国的法治与教化①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影响,德治与法治的实质、第二次德治与法治的争论内容②中古代礼法结合的原因、表现、评价③从宋朝到清朝,乡约所讲内容的变化、原因和作用④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治与教化①罗马法的相关内容②普通法与大陆法的不同③近代西方法律的特点④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①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成就(分阶段记忆)、背景②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成就、背景代表时代治国思想治国手段特点孔子春秋①为政以德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主张德治,通过道德教化民众“仁者无敌”以理服人以礼为主(王道)孟子战国①性本善②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韩非韩国①性本恶②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③君主赏罚分明,臣民必守法令。“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以力服人,以刑为主(霸道)商鞅秦国①颁行法令,奖励耕战②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③鼓励农民通过军功上升为中小地主仁和礼法和刑

2.德治与法治之争——儒法之争(战国)(1)第二次德法之争:儒家与法家之争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时期法律与教化的特点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敬天保民”出现成文法;德治与法治之争法家思想治国;律令并行律令并行;“引经决狱”(春秋决狱);外儒内法律令儒家化;礼法结合《唐律疏议》;重视家训经验,强化基层教化;《大唐开元礼》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以乡约教化乡里;《吕氏乡约》放弃唐宋法律,司法实践援引唐律以唐律为蓝本《大明律》、律例合编;乡约宣讲“六谕”,逐渐带有强制力沿用《大明律》、重视例《大清律例》;乡约具有约束力,与法律合流总趋势:从礼(教化)法分离到礼(教化)法结合再到二者合流服务于皇权;礼法结合的原因①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后,向法律渗透;②儒法各有侧重,具有互补性③儒生大量入仕,获得用儒学精神修订法律的机会④统治者的支持,采用外儒内法治国方略;评价: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②有利于发展生产;

③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④具有主观随意性,导致法制观念淡薄特点:1.礼法结合,德主刑辅,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2.法律出于皇权,维护皇权,属于人治;3.深受宗法观念影响,注重维护国家和家族利益;4.官僚、贵族享有法定特权。5.诸法合体并用,司法隶属于行政,无独立审判权,重刑轻民,邢民不分原因:自然经济;宗法制度;专制统治;儒家思想;思考:从宋朝到清朝,乡约所讲内容有何变化和作用?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变化:①由以道德教化为主到增加宣讲“圣谕”

,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②乡约由民间自发到政府推动设立;③形式上继承儒家伦理教化精神,实质上是强制宣传最高统治者的意志积极作用:原因: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②有利于发展生产;③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①明清君主专制强化;政府加强基层社会控制的需要;②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③理学在南宋确立统治地位;第8课中国的法治与教化①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影响,德治与法治的实质、第二次德治与法治的争论内容②中古代礼法结合的原因、表现、评价③从宋朝到清朝,乡约所讲内容的变化、原因和作用④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治与教化①罗马法的相关内容②普通法与大陆法的不同③近代西方法律的特点④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①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成就②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成就③对中国法制建设的特点BC509年BC450年BC27年BC8世纪罗马建城罗马共和国习惯法成文法(一)近代西方法制之渊源——罗马法1、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帝国时期BC509年BC27年476年公民法万民法(一)近代西方法制之渊源——罗马法1、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诞生的目的: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2)标志:公元前450年左右,《十二铜表法》的颁布(3)特点:1)注重保护私有财产,以私法为主体;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定程度限制贵族特权;3)实质:维护奴隶主的特权;4)保留了落后习俗——同态复仇法。(4)评价:1)积极:

①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②保护私有财产;③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保护了平民利益;④一定程度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限制贵族权力。2)局限:

①本质是维护奴隶主利益;

②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一)近代西方法制之渊源——罗马法2、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1)背景:(2)标志:统治疆域和人口的激增,国际交往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发展。

公元212年,罗马帝国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3)代表: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罗马民法大全》。积极: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完善,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4)评价:局限: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历史纵横】对比: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何异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法律渊源法官地位判罚依据适用地区受罗马法影响程度判例法成文法法官地位突出(司法中心)可以开创先例法官作用不突出(立法中心)立法司法分工明确先例宪法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只吸收少部分以罗马法基础(二)近代西方法制之发展——形成体系(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思考:法国大革命对法律建设有什么贡献?1)大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奠定基础2)大革命宣扬了自由平等启蒙思想;3)大革命中拿破仑捍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对资产阶级法律进行了法律总结,最终确立法国的法律体系。文化与教育为重要媒介抄录经典,宣讲教义渗入到日常生活严厉制裁违背宗教伦理者从方方面面控制人的思想与行为2、教化的表现三、宗教伦理与教化(一)中世纪的基督教的伦理与教化第8课中国的法治与教化①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影响,德治与法治的实质、第二次德治与法治的争论内容②中古代礼法结合的原因、表现、评价③从宋朝到清朝,乡约所讲内容的变化、原因和作用④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治与教化①罗马法的相关内容②普通法与大陆法的不同③近代西方法律的特点④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①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成就(分阶段记忆)、背景②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成就、背景法制进程精神文明1949共同纲领1954五四宪法19661976造文革破坏1980五讲四美三热爱1990爱国主义教育1997依法治国八二宪法2001“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20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和宪法修正案2020民法典二、时空定位“文革”时期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50年代初创时期时期典型代表20世纪50年代“万能工具胎研制者”王崇伦、“盐田大改造”孙华喜、“我国第一粒滚珠创造者”宋世发、“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他们无私奉献、团结苦干,树立了“不怕死不怕苦”的现金榜样,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20世纪60至70年代“铁人”王进喜是这一时期劳动模范的代表人物,他发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锤炼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20世纪80至90年代一心为乘客的公交售票员李素丽、“两弹元勋”邓稼先、“氢弹之父”于敏、“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抓斗大王”包起帆、“当代愚公”李双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在时代浪潮中勇追先锋,通过劳动创新,充分发挥自身智力与潜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汇聚了强大的科技力量。21世纪初至今宇航员杨利伟、体育明星姚明、普通农民工张小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私营企业主永芝、百度员工“网络语音架构师”贾磊、拯救人民健康于危难之际的功勋模范钟南山、陈薇。他们以自身的勤奋与实干精神,坚定地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前列,汇成一幅“劳动创造美”的生动图卷。——摘编自王霖凡、赵冰《“变”与“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的变迁发展逻辑》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论题:新中国劳模评选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教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逐步开展,需要调动广大工农阶级的积极性,满足国家工业基础建设的需要。国家提倡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劳动技术创新的劳模评选标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评选出“”盐田大改造”孙华喜、“万能工具胎研制者”王崇伦、“铁人”王进喜等一批先进典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提倡科教兴国,不但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还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劳模评选标准不断发展,经济贡献和科技创新日益得到重视。20世80至90年代,“两弹元勋”邓稼先、“氢弹之父”于敏、“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汇聚了强大的科技力量和精神力量。进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民族复兴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党和国家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风气日渐包容和开放。劳模评选标准有了新的时代特色,在勤奋实干的基础上更加多元,杰年的体育运动员、帝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私营企业主、造福社会的科学家、优秀的工程师等等都得到了肯定和表彰。21世纪以来,宇航员杨利伟、体育明星姚明、普通农民工张小斌、百度员工“网络语音架构师”贾磊等先进模范人物,绘成一幅“劳动创造美”的生动图卷。

劳模评选标准是新中国七十多年发展变化的缩影,体现出中国主流劳动价值观念的变化。试题训练1.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但也有一些内容有其局限性。下列罗马法的原则体现局限性的是(

)A.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B.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C.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D.如果形式没有得到遵守,或者没有完全遵守,就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和法律效力。【答案】D2.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A.我国以德治国理念的巨大成功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实施【答案】B3.公元前5世纪的《格尔蒂法典》,是古希腊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完整法典。法典共12栏,从第2栏第49行起,便主要规范关涉私人生活的婚姻、收养、继承、赠与、抵押、监护等方面的行为;法典第1栏第15行起关于主张自由人的诉讼,可以归入民法中关于人身权(身份权)的范畴。该法典A.得益于罗马万民法的实施

B.有助于公民政治的实施C.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D.克服了直接民主的弊端【答案】B4.《唐六典》载:京兆,河南、太原牧及都督、刺史“宣布德化”,“敦谕五教”,每岁一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