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一)语文试题(解析)海安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一)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一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苞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这自然是事实。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再说,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为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眼睛呢?说到这里,我们应当讨论一下文字的用处了。
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的。
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而且,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特殊语言”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用声音来作象征的那一部分。在亲密社群中可用来作象征体系的原料比较多。表情、动作,因为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譬如,我可以和一位熟人说:“真是那个!”同时眉毛一皱,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肤一紧,用手指在头发里一插,头一沉,对方也就明白“那个”是“没有办法”“失望”的意思了。如果同样的两个字用在另一表情的配合里,意义可以完全不同。
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我决不是说我们不必推行文字下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开始抛离乡土社会,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我要辨明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而且我还愿意进一步说,单从文字和语言的角度去批判一个社会中人和人的了解程度是不够的,因为文字和语言,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而且这工具本身是有缺陷的,能传的情、能达的意是有限的。所以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否则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极大发展,但乡村文化发展依然滞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导向出了问题,即实行城市文化向乡村文化单向输入,乡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建设自身文化的内生动力。
文化下乡活动的开展标志着乡村文化政策由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乡村文化建设的逐渐转变。如今,文化下乡已成为一项定期性的、制度化的活动。在此过程中,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流动,如建设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镇电影院,送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等。
文化下乡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但从其政策特征来看,文化下乡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城乡二元性在文化领域的延伸。下乡的“文化”实质上就是城市文化,二者是同质构成的。反过来看,这隐含着乡村缺乏文化或者乡村文化是边缘性文化,需要扶持和帮助。在这种政策立意中,作为主流文化载体的城市具有乡村无法比拟的文化优势,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城市文化散发出先进、文明的气息,代表着主流的、主导性的文化。唯其如此,才有必要向乡村输入。
此外,文化下乡政策也体现了单向的外部输入性。文化下乡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路径。从供给的主体看,这是一种主动的作为,文化下乡活动往往是多部门联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层层推进,各司其职。从被供给的对象看,这意味着被动接受从外而来、从上而下的文化。就发展历程看,受城乡二元结构思维的影响,我国乡村文化政策的主要特征就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强势改造。
(摘编自鲍磊《文化下乡及其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把乡下人听见汽车喇叭鸣叫而不知所措称为“愚”,那么也可把城里人不辨苞谷和小麦称为“愚”。
B.文化下乡活动是我国乡村文化政策发生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它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发展,成效显著。
C.建设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镇电影院,送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等,是我国文化下乡的具体措施。
D.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层层推进,各司其职,说明我国文化下乡活动所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路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文字交流有时会因为词不达意而引起误会,而用表情、动作来交流则可避免误会。
B.虽然文字和语言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工具,但在乡土社会中依然有必要推行文字下乡。
C.如果送到乡村的文化在本质上就是城市文化,那么文化下乡活动就会和初衷相违背。
D.从语言风格上看,材料一语言平易晓畅,生动活泼;材料二则严谨准确,逻辑严密。
3.下列选项中,和材料一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相同的论证方法的一项是()
A.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
B.教育不仅仅意味着知识的传授,还有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才能铸就更健全的人格、更高贵的精神。而缺少爱的教育,注定是冰冷的、空洞的,是没有灵魂的,肯定是失败的教育。.
C.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沉醉期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宋人翁森云:“以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阅读,实乃人生第一快事。
D.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4.材料一说“我要辨明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乡土社会的本质”具体指哪些内容?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4分)
5.费孝通先生论述的是“文字下乡”,但对材料二所论述的推行“文化下乡”也有许多启示,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说明。(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儿。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儿,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我咬了一口美味的家做月饼,想起那个小同乡大概现在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轻伤的问问,重伤的就得拉开他们的符号,或是翻看他们的衣襟。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我定了下神才看到符号.上写着X营的字样。啊!不是,我的同乡他是团部的通讯员。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一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我们突破第一道鹿寨,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但到这里,消息忽然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在打”,或是“在巷战”。但从他们满身泥泞,极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刚从泥里掘出来的担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战斗。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了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
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1958年3月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没有正面描写小通讯员受伤的情景,而是通过担架员的叙述来侧面烘托他英勇无畏的精神,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感情更强烈。
B.文中的新媳妇一开始因为又羞又怕只愿意做下手,后来能帮小通讯员拭身子了,可见她工作熟练了,能克服自身的忸怩心理。
C.文中前后两处描写新媳妇“‘啊’了一声”的细节,分别表现她认出通讯员时的惊讶和听到通讯员事迹时的震惊与悲痛。
D.借助省略号来表述人物心理,如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第一处表现了担架员的急切心理,第二处表现他的期待之情。
7.下列对选文第4节语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叙写了故乡中秋佳节的美好习俗,舒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缓解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B.对中秋佳节的深情回忆,体现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想起”“大概”“也许”“或者”等词,表述“我”在中秋佳节对小同乡的挂念。
D.以女性视角,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体现人物内心质朴、丰富、细腻的情感。
8.文中新媳妇“异样地瞟”“狠狠地瞪”“气汹汹地嚷”与前文她的形象看似矛盾,实则符合情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有人将文中画横线句改写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伟大的革命战士的脸”,你觉得哪种写法更好?结合文章,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二)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骨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这是柳亲元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辱,谦辞,感到自愧的意思。
10.结合材料一,下列各选项前后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而耻学于师不耻相师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英文字母。()
世A果B群C怪D聚E骂F指G目H牵I引J而K增L与M为N言0辞P愈Q以R是S得T狂∪名。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乐师,指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
B.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
C.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D.仆,谦辞,指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别人。文中的“仆”,是柳宗元的自称,属于谦辞。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选段运用“嗟乎”“呜呼”感叹词,并以“其可怪也欤”作结,直接而鲜明地强化批判之意,发人深思。
B.《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写了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柳宗元认为,韩愈作《师说》抗颜为师,不顾世俗风气,收招后学青年,勇气可嘉,但也因此招来众人嘲笑与辱骂。
D.柳宗元述说自身条件差,并以孟子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为理由,谈及“今之世,不闻有师”,因此“不敢为人师”。
14.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5.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两则选段的论证手法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17题。
秋兴八首①·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①《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时战乱频仍。②信宿:再宿。③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刘向,字子政,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
16.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画面,诗人每日去江边与山峰对坐,感发诗兴,忘却了忧愁。
B.颔联写所见,渔舟漂泊,燕子翻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诗人身处异乡,心念京华。
C.颈联运用典故,借匡衡和刘向的典故,表述诗人对自己“立功”“立言”无望境遇的无奈。
D.全诗结构严密、抒情深挚,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将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所感结合。
17.本诗尾联塑造的“同学少年”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形象有很大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从对待权贵高位及国家命运的角度加以比较。(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景物描写富有层次,其中最具动态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说明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19.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C.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D.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20.连词的准确使用,不仅可以表明的态度,而且能够让前后句逻辑严密,文中()处所填连词最佳选项为()
A.然而当然虽然当然B.当然然而虽然当然
C.当然然而当然虽然D.然而然而虽然虽然
21.文中加点字精准简练,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分析。(3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①__。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___②__,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_____③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60分)
单靠读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
——(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解析及解答:
1.B2.C3.D
4.从空间来讲,乡下人的生活是直接的、面对面的生活2分,可以通过交谈来进行1分,不需要借用文字这种间接的方式来表述1分。
5.①我们应尊重乡土文化本色1分,摒弃对乡土文化的轻视和不平等态度1分。
②选择优秀的、适合1分融入乡村的城市文化1分进行文化下乡。
③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乡土文化本身的优质内容及其特色1分,积极发挥乡村建设自身文化
的内生动力1分
(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1.B.“它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发展,成效显著”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如今,文化下乡已成为一项定期性的、制度化的活动”,但并没有评价其成效如何。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如果……那么文化下乡活动就会和初衷相违背”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原文“文化下乡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城市文化散发出先进、文明的气息,代表着主流的、主导性的文化。唯其如此,才有必要向乡村输入可知,并没有完全否定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输入。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画线句中,根据原文“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可知,运用的主要是事实论证。
A.运用的是道理论证。
B.“培育爱……才能……缺少爱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教育”运用的是对比论证。
C.“以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使用的是引用论证。
D.“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可知是事实论证。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分析题干并结合材料可知,在某些情况下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有其合理之处,不分场合一味强调使用文字这种沟通方式也存在不便之处,因此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因此,对于“乡土社会的本质”这一问题,就可以从材料中归纳出乡土社会特有的沟通方式来说明。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再说,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为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眼睛呢?说到这里,我们应当讨论一下文字的用处了”,第三段“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的”,第四段“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第五段“表情、动作”,因为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及第六段“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等相关内容可知,面对面社群的人们,他们生活上互相合作,天天见面,不需要语言文字,用日常语言交流更便捷高效。由此可归纳出:从空间来讲,乡下人的生活是直接的、面对面的生活,可以通过交谈来进行沟通,不需要借用文字这种间接的方式来表述。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和第二段“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中可看出费孝通认为我们对乡下人应该抱有平等和尊重的态度。而结合材料二“下乡的‘文化’”实质上就是城市文化,二者是同质构成的”“就发展历程看,受城乡二元结构思维的影响,我国乡村文化政策的主要特征就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强势改造”可知:我们应尊重乡土文化本色,摒弃对乡土文化的轻视和不平等态度。
根据材料一第七段“我决不是说我们不必推行文字下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开始抛离乡土社会,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和材料二“城市文化散发出先进、文明的气息,代表着主流的、主导性的文化。唯其如此,才有必要向乡村输入”可知:选择优秀的、适合融入乡村的城市文化进行文化下乡。
根据材料一原文“所以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否则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和材料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导向出了问题,即实行城市文化向乡村文化单向输入,乡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建设自身文化的内生动力”“从被供给的对象看,这意味着被动接受从外而来、从上而下的文化”可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乡土文化本身的优质内容及其特色,积极发挥乡村建设自身文化的内生动力。
6B.“可见她工作熟练了,能克服自身的忸怩心理”分析错误。这一变化是因为被小通讯员的英勇壮举感动,所以才会“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
7B.“彰显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错,对中秋佳节的深情回忆,与后文战斗的残酷和通讯员的牺牲形成反差,体现了“我”对安宁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8.①看似矛盾:“异样地瞟”“狠狠地瞪”“气汹汹地嚷”写出了新媳妇的不满、愤怒1分,与之前的羞涩、胆小、温柔(老是抿着嘴笑)构成强烈反差1分。
②符合情理:因通讯员的牺牲让新媳妇情绪失控1分,但新媳妇的淳朴善良的本质并没有改变1分。
9.原文更好。
①人物形象上,本意不在突出英雄,而是侧重刻画一类像通讯员一样有血有肉、质朴善良、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普通人形象;2分
②写法上,小说运用以小见大手法,将宏大主题体现在通讯员、新媳妇这些无名无姓的小人物身上;2分
③主题上,旨在以普通的人、事彰显人性、人情之美。2分
10.选D11.FJP12.选B13.选D
14.①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解析:①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效法。
“意”,想到1分;“自”,从1分;“乃”,竟然1分;“见”被1分。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②众人:一般人、普通人;下:不如、低于1分;耻:以……为耻,觉得……耻辱,对……感到羞耻1分;状语后置调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1分。
15.①《师说》选段(或材料一或前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暨南大学《区域经济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汉语语法及其教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学院《田径Ⅱ》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生产主管工作总结
- 2024年度校园招聘传单派发劳务协议3篇
- 文旅新媒体运营 课件 第6章 文旅新媒体直播运营
- 2024年幼儿园个人工作总结1000字范文
- 2024年度文化传媒合同:综艺节目制作与推广合作2篇
- 翻译三级笔译综合能力模拟39
- 2024年度河砂开采与保护生态补偿合同3篇
- 安徒生童话100篇完整篇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物流
- 财务管理的人工智能应用
- 读为什么是中国有感
- 老人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课件
- 安全生产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天津市五所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 浅谈如何提高公安信访工作整体水平和能力
- 幼儿园安全教育课件:不被欺负有办法
-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绪论课件
- 《管理者的职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