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1-10单元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一、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要求】1.让学生经历抽样调查、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建议】1.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统计的必要性。本单元的两个统计活动是调查学生喜欢的校服颜色和投票决定参加比赛的人选,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特别是学生要自己进行数据的调查记录,体验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记录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获得数据统计的经验。此外,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或作出推测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2.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优化。无论是调查方法还是记录数据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思维也是灵活多样的,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强求划一,而是应该从众多的方法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学会自己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分析。这一优化过程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时安排】1调查、记录和整理 1课时2练习一 1课时二、表内除法(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本单元内容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本单元内容创设了许多平均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深刻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引入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进而在乘除混存的情境中,能够识别情境,直观操作,并列出相应的乘法或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在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生要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并在除法运算中,逐步摆脱对实物操作的依赖,加强抽象思维,同时在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地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及除法打好基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运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平均分,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这些都为学习本单元内容奠定了基础。【教学要求】1.强调对除法意义的体验。除法运算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教材在引入和建立除法算式前,安排了平均分活动,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并掌握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充分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学生明白除法算式是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算式表示方式,并体会这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也就认识到了除法的意义。2.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教学方式上要采取乘、除有分有合的策略,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并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先弄清两者的区别再体会它们的联系,也就是先分化再贯通。【教学建议】1.设置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的活动,把一个整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的实质。教材在教学除法前先组织学生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知道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分成几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基本的认识,为认识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2.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除法的含义。求把一些物体分得同样多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求每一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计算。教材通过具体的操作,以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明白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虽然分的过程可能有所不同,但结果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从而在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课时安排】1平均分(一) 1课时2平均分(二) 1课时3练习二 1课时4初步认识除法 1课时5练习三 1课时6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课时7练习四 1课时8解决问题练习五 1课时9整理和复习练习六 1课时三、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教材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在折纸、剪纸的活动中体会图形的轴对称特征,认识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平移和旋转这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轴对称是图形的特征之一,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认识图形的特征,了解图形的变换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在介绍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时注意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点。【学情分析】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变换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感知图形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机会,给予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看一看,感知图形的轴对称特点,欣赏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点。【教学建议】1.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并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并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2.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本单元对于图形的轴对称特征、平移和旋转主要是从生活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些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课时安排】1认识轴对称图形 1课时2平移和旋转 1课时3练习七 1课时四、表内除法(二)【教材分析】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一块重要的基石,它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两个阶段学习。在第一阶段即本册的第二单元,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在第二阶段即在本册的第四单元,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重点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求商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运算问题。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整理和复习。【学情分析】在本册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本单元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数目大了些。因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教学要求】1.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时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式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懂得如何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2.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数量关系。通过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培养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2.加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为了使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程度,可在本单元的练习中适当增加一些形式多样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以达到较好的计算技能。【课时安排】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1课时2练习八 1课时3解决问题练习九 1课时4整理和复习练习十 1课时五、混合运算【教材分析】在学习混合运算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100以内的两步连加、连减计算及变相的两步混合计算,为本单元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系统学习运算顺序的重要阶段,是今后练习计算、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学情分析】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过混合运算,只是缺乏对混合运算顺序的归纳总结,所以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太大难度,关键就是掌握不同情况下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几种不同情况下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熟练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建议】1.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水平。2.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为今后计算能力的提高做准备。【课时安排】1混合运算顺序 1课时2练习十一 1课时3解决问题 1课时4练习十二 1课时5整理和复习练习十三 1课时六、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平均分”的情况后研究“分后还有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单元时,应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与除数间的关系”两大知识点进行教学。关于竖式,只要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以及它与除数间的关系,就可以很好地掌握这一内容。【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能够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为有余数除法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比正好平均分完的情况要常见,为本单元知识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储备。所以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学生不会有太大问题,关键就是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可能会出现问题。【教学要求】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3.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4.会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建议】1.自主操作、体验、感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新知识,设计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理解余数的意义。2.反思交流、应用提高。让学生在多次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中,体会在生活中遇到的有余数的情况,引导学生用竖式来表示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突破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时安排】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1课时2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1课时3练习十四 1课时4解决问题 1课时5练习十五 1课时小小设计师 1课时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位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的编排要让学生体会到,一方面,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利用数可以进行简捷而丰富的信息交流。教学中除了重视学生的基础教学之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态度等,要从学生的长期发展着眼。【学情分析】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本单元的教学,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因此在教学时,可放手由学生自主认知,提高学生多样性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更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要掌握。【教学要求】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个数位的名称,识别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提高学生的数感。【教学建议】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体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认识数。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2.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要组织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3.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4.突出教学的重点,切实解决难点。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之一。在教学中,除重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重视学生意志的锻炼,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责任感。【课时安排】1估数、数数 1课时2千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 1课时3练习十六 1课时4万以内数的认识 1课时5万以内数的读、写练习十七 1课时6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近似数练习十八 1课时7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课时8练习十九 1课时 八、克和千克【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学生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让他们获得一些估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观念,培养估测意识。【教学要求】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引导学生学习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建议】1.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我们可以借助1个2分硬币和1袋500克的盐让学生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有哪些,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验物品的机会,以此巩固质量观念。在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课时安排】1克和千克的认识 1课时2练习二十 1课时九、数学广角——推理【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课,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排除法。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运用数学中排除法的思想,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情况,本单元将以游戏形式为主,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推理游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合作能力。【教学要求】1.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临时科研助手聘用合同书3篇
- 2024年度亲子活动赞助商合同2篇
- 2024年度大棚蔬菜种植与农业产业扶贫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展会现场消防设施检测与维护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直系亲属间房产交易安全保障协议书3篇
- 2024年教师兼职工作合同范本(高校教师专用)3篇
- 2024年人才招聘与员工福利待遇合同3篇
- 2024年新能源电池原材料供应及运输管理协议3篇
- 2024年度房地产业务员招聘合同3篇
- 2024年度个人融资租赁贷款委托合同3篇
- 新媒体数据分析 实训题 项目2 新媒体数据分析的工具与方法
- 【鱼糜生产工艺及车间布置设计14000字(论文)】
- 行政复议法-形考作业4-国开(ZJ)-参考资料
- 分离技术发展趋势
-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 版《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 施工环境保护方案或措施
- 汽车维修实施方案
- 阳光少年体验营辅导员工作总结
- 2024销售业绩深度总结报告
- (高清版)DZT 0388-2021 矿区地下水监测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