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_第1页
7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_第2页
7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_第3页
7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_第4页
7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7.1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1.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不正确的是A.酒精灯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B.电烤炉着火,用水浇灭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森林着火,将大火蔓延线前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2.“纸火锅”是用纸做容器盛放汤料的火锅,点燃火锅时纸不会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纸不是可燃物B.与氧气接触面太小C.纸被水浸湿,导致纸的着火点降低D.水蒸发吸热,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3.2022年8月,重庆多地发生森林火灾。下列对火灾的处理方法分析不正确的是A.以火灭火,隔绝氧气B.挖隔离带,清除或隔绝可燃物C.用水灭火,降低着火点D.吊桶灭火,降温或隔绝可燃物4.下列关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剪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B.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隔绝空气C.电器着火立即用水灭火D.扑灭图书、档案等物品的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5.已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74.2%,混合气中可燃性气体与氧气完全反应时爆炸最剧烈,按理论计算爆炸最猛烈时,氢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中,氢气所占的体积分数可能是(不考虑气体混合后体积的变化)A.29%B.33%C.40%D.67%6.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生C.加油站严禁烟火,面粉厂不用严禁烟火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7.节约用水,人人有则。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B.C.D.8.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乘坐地铁,不可携带易燃易爆物品C.医疗废弃物无需处理直接丢弃D.在加油站、油库、面粉厂拨打手机9.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C.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乘坐电梯离开D.烧火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10.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11.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12.近期有些地方发生的火灾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A.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二、填非选择题1.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__________。

(2)液氢是常用的火箭燃料,以液氧作为助燃剂,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用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写一点)。

(3)森林发生火灾时,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火。2.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利用如图装置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甲同学: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60℃以上,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

乙同学:微热燃烧管至a℃,一段时间后,挤压滴管2,白磷迅速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1)请写出甲同学挤压滴管1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甲同学实验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的原因是

(3)乙同学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则a℃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25℃

B.40℃

C.80℃

D.260℃

(4)甲同学要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燃烧管,目的是

。4(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注射器活塞反应前停留在55mL刻度处,导管容积忽略不计(生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利用烧杯中氧化钙与水反应引燃白磷,说明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将_______(填序号)移动。

A、向右

B、向左

C、先向左再向右

D、先向右再向左

若白磷量充足,装置不漏气,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最终活塞会停留在________mL刻度处。

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该实验能粗略的测出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

B、实验中,没有白烟逸出,更环保;

C、实验中装置始终密闭,避免红磷放入瓶中时空气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

D、实验中红磷的用量越多,实验测量结果越准确。

(2)元旦联欢会上,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1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提出猜想】

根据燃烧条件分析:①脱脂棉是可燃物;②滴下的水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③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温度达到脱脂棉的___________。

【定性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图2的实验装置。

①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观察到___________,证明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

②实验中观察到烧杯中出现________现象,说明水与过氧化钠反应放热。

③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则另一种产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定量研究】4.6g某物质在一定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