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秦统一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学会运用时空定位分析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2.通过深度学习,认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掌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内容、特点、影响,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3.通过延伸学习,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和教训,学会运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历史是延续的,但永远是变的,因革损益,随时而异,其间仅有缓速显晦之别。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秦统一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学会运用时空定位分析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2.通过深度学习,认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掌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内容、特点、影响,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3.通过延伸学习,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和教训,学会运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学习目标:研究学习秦朝历史的资料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春秋战国秦朝(前770-前476年)(前475-前221年)(前221-前207年)西陲立国变法强国统一帝国从“诸侯卑秦”到“秦并天下”(军事统一)秦国历代国君(方国-诸侯国-王国-帝国)即位顺序君主称号姓名在位年数在位时间身份*非子嬴非43年前900年-前858年恶来五世孙*秦侯嬴侯10前857年-前848年秦非子之子*秦公伯嬴伯3前847年-前845年秦侯子*秦仲嬴仲23前844年-前822年秦公伯子*秦庄公嬴其44前821年-前778年秦仲长子1秦襄公(立为诸侯)嬴开12前777年-前766年秦庄公次子,公子世父之弟9秦穆公嬴任好39前659年-前621年秦德公子,秦成公弟25秦孝公嬴渠梁24前361年-前338年秦献公子26秦惠文王(秦惠王)嬴驷27前337年-前311年前324年改元秦孝公子27秦武王(秦悼武王/秦武烈王)嬴荡4前310年-前307年秦惠文王子28秦昭襄王(秦昭王)嬴则/嬴稷56前306年-前251年秦惠文王子,秦武王弟29秦孝文王嬴柱3日前250年秦昭襄王子30秦庄襄王(秦庄王)嬴异人/嬴子楚(嬴楚)3前249年-前247年秦孝文王子31秦王政嬴政25(当秦王的时间)前246年-前221年秦庄襄王子从“诸侯卑秦”到“秦并天下”(军事统一)学习任务一: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从“诸侯卑秦”到“秦并天下”的原因和条件。材料1.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偌,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吕氏春秋》材料2.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史记》材料3.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危诸侯。——《战国策》从“诸侯卑秦”到“秦并天下”(军事统一)

材料4

材料5

材料6

材料7

材料8

王道VS兵道VS霸道

战国中期,魏襄王和孟子曾就中国的未来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对话。魏襄王问孟子∶"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孟子回答说∶"统一才能安定。"魏襄王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孟子说∶"不嗜杀人者能统一天下。

孟子深刻洞悉历史大势,指出统一才是当时中国的唯一出路也道出了人民渴望统一的心声。然而,"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却只能是孟子的理想。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战争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年和手段。——摘自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解说词

材料9.

材料10.

从“诸侯卑秦”到“秦并天下”(军事统一)(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3)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4)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5)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6)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必然性可能性1.原因和条件从“诸侯卑秦”到“秦并天下”(军事统一)2.过程(师出有名VS师出无名)BC230-221年东灭六国BC215年北击匈奴BC218-214年南征岭南BC221年

管辖西南

韩、赵、魏、楚、燕、齐基本实现统一大将蒙恬、收回河套,修筑长城、修建直道。开凿灵渠,设置三郡。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加强控制。2.过程(师出有名VS师出无名)从“诸侯卑秦”到“秦并天下”(军事统一)

材料11.

材料12.

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学习任务二:阅读教科书第一目“秦的统一”第四段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秦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秦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其他“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御史大夫太尉皇帝丞相

行政军事(虚设)

监察(副丞相)大权独揽任免官员宫廷警卫宫门卫戍宫廷车马皇室事务司法刑狱农赋财政工商税务皇室财务民族外交祭祀礼教中央官制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中尉将作少府京畿治安宫殿营建互不相属互相牵制1.制度推广与创新(制度统一)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

材料13.

御史大夫太尉皇帝丞相诸卿郡县乡里亭基层具体事务郡守、郡尉、监御史县令\长地方官制监察军事

行政地方具体政务1.制度推广与创新“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

材料14.

分封制和郡县制有何区别?为什么秦朝废除了分封制,采用郡县制?官员身份选官标准产生方式任职时间经济来源管理程度集权程度贵族—官僚血缘—才能世袭—任命终身—任期采邑—俸禄较差—较强较弱—较强1.制度扩张与创新“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

材料15.

一、政治制度:【选必一:第1课第二子目】

秦的统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秦朝在中央建立了以公卿为首的一套官僚机构。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太尉是最高武官,掌军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九卿下设若干部门,处理具体事务。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在总结春秋战国以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秦始皇在地方全国推行郡县制。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秦统一后设36郡,后又不断调整。郡下设县或道,根据户数的多少,置县令(长)、县丞、县尉。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选必知识链接】

材料16.

一、政治制度:【选必一:第1课第二子目】

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秦朝还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文献与出土材料均反映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批阅大量文书,不达到一定的数量“不得休息”。【选必知识链接】

材料17.

二、官员选拔监察考核制度:【选必一:第5课第一子目】选官:秦统一以后,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监察: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考核: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称为“上计”。御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三、法律:【选必一:第8课第二子目】【选必三:第1课

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此后,历朝法典多以“律”命名。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吿,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选必知识链接】

材料19.

材料18.

四、民族关系:【选必一: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第一子目】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秦朝周边生活着众多民族,如东北的夫余、乌桓、北方的匈奴,西北中央机构

的羌、氐,南方的夷、越。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五、赋税制度:【选必一:第16课第一子目】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秦朝男子17岁起役。秦汉时的赋役,大致包括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和徭役。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选必知识链接】

材料20.

材料21.

六、户籍制度【选必一:第17课第一子目】

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商君书》说:“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这是指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有登记。秦朝的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选必知识链接】

材料22.

1.秦朝制度推广与创新(制度统一)

秦朝制度推广与创新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地方官制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长)由皇帝任命文书制度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法律制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选官制度选官:“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监察:御史大夫

考核:上计制赋役制度田赋、人头税和徭役户籍制度实行分类登记制度、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2.巩固统一的措施(经济文化统一)(1)编制户籍、统一法律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有关秦律的竹简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有关秦代户籍的竹简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文化统一)

材料23.

材料24.

经济文化措施:【选必二:第7课第一子目】

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商品的流通。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文化统一)(2)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统一文字: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统一货币: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方便经济交流统一度量衡:解决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便利经济的发展。统一车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统一为6尺,便利了交通和商品运输。

材料25.

材料26.

学习任务二:阅读教科书第一目“秦的统一”第四段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秦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秦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政治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监察制度、文书制度等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文化统一文字、法律等军事北击匈奴、修建长城、征服南方越族、控制西南夷等其他统一车轨、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中央君主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集中到秦朝君主集权的“皇帝制”。2.地方权力由分散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制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制。3.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贵族世袭到秦朝官员由皇帝任命。4.大一统:从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观念上的“天下一家”到制度上的大一统,地域上真正的统一,思想上的统一,经济文化层面的统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真正形成。周秦之际社会的转型一、秦的统一学习任务三.总结并理解秦朝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影响。秦朝形势图1、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2、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3、幅员辽阔,奠定了后世的基本疆域版图。4、确立的政治制度被后世沿用,影响深远。历史名人评价秦始皇司马迁在《史记》认为:“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西汉政论家主父偃认为:“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西汉名臣桑弘羊在论著中评价秦始皇“功如丘山,名传后世”。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唐朝思想家柳宗元在名著《封建论》指出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明代大思想家李贽在《藏书》中高度评价秦始皇:“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毛主席对秦始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曾说:“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超过他的。”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千古一帝VS暴君)

材料27.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简要说明1.穷奢极欲,大兴土木2.求仙访药,动众巡游3.开疆拓土,修筑长城4.徭役沉重,刑罚严苛5.焚书坑儒,钳制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修阿房宫泰山封禅修建长城秦陵兵马俑秦朝肉刑

材料28.

(千古一帝VS暴君)“赭(zhě)衣(囚服)塞路,囹圄(língyǔ)成市(监狱像市场),天下愁怨,溃而叛之。——班固《汉书·刑法志》

材料29.

前221前209前207秦统一陈胜吴广起义

材料30.

前210秦二世继位前206-前203楚汉战争汉朝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