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重庆市长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B卷)_第1页
05重庆市长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B卷)_第2页
05重庆市长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B卷)_第3页
05重庆市长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B卷)_第4页
05重庆市长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长寿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检测卷(B)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阎步克先生认为,秦汉王朝是帝国时代开端,具有开创奠基的意义,秦汉帝国的最基本特征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下列各项中,能够说明以上特征的是A.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 B.宗法制、皇帝制、二府三司制C.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 D.郡国并行制、皇帝制、世官制【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汉时期,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体现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的基本特征,故选A;根据题意“秦汉”,可排除含有二府三司制(宋朝)、行省制(元朝)、世官制(秦朝以前)的选项,即排除BCD。【点睛】2.古代中国历朝都重视官员的选拔,下列文献史料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②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③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④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A.④①②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④②③①【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隋唐的科举制,“不举孝,不奉诏”是西汉的察举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是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是西周的世官制,时间顺序应为④②③①,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3.《大唐开元礼·序列(下)》中规定:凡身亡者,“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称死”,关于墓田、坟高、明器等规定中均不见涉及庶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制定的庶民墓田法令规定:“庶人墓田,依法置方一十八步。”这一变化表明了A.传统等级秩序的基本崩溃 B.礼治秩序趋向平民化C.唐宋政府较重视丧葬仪式 D.古代丧葬制度的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唐代法令与礼典中并没有庶民享有墓田之规定,墓田只有六品之上官家才能享受,即是说庶民百姓无权以墓田祭祀自己的祖先与亲人,礼制是贵族化的。到了南宋时期,制定庶民墓田法令,在全宋推行。宋代庶民享有墓田的法令是得到司法的支持与保护的。这样一来,礼治秩序趋向了平民化与生活化,B项正确;法律允许庶民有墓田,并不代表传统等级秩序的基本崩溃,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政府是否重视丧葬祭祀,排除C项;材料说明丧葬习俗由贵族扩展到平民,不能说明这一制度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4.下列所示为中国古代西藏地区形势图,按其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③②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乌思藏都司”可知这是明朝时期的形势,根据“宣政院辖地”可知这是元朝时期的形势,根据“吐蕃”可知这是唐朝时期的形势,根据“喇萨”可知这是清朝时期的形势。所以按照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③②①④,A项正确;BCD项的排序有误,排除。故选A项。5.下表是中国古代社会救济概况,由此可知()实施者地位举措政府主体汉朝常平仓制度隋唐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义仓、社仓)宗族辅助,宋朝兴起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慈善组织辅助,明清兴起助学、助丧、施医、济贫等A.政府救济目的在于防止贫困 B.社会救济逐步形成多样化局面C.社会救济保障民众日常生活 D.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优抚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中国古代社会救济概况中,救济实施者众多,措施多样,社会救济逐步形成多样化局面,B项正确;政府救济目的是缓和矛盾,巩固统治,排除A项;社会救济一定程度上缓解民众困境,并不能保障民众日常生活,排除C项;材料是社会救济,并不是优待和抚恤,排除D项。故选B项。6.下表天宝十四年与乾元三年课户、课口数比较表。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肃宗乾元三年(760年)总户数8914709户1933174户不课户数3565501户1174591户课户数5349280户758582户总口数52919309口16990382口不课口数44700988口14619587口课口数8208321口2370799口据上表数据可推知()A.唐朝政权已经名存实亡 B.国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疫病成为人口锐减主因 D.赋税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唐代天宝十四年朝廷所掌握的课户数达到了60%,课口占16%,不课口占84%,乾元三年课户减至只有天宝十四年的七分之一,不及总户数的40%,而课口与不课口的比例是1:6,全国在籍人口中有高达86%是免除赋役的不课口,课户课口的大量锐减,据此推知,这必然造成朝廷财政收入的大幅减少,满足不了国家日常开支的需求,租庸调制的瓦解就是必然,从而赋税制度的改革成为必然,D项正确;表格涉及时间是安史之乱期间,这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但不能说唐朝名存实亡,排除A项;安史之乱以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国家经济重心还未转移到南方,排除B项;安史之乱导致造成人口逃亡,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控制的人口大量减少,疫病不是人口锐减的主因,排除C项。故选D项。7.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是()变法措施结果A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B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C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以变法的内容与结果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商鞅变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社会治安良好,A项正确;B项市易法有利于平抑物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材料中“于官何利焉”互相矛盾,排除B项;C项戊戌变法采取的经济措施很快被废除,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不可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排除C项;D项明治维新有关殖产兴业的措施,实现了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8.根据北洋政府规定,文官考试合格人员学习期满后,可被授以荐任文职或技术职任用。事实上,如史鼐1920年任主事,杨晋源1924年任佥事,陆懋德也是在1924年才取得教育部视学的位置,而他们在1918年即已学习期满。这可用于说明,北洋政府时期()A.公务员选拔体现出新旧交织的特征 B.注重对官员的甄别审查C.文官制度实施过程中效度出现偏差 D.文官制度已经初具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至192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文官考试合格人员学习期满后,可被授以荐任文职或技术职任用。”“陆懋德也是在1924年才取得教育部视学的位置,而他们在1918年即已学习期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政府规定文官考试合格人员学习满后即可分配岗位,但是实际上却不是如此,有些合格人员学习期满的几年后才被分配岗位,出现了考试与任用出现偏差的情况,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公务员选拔方式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北洋军阀时期文官任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注重对官员的审查,排除B项;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中国近代人事制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但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北洋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已经初具体系的历史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9.如图所示是一幅创作于1955年的年画,画中的核心人物正在种植向日葵的田地里劳动,而这些向日葵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的。该年画()A.表达了人民对合作社的支持 B.宣扬了爱国奉献的社会新风C.显示了“双百”方针的号召力 D.真实描绘了农业的生产场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画中的核心人物正在种植向日葵的田地里劳动,而这些向日葵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此时人民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向日葵,有利于为国家油料产量的增产做贡献,所以这一年画宣扬了爱国奉献的社会新风,B项正确;仅凭种植向日葵不能得出人民支持合作社的历史结论,排除A项;“双百”方针实到1956年才提出的,排除C项;“真实描绘”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B项。10.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解释: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实行A.计划经济体制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可知,周恩来强调的是政策制定要适合中国国情,说明我国的民族制度应该有中国特色,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计划经济体制是三大改造完成后开始,并且材料内容体现的不是计划经济体制,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政治协商制度,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放弃联邦制……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可知,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不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D选项错误。11.下面是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图中所示的是古代中国、古代雅典和近现代美国的政治体制,古代中国实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古代雅典实行奴隶制直接民主,近现代美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因此这三幅图展示了不同的政治文明,A项正确;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是民主政治制度,排除B项;古代雅典的机构和近现代美国的三权分立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而古代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没有体现,排除C项;古代雅典的机构和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不是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2.1883年的《美国文官法》规定:建立一个不受党派控制的文官委员会负责对联邦文官统一管理;对部分官职实行竞争性考试;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活动等。这些规定()A.降低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B.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C.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现象 D.确立了政党可以公开参加政治行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3年(美国)。依据材料“建立一个不受党派控制的文官委员会负责对联邦文官统一管理;对部分官职实行竞争性考试;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活动等”,可以看出美国通过法律文件的形式,制定文官的统一管理、竞争考试以及禁止参加党派活动等措施,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持续,B项正确;文官制度有利于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文官制度的相关规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不能得出其对社会阶层固化的影响,排除C项;文官制度具有政治中立的特点,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活动,排除D项。故选B项。13.《十二铜表法》中关于法律程序的规范占整个法律条文的1/4强,程序正义被视为“看得见的正义,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如在其第一、二、三表中就诉讼程序做了详细规定。这样的规定A.结束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曲解 B.有助于限制贵族的垄断专横C.调整了罗马帝国各民族的关系 D.保证了罗马法更加简洁有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看得见的正义,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和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对司法权的滥用,B项正确;该规定并未结束贵族对法律的随意曲解,排除A项;C项与万民法有关,排除;《十二铜表法》侧重国家事务,并不简洁高效,排除D项。故选B项。14.1814年10月1日,欧洲各国君主沉浸在战胜拿破仑的喜悦中,纷纷派出代表,齐聚维也纳,召开了由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主持的国际会议,整个会议期间,除讨论《最后总决议案》外,从未正式召开过大会,一切重大问题都是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英国首相卡斯莱尔、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和普鲁士首相哈登堡在幕后决定,许多决定是在梅特涅书房里“成交的”,被称为“梅特涅书房里的交易”。由此可见该会议A.由大国来协调争端 B.带来了欧洲的和平C.开创国际会议先例 D.确立近代外交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遏制俄罗斯和普鲁士的领土野心,梅特涅联合了英国甚至战败的法国,结成秘密同盟,给俄普的扩张计划打了大大的折扣。为了防止普鲁士主导德意志的统一,造成中欧一家独大,梅特涅处心积虑,设计了一个由奥地利主导的松散的德意志邦联。为了镇压欧洲日趋猛烈的革命风暴,维护君主专制政体,梅特涅又促成了俄、普、奥地利三个君主国的“神圣同盟”,日后成为了“欧洲宪兵”。在这次会议中形成了大国均势原则、大国协商一致原则、以对话协商而非武力冲突解决国际纠纷……凡此种种,至今仍是国际关系中的根本法则,A项正确;维也纳会议在一定期限内带来了欧洲的和平,排除B项;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的先例,排除C项;材料与近代外交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5.二战后期,美国提出“怀特计划”主张按照存款原则建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会员国基本投票权取决于认缴份额的大小;英国的“凯恩斯计划”则主张建立“国际清算同盟”,以战前3年进出口贸易平均额的75%来计算会员国的份额。两种方案A.实质是美英之间的货币战争 B.激化美英两国之间的矛盾C.造成了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 D.意在构建稳定的货币体系【答案】D【解析】【详解】无论是美国的怀特计划还是英国的凯恩斯计划,都是在主张建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的前期下围绕会员国份额进行的设计,说明两国的方案无论如何实行,其前提都是为了构建稳定的货币体系,故选D;两个方案是两国对于会员国投票权重的不同设计,没有体现两国之间的货币战争,更没有造成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排除AC;二战中美英是盟国,这两种方案并未激化它们之间的矛盾,排除B。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答案】(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解析】【详解】(1)唐朝:根据“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得出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根据“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得出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最后出现问题,削弱中央集权。宋代:根据“革除前朝之弊,上中命诸州”得出实行改革、削弱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根据“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得出监督地方行政;根据“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得出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元朝:根据“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得出推行行省制;根据“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得出行省官员受制于中央。

(2)根据材料并结合前一问的内容,可从中央与地方矛盾长期存在,此消彼长,不断变化的角度概括。同时再从改革与创新、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概括趋势。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自春秋战国时期起便产生了“举贤才”的理念,儒家理论主张精英治国,春秋战国时期其他诸子百家也有一些人提出过贤能治国的思想,其中最突出的是墨子的“尚贤”理论。中国传统社会奉儒学为经典,尊孔子为圣人,科举制更是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政治思想付诸实践。汉代开始实行察举制度,并逐渐在考察推荐中加入考试的环节。为了防止在选举人才的过程中有人弄虚作假,以及杜绝“人事因缘”和“属托之冀”,考试在选士中的成分越来越大,最终,科举制的出现取代了察举制。自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建立进士科之后,经过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到宋代,科举制已成为一种“至公”的制度。明代人认为:“我朝二百年公道,赖有科场一事。清代科举制度为保证考试公平、防止作弊,其复杂严密程度真是登峰造极。——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停废与文明冲突》材料二中国科举制对西方产生的影响可追溯到16世纪。从1570年至1870年,英国出版的介绍中国科举制的书籍就有70多种。英国于1793年.1816年及以后,多次派外交使节到北京实地考察中国的科举制度。目前,西方学术界公认:现代西方文官制度源于中国的科举制。西方国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相继实行文官制度。在此之前,英、美等国政坛均实行“政党分赃制针对“政党分赃制"的积弊,英、美率先进行了改革,效仿中国科举制建立了独立于政党政治之外的政府官员的“考选制“考选制''的建立意味着西方政治体制中官僚政治的产生。从此,西方政治精英中出现了一批不同于传统政客的、经考试进入权力体系的职业技术官僚。现代西方政体中的所谓“文官”或“公务员”主要是指这批职业技术官僚。“考选制''的实质是将“业务标准”引入政治录用,以提高统治效率。-----摘编自房宁《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科举制的现代政治学诠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相同之处。【答案】(1)原因:先秦诸子举贤学说的影响;汉朝儒学地位独尊,扩大了儒学的社会影响力;察举制度提供了考试选官的方法;九品中正制弊端日益暴露;南北朝时期士族衰弱和隋朝国家统一。(2)相同之处:都采取考试选拔的方式;考试程序严格,体现公平性;扩大统治基础;提高统治(行政)效率;都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儒家理论主张精英治国,春秋战国时期其他诸子百家也有一些人提出过贤能治国的思想”可知,先秦诸子举贤学说的影响;根据材料“中国传统社会奉儒学为经典,尊孔子为圣人,科举制更是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政治思想付诸实践”可知,汉朝儒学地位独尊,扩大了儒学的社会影响力;根据材料“汉代开始实行察举制度,并逐渐在考察推荐中加入考试的环节。”可知,察举制度提供了考试选官的方法;根据材料“为了防止在选举人才的过程中有人弄虚作假,以及杜绝‘人事因缘’和‘属托之冀’,考试在选士中的成分越来越大”可知,九品中正制弊端日益暴露;根据材料“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建立进士科之后,经过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士族衰弱和隋朝国家统一。(2)根据材料“考试在选士中的成分越来越大......政府官员的‘考选制’”可知,都采取考试选拔的方式;根据材料“防止在选举人才的过程中有人弄虚作假......西方政治精英中出现了一批不同于传统政客的、经考试进入权力体系的职业技术官僚”可知,考试程序严格,体现公平性;根据材料“将‘业务标准’引入政治录用,以提高统治效率。”可知,扩大统治基础,提高统治(行政)效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者都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18.中古西欧是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材料二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据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材料三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依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他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因为其二元分化,产生相互的竞争、摩擦和厮杀;由于其共生于同一共同体,所以便相互依存,相互纠结,相互渗透,难解难分。——据丛日云《在上帝和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并指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西欧社会对近代西欧的影响。【答案】(1)“自由”: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土地自由,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答出其中三点)因素:日耳曼人的观念;基督教思想移植到世俗领域;罗马法中个人权利元素。(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特点:封建领主其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或拥有司法、行政、赋税权力);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教权与王权二元并行;王权较弱。(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影响:催生了西欧近代的民主宪政;孕育了近代自由主义思想;推动了西欧近代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一中“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和“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可以得出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包括:在城市里自由流动(个人自由)、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土地自由、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等。由材料一种“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和“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可以得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包括:日耳曼人的观念、基督教和罗马法等。【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中“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僧侣,对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及所学知识,可以从领主享有的权力、基督教会的地位、王权与教权等角度分析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政治上:催生了西欧近代的民主宪政;经济上: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上:孕育了近代自由主义思想。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中学高一同学组成了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收集了以下三则材料: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弄赞(注:吐蕃松赞干布)率兵次柏海亲迎,见道宗,执场礼恭甚......归国,自以其先未有(婚)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摘编自(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材料二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