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3课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秦王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和内容,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秦秦人尚黑,以黑为尊旗帜、服饰主调均以黑色为主,体现了独特的秦文化魅力!统一

大一统

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如孟子,庄子、荀子、韩非等,都周游列国,到各国去讲学和教授生徒。他们希望将自己的学说作为统一的纲领:·孟子:「乌乎定,定于一」(《孟子‧梁惠王上》)·「四海之內若一家」(《荀子‧王制篇》)·荀子:「法后王,一制度」(《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庄子「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庄子‧天下篇》)的抱怨,实际上蕴含着统一思想意识的內在倾向,只是鉴于当时的社会条件,他们的思想并沒有得以实现。

——马勇《秦汉学术——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探索》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实际上围绕的主题就是”一天下“,和用什么方法”一天下“,走向统一,是天下人心所向。

——王琪玖、孙杨、李任斯茹《秦文化的历史价值及其现代性转换》统一

大一统完成统一巩固统一破坏统一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重视、尊重原指的是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作为中国早期国家建立的理念和王朝建立的理论基础。后引申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边疆、民族等要素的高度统一壹完成统一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1.背景一、完成统一①

客观条件战国末期,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四海之内若一家”局面的出现,为全国大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为了摆脱兼并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灾难,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渴望统一,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希望结束战乱。——朱绍侯、龚留柱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第204页。秦国腹地,关中平原,易守难攻,自给自足秦据崤函之固——(汉)贾谊《过秦论》《吕氏春秋》卷十三有始览·听言(1)经济需求: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2)百姓愿望: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3)地理位置: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民心所向据右侧材料,总结秦朝实现统一的客观原因。今周室既灭,而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1.背景②

主观努力秦孝公谋臣卫国人商鞅秦惠文王谋臣张仪魏国人秦昭襄王谋臣范雎魏国人秦庄襄王谋臣吕不韦卫国人秦始皇谋臣李斯楚国人一、完成统一学思之窗:郑国渠事件韩国的阴谋败露后,宗室贵族皆劝秦王“逐客”,楚人李斯上《谏逐客书》促使秦王废逐客令,使秦国得以继续网罗天下英才。其中一句“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正体现了历代秦王广纳贤才的气魄。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南宋黄善夫家塾刊本影像(1)励精图治: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2)商鞅变法: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据右侧材料,总结秦朝实现统一的主观原因。2.过程一、完成统一①

东灭六国③

南平百越②北击匈奴1.时间2.策略3.顺序前230-前221远交近攻韩赵魏楚燕齐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击退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前228年赵韩前230年魏前225年楚前223年燕前222年齐前221年秦咸阳匈奴前218年-前215前213年筑长城百越前214年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战国策·秦策三》范雎至秦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贾谊《过秦论》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教材P15“史料阅读”: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主父偃传》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根据教材第15页最后一自然段以及“史料阅读”的内容,概括秦统一的意义。一、秦朝的统一2.意义一、完成统一贰巩固统一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监察百官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军事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奉常卫尉郎中令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太仆中央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各司其职,互相牵制,保证皇权。少府二、巩固统一(周)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整顿)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礼记》(秦)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本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从“天下共主”到“皇权独尊”二、巩固统一丞相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zhèn,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秦统一六国后,如何管理地方,朝廷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事。二、巩固统一中央郡县(道)乡、亭、里郡守县令、县长三老、啬夫等地方分权,中央集权,制度创新,历代沿用。地方行政机构二、巩固统一官吏任免财赋收入军队指挥郡县制分封制皇帝任免\有任期周王分封\世袭凭借才能凭借血缘收归中央诸侯自用少量上贡皇帝指挥诸侯指挥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二、巩固统一法令一而履至尊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编制户籍、制定《秦律》迁徙六国贵族豪强“焚书坑儒”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二、巩固统一千秋功过后人说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文字。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交流、融合,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秦汉帝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建立起一套官僚机构,负责管理行政、军事、财政、司法、监察各方面的工作。……它对全国的农业生产、工商业活动都要干预、督导;它负责全国道路交通的维持与修理。——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千秋功过后人说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经过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逐步作了修正。——《剑桥中国秦汉史》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千秋功过后人说

由于靠战争发迹,因而又极端迷信暴力,主张严刑峻法,“权制独裁”,实行封建专制主义。……实行暴政,加强对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人民及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实为有秦一代政治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5卷专制统治易于滋生暴政,激化社会矛盾。千秋功过后人说叁破坏统一秦的暴政;秦的灭亡。1、暴政的表现(1)徭役繁重三、破坏统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祸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据司马迁:《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1、暴政的表现(2)焚书坑儒(始皇三十五年)深受皇帝重用的术士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于是二人相约亡去。始皇帝闻之,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司马迁:《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三、破坏统一1、暴政的表现(3)刑法严苛秦用商鞅,连想坐之法,造参夷之诛;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胁、镬亨之刑。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班固《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三、破坏统一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1)徭役繁重花费巨额钱财求仙访药,以求长生不老开拓边疆、筑长城、修驰道、直道等(2)法家思想治国,刑法严苛,人们摇手触禁。兴师动众出外巡游、封禅等(3)实行残酷的文化专制——焚书坑儒(4)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变本加厉,加重人民负担➽知识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三、破坏统一“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长城谣(秦朝民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水经注》卷三河水2、暴政的影响2、影响:徭役繁重,百姓不堪负重;刑罚严苛,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秦朝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最终导致秦朝的速亡。三、破坏统一

公元前209年,在陈胜、吴广领导下,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3、秦末农民起义和秦的灭亡(陈胜)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御史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云梦秦简《秦律十八种》之《徭律》(谇:斥责、诘问赀:罚款)三、破坏统一结合教材P19“学思之窗”,分析为什么陈胜号称“张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1)说明六国中,楚国对秦国最为痛恨,楚人反秦意识最为激烈。(2)陈胜、吴广是故楚国人,手下也多是楚人,用这个“张楚”名称,期望得到楚地人民的支持,有增强起义军凝聚力的作用。“张楚”张大楚国之意。材料: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也:亟役万人,暴其刑威,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是然也。

——柳宗元《封建论》结合材料,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的灭亡在于秦朝的暴政,而不在于制度。3、秦末农民起义和秦的灭亡三、破坏统一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史记·高祖本纪》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史记.高祖本纪》4.楚汉之争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