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阜新市二中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辽宁省阜新市二中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辽宁省阜新市二中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辽宁省阜新市二中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辽宁省阜新市二中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辽宁省阜新市二中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依据多份英文报纸,主持翻译出《澳门新闻纸》。其中绝大部分是亟需了解的夷务或军情,但也有英国女王宫中女官名单与薪水、菲律宾农业、秘鲁公司招股、彩色地图印制法、南北极探险、船只保险广告等非紧要内容。由此可知,当时A.林则徐试图更全面地了解外部世界B.国人已突破天朝上国的观念C.翻译英文报刊的工作较为主观随意D.林则徐关注到西方政治制度2.下表是根据《汉书》中对西汉各种学术流派的著作数量所做的统计。该表反映出A.西汉政府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B.儒家官学地位逐渐确立C.各派思想已与儒家思想相互糅合 D.汉武帝仅重视儒学发展3.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在其大门匾额上写有“中外提福”(中外安福、平安之意)四个大字。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朝后期A.汉族官僚势力上升 B.天下大同观念产生C.中外和好局面形成 D.外交观念发生转变4.在我国西北、中原乃至长江流域的隋唐墓葬中普遍出现骏马、骆驼和胡人等塑像如下图,而宋以后的墓葬则几乎绝迹。这主要是由于A.西北战乱的频繁B.民族矛盾的尖锐C.瓷器制造的繁荣D.丝绸之路的兴盛5.上海钢铁炼制业的朱镜清说:“社会主义革命时,我们一面要参加政权,一面要接受改造,明确了自己的前途和走入社会主义的方式。我们接受改造,才能做到‘阶级消灭,个人愉快’。”这反映出建国初期私营工商业者A.致力恢复国民经济 B.协商制定一五计划C.认同社会主义方向 D.拥护中共八大精神6.“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概括了洛阳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洛阳在历史上曾经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①东周②西汉③三国时的魏④北魏⑤北宋⑥清朝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⑥7.夏商君主依据当时的“天命说”,宣称自己得天命。而周人认为天命需要德行来相配,天对于任何部族都是公平的;周朝建立后,周公又提出周的先祖们长期得到天的信任,因而能配命于天。这反映出A.早期政治中神权与王权逐步分离B.传统学说维持政权合法性的功能强化C.周朝继承了商代的中央政治体制D.宗法制确保了周朝王权继承的稳定性8.资中筠在《美国十讲》中指出:“新政在美国历史上既无先例可循,也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作为基础。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颁布实施,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作者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A.基于实际的灵活性B.整顿措施的系统性C.脱离理论的盲目性D.取得成功的偶然性9.据统计,1911年全国兴办的各级各类学校数目为52500所,学生总数达163万人,其中占相当数量的是蒙养院的学生和初等小学堂的学生,而在专门学堂、师范学堂普通中学和实业学堂就读的人数不超过10%。这反映了当时A.仍然固守传统的教育模式 B.科举制阻碍教育事业发展C.启蒙教育的规模亟待扩大 D.新式教育的社会影响有限10.苏州工人、学生及市民三万余人举行盛大的庆祝解放大会,京沪铁路工人们高唱着《东方红》和《跟着共产党走》,涌进庆祝的巨流。一个黄包车夫高兴得逢人便说:“我拉了二十多年车,没像今天这样快活过。往日真不是人过的日子啊!”他们欢庆是因为A.辽沈战役的胜利 B.平津战役的胜利C.淮海战役的胜利 D.渡江战役的胜利11.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里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礼乐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分封制度12.18世纪英国的商业,一些历史学家使用了诸如“商业革命”“一场真正的商业爆炸”等字眼。国内商业以较大的幅度增长,而海外商业活动增幅更大,国际贸易在英国当时的商业发展领域里遥遥领先。导致英国商业爆炸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革命完成的推动B.殖民扩张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D.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13.“当工业主义发现世界被分割成许多小的经济单元时,它就通过两种方式着手改变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了……一个就是减少经济单元的数目,扩大每一个经济单元的规模,另一个方式就是消除各个经济单元之间的贸易壁垒。”以下不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A.德意志在19世纪完成统一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C.欧洲国家联盟的创建 D.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署14.五四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打击和批判。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成了主流社会思潮,并将传统文化的复兴推向高潮。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日趋理性B.继承传统文化的诉求C.政府企图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D.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需要15.在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第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00年把中国的平均关税率降低到15%左右。1997年,中国的关税水平降到17%,1998年为16.4%,到2001年1月1日,中国的平均关税率已经降到15.3%。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以负责任的实际行动推动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B.亚太经合组织通过的宣言对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效力C.中国为适应新的世界经济形势而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D.中国在国际事务特别是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6.这是1960年1月某杂志刊登的《引洮河水上山》,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A.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B.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D.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17.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问乔布斯,能否在美国生产苹果手机。乔布斯回答“这些工作机会回不来了”。这表明。A.经济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 B.美国工业水平急剧下降C.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渐崛起 D.国际经济秩序趋于合理18.1989年,美国《商业周刊》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9%的受访者支持美国限定对日本的出口,69%的受访者赞成限制来自日本的进口,61%的受访者倾向于提高日本产品进口关税,而59%的受访者则赞成限制技术外流到日本。该调查结果反映出当时A.美国对外政策忠于民意 B.日本冲击美国霸主地位C.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 D.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19.美国史学家克罗斯比在《哥伦布交流》序言中说,“历史学者在探寻新旧世界重新接触的真正意义之时,受到传统的局限。生态学者或地理学者在粗略浏览了16世纪的原始资料之后会发现: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但连经济史学者也会偶尔遗漏这一点”。这表明作者A.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从生态视角解释殖民活动C.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D.欧洲为中心来评价哥伦布20.下图EF段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 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21.据《宋会要辑稿.蕃夷》所载,宋代来华朝贡的国家有26个,朝贡次数为302次,其中所贡之物主要是本国土特产,宋朝对贡物采用“估价酬值”的办法,贡物估值后,回赐金、银、钱、丝织品等以偿其值,回赐物通常高于贡物价值。其结果是A.催生了新的经济因素 B.推动了海外贸易繁荣C.增加了中央财政支出 D.维护了国家边疆稳定22.如图为元代的疆域图,下列对于如图中所示地点叙述错误的有①位于浙江行省,中日《马关条约》中被辟为通商口岸②位于江西行省,1872年陈启源在此创办继昌隆缫丝厂③所在的行政区包括西藏和新疆、青海部分地区④所在的行政区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23.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24.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C.丙同学: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25.20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泥淖中备受折磨。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当年“非共产主义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曾排着队去莫斯科探寻‘计划’的秘密”。这种“探寻”在美国新政中得到一定程度体现的是A.实行“混合经济” B.坚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C.推行福利国家制度 D.实行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26.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1948年,国民政府改革币制,发行金圆本位的“金圆券”,并且收缴民间的黄金和外币。这两次A.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B.利于抑制恶性通货膨胀C.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27.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据此可知,陆王“心学”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 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C.维护先秦儒学道德 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28.近代曾主持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在《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的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29.“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0.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这说明程朱理学A.意在束缚人的行为B.致力于社会稳定C.融儒释道为一体D.主张改良社会体制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乔纳森·斯彭斯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某一个朝代(2000年1月1日《新闻周刊》):“上一个中国世纪是11世纪。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它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到工业企业的兴起和管理良好的农业,从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试验的传统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问题:(1)请以史实论证美国教授的这一说法,并完成下列表格。观点证据①技术发明世界领先②农业管理良好③行政管理的试验④实行普遍的教育⑤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2)11世纪的中国也饱受后世学者诟病,你认为后世学者会提出哪些不满?32.材料赵充国(公元前137年一公元前52年),西汉陇西上邦人,善骑射,为人“沈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羌族叛乱,七十多岁的赵充国为掌握敌情,亲临边境。到边境后,赵充国认为对羌族各部应当根据主谋与胁从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严惩主谋者,宽恕胁从者。但大臣多有反对,赵充国反复陈述用兵利害,并建议“先诛先零(羌)”,宣帝采纳了赵充国之策。赵充国领兵打败先零羌,又到罕、开羌地区,赵充国命令不得烧毁住所损害农牧,罕、开羌竞不烦兵而平定。为彻底解决羌患,赵充国上奏:一、羌患“易以计破,难以兵碎”,我以为“击之不便”;二、罢骑兵,招募民众,“缮乡亭,浚沟渠”,进行屯田,只以少数骑兵卫护屯田者,“益积蓄,省大费”。由于皇帝大臣反对,赵充国反复报告说:先零羌所剩精兵不多,汉军屯田,“内有无费之劳,外有守御之备”,敌胜利在望。宣帝诏令辛武贤等出击,只取得小利,而赵充国不出兵,“所降复者得五千人”,于是诏令罢兵,留赵充国负责屯田。神爵二年秋,羌族不少部落首领率众来降。汉朝予以安抚,“初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简析赵充国平定羌乱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赵充国治理羌患的意义。33.从身份到契约“契约”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交易。契约交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契约的思想在各种文化中都是古已有之。但是,这种传统在西方似乎格外强烈。英国学者梅恩(1822—1888)说:“同以前的各个时代相比,我们的全部进步在于从身份到契约,从过去留传下来的状态到自由契约所规定的状态。”——《古代法》问题(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社会“契约的思想”的基本内涵?(2)“契约的思想传统在西方格外强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概述当时西方的这些进步是怎样取得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林则徐在了解亟需的夷务或军情的同时,也了解了许多非亟需了解的内容,表明他试图从更多的维度了解西方世界,故选A;B、D选项夸大了材料的意思,C选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故选A。2、B【解析】

根据表格可知汉初阴阳家、法家、纵横家、杂家的著作数较多,到汉武帝时期迅速减少,实际上反映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确立儒学的封建正统地位,故B项正确;题干未体现汉代教育体系的发展,排除A项;表格中不能反映儒家与其他学派思想的融合,排除C项;表格中纵横家及杂家著作的存在说明汉武帝并非仅重视儒学发展,排除D项。故选B。3、D【解析】

据材料“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在其大门匾额上写有‘中外提福’(中外安福、平安之意)四个大字。”并结合所学可知,总理衙门是为适应列强需要而设,其作为晚晴重要权力机构之一,其匾额上不宣示四海臣服,而是祈求中外平安无事,可以推知清朝后期外交观念发生转变,D正确;总理衙门的最高领导人是奕䜣,A说法错误;天下大同观念是中国传统观念,B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违背史实。4、D【解析】

依据材料隋唐墓葬中普遍出现骏马、骆驼和胡人等塑像,而宋以后的墓葬几乎绝迹,联系所学可知隋唐时期丝绸之路兴盛,而这些墓葬塑像正是丝路繁荣的表现,选项D正确;材料未涉及西北战乱的信息,而是强调隋唐时期丝路的兴盛,选项A排除;隋唐时期实行羁縻政策,民族矛盾相对缓和,选项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出土文物的特点,非制瓷技术,选项C脱离材料主旨,排除。5、C【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加政权”,“接受改造”、“消灭阶级,个人愉快”等,反映出建国初期私营工商业者对社会主义方向的认同,C选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开始于1953年,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在1952年底已经完成,A选项错误;1953年“一五”计划制定后,个体工商业者才明确改造的任务和政策,进而接受改造,消灭阶级,B选项错误;中共八大是在三大改革基本完成的时候召开的,当时的私营工商业者已经改造成为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D项不符合题意。6、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①东周③三国时的魏④北魏的都城都在洛阳,故B正确。②西汉⑤北宋⑥清朝的都城分别在长安、开封、北京,故排除ACD。7、B【解析】

据材料夏商君主单纯的依据当时的“天命说”维护统治;而周人认为天命需要德行来相配,从而加强了对统治者的自我约束力,故传统学说维持政权合法性的功能强化的说法符合题意,B正确;材料中夏商周统治者都强调“天命说”,这说明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维护统治,A说法错误;材料中夏商周统治者都强调“天命说”以维护统治,材料没有涉及中央政治体制的内容,C与题意无关;材料中夏商周统治者都强调“天命说”以维护统治,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的内容,D错误。8、A【解析】

根据“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颁布实施,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可知罗斯福的行政是基于实际的政策,具有灵活性,故选A项;根据“既无先例可循,也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作为基础”可知系统性的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不代表其具有脱离理论的盲目性,故排除C项;偶然性的说法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9、D【解析】

1911年兴办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大量增加,但是多为基础性学堂,专门学堂、师范学堂普通中学和实业学堂就读的人数不超过10%,说明当时新式教育的社会影响有限,D正确;出现了新式学堂,故A排除;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排除B;兴办的学校大部分是蒙养院,即幼稚园,可见其学校教育重在启蒙教育,C排除。10、D【解析】

依据材料“苏州工人、学生及市民三万余人举行盛大的庆祝解放大会,京沪铁路工人们高唱着《东方红》和《跟着共产党走》,涌进庆祝的巨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欢庆是因为南京解放,和渡江战役的胜利有关,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苏州工人、学生及市民三万余人举行盛大的庆祝解放大会”,排除。11、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儒家强调西周的礼乐制度,希望通过礼乐制度来维系社会稳定,因此周政指的是礼乐制度,选项A正确;井田制属于经济制度,排除B;郡县制产生之后,后世儒家并不强调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选项C、D排除。12、B【解析】

经过16世纪打败西班牙,17世纪打败荷兰以及18世纪打败法国,英国在18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上最大殖民国家,海外殖民扩张成为国内商业爆炸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完成是19世纪40年代,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是17世纪,故C项错误。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13、B【解析】

据所学可知,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其是一个军事政治同盟,而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方面,B符合题意;据材料“……一个就是减少经济单元的数目,扩大每一个经济单元的规模”并结合所学可知,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结束了诸邦分裂割据的局面,消除各个邦之间的贸易壁垒,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A不符题意;据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沦为美国的附庸,为了对抗美苏争霸,西欧各国走向了联合,建立了欧共体乃至欧盟,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了美苏两级格局,C不符题意;据所学可知,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署,目的就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发展,D不符题意。14、D【解析】

对传统文化应当辩证看待,材料信息没有反映,不能说明日趋理性,排除A;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为建设国家、增强抵抗外敌入侵的信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成为当时的主流社会思潮。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政府主导这一趋势,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排除D。15、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政府承担大国责任,主动降低关税以便促进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贸易的发展,A正确;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宣言不具有法律效力,B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无关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C排除;中国降低关税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及世界贸易的发展,不属于地区事务,D排除。故选A。16、B【解析】

1960年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引水上山抗旱生产,体现了B项,A项“工业化稳步前进”不符合史实和材料主旨,C项生产关系改革在50年代前期与水利无关,D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时间错误,只有B项符合题意。17、A【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奥巴马和乔布斯的对话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答案为A项;仅从苹果手机的生产地来说,不能得出美国工业水平急剧下降,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崛起无关,C选排除;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然存在,D项排除。18、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美国民众大部分主张对日本在进出口和技术转出上进行限制,这主要和日本的发展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有关,B正确;美国的对外政策是由于国家利益决定的,A排除;资本主义阵营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分化,C排除;材料与经济全球化无关,D排除。故选B。19、B【解析】

由材料“生态学者或地理学者……哥伦布航行……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可知,主要是从生态视角解释殖民活动,故B正确;材料中只是从生态视角解释新航路开辟,没有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故排除AC;材料从生态视角解释新航路开辟,没有涉及欧洲中心论,故排除D。20、D【解析】

据表中曲线可知,1978年以后,城镇人口迅速增长,这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D正确;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是“一五计划”的完成,与材料无关,A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21世纪初,B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是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C与材料无关。【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曲线变化的拐点”,据此判断。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21、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宋朝时期采取“厚远薄己”的外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支出,C正确;新的经济因素是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中叶后出现的,A排除;宋朝的这种朝贡外交不利于海外贸易发展,主要是以政治目的为主,B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22、C【解析】

据所学内容可知,①是杭州,在《马关条约》中被辟为通商口岸;②位于江西行省,而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是在广东南海;③所在的行政区不包括新疆地区;④所在的行政区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综上所述,②③错误,①④正确。故选C。23、A【解析】试题分析: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部分。民权即创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因此不管是那个民族为君主,也是要革命推翻的。故选A。BD有反满统治,建立汉族政权的意思,与材料不符。C说的是平均地权。考点:辛亥革命点评:辛亥革命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2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的准确理解及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注意“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核心是近代化。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封建清政府,从而为近代化的扫清了道路,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25、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优点,对经济进行干预,实行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内容,排除;B选项不符合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排除;C选项也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内容,排除。故选D。26、D【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的金圆券改革,是因为国民党坚持打内战,军费开支庞大,赤字增加,这次改革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不断挤压民间经济,导致物价飞涨。两次改革,都由国民政府主导,客观上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故D项正确,B项排除;官僚资本的膨胀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故排除A、C两项。故选D。27、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主张通过内悟反省的方式以求理,激发了人们力求成圣的主体意识,故B项正确;心学是对理学思想的继承发展,并未摆脱儒学思想束缚,排除A项;心学主张的伦理纲常并不同于先秦儒学道德,排除C项;心学仍为专制统治服务,排除D项。故选B。28、B【解析】

据材料“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饮料、衣物……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B正确;商品经济的特征是商品交换,不符合材料,故A排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都不是自给自足的特点,故C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9、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不仅发生于农业领域,也发生于钢铁生产等重工业领域。故排除①;由题目中的信息“‘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可知②的表述符合题意;由题目中的信息“‘高产卫星’一词……1958年有85篇”可知③的表述符合题意;由题目中的信息“1960年……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可知④的表述符合题意;故本题应选B项。【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0、B【解析】

根据材料“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可知程朱理学借佛教“修心”理念来稳定社会,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程朱理学通过改良个人来稳定社会,没有体现出对人的束缚,故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道教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出改良社会体制,故D项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观点证据技术发明世界领先活字印刷和火药的发明与传播农业管理良好王安石变法推出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利农措施行政管理的试验实行重文轻武的文官体制。实行普遍的教育科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