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试吧大考卷》二轮专题闯关导练·语文【新高考】模拟测试(五)模拟测试(五)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深化抗疫文艺书写,应向中国美学精神敬礼,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把握党中央坚决打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了解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抗疫文艺,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升认知把握能力和艺术表现水平。国本,即ー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人本,即以人为本。艺术触角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合,描写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表达对逝者及其家庭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集信息,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虛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抗疫题材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摘编自李明泉《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须从四方面着手》)材料二新冠疫情期间,相关文艺作品山积波委,质量却参差不齐。个人认为,优秀的抗疫文艺作品,要能匡正人心、凝聚人心。疫情是对中国卫生防疫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人性的大考。所谓的抗疫文艺,要对以下三个重要问题进行思考与回答:以何抗疫?抗什么疫?怎么抗疫?文艺作品以何抗疫?表现疫情中的人性光亮,探索人性的幽微与宏阔,一直是文艺作品思考的核心命题。关注疫情中逆行者的人性光亮,正是文艺作品得以抗疫的核心特征所在。文艺作品对人性的抒写可概括为本然、实然、超然三种状态。本然状态,就是人心如童心般纯净朴素的状态;实然状态,就是人心在现实苦难中扭曲挣扎的状态;超然状态,就是人心经历磨砺后超越自我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沈从文的《边城》写出了人性的本然状态,鲁迅的《伤逝》写出了人性的实然状态,托尔斯泰的《复活》写出了人性的超然状态。文艺作品表现人性的本然、实然、超然状态,是创作者基于个体生活经验的自由选择。但当前的抗疫文艺,更需要表现人性的超然,写出人在面对疾病灾难超越自我时,焕发的人性光亮。文艺作品抗什么疫?抗击疫情中的人性病态。文艺作品不是医治病毒的灵丹,却是医治人心的良药。在医治疫情中的人性病态时,文艺作品理应有所贡献。抗战时期,张天翼的短篇小说《华威先生》,就是文艺作品针砭人性病态的名作。卢梭曾说:“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知。”文艺创作需要以诗歌、杂文、漫画、小品、短视频等小快灵的艺术形式及时作出反应,揭露人性在道德无法照亮之灰色地带的隐匿病态,优秀的文艺作品力求针砭时弊、匡正人心、警示世人。文艺作品怎么抗疫?凝聚疫情中的人心之力。文艺抗疫之道在于,以作品凝聚人心共克危难。人类历史上,评价文艺的标准不胜枚举。文艺作品倘能直接作用于人心,往往就可以穿越不同时代的不同标准,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具体到抗疫文艺作品,其凝聚人心之力,主要包括鼓舞人心、抚慰人心和反思人心。简言之,优秀的抗疫文艺作品,要能表现人性光亮、抗击人性病态、凝聚人心之力。(摘编自杨建军《抗疫文艺如何有效发挥作用》)材料三抗疫文艺显而易见的特点是以线上传播为主,形式多样,呈现出“短平快”的特点。从作品来看,形式多样,大多短小精干,易于传播,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同时,主题也很突出。疫情是突发性事件,在短时期内进行主题创作,体现了文艺工作者对于疫情和国情的关注和关心,也表现出他们创作的责任感。但抗疫文艺也存在着短板与不足,需要我们思考和提升。当下的抗疫文艺创作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更缺少精品。抗疫文艺作品基本以讴歌、宣传与劝导为主题,内容单薄单一,绝大多数抗疫歌曲未能传唱开来,不少抗疫诗歌从语言到内容均显雷同。大部分抗疫作品传播辐射范围有限,影响力需要提升。相当多抗疫文艺作品阅读量不高,除与作品质量有关外,还与对互联网条件下文艺创作和传播规律的运用不够娴熟有关。以上更多的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是“术”的问题,经过思索和打磨,可以得到修正和提升。而更为突出的是,通过审视此次抗疫文艺创作,反映出文艺工作者在突发疫情和主题文艺创作核心价值的关系问题上,存在认识和思考明显不足问题。事实上,主题文艺创作最终的核心价值是建构一个民族的精神史诗,有着其自身的学理体系和创作规律,无视这个体系和规律,作品往往适得其反。反观疫情期间,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抗击疫情,彰显了制度优势和人性光辉,也反映出一些观念和管理的短板,这些都可以通过文艺创作去反思、呈现、表达,优秀的作品会给人以灵魂深处的触动和警示。抗疫文艺创作在内容、形式及艺术水准上存在着种种不足,与抗疫现实所呈现的“真实”相比,多数作品没有为人们展现出更典型、更概括的“艺术的真实”即由艺术创作而表现出来的更高级、更感人的真实,艺术创作的价值处于“贫血”状态。(摘编自王宏伟《“抗疫文艺”之浅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提升抗疫文艺的认知把握能力和艺术表现水平,就要传承中国美学精神,在“酌奇”与“玩华”上下功夫。B.艺术家只要综合观察灾难,并将笔触深入民众生活,就一定能创作出触及人的灵魂、引人共鸣的优秀作品。C.抗疫文艺以线上传播为主,具有“短平快”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其内容单薄单一,存在着很多短板与不足。D.优秀的抗疫文艺作品要针砭时弊、匡正人心、凝聚人心,能表现人性光亮、抗击人性病态、凝聚人心之力。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要将艺术触角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合,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B.抗疫文艺要以客观事实为本,广泛采集信息,真实反映这次新冠疫情阻击战,不能为了所谓的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这一底线。C.当前的抗疫文艺要实现抗疫的目标,表现疫情中的人性光亮,就要专注于超然状态,坚决摒弃本然与实然状态。D.抗疫文艺要针砭疫情中的人性病态,揭露人性在道德无法照亮的灰色地带的隐匿病态,匡正人心、警示世人。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政府迅速展开行动,为全球防控疫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得到国际舆论普遍称赞。B.作家熊育群的《钟南山:苍生在上》用人民的视角和家国情怀,写出了钟南山的精神、人性的温暖与他所代表的中国力量,凝聚了人心。C.疫苗研发成功将是抗击疫情的重要进展,中国宣布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是对国际社会实实在在的贡献。D.抗疫的正确态度是实事求是,不渲染,不低估,积极正视,根据事态进展精准施策,尽快查明真相,控制疫情扩散。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答:5.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抗疫文艺创作的意见与建议。(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在马克思墓地唐弢马克思墓在伦敦市郊北部的海格特小山上。我在英国时正值铁路工人罢工,交通不便,陪我的孔慧怡女士又没有去过那里。7月12日早晨,我们决定先到北区的查林再说。大风骤起,阴云密布。从筑路工人口中问明路由,缓步上坡,路不太陡,但对像我这样一个心脏病患者来说,还是有点吃力。两旁是属于中等阶级的住宅,看去简单朴素,幽静整洁。大约走了半个小时,便到坡路尽头,绿树成荫的滑铁罗公园已在眼前。进入大门,绕着池塘穿行,芳草如茵,杂花满圃。出北门向左一拐,便是与小山同名的海格特公墓,马克思和他的爱妻燕妮、外孙哈利·龙格、“忠诚的琳蘅”——海伦·德穆特等葬在一起。公墓的铁门半掩。里面到处是十字架,到处是大小不同、式样各别的墓碑。我们沿着一条长满蔓草的小径往南,读着每一块墓碑上的名字,其中有资本家、小商人、教师、海员……找不到一个我们曾经听到过的熟识的名字,更不用说全世界都知道的卡尔·马克思了。不久,我从小径左边发现一座方形尖顶、巍然矗立的高高的碑石,碑座正面刻着墓中人的姓名。原来这是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埋骨之处。艾略特生前从热心教会的善行转变到介绍唯物主义的无神论,大大地轰轰动了当时英国的思想界。她的长篇小说《亚当·比德》《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织工马南》取材农村,描写社会动态、刻画人物心理,从生活里提出了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如像莎士比亚、狄更斯笔底的人物一样,马克思也引用过艾略特小说里的人物,去比拟他的朋友和熟人。例如在给她大女儿燕妮的信里,就说地质学家达金斯有点像艾略特小说《费里克斯·霍尔特》的主人公,不过达金斯不像费里克斯“装腔作势,而是有学识的”。他还告诉燕妮,自己曾开玩笑警告达金斯,要他别让艾略特夫人遇见,否则,“她会立刻抓住他,把他写进她的文学作品里”去。看来马克思酷爱文学,很有风趣,常用艺术形象强化自己的观点,加深对方的感受,不肯轻易地放过从文学作品中得来的一切动人的印象。我们继续前行。远处,一缕青烟冉冉上升,有个老人将成堆的枯枝点燃了,一面烧,一面不停地从四周把落叶扫拢来。我们加快步子,正待向前问讯,立刻发现自己原来到了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绿荫环抱,不需要再问什么,马克思的头像已经赫然在望了。头像底座是一块方形的浅色大理石。全部高三米余,宽一米五,正面中间微凹的小块白石,刻着墓中人姓名及其生卒年月,底座上端是英文金色大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下端则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比起中国传统的墓碑来,两句话也许简单了一些,但我以为选得十分恰当。正如李卜克内西说的:马克思不需要人家为他立纪念碑,他已经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为自己树立了纪念碑。是的,这才是不朽的纪念碑。因此,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逝世后第三天,他被合葬在海格特公墓一角的爱妻燕妮的墓穴里,离此一箭之地。我们现在站的并不是当年恩格斯作墓前演说的地方。这里是1954年新迁的墓址,由几个国家的共产党筹资建成。它并不豪华,却显得庄严,大方,雄伟,特别是1956年劳伦斯·布雷德肖雕塑的马克思青铜头像安上以后,这位思想家便以他的坚毅、慈祥、风趣,同时又带一点期待的神情,从高处凝望着这个世界,凝望着人类的正在变化的一切。布雷德肖的马克思头像的确是一个杰作,就我见过的马克思画像或者塑像而言,似乎还没有一个能够超过他。为政治伟人——尤其是像马克思那样伟大的思想家造像是不容易的。布雷德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当然也不是十全十美。罗丹的《巴尔扎克》放手大胆,给人以一种粗犷的美,而他的《维克多·雨果》却是浑朴的、厚实的。我们的雕塑家为了保持严肃而不敢过于放任,为了表示正直而不想使棱角流于圆熟,我的印象是有点拘谨。这是艺术上的问题,又不完全是艺术上的问题。我们在墓前大约流连了半个小时,天,始终是欲雨不雨的样子。当我转到滑铁罗公园,出了大门,踏着坡路走上归途的时候,脑海里时隐时现地闪动着马克思的头像,闪动着他的带一点期待从高处凝望这个世界的神情。这个神情使我困惑。我忽然若有所悟:呵,他在沉思,他的期待也正因为他在沉思。恩格斯的墓前演说开头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不,我现在要说,他没有停止思想,他还在思想。100年过去了,在伦敦北郊海格特小山上,我亲眼看到马克思带一点期待的神情凝望着这个世界。他没有停止思想,他还在思想。他在凝望中沉思。马克思在沉思。1983年6月30日追记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克思引用艾略特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去比拟他的朋友和熟人,既表现了马克思的风趣性格,也说明他酷爱文学的特点。B.作者引用李卜克内西的话,旨在表明马克思的著作和理论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也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敬仰之情。C.1954年筹资迁墓、1956年雕塑青铜头像等,这既表明马克思的理论学说广为传播,也表明后人对他的纪念与缅怀。D.恩格斯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而作者却说“他没有停止思想”,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其实二者表达了相同的含义。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艾略特的小说创作情况,这既突出了艾略特的文学成就,也衬托了马克思的理论贡献。B.“全部高三米余,宽一米五”“微凹的小块白石”“英文金色大字”等数字说明和细节描写,给人留下了非常具体的印象。C.拿罗丹的雕塑作品作对照,指出布雷德肖雕塑的马克思青铜头像不是十全十美的,其原因并不完全是艺术方面的。D.这篇文章以游踪为线索,详细记述了作者在英国伦敦北郊海格特公墓瞻仰马克思墓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8.“大风骤起,阴云密布”“天,始终是欲雨不雨的样子”两处天气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9.“这位思想家便以他的坚毅、慈祥、风趣,同时又带一点期待的神情,从高处凝望着这个世界,凝望着人类的正在变化的一切”,马克思有何期待?下文又两次写到马克思的这种期待神情,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上尝召王生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后,张廷尉为淮南王相。久之,释之卒。(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B.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C.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D.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廷尉,古代官职名,秦始置,西汉沿置,掌管军事,为最高军事机构长官。B.跸,本意是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本文指帝王出行的车驾。C.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也用来作王室的代称。D.三公,官名合称,周代为最高辅政大臣,西汉初年用来称丞相等高级官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释之富有才干,勇于进谏。袁盎知道他的才能,加以举荐;后来张释之进言秦汉之事,果然受到汉文帝的赏识。B.张释之不惧权贵,刚直不阿。太子和梁王驾车入朝时违反了规定,张释之不顾太后对两人的赦免,坚决予以弹劾。C.张释之铁面无私,坚守原则。对于冲撞皇帝案和玉环失窃案,张释之都没有逢迎皇帝的心意,而是坚持依法判处。D.张释之恭谨谦抑,礼贤下士。王生在朝堂上故意让张释之给他系袜带,张释之丝毫不以为意,跪下身子帮他系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译文:(2)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译文:14.张释之的法治思想对于今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3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长相思·云千重陆游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月明收钓筒。头未童,耳未聋。得酒犹能双脸红。一尊谁与同。长相思·面苍然陆游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官闲常昼眠。画凌烟,上甘泉。自古功名属少年。知心惟杜鹃。15.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云千重,水千重”,写了水天相接之景,为下文写词人垂钓其间作铺垫。B.“月明收钓筒”,塑造了一个隐者形象,这反映了词人安于现状的恬淡。C.“面苍然,鬓皤然”一句实写词人的外貌,表现了年事已高的落寞之态。D.“满腹诗书不直钱”一句既有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有自我解嘲的无奈。16.两首词所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认为个人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片刻学习有益的两句是“,”。(2)《过秦论》和《六国论》同属史论文。《过秦论》认为秦国灭亡的缘由是“”,而《六国论》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而是“”。(3)德才兼备之人历来为世人所称道与敬重,《蜀相》中赞颂诸葛武侯功绩与才德的两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在天山峰峦的高处,常常出现有巨大的天然湖,就像美女晨妆时开启的明净的镜面。湖面平静,水清见底,(1),把湖山天影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中,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2),如果你站立高处瞭望湖面,眼前是一片爽心悦目的碧水茫茫,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的视线的是鳞光闪闪,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绝少纤尘的侵扰。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及远,是银白,是淡蓝,是深青,是墨绿,界线非常分明。传说中有这么一个湖是古代一个不幸的哈萨克少女滴下的眼泪,湖色的多变正是象征着那个古代少女的万种哀愁。就在这个湖边,传说中的少女的后代子孙们现在已在放牧着羊群。湖水滋润着湖边的青草,青草喂胖了羊群,羊奶哺育着少女的后代子孙。山高爽朗,湖边清净,日里披满阳光,夜里缀满星辰,牧民们的蒙古包随着羊群环湖周游,他们的羊群一年年繁殖。他们恋爱、生育,他们弹琴歌唱自己幸福的生活。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顶针比喻夸张B.比喻借代排比C.比喻顶针对偶D.对偶借代夸张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幽静的湖中有一群天鹅,它们让湖更显得明净和幽静。”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答: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①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②一些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美誉度,开启了城市亮化工程。③政府实施景观亮化工程的初衷也许是好的,④但人们的行为在实践中逐渐与指导思想发生了偏移,⑤存在“你亮,我比你更亮”。⑥一些城市从卫星图像资料看,⑦纽约、巴黎等发达国家的顶尖城市夜空亮度也不如这些城市。⑧如此过度亮化,⑨不仅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而且造成国家财力和社会资源的浪费。答:22.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5分)针对东北当时鼠疫的烈性传染,伍连德发明了一种更加有效的针对性的口罩——“伍氏口罩”,它用双层纱布缝制而成,能够相对有效地防止飞沬的传染,达到了隔离病毒的作用。“伍氏口罩”制造简单,使用方便,经过不断地推广,当时东北疫区的医护人员纷纷使用。最终实践证明,这种口罩能够降低鼠疫扩散过程中的死亡率和传染率。“伍氏口罩”由此一战成名,受到世界各地医界人士好评。答: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我们人人都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感同身受。疫情让我们一起经历风雨,经历磨难;也一同让我们增进情感,感受温度,提升了人生境界;也一同让我们思想丰厚,精神得以洗礼,身心得以健康成长。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你所在学校高三年级拟组织一次以“在经历中成长”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写一个发言稿。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模拟测试(五)1.答案:D解析:A项,“就要传承中国美学精神,在‘酌奇’与‘玩华’上下功夫”表述不恰当,原文说抗疫文艺,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升认知把握能力和艺术表现水平。B项,“艺术家只要综合观察灾难,并将笔触深入民众生活,就一定能”,表述过于绝对。C项,抗疫文艺以线上传播为主,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但是就此说它决定了其内容单薄单一,属于强加因果,二者没有必然的决定作用。故选D。2.答案:C解析:C项,“就要专注于超然状态,坚决摒弃本然与实然状态”表述错误。原文是:但当前的抗疫文艺,更需要表现人性的超然,写出人在面对疾病灾难超越自我时,焕发的人性光亮。故选C。3.答案:B解析:A项,说的是中国政府积极应对疫情。C项,是说中国在疫苗方面的贡献。D项,是说正确应对疫情的态度。故选B。4.答案:①论证手法多样,作者运用了引证法、例证法等。②论证结构严谨,作者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三个问题呈现并列的结构。③论证语言简洁到位,很有说服力。解析:首先在论证手法上多样,比如卢梭曾说:“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知。”作者运用了引证法;比如,沈从文的《边城》写出了人性的本然状态,鲁迅的《伤逝》写出了人性的实然状态,托尔斯泰的《复活》写出了人性的超然状态,运用了例证法等。此外,在论证结构方面,作者提出问题,优秀的抗疫文艺作品,要能匡正人心、凝聚人心。然后分析问题,以何抗疫?抗什么疫?怎么抗疫?文艺作品以何抗疫?表现疫情中的人性光亮。三个问题呈现并列的结构,严谨有序;论证的语言也很简洁,具有很强说服力。5.答案:①创作形式多样化,发挥其短平快的特点,强化时效性。②创作主题要突出,要体现对国情与疫情的关注与关心。③坚持创新原则、精品原则,内容要丰富。④运用互联网条件下文艺创作与传播规律,提高阅读量,扩大传播范围。⑤要把握抗疫文艺学理体系与创作规律,构建民族的精神史诗。⑥要反映伟大的抗疫斗争,彰显制度优势与人性光辉。⑦要为人们展现出更典型、更概括的“艺术真实”。⑧要反思、呈现、表达问题与不足,给人灵魂的触动和警示。解析:依据“抗疫文艺显而易见的特点是以线上传播为主,形式多样,呈现出‘短平快’的特点。从作品来看,形式多样,大多短小精干,易于传播,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可概括为:创作形式多样化,发挥其短平快的特点,强化时效性。依据“同时,主题也很突出。疫情是突发性事件,在短时期内进行主题创作,体现了文艺工作者对于疫情和国情的关注和关心,也表现出他们创作的责任感”可概括为:创作主题要突出,要体现对国情与疫情的关注与关心。依据“但抗疫文艺也存在着短板与不足,需要我们思考和提升。当下的抗疫文艺创作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更缺少精品。抗疫文艺作品基本以讴歌、宣传与劝导为主题,内容单薄单一,绝大多数抗疫歌曲未能传唱开来,不少抗疫诗歌从语言到内容均显雷同”可概括为:坚持创新原则、精品原则,内容要丰富。依据“大部分抗疫作品传播辐射范围有限,影响力需要提升。相当多抗疫文艺作品阅读量不高,除与作品质量有关外,还与对互联网条件下文艺创作和传播规律的运用不够娴熟有关”可概括为:运用互联网条件下文艺创作与传播规律,提高阅读量,扩大传播范围。依据“更为突出的是,通过审视此次抗疫文艺创作,反映出文艺工作者在突发疫情和主题文艺创作核心价值的关系问题上,存在认识和思考明显不足问题。事实上,主题文艺创作最终的核心价值是建构一个民族的精神史诗,有着其自身的学理体系和创作规律,无视这个体系和规律,作品往往适得其反”可概括为:要把握抗疫文艺学理体系与创作规律,构建民族的精神史诗。依据“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抗击疫情,彰显了制度优势和人性光辉,也反映出一些观念和管理的短板,这些都可以通过文艺创作去反思、呈现、表达,优秀的作品会给人以灵魂深处的触动和警示”可概括为:一、要反映伟大的抗疫斗争,彰显制度优势与人性光辉;二、要反思、呈现、表达问题与不足,给人灵魂的触动和警示。依据“抗疫文艺创作在内容、形式及艺术水准上存在着种种不足,与抗疫现实所呈现的‘真实’相比,多数作品没有为人们展现出更典型、更概括的‘艺术的真实’即由艺术创作而表现出来的更高级、更感人的真实,艺术创作的价值处于‘贫血’状态”可概括为:要为人们展现出更典型、更概括的“艺术真实”。6.答案:D解析:D项,“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其实二者表达了相同的含义”表述错误。恩格斯用“停止思想了”委婉表达了马克思的逝世;作者用“他没有停止思想”写出了自己瞻仰马克思头像的感受和思考。故选D。7.答案:A解析:A项,“也衬托了马克思的理论贡献”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可知,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艾略特的小说创作情况,主要是为了突出艾略特的文学成就,而非“衬托了马克思的理论贡献”。故选A。8.答案:(1)第一处交代天气变化,渲染肃穆的氛围,烘托作者要去拜谒马克思墓时的沉重心情。(2)第二处照应了上文的天气变化,烘托了作者瞻仰马克思墓后的沉重心情,暗示了马克思头像“欲语不语”的沉思。解析:(1)第一处“大风骤起,阴云密布”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当时的天气变化。根据文本“马克思墓在伦敦市郊北部的海格特小山上。我在英国时正值铁路工人罢工,交通不便,陪我的孔慧怡女士又没有去过那里”可知,作者是去拜谒马克思墓,通过天气的阴沉变化刚好渲染庄严肃穆的氛围,烘托作者当时的沉重心情。(2)第二处“天,始终是欲雨不雨的样子”也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还是通过天气的描写,来照应了第一处的天气变化,而此时作者面对伟人之墓,更是心情沉重,所以烘托了当时的沉重心情,同时也暗示了马克思头像“欲语不语”的沉思。9.答案:(1)马克思的期待:期待人们的思想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变化;期待关于基层民众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期待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交代马克思“期待”的原因;突出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形象特点;表达对马克思无限崇敬的感情。10.答案:C解析:“先帝庙器”是“盗”的宾语,所以“乃盗”后不应断开,排除A项;“属”,同“嘱”,动词,“廷尉者”指人,做“属”的宾语,所以“吾属”后不能断开,因此排除D项;“吾属廷尉者”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欲致之族”的主语也是“吾”,所以“者”后应该断开,可排除B项。本句的意思是:这个人大逆不道,竟至于去盗窃先帝宗庙里的东西,我之所以把他交给你,是想让你判他个灭门,可是你却只按着法律条文判处,这不是我恭恭敬敬对待宗庙的意思。故选C。11.答案:A解析:A项,“掌管军事,为最高军事机构长官”错误,从“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中“廷尉,天下之平也”可以看出,张释之掌管法律,并且文本中也没有地方提到张释之带过兵,故可排除A项。廷尉,掌管刑狱,为最高司法机构长官。故选A。12.答案:B解析:B项,“张释之不顾太后对两人的赦免,坚决予以弹劾”错误,“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意思是:于是张释之追上去拦住了他们,不许他们进宫。随即给文帝上书弹劾太子和梁王犯了“不恭敬”的罪过。薄太后听说了这件事,责问孝文帝,孝文帝摘下了帽子向太后认错说:“都怪我对儿子们管教不严。”于是薄太后就派人传出皇上的命令,赦免了太子和梁王,太子和梁王这才进了宫。从中可以看出是张释之弹劾在前,然后皇帝赦免了太子和梁王,太后派人传出皇上的命令。故选B。13.答案:(1)张释之在散朝之后,趁机上前向汉文帝进言一些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情,并且谈论了秦朝灭亡汉朝兴起的原因,一直谈了好半天。(2)张廷尉现在是天下的名臣,我姑且故意侮辱他,让他给我跪着系袜带,是想借助这件事来让世人敬重他。解析:(1)既:已经;因:趁机;便宜:方便合适;所以:……的原因。(2)方今:现在;聊:姑且,勉强;以:凭借,借助,省略了代词“之”,应为“以之”,借助这件事;重:敬重。14.答案:①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执法要严格,要按法律的规定判罚,尺度要统一。③执法要公正,不能有所倾斜。④弃“人治”取“法治”。解析:题干要求考生理解“张释之的法治思想对于今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考生应找到相对应的能反映张释之的法治思想的语句,然后提炼语句表现的法治思想即可。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张释之认为法律面前,皇帝和百姓应共同遵守,体现了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思想;“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意思是:按照法令理应这么判决,如果您一定要特别重判,那法令就不能取信于民了。现在您既然把他交给我这个廷尉,廷尉,是为整个天下持平的呀,如果我一旦有所倾斜,那整个天下的执法可就会随意轻重,那时百姓们可就无所适从了。从中可以看出张释之认为执法要公正,不能有所倾斜的法治思想;太子刘启和梁孝王刘武两兄弟同车入朝,在经过司马门时不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去拦住了他们,不许他们进宫。随即给文帝上书弹劾太子和梁王犯了“不恭敬”的罪过。说明了张释之执法严格,按法律的规定判罚的法治思想。后来又有人盗窃了高祖庙内座前的玉环。这人被捉后,文帝非常气愤,把他交给张释之审理。张释之依照盗窃宗庙衣物家什的法律作了判处,文帝责备张释之说“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也就是责备张释之未能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处理,而张释之回答说“法如是足也”,不仅体现了他严格按照法律处理的特点,也体现了他认为法治应大于人治,不能因个人的意愿就违背法律的要求。考生整理即可。【参考译文】廷尉张释之是堵阳县人,字季。侍候孝文帝,一直干了十年没被提升,个人也没有点儿名气。中郎将袁盎知道张释之的才干,于是就请求文帝让张释之补了个谒者的空缺。张释之在散朝之后,趁机上前向汉文帝进言一些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情,并且谈论了秦朝灭亡汉朝兴起的原因,一直谈了好半天。文帝认为很好。太子刘启和梁孝王刘武两兄弟同车入朝,在经过司马门时不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去拦住了他们,不许他们进宫。随即给文帝上书弹劾太子和梁王犯了“不恭敬”的罪过。薄太后听说了这件事,责问孝文帝,孝文帝摘下了帽子向太后认错说:“都怪我对儿子们管教不严。”于是薄太后就派人传出皇上的命令,赦免了太子和梁王,太子和梁王这才进了宫。这件事使文帝对张释之感到很惊奇,于是任命他当了廷尉。文帝外出路经中渭桥的时候,有一个人突然从桥底下跑出来,文帝的车马受惊了。文帝立刻派骑侍过去逮捕了他,把他交给了张释之。张释之问罢,向文帝报告处罚决定说:“违反了清道戒严令,应该处以罚款。”文帝一听生气地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幸亏我的马老实,要是碰上别的马,还不会翻车摔伤我吗?你居然只判处他罚款!”张释之说:“法令应该是您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按照法令理应这么判决,如果您一定要特别重判,那法令就不能取信于民了。现在您既然把他交给我这个廷尉,廷尉,是为整个天下持平的呀,如果我一旦有所倾斜,那整个天下的执法可就会随意轻重,那时百姓们可就无所适从了。”过了好半天,文帝终于说:“你的判处是对的。”后来又有人盗窃了高祖庙内座前的玉环。这人被捉后,文帝非常气愤,把他交给张释之审理。张释之依照盗窃宗庙衣物家什的法律作了判处,向文帝报告说,这个人依法应判处死刑。文帝大怒说:“这个人大逆不道,竟至于去盗窃先帝宗庙里的东西,我之所以把他交给你,是想让你判他个灭门,可是你却只按着法律条文判处,这不是我恭恭敬敬对待宗庙的意思。”张释之摘下帽子叩头,对文帝说:“按法律条文,判他死罪已经到头了。现在有人偷了高祖庙里的东西就判他个灭门,假如日后万一有人再动了长陵上的坟土盗墓,您还有什么更重的刑法来处置他呢?”文帝想了半天,又回去跟太后讲了张释之的意思,终于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文帝有一次召王生进了朝廷,当时三公九卿都在殿中侍立,王生忽然说:“我的袜带开了。”然后回头对张释之说:“请你给我把袜带系上!”于是张释之就过来跪下身子给他系好了袜带。事过之后,有人责怪王生说你为什么偏偏要在朝廷上侮辱张廷尉,让他来跪着给你系袜带,王生说:“我现在是岁数又大地位又低,我自己琢磨着再也不可能给张廷尉帮什么忙了。张廷尉现在是天下的名臣,我姑且故意侮辱他,让他给我跪着系袜带,是想以此来提高他的声望。”人们听了,都称赞王生,并越发地敬重张释之了,后来张释之做了淮南王的丞相。又过了一些年,张释之去世了。15.答案:B解析:B项,“恬淡”说法错误,纵观全词,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故选B。16.答案:(1)相同之处:都写出了诗人志向无法施展的落寞。(2)不同之处:第一首诗的“一尊谁与同”写出了闲居山林的孤独和无奈,同时“得酒犹能双脸红”一句又寄托了自己仍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第二首诗的“官闲常昼眠”写出了仕途不顺的无奈,“自古功名属少年。知心惟杜鹃”则体现了自己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慨叹,以及知音无人的孤独之感。解析:《长相思·云千重》中,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郁郁不得志;《长相思·面苍然》中,词人面色灰白苍老,两鬓斑白,满腹才华却又毫无用处。所以两首词的共同之处是都写出了诗人志向无法施展的落寞。但是,陆游的这两首词却又有所不同,《长相思·云千重》中,“头未童,耳未聋”,说明现在头发还未稀疏斑白,耳朵尚可听见;“得酒犹能双脸红。一尊谁与同”表明得到美酒仍能一醉方休。只是在这幽深的山林中,又有谁能陪我喝酒呢?说明词人仍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长相思·面苍然》中,“自古功名属少年。知心惟杜鹃”则体现了这些功名伟业自古以来就非年轻人莫属。而自己年事已高,功业无成,侧重表达知音无人的孤独之感。17.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弊在赂秦(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18.答案:C解析:从“在天山峰峦的高处,常常出现有巨大的天然湖,就像美女晨妆时开启的明净的镜面”等可判断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湖水滋润着湖边的青草,青草喂胖了羊群,羊奶哺育着少女的后代子孙”采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日里披满阳光,夜里缀满星辰”“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C。19.答案:①原文将湖面的静和天鹅的动形成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结合。②原文“洁白增添明净,叫声增添幽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天鹅的美,细致具体。③句式整齐,具有韵律美。解析:“幽静的湖”和“活动的”“天鹅”,在描写时既写动态的“天鹅”,又有静态的“湖”的描写,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使文章活泼生动,给静态的“湖”以生命和活力,活灵活现,直观形象地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工程建设项目电梯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3篇
- 《厂用电保护讲义》课件
- 04版特许经营协议包含加盟店管理细节
- 《食品营养小知识》课件
- 《n小脑间脑》课件
- 《供应商审核讲义》课件
- 2024年度房地产销售代理合同-关于某房地产项目销售代理的详细合同2篇
- 2024年度环保项目投资与建设技术服务合同
- 篮球课基础教案教育课件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合同标的及服务细节4篇
- EPC项目设计组织方案及各阶段计划进度安排
- 做情绪的主人拒绝精神内耗
- 小程序运营方案
- 人事行政年终总结提升
- 民警执法执勤规范化
- 海绵城市完整
- 高一新生学习方法指导课件
- 参加美术教师培训心得体会(30篇)
- 招募民宿合伙人方案
- 《高效的沟通技巧》课件
- 《排球运动》PPT课件(部级优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