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导论 课件 第三章 融合教育的发展_第1页
特殊教育导论 课件 第三章 融合教育的发展_第2页
特殊教育导论 课件 第三章 融合教育的发展_第3页
特殊教育导论 课件 第三章 融合教育的发展_第4页
特殊教育导论 课件 第三章 融合教育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一节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第二节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第三节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实践融合教育的发展学习目标●了解融合教育的历史背景、兴起与发展;●了解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了解融合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的发展历程;第一节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1.融合教育的概述3.融合教育兴起与2.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特殊教育导论》融合教育(inclusiveeducation)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特殊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思想和做法,它也是面向全体儿童,以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融合教育强调“零拒绝”原则,主张消除传统隔离的特殊教育形式,使特殊儿童进入到普通学校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促进全体儿童的共同发展。融合教育的含义4第一节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融合教育的概述融合教育的特征5第一节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融合教育的概述第一,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走向融合第二,要保证进入普通学校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教育质量第三,对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支持走向专业(一)美国民权运动的推进6第一节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为争取民主权利发起了民权运动(CivilRightsMovement),提出了“分开就是不平等”的口号,要求不同种族也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残疾人作为长期被忽视群体,也受到了民权运动的影响,积极地加入到争取民主和平等的队伍中。(一)美国民权运动的推进7第一节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民权运动通过了1964年《民权法案》(CivilRightsActsof1964),对美籍黑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平等公民权提供了保护。该法案规定,要跟进出现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加快地方教育机构消除隔离教育制度的进度。该法案为美国特殊儿童受教育权提供了法律支持,增加了社会对特殊儿童受教育机会的关注。(二)“正常化”思想与“去机构运动”的影响8第一节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0102“正常化思想”20世纪50—60年代,北欧国家出现“正常化”思想,主张将残疾儿童从隔离的环境中解放,将他们安置在主流的社区与学校环境中。“去机构化运动”“去机构化”是20世纪50年代受“正常化”思潮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以正常化教育原则为指引,通过去除传统封闭且隔离的机构,将残疾人从封闭、隔离的机构中转向以社区为基础的开放和融合的生活环境(二)“正常化”思想与“去机构运动”的影响9第一节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美国民权运动、“正常化”思想与“去机构化运动”对融合教育思想的形成都起着奠定作用。美国民权运动觉醒了人们关于残疾人平等受教育权的意识,增加了社会对残疾人受教育权的关注。而“正常化”思想与“去机构化运动”通过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和社会环境,深刻影响了人们关于环境的隔离与融入对残疾人生存发展的认识,为融合教育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奠定思想基础。(三)回归主流运动10第一节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20世纪60年代,邓恩(Dunn)对隔离式特殊教育学校中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教育效果产生质疑。他认为必须对隔离式的特殊教育实施变革,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起来。因此,在20世纪60—70年代期间开启了一场以美国为代表的“回归主流”运动,在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将其称为“一体化”。一般认为,美国发布《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PL94-142)标志着回归主流运动的开始。(三)回归主流运动11第一节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0102瀑布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1962年,雷诺兹针对隔离式教育环境提出了特殊儿童安置服务的等级连续谱。1970年,德诺在雷诺兹的特殊儿童安置服务的等级连续谱上进一步发展,提出了针对不同残疾程度的特殊儿童提出了“瀑布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颁布了《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PL94-142),简称94-142公法),以法律的形式总结了美国回归主流运动的成果,提出了零拒绝、无歧视性评估、个别化教育、最少受限制环境、合法的程序和家长的参与六条重要原则。12瀑布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六种教育安置形式:(1)普通班(2)资源教室(3)巡回教师辅导制(4)特殊班(5)特教学校(6)家庭这一体系体现了回归主流思想,尽可能地希望特殊儿童从塔的底端向顶端移动,从隔离的环境向主流环境回归,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实现融合。但不是所有特殊儿童都适合安置在普通班级中,回归主流需要一定的条件支持。13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02强调特殊儿童的教育环境应该与普通儿童尽量保持一,要为特殊儿童创造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保证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能共同学习、共同参与活动。最少受限制环境要求学校对疑似特殊儿童的儿童实施公正的评估以确定其属于哪类特殊儿童及障碍程度如何无歧视性评估0403在无歧视性评估的基础上,依据评估结果为每个特殊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个别化教育0106强调了普通学校应向社区所有儿童提供免费的、适当的公立教育,保证任何一名特殊儿童不被排除在普通教育之外零拒绝确保对儿童的鉴定、安置、教育、评估都要遵循合法的程序进行合法的程序94-142公法05保障家长有权参与儿童的评估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保障家长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表现有知晓权家长的参与(三)回归主流运动14第一节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回归主流运动的主要特点有三个,分别是:第一,让特殊教育的“支流”回归到普通教育的“主流”中。第二,推行瀑布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该体系是回归主流运动的重要成果,是实现回归主流的实践模式。第三,制定与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保证特殊教育质量的回归。(一)融合教育兴起前的教育改革15第一节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融合教育兴起与发展对回归主流的批判普通教育发起运动的提出全民教育运动兴起(二)融合教育兴起与发展16第一节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融合教育兴起与发展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召开“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会议颁布了《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教育需要教育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融合教育”思想。生存型创业者兴起的开端(二)融合教育兴起与发展17第一节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融合教育兴起与发展2000年7月24日—28日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召开第五届国际特殊教育大会。这次大会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全民教育运动以来融合教育的发展情况,呼吁全球各国进行融合教育改革,提高有特殊需要群体的社会地位,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权而努力;2002年,联合国组织40多名专家,将30多个国家的融合教育实践经验汇总整理成册—《融合教育共享手册》,为世界各国实施融合教育改革提供借鉴经验;2005年又发布了《融合教育指南:确保全民教育的通路》,进一步明确融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操作。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士召开了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以“融合教育:未来之路”为主题,探讨未来融合教育的实践路径。2009年10月“世界融合教育大会”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召开生存型创业者发展的进程(二)融合教育兴起与发展18第一节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融合教育兴起与发展1995年,国际智力障碍者联盟也更名为国际融合教育联盟。欧美发达国家开展了融合教育的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实践。英国是开展融合教育实践与研究较早、较快和较好的国家。1978年,英国就颁布了《沃诺克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特殊教育需要”的概念以此取代传统的分类,扩大了特殊教育的范围。1994年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建立了“融合教育研究中心”,英国与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联合创办了第一本融合教育杂志——《国际融合教育杂志》等。西班牙、荷兰、澳大利亚等专门开设了“学习辅导教师”的学士学位课程,以支持融合教育的发展。生存型创业者发展的进程第二节融合教育的理念《特殊教育导论》(第1版数字教材版)1.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在普通教室接受教育

2.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在普通班级中获得充分发展3.融合教育需要多方参与、合作与支持4.融合教育以建立社会融合为最终目标20第二节融合教育的理念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在普通教室接受教育融合教育与回归主流的不同在于,融合教育的出发点是面向每一个儿童,每一个儿童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每一个儿童都应该属于主流教育体系,等级森严的教育安置制度应该被破除。通常做法是,让特殊儿童就近进入居住地附近的学校的普通班级就读,与同龄儿童共同学习与生活。学校要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服务,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忽略或歧视特殊儿童,通过环境、课程的调整,为所有儿童创造一个平等、自由和多样化的教育环境,通过恰达的教学方法,让不同质的儿童一起学习并获得成功体验。同时,学校也不能因此而忽略普通儿童的学习发展。融合教育的理念能为绝大多数的儿童提供有效的教育,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21第二节融合教育的理念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在普通班级中获得充分发展融合教育不仅强调特殊儿童进入普通班级,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生活,它更强调每个儿童都能在普通班级中得到充分发展,获得成就。融合教育应认识到和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不同需要,顺应不同的学习类型和学习速度,通过适宜的课程、组织安排、教学策略、资源利用以及社区合作,确保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质量。将特殊儿童安置到普通教室是实施融合教育的第一步,通过调整环境、课程、教学方法确保儿童的教育质量则是融合教育的第二步。若只是简单地将特殊儿童放置于普通教室后忽略他们,不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这样就会失去融合教育的价值。22第二节融合教育的理念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在普通班级中获得充分发展如何让特殊儿童应与普通儿童一样在普通班级中获得充分发展?首先,是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并不是单方面地追求学业成绩,而是强调每一个儿童都能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消除各种形式由于环境限制导致的学习障碍。其次,是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最核心的是要考虑儿童之间的差异性。融合教育秉持异质平等的原则,要求为每一个儿童提供个别化教育,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重视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要。最后,是为儿童提供性化的教育,培养儿童的个性化特征,关注儿童的学习兴趣、动机和心理发展,提高儿童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应对能力,使他们能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充分发展个性。23第二节融合教育的理念融合教育需要多方参与、合作与支持融合教育强调的社会各方参与、合作,主张教师、学生、社区之间建立一个合作关系,构建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推动融合教育变革。首先,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支持。其次,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当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进入到普通班级中,能训练儿童学会与人合作,增强其社会适应性,以确保教育效果。再次,是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与支持。最后,是地区之间与国家之间的合作。融合教育是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是世界范围内所有人的教育。24第二节融合教育的理念融合教育以建立社会融合为最终目标社会融合是理想、美好的,它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具有多元共存、追求平等的特征。其次,具有多元参与、合作的特征。最后,具有使社会成员充分发展的特征。融合教育的接纳与包容重视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能根据自身的多样性特点和需求,从而使个体得到充分发展以实现对差异的接纳与尊重。25第二节融合教育的理念融合教育以建立社会融合为最终目标融合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融合如何通过融合教育来实现创建社会融合的理想?首先,转变社会观念,建立人人平等、人人民主参与的社会,形成接纳、包容和关怀的社会氛围。其次,通过国际宣言、国家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等形式为社会融合的建立提供了政策保障。最后,融合学校是融合教育实践的主阵地,也是实现融合性社会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融合性社会的建立应该以学校教育为改革的主阵地,积极开展融合教育实践活动,推动融合学校的建立。第三节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实践1.中国大陆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2.中国港台地区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特殊教育导论》(第1版数字教材版)(一)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历史27第三节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实践中国大陆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1.随班就读的早期实践1986年9月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提出:“办学形式要灵活多样,除设特殊教育学校外,还可在普通小学或初中附设特殊教育班。”此时随班就读的思想渐显。1987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印发“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大多数轻度弱智儿童已经进入当地小学随班就读”,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随班就读”概念。(一)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历史28第三节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实践中国大陆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1.随班就读的早期实践1994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提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有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对象、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基本规范。(一)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历史29第三节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实践中国大陆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2.本土化融合教育的推进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推动了我国特殊教育质量提升改革运动的进程。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应运而生,它提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的目标。这是我国首次从政策角度为随班就读赋予融合教育的含义,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初步体现本土化融合教育特色。(一)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历史30第三节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实践中国大陆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2.本土化融合教育的推进2017年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对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进行详细描述,规定:“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接受普通教育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就近到普通学校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在法规层面首次明确了融合教育的概念与原则,从理念和制度上凸显了普通学校在融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历史31第三节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实践中国大陆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2.本土化融合教育的推进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进一步提出:“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加强普特结合,完善“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推动融合教育的特色发展。202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要“更加重视关爱残疾学生,坚持科学评估、应随尽随,坚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坚持普特融合、提升质量,实现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更好融入社会生活。”该文件的出台,是对我国前期开展融合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发展,是从随班就读“数量”向融合教育“质量”迈进的重要保障。(一)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历史32第三节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实践中国大陆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2.本土化融合教育的推进2021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中国残联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要求各地政府加快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落实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的目标,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中国的教育必须按中国的特点和中国的实际办,要扎根中国”的重要指示。(二)我国融合教育的布局33第三节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实践中国大陆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随班就读向高质量的本土化融合教育发展。《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指出我国特殊教育安置体系主要是“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三)我国融合教育面临的挑战34第三节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实践中国大陆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挑战一融合教育质量有待提升。❶挑战二融合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❷挑战三融合教育支持体系亟待完善。❸(四)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趋势35第三节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实践中国大陆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特殊教育学校改革实现功能转型融合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化逐步实现融合教育的“零拒绝”和“全覆盖”完善我国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继续健全融合教育教师培养体系(一)香港融合教育的发展36第三节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实践中国港台地区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香港融合教育的发展特色是推行基于儿童个别差异和特殊教育需要的“全校参与”模式。该模式认为即使是同一类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支援需要和程度都会不同。(二)澳门融合教育的发展37第三节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实践中国港台地区融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澳门融合教育始于1991年,随着《澳门教育制度法》的颁布,澳门政府开始在各公立学校实施融合教育。澳门融合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以下特点:①非常重视融合教育的经费和技术支援,每年都会通过《融合教育资助计划》鼓励各阶段教育机构开展融合教育。②基于澳门基础教育的格局,以公立学校作为发展融合教育的开端,后期鼓励私立学校加入融合教育队伍,以期望融合教育的辐射范围影响更多的儿童。③重视并通过立法推进融合教育的发展。④重视家长和教师培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