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附答案)_第1页
人教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附答案)_第2页
人教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附答案)_第3页
人教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附答案)_第4页
人教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附答案)

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内战是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矛盾与冲突的结果,也是一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战

争。如果主权完整得不到维护,领土得不到统一,资本主义制度就难以一统美国天下,工

业化就会推迟。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

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一一摘编自任学安、陈晋等主编的《大国崛起》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领导美国内战并取得胜利的总统是谁?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

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

【答案】(1)林肯。

(2)观点:国家统一(或主权完整)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论述: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北方资本主义最终取得了胜利,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

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鸦片战争

后,中国不断遭受西方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战乱不断,直到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中民族终于站了起来,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结论:综上所述,国家统一,才能不断强盛。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领导美国内战并取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开放题,根据材料,从材料反映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

述。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即可,如:

观点:国家统一(或主权完整)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论述: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北方资本主义最终取得了胜利,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

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鸦片战争

后,中国不断遭受西方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战乱不断,直到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中民族终于站了起来,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结论:综上所述,国家统一,才能不断强盛。

2.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遵循一条与西方任何国家都不相同的方针,迅速走上资本主

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

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在工业发展领域,“阁下”们不仅计划了,还用政府经费投资建造了他们认为国

家需要的产业他们招聘外国技师,派遣日本人去海外学习。当这些产业“组织有

序且生意兴隆”的时候,政府会把它们卖给私人企业。日本政治家们断定产业开发对日本

来说至关重要……日本的成就便在于以最小的挫折和浪费建立了它认为必需的工业。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

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

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兴办生产事业的方式及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怎样经营这些产业?政府的经营方式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政府经营方式发生转变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明治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与西方国家有何不同?

【答案】(1)方式:官办原因:诱导人民(人民不愿办企业);示范引领

(2)经营:学习先进技术(招聘外国技师,派遣日本人去海外学习)

变化:官办变为私营(卖给私人企业)目的:以最小的挫折和浪费建立了它认为必需的

工业

(3)原因:官办妨碍民间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有了竞争力

(4)作用:示范引领(政府干预);适时放手(因势而变)

【解析】

【详解】

(1)根据“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可

知,由于人民不愿办企业,所以暂时采用官办的方式,示范引领。以诱导人民。所以方式

是官办,原因是诱导人民(人民不愿办企业);示范引领。

(2)根据“他们招聘外国技师,派遣日本人去海外学习”可知,日本政府经营这些产业的

方法是学习先进技术(招聘外国技师,派遣日本人去海外学习);根据“当这些产业“组

织有序且生意兴隆”的时候,政府会把它们卖给私人企业”可知,政府的经营方式后来官

办变为私营(卖给私人企业),根据“日本的成就便在于以最小的挫折和浪费建立了它认

为必需的工业。”可知,目的是以最小的挫折和浪费建立了它认为必需的工业。

(3)根据“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

人竞争”可知,政府经营方式发生转变的原因官办妨碍民间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有了竞

争力。

(4)综合上述材料,明治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是政府先

办,起示范引领(政府干预)作用;等工业兴起时,政府适时放手(因势而变)。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三府七十二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

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的是哪方面的举措?

(2)除上述内容外,这一历史事件还有哪些内容?(举一例)

(3)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1)日本明治维新。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

“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3)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发展经济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要求学生回答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以及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

的明治维新,从材料的内容“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

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可知,这是明治维新的政治方面的内

容,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2)要求学生回答明治维新经济其它方面的改革内容,经济方面或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任

答一个就可以。如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或社会生

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3)要求学生回答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学生只要围绕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学习外国

经验和技术,重视教育等内容回答即可。

【点睛】

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要对明治维新的内

容非常熟悉才行,另外还要求学生要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前孟加拉是各国的谷仓,是东方商业财富和工场手工业荟萃之地。……在短

短20年内,这里的许多地方都已呈现沙漠的景象。田地荒芜,广大地面长满野草;农夫被

掠夺,手工业者受压迫,饥荒一再发生,随之而来的是人口减少

——1770年英国议员威廉•富拉登

材料二”这种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

成一片了

一一英国驻印度总督本丁克

材料三“面对强大的敌人,女王有胆有识,毫不畏惧,积极应战。后来,英国突入城

里,她和起义军战士一起同敌人殊死搏斗。……她常常单枪匹马砍杀敌人。相牲时,女王

年仅23岁。”

请回答:

(1)印度何时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759年率英军血洗孟加拉的英国殖民头目是谁?

(2)导致“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悲惨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57年6月的普拉西战役,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印度的孟加拉

王公的战争,它为英国人征服孟加拉,以至最后征服整个印度铺平了道路,使印度开始沦

为英国的殖民地;1759年率英军血洗孟加拉的英国殖民头目是克莱武。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悲惨现象的直接

原因是由于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开始对印度发动侵略战争,逐渐蚕食印度的土地,抢

掠了无数的财富。

5.材料一

国家时间年平均增长速度

日1868-187332.2%

英1851-18733.3%

美1861-18735%

德1861-18733.8%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二:

1872年的东京黄头比较1905隼日本的有就也车

材料三:早在1876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定《江华条

约》……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1910年,正式吞并朝

鲜。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根据三则材料评价明治维新

【答案】评价:

①性质: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②作用: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

到了,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③局限:但是改革保留了旧制度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一“1868年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可知,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促进了经济的

发展;材料二“1872年,1905年的图片”,可知,日本引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材

料三,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因此评价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开始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

革,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到了,实现了

“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却保留着大量封建残余,军国

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6.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题:

(1)如下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的研

制息息相关?

(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答案】(D汽车。本茨。内燃机。

(2)电灯、电话、电报等。

(3)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

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

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交通工具是汽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了汽车,现代汽车工业由此开始,汽车采用的动力机器是

内燃机,所以它的发明与内燃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还有电灯、电话、电

报等。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

“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1876年3月10日,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

电话,并获美国专利局批准的电话专利。19世纪90年代的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无

线电报.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

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

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7.赏析名人名言,对话名家名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此名言出自谁之口?他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材料二“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2)此名言出自谁之口?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材料三“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3)这是谁的呼喊?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4)通过探究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向这些文学艺术大师学习哪些精神?

【答案】(1)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

(2)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3)贝多芬;第三交响曲(或《英雄交响曲》)

(4)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牛顿的名言,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自然哲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提出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建立完整的牛顿力

学体系,标志近代科学形成。

(2)南京材料二“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爱因斯坦的名言。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

年研究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推动了物理学的革命,打开了原子

时代的大门。

(3)根据材料三“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三反映的是贝多芬的名言,贝多芬的代表作是第三交响曲(或《英雄交响曲》)。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挑战的精神。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

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全国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

亚麻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

材料二到1900年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

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法国占1098平方公里,人口5600...后起的帝国

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德、日、美三国重新

瓜分世界的呼声最高。

一一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新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

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

——《世界文明史》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哪两个国家展开?

(2)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必备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以上三则史料均从不用角度论证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请你根据材料概括。

(3)“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必备的另一核心素养。根据所学知识,绘一个关于第二次工

业革命重大发明的年代尺,至少出示三项发明。

(4)根据以上探究,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历史?

【答案】(1)美国,德国

(2)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3)言之有理即可(要求必须时间,事件相对应)

(4)牢固掌握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多种方法梳理知识;构建

知识体系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是走在前面的国家。

(2)依据材料一“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

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全国91%的食盐生

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可知,材料一反映第二次工业

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依据材料二''到1900年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

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法国占1098

平方公里,人口5600.…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

大竞争对手”可知,材料二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依

据材料三“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

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

上。”可知,材料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3)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次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

功。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

“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

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牢固掌握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材料,

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多种方法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等。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

分配问题,多数人没有分享到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

始终处于贫困……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

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材料二: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济贫院由教会在

全国各地设置),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贫

民望而却步。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

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

共养老金计划。

材料三:1908年英国议会正式批准养老金法,认为政府有责任为低收入老年人提供生活保

障,从而建立了国家养老金制度。1911年,英国正式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根据1920年

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保险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

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及非手工劳动者,涵盖范围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

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标准抚恤金(每月5先令,后

来提高到10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在1919-1939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

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第二次世界大战给

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

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

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

《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牧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

基础。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的突出社会问题。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出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哪些特征?

(3)综合材料和所学,概括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1)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工人极端贫困;阶级矛盾激化。(答出任意2点意思相

近即可。)

(2)特征:由教会负责实施到政府组织实施;逐步趋于完善;涉及领域逐步广泛;受益人

口逐步增加:享受福利逐步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保证;逐步加强对儿童、低收

人者和老人的保护等。(答出任意4点意思相近即可。)

(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从两方面回答,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

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的信息,依

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的突出社会问题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工人极端贫

困;阶级矛盾激化。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的内容可知,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特征是由教会负责实施

到政府组织实施;逐步趋于完善;涉及领域逐步广泛;受益人口逐步增加;享受福利逐步

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保证;逐步加强对儿童、低收入者和老人的保护等。

(3)综合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保

障制度的建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

展。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角逐移到了会议桌上,巴黎和会和华盛顿

会议相继召开,从而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认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能不能长久保持?

(2)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1)不能。因为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能长久保

持。

(2)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能不能长久保持。因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

系,是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形

成的。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

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所以它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

大调整。它的建立是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他们分赃和妥协的产

物。但是体系的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这个体系所依据的帝国主义之间的实

力对比势被打破,潜伏的种种矛盾必日益尖锐,新的争夺不可避免,这就决定了这个凡尔赛一

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通过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

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形成的。它的建立是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

比较量的结果,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是他们分赃和妥协的产

物。它的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分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凡尔

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这一体系的建立是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是他们分赃和妥协的产物。它的实质是一战

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三、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

《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

家”的题词。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

——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战争”的名称。

(2)小历认为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

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这样的评价你同意

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不同意;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真正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

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

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的“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战争”指的是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小历的评价“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

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我不同

意。因为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

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战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但战争的主要性质

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英国、法国、俄国为了争夺

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根据时间判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一战爆发

的根本原因和战争的性质。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连续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

和以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资等方式,快速实现了工业化的初期目标,使苏联从一个

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进入到工业化国家行列。

一一《高中历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指出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领导人。

(2)小历同学认为,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既显示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的优势,又存在

着严重的弊端。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斯大林。

(2)同意。

理由: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可以使苏联在短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

业化,显示出其优势;但这种发展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以

行政手段发展经济,否定市场和商品经济,因此又存在严重的弊端。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

化而努力奋斗。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

也大为加强。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可以使苏联在短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显示出其优势;但这种发展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

发展比例失调,以行政手段发展经济,否定市场和商品经济,因此又存在严重的弊端。所

以小历说法正确,同意其观点。

13.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

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联系和比较)

图一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图二苏军戢士在斯大林格勃戢役中

【答案】评分说明: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给分要点:自拟题目,比较的角度(学生能从历史图片、历史影响等任一角度进行比较即

可,符合题意的其他比较角度也可)史实正确,表述完整。若小短文不足80字,可酌情扣

分。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指的是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

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消耗了德军大量的人员和财力、士气,成为第一

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图二“苏军战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斯

大林格勒战役,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点。因此题目可以拟定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学生可联系选取此角度进行论述答

题。

【点睛】

本题的解答,要求学生能判断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凡尔登战役”和“斯

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解题的关键,然后在结合所学知识,找准其中的联系和共同点。

要写好历史小论文,必须拟定好标题,在进行合理的论述,答案并不唯一,需运用好关键

词,做到观点和史实之间联系紧密,语句通顺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和美国比较快,在这两个国家中,经过若干个十年,煤和铁的产量各增长一

倍。而苏联从1928年到1938年十年间,铁和钢的产量却增长了三倍,煤增长了两倍

半……苏联1939年工业的总产量,从数量标准方面衡量,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但在质量

上,按西方的标准,生产水平是低的。许多仓促建成的新工厂质量差,且为迅速的折旧所

苦恼。

材料二:1937年世界主要国家纸产量比较

国家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苏联

人均产量103磅92磅92磅51磅17磅11磅

一一以上材料摘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苏联钢铁、煤的生产取得上如材料一所述成就的原因。

(2)据材料,说说这段时间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1)苏联从1928年开始,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化建设。

(2)工业建设速度快,但质量差;相对于重工业,轻工业发展滞后,与纸相关的文化产业

也相对落后。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而苏联从1928年到1938年十年间,铁和钢的产量却增长了三倍,煤

增长了两倍半……苏联1939年工业的总产量,从数量标准方面衡量,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可知,苏联从1928年开始,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化建设,苏联当时的工业总产值居

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8--1937年期间,苏联的工业建设速度快,但质量

差;相对于重工业,轻工业发展滞后,与此相关的文化产业也相对落后。

15.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地点、内容、

(2)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3)意义

【答案】(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①地点:斯莫尔尼宫

②内容:

A.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苏维埃。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起来。

B.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C.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①政治:废除1日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②军

事: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③经济: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

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④外

交: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

(3)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俄。

③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④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地点是斯莫尔尼宫;会议

内容包括: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苏维埃,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起来;

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大会宣

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包括,政治上: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

了新的政权机关;军事上: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经济上:将大工业、铁路和

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

分给农民耕种;外交上: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一

战。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

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维埃俄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

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四、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

福政府针对这一失业率状况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

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

时的标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国会要求企业按部门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的目的。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中期,有人在纽约做了一次民意测脸,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

爱欢迎,他的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票数还远远落后于罗斯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的原因。

【答案】(1)上升或猛增,快速增长等等。兴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

(2)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3)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

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

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29年到43年美国失业率图表可知,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呈现明显上升趋

势,从不足5%骤增到将近25%。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促进就业,美国罗斯福

政府兴办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

(2)根据材料中“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可知,美国国

会要求企业部门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目的在于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在1933年当选美国总统,为了救治经济危机

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人

们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

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罗斯福受到了民众的欢迎。

17.观察下图:

夏威:

法西斯国家集团

德国扩张计划

日本扩张计划

意大利扩张计划

(1)请在答题卡图中的方框内,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的名称。

(2)据图指出法西斯轴心国扩张的特征

【答案】(1)日本

(2)扩张遍布全球,范围广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日本法西斯的代表军部上台,

标志着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亚洲策源地的名称是日本。

(2)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可知,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法西斯建立了轴心国集团,开始多外

侵略扩张,并且扩张遍布全球,范围广。

18.第二次世大战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消

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无数生灵涂炭。

(1)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2)二战中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什么战役?

(3)二战的规模达到最大化的标志是什么?

(4)二战的性质和一战的性质一样吗?二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答案】德国军队突然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2)莫斯科保卫战

(3)日本偷袭珍珠港。

(4)不一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

世界大战全面的爆发。

(2)依据课本所学,1941年6月德军突然向苏联发动进攻。不到几个月时间,德军占领

了大批苏联领土。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但是苏联军民进行顽强抵抗,赢得了莫斯科保卫

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依据课本所学,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军海军基地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

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4)依据课本所学,二战的性质和一战的性质不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交战国是为了

掠夺世界殖民地而发动的战争,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法西斯国家挑

起,法西斯国家的疯狂进攻,导致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慨,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建立了世界反

法西斯联盟,二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9.阅读下列材料:

主张不加干预的政策其结果将加深危机而不是缓减危机。新政实施最重要的后果是度过了

严重经济危机,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新政实施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要危险是法西斯

主义的威胁.…由于新政排除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可能性,美国最终站在反法西斯

阵线一边,从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

-------黄安年《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请回答:

(1)罗斯福实行新政的背景是什么?"新"在什么地方?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

(2)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影响。

【答案】(1)背景: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2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新J国家干预经济;核心和基础:《全国工业复兴法》。

(2)主要影响:使美国度过了严重经济危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排除了美国走上法西斯

专政道路的可能性;美国最终站在反法西斯阵线一边,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

(答出其中两点即得2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知识,通过"新政实施最重要的后果是度过了

严重经济危机",我们可判断出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是: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

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新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的

核心是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

(2)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通过"新政实施最重要的后果是度过了严重经济危

机,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由于新政排除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可能性’等,我们可

总结出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是:美国通过实施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

导,不仅使美国度过了严重经济危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排除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

路的可能性;美国最终站在反法西斯阵线一边,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

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

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材料中“市场经济的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与市场经济自发调节相结合。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

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场经济的

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与市场经济自发调节相结合。

五、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共体拟议创建过程中,曾积极邀请英国参加,但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组织了

一个“小自由贸易区”(也称七国自由贸易区)……在两大经济集团的抗衡发展中,七国

集团显然不敌欧共体。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

欧共体的依赖。面对严峻的现实,英国政府于1961年8月要求加入欧共体。但法国总统戴

高乐运用否决权拒绝了英国的申请。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

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1973

年1月,欧共体接纳了英国。

材料二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

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产

生了明显的阻滞。

材料三如果说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一个“QQ群”,美国是群主。随着美国特朋普总

统上台、英国脱欧,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目前这个“QQ群”有散群的危险。

一一以上材料均据新华网、央广新闻等网站资料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英国对加入欧共体持何种态度?概括英国最终被欧共体接纳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该“QQ群”是否有“散群”的危险?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

【答案】(1)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

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欧洲一体化

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3)有;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题干“20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英国拒绝加入欧共体,而自1961年开始英国开始积

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从拒绝加入到

积极加入。依据题干“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

欧共体的依赖。面对严峻的现实,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

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从

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

特殊关系。

(2)依据题干“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

不断发酵,”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

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依据题干“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欧洲一体化进

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

显的阻滞。

(3)依据题干“如果说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目前这个“QQ群”有散群的危险。”

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该“QQ群”有“散群”的危险,理由是:西方世

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英国“脱欧”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22.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什么时间?

(2)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此次会议的人物是谁?他对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怎样的贡

献?

(3)这次会议召开的意义是什么?形成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答案】(1)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

(2)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

要贡献。

(3)意义:万隆会议是第一次亚非会议,它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

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

量登上了国际舞台。精神:万隆精神(或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

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万隆会议,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

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

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会上,帝国主义国

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

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

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

作。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

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

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

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

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是第一次亚非会议,它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

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

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会议形成了一种万隆精神(或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

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

神)。

23.2015年4月20日,来自近100个亚非国家的部长级代表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

达,出席了作为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预备会的部长级会议,呼吁加

强南南合作,即两个或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开展的发展合作。

(1)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了18分钟的演讲,提出了什么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

行?

(2)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什么?

【答案】(1)求同存异

(2)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瓦解。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求同存异方针。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

溃,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瓦解。

24.请围绕以下两幅图片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能体现史实之

间的内在联系,字数80-120字)

图一万隆会议图二不结盟运动

【答案】评分标准:题目,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之间的联系。若字

数不足80字应酌情扣分。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图文中“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依据所学可知,这些反映了亚非拉发展中国

家的新发展。

题目: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来自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

一次亚非会议,I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进行不结盟运

动,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等,世界资本主义

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盟50年发廉价

欧洲联合的历程《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材料二: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

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材料三: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点的个

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请回答:

(1)二战后,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1967年欧洲成立的“高一级的整体”是欧洲共同体,它是由哪三个组织合并而成

的?

(3)在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欧洲“高一级的整体”是什么?它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1)解决历史矛盾,整合各国力量,提升西欧国际地位。

(2)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欧盟;《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解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因为欧洲国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遭受严重破坏。为了缓和

欧洲国家的历史矛盾,恢复发展经济,提高国家地位,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维护自身

安全,欧洲一些国家走向联合。

(2)依据课本所学,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向联合自强

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

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

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依据课本所学,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

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199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2个欧洲共同体国家在荷兰的马

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该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联盟成立。

【点睛】

(1)问二战后欧洲联合的目的是解题的关键,围绕着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地位等方面回

答;(2)问“1967年”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1967年在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

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个组织基础上成立欧共体;(3)问“20世纪90年代”是解题的

关键,可知是1993年成立的欧盟,成立的标志着《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六、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逐渐放弃了侵略的发展方式,和平发展方式逐渐为

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这些国家通过参与全球性或区域性组织来获取实现本国繁荣所需

的各种资源。这些国家间的竞争也由过去的军事、政治竞争转向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

平的竞争

材料二:我们也应看到,在当前和平方式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如何改变发达国家主导的

发展规则,做到发展成果共享,确保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这是当前世界发展面临

的重大挑战。因为只有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是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的根本之道。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世界各国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并概括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当今世界的不均衡发展。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

世界的均衡发展?

(3)请举出一个现代中国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事例。

【答案】(1)和平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促使国家间竞争领域发生变

化。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共享发展成果,合作

共赢。

(3)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逐渐放弃了侵略的发展方式,和平发展方

式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这些国家通过参与全球性或区域性组织来获取实现本国

繁荣所需的各种资源。这些国家间的竞争也由过去的军事政治竞争转向经济、社会和科技

发展水平的竞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世界各国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是和平发展;

和平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促使国家间竞争领域发生变化。

(2)依据材料二“我们也应看到,在当前和平方式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如何改变发达国

家主导的发展规则,做到发展成果共享,确保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这是当前世界

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因为只有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是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的根本之

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的不均衡发展例如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距拉

大;要想实现世界的均衡发展,应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共享发展成果,合作共

赢。

(3)现代中国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事例,如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共建“一带一

路”就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

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

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