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等领域的新成就。1969年,在洛阳出土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

忆昔

唐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五代十国隋唐公元960年:

赵匡胤建宋公元581年:杨坚建隋公元618年:杨广被杀李渊建唐公元907年:

朱温灭唐

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盛世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科技、民族、对外关系等全面繁荣。洛阳出土的隋朝国家粮仓遗迹其时府库极为充实,重要的去处,仓储亦极丰盈。其国富,古今少可比拟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东都洛阳“盛极一时”表现:仓库足,建东都,开运河。隋朝大运河一隋朝的兴亡隋初虽建都长安,但这只不过是隋文帝拉拢关陇军事集团、稳固隋朝统治的权宜之计。政治上,西京“关河重阻,无由自达”“南服遐远,东夏殷大”,而洛阳居天下中,可以照顾全局;经济上,东都“水陆通,贡赋等”,漕运方便,可以解决粮食、物资供应的困难。为扭转长安作为统一大国都城偏处一隅、独力支撑的局面,必须营建东京,以与长安成掎角之势,加强对山东(崤山以东)地区和南方的控制。于是,杨广开始营建东都,洛阳的实际地位和功能远超其名,起到了实际首都的作用。

——摘编自丁海斌《中国古代陪都的名与实》根据材料,概括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的背景和目的。(5分)背景:隋朝初建,但都城偏远,隋朝迫切需要加强对全国的统治。(2分)目的:①利用洛阳的地理优势,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②尤其是加强对东部和南方地区的控制。③保证中央政府的赋税征收和物资供应。(3分)一隋朝的兴亡洛阳出土的隋朝国家粮仓遗迹其时府库极为充实,重要的去处,仓储亦极丰盈。其国富,古今少可比拟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东都洛阳

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政府开凿了隋唐大运河,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盛极一时”表现:仓库足,建东都,开运河。隋朝大运河聚钱布金银于上者,其民贫,其国危;聚五谷于上者,其民死,其国速亡。

——王夫之《读通鉴论》(炀帝)内恃富强,外思广地,以骄取怨,以怒兴师,若此而不亡,自古未之闻也。

——魏征等:《隋书》“短命而亡”原因:

自恃强盛,大兴土木,征伐高丽。→过度劳民伤财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次子即位隋灭唐立玄武门之变材料一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吴兢《贞观政要》材料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cú]逝,遂亡一镜矣!

——宋祁等《旧唐书》材料四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门下省对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权···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王小甫等《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此皆古昔未有也。——吴兢《贞观政要》盛世一:“贞观之治”

研读材料,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戒奢从简、轻徭薄赋;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劝课农桑;开明民族外交政策;……材料五

……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王定保《唐摭言》

吸取隋亡教训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

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障碍,隋朝灭亡提供深刻教训,为贞观之治出现奠定基础。

唐太宗顺应形势,采取调整政策、选贤任能、虚怀纳谏等措施,促成贞观之治出现。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请从“时会”

与“人力”两个方面,分析促成“贞观之治”的原因。盛世二:“开元盛世”废唐称帝,改国为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李隆基即位。唐朝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继西汉前期后又一个盛世局面。

唐玄宗走马任姚崇

颁行律法——《唐六典》曲辕犁唐三彩唐长安城选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唐

东突厥回鹘西突厥吐蕃南诏靺鞨室韦契丹就如何处理突厥问题。贞观年间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突厥世为寇盗,百姓之仇也。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

另一种意见认为:“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你赞同哪种意见?为什么?

前者将突厥视为寇盗,强调其危害。看法充斥着对突厥的蔑视和不平等,是大国胜利者立场。后者把突厥人看成中原百姓一样,具有平等、仁爱的态度,并提出以突厥人治理突厥人的方式(羁縻),该政策利于管理,能更好地稳固统治。唐太宗李世民选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唐

东突厥回鹘西突厥吐蕃南诏靺鞨室韦契丹措施一(东突厥):“战而后和”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风俗习惯的情况下,委托突厥贵族管辖;突厥首领给予官职;善待可汗。羁縻府州:唐朝对民族地方进行间接统治的形式,其部落列置州县,以其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子孙世袭,各安其居,不编户籍,不上贡赋。“天可汗”措施二(西突厥):安西都护府灭亡西突厥北庭都护府

唐太宗时期唐高宗时期武周政权时期措施三(吐蕃):看图读史:历史事件?最后结局?历史影响?阎立本《步辇图》松赞干布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场景;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和亲;促进汉藏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吐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历史事件:最后结局:历史影响:唐蕃会盟碑“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措施四(靺鞨):唐玄宗时期,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整理:唐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民族团结与发展

民族地理位置皇帝方式概括意义突厥东突厥西北:兴起于阿尔泰地区唐太宗战争灭亡东突厥汗国西突厥西北:天山南北唐高宗战争与设置机构回纥北方:东起黑龙江,西至阿尔泰山册封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回鹘,发展为后来的维吾尔族。吐蕃

9世纪前期会盟/靺鞨东北唐玄宗册封西南:青藏高原和亲松赞干布遣使求婚,文成公主下嫁唐太宗唐玄宗

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①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②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③促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联合回纥灭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和北庭都护府(武则天)统辖天山南北大海咸海外兴安岭、库页岛南海时间:公元755—763年;作用: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白居易:《长恨歌》沉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腐败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欧阳修《新唐书·兵志》

藩镇割据的弊端在于“地擅于将,将擅于兵”,地方军队、财赋为节度使专擅,朝廷难以过问;而节度使又受制于骄兵悍将,如果失去了部下的拥戴,不是被杀就是被逐。这样的藩镇割据造成的后果,只能是社会的动乱和瓦解。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