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A/00/wKhkGWW1raGAMk-ZAALU5O2T8BU172.jpg)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A/00/wKhkGWW1raGAMk-ZAALU5O2T8BU1722.jpg)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A/00/wKhkGWW1raGAMk-ZAALU5O2T8BU1723.jpg)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A/00/wKhkGWW1raGAMk-ZAALU5O2T8BU1724.jpg)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A/00/wKhkGWW1raGAMk-ZAALU5O2T8BU17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万店中心学校九年级第二次独立作业
语文
(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题号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
得分
I阅读与鉴赏(共47分)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10分)
让家书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刘金祥
①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目断鳞鸿,这样的文化传统代代相因、世世相袭,融入百姓生活,升华为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维度——家书文化,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
独特民族文化现象。
②众多志士豪杰的慷慨遗言、大量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无数黎民百姓的浩叹欢歌,很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后世、昭示今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这些墨迹长存、余温犹在的经典诗词,既是先贤心系桑梓、寄情亲人的生动写照,也是后人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对此,清代学人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一书中写道:“郑板桥大令,通率诡诞,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读其集中家书数篇,语语真挚,肝肺槎牙,
跃然纸上。”
③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无论人在何处,修一封家书、报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亲人的担忧挂牵,令其安心宽慰。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的价值尤显珍贵。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覆盖全球,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这样一来,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诚然,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和品位,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稀释和
削减。
④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又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熏陶。不难想象,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无论如何都显得文化底蕴不足。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所代替;而
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
整保留、长久珍存。人类社会的进步既体现在科技方面,也体现在人文领域。如果只重视科技而忽视人文,则人类所特有的感情和理性、固有的思想和意念就会被漂白和异化,最后将危及人类经过长久辛劳累积起来的智慧成果。世界上许多优秀文化消失的教训告诫人们,现在应警惕和防范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断层。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纸质书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视野,而对很多“90后"“00后”等“新新人类"来说,家书无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⑤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
家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
使家书文化在信息时代延续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
1.下列对文本的解读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书文化是中国乡土文化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B.在我国传统社会里,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
C.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家书文化正面临着衰败和消亡。
D.作者认为在快节奏生活的现代社会里,家书这种传递信息的途径可以而且也应该被现代
网络手段所替代,
2.在作者看来,“家书文化”具有哪些特点(2分)
3.文章第③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你简要说说其作用。(3分)
4.文章说“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请你为这一观点补充一则事
实论据。(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14分)
茶客
林文询
①尽管几乎凡中国人都喝茶,但成都人却一律都看不起,认为天下唯有四川才配称“茶
国”,只有成都人才配称“茶客"。北方人喝那大碗茶算什么东西下力人牛饮解渴之物罢了。
南方人配了点心蜜饯之类叫作什么“吃早茶”,那还有什么意思,纯粹变了味了。至于日本人的所谓“茶道",更是休提,那哪是喝茶,纯粹是玩小把戏摆花架子迷惑人。江浙人还可以,但他们喝绿茶,几碗水下去就白了,没劲。我们喝什么花茶!又香又浓又经久,一碗茶喝半天冲七八道水也依然有味。关键就是要这味,成都人生就一张好吃嘴,专在味上下功夫。所以川菜是以味鲜味重著称,推而广之,连喝茶也格外讲究味了,太清淡了不行,要香要浓。而且不能只是头两道水冲下去香气扑鼻,还要那茶叶经得起泡,因为成都人喝茶不是只讲究茶水下点点心,或是陪人说几句话儿,成都人喝茶,是真当回事儿的,比吃顿饭或是开个会还花工夫,时间要长
多了。
②一般嗜茶成瘾的成都人,即所谓“茶客”吧,早上起来头件事,不是吃饭,而是喝茶。冲茶叶要用那烧得鲜开的滚水,头道水只盛半盏,叫作“养叶子"。待焦干、紧卷的叶子滋润了,舒展开了,再冲满,让茶叶一片片伸眉舒脸,在开水激荡下翻动身儿,打两个滚儿,再沉于盏底。这时茶汤绿了,黄了,香气腾腾直扑鼻,才该呷一小口漱漱嘴,然后才痛快畅饮一番。这叫“头道水,二道茶”,正宗沏茶法。两盏下肚,方觉回肠荡气,神清气爽。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驱散昨夜昏沉,迎来新的一天。倘或哪一日因种种缘故未能喝上这道早茶,则那一整天都会闷闷快怏,
若有所失,干啥事都少了魂儿,没了神儿。
③过去成都的老茶客们,多半是天一麻麻亮就起了床,也无须跟家人打个招呼,便跟一双拖板鞋,抱一个水烟袋或是一杆长烟管,咳着嗽打着呵欠出了家门,径直往晨雾蒙蒙中热气腾腾人声喧哗的小茶馆去过这早茶瘾。那时成都街头巷尾尽是茶馆,且都早早开门。如今茶馆虽也还多,但营业时间多学了国有店铺规矩,推迟了开门时间。老茶客们无奈只好改革旧习,在自己家中完成“早课"。倘有哪位的太太或是小保姆伺候殷勤,不用男人自己动手,人还在床上刚睁开眼皮,便有一双纤纤玉手奉上热腾腾香茶来,这太太或保姆便自然会赢得最佳美誉。
但不管是去茶馆还是把家当茶馆,总而言之一句话,地道的成都人是每日里非喝早茶不可的。
④早茶只是开始。出门了,上班了,第一件事仍是提鲜开水冲茶。泡上浓浓一杯,喝他半天一日。边喝边聊天,边喝边干事。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消一盏在手,甚好消混一日。这白日里,无论你到哪儿去,办公室、会议室、商店、工厂车间、建筑工地,哪儿都会见到大大小小的茶杯,见了面,熟识点的,也总是先敬上热茶一杯。甚至整日在外奔波的人,如像司机吧,也都随身带着大茶杯,满满的注着茶水,随时拧开盖来就可以润润口舌,过过茶瘾。一日之作,犹
若机器离不得润滑油,成都人简直离不了茶水这玩意儿。
⑤成都人如此嗜茶,茶业如此兴盛,遂有外来客商看好此道,到成都来开办高档茶楼。效仿那豪华酒楼,装饰一新,空调软椅,精美茶具,小姐盛装迎送,先生恭立伺候,要营造什么高雅文化氛围,真是用心良苦。只可惜打错了算盘,成都茶客不吃这一套,终至于门可罗雀,冷冷清清。究其原委,倒不仅是如此豪华茶楼,花钱太多,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不懂成都人心理。成都人喜欢的就是大众文化,热闹场景,才不稀罕什么高雅清静呢。你看成都的茶馆,可以说简陋
得无以复加,当街铺面,巷中陋舍,或是河畔凉棚,树间空地,随便摆开几张小方桌几十把竹椅,
有老虎灶烧水,铁茶壶(讲究的仍用铜壶)倒水,盖碗茶具盛水,这就行了。那木桌竹椅都是最简单粗放的匠作,配上简陋环境,泥土地面,颇有点农家风味,寒舍乐趣。环境随意,场地简单,来往之人也就随意,三教九流,会聚一堂,不讲等级,无须礼仪,或喝茶聊天,上至国家大事,天下奇闻,下至街坊趣谈,鸡毛蒜皮,尽可海阔天空乱摆一气;或看书看报,闭目养神,闹中取静别有一番天地。兼之卖吃食、擦皮鞋、掏耳朵、看相算命者混迹穿梭其间,堂上堂下大师傅小幺师吆喝之声应接起伏,真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荟萃大千世界众生相,活脱脱展示一方小天地。这,又于农家寒舍风味之外,平添了川西坝乡里农村赶集市赶庙会的氛围。要说都市里的村
庄,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中尚未消失无可取代的农业社会遗风流韵,庶几便是。
⑥当代蜀中文章大家流沙河先生曾戏撰了一副对联,自嘲道是:改革你喝拉罐水,守旧我
吃盖碗茶。
⑦戏谑幽默之中,可见成都人之一斑了,可见成都人之兴味所在了。盖碗茶水,源既远,流
亦长哩。
(选自《成都人》,有删改)
5.成都人习惯喝“早茶”,请你结合文章对成都人喝“早茶"的描述,探究成都“茶客”的性格特
征。(4分)
6.作者在文章第⑤段给我们画就了一幅成都茶客喝茶图。请你结合文本内容说说第⑤段画线
的部分在写作上的特点。(从表达方式的角度作答)(4分)
7.文章第①段说“尽管几乎凡中国人都喝茶,但成都人却一律都看不起"。成都人为什么“看不
起”其他地方的中国人喝茶请你概括分析。(3分)
8.本文节选自成都籍作家林文询的《成都人》一书。请你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及《茶客》一文内
容,说说林文询为什么会将此文收录到他的这本散文集《成都人》中。(3分)
链接材料:《成都人》这本书,会带你感受成都人的闲适、成都人的自尊、成都人的夜生活。
三、阅读《水浒传》节选,完成下面小题。(7分)
①此时宿雾尽收,旭日初起。部署拿着竹批,两边分付已了,叫声:“看扑。"这个相扑,一来一往,最要说得分明。说时迟,那时疾,正如空中星移电掣相似,些儿迟慢不得。当时,燕青做一块儿蹲在右边,任原先在左边立个门户。燕青则不动掸。初时,献台上各占一半,中间心里合交。任原见燕青不动掸,看看逼过右边来。燕青只瞅他下三面。任原暗忖道:“这人必来算
我下三面,你看我不消动手,只一脚踢这厮下献台去。”有诗为证:
百万人中较艺强,轻生捐命等寻常。
试看两虎相吞啖,必定中间有一伤。
②任原看看逼将入来,虚将左脚卖个破绽。燕青叫一声:“不要来!"任原却待奔他,被燕青去任原左胁下穿将过去;任原性起,急转身又来拿燕青,被燕青虚跃一跃,又在右胁下钻过去。大汉转身终是不便,三换换得脚步乱了。燕青却抢将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裆,用肩胛顶住他胸脯,把任原直托将起来,头重脚轻,借力便旋,五旋旋到献台边,叫一声:“下去!”把任原头在下,脚在上,直撺下献台来。这一扑,名唤做鹑鸽旋。数万香官看了,齐声喝采。那任原的徒弟们,见撷翻了他师父,先把山棚拽倒,乱抢了利物。众人乱喝打时,那二三
十徒弟抢入献台来。知州那里治押得住。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3分)
10.燕青除了武艺高强之外,还非常讲义气。请你简要概括《水浒传》中燕青与“义气"相关的两个
故事。(4分)
四、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的小题。(3分)
跋子瞻和陶诗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1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两句概述了苏东坡贬谪岭南的原因,“杀”字分量极重,也切合事实。
B.颔联用“饱吃饭"与“细和诗”生动而具体地再现了苏轼超迈洒脱的精神境界。
C.颈联高度评价渊明、东坡的人品,借东坡“百世士"衬托渊明的千载遗风。
D.尾联以“虽”与“乃"二字呼应转折,着“风味”二字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3分)
秦王欲见顿弱,顿弱曰:“臣之义不参拜,王能使臣无拜,即可矣。不,即不见也。"秦王许之。于是顿子曰:“天下有其实而无其名者,有无其实而有其名者,有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王知之乎”王曰:“弗知。"顿子曰:“有其实而无其名者商人是也无把铋推耨之势而有积粟之实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无其实而有其名者,农夫是也。解冻而耕,暴背而耨,无积粟之实,此无其实而有其名者也。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王乃是也。已立为万乘,无孝之名;以千里养,无孝之
实。”秦王悖然而怒。
顿弱曰:“山东战国有六,威不掩于山东,而掩于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秦王曰:“山东之战国可兼与”顿子曰:“韩,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王资臣万金而游,听之韩、魏,入其社稷之臣于秦,即韩、魏从。韩、魏从,而天下可图也。"秦王曰:“寡人之国贫,恐不能给也。”顿子曰:“天下未尝无事也,非从即横也。横成,则秦帝;从成,即楚王。秦帝,即以天下恭养;楚王,
即王虽万金,弗得私也。"秦王曰:“善。”乃资万金,使东游韩、魏,入其将相。
(选自《战国策·秦四》)
1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王许之许:答应B.秦王悖然而怒怒:生气
C.威不掩于山东威:威慑___D.山东之战国可兼与兼:吞并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有其实而无其名者商人是也无把铋推耨之势而有积粟之实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
A.有其实而无其名者/商人是也/无把铋推耨之势/而有积粟之实/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
B.有其实/而无其名者商人是也/无把铋推耨之势/而有积粟之实/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
C.有其实而无其名者商人是也/无把铋推耨之/势而有积粟之/实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
D.有其实/而无其名者/商人是也/无把铋推耨之势/而有积粟之实/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
1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顿弱分别用“咽喉"“胸腹”来类比韩、魏在天下所处的地理位置。
B.顿弱陈述连横、合纵对于秦国的利弊,让秦王意识到连横势在必行。
C.顿弱认为秦王不能制住山东六国,囚禁母后的行为是极为不妥的。
D.秦王答应顿弱,一旦顿弱游说韩、魏臣服秦国后,给他以万金的俸禄。
15.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臣之义不参拜,王能使臣无拜,即可矣。不,即不见也。
Ⅱ积累与表达(共73分)
六、古诗文理解默写。(8分)
16.根据提示,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内容。(8分)
(1)奉诏入京却又被赐金还山,天真浪漫的李白以“5
[《行路难》(其一)]两句通过对动作上的细节刻画,形象揭示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抑郁。
(2)苏轼怅恨久别,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
用埋怨的口吻表达了与苏辙久别不能重逢的无可奈何。
(,)(3)《岳阳楼记》一文中,“”两句动静结合,描写
洞庭湖月夜美景。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9
联运用典故,表达自己被“弃置"二十三年之后才回归的感受。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5分)
练好“内功”需修德与增才并重。德与才,是青年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两驾“马车"。以德
润身,才华方能适得其用A|以才为辅,德便能更好发挥成效B德与才有机统一C德始终发
挥统率作用。德才兼备D以德为先,是青年琢玉成器的内在持守。锤炼品德修为,始终应将
爱国作为青年立身之本、成才之基。青年愈能将“小我融入大我”,锚定人生发展的正轨而不随波逐流,愈是能够以刚健勇毅的坚强意志不断攀登事业高峰。通过练就过硬本领、着力求得真
学问,使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认知水平紧跟时代发展之需,增强驰而不息的青春之力。
练好“内功"志在笃行致远。朝气篷勃是青年人的鲜明精神标识,青年时光是人一生中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坚持学思用、知信行、德才业___于“改
*
变世界”,如此才是青年练好“内功"的目标所向。广大青年遍布社会各个行业领域,若人人能将各自的岗位作为实现报国之志的奋斗舞台,站稳人民立场,敢担当肯作为,就一定能以实际
行动服务奉献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①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②少年强则国强,同样国强则少年强。③有强大的祖国
做后盾,年轻人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④
17.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锤炼B.笃行C.篷勃D.领域
18.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坚持学思用、知信行、德才业,于“改变世界”,如
此才是青年练好“内功"的目标所向。
A.统一互促贯通努力___B.贯通统一互促致力
C.贯通互促统一致力___D.统一贯通互促努力
19.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以德润身,才华方能适得其用A以才为辅,德便能更好发挥成效B德与才有机统
心明确,内容充实,情感真挚;不得出现真实的姓
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A.,____________B.。C.,_________D.、
2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通过练就过硬本领、着力求得真学问,使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认知水平紧跟时代发展
之需,增强驰而不息的青春之力。
A.练就过硬本领、着力求得真学问,使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认知水平紧跟时代发展之需,
增强驰而不息的青春之力。
B.通过着力求得真学问、练就过硬本领,使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认知水平紧跟时代发展之
需,增强驰而不息的青春之力。
C.着力求得真学问、练就过硬本领,使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认知水平紧跟时代发展之需,
增强驰而不息的青春之力。
D.通过着力求得真学问、练就过硬本领,使业务能力、专业知识、认知水平紧跟时代发展之
需,增强驰而不息的青春之力。
21.将“青年人生逢其时更应不负时代,练好‘内功’,以青春之我为青春之中国增光添彩。”一句
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3分)
A.①___B.②___C.③___D.④
八、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这期间,总会有一个人离你很近,可能是空间的“近",
可能是情感的“近”,可能是思想的“近"……
请以“离我最近的那个人”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情感真挚;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不少于
600字。
(2)“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祖国向前,青春向上。时代需要我们,我们必不
负时代!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讲述你我的故事,谱写你我的人生华章。
上面语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我的_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标题补充完整;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情感真挚;不得出现真实的姓
名、校名;不少于600字。2023—2024学年万店中心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段考试卷
语文答案
1.D【解析】D.“家书这种传递信息的途径可以而且也应该被现代网络手段所替代"与文章作者主张的“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稀释和削减”相悖。
2.①家书文化是我们独特的民族文化;②家书是传统社会里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③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对比论证。将家书与互联网这两种传递情愫与信息的途径进行对比,充分论证了在传统社会里,家书是传递情愫与信息的基本途径这一观点,使论证显得更具体、更严密。
4.示例:古诗文中有很多关于家书传递情愫和信息的诗句,如:“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意思是江水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长,每行没有其他的话语,只是告诉我要早日回到家乡去,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5.①嗜茶成瘾;②讲究冲泡早茶的程序;③习惯热闹的氛围;④讲究闲适的生活情调。
6.画线部分使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分别从地理位置、茶馆陈设、茶具等角度交代了成都本地茶馆的形制,与外来客商在成都开办高档茶楼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成都茶馆简陋得无以复加的特点,条理清晰,语言朴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①成都人认为北方人喝那大碗茶是下力人牛饮解渴之物;②成都人认为南方人配了点心蜜饯之类“吃早茶”纯粹变了味;③成都人认为江浙人喝的绿茶没劲,认为自己喝的花茶又香又浓又经久。
8.示例:①本文开头说,成都人一律都看不起其他地区的中国人喝的茶,体现了成都人的自尊,符合《成都人》这本散文集结集初衷;②本文中关于成都茶客喝早茶的描述,体现了成都人的闲适;③本文描述了成都人喜欢喝茶乃至嗜茶,是作为“茶客"的代表形象,收录进《成都人》一书恰如其分;④成都茶客经常活动的场所为成都简陋古朴的茶馆,代表着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中尚未消失无可取代的农业社会遗风流韵,这也是成都茶客对这座城市的贡献。(回答三点,意对即可)
9.燕青智扑擎天柱(或燕青打擂、燕青智扑任原)。
10.①在卢俊义被李固诬陷,被发配途中,燕青放冷箭将董超、薛霸两个公差射死,冒死救卢俊义;②在平定方腊后,宋江大军回师途中燕青找到卢俊义,想劝说卢俊义离开是非之地。
11.C【解析】C.“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中铝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8人(第十八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专用系统集成电路项目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综合报告
- 借壳上市中的业绩承诺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研究
- 宠物运输司机劳务协议
- 2025年度环保技术研发安全生产资源节约合作协议
- 冻品销售合同范本
- 专用货车司机雇佣合同范本
- 公司借款提供保证合同范本
- 代理篮球加工合同范本
- 众筹平台合同范本
- (2024年秋季版)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4.9.1 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新人教版
- 血液透析安全注射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5G-A通感一体应用场景研究 2024
- 无人机飞行原理与性能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旅游学概论(第五版)课件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 学生课后服务活动记录表
- 2024年新改版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 排列五历史开奖数据(2004年11月至2013年7月)
- 部编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 (高清版)DZT 0282-2015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 陕西少华山森林公园管轨式滑道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