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9_第1页
人教版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9_第2页
人教版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9_第3页
人教版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9_第4页
人教版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11廉颇蔺相如列传章台会,无足智神勇何求保玉璧;将相和,非大度广怀怎言安邦国。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技法提炼时文赏读随堂检测书香晨读开卷有益把心放大一些人的眼睛有大有小,胆子也有大有小,其实人的心也有大有小。所谓心大,是指一般人想不开的事他想得开,一般人容不下的事他容得下,一般人烦恼的事他不烦恼,一般人担心的事他不担心。所谓心小,就恰恰相反,芝麻大的事情他都想不开,人家不觉得是事的事,他也看成了不得的大事,人家对他小小的得罪,他也睚眦必报。有句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或者是同人争执的时候,不要一味争强好胜,不妨退一步;或者追求某个目标但很难达到的时候,不要一条道跑到黑,不妨退一步看有没有另一条路。这都可以让你发现一个新天地。把心放大一些,更会海阔天空。有位智者就说,把自己的心放大了,自己的世界也就大了,路子也就宽了。而把自己的心缩小了,自己的世界也就小了,路子也就窄了。心小而使自己的世界变窄的事例好像很多。官渡之战前,袁绍的一个谋士一再劝谏袁绍改变策略,否则必败无疑。刚愎自用的袁绍不但不听,还把此人关进大牢,声言自己凯旋再与之算账。但此战曹操大获全胜,袁绍则一败涂地。袁绍因羞于见这个谋士,竟将其杀害了。心小,竟小到这个程度,也难怪袁绍的世界很快便小到消失了。我们普通人,心小一些,只是自己烦恼多一些,快乐少一些;拥有权力者心小了,就会危及他人,危及事业。所以,把心放大一些。心大了,眼前的世界也就会大了,连阳光也会更灿烂。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文本助读答案:西汉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走近作者司马迁(前145—前90),

(时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十岁时,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学习经史,曾跟当时著名学者孔安国学习《尚书》,跟董仲舒学习《春秋》。二十岁后,游历全国,寻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三十八岁时,继父职任太史令。武帝太初元年开始编纂史书。天汉二年因替李陵败降匈奴一事辩解,触怒武帝而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历时14年,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时称《太史公书》)。鲁迅称其为“

,

”。

2.写作背景3.备用知识(1)《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分“表”“书”“本纪”“世家”“列传”五种体例。“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现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本纪”叙述了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世家”主要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是叙述国外或国内少数民族君王统治的历史的。《史记》有很高的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善叙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史记》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从三国开始,逐渐被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2)古代史书的体例①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所以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②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记》,是以国记事的历史散文。《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③纪传体纪传体以为人物写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它最重要的特点是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把记言和记事进一步结合起来。从体裁上看,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其中,本纪和列传是最重要的形式,故通称“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④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例。分两种情况:一是“一书备诸事之本末”,二是“一书具一事之本末”。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新体裁,从而为史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3)和氏璧的由来楚人和氏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玉也,遂命名曰“和氏璧”。4.文化积累(1)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举、荐、选、除、授、赏、封、起等。(2)上卿: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3)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4)舍人: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这个时候的舍人指有职务的门客(古代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供养的有学问、技能的人,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后成为正式官职,各代职掌不同,权力大小也不同。(5)布衣:本为古时平民所穿之服,后指代平民。上古时的布不是棉布,而是麻或葛织品。平民穿不起丝织品,只能着此,故称。后多指不曾为官读书之人。(6)九宾礼: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关于“九宾”,说法不一:①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②指王、侯、公、卿、二千石、六百石下及郎、吏、匈奴侍子。③指九位礼宾人员。(7)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8)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的爵位,分为卿、大夫、士三级。大夫的职位比卿低一等。基础积累1.通假字答案:(1)“不”通“否”(2)“庭”通“廷”(3)“案”通“按”,审察、察看(4)“缪”通“穆”(5)“孰”通“熟”,仔细2.一词多义答案:(1)凭借,倚仗/辜负,对不起/违背/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担负/背着(2)派/出使/让/使臣

答案:(3)延请/牵,拉/掉转(4)动词,请求/敬辞,希望对方做某事/敬辞,希望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5)动词,宠幸/副词,侥幸/副词,幸好/动词,希望(6)动词,回头/副词,只是,不过/动词,拜访,探望

答案:(7)凭/用,拿/连词,来/用以,用来/因为(8)表并列关系/表假设关系,如果/表顺承关系/表转折关系(9)副词,于是,就/介词,由此,趁此/介词,通过,经由(10)副词,却/副词,就/副词,才答案:(1)名词作动词,告诉(2)名词作动词,上前(3)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4)名词作动词,穿(5)名词作动词,杀(6)名词作动词,向人进酒或献礼

答案:(7)名词作状语,向西(8)名词作状语,向上(9)名词作状语,从小路(10)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1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担负;形容词作名词,理亏之责(1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1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

答案:(14)形容词作动词,尊重(1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1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1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1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着急(19)名词作动词,走上前(20)名词作状语,向西(21)动词作名词,友好关系4.古今异义答案:(1)①妃嫔;②侍从。(2)指给……看。答案:(3)遵守约定。(4)到那里。(5)(事件发生的)第二年。

答案:(6)①介宾短语,在这时;②走上前去,进献。(7)不超过。

答案:(8)扬言。(9)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姐妹。5.特殊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5)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6)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8)而君幸于赵王(

)答案:(1)~(6)判断句(7)以“见”为标志的被动句(8)以“于”为标志的被动句(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0)君何以知燕王(

)(11)求人可使报秦者(

)(12)今君乃亡赵走燕(

)(13)欲以击柱(

)(14)相如闻,不肯与会(

)(15)以勇气闻于诸侯(

)(16)故燕王欲结于君(

)(17)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18)会于西河外渑池(

)答案:(9)以“见……于”为标志的被动句(10)宾语前置句(11)定语后置句(12)省略句,“亡”“走”后分别省略介词“于”(13)省略句,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14)省略句,介词“与”的宾语“之”省略(15)~(18)状语后置句课堂探究合作学习结构图解1.【对应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本文的叙述模式可以归纳为“三二二”,即以三个小故事来描写两个人物,其中贯穿了两种矛盾。试回答作者选取了哪三个故事,揭示了哪两种矛盾,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参考答案: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两种矛盾:秦赵之间的矛盾,(外部矛盾)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内部矛盾)人物性格:(1)完璧归赵。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述了蔺相如与秦王斗争的过程,不仅体现出蔺相如的敢于斗争,更突出了他的善于斗争。在秦王与蔺相如的欺诈和反欺诈斗争中,突出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勇敢及不畏强暴。重点突破(2)渑池之会。渑池会上,主要在秦王和蔺相如之间,展开了一场侮辱与反侮辱的斗争。渑池之会的斗争以秦王的阴谋彻底落空告终,蔺相如反应机敏、蔑视强权、置生死于度外的形象也在斗争中凸显了出来。(3)将相交欢。在对待与廉颇之间的内部矛盾时,蔺相如表现出隐忍退让、宽宏大度、心胸开阔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一面。在廉颇居功自傲,并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之后,相如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引车避匿,表现了他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2.【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语言】本文写蔺相如的语言,充分表现了他“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的形象和“知死必勇”“勇气刚盛”的策士风度。请以蔺相如为例,分析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参考答案:语言举例语言风格璧有瑕,请指示王出语平和,意态从容,诚恳之意可见,机巧之心暗藏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先交代事情的缘起,指出是秦王首先建议,则逼使对方不得无礼违诺赵王悉召群臣议显示了赵王对此的重视,是认真研讨过的,暗示对方不可轻率,且为下文做铺垫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一针见血地指出秦王的欺诈行为,言辞犀利有力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明为奉承秦王,实为讽刺秦王的言而无信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礼节甚倨……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有理、有利、有节,不失使者身份,不至于把事情弄坏;擒纵自如,轻重得当,利害昭彰,缓急适度蔺相如二上秦廷,渑池之会等处的讲话能言善辩,思辨过人3.【对应考点: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本文是用哪些表现手法,从哪些不同侧面来表现蔺相如的思想性格的?参考答案:内容手法蔺相如的思想性格缪贤荐贤侧面烘托机智秦王求璧反衬有胆识廷叱秦王正面描写临危不惧,机智勇敢渑池相会正面描写临危不顾,维护国家尊严将相交欢对比识大体,顾大局,忍让为国参考答案:行文中作者围绕文章主旨,在廉、蔺两人一生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能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与两人相关联的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这三件事在内容上是独立的,情节上是连贯的,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具有代表性。三件事中前两件反映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国内矛盾,而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发展中得以体现。选材是相当典型的。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对于已选材料,分别采取了明写、暗写、详写、略写等手法。明写者详,暗写者略。首先表现在人物描写上,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明写;以廉颇为辅,略写、暗写。而且在文中都能做到各尽其妙,使廉、蔺两人的性格同样鲜明、突出。4.【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廉颇、蔺相如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本文又是合传,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来同时表现两个人的思想性格的?作者对于已选材料又是怎样精当剪裁,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其次在写事件上,“完璧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智勇双全的品质。“渑池之会”详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智果敢;略写廉颇,表现他参与决策,勇而有谋,以军事力量支持蔺相如外交斗争的爱国行动。“廉蔺交好”合写两人,还是以蔺相如为主,通过蔺相如的先国后私,廉颇的勇于改过,把两人的思想统一到爱国这一基本点和共同点上。在事件经过的叙述上也有详略之分,如“完璧归赵”部分,对秦决策写得详,入秦经过写得略;对秦斗争写得详,斗争结果写得略。写作中如何合理处理材料(1)选取最典型的材料。选取能突出人物性格、彼此矛盾,能凸显事物间复杂关系的事例来突出主旨。(2)对材料的处理要灵活。要能体现出详略、主次、正侧等,不可平均用力。(3)挖掘材料,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高考小贴士面对廉颇的自傲与恶言,蔺相如的反应给了你哪些启示?观点争鸣思路提示一:合作精神来自容人之量,高层人物更要有容人之量。(此处的“量”指人的胸怀。)俗语曰: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以说,人有多大的量,就能干多大的事。人的胸怀,固然与人的修养有关,更与人的眼界和责任意识有关。廉颇居功自傲,恶言相加,蔺相如听后心中未必好受,他也完全有能力与对方争个高低。但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因此就有了不计个人得失的坦然和雅量。思路提示二:要团结合作,周围从属的因素也很关键。廉颇的恶语虽然未激起蔺相如的情绪,却招致蔺相如门下侍从的愤愤不平,他们说蔺相如胆小怕事,甚至要离开他。而蔺相如却晓之以理,申之以义,平息了他们的情绪。因此,要形成团结合作的局面,有些从属因素也不能忽视。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正是此理。点击进入古今对译技法提炼写法借鉴

1.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这篇课文以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写蔺相如,没有写他一生的事迹,只选择他一生中的三个片断来写,突出他的性格特征。“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写他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廉蔺交好”,写他对内的顾全大局,团结为重。三个典型事件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蔺相如的思想品质,取得了集中、凝练、鲜明的艺术效果。写廉颇,主要从“廉蔺交好”这个典型事件中反映他的思想变化和性格特征,同时也在前两个事件中给读者以暗示。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司马迁善于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蔺相如这个人物是在秦国威胁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又在秦廷上与秦王面对面紧张而尖锐的斗争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处理与廉颇的矛盾,是那样的谦让,似乎是在逃避,却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对待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从中我们能清楚、全面地认识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3.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这篇课文在对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对话占了很大的篇幅。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蔺相如建议赵王答应秦王以璧易城的对话,分析利害,提出对策,不由人不信服。蔺相如在秦廷向秦王说话时,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有时怒不可遏,以死抗争。词锋犀利,刚柔相济充分表现出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勇有智、能言善辩的外交家。廉颇的对话在课文中只有三处,他在渑池会前与赵王分别的一段话,表现出他很有政治头脑。在“廉蔺交好”事件中,他先前说的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正是由于廉颇的这一性格特点,到后来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就更突出了他的坦率真诚。“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多么坦诚可爱。随堂检测巩固学习基础知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解析:C

独:难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D

A项,助词,的/代词,第三人称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我。B项,表并列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C项,介词,通过、经由/介词,由此,趁此。D项,均为动词,作为。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C

C项,“娱乐”古今意义相同,都是指使人快乐,消遣的意思。其他三项加点词语都是古今异义。A项,亲戚:古义是指内外亲属,所指范围较广,父母兄弟姐妹皆可这样称呼;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成员,不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B项,前进:前,走上前去;进,进献。今义则指向前行动或发展。D项,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指(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宣告、声明等。4.下列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B

A项,①被动句,②介宾短语后置句。B项,①②都是被动句。C项,①一般句式,②定语后置句。D项,①宾语前置句,②判断句。5.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称为“拜”。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举、荐、选、除、授、赏、封、谪等。B.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除食赋税以外,还有述职、服役等义务。C.“布衣”本为古时平民所穿之服,后指代平民。后多指不曾为官的读书之人。D.九宾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九宾”指九位礼宾人员。解析:C

A项,“谪”属于贬官,属于贬官的词语有贬、放、出、左迁、罢、免、黜、废等;B项,汉代王侯只食赋税,没有其他义务。D项,“九宾”,说法不一:①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②指王、侯、公、卿、二千石、六百石下及郎、吏、匈奴侍子。③指九位礼宾人员。6.在横线上写出课文中的原句。(1)蔺相如门客请辞时谈及离开亲友来侍奉他的原因是:①“

。”他们请辞除认为蔺相如胆小外,更在于他们觉得②“

,

?”蔺相如阻止门客离开时先提出了一个两相比较的问题是:③“

?”然后他自己做出了一个反问式的回答是:④“

,

?”接着他认为秦国不敢对赵用兵的原因是:⑤“

。”最后他说出了躲避廉颇的原因是:⑥“

。”

答案:(1)①徒慕君之高义也②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⑤徒以吾两人在也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古人常常不仅以其诗文才华为人称道,更以其处事的智勇被人赞颂,尤为可贵的是古人的胸襟气度。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展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①“

,

,

”不仅是对蔺相如隐忍、退让的行动描写,更为后人留下了“回车巷”的典故,而②“

,

”这两句语言描写更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宽容大度。当然,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也通过③“

,

,

”这样的行动描写展现出来。

答案:(2)①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③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课内阅读阅读课文14~16段文字,回答第7~10题。7.【对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意】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解析:C

顾:回头。8.【对应考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蔺相如大智大勇的一组是(

)①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②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③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④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⑤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⑥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⑤解析:A

①是蔺相如与廉颇商量的话;④是蔺相如让赵御史记录秦王为赵王击缶的事,它虽与蔺相如有关,但并非表现其大智大勇;⑥是说秦王,与蔺相如无关。9.【对应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斗争结果,“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下列对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完整。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的军事活动,既详写蔺相如,又兼顾廉颇。C.指出蔺相如在外交上取得胜利的外在原因。D.交代秦国不敢马上报复赵国的原因。解析:A

与“渑池之会”的开头并没有呼应。10.【对应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译文:

(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译文:

(3)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译文:

解析:(1)注意“度”“毕”“不过”的翻译。(2)注意“左右”“刃”“靡”的翻译。(3)注意“竟”“加”的翻译。答案:(1)大王这一去,估计路上行程以及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2)(秦王身边的)侍从想要杀相如,相如瞪着双眼呵斥他们,(秦王身边的)侍从都退却了。(3)直到酒筵完毕,秦王始终不能占赵国的上风。时文赏读延伸学习做追梦者,当圆梦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思维借鉴】题目中一“做”一“当”,一“追”一“圆”,简明扼要,醒人耳目。“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衷心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近一个月来在广大青年中引发热烈反响,极大地激发了年轻一代为理想而奋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