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届中考语文专题微练现代文阅读(散文):散文人物形象问题(解析)现代文阅读(散文):散文人物形象问题
(共16题)
一、复合题(共16题)
阅读冯骥才先生的《除夕情怀》,完成下列各题。
除夕情怀
冯骥才
①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最后一个夜晚,是一岁中剩余的一点短暂的时光。时光是留不住的,不管我们怎么珍惜它,它还是一天天在我们的身边烟消云散。古人不是说过:“黄金易得,韶光难留”吗?所以在这一年最后的夜晚,要用“守岁”——也就是不睡觉,眼巴巴守着它,来对上天恩赐的岁月时光以及眼前这段珍贵的生命时间表示深切的留恋。
②除夕是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所以此时此刻一定要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团聚一起。首先是生养自己的父母。陪伴老人过年,有如依偎着自己生命的根与源头,再有便是和同一血缘的一家人枝叶相拥,温习往昔,尽享亲情。记得有人说:“过年不就是一顿鸡鸭鱼肉的年夜饭吗?现在天天鸡鸭鱼肉,年还用过吗?”其实过年并不是为了那一顿美餐,而是团圆。只不过先前中国人太穷,便把平时稀罕的美食当做一种幸福,加入到这个人间难得的团聚中。现在鸡鸭鱼肉司空见惯了,团圆却依然是人们的愿望年的主题。腊月里到火车站或机场去看看声势浩大的春运吧。世界上哪个国家会有一亿人同时返乡,不都要在除夕那天赶到家去?他们到底为了吃年夜饭还是为了团圆?
③此刻,我想起关于年夜饭的一段往事——
④一年除夕,家里筹备年夜饭,妻子忽说:“哎哟,还没有酒呢。”我说:“我忙得都是什么呀,怎么把最要紧的东西忘了!”
⑤酒是餐桌上的仙液。这一年一度的人间的盛宴哪能没有酒的助兴、没有醉意?我忙披上棉衣,围上围巾,蹬上自行车去买酒。家里人平时都不喝酒,一瓶葡萄酒——哪怕是果酒也行。
⑥车行街上,天完全黑了,街两旁高高低低的窗子都亮着灯。一些人家开始年夜饭了,性急的孩子已经辟辟啪啪点响鞭炮。但是商店全上了门板,无处买到酒,我却不死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顿年夜饭没有酒。车子一路骑下去,一直骑到百货大楼后边那条小街上,忽见道边一扇小窗亮着灯,里边花花绿绿,分明是个家庭式的小杂货铺。我忙跳下车,过去扒窗一瞧,里边的小货架上天赐一般摆着几瓶红红的果酒,大概是玫瑰酒吧。踏破铁鞋终于找到它了!我赶紧敲窗玻璃,里边出现一张胖胖的老汉的脸,他不开窗,只朝我摇手;我继续敲窗,他隔窗朝我叫道:“不卖了,过年了。”我一急,对他大叫:“我就差一瓶酒了。”谁料他听罢,怔了一下,刷地拉开小小的窗子,里边热呼呼混着炒菜味道的热气扑面而来,跟着一瓶美丽的红酒梦幻般地摆在我的面前。
⑦我付了钱,对他千恩万谢之后,把酒揣在怀里贴身的地方。我怕把酒摔了,然后飞快地一口气骑车到家。刚才把酒揣进怀里时酒瓶很凉,现在将酒从怀间抽出时,光溜溜的酒瓶竟被身体捂得很温暖。
⑧当晚这瓶廉价的果酒把一家人扰得热乎乎,我却还在感受着刚才那位老汉把酒“啪”地放在我面前的感觉。他怎么知道我那时为年夜饭缺一瓶酒时急切的心情?很简单——因为那是人们共有的年的情怀。
⑨于是我又想起,一年的年根在火车站上。车厢里人满为患,连走道上也人贴着人地站着。从车门根本挤不上去,有人就从车窗往里爬。我看一个年轻人,半个身子已经爬进车窗,车里的熟人往里拉他,站台上工作人员往外拽他。双方都在使劲,这年轻人拼命地往车里挣扎。就在这时候,忽然站台上的人不拉了,反倒笑嘻嘻把他推上去。我想,要是在平时,站台的工作人员决不会把他推上去,但此时此刻为什么这样做?为了帮他回家过年。
⑩年,真的是太美好的节日、太好的文化了。在这种文化氛围里,人人无需沟通,彼此心灵相应。正为此,除夕之夜千家万户燃起的烟花,才在寒冷的夜空中交相辉映,呈现出普天同庆的人间奇观。也正为此,那风中飘飞的吊钱,大门上斗大的福字,晶莹的饺子,感恩于天地与先人的香烛,风雪沙沙吹打的灯笼和人人从心中外化出来的笑容,才是这除夕之夜最深切的记忆。
除夕是中国人用共同的生活理想创造出来——并以各自的努力实现的现实。
(1)文章的题目是“除夕情怀”,围绕除夕的习俗抒写了人们不同的情怀。写守岁,表现了对;写团圆,表现人们;浓墨重彩描写的老汉卖给我果酒和两件事,则表现作了。
(2)第⑩段中有一句话与第⑧段中划线句子相照应,这句话是:。
(3)文章第⑥⑨两段中对小杂货铺老板和站台工作人员的描写,在内容、语言方面有共同的地方,虽着墨不多,但很传神,请结合⑥⑨两段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的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远行的苹果
任随平
①文化广场上,满载苹果的四辆大货车同时启动,送行村民的欢呼声霎时间充满广场——全村二十吨红富士苹果将远销尼泊尔。
②目送车辆出村后,村民们再次回到文化广场。驻村干部刘站长紧紧握住村主任六叔的手,对中湾村苹果走向国外表示祝贺。六叔转身向广场村民代表深深鞠了一躬,抬起头那一刻,我看到六叔眸中满含泪花。我知道,这泪花中最为硕大晶莹的一颗,当属广大村民用勤劳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财富,这财富里,有汗水,有辛劳,也有政府连片种植的谋划和引导。
③我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听父亲讲,我出生那年土地包产到户,土地贫瘠,父亲弟兄六人一年辛苦劳作后仍是生活拮据。我四岁那年,父亲弟兄六人经过商议,共同承包村里十亩山地苹果园,实行统一管理,分户劳作。那年中秋节,父亲从山上带回一黄挎包“国光”苹果,我们一家人就着昏黄灯光分食苹果。我和姐姐每人分得一颗大苹果,谁也舍不得吃,将半红半绿的苹果拿在手中,摩挲着,把玩着,似乎端详一件宝物。父亲看着我们,意味深长地说:“真正要改变贫穷,还是要从想法开始,这不,刚刚承包了果园,孩子们就能吃到新鲜苹果了,秋后,苹果卖了还能有个好收成!”那一晚,整个屋子始终飘荡着苹果馨香,似乎每一缕游动的空气送过来的都是芬芳和甜蜜。
④那一年,苹果成熟,满园飘香却增添了父亲他们的愁眉。一百多公里的羊肠山道,蜿蜒曲折,龙卷蛇形,加上那段时间阴雨绵绵,拖拉机到不了果园,附近镇子上的果商没法运输收购。父亲弟兄几个只能每天晨起采摘两架子车,艰难地行走在弯弯曲曲、陡峭无比的山路上,人力运送到镇子上去卖。无尽缠绵的雨水把崎岖的山路拨弄得更是险象环生。好几处弹石路段被雨水冲毁,层出不穷的滑坡常常会阻断道路,阻塞交通。但父亲他们每天就这样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如蚂蚁搬家,把苹果输送出山村。最终,我家换取了七百五十元的“天价”收入。
⑤后来,看到父亲几人尝到苹果种植的甜头,有村民也开始零星栽植苹果树,没几年,苹果开始挂果,多多少少有了额外收入,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上世纪末,政府经过多方勘测论证,决定在全县推广苹果连片种植,山东烟台的红富士种苗来到村里,覆膜、修剪培训费用由政府投资,村民们喜出望外,劲头十足,因为切切实实走上一条致富之路。近几年,村级道路由国家投资全部硬化,货车能开到田间地头。每年深秋时节,苹果成熟,尤其是“国光”苹果经霜而红,一颗颗似羞红了脸,于繁茂的绿叶间躲躲闪闪,果香溢满园。
⑥冬季修剪,春季施肥,夏季套袋,深秋采摘,冬闲时节培训学习,苹果种植管理走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之路;政府牵头,村级合作,果农与果商定价,苹果销售走出一条水到渠成的销售之路。而今,苹果已成为甘肃静宁农民创收的一张标签。每当春日暖风和煦,徜徉在静宁大地的每一处山野,仿若置身辽阔的苹果花海,清幽而淡雅,馨香染肺腑,洁白的苹果花犹如舞动双翅的蝴蝶,蹁跹而舞,令人遐思万千。
⑦秋风劲吹,每一枚果叶都带了浓浓秋阳温暖的问候,飒飒而落,像一枚枚熟透了的金币,落在大地怀抱里,亦落在父老乡亲融融的胸襟里。明春,必将花香馥郁。
(《人民日报》2019年01月09日;有删改)
(1)为什么中湾村村主任六叔“眸中满含泪花”?
(2)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述效果。
i将半红半绿的苹果拿在手中,摩挲着,把玩着,似乎端详一件宝物。
ii馨香染肺腑。
(4)文章末尾写“明春,必将花香馥郁。”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鲁迅自传
①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②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③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④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一九三〇年五月十六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鲁迅“决心回家”的举动,显示出他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格。
B.第②段叙述了鲁迅年青时思想变化过程,体现他始终不渝的爱国心。
C.通过叙述自己近50年的经历,表露自己为国为民的人生态度。
D.本文是一篇自传,以地点的变化为顺序,线索分明,层次清晰。
(2)在文中叙述了自己三次的人生转折,请参考范例,简要概括鲁迅另外两次的人生转折。
①鲁迅的第一次人生转折是:。
②鲁迅的第二次人生转折是:。
③鲁迅的第三次人生转折是: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后,决定弃医从文。
(3)第②段“我便弃了学籍”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走遍故宫9371间房屋的人
①94岁的黄永玉上台给单霁翔颁奖。来之前,他特意写了一幅字,带给这位比自己小30岁的故宫博物院院长。这是12月15日“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上的一幕。
②2012年年初,故宫正处低潮。58岁的单霁翔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院长。他曾以为国家文物局局长是他的“最后一站”,没想到最后是来故宫“看门儿”。早在20世纪80年代,清华建筑系出身的单霁翔就经常在周末领着年幼的儿子,到故宫里拍建筑。不曾料到几十年后,自己竟成为故宫的“看门人”。
③上任伊始,单霁翔穿着一双老布鞋,带着助理,花了5个月时间,绕着故宫走了一圈儿。故宫的1200座建筑,9371间古建,凡是有门的他们都要推开看一看,光是鞋就磨坏了20多双。
④故宫馆址宏大,但70%的区域竖起了“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的牌子;故宫藏品多,但“90%的藏品都沉睡在库房里,谁都看不见”;故宫观众多,但80%的观众进了故宫就只看看皇帝上朝、睡觉、结婚的地方,压根儿没把故宫当一座博物馆看待。
⑤以前,故宫专供游客休息的座椅不足,游客只能坐在石头上、屋檐下、御花园的栏杆上。单霁翔一看急了:还能不能让大家有尊严地休息了?他增设了几百把既和环境协调、又舒适结实的椅子。他还调整了男女洗手间的比例,使故宫排长队上厕所的现象成了历史。
⑥午门是故宫博物院的正门,以前3个门洞中,中间的那个专为接待贵宾车队所用,单霁翔觉得这“很不合理”,便打算把3个门洞都向游客开放,但有关部门反对。单霁翔据理力争。最终,故宫在2013年年初发布公告:故宫开放区内再不允许机动车驶入。
⑦2013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参访故宫,单霁翔提前到了午门,发现安保人员已经就位,很明显是准备为车队开门的架势。单霁翔让人把午门关起来,安保人员立马跟他急了。单霁翔正色说:“这是世界文化遗产,不能破坏!”车队来了,单霁翔站在午门前迎接,奥朗德下车,一路步行参观了这组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
⑧后来有一次,故宫午门外,一位来自东北的老大爷认出了单霁翔,提出要求:“我这辈子就来一次故宫,我想走中间的门,当一次‘皇帝’。”如此令人哭笑不得的要求,单霁翔却当真了:午门3个门洞第一次全部打开。“让游客自由选择,想当皇帝当皇帝,想当大臣当大臣。”
⑨随着一栋栋古建筑的修复,故宫的开放区从过去的30%增加到了2017年的80%。单霁翔希望两年以后,开放区能达到85.02%。“文物从来不是尘封的古董,要让故宫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价值。”单霁翔担任故宫“掌门人”期间,故宫博物院通过“花式卖萌”吸引眼球。印象中严肃的历史人物,雍正帝、鳌拜等集体卖萌;幽默搞笑的崇祯帝的生平故事,竟然是销售广告……故宫正在通过自己的方式,悄悄地将中华文明的印章刻在人们的心里。
⑩当日落西山的时候,望着故宫,单霁翔心底就漫出一种静静守护故宫的幸福。“我退休以后,想来故宫当一名志愿者,希望面试官到时候手下留情。”他们通过多年的努力,让故宫不再是高傲威严的紫禁城,而是一座富于生活气息的博物馆。
(有删改)
黄永玉,中国画院院士,在版画、国画、油画、漫画、雕塑方面均有高深造诣,也是位才情不俗的诗人和作家。
(1)下列对第①段的表述效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采用倒叙手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凸显黄永玉的年龄,体现他德高望重的长者风范。
C.强调两人的年龄差,表现黄永玉对单霁翔的尊重。
D.以黄永玉的行为,衬托单霁翔所取得的不凡成就。
(2)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⑦⑧段记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单霁翔是个怎样的人?
(4)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妙处。
都梁:要给各种口味的人写出一个万花筒
舒晋瑜
作为石油勘探工程师的都梁因为和朋友打赌,写了第一部小说《亮剑》,媒体动辄给他冠以“军旅作家”的名头,他不服气了,就写了《血色浪漫》。但是紧接着,又有人说,都梁只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情。都梁认真了,非要写一部自己绝对没经历过的作品,《狼烟北平》因此出炉。但写完《荣宝斋》之后,都梁“不上当”了。“我只有一支笔一个脑袋,所以有点儿忙不过来,我现在写出的都是历史。之前有人和我打赌说我写不出女人的戏,现在又说我写不出当代的,我不上这个当。”
能够写什么是什么,得益于都梁擅长和不同阶层的人打交道,并深入地聊天。他和一些老北京的板儿爷聊天,强烈感觉到骆驼祥子并不是这个阶层的普遍状态,祥子在这个阶层中是非主流的。所以他决定真实反映这个阶层的状态,于是有了《狼烟北平》里的文三儿;他和荣宝斋的后人聊天,竟然就聊出了40余万字的《荣宝斋》。当然不仅仅是聊天,他一出手,就是工程师的缜密和认真:“我写之前首先就知道读者要什么,我要给各种口味的人写出一个万花筒来。让大家都能在故事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正因为此,他写得非常辛苦。
都梁还要把作品“留着自己拍”,他不想把版权卖给别人。“编剧、艺术顾问,甚至投资,我都要自己弄,我要的是话语权。”都梁的认真还体现在他对作品改编的事必躬亲。“我出任艺术总监,是因为前两部电视剧的制作漏洞百出,不尽如人意。我的剧本拿出去后任人宰割,成为别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我成立了影视公司,规定从我以下都要受纪律的约束,不允许潜规则,我的公司拍了三部戏了,运作良好。”
从《亮剑》开始,都梁的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后都反响强烈,到了《荣宝斋》,都梁已经在投资方的催促下,一边写剧本,一边写小说了。都梁现在已经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作家了,他获得过很多奖,包括“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但他从没去领过奖。他坦诚地说:“我只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我不想以这种方式扰乱我自己的生活,我不想让大家在街上认出我。其次我对成名根本没有兴趣。”(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都梁“不上当”了,主要是因为他有点儿忙不过来。
B.《亮剑》是一部军旅作品,而《血色浪漫》写的是都梁自己的经历。
C.都梁所讲的万花筒,是指各种口味的人都能在他的作品里找到感兴趣的东西。
D.都梁把作品“留着自己拍”,是不想让别人牟利。
(2)文章两次提到都梁是个工程师,各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回答。
(3)与其他一些知名作家相比,都梁有哪些独特之处?请分点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答题。
秋夜
巴金
①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问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到先生站在面前。
②仍旧是矮小的身体,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③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
④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⑤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下个不停,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⑥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⑦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眩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颗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⑧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记起了,多少年来这颗心就一直在燃烧,一直在给人们指路。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我知道多少年轻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
⑨“不要离开我们!”我又一次听见了这个要求,这是许多人的声音,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的声音。我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我决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我看见他在窗前,向窗外挥一下手,好像他又在向谁吐出这一句说过多少次的话。
⑩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连他那颗心“哗哗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
“忘记我。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
“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畏怯?在暴力面前低头?
“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敢叫?
“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叫,敢说,敢做,敢追求!
“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
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
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影,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
我连忙跑到窗前。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就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
他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
我知道鲁迅先生并没有死,而且也永不会死!
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阖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
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
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
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着的心。
①选自《世界美文观止》。选文作于1956年9月。1936年11月19日,鲁迅在上海去世,22日出殡,巴金等作家扶柩上了灵车,缓缓前往万国公墓。
(1)阅读文章①~⑥自然段,概括出鲁迅先生的个性特点。
(2)联系全文,结合第⑧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请简要谈谈鲁迅先生如何给别人“指路”的。
(3)请说出文章第段画线句当中的“红日”的含义。
(4)如何理解自然段,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表述了什么感情?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迷局
文/明前茶
①南瓜园里,南瓜的小苗刚刚露头时,萤火虫就拿它当鲜嫩的点心来啃食,几只萤火虫就能把它啃得麻麻点点,让可怜的南瓜苗断了生机。
②农场的老周为我们示范怎样为柔弱的小苗驱赶萤火虫:他从镇上学校食堂里搜罗来成筐的鸡蛋壳,用火钳夹着,逐一在火苗上燎烤,直到鸡蛋壳发出微微的焦气。然后,再搜罗一些竹筷,钳断筷子做成小棍,在南瓜苗的近旁用小棍支起烧焦了的鸡蛋壳,如同撑起一顶顶迷你的华盖。
③萤火虫惧怕焦蛋壳的气味,有了这个防护措施,它们就避而远之了。等南瓜苗长大,伸展出日新月异的牵藤,叶子转眼间比巴掌还要大,农人们就不管萤火虫来不来吃了。喷杀虫药的办法是他们绝对不喜欢的。夏日的菜园,怎能没有萤火虫飞舞?在农场里,萤火虫绝对不算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害虫,根本不需要用农药来喷杀。
④南瓜开花了,农场小孩的夏日游戏,就是蹑手蹑脚走近南瓜花(一般是雄花),右手将花瓣口猛地拢紧,左手掐下花柄,数只萤火虫就由此“入瓮”了。回家后用瓶子把萤火虫装起来,就成了蚊帐里的一盏小灯——亮莹莹的幻想之灯。这种捉虫法,就像跟萤火虫做游戏。被孩子折下来的南瓜花,虽然已经被萤火虫啃出小洞,也会被裹上面糊油炸了当茶点,不会浪费。
⑤相比之下,喷药是最没有长远眼光的做法。吃了被药放翻的虫子,鸟雀也会中毒的。鸟雀遭毒杀,大自然原本不动声色勾连着的生物链被粗暴地扯断,第二年的虫害会变本加厉。
⑥但鸟雀也是要防的。以梨为例,如果不防鸟,梨子长到乒乓球大小,就会被鸟儿东一口、西一口啄出很多洞。梨子还在幼年时期,就毁了。因此,梨子结出来没多久就要被套上小袋子,隔一段时间还要换大袋。这是相当考验人眼、心、手能否合一的体力活:每个人肚子上系一个褡裢式的围兜,纸袋就放在围兜里,左手拿出一小沓纸袋,右手飞快地抽、套,用订书机咔嚓一下封口。专注的熟手,扛着沉重的铁梯爬上爬下,一天能套十来棵树,数千只梨子。可有一件事相当奇怪:就算藏到枝条缝隙里的梨子,他们套起来也没有一个漏网的,但偏偏漏过了向阳面的几只梨。
⑦梨园老板说:“那是给鸟留着的。梨不留,鸟不来,梨园里的害虫就会泛滥成灾。”
⑧套了袋子也不解决问题?是的,因为梨子需要呼吸,袋口不能封得太死,食心虫完全有缝隙钻进去。这样,套了袋还需要除虫。而除虫就要去袋喷药,那可耗费人工。
⑨于是,最好的办法还是留下向阳处最醒目、最甜美的果实,邀请吃虫的鸟儿来驻留。鸟雀的啄食,肯定也除不尽所有的害虫,但有什么关系?有虫眼的梨子收下来,就不卖了,秋天他们会自己熬些秋梨膏来吃。
⑩农人讲不出“和谐共生”之类的大道理,他们只知道梨子、乌雀、害虫之间的微妙牵制是大自然布下的迷局,他们宽容地笑着说:“要留有余地,因为大家都要过下去。”
(选自《读者》2016—2)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的两件事。
(2)请从内容上和结构上分析选文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请赏析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
(4)从农人把孩子折下来的南瓜花裹上面糊油炸了当茶点和把有虫眼的梨子收下来为自己熬一些秋梨膏来吃这两个细节,你读出农人们怎样的思想品质?
(5)读罢全文,你从这些大自然的“迷局”里获得了怎样的感悟或启迪,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放牛班的考卷
李家同/文
(1)我有个习惯,在无事可做的日子,会开车到乡下。两个星期前,我路过一所学校,它并不大,我是被它里面的一大排黑板树吸引住的。进去以后,发现树有一块石碑,上面的词句非常特别:“王老师,谢谢您,我们的考卷,都还留着。——放牛班全体同学。”
(2)我对此十分好奇,就给校长寄了一封信,问他石碑上的话是什么意思。
(3)收到信后,校长立刻打电话给我,于是,上个周末,我又去了这所学校。
(4)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放牛班”。社会上对这个名词的看法是——被放弃的一群孩子,为什么放牛班的孩子如此感谢王老师呢?校长说:“过去这所学校的人数很多,有些孩子学习很差,放牛班也应运而生。这里的孩子无论上什么课都没有兴趣,不是胡闹,就是睡觉。学校从来不在意他们,反正他们都不能升入好的高中。”
(5)当时,学校里有一位姓王的老师,别人都不肯教放牛班,他却偏偏抢着教,也的确教得很好。
(6)每一个新班开始,王老师会给同学一个测验,测出每个孩子的学习程度。虽然是国一,但其实很多孩子对分数的运算还完全搞不清楚。
(7)王老师是一个很实在的老师。当时小学生要学的鸡兔同笼问题,他一开始绝对不教,留到学二元一次方程式时才教。他发现放牛班的同学通常不会分数的加减乘除,他会花好多时间去教会他们。
(8)王老师也会测试,但一概考得不难。他常说,不要花太多时间在难题上,而应该将基本的知识搞熟。王老师也一再告诉学生们,将来长大成人,只要会基本功夫,就可以应付社会需要了。
(9)校长还讲了很多王老师教书的秘诀。我最好奇的是石碑上的一句话:“考卷都还留着。”
(10)校长拿出一个档案夹,里面全是考卷,我看了一下,考卷上的话非常特别。一张考卷上王老师写道:“XX同学,实在对不起,看来,你仍不会最小公倍数,不要担心,我会好好教会你的。”还有张考卷上有这么一段:“XX同学,实在抱歉,没想到你对负数的加减乘除仍弄不清楚,多练习几次,一定学得会的。”档案夹后面部分的考卷,显示出这个孩子已经上了轨道,王老师不再道歉,但仍不吝于勉励:“你做得真好,等我下次出稍难点儿的题目给你做,当然我会先给你看例题的。”
(11)我看了这些考卷,许久没有说一句话。王老师真的认为学生没有学好,是他身为老师的问题。
(12)校长看到我默默无语,主动告诉我这些考卷都是自己的。他说他小时候数学奇差无比,他的父母都是农民,无法教他。他一直以为自己笨,幸亏被分到王老师的放牛班,他才发现自己数学不错。后来,他一路顺利地从师大毕业,回到母校教书。语毕,校长的眼泪流了出来,有好几分钟说不出话。我赶快问:“很多同学都留着考卷吗?”校长说的确如此。
(13)我在回家路上想,放牛班的学生为什么如此怀念王老师?说穿了,道理很简单,王老师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快乐,也建立了他们的自尊心。正如校长所讲的,他当年何其幸运,被分到放牛班。因为放牛班有王老师,学生真是有福了。
(1)文章题目“放牛班的考卷”有哪些含义?
(2)第(9)段中“校长还讲了很多王老师教书的秘诀。”这句话是病句,请把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第(12)段中画曲线的内容,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表述作用?
(4)你认为,文中的王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阅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完成各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①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②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③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④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⑤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⑦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⑧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⑨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⑩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先生留给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哪些?(概括每件事不得超过15字)
(2)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怅惘敬慕”的内容。
“怅惘”的内容:①
“敬慕”的内容:②
(3)作为一代散文大家,对自己恩师的回忆字里行间饱含深情,但对于老师的缺点也毫不隐讳。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是怎样把国文老师这一形象刻画得生动而丰满的。(150字左右)
阅读《猫》从“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至文章结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写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请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
买鸟→→→→→真相大白
(2)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心理变化?这一变化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3)“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面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述效果?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5)为什么“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B.确保以后不再出现这种过失
C.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的生命D.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
阅读《小狗包弟》,完成下面四小题。
小狗包弟
巴金
①那是1959年的事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迁去,想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因为我家里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狗的条件。我答应了,我的儿子也很高兴。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
②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日本朋友对它更感兴趣,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做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③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我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④“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⑤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⑥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⑦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是一种摔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摔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⑧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⑨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1980年1月4日
(选自巴金《随想录》,有删减)
(1)依据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我”的情感脉络
小狗来到我家至红卫兵抄四旧前开心
红卫兵抄四旧至送走小狗之前①
②轻松
失眠的夜晚至多年以后③
(2)阅读①—⑤段,说说“我这些天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的原因。
答:。
(3)依据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⑦段划线句“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这句话的理解。
答:。
(4)结合文章内容,以“他是一个的人”作为开头,说说你对巴金的认识。
答:。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看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略略一翻,人面的兽,……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怎样的人?
(2)“我”为什么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3)把“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山海经》,说成是自己“最为心爱的宝书”,你怎样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童话的滋味
尤今
①原先中了“君子远庖厨”这句老话的毒,不肯让我的两个儿子踏入厨房半步,结果呢,他们十六岁负笈海外时,吃尽苦头。午夜梦回,想起妈妈做的美味佳肴,泪水与口水一起飙。
②精湛的厨艺能让人拥有一个富足的人生,而热爱美食的人,往往是快乐的人。所以,女儿出世后,我吸取前两回的教训,“处心积虑”地要把厨艺传授给她。
③有人问我:“什么年龄才是最恰当的受训期?”
④我竖起一根手指。
⑤对方惊问:“一岁?”
⑥“不!”我斩钉截铁地答道,“一个月——婴儿满月以后,便开始训练。”
⑦对方以为我胡言乱语,便一笑置之。
⑧然而,这是千真万确的呀!女儿满月后,每回烹饪,我便把她抱进厨房,放在远离炉火的地方。
⑨她舒舒服服地躺在摇篮里,我快快乐乐地在炉子前挥动铲子。蒸、炸、煮、炒、焖、炖、烩之后,一股股食物的香味,化成一缕缕轻轻的风,飘进婴儿的鼻子,钻进婴儿的被子中,婴儿胖胖的身体都浸在甜、咸、酸、苦、辣的五味杂陈里。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婴儿对美食敏锐的嗅觉就在此刻形成了,婴儿对美食的欲望也在此时萌发了。
⑩因为深深了解“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让她近在身边,不着痕迹地启发她对烹任的兴趣。我不是一茶匙盐、两茶匙糖、三大匙酒、四大匙油地教她,我清清楚楚地知道,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有许多时候会带来反效果。我和她一起做,把笑声嵌进食物里,把乐趣镶入烹饪中,给她一生一世的快乐记忆。
老天没有辜负我的苦心。
可君十八岁负笈英伦之前,一进厨房,十根手指便像水里的鱼一样。鱼在水中舞出无限的婀娜,她呢,以食物拼出无数华美的“图案”。
到伦敦不久,她和两位朋友在郊区合租了一所房子。每个星期天早上,农夫会到附近的空地摆卖新鲜肉类和有机蔬菜,价格比超市的贵上好几倍,但是,女儿却觉得物有所值。
她在电邮里如此写道:“蔬菜,就好像是刚刚从泥地里拔出来的,拿在手上,蔬菜的绿,仿佛便流满了手掌。妈妈,您常常说,肉类如果新鲜,叫它一声,它也会应。现在,买了一公斤五花肉,我叫了一声,它果真就应了……”
读到这里,我“哈哈哈”地笑出声来。为了增添生活情趣,孩子小时,我经常“胡说八道”地娱乐他们;现在,孩子大了,居然懂得以同样的方式“投桃报李”!
可君返回新加坡度假的次日,便迫不及待地上超市,买齐东西,大展身手。
她设计的两道菜肴是西式猪肉丸和蒜香西兰花;甜品呢,是烘烤小脆饼。
母女角色互换。她全情投入、满心陶醉地煮;我呢,气定神闲地袖手旁观。
她烹饪不用量匙,全凭感觉,天马行空地挥洒自如。两道菜肴都很美味,最大的特色是味道变化多端,不是开门见山的那种平坦、平直、平淡;它迂回曲折而又峰回路转。我注意到她善用柠檬皮和柠檬汁﹣﹣柠檬抢味,有先声夺人的霸气,把它加入掺了乳酪碎的猪肉丸里,便恰到好处地驱除了味道的滞腻,并且巧妙地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至于在烘烤得有点焦脆的西兰花上面放入柠檬皮和柠檬汁,却像是一篇布局严谨的“微型小说”,令人有“意在言外”的惊喜。
味道确实不错,可我嫌工序过于繁杂。然而,她却好整以暇地回应:“妈妈,工序多才出精品嘛!”
餐后,她说:“等着我的甜品上桌呀!”
她把桌上堆着的诸多原料“东拼西揍”地搅在一块儿,好像没多大工夫,就变出几盘又酥又香又薄又脆的小饼干。我一块接一块地吃,一连吃了十二块,撑得双眼鼓如金鱼。
可君得意扬扬地说:“每回客人来,我便烤这饼干,大家都赞不绝口呢!我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唤作‘风入口’,因为它就像一股香香的风,轻悠悠地飘进客人的口里!”说这话时,她的眸子溢满了蜜糖般的甜意。
我这个懂得厨艺又热爱烹饪的女儿,在陌生的异乡里,把日子过得像童话一样快乐。
(选自《听面包唱歌》,四川人民出版社)
(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本文在语言表述方面有诸多特色值得品味,请根据提示,品读下面词句的表述之妙。
iA.她舒舒服服地躺在摇篮里,我快快乐乐地在炉子前挥动铲子。
B.她全情投入、满心陶醉地煮;我呢,气定神闲地袖手旁观。
提示:请任选一句,结合其句式特点思考。
iiA.所以,女儿出世后,我吸取前两回的教训,“处心积虑”地要把厨艺传授给她。
B.为了增添生活情趣,孩子小时,我经常“胡说八道”地娱乐他们;现在,孩子大了,居然懂得以同样的方式“投桃报李”!
提示:成语的灵活使用,给文章增色不少。请从上面加点成语中任选一个品析。
(3)文章题目为“童话的滋味”,请结合全文写出其丰富的意味。
(4)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妈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两个角度加以评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②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③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依旧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④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节选自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选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品德?分别用哪些事例来说明的?
(2)选文第①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选文中举叶圣陶先生区分“做”和“作”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4)结合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核心,联系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
剪一段时光温暖你
①时光会苍老,生活则会继续。每段时光都会演绎着不一样的悲喜人生,匆匆逝去的是无情光阴,而沉淀下来的却是温暖记忆。
②儿时最大的乐趣,就是依偎在奶奶怀里,看奶奶剪窗花。奶奶最擅长剪纸艺术,那时村里谁家有了喜事,总要找奶奶剪大红喜字或者并蒂莲花等图案,贴在窗户上增添喜庆气氛。剪喜字是有讲究的,若是人家想要红双喜,那么奶奶剪的时候就要下功夫,一张红纸对折,一把剪刀细细地揣摩着,剪刀一路下去蜿蜒曲折。再把红纸打开时,一幅漂亮的红双喜字就剪出来了。
③对于剪窗花,奶奶一直情有独钟。当年爷爷和奶奶从关里来到关外,一路走来缺衣少吃,奶奶就用自己的双手,走一路剪一路,用漂亮窗花换来一些食物。后来,日子虽然贫穷但总算安稳下来,奶奶还是喜欢剪窗花。
④儿时,和奶奶去田野里打柴草,奶奶挥舞着镰刀在前面割,我在后面帮着往起摞。累了,我和奶奶坐在草丛里休息。奶奶不抱怨累,反而有兴致地观察着周围的野花儿,花儿五颜六色,一朵一朵娇艳欲滴。奶奶在心里记下花儿的模样,几天后,就能剪出一幅漂亮的窗花儿。
⑤每到春节,是奶奶最劳累的时候,左邻右舍都来找奶奶剪窗花儿,他们一边嗑着瓜子一边闲聊,而奶奶的双手则要不停地剪着,常常累得腰酸背痛。看着村里人拿着窗花笑眯眯地离去,奶奶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⑥有一年春节,好妈剪出一幅大红的“年年有余”,我开心地准备贴出去,奶奶却领着我到村东。那里新搬来一户人家,生活很贫穷,窗户上糊着黑乎乎的窗纸。奶奶把大红窗,贴在窗纸上,在雪花的映衬下,整个院子都亮丽起来,女主人拉着奶奶的手,眼泪不停地流着。
⑦那时在农村,一般人家都是住草房。有一年,因为烟囱冒火,结果火烧连营,前村有一半人家烧得片甲不留,奶奶就把一些村民让到家里居住。每天,奶奶都要用白面掺些玉米面蒸一大锅馒头,还把家里存的腊肉拿出来,做菜给他们吃。但他们还是愁眉苦脸的,毕竟没有了家。
⑧奶奶开始为他们剪窗花儿,一边剪一边安慰着:“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人平安就好,勤快点将来什么都会有的,这就像剪窗花,把那苦日子剪掉,留下的就是让你看着开心的窗花儿,慢慢过,好日子在后头呢”。奶奶剪出花样最多的是“岁岁平安、五谷丰登”,奶奶用朴素的语言,美丽的窗花,安慰着村民,让他们有勇气面对困难。
⑨剪一段时光温暖你。在那贫瘠岁月里,奶奶的窗花比世间任何一朵花儿,都要芬芳美丽,四季绽放从不凋零。
⑩流年里的窗花儿,一朵一朵绽放在窗前,温暖了苍凉而清贫的岁月。
(1)分别写了奶奶剪窗花的哪些事?请作出概括。
(2)赏析下面的句子:
奶奶不抱怨累,反而有兴致地观察着周围的野花儿,花儿五颜六色,一朵一朵娇艳欲滴。奶奶在心里记下花儿的模样,几天后,就能剪出一幅漂亮的窗花儿。
(3)结合全文,概括奶奶人物形象。
(4)题目“剪一段时光温暖你”,文章结尾“流年里的窗花儿,一朵一朵绽放在窗前,温暖了苍凉而清贫的岁月。”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对“温暖”的理解。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让人读书的快乐和被迫读书的痛苦
东野圭吾
①我还是孩子的时候非常讨厌读书。看到姐姐们读着什么世界儿童文学全集的时候,我觉得她们很蠢,认为那种东西没什么意思。那是电视机刚开始普及到家庭的时期,我或许是开始远离印刷文字的第一代人。
②“书是好东西哦。读书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变成了主角,兴奋激动、紧张刺激,很有意思。”母亲常这样对我说。“我不需要。我要走自己的路。”我如是回答,端坐在黑白电视机前沉浸在《铁臂阿童木》和《铁人28号》的世界里。
③即便如此,在母亲的意识里,似乎早已存在“读书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这样一条定义,她竟然打算让自己的孩子也去读书。她的第一次尝试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是《佛兰德斯的狗》。我不知道母亲为什么选了这本书,大概是这本书有名气或者我属狗之类的原因吧。但如果从解决我不爱读书这个目的出发来看,这完全是个错误的选择。母亲很烦,我只得不情愿地读了起来,但说实话,在我看来,《佛兰德斯的狗》一点意思都没有。内容我现在已经忘光了,只记得那是个可怜的少年带着他可怜的狗,最终毫无幸福可言地死去的故事。
④“什么玩意儿嘛,书果然还是让人心情沉重的东西。”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越来越讨厌读书。
⑤母亲却没有放弃。她似乎觉得,靠情节取胜的书如果不合口味或许会产生负面效果,于是又想到了伟人传记。大概她认为伟人成功的故事会让我提起兴趣吧。就这样,《伽利略传》被选了出来。它讲的是家喻户晓的伽利略·伽利略的生平故事。正如母亲所期望的,我被这本书吸引了。
⑥故事从一场晚宴开始。少年伽利略在父亲的带领下参加晩宴,可四周全是大人,令他觉得很无聊。他四处打量,寻找有意思的事,结果看到了天花板上摆动着的吊灯。最开始他只是心不在焉地看,却渐渐地发现了一个特征——虽然吊灯摇摆的幅度越来越小,但完成一次摇摆的时间却没有变。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当时的他竟凭借自己的脉搏做出了确认。他觉得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便告诉了大人们,却没有得到重视。“别乱说。摇摆的幅度变小之后,往返一次的时间不是也会跟着变短嘛!”他们笑个不停。于是,少年伽利略为雪耻而努力学习,成为了一名科学家,发现并且证明了许多物理定律。
⑦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感想是:科学真伟大。不可否认,当时的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以后的路。我开始抵触除了算术(数学)和理科之外的所有科目,觉得学习其他东西只不过是在白费脑筋。最终结果是我更加坚定了拒绝读书的立场。
⑧母亲因所有努力都白费而恼羞成怒,选择了同班主任商量这种简单直接的手段。那是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⑨那名女教师向母亲推荐的,是下村湖人的《次郎物语》。“老师好不容易给选了本书,一定要好好读。要是被问起有什么感想时你却回答还没看,那妈妈也太没面子了。”把书交到我手上时,母亲这样说。
⑩从那天开始,《次郎物语》就端坐在我的书架当中。每当我面向书桌想干点什么时,它就会进入视线。那时我就会想“必须得看看啦”,却总也提不起精神。光看书名就觉得很枯燥,封面上画着一个看上去很穷的寸头少年。让一个热爱奥特曼的少年去读这种书实在勉强。
即便如此,我还是试着挑战了几次。翻开第一页看看还是可以的。但当双眼开始追着那些文字跑时,痛苦便会突然间袭来。这并不是因为我想读才读,只不过出于义务而已,所以并没有坚持的理由。
这本书我没能读到最后。读后感也只是将看过的内容概括一番,最后加一句“对不起,我没能看完”,以期得到谅解。班主任什么都没说。母亲至此也终于想通了,决定面对儿子讨厌读书这一事实。
。
那是在我进高中之后不久。大姐带回来一本硬皮封面的书,书名为《阿基米德借刀杀人》,是一个叫小峰元的人写的,还获得了江户川乱步奖。当时的我连江户川乱步这个名字也全然不知。于是我问大姐,她自信满满地答道:“是一个将推理小说发扬光大的外国人,加入了日本国籍,本名叫埃德加爱伦·坡。”
“那,这本书有意思吗?”
“有意思哦。主人公是个高中生,这本书或许你也能读得下去吧。”
“是吗?”
“里面的汉字也很少。”
我有些不大情愿地接过书,啪啪地翻了起来。铅字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我不禁发出“哇”的一声,脸色十分难看。
“这不全是字嘛。根本就没有图画。”
“那是当然了,又不是画册。”
接触到久违的书这玩意儿,我的头都晕了起来,但这本书我却真读得下去。至于原因,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是一时兴起呢,还是着了魔呢?总之当时我的行为无法靠道理去解释。而且还不仅仅是读得下去,我竟然将它读完了。故事本身并不长,我却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最后整个故事在脑子里都变成了一团糨糊,但总之还是读完了。对于在那之前不管多么有趣的书也只能看个一两页的我来说,这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起意外事故了。
推理小说还真的可以啊——那时我第一次有了这种想法。
接下来我读了《点与线》,还读了《零的焦点》,全都是一气呵成,爽快至极。一看到铅字就头痛的过往变得那样不真实。很快我开始关注起其他作家的作品,到最后终于也开始自己掏钱买起书来。
(选自《我的晃荡的青春》有删节)
(1)通读全文,概括在读书方面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讨厌读书——()——读不完整本书——()——热爱读书。
(2)阅读文章①—⑦段,说说看当年不爱读书的理由是什么?
(3)文中好几处提到母亲,请结合母亲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4)请赏析段“对于在那之前不管多么有趣的书也只能看个一两页的我来说,这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起意外事故了。”加点词语表述效果。
(5)在段划线处,补写一个符合文意的句子,使前后文衔接顺畅。
(6)本文再现了少年时期曲折的读书之路,你觉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阐述文章标题中“快乐”和“痛苦”的含义,并谈谈文章一给你的启发。
解析
一、复合题(共16题)
1.
(1)对生命时间的留恋(对时间的留恋);
对生命情感的守候(对亲情的看重);
车站工作人员助青年上车;
对共同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对美好文化的歌颂与真挚的热爱)。
(2)在这种文化氛围里,人人无需沟通,彼此心灵相应。
(3)相同点参考:
①前后(特殊情况下特殊表现)行为、态度截然相反;
②简洁到位的动词使用;
③希望别人过个好年,善解人意的性格。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概括作答。由第①自然段“所以在这一年最后的夜晚,要用‘守岁’——也就是不睡觉,眼巴巴守着它,来对上天恩赐的岁月时光以及眼前这段珍贵的生命时间表示深切的留恋。”可知,守岁是对生命时间表示深切的留恋。由第②自然段“除夕是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所以此时此刻一定要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团聚一起。”写团圆是重视亲情的表现,是对生命情感的守候。文章重点写的两件事:一是⑥—⑦段写老汉卖给我果酒,二是第⑨段写站台工作人员将爬火车车窗回家过年的年轻人推进去。这两件事都表现了人们共有的年的情怀,共同的生活理想。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解题时要先读懂题意,然后根据题意要求,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然后结合文中具体段落概括出相应的解析。第⑧段划线句写老汉理解我缺一瓶酒的急切心情,很痛快地把酒卖给了我,是因为共有的年的情怀。在除夕之夜,每个人的心情和祈盼都是一样的。这是一种共同的感受,共同的观念,共同的文化氛围,所以无需多言,即可理解。由此可判断第⑩段照应的句子为“在这种文化氛围里,人人无需沟通,彼此心灵相应。”
(3)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准确和全面,人物形象的描写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来分析。另外,还可以根据情节、环境、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人物特点。从语言方面,对这两个人物都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写小杂货铺老板用了“摇手”“拉开”“叫”等动词,写站台工作人员用了“拽”“推”等动词,简洁生动。从内容方面,这两个人物在当时情况下前后态度和举动都截然相反。小杂货铺老板先是不开窗,摇手说不卖了,当知道“我”就差一瓶酒的时候马上拉开窗子,很快的把酒给了“我”。站台工作人员先是使劲往外拽爬车窗的年轻人,后来反倒笑嘻嘻地把他推上去。两者前后完全相反的做法都表现出了他们善解人意的性格,都是为了心中共同的情怀,为了让每个人都过个好年。
2.
(1)中湾村二十吨红富士苹果将远销尼泊尔,走向国外。作为村主任的他看到广大村民用勤劳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财富,为村民感到高兴,内心兴奋。对政府连片种植的谋划和引导表示感激之情。
(2)第④段主要描写了刚开始栽种苹果时的艰难与收获,为下文全村集中精力发展苹果产业做了铺垫。
(3)i“拿”、“摩挲”、“把玩”、“端详”等一系列动词细致传神地刻画出“我”和姐姐舍不得吃“国光”苹果的情形,表述他们对苹果的喜爱和不舍之情,暗示当时生活的拮据。
ii“染”字细腻传神地刻画出清幽、淡雅的苹果花香深入人心,给人以联想,表述了愉悦、幸福的心情。
(4)内容上:苹果丰收、远销国外,村民们用劳动创造了财富,从而对生活充满希望;政府为村民铺路,特别是为村民们搭建管理之路、销售之路,更加鼓足了村民们的劳动干劲,含蓄地表述了对党的感激之情。结构上:引发读者的想象,意味深长;更是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
(1)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揣摩。当满载苹果的四辆大货车同时启动,全村二十吨红富士苹果将远销尼泊尔时,作为村主任的六叔自然激动难抑,以至于“眸中满含泪花”,这是为乡亲致富感到幸福的泪,同时也包含着对政府连片种植的谋划和引导的感激。
(2)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分析。第④段,“那一年,苹果成熟,满园飘香却增添了父亲他们的愁眉……”是由于山路难走,苹果销路成问题,但卖出的好价钱又让父亲看到了希望。这个段落在情节上引出下文,为后来家乡苹果得以连片种植做了铺垫。
(3)i本题考查句子表述效果的分析。“将半红半绿的苹果拿在手中,摩挲着,把玩着,似乎端详一件宝物。”运用动作描写,“拿”、“摩挲”、“把玩”、“端详”等一系列动词,运用得很传神,生动地刻画出“我”和姐姐舍不得吃苹果的情形,表述他们对苹果的喜爱和不舍之情,暗示当时生活的拮据。
ii“馨香染肺腑”,“馨香”是气味,不可能“染肺腑”,这是通感的写法,形容苹果花香气之浓郁,透人肺腑,表述了乡亲们对幸福生活的陶醉之情。
(4)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分析。“明春,必将花香馥郁。”是文章的最后一句,引发读者想像明年的苹果丰收景象,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必将花香馥郁”预示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也表述了对政府牵头引导的感激之情。
3.
(1)D
(2)考入南京不收学费的水师学堂,学了半年,改去矿路学堂学开矿;毕业后被派往日本留学,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后,决定学医
(3)①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为做侦探而将被斩;②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③认为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④决定先提倡新文艺。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项错在“以地点的变化为顺序”,本文是以时间变化为顺序进行叙述。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根据原文“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等语句,可知鲁迅的第一次人生转折是考入南京不收学费的水师学堂,学了半年,改去矿路学堂学开矿,当时他想走的是实业救国的道路;根据原文“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可知鲁迅的第二次人生转折是毕业后被派往日本留学,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后,决定学医,这时他想走的是医学救国的道路。本题结合原文,用简要的语言分析概括即可。
(3)根据原文“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新,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可知鲁迅放弃学籍的原因有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为做侦探而将被斩、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认为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决定先提倡新文艺。
4.
(1)B
(2)补充交代了单霁翔的专业背景和对故宫的喜爱,交代了他能全方位改变故宫的原因。
(3)①单霁翔坚守新规,法国总统步行参观故宫;②单霁翔满足大爷的要求,午门首次打开了三个门洞。
示例:单霁翔是一个积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不畏权贵)、尊重游客合理需求的人。
(4)①能体现单霁翔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②可以看出他为了改变故宫而付出的艰辛努力;③包含着对单霁翔的赞誉之情;④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
(1)C
(2)①第一次提到都梁是个石油勘探工程师,交代了都梁原来从事的行业,更加表现出都梁的写作才华;②第二次提到都梁是个工程师是为了表明他写作时的缜密和认真。
(3)①都梁有不服输的韧性;②都梁做事缜密、认真;③都梁多才多艺,不仅写小说、剧本,还亲自拍戏;④都梁不在意成名。
6.
(1)突出鲁迅先生慈祥、开朗、安静、热心。
(2)为年轻人治伤,指引他们走向光明的前途,希望他们能够追求真理,追寻光明的将来。
(3)指燃烧的心;指鲁迅的精神如同太阳一般指引人们前往光明的未来。
(4)鲁迅的精神将会永垂不朽,一直在人们的心中。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要做对此题,筛选相关信息。其关键是找到相应的语句和关键词。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热心。
(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结合“我知道多少年轻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鲁迅先生为年轻人治伤;由“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敢恨,敢说,敢追求,鲁迅先生期望活着的人勇敢追求真理;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专业餐饮原料采购协议范例
- 2024专门物业抵押贷款协议范本
- 城市公园景观栏杆2024安装工程协议
- 2024年店铺技术支持人员劳动协议
- 2024技术服务协议案例
- DB11∕T 1720-2020 城市雨水管渠流量监测基本要求
- 2024年批量沥青订货协议范例
- 2024年泳池施工项目协议模板
- 2024年度混凝土挡土墙施工协议
- 2024年设备购销协议条款
-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4详解新版《公司法》课件
- 耳穴压豆教学课件
- 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讲解
- GB/T 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
- 三年级《格林童话》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大型展会对城市会展业发展影响文献综述会展专业
- 乡镇结核病防治工作职责
- 机组启动试运行工作报告
- 礼仪队工作计划三篇
- 互补输出级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