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府谷中学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地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全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年10月5日8时24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1.在轨工作的遥感三十九号卫星所属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A.银河系 B.太阳系 C.地月系 D.河外星系2.下列地理现象对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会产生影响的是()A.太阳辐射强烈 B.极地出现极光 C.全球气候变暖 D.太阳活动活跃【答案】1.C2.D【解析】【1题详解】此次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围绕地球运行,直接涉及到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而太阳系又属于银河系,没有涉及到河外星系,所以此次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地月系,C正确,排除ABD。故选C。【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活动活跃有可能影响航天器和地面指挥部的通信异常,影响卫星发射,D正确;太阳辐射强烈和全球气候变暖对于卫星发射影响较小,排除AC;极光出现在极地地区,对于卫星发射影响较小,排除B。故选D。【点睛】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形成于距今2.2亿年前(晚三叠纪)的海湾环境,主要以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特色,是多门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共同繁盛的珍稀化石生物群,是我国近年来发现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群保存地之一。下图示意关岭古生物化石群中的海百合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化石群中的海百合生存的地质年代是()A.太古宙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古生代4.脊椎动物出现的地质时期()A.早期人类出现B.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C.蕨类植物繁盛D.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答案】3.B4.C【解析】【3题详解】由材料信息“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形成于距今2.2亿年前(晚三叠纪)的海湾环境”可知,其形成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的三叠纪,B正确,ACD错误,故选B。【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脊椎动物出现的地质时期为古生代,繁盛时代是中生代,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B错误;蕨类植物繁盛时代是古生代,C正确;早期人类出现和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是在新生代,AD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线索:1.时间变化: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2.动物演变: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初期(前寒武纪)-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中期鱼类时代、后期两栖动物时代(古生代)-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出现人类(新生代第四纪)。3.植物演变:海生藻类时代(前寒武纪)-陆地蕨类植物时代(古生代)-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被子植物时代(新生代)。下图示意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完成下面小题。5.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分布特征大致表现为()A.由西向东递减 B.由东南向西北递减C.由南向北递增 D.由西南向东北递增6.结合图示可知,与地壳厚度大小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太阳辐射总量 B.海拔高度 C.降水量 D.人口密度【答案】5.A6.B【解析】【5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分布特征大致表现为由西向东递减,A正确,排除BCD。故选A。【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大,B正确;太阳辐射、降水和人口密度对地壳厚度没有明显关联性,排除ACD。故选B。【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其中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不连续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之间的不连续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岩石圈主要指的是软流层之上的地幔和地壳部分。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2023年5月25日,维珍银河公司的“团结25号”太空船发射升空,成功携带游客试飞抵达太空边缘并安全返回地表,标志着太空旅行即将进入新的时代。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完成下面小题。7.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是()A.干洁空气、水汽、杂质 B.二氧化碳、氧气C.臭氧、二氧化碳 D.干洁空气、臭氧8.“团结25号”太空船自发射至进入③层大气前,途经大气温度变化情况是()A.不断下降 B.先上升,后下降C.不断上升 D.先下降,后上升9.下列关于各层大气说法正确的是()A.①层内适合航天飞行 B.②层内对流旺盛C.②层内存在臭氧层 D.③层内多云雨现象【答案】7.A8.D9.C【解析】【7题详解】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固体杂质和水汽组成.干洁空气有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组成.臭氧主要在平流层。故选A。【8题详解】③为高层大气,发射至进入③层大气前,通过了对流层和平流层,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故变化为先下降后上升,D正确。故选D。【9题详解】①为对流层,天气多变不适合航天飞行,A错误。②为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对流不旺盛,B错误。臭氧层主要在平流层,②为对流层层内存在臭氧层,B正确。③为高层大气没有水汽和杂质,无云雨现象,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2022年春节期间,北京市为了冬奥会能够顺利举办,明确全面禁止北京地区居民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大气受热环节()A.①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B.②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③是近地面大气热源 D.⑤表示大气反射作用11.与月球相比,地球上多的辐射环节是()A.地表吸收 B.大气辐射 C.地表反射 D.太阳辐射12.北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主要影响是()A.杂质减少,大气透明度提高 B.减弱太阳辐射,减缓温室效应C.云量增加,地表温度降低 D.增强地面辐射,减小昼夜温差【答案】10.D11.B12.A【解析】【10题详解】图中①表示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A错误;②表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错误;③表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错误;⑤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D正确。故选D。11题详解】月球表面缺少大气层,故缺少大气辐射这一环节,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北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减少大气中有害气体以及杂质的含量,提高大气透明度,优化大气质量,A正确;爆竹产生大量烟尘,包括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B错误;产生烟尘不一定会增加云量,C错误;烟尘白天起到削弱作用、夜晚起到保温作用,减小了昼夜温差,D错误。故选A。【点睛】在大气受热过程中,首先大气直接吸收部分太阳辐射受热升温;剩余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会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从而受热升温。读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13.a、b、c、d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a地 B.b地 C.c地 D.d地14.甲地的风向为()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答案】13.A14.B【解析】【13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a地等压线最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A对,B、C、D错。本题选A。【14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过图中甲点的水平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甲地的风向为西南风,B对,A、C、D错。本题选B。【点睛】近地面的风受三个力的影响: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风向和风速,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②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③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下垫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风力就小。海平面的摩擦力就小。高空中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和等压面平行。2021年7月份,河南省普降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导致全有多地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大面积房屋及农作物被淹没。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5.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类型的组成是()A.F-E-D-H B.F-G-B-A C.A-B-C-D D.B-C-D-G16.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E B.D C.G D.A17.与大面积房屋及农作物被淹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环节是()A.F B.D C.C D.B【答案】15.D16.C17.B【解析】【15题详解】据图,根据所学知识,图示A为海洋上的降水,B为海洋水汽蒸发,C为水汽输送,D为陆地上的降水,E为陆地河湖水蒸发,F为陆地植物蒸腾作用,G为地表径流,H为下渗。故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类型的组成是B-C-D-G,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陆间矿物质迁移主要依赖陆地地表径流,故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G环节表示地表径流,C正确;E、D、A环节均无法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AB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大面积房屋及农作物被淹与洪涝灾害有关,洪涝灾害主要由暴雨等强降水天气引起,故与D环节大气降水有关,B正确;F、C、B环节均不是强降水天气形成的直接原因,与房屋及农作物被淹关系不是最密切,ACD错误。故选B。【点睛】水循环的意义:四个关键词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④“塑造”——地表形态。读某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甲海区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有()①降水量小,蒸发量大②两岸径流大量流入③海区封闭,不利于海水交换④污水排放,盐度升高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19.图中乙海区位于河流入海口,盐度最小值出现在()A.1月 B.3月 C.8月 D.12月【答案】18.D19.C【解析】【18题详解】甲海区为红海。甲海区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蒸发旺盛,两岸地表径流注入少,海水盐度高,①正确,②错误;海区封闭,不利于与外海低盐度海水交换,③正确;污水排放对海水盐度影响较小,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9题详解】乙海区为尼罗河入海口处,影响其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是尼罗河的入海径流量,尼罗河主要流经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入海河流对河口起到稀释作用。8月海区盐度最小。C正确。1、3、12月尼罗河流域降水较少,盐度高,AB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海水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世界洋流的分布受盛行风、大陆轮廓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图示意北太平洋部分洋流分布。完成下面小题。20.图中渔场规模最大的地点最可能是()A.甲 B.乙 C.丙 D.丁21.白令海内部()A.②洋流为寒流 B.西部沿岸气温相对较高C.①洋流为暖流 D.东部沿岸湿度相对较高22.白令海南侧群岛多海雾,其成因是()A.纬度较高 B.风力较弱 C.冷海水上泛 D.洋流交汇【答案】20.C21.D22.D【解析】【2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图中丙处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导致海底营养物质上翻,饵料增多,渔业资源丰富,形成北海道渔场,C正确,排除ABD。故选C。【21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①洋流为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②洋流为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排除AC;暖流增温增湿,因此东部沿岸受②影响湿度相对较高,寒流降温减湿,因此西部沿岸受①影响气温较低,D正确,排除B。故选D。【22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白令海峡南侧群岛地区,寒暖流交汇,水汽凝结形成海雾,D正确;纬度高,风力较弱和冷海水上泛不属于形成海雾的主要原因,排除ABC。故选D。【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逆流航行速度慢、能耗高;顺流航行速度快,能耗低。寒暖流交汇处有海雾形成,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洋污染范围。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容易形成渔场。暑假期间,某校高一年级教师跟随旅游团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甲、乙两图为旅游期间拍摄的部分景观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结合甲、乙景观照,推测教师们的旅游地最可能分别是()A.云南、山东 B.内蒙古、青海 C.北京、江苏 D.贵州、新疆24.游览甲地景观时,下列最可能是地理老师对其进行讲解的内容是()①组成该地貌的岩石具有可溶性②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③构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是石钟乳、石柱④该地貌多分布在降水稀少的地区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5.前往乙地旅游时()A.可以看到沙子移动方向较为一致 B.随处可见携带大量泥沙奔腾的河流C.需要携带好雨伞、雨靴等用品 D.高大植被下是躲避烈日最佳选择【答案】23.D24.C25.A【解析】【23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为溶洞,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乙图为新月形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山东位于华北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风沙地貌不典型,A错误;内蒙古位于西北地区,喀斯特地貌不典型,青海位于青藏地区,风沙地貌不典型,B错误;北京位于华北地区,喀斯特地貌不典型,江苏位于南方地区,风沙地貌不典型,C错误;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新疆位于西北地区,D正确。故选D。【24题详解】甲为溶洞,为典型喀斯特地貌,组成该地貌的岩石具有可溶性,①正确;构成洞内景观的地貌主要是石钟乳、石柱,③正确;甲景观主要由流水作用形成,多分布在降水较多的地区,②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乙图为新月形沙丘,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降水少,河流欠发育,B错误;不需要携带好雨伞、雨靴等用品,C错误;植被稀少,D错误;新月形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沙子往风的下风向方向移动,移动方向较为一致,A正确。故选A。【点睛】由所学喀斯特地貌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根本原因在于岩石的可溶性,这种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石灰岩中不溶性的碳酸钙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因此湿热的气候更利于喀斯特地貌发育。下图为位于台湾岛东北部的野柳地质公园中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后来在一次勘查时,发现“豹头”掉在地上。下图分别为“豹头”掉落前后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该“金钱豹”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是()A.风沙地貌 B.流水地貌C.海岸地貌 D.喀斯特地貌27.“豹头”掉落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侵蚀 D.冰川沉积【答案】26.C27.B【解析】【26题详解】由材料信息“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说明其大部分时间被海水淹没,此地貌的形成与海浪作用有关,属于海岸地貌,C正确。风沙地貌主要出现在气候比较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A错误;流水地貌多位于河流流经地区,B错误;喀斯特地貌多位于湿润的可水溶性岩石分布地区,D错误。故选C。【27题详解】承接上一题,可知“金钱豹”所属地貌类型为海岸地貌,“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一命呜呼”,说明海浪的侵蚀作用使得岩石破碎,B正确;该岩石大部分时间被海水淹没,遭受风力侵蚀的可能性小,A错误;该地常年被海水淹没,所以不是流水作用,C错误。该地位于台湾岛东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不会是冰川沉积,D错误;故选B。【点睛】外力作用与地貌:(1)流水作用:侵蚀—冲刷:沟谷、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蚀: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堆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2)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堆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3)冰川作用:侵蚀—角峰、冰斗、U形谷。堆积—冰碛丘。(4)波浪作用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堆积—海滩(泥质海滩、沙质海滩)。下图为我国东南丘陵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8.图中①⑤两地相对高度可能是()A.100米 B.130米 C.220米 D.270米29.若在图示地区进行地貌的观察,最好的观察点位于()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28.C29.D【解析】【28题详解】读图可知,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判断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①处海拔大于500米小于550米,⑤处海拔大于700米小于750米,因此①⑤两地相对高度大于150米小于250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29题详解】若在图示地区进行地貌的观察,最好的观察点位于④点,①②③④四个地点中海拔最高处是④,视野最开阔,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都能观察到,D正确;①位于地势较低处,②位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处,③位于陡崖的下方,能观察到地区范围都较小,ABC错误。故选D。【点睛】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历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时应牢记以下要点: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重叠为崖,高更高,低更低。吉林省气象台2021年11月29日06:35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4小时辽源东部、通化、长白山保护区等地最低气温下降7~9℃,部分地方可达12℃以上。吉林省应急管理厅、吉林省气象局联合提醒注意做好预防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0.此次寒潮给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可能带来的灾害天气有()①大风、降温天气②强降水、冰雹天气③干旱、沙尘暴天气④雨雪、冰冻天气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1.下列预防措施较不合理的是()A.暂停当地公共交通运输 B.做好牲畜以及农作物保温防冻措施C.适当储备物资,减少外出 D.政府人员做好道路结冰的应急措施【答案】30.C31.A【解析】【30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预计未来24小时辽源东部、通化、长白山保护区等地最低气温下降7~9℃,部分地方可达12℃以上”及所学知识可知,寒潮暴发时,给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带来的天气有大风、降温天气和雨雪、冰冻天气,①④正确;强降水、冰雹天气主要发生在夏季,干旱天气不是寒潮所造成的,②③错误,ABD错误。故选C。【31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当寒潮到来时,应对降温天气,人们要做好牲畜以及农作物保温防冻措施,B正确;应对雨雪、冰冻天气,人们要适当储备物资,减少外出;政府人员做好道路结冰的应急措施,CD正确。暂停当地公共交通运输,不符合现实情况,A错误。依题意,选择不合理的,故选A。【点睛】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源地是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北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4℃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就可视为寒潮发生。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寒潮在我国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北京时间2023年9月8日06时42分,四川内江市威远县(29.55°N,104.79°E)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完成下面小题。32.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次地震有1个震级 B.距离震中越远震感越强烈C.此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D.对岩石圈造成一定影响33.针对地震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①提升地震的监测水平②加强地震应急救灾训练③及时远离高大建筑物④户外避震应选择在墙脚处蹲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32.B33.A【解析】【3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A不符合题意。震中是震源在地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距离震中越近、震感越强烈,B符合题意。烈度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C不符合题意。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因此地震对岩石圈影响很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B。【33题详解】地震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极大,因此需建立地震监测预警系统,提升地震的监测水平,加强地震应急逃生演练,①②正确,在地震来临时,及时远离高大建筑物,保证生命安全,③正确;户外避震应选择在空旷地区,远离高墙等地,排除④。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应急管理部7月7日发布2023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风雹、干旱、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4876.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倒塌房屋2700间,严重损坏1.1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724.7千公顷,其中绝收214.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82.3亿元。完成下面小题。34.对我国2023年上半年农作物危害性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旱涝 B.冻害 C.风雹 D.火灾35.相较于气象灾害,我国地质灾害()A.发生频率高 B.危害范围大 C.预测难度大 D.季节变化小【答案】34.A35.C【解析】【分析】【3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所以对我国2023年上半年农作物危害性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A正确;冻害、风雹、火灾发生范围小于旱涝灾害,都不可能造成农作物大范围的受灾,BCD错误。所以选A。【35题详解】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相较于气象灾害,我国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低,故A错误;地质灾害的危害范围小,故B错误;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相较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预测难度大,故C正确;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季节变化大,故D错误。所以选C。【点睛】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往往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3年4月6日,我国第39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考察队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下面左图示意考察队乘坐的“雪龙2号”科考船返回时部分航线,右图示意不同纬度海水盐度随深度变化。(1)描述“雪龙2号”科考船返程时途经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变化特点。(2)指出甲、乙、丙海域海水盐度随深度变化规律对应右图中的曲线,并说出判断依据。(3)说出甲、乙、丙三地船舶吃水深度(指船舶浸在水里的深度)最小的位置,并说明理由。【答案】(1)从极地行至赤道地区,海水温度不断上升;从赤道行至上海码头,沿途行经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不断下降。(2)甲,乙,丙对应曲线依次是③②①。依据:表层海水盐度总体自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地区递减,甲所在极地地区的温度最低,蒸发最弱,海水盐度最低;乙位于赤道附近,温度高,但降水量大,盐度较低;丙位于副热带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盐度最高。(3)位置:甲地理由:海水密度越大,对船舶的浮力越大。甲地海水密度最高,浮力最大,船舶吃水深度最小。【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雪龙”2号科考船返程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水的温度、海水的盐度、海水的密度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小问1详解】海水温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全球海水温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读图,“雪龙2号”科考船返程路线大致为:从极地地区到赤道地区再到亚热带地区(上海),途经海域表层水温变化大致是先不断上升后不断下降。【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海水盐度受温度,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和海区的封闭程度的影响。表层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表现出从副热带海区向赤道、极地海区下降。丙处在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量较大,表层海水盐度最大,①表示丙海域;甲处在极地海区,蒸发量较小,表层海水盐度最小,③表示甲海域;低纬度海区蒸发量大,降水量也大,盐度处在中间,②表示乙海域。所以甲、乙、丙海域盐度随水深变化规律依次对应的曲线是③②①。【小问3详解】一般情况下,海水的温度越低,密度越大,浮力大,轮船吃水深度越浅,海水的温度越低,密度越小,浮力小,轮船吃水深度越深。甲处位于极地附近,海水密度最高,浮力最大,船舶吃水深度最小。37.下面左图示意亚欧大陆内部某河流三角洲位置变化,右图示意该河流最终注入的湖泊水位变化,湖泊水位的变化影响着三角洲面积大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形成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及河口至入湖处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变化。(2)描述图示时期,该河流三角洲面积变化特点。(3)结合右图推测,1980~2000年该三角洲面积变化趋势,并说出依据。【答案】(1)外力作用:流水堆积。变化:自河口至入湖处沉积物颗粒越来越细。(2)三角洲面积总体不断增大;三角洲增加的面积呈减小趋势;不同位置增加的幅度存在差异。(3)趋势:三角洲面积总体呈现为不断减小。依据:1980~2000年湖泊水位快速上升,淹没部分三角洲,致使三角洲面积变小。【解析】【分析】本题以亚欧大陆内部某河流三角洲位置变化、该河流最终注入的湖泊水位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堆积及其变化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河流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在河流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形象策划服务合同
- 专业分包施工合同协议书
- 旧机动车买卖居间服务合同
- 石灰土底基层施工劳务承包合同
- 广州华立学院《区域数字经济调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下压式接力跑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信息与内容安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绵阳飞行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家具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卒中后足内翻康复治疗
- 诊所申请医保定点资料模板(一套)
- 2023年英语专业四级时态测试题及答案
- 《社区康复》课件-第十一章 其他疾病的社区康复实践
- 2023年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项目团队的激励和激励理论
- 广东省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备案申请材料清单说明(2024年)
-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报告
- 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健康教育干预课件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查房
- 八年级物理课程纲要(八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