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_第1页
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_第2页
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_第3页
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_第4页
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43/T***—2021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各类大型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工作流程、观测塔建设、资料收集及处理、数值模拟、设计参数推算方法及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全省范围内各类大型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规范、导则)中的有关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50135-2006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T35221-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JTG/TD60-01-2018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QX/T74-2007风电场气象观测及资料审核、订正技术规范QX/T118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QX/T436-2018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抗风参数计算QX/T423-2018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报告编制QX/T426-2018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资料收集QX/T449-2018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现场观测QX/T469-2018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风速windspeed空气微团的移动速度。根据测量时距的长短,包括瞬时风速、平均风速、极大风速和最大风速,单位为米/秒(m/s)。注: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定义3.1。3.2瞬时风速instantaneouswindspeed空气微团的瞬时移动速度,通常指小于3秒钟的平均风速。也称阵风风速,单位为米/秒(m/s)。注: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定义3.1。2DB43/T***—20213.3极大风速extremewindspeed瞬时风速的最大值,单位为米/秒(m/s)。注: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定义3.1。3.4最大风速maximumwindspeed指10分钟平均的最大值,单位为米/秒(m/s)。注: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定义3.1。3.5风向winddirection指风的来向,单位为角度(°),通常以十六方位,静风以C表示。注: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定义3.1。3.6主导风向prevailingwinddirection在风观测中,风向以方位表示时,出现频率最高的风向。注: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定义3.1。3.7参证气象站referenceMeteorologicalStation气象分析计算所参照或引用的具有长年代气象数据的国家气象观测站。注1:长年代一般不少于30年。注2:国家气象观测站包括GB31221-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中定义的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国家一般气象站。注3:[改写QX/T423-2018,定义3.1]3.8基本风速basicwindspeed参证气象站10m高处100年重现期的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单位为米/秒(m/s)。3.9设计风速designwindspeed桥址处地面或水面以上10m高处100年重现期的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单位为米/秒(m/s)。注:改写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定义3.1。3.10设计基准风速designstandardwindspeed在设计风速基础上,考虑桥位处地面粗糙度影响,桥梁或构件基准高度处100年重现期的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注:改写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定义3.1。风速订正系数windspeedcorrectioncoefficient一定风速阈值下,桥位最大风速与参证气象站最大风速的比值。用于利用参证气象站重现期风速推算桥位设计风速。注:改写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定义3.1。3风速DB43/T***—2021风速 3.12阵风系数gustfactor1~3s时距的瞬时风速值与10min时距的平均风速之间的比值。如图3.1注:改写JTG/T3360-01-2018,定义2.1。瞬时风速瞬时风速 10min平均风速3.13风切变指数windShearIndex用于描述风速随高度变化的幂函数中的指数。注:QX/T436-2018《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抗风参数计算》,定义3.6。湍流强度turbulenceintensity一组风速值与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与平均风速的比率。注1:它反映一组风速值的离散程度与平均风速的比率。注2:用同一组测量数据和规定的周期进行计算。注3:QX/T436-2018《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抗风参数计算》,定义3.8。3.15风攻角windyawangle风的来流方向与水平面产生的夹角。如图3.2所示:注:改写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定义3.1。图3.2风攻角示意图3.16地面粗糙度terrainroughness风在到达结构物以前吹越过2km范围内的地面时,描述该地面上不规则障碍物分布状况的等级。4DB43/T***—20214一般规定4.1本规范主要针对桥梁建设规划、设计阶段。本规范数值模拟分析适用于桥位区无气象观测站或观测站资料代表性不好,也无现场观测的;桥位区需要精细的风场空间分布特征,但无足够精细的气象观测资料支撑的。4.2技术内容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桥址处气候特征分析,重点是风的气候特征分析、主要气象灾害的调查,重点是大风灾害、设计基准风速的推算、大气湍流参数计算分析等。4.3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包括编写大纲、编写报告、提交报告。详细流程见附录A。5气象观测塔建设及观测5.1观测点选址代表性好。宜选择在桥位附近四周开阔,不受遮挡,能代表桥位区域大风特征,且不受桥梁建设工程施工与运行影响的位置。操作可行。宜考虑人员较容易到达、无线传输信号较好且不影响施工的位置。5.1.2塔址勘察应按QX/T449-2018要求进行。5.1.3位置确定观测塔应建在大桥的跨中附近,应根据桥址处的地形特征,对备选观测塔位置的气候特征进行评估,筛选确定观测塔的位置。如果跨越峡谷、地形复杂,宜在大桥两岸分别建立观测塔。5.2观测设计技术要求5.2.1观测塔高度及层次设置观测塔高度宜为70-100m。观测层次宜为5-6层,其中应包括10m层和桥面高度附近层。三维超声风速仪宜安装在与桥面等高的位置处。5.2.2观测内容逐时2min、10min平均风速、风向时;逐时瞬时最大风速、风向;逐日2min、10min平均最大风速、风向;极大风速、风向以及温度、湿度、气压、降水、超声风速仪观测三维瞬时风速、风向等。5.2.3观测时间至少应进行一年的现场观测。观测期间如果没有出现当地强风事件,应延长观测时间。5DB43/T***—2021 5.2.4观测塔的技术要求5.2.4.1观测塔结构应为桅杆式,塔体结构强度应按照GB50135-2006设计。5.2.4.2应根据GB50057-2010的要求安装专用避雷系统,观测塔接电电阻应小于4欧姆。5.2.4.3观测塔应悬挂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观测塔位于航线下方时,应根据航空部门的要求决定是否安装航空信号灯。5.2.4.4观测塔仪器应按QX/T449—2018的要求进行风速、风向传感器、气温、湿度传感器和超声测风仪安装。5.2.5观测仪器性能要求应选择取得国家或国际相应行业质量认证和计量认证的观测仪器,仪器性能基本参数应考虑测量范围、分辨力、采样频率、最大允许误差、灵敏度等。5.3竣工验收5.3.1现场测试观测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检查建设设施是否与设计文件相符、数据记录与存储是否正确、备品备件是否齐全、后备电源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等。5.3.2应对建设过程的设计文件、过程记录文件、设备检定和校准报告等进行审查。5.4观测数据采集5.4.1应采取实时传输和现场采集两种方式。如果通讯传输条件差,应到现场读取数据,且时间不超过一个月。5.4.2超声风数据应定期到现场读取,并对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5.4.3强风事件出现后,应立即去现场读取超声风数据。5.4.4观测数据应进行初步质量检验和预处理后及时入库。5.5数据质量控制5.5.1应依据GB/T35221-2017,按照各气象要素可能出现的极值范围、内部一致性、时间一致性进行合理性审核。5.5.2应对观测记录进行完整性审查,给出数据的完整性描述。有效数据完整率不应小于90%。有效数据完整率的计算方法见GB/T18710-2002中的5.2.4。5.6观测运行管理5.6.1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观测仪器及观测塔,并做好详细记录。5.6.2应制定观测运行监控值班制度,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检查观测数据接收情况并及时对数据进行审核、处理。6参证气象站选取及资料收集6.1参证气象站选取应有30年以上的风观测资料;与桥址距离较近,地形、地貎较为相似;测风环境宜保持长年不变或有完整的迁站对比测风记录;与观测塔同期10m/s以上强风风速样本的相关显著性应通过0.05信度检验。6DB43/T***—20216.2资料收集6.2.1参证气象站的基本信息,包括气象站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建站时间、迁站时间、测风高度变化、测风仪器型号、观测场地环境变化、距离桥址最短距离和相对位置。6.2.2参证气象站建站以来逐年及月平均风速、逐年及月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风向、逐年极大风速及风向、逐年及月大风日数、逐年及月各风向频率及各风向平均风速。6.2.3参证气象站年极端最高温度、年极端最低温度、年雷暴日、年最大降水量、年最小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月最大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6.3气象灾害收集、调查6.3.1应收集桥位区附近雷雨大风、寒潮大风、飑线大风、龙卷风、超低空急流等典型大风危害情况,包括风速、风向及陆面建筑物和水面船只等毁坏情况。6.3.2应收集桥位区附近其他主要气象灾害危害的典型事例情况,包括暴雨、高温、雷电、霜冻、冰凌、冰雹、大雾等。6.3.3应对近几年出现的极端大风危害情况进行现场调查。7桥位区气候特征与气象灾害分析7.1桥位区主要气候特征分析宜利用观测塔数据,分析桥位区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气压、极端最高气压、极端最低气压、降水量、风速、风向等气象特征;宜利用参证气象站资料按QX/T449-2018分析桥位区主要气候特征;宜分析造成桥位大风的主要天气系统。7.2风的统计特征7.3.1应统计风的累年及月平均风速,累年风向频率,绘制风向频率玫瑰图。7.3.2应统计累年逐月最大风速、极大风速及出现的风向,逐年最大风速、极大风速及出现风向。7.3.3应统计累年及月大风日数。7.3.4应统计累年各风向的平均风速及最大风速,绘制风速玫瑰图。7.3桥位区主要气象灾害分析应对桥位区暴雨、旱涝、连阴雨、雷暴、冰雹、龙巻风、高温热害、寒潮、霜冻、雪和积雪、雾和霾等灾害天气及危害情况开展调查,给出桥位区主要灾害类型、发生频率、危害程度等概况。8设计风速推算方法8.1基本风速的推算方法8.1.1建立参证气象站年最大风速序列应根据参证气象站风观测资料,对历史最大风速进行高度和时次订正。对订正后的序列采用移动T检验法进行均一性检验,检验方法见附录B。如果年最大风速序列存在不均一性,应通过实地调查,确定是否由测风环境变化引起,若因测风环境变化引起风速突变,则采取比值法对测风资料进行订正。订正方法见附录C。7DB43/T***—2021 构建离地10米高10分钟平均年最大风速序列。8.1.2基本风速推算基于参证气象站年最大风速序列,宜采用极值分析方法,推算出10年、30年、50年、100年不同重现期10分钟平均年最大风速。推算方法见附录D。8.2设计风速的推算8.2.1风速订正系数确定宜采用观测塔与参证气象站不少于一年同步10分钟平均日最大风速资料,用比值法计算风速订正系数。订正方法见附录C。8.2.2桥位区设计风速的推算应根据参证气象站资料计算得到的不同重现期最大风速及桥位风速订正系数,计算得到桥位处的设计风速。8.3设计基准风速方法8.3.1风廓线指数的确定宜根据桥位风梯度实测资料,选取观测塔各层逐日的日最大风速大于等于某阈值的样本,采用最小二乘法,利用风随高度变化的指数公式,得到风廓线指数α计算值,并与地表粗糙度分类表进行比较,综合分析确定风廓线指数(见附录E)。8.3.2设计基准风速的推算宜根据桥位区设计风速,按照指数公式计算得到桥位处各设计基准高度的设计基准风速。设计基准高度应由委托方确定。9桥位区近地层湍流特征值及风攻角计算9.1三维测风数据处理应根据超声风速仪的数据判别码,剔除无效数据。再进行数据中的野点判别。还应进行脉动风样本数据提取。三维测风数据质量控制和脉动风速的计算见附录F和附录G。9.2阵风系数、湍流强度计算根据桥位气象观测塔实测资料,选取大风样本资料,计算极大风速与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的比值,得到阵风系数。V式中Vmax为瞬时最大风速,这里时距取为3秒,V为10分钟最大平均风速。选取代表当地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几次大风天气过程,计算某时距的脉动风速标准方差与平均风速的比值,得到湍流强度。计算公式如下:I=I为湍流强度,无量纲数;为10min风速标准差,单位为米每秒(m/s);V为10min平均风速,8DB43/T***—2021单位为米每秒(m/s)。9.3湍流功率密度计算通过频域上的全积分得到脉动对应方向上的湍流动能。计算公式:伪0n为频率,秒i在频域上的分布可以描述湍流动能在不同的尺度水平上的比例。依据《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D60-01-2004)》,脉动风速在水平方向及竖向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按下列算式取值:nSu(n)2u* 200f(1+50f)5/3nSw(n)2u* 6f(1+4f)2f= KV(Z)u*=0InZZd0Z Zd=HZ0/K式中Su(n),Sw(n)-分别为脉动风在主风向、侧风向、垂直向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n为风的脉动频率(Hz);u*为气流的摩擦速度(m/s);K-无量纲常数,K≈0.4;Z-地面或水面以上 的高度(根据实际情况取值);V(Z)-高度Z处的平均风速(m/s);H-周围建筑物的平均高度(根据实际情况取值);Z0-地面粗糙度高度。9.4风攻角的计算风攻角按下式计算: 式中W、U为某一时距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平均风速。10桥位区大风过程数值模拟10.1模拟方案设计9DB43/T***—2021应根据桥位区气象观测塔以及参证气象站观测到的大风过程,确定数值模拟的起始时间。宜根据模拟区域地形以及气候特征,设计大风过程数值模拟方案。模拟方案设计包括网格划分、合适的初边值条件、参数化方案等,应同化或融合当地气象观测资料。10.2结果订正如果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存在明显差异,应调整模拟方案或对模拟结果进行订正。订正后的结果仍需与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当两者量值接近,时空变化规律一致,且不影响模拟结果的时空分布连续性时,模拟结果可用于桥梁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中。11桥位区气象安全保障系统研发研制集实况监测、数据查询、预报平台、应急预案及预警平台为一体桥位区气象安全保障系统。12报告编制12.1桥位区气候特征与气象灾害分析。12.2设计风速推算。12.3湍流特征及风攻角计算。12.4数值模拟。12.5气象安全保障系统研发。12.6附加说明,其中包括:资料说明、方法说明、适用性说明。12.7对标准修编提出建议,一般建议10年对标准进行误差复核或修编。参考文献1袁正旋,覃军,曾向红,吴浩.湖南岳阳一次大暴雨过程近地层湍流特征分析[J].暴雨灾害,2017,36(5):431-439.2曾向红,杜东升,吴贤云.岳阳洞庭湖大桥桥位设计风速推算[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5,36(4):89-93.3桥梁建设抗风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第1版)DB43/T***—2021(规范性附录)流程图编写大纲改为大纲编写,余类推编写大纲改为大纲编写,余类推现场勘察改为现场踏勘 DB43/T***—2021 (资料性附录)t检验方法检验假设:X1=X2按式(A.1)计算统计量:tt=X1X2n1n2(n1+n22) 式中:t:t检验值,无量纲数;x1:前一段随机要素的平均值,单位为该随机要素的单位;x2:后一段随机要素的平均值,单位为该随机要素的单位;n1:前一段随机要素的样本数,无量纲数;n2:后一段随机要素的样本数,无量纲数;S1:前一段随机要素的标准差,单位为该随机要素的单位;S2:后一段随机要素的标准差,单位为该随机要素的单位;|t|反映在给定信度ɑ条件下两段随机要素的平均值差异的显著程度,当|t|>|tc|时拒绝原假设。DB43/T***—2021(资料性附录)比值法桥位处风速y与参证气象站风速x之间构成以下关系:y=a-bx=yx式中a、b为经验系数。k是参照观测点风速x的线形函数。由于工程抗风设计关注大风,当x较大时,k的变化很小,趋于常数。因此在计算风速订正系数时,在满足统计样本数量的前提下,选取大风样本(10分钟平均日最大风速≥某阈值,阈值的选取可根据当地大风情况及样本数来确定)进行相关分析,相关显著性检验信度不宜低于0.05,计算大风情况下桥位处与参证站风速的比值,即为风速订正系数,用于桥位处设计风速的推算。如果两地旬最大风速相关显著,可以用两地旬最大风速平均值的比值作为风速订正系数。DB43/T***—2021 (资料性附录)理论频率曲线类型目前气象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极值分析方法有极值Ⅰ型(Gumbel)分布,威布尔分布(Weibull)分布,皮尔逊Ⅲ型(P-Ⅲ)分布等。D.1极值Ⅰ型(Gumbel)分布函数分布函数:F(x)=exp(exp(a(xu))(a>0,-∞<u<∞)(B.1)公式中α为分布的尺度函数,u为分布的位置参数。重现期为R(概率为1/R)时:xR=uln[ln()](D.2)它的参数估计有三种方法:①矩法一阶矩(数学期望):E(x)=+u其中:γ≈0.57722二阶矩(方差):(D.4)由此得到:u=E(x)(D.6)②耿贝尔法耿贝尔法是一种直接与经验频率相结合的参数估计方法。则经验分布函数为:F*(xi)=i=1,2,...,n(D.7)取如下序列:yi=ln(ln(F*(xi)))i=1,2,...,n(D.8)可得:u=E(x)(D.10)③极大似然法在统计学理论上,极大似然估计是一种较优的参数估计方法。极值Ⅰ型分布函数的概率密度函数为:DB43/T***—2021f(x)=F'(x)=aexp[-a(x-u)-exp(-a(x-u))]当观测资料x1,x2,...,xn给定时,作极大似然函数并取得对数,得:lnL=nlna-a(xi-u)-exp(-a(xi-u))将a、u看作变量,将上式分别对a、u求导并令其为0,得:nexp(-au)=exp(-axi)参数a、u可用迭代法求解。n(x-)exp(-au)=xiexp(-axi)(D.14)D.2韦布尔(Weibull)分布函数分布函数:F(x)=1-exp(-)x>0其超过保证率函数为:P(x)=exp(-)超过保证率P对应的重现期值为:xp=exp(ln[-ln(P)]+lnc)其形状参数k及尺度参数c的估计多采用矩法:k=(s)-1.086v vc=Γ(1+1/k)D.3皮尔逊Ⅲ(P-Ⅲ)型曲线皮尔逊Ⅲ型曲线又称P-Ⅲ型曲线,是一种单峰型正偏曲线,整体不对称。①概率密度函数皮尔逊Ⅲ型曲线是一条一端有限一端无限的不对称单峰、正偏曲线,数学上常称伽玛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f(x)=(x-a0)a-1e-β(x-a0)(D.20)式中:Γ(a)为α的伽玛函数;α、β、分别为皮尔逊Ⅲ型分布的形状尺度和位置未知参数,α>0,β>0。显然,三个参数确定以后,该密度函数随之可确定。可以推论,这三个参数与总体三个参数、Cv、Cs具有如下关系:4c=sDB43/T***—2021(D.21)σvxβ=2xCCvsx(1)=(xix)2/n=(Ki1)2/n(xix)3(Ki1)3sn.σ3n.C3v(D.22)(D.23)(D.24)(D.25)其中:Cv:变差系数,比较两个不同均值系列的离散程度时,采用均方差与均值之比值,用于衡量系列相对离散程度。Cv越大,随机变量x的分布越分散,概率分布曲线的左侧抬高,右侧降低;反之,左侧下降,右侧上抬。Cs:偏态系数,反映密度曲线的对称特征,即衡量系列在均值的两侧分布对称或不对称(偏态)程度的系数。对于正偏,Cs>0(P-Ⅲ曲线)。当其他参数不变时,Cs值越大,则概率曲线的凹度越大,即两端都在正态直线以上,中间部分向下。②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及其绘制计算中,一般需要求出指定频率P所相应的随机变量取值xp,也就是通过对密度曲线进行积分,即:P=P(x之xp)=(xa0)c1eβ(xa0)dx(D.26)求出等于及大于的累积频率P值。直接由上式计算P值非常麻烦,实际做法是通过变量转换,变换成下面的积分形式:伪f(Φ.Cs)dΦ(D.27) Φp 式中被积函数只含有一个待定参数Cs,其它两个参数、Cv都包含在Φ中。Φ=xx,是标准化变量,称为离均系数。Φ的均值为0,标准差为1。因此,只需要假定一个Cs值,便可从上式通过积分求出p与Φ之间的关系。对于若干个给定的Cs值,Φp和p的对应数值表,已先后由美国福斯特和前苏联雷布京制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