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3张_第1页
高中语文部编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3张_第2页
高中语文部编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3张_第3页
高中语文部编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3张_第4页
高中语文部编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3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1.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句式,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3.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目标【魏征】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辅佐隐太子李建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唐太宗为他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背景】贞观十一年(637),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唐朝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于是“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的第二疏。【评价】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七:魏公十思之论,剀切深厚,可与三代谟、簿并传。一、背景介绍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注释】长(zhǎng):生长。木之长者:“之”为主谓之间,取独;“者”为“者”字结构,译为“的方法”。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树根。浚(jùn):疏通,挖深。德义:道德仁义。思国之治:一作“思国之理”;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明哲:聪明睿智(的人)。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域中:指天地之间。之大:“之”定语后置标志,大,辽阔的。休:美。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不胜:不堪。二、欣赏【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1.本段亦即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论证方法:①比喻论证:以“木之长”“流之远”为喻,论证一国之君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②正反对比论证:正面设喻,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为喻,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反面设喻“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加重了强调意味。接着,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就像伐根、塞源而望木茂、流长一样荒诞。通过正反设喻,论证了要巩固政权,就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译文】(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注释】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大。殷忧:深忧。实:的确。克终者盖寡: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盖,表推测语气。傲物:傲视别人。物,这里指人。吴越为一体:吴越,指春秋时的吴国与越国,当时两国之间长期为仇,战伐不断。诚相见则可使有仇的人也团结成一体。骨肉为行路:亲骨肉之间也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骨肉,有血缘关系的人。行路,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董:督责。振:通“震”,震慑。苟免而不怀仁:(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怨不在大:(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畏惟人:可怕的只是百姓。人,本应写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人”。载舟覆舟: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2.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①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假设论证。②先总结历史:几乎所有人君都不能善始善终,然后以“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设问,引出产生这一现象原因:取天下时,“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守天下时,“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接着引出警告:如果失去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一段从现象到本质,逐层剖析,清楚有力。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译文】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注释】见可欲: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出自《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下文的“知足”、“知止”(知道适可而止),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将有所作:将要兴建某建筑物。作,兴作,建筑。安人:安民,使百姓安宁。念高危: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危,高。则思谦冲而自牧: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冲,虚。牧,约束。江海下而百川:江海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下,居……之下。盘游:打猎取乐。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敬终:谨慎地把事情做完。虑壅(yōng)蔽: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壅,堵塞。想谗邪: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谗,说人坏话,造谣中伤。邪,不正派。正身以黜(chù)恶: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黜,排斥,罢免。宏兹九德:弘扬这九种美德。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简:选拔。效:献出。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垂拱:垂衣拱手。比喻很轻易的天下就实现大治了。无为: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3.请阐述本段的“五戒”“十思”的内容及好处。【答案】①戒奢侈: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②戒骄躁:思谦冲以自牧,思江海而下百川。③戒放纵:思三驱以为度,思慎始而敬终。④戒小人: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⑤戒赏罚不公: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因怒而滥刑。好处: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小结】“读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谏太宗十思疏》,不仅要体味它流畅艺术的文气,还应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征,为使唐王朝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同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代明君唐太宗尚有不足之处,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太宗虚心纳谏,创造历史有名的“贞观之治”。若大家也虚心纳他人建议,虚怀若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定会树立起光辉俊洁的人格。1.成语:居安思危: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戒奢以俭:防备奢侈,做到生活节俭。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人心向背:向:归向,指拥护;背:背离,指反对。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卑以自牧:谦卑并且自我约束。择善而从(之):挑选其中的好的,并进行采用。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事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长治久安:指社会秩序长期安定太平。三、积累2.古今异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3.词类活用①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②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③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居域中之大大:重位。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④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尽:用尽。⑤形容词用作名词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惧谗邪谗:说别人坏话的人。⑥使动用法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4.重要虚词之: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盖: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虽: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然。虽董之以严刑即使。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而: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表假设。哉: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表反问语气,呢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表反问语气,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反问语气,呢所: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山峦为晴雪所洗。表被动5.特殊句式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宾短语后置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省略句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6.通假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7.一词多义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当: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④忌不自信:相信。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8.魏征名句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魏征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魏徵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收,非不获兽,明年无兽。——魏征居安思危,戒贪以俭。——魏徵地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魏征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魏征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魏征《贞观政要》一双冷眼看君王满腔热血酬苍生魏征,这位大唐名相,千古第一谋臣,尽管在历史长河中享有“千秋万岁名”,却生逢乱世,备经丧乱,仕途坎坷,在46岁以前受尽了命运之神的无情捉弄。为了实现自己济世安民的凌云壮志,他被一双看不见的巨手推来搡去,曾经身不由己地六易其主。由于父亲去世较早,自己又不善于经营生业,所以魏征一直过着孤贫的生活。但他胸怀大志,勤奋读书,学得满腹经纶,希望将来能干一番大事业。但不管他如何努力,一直时乖运蹇。38岁时魏征参加了农民起义军,在第一个主人元宝藏军中掌管文书。不久,被河南瓦岗军首领李密召为参军掌记室,主管军中文书。此间曾向李密提过不少建议,但都未被采纳,参加义军仅一年时间,魏征就随因军事失败而降唐的李密来到长安。对第三个主人唐高祖李渊,魏征审时度势,认为他很有前途,于是积极求取仕进,自请前往山东地区招降瓦岗军旧部归唐。就在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