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公文材料廉洁(反腐倡廉)主题实用古语集锦_第1页
写公文材料廉洁(反腐倡廉)主题实用古语集锦_第2页
写公文材料廉洁(反腐倡廉)主题实用古语集锦_第3页
写公文材料廉洁(反腐倡廉)主题实用古语集锦_第4页
写公文材料廉洁(反腐倡廉)主题实用古语集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公文材料廉洁(反腐倡廉)主题实用古语集锦1.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出处:北宋·苏轼《范增论》。原文:“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释义:世上的东西总是自身先腐烂,然后虫子才会寄生于其上。比喻:自己先有弱点而后才会为外物所侵害。用法提示: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能有片刻松懈。还需要注意的是,“物必先腐”才是原文,而不是“物必自腐”。在公文写作中,此句诗可用于表达反腐决心的文章中。2.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出处:前句出自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路》。原文:“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后句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释义:心灵不能被些许的蝇头小利所诱惑,不然会失去操守、坏了大事;眼睛不能被外界的五光十色所诱惑,不然会被欲望牵着鼻子走。这句话是后人拼接而成的,主要表达了我国古代“慎微”“节欲”的思想。用法提示: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在强调廉洁自律的时候用再好不过了。比如,党员干部要培养、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3.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出处:清·林则徐两广总督府对联之下联。原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壁立千仞”出自西晋·张载《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日剑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吾未见刚者。’”“子曰:‘(申)枨也欲,焉得刚?’”释义: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比喻:人只有做到没有世俗的欲望,才能达到大义凛然的境界。用法提示:刚是指坚硬、坚定、坚强。林则徐用这句话来告诫自己,官宦要像岿然不动、高耸壁立的山峰那样,杜绝私欲,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才能做仁人清官。“无欲”不是禁欲,人是有种种欲望的,但是凡事都有个限度,“度”的把握至关重要。欲望多了、高了、大了,就要滋生贪鄙之心,就走向了反面,被欲羁绊,被欲拖住,被欲迷惑,被欲淹没。比如行贿受贿,如果一个人连腐败的欲望都没有了,哪里还有腐败的事呢?这种“釜底抽薪”的观点、办法,或者说要求,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不二选句。4.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原文:“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释义:治理国家不以财富为利,应该以仁义为利。有成语“以义为利”。用法提示: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既可对外,说国际合作;也可对内,说治理国家,治理国家不应以财富为利益出发点,应该以仁义为着眼点。领导干部,共产党员,事事都应该“以义为利”,那样才会走得更远,路也更宽。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述而》。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释义: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孔子认为,富贵如不以道义得之,则没有价值。用法提示:义利之辩,是贯穿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公文写作中,此句诗可用于表述国际关系的文章中。我国主张君子义以为质,倡导合作发展理念,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释义: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比喻:通过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时机成熟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用法提示:《诫子书》是诸葛亮五十四岁时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而那一年,也是诸葛亮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纵观全篇,诸葛亮反复强调的就是一个“静”字。只有内心宁静,才能养成定力,有了定力,才能明确志向,安心学习,增长才干。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助长了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就更需要淡泊名利,涵养心性。以浮躁的心态来为人处世,终将会一事无成。7.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出处:明·李开先辑录《一笑散》,作者为元人,姓名不详。原文:“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原题作“讥贪狠小取者”。释义:在鹌鹑的喉囊里找豌豆,在鹭鸶的腿上劈些精肉,在蚊子的肚子里刳脂油。概括了贪婪之徒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可憎嘴脸。用法提示:这话说得可算是相当狠辣了,却给我们提供了做官的反面典型。曾经有位弓箭师傅对李世民说:“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做人做事,贵在心直、心正。官心不正,必然败坏党风政风,伤害党心民心。党员干部尤其是“关键少数”要有恭敬之心、恪守之心、敬畏之心,慎独、慎微、慎初、慎权、慎好、慎言、慎行。远离乌烟瘴气,摒弃市侩世俗,不搞投机取巧,更不能蝇营狗苟利欲熏心、结党营私包藏祸心。在公文写作中,说完反面典型,后面可以接“八项规定”等内容。8.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出处:三国魏·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释义:单薄的帏帐照出一轮明月,清风吹拂着我的衣襟。形容一种孑然一身、清风两袖的气质。用法提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开辟“清风时评”栏目,针对中央重要反腐倡廉法规条例出台、重大典型案件查处、作风突出问题纠正、廉政文化建设等方面撰写评论文章,用事实说话、让理性交锋,通过鞭辟入里的分析,针砭时弊,助力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拳反腐败、纠“四风”,激浊扬清,使清廉、清爽、清新成为一种返璞归真的新境界,一种触手可及的新感觉,一种生机勃发的新气象。在公文写作中,将这联诗放于一文之首,可以起到“起兴”的作用。9.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出处:明·于谦《入京》。原文:“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释义:两手空空进京而去,免得被百姓闲话短长。表现了诗人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铁骨。成语“两袖清风”最早见于此诗。用法提示: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所以他的很多诗作都为此而发。在那攀龙附凤、趋炎附势的世道里,于谦能做到“两袖清风”,的确难能可贵,很是值得我们学习。人民公仆不只是一个汉语词语,它更是指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党政干部,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应有的优秀品质。无论是在本地工作,还是去外地交流,都要行得正、坐得端,正如那句俗语所说:“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影子斜。”10.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出处:清·顾炎武《与公肃甥书》。原文:“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而其本在于养廉。”释义:要兴国安邦正百官,首先必须除恶扬善,扶正祛邪,弘扬正气。“激浊扬清”是一个成语,出自刘劭《人物志》:“其功足以激浊扬清,师范僚友。”用法提示:这封信是顾炎武写给他的外甥徐元文的。大人物的外甥也是大人物,这位徐元文是顺治十六年的状元,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其实“其本在于养廉”这句也很重要——其根本在于培养并保持廉洁的美德。只是三句全用未免太长,不过还要视文章篇幅大小决定。“激浊”和“扬清”是两个带有鲜明情绪色彩的动词,可以看到,和不良风气与恶势力做斗争,绝不是吹吹风、挠挠痒,必须有敢作敢为的勇气、一往无前的冲劲、舍我其谁的担当。党员干部是否能做到正字当头、一心为民、秉公办事,是很多场合都会讨论的热点问题,“激浊扬清”“养廉”都是很好用的词。11.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出处: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原文:“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释义: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形容我们的心也应该如同这莲花一般,不染尘埃。用法提示: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其声势曾一度压过儒家和道家。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尤其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等。这首诗就是孟浩然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写给义公的。诗中不仅有自然风光,也有如莲之心。在公文写作中,说到廉洁自律的时候一般都会用莲花作喻,而且这联诗不算常见,很有“追新”的效果。比如,“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12.时人谩把廉名道,此水由来不为名。出处:明·祁顺《廉泉亭》。原文:“山下流泉自古清,百年华构几经营。时人谩把廉名道,此水由来不为名。”释义:当时的人都说这井水清澈,有廉洁之姿;殊不知,这井水从来就不在乎这些虚名。比喻:廉洁是发自本心的,是没有功利色彩和求名心思的。用法提示:廉泉亭确有其亭,就在安徽合肥包公祠。明朝的时候,有人在祠中的古井上盖了一座六角攒尖亭。据说,曾经有个太守喝了这口井里的水之后,头痛不止,因为他是一个贪官,所以人们就把这口井叫作“廉泉”,把那座亭叫作“廉泉亭”。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阐释廉洁问题的两个方面——心与名。比如,“时人谩把廉名道,此水由来不为名。”真正的廉洁是发自内心的,倘若追求廉洁之名,则变了味道。13.男儿欲到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出处:明·杨继盛《言志》。原文:“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到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释义:大丈夫若想芳名永传,第一就是要建立功名而不应该贪图钱财。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为金钱所动的清高傲骨。用法提示:凌烟阁是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有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可惜毁于战乱。发起的是李世民,画像的是阎立本,题字的是褚遂良。到了后来,凌烟阁已经变成了一种功成名就、流芳千古的意象,如李贺的“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杨继盛则强调,“第一功名不爱钱”。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看作成为领导干部的必要条件、底线。比如,“男儿欲到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廉洁自律是为官从政的底线。14.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出处:东晋·吴隐之《酌贪泉》。原文:“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释义:假若让伯夷、叔齐那样品行高洁的人喝了(贪泉水),也终究不会改变那颗廉洁的本心。比喻:贪与廉取决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低,与外界环境无关。用法提示:这里有一个关于“贪泉”的传说。晋安帝时,吴隐之被派到广州去当刺史,路过石门(今广东省南海区西北)时,遇到一泓清澄明澈的泉水。当地人说,这泓泉水名叫“贪泉”,因为即使是清廉之士,只要一饮此水,就会变成贪得无厌之人。吴隐之不信,他喝了贪泉的水,表示自己清廉为政的决心。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重在强调个人清廉方面,尤其是个人与外界的对比,用的时候需要注意。比如,“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1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处:北宋·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释义: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现在多用来强调自律。用法提示:这篇文章是我们从小背到大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是成为后世无数人的座右铭。作为一位资深的理学家,周敦颐能够写出如此“小清新”的文字实属不易,更值得我们品读和珍视。在公文写作中,这两句并不一定要一起出现,相比之下,“出淤泥而不染”用的频率比较高。而且可放段首,也可放句中。比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心有定见、行不越矩,始终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自省和自律。再比如,古人多能始终保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廉操守。16.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原文:“勿谓无知,居高听卑;勿谓何害,积小成大。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释义:享乐不可极度,极度就变成悲哀;人欲不可放纵,放纵就变成灾难。强调凡事不能过度。用法提示:这个道理其实就是成语“乐极则悲”。《淮南子·道应训》载:“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根据事物的发展转化规律,一件事物一旦发展到了巅峰,必然要向相反方向转化。一个人的欲望不能太过于放纵了,纵情声色,则疾病缠身;纵欲贪财,则要受牢狱之苦。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无疑要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用“过犹不及”的道理来告诉领导干部不可寻欢作乐、恣情纵欲。比如,“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不能太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要学会克制自己,收敛自己的心性。17.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十七》。原文:“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吾既无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释义:贤能之人,财产多了就会损害他们的意志;愚庸之人,财产多了就会增加他们的过失。比喻:过多的财产,不仅无益,反而有害。用法提示:司马光曾写过一本家训,名叫《家范》,基本都是中国古代传统美德的精华所在。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尤其适用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提倡大家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不要为财而做出一些越线出格的事情。比如,“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在金钱、权力的诱惑下,党员干部要自觉、自警、自重,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党性修养。18.但勖冰壶心,无为叹衰老。出处:唐·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二)。原文:“见君乘骢马,知上太行道。此地果摧轮,全身以为宝。我如丰年玉,弃置秋田草。但勖冰壶心,无为叹衰老。”释义:心中一定想着冰清玉洁、努力工作,不要为年老而哀叹。比喻:为官要清正廉洁。用法提示: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对那类到老无为、不能善始善终、破罐子破摔等问题倒是很有针对性的,写文章的时候不妨谈谈。比如,“但勖冰壶心,无为叹衰老。”“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19.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出处:北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原文:“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释义: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比喻:廉洁与贪赃势不两立。用法提示:包拯一生廉洁公正、秉直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疾恶如仇,与贪官污吏更是势不两立,由“贪者,民之贼也”一句便可窥知一二。在公文写作中,这两句话最适合用来褒廉贬贪,后面的内容可以是廉洁的好处、贪赃的坏处,党内生活、社会风气等。比如,“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腐败之风盛行,必将影响社会风气、影响经济发展、影响整个大局。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共产党员必须清正廉洁。20.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贻之以言,弗贻以财。出处:东汉·王符《潜夫论·务本》。原文:“是以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