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通假字(解析)_第1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通假字(解析)_第2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通假字(解析)_第3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通假字(解析)_第4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通假字(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通假字(解析)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通假字

(共19题)

一、复合题(共19题)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但手熟尔()

(2)徐以杓酌油沥之()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同“”,

(2)衡于虑“”同“”,

(3)入则无法家拂士“”同“”,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郦道元《三峡》)

(2)阡陌交通(陶渊明《桃花源记》)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魏学洢《核丹记》)

(4)《齐谐》者,志怪者也(《北冥有鱼》)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解释加粗词。

(1)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粗的词。

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2)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粗的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解释加粗词语。

凄神寒骨。(《小石潭记》)

(4)解释加点词。

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5)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粗的词。

道阻且右。(《蒹葭》)

通假字

(1)不亦说乎同,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请结合短文或实际,说说你的理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i尊君在不

ii去后乃至

iii期日中

iv太丘舍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ii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面对友人“过中不至”竟还“对子骂父”,元方以“”和“”来回击。(用原文中词语回答)

(4)学习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做人道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徐文长传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①。然数奇②,屡试辄蹶③。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④,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⑤,恣情山水。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晚岁诗文益奇,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有删减)

①国士之目:一国之中杰出的人才。②数奇jī:命运坎坷,遭遇不顺。③蹶:失败。④偶:遇;遇合。⑤曲蘖niè:酒母、酿酒的发酵物、后遂以之代酒。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i奇其才

ii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

iii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iv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4)“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袁宏道用一“奇”字道尽文长一生,请结合全文,谈谈徐文长的“奇”。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i往之女家

ii与民由之

iii人恒过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ii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体现了孟子雄辩的风格,大量采用排比句,气势磅礴,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乙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均能体现甲文中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都称得上是大丈夫。

C.甲文第二段孟子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乙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境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或国家)灭亡。

D.甲文提到的得志与否的表现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类似的;乙文的观点与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的意思是一致的。

写出下面加点字的通假字并解释。

(1)徐以杓酌油沥之“杓”同“”,。

(2)但手熟尔“尔”同“”,。

解答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

(2)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

(4)往来无白丁

(5)无丝竹之乱耳

(6)可爱者甚蕃

(7)陶渊明独爱菊

(8)香远益清

(9)陶后鲜有闻

(10)宜乎众矣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①而易②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③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墨子《亲士》)

①“难”,严格、严厉。②“易”,宽容,包容。③“内”作“退”。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i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ii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iii君子进不败其志

iv虽杂庸民,终无怨心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B.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C.必得其所欲/焉末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D.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3)翻译句子。

i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ii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所做所为。请说说两文对“君子”判定的共同点。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今夫弈之为数①,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②二人志,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丰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①数:技艺。②诲:教,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i①虽有至道

ii②学学半

(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3)请写出语段的论证思路。

(4)“教学相长”和“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5)从学习的角度分析,“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曾益其所不能“”同“”,

(2)困于心,衡于虑“”同“”,

(3)入则无法家拂士“”同“”,

(4)亲戚畔之“”同“”,

(5)无陇断焉“”同“”,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i可爱者甚蕃

ii香远益清

iii中通外直

iv陶后鲜有闻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ii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室之不治/险躁则不能治性

B.语之,顾而笑曰/元方入门不顾

C.命童子取土平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5)请根据两篇选文回答问题。《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在文中表述的“志”是:;《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阅读下面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池非不深也护城河B.委而去之委托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险阻D.亲戚畔之背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i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ii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3)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旨明确,高度强调“人和”的核心思想。通过讨论战争来论述推行仁政、赢得民心的重要性。

B.文章层次分明,开篇明确提出论点,然后展开论证,最后得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精辟论断。

C.文章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使用了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等方法,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D.文章语言晓畅明白,精炼准确。论证时擅长蓄势。使用了对举、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回答下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惩:苦于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止:仅,只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即使

(2)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汝心之固,固不可彻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甚矣,汝之不惠D.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七百里,高万仞”一句从面积和高度两个方面说明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暗示移山的任务十分艰巨。

B.愚公决心移山,他的妻子提出了两个疑问:一是愚公年老力衰,移山难度大;二是移山过程中产生的土石不好处置。

C.操蛇之神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出手相助,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太行、王屋二山,分别放到朔东和雍南。

D.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i百废具兴

ii连月不开

iii先天下之忧而忧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ii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述了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做出了显著政绩的充分肯定。

B.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反对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生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列四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马周宇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①”。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解释]①趣:通“促”,催促。

(选自《新唐书·马周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i食之不能尽其材

ii执策而临之

iii少孤

iv太宗怪问何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或王命急宣

B.①才美不外见②下见小潭

C.①逆旅主人不之顾②顾野有麦场

D.①舍中郎将常何家②便舍船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ii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4)结合两文,请说说马周被重用的原因。

文言文课内阅读。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妻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顺为正者正:准则,标准

B.曾益其所不能益:益处

C.寒暑易节易:更替

D.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丈夫之冠也

A.胶鬲举于鱼盐之中B.称善者久之

C.已而之细柳军D.汝之不惠

(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B.所以动心忍性C.改容式车D.威武不能屈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帝感其诚”相同的一项是

A.困于心,衡于虑B.甚矣,汝之不惠C.此真将军矣D.天子为动

(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i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ii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解析

一、复合题(共19题)

1.

(1)“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2)“杓”同“勺”,勺子

2.

(1)曾;增;增加

(2)衡;横;梗塞、不顺

(3)拂;弼;辅佐

3.

(1)阙:同“缺”,空隙、缺口。

(2)交通,交错相通。

(3)简:同“拣”,挑选。

(4)志,记载。

(5)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在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所以“阙”的意思是空隙、缺口。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在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这句话的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所以“交通”的意思是交错相通。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在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所以“简”的意思是挑选。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在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这句话的意思是:《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所以“志”的意思是记载。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在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所以“与”的意思是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4.

(1)通“邀”,邀请。

(2)不值得。

(3)是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4)靠近。

(5)弯曲,迂回。

(1)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情况。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该句的意思是: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要:通“邀”,邀请。

(2)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情况。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该句的意思是: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不足:不值得。

(3)本题考查实词的意思。需要平常多积累。遇到不会的可以翻译整句话进行推导。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凄是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4)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情况。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比:靠近。

(5)本题考查实词的意思。需要平常多积累。遇到不会的可以翻译整句话进行推导。道路险阻曲难求,这里右是弯曲,迂回的意思,形容道路曲折迂回弯曲、迂回。

5.

(1)说;悦;愉快

(2)有;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6.

(1)i不,通“否”

ii乃:才

iii期:约定

iv舍:舍弃

(2)i和别人约好一起走,丢下别人就离开了。

ii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无信;无礼

(4)围绕“重信守礼”的话题,结合文章或现实言之有理即可。

(1)i考查文言词语的义项。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不”:通“否”。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ii乃:才。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iii期:约定。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iv“舍”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舍弃”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i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期”:相约。“委”:丢下。“去”:离开。

ii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引”:拉。

(3)考查对文章要点信息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元方回击的内容可从“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提取“无信”和“无礼”即可。

(4)方法一: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重信守礼的角度作答。如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诚信是人为之本,守信用的人才会受到别人尊重。我们应尊重他人,对他人不尊重就是对自己不尊重。

方法二: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7.

(1)i以……为奇。

ii同“嘱”,嘱咐。

iii最终,终于。

iv假装。

(2)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3)胡公因此更加看重他,军中的一切奏疏公文,都是由他来撰写。

(4)①诗奇:徐文长的诗“如嗔如笑……羁人之寒起”,诗境奇特。②文奇:徐文长的文章“有卓识……韩、曾之流亚也”。③经历奇:徐文长“声名籍甚”,但“屡试屡蹶”;文才出众,受到赏识,“然竟不偶”;后差点下狱论死,虽被救,“抱愤而卒”。④为人奇:徐文长为人狂傲,面对统帅,“以部下一诸生傲之”;徐文长为人亦疏狂倔强,“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绝交达官贵人,“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1)i“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ii“属”,通假字,同“嘱”,嘱咐。

iii“卒”,副词,最终,终于。

iv佯狂益甚:更装疯卖傻。佯:假装。

(2)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本句的意思是:虽然他诗作的格调,有时不很高明,但是匠心独运,有王者之气。不是那种像以色侍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诗作所能赶得上的。根据句意,本句即可划分出停顿: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句中关键词:“以是”,因此;“益”,更加;“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此处可理解为器重;“疏记”,此泛指各种奏章和文学性文字;“皆”,都。

(4)方法一: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概括作答。《徐文长传》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篇人物传记。文章以“奇”为主线,写徐文长才能奇异、性情奇怪、遭际奇特。①才能奇异。例如,他的文章“放浪曲蘖,恣情山水”,“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他的诗歌“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匠心独出,有王者气”。这是从正面写他的文奇诗奇。“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从侧面也写出了他的才能奇异。②性情奇怪。例如,“纵谈天下事”与“膝语蛇行”的对比可见其性奇;“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的做法可见其性奇;面对统帅,“以部下一诸生傲之”的态度可见其奇。③遭遇奇特。例如,他的“声名籍甚”,但是“数奇,屡试辄蹶”,可见其遭遇奇;“晚岁诗文益奇”,但“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可见其遭遇奇。

方法二: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生员,名声很大,薛公蕙作浙江试官时,很是赏识他的才华,认为他是国家的栋梁之才。然而他命途多舛,屡屡落第。中丞胡公宗宪听说后,聘他作幕僚。文长每次参见胡公,总是葛布长衫,头戴乌巾,侃侃而谈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赞赏。当时胡公统率着军队,威镇东南,部下将士在他面前,总是跪下回话,不敢仰视。而文长一介书生对胡公的态度却很高傲,好事者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样的人物。恰逢胡公猎得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嘱托文长写贺表,表文呈上后,世宗皇帝很满意。胡公因此更加器重文长,所有疏奏计簿都交他办理。文长自信才华过人,谋略出众,谈论军情往往切中肯綮。他觉得世间的事物没有合乎他的心意,然而却总是没有一展抱负的机会。文长在官场不得意,于是就放浪形骸,纵情山水。他胸中郁结着强烈的抗争精神和报国无门的悲凉,所以他的诗,嬉笑怒骂,如水奔流出峡谷,如春芽破土,像寡妇深夜的哭声,像逆旅行客迎寒启程。虽然他诗作的格调,有时不很高明,但是匠心独运,有王者之气。不是那种以色侍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诗作所能赶得上的。徐文长在文章写作上有真知灼见,他的文章气势沉着法度精严,他不压抑自己的才能,也不无节制地议论以致打破了文章的思路,真是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苟合,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也都加以抨击,所以他的文字只局限在浙江一带,令人为之悲哀!后来,文长因疑忌杀了他的继室妻子,被判死罪。太史张元汴极力营救,才得以出狱。出狱以后,仍如当初一样固执。徐文长晚年更加愤世嫉俗,更加装疯卖傻。达官贵人登门拜访,常常拒而不见。掌权的官员来了,想求得一字竟然也不能。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崛,而今徐文长竟因不合于时,抱恨长终。

8.

(1)i同“汝”,你

ii遵循、遵从

iii常常

(2)i(他们)发起怒来,诸侯都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ii(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或: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3)B

(1)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女:同“汝”,你。

i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由:遵循、遵从。

ii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恒:常常。

(2)i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实词、虛词和句式有准确的理解。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述岀来重点字词:怒、惧、熄。

ii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实词、虚词和句式有准确的理解。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述岀来重点字词:动心、忍性、益。

(3)方法一:说明:大丈夫的标准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选项只说这六位历史人物体现了其中一个方面,因此,不能得出“都称得上是大丈夫”这个结论。

方法二: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方法三:译文乙: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9.

(1)勺;勺子

(2)耳;相当于“罢了”

10.

(1)这。

(2)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3)博学的人。

(4)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5)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世俗的乐曲。

(6)多。

(7)只。

(8)更加。

(9)少。

(10)应当。

11.

(1)i教导、训诲。

ii同“汝”,你。

iii仕途顺利。

iv即使。

(2)B

(3)i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屈服意志。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ii不是没有丰足的财产,而是怀着无法满足的心。

(4)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都不会改变自己遵循道义的决心。

(1)i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实词的考点。“丈夫之冠也,父命之”意思是“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命”解释为“教导、训诲”。

ii“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意思是“到了你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女”:同“汝”,意思是“你”。

iii“君子进不败其志”意思是“君子仕途顺利时不改变他的志向”,“进”解释为“仕途顺利”

iv“虽杂庸民,终无怨心”意思是“即使杂处于庸众之中,也终究没有怨尤之心”,“虽”解释为“即使”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考点。“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一句意思是“一定能达到自己的愿望,但却没有听说只做自己所想的事情,而能免于所厌恶之后果的。”根据句意断句如下: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故正确解析选B。

(3)i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考点。句中重点词语:淫,原意是“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迷惑”;移,原意是“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改变”;屈,原意是“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屈服”。全句翻译为: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ii句中重点词语:第一个“足”解释为“丰足,富足”,第二个“足”意思是“满足”,全句翻译为:不是没有丰足的财产,而是怀着无法满足的心。

(4)方法一: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题中要求根据两文中君子的行为找出判定“君子”的共同点。从甲文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和乙文的“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可知,两文对“君子”判定的共同点是“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都不会改变自己遵循道义的决心。”

方法二: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我曾听说:“我不是没有安定的住处,而是自己没有安定之心;不是没有丰足的财产,而是怀着无法满足的心。”所以君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而一般人则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君子仕途顺利时不改变他的志向,不得志时心情也一样;即使杂处于庸众之中,也终究没有怨尤之心。他们是有着自信的人。所以说,凡事能从难处做起,就一定能达到自己的愿望,但却没有听说只做自己所想的事情,而能免于所厌恶之后果的。

12.

(1)i①句意:虽然有最好的道理。至道:最好的道理。

ii②句意: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学:同“敩”,教导。

(2)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

(3)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首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珍惜时间,然后说道教和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困”等问题,进而提出“自反”“自强”的解决方法,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道理。

(4)相同点:两者讲的都是教与学的关系。不同点:前者讲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后者讲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关系:“学学半”是“教学相长”的佐证。

(5)“学”是基础,“教”对“学”有推动和促进作用。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然后,这样以后。自反,自我反思。句意为: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

(3)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通常情况下,可以表述为: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此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进行类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强调要学习;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并引用《兑命》中的“学学半”来进一步补充论证。

(4)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教学相长”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得直接全面,是要表述的主要观点。“学学半”则主要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教学相长”是全文的观点,“学学半”是引用论据来补充佐证观点的。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开放性试题,解析不唯一。

示例一: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示例二:“教学相长”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示例三:“教学相长”原则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速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不得施展,事倍功半。

13.

(1)曾;增;增加

(2)衡;横;梗塞、不顺

(3)拂;弼;辅佐

(4)畔;叛;背叛

(5)陇;垄;高地

14.

(1)i多

ii更加

iii贯通

iv少

(2)i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ii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B

(4)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5)追求洁身自好、不谋名利的高尚人格;习惯对人的影响很大,要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A.治理/修养;B.回头看;C.代词/结构助词,的;D.连词,不译/介词,把。

15.

(1)B

(2)i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

ii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

(3)B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B.委:弃。故选B。

(2)i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威:震慑,树立威望;以:凭借;利:锐利;兵革之利:定语后置句,锐利的兵器。

ii以:凭借;顺:归顺,服从;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畔:通“叛”,背叛。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最后得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精辟论断”分析错误。应该是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