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囚绿记同步-必修2-新课标_第1页
高中语文-3囚绿记同步-必修2-新课标_第2页
高中语文-3囚绿记同步-必修2-新课标_第3页
高中语文-3囚绿记同步-必修2-新课标_第4页
高中语文-3囚绿记同步-必修2-新课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囚绿记开篇记诵诗歌品读(学生用书P15)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赏析】上片起首,“一片春愁待酒浇”,词人漂泊在外,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思归之情更是难以抑制。坐在船上行驶在江中,看到岸边酒楼的酒旗正迎风招展,心中不由地想借酒浇灭这浓浓的思归之情。船儿渡过了秋娘渡与泰娘桥,偏偏又遇上这“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恼人天气,更加增添了旅人的春愁。下片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有人给自己洗客袍,调银字笙,烧心字香,何等地美满惬意。唉,现在还不能回去,还是独自一人漂泊不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匆匆而去,“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远远地将人抛在后面,岁月不饶人啊!不信你看那红红的樱桃和绿绿的芭蕉,春天即将逝去,夏天就要到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二句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意象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生动形象,深受后人喜爱。名言名句(学生用书P15)咏“绿”名句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3.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6.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刘禹锡《杨柳枝词》7.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心亭夏日》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自主积累音形识记(学生用书P15)1.正字音

公寓( )镶嵌( )

瞥见( )移徙( )

淅沥( )葱茏( )

猗郁( )蕈菌( )

yùqiànpiēxǐxīlónɡyīxùn直径( )茎叶( )

涸辙( )禁锢( )

婆娑( )摩挲( )

揠苗( )偃伏( )

浆液( )船桨( )

jìnɡjīnɡhéɡùsuōsuōyàyǎnjiānɡjiǎnɡ蠡测( )范蠡( )

纤细( )纤绳( )

选择( )择菜( )

逐渐( )渐染( )

蕈菌( )菌苗( )lílǐxiānqiànzézháijiànjiānjùnjūn2.选字形

伸申

( )诉

( )张

箱厢

集装( )

车( )申伸箱厢截接

直( )对话

直( )了当

暇瑕

( )疵

闲( )接

截瑕暇越跃

( )升

( )位

叠迭

更( )

折( )跃

越迭叠至致

( )理名言

专心( )志

洲州

绿( )

神( )至

致洲州词语辨用(学生用书P16)1.春风中,嫩草茵茵,杨柳( );溪水轻吟,鸟儿欢歌。北国的阳春虽不似江南的三月“草长莺飞”,却也别有一番怡人的情调。(婆娑、翩跹)辨析:婆娑:盘旋起舞的样子。翩跹:多形容舞步轻盈飘逸。婆娑

2.在中国和美国,公司看重的是学生的专业出身,而在英国,公司( )地把学生所在的学校当作比专业更重要的指标加以考虑。(顽固、固执)辨析:顽固:①思想保守,不肯改变;②指某种状态难以改变。固执:①顽固坚持;②顽固地认定某种道理或做法,不愿变通。固执

3.总是在奇怪,娱乐圈的美女们不但不变老,反而会越来越漂亮,这个“越来越”有两个猜想:一是整容( );一是后天气质。(装饰、妆饰)辨析:装饰:指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以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妆饰:打扮,侧重指人。妆饰

4.在当今这个信息化、多元化、纷繁复杂、变化飞速的市场中,企业如果还停留在工业时代环境下,依然( )与迷信曾经的成功经验,将会被自然法则所淘汰。(留连、留恋)辨析:留连:受吸引而不愿返回,对象仅限于景观。留恋:舍不得离开,不忍舍弃,对象通常指故乡、亲人等。留恋

5.根据文化多元性原则,文化全球化固然有促进各民族、各国家人民之间的交流作用;但是,这种全球化包含的文化不平等,也会(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损害、妨害)辨析:损害:伤害,使蒙受损失。妨害:有害于,侵害,妨碍。妨害

熟语积累(学生用书P16)1.涸辙之鱼:喻处在困境亟待救援的人。2.急不暇择:形容情况紧急,来不及选择。3.目不暇接:形容眼前事物又多又好,来不及观赏。4.揠苗助长: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课堂探究文本探究(学生用书P16)一、感知文本1.作家作品陆蠡(1908-1942)原名考源、圣泉。浙江天台人。作家。平素喜欢科学与文艺,精通英、法语,兼熟日、俄文及世界语,业余致力翻译与写作。1935年加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与巴金、靳以等共同负责编辑工作。1937年创办《少年读物》半月刊,任主编。太平洋战事爆发,自告奋勇,留上海主持工作。后被日本宪兵拘留,受严刑折磨而牺牲。著有《海星》《竹刀》《陆蠡散文集》,译有《葛莱齐拉》《罗亭》《烟》《希腊神话》《鲁宾逊漂流记》《寓言诗》等。2.背景资料《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的一树常春藤。这常春藤被自己牵进迎窗的案头,然而被“囚禁”的绿藤,尖端仍朝着窗外的阳光,颜色一天天变得萎黄,枝条也细瘦起来。直至抗战爆发,作者被迫南归,才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释放,并祝福它繁茂苍绿。这篇散文写的是“囚绿”的故事,实际上含不尽之意在言外。3.理顺结构寻绿——喜悦绿是生命、希望象征民族性格观绿——留恋慰安、快乐看到民族希望囚绿——爱怜追求光明的性格赋予时代精神放绿——祝福永不屈服于黑暗寄托美好祝愿怀绿——怀念赋物以情,托物言志4.归纳主旨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二、重点探究1.“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请各用一个词概括。课文既然划分为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将文章命名为“囚绿记”?提示:“寻绿”(1~4段)“观绿”(5~7段)“囚绿”(8~12段)“放绿”(13段)和“怀绿”(14段)。选定“囚绿记”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2.绿枝条日见憔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提示: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对生命(包括植物生命)怀有怜惜之情,而“我”却缺乏对外界生命的同情怜悯之心。“魔念”反映了“我”的一种自私和偏执、较为阴暗的心理。当然,所谓自私、偏执、阴暗的心理,也是有限度的,“我”最后还是开释了绿枝条。3.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提示:作者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4.关于“绿”,课文中先后出现了“绿色”“绿友”和“绿囚”,这代表了作者怎样的心理变化?提示:由爱而亲密,而私念则反而破坏这种情感状态。5.“囚绿”之后到“放绿”,中间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提示:作者尽管认识到了生命在于自由,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但仍恼怒它的固执。6.为什么最后作者让“绿囚”恢复了自由?提示:“绿囚”执著地向着阳光生长,作者被这种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所折服,最终把绿囚放了。7.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提示:(1)物我互观,尽显性灵。景物本无性灵,进入作者有情的视野后,便活了起来,成为“我”的朋友。景物被赋予性灵,文章即生华彩。(2)叙事有波澜。由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到怀绿,五个阶段较为分明,其间波澜起伏。(3)含蓄蕴藉,深沉厚重。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困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应该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8.对本文主题的理解,历来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看,你能看出几种观点?提示:①以常春藤来象征作者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②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里,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③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备考点滴(学生用书P17)象征及象征的作用象征是指作者以某事物代表另外的事物而原来事物的特色依然存在,或以某事物代表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这种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构成了象征性形象,具有最大限度的概括性和表现力。象征性的形象是表现思想、概念和感情的重要手段,是思想和意念的形象化或心理和心灵状态的形象化。雪莱和拜伦笔下的普罗米修斯的形象,莱蒙托夫笔下的恶魔形象,象征着人自由的追求,是思想和意念的形象化。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形象,象征着革命前驱者的心理和感情。隐喻是构成象征性形象的基本条件。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具有象征意义;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炼狱”“天堂”具有整体象征意义。象征性的句子或词经常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回答象征句子的含义,主要是分析出句子的象征意义。回答象征的作用应该考虑三个问题,一是点明句子使用的表现手法(象征),然后分析其象征意义,最后说一下对主旨的表现或情感的抒发的作用。注意:象征的含义有时候是具体的,有时候是抽象的。就是说你在理解一些事物的象征含义的时候,应既要考虑它的具体含义,又要考虑它的抽象意义。经典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雨韵从维熙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着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O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阳刚气势;

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

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踽踽而行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雨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

记得在一个雨天,我看见一个老者领着一个娃儿——身后还有一条小狗,一起来到公园的湖边。那条小狗对于雨天出游,表现出了无限惊喜,它一会儿蹿到老人和娃儿前面,一会儿又溜到一老一小身后。但是那个男娃儿,与那条小狗的欢快相反——虽然老人为他打着雨伞,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老人说:“你看那荷叶上的水珠儿,多好看!”孩子仍然撅着他那张小嘴,向湖里乜斜了一眼,但无动于衷。孩子似乎并不喜欢雨中的静物世界,他在百般无聊之际,把那条小狗招呼到脚下,喊了“一、二、三”之后,在雨中与那条小狗开始了赛跑。老人出于心疼孩子,拼命想阻拦这场人与狗的雨中嬉戏,但他刚刚张开胳膊,那男娃和那条狗已然跑进了雨幕之中。老人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对我说:“您看……”我立刻截断他要说的话,对这位老人说:“孩子难得有在雨中撒欢的时机,这会写进他的生命记忆,到你我的年纪都忘却不了。

多好!”果不其然,待那娃儿与狗环湖赛跑回来,虽然人和狗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但那个男娃和那条狗,一个开心地笑个不住,一个欢喜地对天狂吠起来……那老人阴沉的脸,终于渐渐还阳了,终于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多好!这真是一幅难觅的雨中写意画面。雨丝,从其造形上去看,像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的乐章。

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解析:(1)细读第二段可发现第二段着重写了四季雨的各个特点,并与人的生命结合起来,要抓住四季雨的特点和人生各阶段的相似,便可得出答案。(2)解答这个问题,注意既要分析出“欢乐”的原因,又要阐述出“生悲”的缘由。答案:(1)①春雨象征人生的童年;②夏雨象征人生的青年;③秋雨象征人生的壮年;④冬雨(雪)象征人生的晚年。(2)①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②也是萧条的季节、悲凉的季节,所以“秋天的雨声”中有“欢乐”,也有“忧伤”。知能导练一、基础测试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猗郁涟漪

攲侧风光旖旎B.蕈菌玉簟

潭水天方夜谭C.干涸

锢蔽山崮

痼习难除D.茎叶经典腈纶泾渭分明解析:A.攲qī,旖yǐ,余读yī;B.蕈xùn,簟diàn,余读tán;C.涸hé,余读ɡù;D.全读jīnɡ。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攀缘援木求鱼留恋流连忘返B.炎热趋焰附势渡越跃居首位C.玫瑰不胜枚举繁密要言不烦D.娇弱色彩姣艳爱抚俯躬自问解析:A.援木求鱼—缘;B.趋焰附势—炎;D.俯躬自问—抚。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进入2010年以来,先是南方五省大旱,再是王家岭矿难,现在又发生玉树地震,一连串的灾情叫人目不暇接,但是,任何灾难都吓不倒坚强的中国人。B.现在的电视台简直就成了广告台,且不说地方电视台广告的铺天盖地,就连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节目,每集中间都要插播广告,真是让人不厌其烦。C.他没有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苦口婆心地教给了学生许多思考问题的方法;他常说的一句话是:给其肉不如授其枪。D.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各级政府都要清楚这一点,要进行长远谋划,要逐步推进,防止蛮干,尤其要防止揠苗助长的做法。解析:A.目不暇接:形容眼前事物又多又好,来不及观赏。B.不厌其烦:指“不厌烦”此处应为“不胜其烦”。C.苦口婆心:形容怀着好心苦苦劝告。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以中准价为基础,在上下8%左右的区间内制定最终零售价格。B.课文必须是范文,要求文质皆美,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典范。C.我局通过对违纪案件的剖析,使广大党员干部从中受到感悟,推动了教育体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完善。D.该书对全方位认识中国抗战,对全面评价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国际援助在抗战中的地位、水平、意义和作用,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解析:A.“上下”“左右”语言赘余;C.“受到”与“感悟”,“推动”与“完善”都属搭配不当;D.“地位”与“水平”,“意义”与“作用”有意义上的交叉重复。答案:B5.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比喻、排比)B.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比喻)C.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反复)D.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比喻、排比)解析:D项中不含排比,排比须由三个以上结构相同的句子组成。答案:D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地繁花无意间闯入我的心,我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的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_______________!一连好几天,________________,望它们于无声中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这近在咫尺的美②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看它们④我站在阳台上看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⑤美丽如河流,越来越无声⑥美丽如醇香,越来越香浓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⑤解析:本题是考查有关衔接的情况。第一空:“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是状语前置,紧承上文“树天天在,花年年开”,强调了这些“近在咫尺的美”。第二空:“看它们”与后文“望它们”衔接紧凑,语意连贯。第三空应强调“无声悄然”。答案:B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拨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7.文段一开头说“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与文段末“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相呼应,“自私的念头”与“魔念”有何关系?试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答案:两者都是出于一种自私的心理和占有欲。作者由“恋绿”而“囚绿”,最初是被绿色所吸引,而到最后则是被它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所刺激,其实也表现出对大自然生命的无可奈何。8.作者由眼前的“绿枝”想到了从前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在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这是为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因为两者都同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9.作者虽然将常春藤当做“绿友”,可“绿友”却固执地朝着原来的方向,直至最后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好像病了的孩子。这其中蕴涵着怎样的哲理?答案:生命不可侵犯,万物各得其所,不可人为干扰。10.作者由于“恋绿”而“囚绿”,最后却“损绿”。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试举例印证。作者对于“损绿”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却仍旧不放手,这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你认为作者对“绿友”的感情到底是怎样的?答案:(1)①家长为了孩子成才,加重孩子学业负担,使孩子失去快乐童年。②美国以推行“民主”“自由”为由,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最终使该国暴力、恐怖主义盛行。(2)不矛盾,两者都体现了作者对“绿友”的喜爱,只不过后者表现更偏执。(3)作者对“绿友”的感情由最初的迷恋到最终由于“绿友”的固执而产生偏执的囚锢之念,表面上是一种摧残,实质上是作者从“绿友”身上看到坚贞不屈的精神,由此引发了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斗志和信念。作者对绿友的感情一步步升华。三、能力拓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绿李广田我独处在我的楼上。我的楼上?——我可曾真正有过一座楼吗?连我自己也不敢断言。因为我自己是时常觉得独处楼上的。“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这个我很爱,这也就是我的楼上了。我独处在我的楼上,我不知道我做些什么,而我的事业仿佛就是在那里制造憨厚的寂寞。我的楼上非常空落,没有陈设,没有壁饰,寂静,昏暗,仿佛时间从来不打这儿经过,我好像无声地自语道:“我的楼吗?这简直是我的灵魂的寝室啊!我独处在楼上,而我的楼却又住在我的心里。”而且,我又不知道楼外是什么世界,如登山人遇到了绝崖,绝崖的背面是什么呢?绝崖登不得,于是感到了无可奈何的惆怅。我在无可奈何中移动着我的双手。我无意间,完全是无意地以两手触动到我的窗子了(我简直不曾知道有这个窗子的存在),乃知深闺中的少年妇人,于无聊时顺手打开一个妆匣,顷刻间,在清光中照见她眉宇的青春之凋亡了。而我呢,我一不小心触动了这个机关,我的窗子于无声中豁然开朗,如梦中人忽然睁大眼睛,独立在梦境的边缘。我独倚在我的窗畔了。我的窗前是一片深绿,从辽阔的望不清的天边,一直绿到我楼外的窗前。天边呢?还是海边呢?绿的海连着绿的天际,正如芳草连天碧。海上平静,并无一点波浪,我的思想就凝结在那绿水上。我凝视,我沉思,我无所沉思地沉思着。忽然,我若有所失了,我的损失将永世莫赎,我后悔我不该发出那么一声叹息,我的一声叹息吹皱了我的绿海,绿海上起着层层涟漪,刹那间,我乃分辨不出海上的萍、藻,海上的芰、荷,海上的芦与荻,这是海吗?这不是我的小池塘吗?

也不知是暮春还是初秋,只是一望无边的绿,绿色的风在绿色的海上游走,迈动着沉重的脚步。风从萍上吹入我的窗户,我觉得寒冷,我有深绿色的悲哀,是那么广漠而又那么沉郁。我一个人占有这个忧愁的世界,然而我是多么爱惜我这个世界呀。我有一个喷泉深藏胸中。这时,我的喷泉开始喷涌了,等泉水涌到我的眼帘时,我的楼乃倾颓于一刹那间。11.作者在第四段为什么说:“我的窗子于无声中豁然开朗?”请说出两点理由。解析:这篇文章相对来说写得含蓄、隐晦,要理解文中的句子,必须读懂前后的语境。前边内容交待“楼”是我的灵魂,“楼”在我心中,而楼代指自我封闭的内心。自己总在矛盾犹豫中,是不是要打开窗子,窗外是什么呢?在矛盾犹豫中窗子就会豁然开朗。答案:①此前我正在为楼外是不是绝崖而惆怅。②可以把眼光投向窗外,尽情展望和沉思。12.文章的题目是“绿”,但为什么直接写绿的不多,倒是频频提到楼呢?解析:“楼”和“绿”在这里都有象征意义,作者把笔触放在楼上是想写出作者思想的变化。“楼”给人寂寞惆怅之感,“绿”又充满了“爱和生机”,以楼和绿来写自己复杂的感情。答案:写高楼是为了突出作者的“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生活情境。这个情境,作者感到寂寞忧愁,但又十分钟爱。这一情感是全文的主轴。而“绿”在文中被作者描写成“深绿色的悲哀”,就是为了形象地表达这种感情。(只要意思对即可)13.开头写“我独处在我的楼上”,但结尾为什么会“倾颓于一刹那间”呢?解析:“楼”代指自己孤寂而封闭的内心,因为自己敞开心扉,看到无边的绿色,因而结尾会“倾颓于一刹那”。答案:楼是存在于心中的一种情景(或者是“我的灵魂的寝室”),我在这里苦苦思索,由于心中的喷泉已经喷涌(灵魂已出现),因而孤寂黑暗的景况不复存在。(只要意思对即可)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鉴赏,正确的两项是()A.高楼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常常寓意着苍凉与寂寞,本文写高楼很有文化意蕴,一是直接引用古诗,二是令人联想到“高处多悲风”或“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等意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