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学课件(岳麓版)_第1页
高中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学课件(岳麓版)_第2页
高中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学课件(岳麓版)_第3页
高中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学课件(岳麓版)_第4页
高中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学课件(岳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鸦片战争专制民主自然经济工业经济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课标: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重点),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重难点)。形体修饰——“断发易服”休闲娱乐——报刊电影礼仪习俗——移风易俗清代普通女装满族女装汉族女装上袄下裙西方文明晚清男装长袍马褂西装革履根据图片概括晚清服饰的特点?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服饰晚清军装的变迁晚清官服变革的原因?民间服饰变革的冲击根据课本概括近代男女服饰变化的原因、规律及影响?原因:影响:外因:内因:鸦片战后,西式服装的传入政府政策的推动(清政府、民国政府)服装选择: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服装改良:中西合璧①由通商口岸到内地②由民间到官方规律:?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时代缩影:从孙中山服装看男装变迁中西合璧民国晚清清朝最初的旗袍▲西方女子服装▲三十年代的旗袍中西合璧第53届世界小姐大赛决赛旗袍走向世界

看看想想:陈独秀变了服饰外,还变了什么?服饰发型

清兵入关,强令男子剃发蓄辫,辫子成了民族压迫的标志。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改革这一与时代潮流不相容的旧习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法令剪辫易服。发型二、“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1.“断发”

时间

概况

结果

同治、光绪年间

戊戌维新期间

1910年清政府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

中国留学生“改装去辫”

政府禁止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建议“断发易服改元”

因变法失败未实现

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法令

影响不大

颁布《剪辫通令》强制剪发彻底革除

“三寸金莲”始于五代南唐(公元937-975年)。当时五代李后主喜爱音乐和美色,他令寞娘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状及弓形,并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上跳舞,飘然如仙子凌波,故称“三寸金莲”。以后从宫内到民间皆仿行。小脚一双,眼泪一缸。足

2.不足缠运动

组织人措施结果1840年前后,外国传教士晚清官员维新派人士组织“天足会”,宣传缠足的害处

成效不大

劝戒缠足

有一定成效

女权运动

康有为在广东首创《不缠足会草例》

康氏兄弟在广州成立“不缠足会”

新式学堂以不缠足为基本入学条件

一时间不缠足蔚然成风

材料:据统计,仅湖南一地列名《湘报》的不缠足会员就达1060人,如果加上为不缠足会捐款的人达1132人之多。然而,列名该组织的无一女子,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城市穿高跟鞋的女子农村缠足的小女孩探究:根据以上资料信息,你对不缠足运动有什么认识?参考观点:1、缠足是对妇女的迫害,不缠足是对妇女的解放。2、要解放妇女首先要改变男人的审美观念,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3、城市与农村的变革是不同步的。4、不缠足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体现了西方的民主平等思想。根据材料理解说明,为什么说“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材料一:鲁迅小说《风波》节选七斤慢慢地抬起头来,叹一口气说,“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的道,“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

七斤又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

“皇帝要辫子么?”

“皇帝要辫子。”材料二:缠足与中国封建传统的礼教观念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过去所提倡的“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等封建礼教就给缠足风的兴起创造了社会前提。有人说“妇女必须缠足,否则强壮如男子,为丈夫者不能制服也”。此乃将缠足的本质一语道破玄机记忆力大比拼:2分钟大声记忆时间完成下表报刊电影大众传媒之报刊篇阶段具体表现出现1815年,英国传教士出版了第一份以中国人为发行对象的中文期刊,之后,外国传教士又陆续创办了一系列中文报纸兴起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872年()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发展维新运动期间,国人创办了大量的报刊来宣传维新思想,报纸成为()得武器。普及(),随着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民众开始产生新闻观念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新文化运动后《申报》大众传媒之电影篇时间概况评价1896年()“又一村”放映西洋戏电影中国最早放映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了谭鑫培京剧短片()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1913年《难夫难妻》,以潮州的买卖婚姻习俗为题材中国第一部()1931年(),旨在揭露旧礼教对妇女精神的毒害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上海徐园《定军山》故事影片《歌女红牡丹》传播时事、娱乐生活、普及科学、开阔视野结合课本概括近代报刊、电影的作用?传统社交礼仪作揖请安跪拜三拜九叩见面1816年嘉庆召见英国驻印度总督阿美士德清末中外官员握手致意西方礼仪冲击;民主共和精神影响希特勒与溥仪握手致意日常礼变化原因:四、礼仪的革新1.日常礼仪的革新(1)晚清:

(2)民国

1886年握手、鞠躬、免冠跪拜,作揖————握手,鞠躬

旧称谓废除旧礼仪:三跪九叩,长拜作揖①②

意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清末的传统婚礼民初的新式婚礼婚礼2.[自主学习]近代婚姻的变革

新旧婚姻有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这种变革主要集中在什么范围?(1)变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男女自由恋爱。婚姻礼仪由繁缛走向简约。(2)原因: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的推动。(3)范围: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变化。3.丧葬礼仪的变革

中国人对死亡礼仪的重视和铺张,决不亚于婚礼和其他礼仪的规模与繁琐,相沿成习,变化最为迟缓。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的丧葬礼仪有何变化呢?阅读有关文字回答。[探究]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哀启’,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书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变化:文明、卫生、简洁的西式葬礼开始引起国人注目。但是在现代中国,特别是农村厚葬风气依然存在。感悟:对老人我们应该在他们生前尽孝心,去世后葬礼应简朴。传统葬礼1925年:孙中山讣告、追悼会葬礼思考: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明对中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习俗造成猛烈冲击。材料二、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辫的法令。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材料三、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双重刺激下中国的民主工商业产生并曲折的发展,中国沿海及大城市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材料四、受西方民主、平等、自由观念的影响,伴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外因政治经济思想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及西式生活方式的传人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中国政府改革的推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思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是什么?P58反封建、倡民主促进资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有利于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经济:思想:政治: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政、经、思变化社会生活变迁传统农业社会近代工业社会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课堂小结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交通的变化1、铁路交通发展的意义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而有利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2、编写中国铁路交通发展史(一)铁路交通的发展中国铁路发展史时间重大事件备注1876年英国商人建造了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1881年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从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1887年延至津沽1888年南起西苑中海瀛秀门经紫光阁至北海镜清斋(今静心斋),总长2000米的铁路落成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在中国争夺铁路修筑权;中国掀起修建铁路的高潮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修建了江浙地区的杭江至椒江的铁路,山西境内的同蒲铁路后被清政府赎回拆毁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宫廷专用迫使清政府放弃自主修铁路,同时使清朝官员认识修路的急迫。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因政局动荡,成效不大。(二)水运的发展(编写水运发展史)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轮船往来穿梭于中国内江和外海。2、1872年,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3、1900年前后,民间兴起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但在列强的压制下求生艰难。说明: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水运业发展也不平衡。(三)中国近代航空业的发展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航空救国”的主张。2、1918年,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同年,北洋政府设“筹办航空事宜处”先后拟订民航线路。3、1920年,京沪线上的京津段试飞成功。随后发展很快。4、1949年,中国各航空公司总共拥有70架各种型号的飞机,航线总里程近8万千米。二、通讯的变化1、古代驿传通讯的艰难2、近代邮政的发展史(一)近代邮政的发展(1)清朝时,邮政的发展(2)民国时,邮政的发展(3)“红色邮政”的发展清朝时,邮政的发展2、1866年,中国试办邮政3、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不久,设邮传部。4、1911年,中国邮政已初具规模,各种邮政局或代办机构遍及城乡,计6000多所,邮政里程约19万千米。1、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民国时,邮政的发展1、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全部驿站;2、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数年后,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撤销。3、20世纪30年代,全国邮局达到12000所,邮路近50万千米。(二)电信事业的发展1、有线电报的发展(1)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短短数年,电报线遍及各省,民用电报也普遍发展。(2)外商纷纷抢滩,垄断了中国对外电报通讯。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部分收回了中国电信主权。(3)1931年,电报线路总长近15万千米,水路电缆总长达3000多千米。解决现实问题在当今的中国,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