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重点中学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世纪法国多数基督教神学家认为游戏是“魔鬼的礼物”,除个别技巧类游戏外,原则上反对游戏。但从15世纪开始,儿童玩具或游戏场面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宗教肖像画之中,游戏也成为纯真乃至圣洁的象征。这一变化A.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推动C.是西欧中世纪儿童教育转型的缩影 D.表明俗世与宗教的分离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A.美国B.德国C.日本D.俄国3.毛泽东在一篇报告中说:“应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90%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依据这一观点,建国后进行了A.土地改革 B.农业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美国根据1903年签订的《巴拿马运河条约》,一次付给巴拿马1000万,9年后每年再付租金25万美元,从而取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运河和运河区的权利。运河1904年开凿动工,1914年8月15日正式通航。这一事实,突出表现了:A.美国的霸权主义欺凌弱小 B.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C.资本全球扩张的强劲势头 D.“门户开放”政策的作用5.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注意到当时:“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这反映出A.下院的职责是通过政府议案B.民主政治的完善C.议会对政府具有行政监督权D.内阁权势的扩张6.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A.“民贵君轻”思想、焚书坑儒B.“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C.“有教无类”思想、郡县制D.“礼”的思想、郡县制7.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8.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玉器主要服务于礼仪活动。孔子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佩玉替代礼玉成为“风潮”。这体现出A.儒家正统地位确立 B.礼乐制度逐渐完善C.崇德重教渐人人心 D.玉器制造技术进步9.《剑桥欧洲经济史》指出美国经济政策在新政时期的变化比人们通常所认为的要小得多。许多改革都是以往不断尝试但几近失败的计划的延续,它们之所以能在新政时期得以完成是因为大萧条所带来的恐慌情绪超过了谨慎和保守的心理。材料主要强调A.新政遵循了美国传统的经济理念 B.新政的实施缘于社会的恐慌情绪C.危机催生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 D.危机的严重性加速了历史的进程10.下表为4932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统计。据此可知苏联428—429年五年计划规定的指标4932年工业中4.52.43.5农业中4.844.76.4零售商品流转额中7594400国民收入中447.393A.社会主义建设急躁冒进 B.各经济部门之间实现基本平衡C.斯大林模式已基本确立 D.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各项目标11.针对二战后建立的某国际组织,有人画了如下通俗漫画以揭示其主体职能。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判断,“出借者”指代下列项中的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欧盟 D.上海合作组织12.“孝宗(1162年—1189年在位)即位,诏求直言。先生上封书事: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纤悉毕照,则自然意诚心正,而可以应天下之务。”此段文字中所提到的“先生”是指A.王安石 B.程颢 C.程颐 D.朱熹13.孙中山指出:“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伏得住。”材料表明A.“庚子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B.孙中山主张“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C.《辛丑条约》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D.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力量14.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为了令画作更传神,总共解剖和观察了30多具人类尸体,以了解人体结构;画家乔托则运用解剖、明暗和透视法等科学手段作画。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探索精神A.挣脱了中世纪的愚昧迷信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C.受到近代医学发展的启迪 D.体现了理性主义的启蒙精神15.读下表:1840一1894年间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据此可以推断A.民族工业的勃兴推动农产品商品化B.小农经济遭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C.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D.欧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原料掠夺16.—战前,德国政府在处理外交问题时不敢轻易妥协,否则会被民众批评为软弱或胆怯,这使得德国政府在处理危机时总是保持强硬态度。材料表明A.激进民族主义影响外交政策 B.德国欲借战争转移国内矛盾C.德国政府的决策被民意左右 D.民众的民主诉求得到了落实17.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对此,一位技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这表明A.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B.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C.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D.罗斯福新政无法摆脱经济危机18.1919年,陈独秀在文章中指出:无论是18世纪法兰西的政治革命,还是20世纪俄罗斯的社会革命,当时的人都对着它们极口痛骂;但是以后的历史学家会把它们当作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这一表述反映出陈独秀A.认为法俄两场革命的性质相同 B.肯定俄国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C.对俄国十月革命态度发生变化 D.已转变成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19.明朝政府发行纸币和铜钱,纸币通过发放官俸和赏赐官军等方式流通于社会,金银的使用在明初受到限制,但明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纸币却逐渐停止使用。这种状况说明A.金融配套制度的不健全 B.海外贸易冲击统治基础C.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商品经济发展趋于停滞20.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A.捍卫平民的权利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C.维护贵族的利益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21.有亲历者回忆,我们在这个阵地上坚守了20多天,与日军展开了阵地战,地下水位很高,挖不多深就冒出水来。那些日子,日军飞机狂炸,军舰乱轰,步炮兵不断发起强大攻势。我对官兵们说:“弟兄们,要趁着夜晚,赶快挖好战壕。我们胜利了,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复兴地;如果我们牺牲了,也是为自己准备好坟墓。”他回忆的是A.卢沟桥事变 B.长城抗战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22.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定为宗旨和原则。20世纪90年代以来则将运动的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把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作为今后的主要任务。这一变化反映了A.西方国家的殖民体系已彻底瓦解B.经济区域集团化已成为主要趋势C.经济发展是政治独立的先决条件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处于劣势23.《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该史料所载事件可能发生在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770年24.“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这首《春天的故事》歌词中“诗篇”的主题当是: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试办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放开发浦东25.汉武帝推行算缗告缗令,规定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必须向政府申报财产,按多少纳税。瞒报或少报者,罚戍边一年且没收财产,告发者可得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下列做法与这一政策效果相似的是A.以起用“酷吏”对地方豪侠实施严厉镇压B.实行“富民”政策,大力推广“代田法"C.推行“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政策D.主张与民休息,“从民之欲而不扰乱”26.郑观应于19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和开平矿务局总办之时,目睹外国商品倾销到中国造成白银外流,另一方面又造成通商口岸区域的本土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由此可知,郑观应主张创办早期资本主义企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财富大量外流 B.保护中国的自然经济C.为自强提供资本和技术 D.抵制外国经济侵略27.以下三幅图片选自《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反映了20世纪初到三十年代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迹轨。从左到右分别为“会说洋文的大脚女人”、“自由婚姻的女人”、“有身段的才女”。出现以上标准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五四运动促进妇女解放C.西学东渐不断深化 D.妇女完全摆脱夫权束缚28.中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李善兰在其翻译作品《重学》的序言中说:“今欧罗巴各国日益强盛,为中国边患。推其原故,制器精也。推原制器之精,算学明也………异日人人习算,制器日精,以威海外各国,令震摄,奉朝贡。”据此可知,李善兰A.赞同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B.认识到科技强国重要性C.放弃了天朝上国旧思想 D.开启了早期西学东渐潮29.汉武帝以前丞相权重。从汉武帝开始到汉宣帝,为削夺相权,将一些待从委以重任,让他们参与谋议国家政事.逐渐形成一个起决策作用的中朝官系统。此做法A.使决策机制逐步走向专业化 B.旨在调整中央决策体系C.致力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D.缓和了中央各部门矛盾30.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的外交如曾国藩所说,“朝和夕战,无一定之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外交即曾国藩所谓“守定和议,绝无更改”“坚持一心,曲全邻好”。清政府外交方针的转变,表明A.洋务运动推动政府施政方针的改变 B.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C.传统“夷夏”思想彻底被抛弃 D.学习西方的技术转向学习政治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食品安全治理理念起源早.《礼记》规定,“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随着商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地突显出来。到了汉代,政府作为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汉律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与盗同法”。唐代是食品安全管理关键期:与食品安全法规建设的同时,唐朝在宫廷中设置尚食局和太官署,专门负责掌管膳食安全,同时在民间设立行会进行管理,行会的管理纳入到官员考核范畴。在此期间药食同源理念得到较大发展,并涌现出一批药学著作。例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北宋对食品安全的治理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对违法乱纪者实行“重刑”。清朝法律在食品安全监管上从对人的处罚转移到问题食品上,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抽检制度。——摘编自赵向豪等《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历史追溯与反思》材料二19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19世纪中期,《柳叶刀》杂志对食品质量卫生调查报告,引起英国舆论界的空前支持和响应。在此情况下,英国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掺假问题,并在1860年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授权地方当局成立“公共分析师”.但是“没有建立中央机关,确保食品安全的责任完全是地方性和可选性的”。1875年英国最终通过《食品与药品销售法》,扩大了地方委员会权力,增加分析师人数,最重要是扩大中央控制权力。此后经过一系列改革,地方政府委员会终于成为主管英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机构。在该机构的努力下,到20世纪初英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初步完善。——摘编自魏秀丽《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的历史考查》(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60年英国《食品掺假法》的背景。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外国食品安全的启示。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西方近代医学是指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兴起的医学,一般包括16世纪、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医学。西方医学在近代时期发展成了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全新医学体系。1543年,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17世纪,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如英国的圣托里奥,制作了体温计、脉搏计和体重秤;哈维最先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活体解剖的实验方法,直接观察动物机体的活动,并于1628年发表了著作《心脏运动论》。18世纪莫干尼把对疾病的认识由症状推到了器官,建立了病理解剖学,为研究疾病的生物学原因开辟了道路。到19世纪,预防医学和保障健康的医学对策已逐渐成为立法和行政的问题。英国于1848年设立卫生总务部,规定一些预防疾病的法令。同时期,英国的南丁格尔曾在德国学习护理知识,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率护士进行战地救护,收效显著。1860年她创立护士学校,传播其护理学思想,提高护理地位,使护理学成为了一门科学。——摘编自腾讯网(粗浅略谈西医发展史》材料二今天人们谈到中医时,往往会想到传统,其正式的英文表述"TraditionalMedicineofChina"(TMC)即中国传统医学。时至近代,随着西方文明强势地位的不断确立,西医影响逐渐扩大。中国自有的医学在逐渐被冠以“中医”或“国医”之名同时,其生存危机也接踵而至。1916年,余云岫发表《灵素商兑),主张中医应当“虔医存药”。1929年,国民政府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印废止中医案。原本被医学人士奉为圭桌的阴阳五行甚或五运六气,在科学化的思潮冲击下,渐渐失去了人气,甚至沦为被集中批评的对象,到抗战后,几乎不再有人为五运六气等学说辩护了在这样的局势下,中医的生存危机无疑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即便如此,面对原来只服务于达官贵人的医疗体系,中医呼吁:“中医界(应)很好地响应如何利用中医来让国民体格变强、疾病死亡率降低”。“认为好好开展出为国民服务的医疗资源”。——摘编自余新忠、王沛册(晚清以来中医的现代化变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医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时期中医面临生存危机的原因并说明近代医学观念变革的原因3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59年新加坡自治政府成立,李光耀出任第一届总理,他虽然早年接受西方教育,但他却声称:他的内心并没有西方价值观念体系,“有的是东方的精神价值体系”,李光耀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新加坡的发展,一是加强人民行动党对政府的控制;二是在全国基层建立市民评议委员会和社区中心;三是1961年出台“1961—1964年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宣布将“动用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掌握的资源”以支持经济发展,但又明确表示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作用“只限于有限的领域”,“将来工业化的很多部分要靠国内外的私人企业”,它实际上提出了现代化的“东亚模式”的基本原则,结果,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在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达到了8.8%和8.5%。——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光耀治国措施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光耀治国措施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影响下认为游戏是“魔鬼的礼物”而加以制止,15世纪游戏出现在宗教肖像画中反映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人文主义影响下,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权威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排除B项;题干与儿童教育转型无关,排除C项;游戏出于于宗教肖像画中说明世俗与宗教并未分离,排除D项。故选A。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材料讲的是民主决议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地方有自治权,所以答案选A。德国和日本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俄国也是君主专制国家,这些与材料不符,所以排除B、C、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民主政治3、B【解析】
依据“引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90%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建立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故选B;土地改革与现代化和集体化无关,排除A;人民公社化运动与“90%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不符,排除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集体化不符,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引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90%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联系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析解答。4、C【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对外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根据材料“一次付给巴拿马1000万,9年后每年再付租金25万美元,从而取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运河和运河区的权利”符合资本在全球扩张,故选C;A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在巴拿马开凿运河进行经济扩张不能体现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B错误;D是针对中国,排除。5、D【解析】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拥有较大权力,材料中“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说明内阁的权力逐渐超越了议会,故D正确;下院是立法机构,故A错误;材料说明是权力的转移,不是民主政治完善,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议会监督权力,故C错误。6、C【解析】
本题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和政治,具体的知识点是春秋战国的转型期,做题的方法是利用知识解读史料。根据设问,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哪些举措冲击旧贵族阶层,这里的旧贵族主要指的是奴隶主贵族。首先是“有教无类”思想,这种思想推动下私学产生冲击了旧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为此冲击旧贵族的教育特权;其次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措施,打击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故答案选择的是C选项。“民贵君轻”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焚书坑儒则是打击的术士等人,“礼”是为了维护传统旧贵族的利益,中朝则是为了打击汉初的相权故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农场”,与工业无关,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的增加,D项表述有误,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所述为“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此时的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才使国家农场生产与私人生产形成鲜明对比,B项正确。所以答案选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弊端8、C【解析】
材料表明随着玉代表德的思想产生之后,玉器逐渐受到了人民的欢迎,表明当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德教。C正确;儒家正统思想在汉朝确立正统地位,A排除;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逐渐被破坏,B排除;材料表明因为德的关系,玉才受到人民的欢迎,而不是玉器的制造技术进步,D排除。故选C。9、D【解析】
材料“它们之所以能在新政时期得以完成是因为大萧条所带来的恐慌情绪超过了谨慎和保守的心理”表明危机的严重性加速了历史的进程,故D正确;新政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不是遵循传统自由主义经济模式,A错误;新政实施是源于自由放任的失败,B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经济危机催生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C错误。故选:D。10、A【解析】
据材料数据可知,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农业所占的比例428年只占4.8,五年计划的指标也只有44.7,而到4932年却达到了6.4,这明显是急躁冒劲的表现,故A选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各部门之间的基本平衡,并且不符合史实,故B选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于4936年建立,故C选项错误;材料的时间是一五计划时间,但看不出提前完成一五计划目标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11、A【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是向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金融和技术援助的国际金融组织,帮助它们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故A选项符合题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提供短期贷款,帮助成员国解决金融危机,如国际收支、货币贬值等问题,其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等,材料内容无法得出通过提供短期贷款,帮助成员国解决金融危机的相关信息,故B选项错误;欧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区域集团化,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选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由中国、哈萨克斯坦等国于2001年建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选项错误。12、D【解析】
根据材料“孝宗(1162年—1189年在位)即位”可知,在南宋时期,材料“格物致知”体现了理学的求理途径,因此材料中提到的“先生”是指南宋理学家朱熹,D项正确;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程颐、程颢属于北宋理学家,B、C项错误。13、D【解析】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过程中,义和团显示中国人民抗争精神,粉碎列强瓜分中国梦想,D项正确;孙中山的言论强调的是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因受到中国人民抵抗而转变了对华殖民策略,“庚子赔款”加重中国百姓负担与孙中山强调的内容不一致,排除A;孙中山显然认为面对侵略,中国人的抵抗是有重大意义的,排除B;《辛丑条约》禁止中国人民反帝与题干中孙中山强调的方向不一致,排除C。14、B【解析】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为了令画作更传神,总共解剖和观察了30多具人类尸体,以了解人体结构;画家乔托则运用解剖、明暗和透视法等科学手段作画”表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探索精神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故B正确;选项A过于绝对,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中世纪的愚昧,故排除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探索精神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选项C因果关系倒置,故排除;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故排除D。15、C【解析】
从材料中的“土布消用洋纱量”的数据变化可知,中国土布对洋纱的消用量大增,这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故选C项;无法直接从材料信息得出民族工业发展与农产品商品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排除A;材料描述的土布发展概况,它不是近代工业的产物,排除A;土布的产量并未发生太大变化,故无法得出“强劲冲击”的结论,排除B;材料描述的土布发展概况,而非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概况,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16、A【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一战前的德国政府由于害怕被民众批评为软弱或胆怯,所以在处理外交问题时总是保持强硬态度,反映了德国民众的这种民族的激进情绪影响了政府的外交政策,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德国通过战争转移国内矛盾,B项错误;C项“左右”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是民众的激进民族主义情绪,不是民主诉求,D项错误。故选A。17、A【解析】
根据材料“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可知单纯的社会救济不能解决失业问题及失业带来的其它问题,说明以工代赈的重要性,A选项符合题意。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罗斯福总统通过多次炉边谈话赢得了民众的支持,B选项排除。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D选项排除。18、B【解析】
从陈独秀将俄国十月革命与法国大革命并列,以及材料中的“但是以后的历史学家会把它们当作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可以看出,陈独秀肯定了俄国十月革命的重要意义,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陈独秀认为法俄两场革命的性质相同,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陈独秀对俄国十月革命态度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陈独秀已转变成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排除D项。19、A【解析】
由材料“明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纸币却逐渐停止使用”可知,当时明朝的货币管理比较混乱,这说明当时金融配套制度不健全,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国内市场秩序的混乱,没有提及海外贸易,排除B;材料说的是全国的状况,并未就具体的地方进行差异化描述,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说明明朝商品经济并未停滞,D项说法错误,排除。20、B【解析】
根据“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可知,材料反映了梭伦改革折中的特点,兼顾了平民和贵族的利益,B正确;AC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梭伦改革兼顾了平民和贵族的利益,并非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结合所学梭伦改革的特点分析解答。21、C【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日军、阵地战、挖不多深就冒出水来”可以判断出该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沿海地区,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卢沟桥事变位于北平,长城抗战是中国抗日军民在长城沿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百团大战主要以游击战为主,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2、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不结盟运动将运动的重心由政治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把帮助发展中国家作为主要任务,再结合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可知在全球化趋势下.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故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不结盟运动不是经济区域集团,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已经纷纷独立,故C项说法错误。23、C【解析】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C时间符合题意,故选C;公元前2070是夏朝建立的时间,公元前1600年是商汤灭夏建立商的时间,公元前770年是西周末年,排除AB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武王克殷反商”,结合所学西周建立的历史分析解答。24、C【解析】
据材料“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可知1992年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大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选C;A是1978年,B是1980年,D是1990年,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25、C【解析】
材料中汉武帝时期推行算缗告缗令,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并且抑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可以起到这一作用。C正确;“酷吏”对地方豪侠实施严厉镇压可以维护统治秩序,不能起到增加财政、抑制工商业的效果,A排除;代田法可以增加农业产量,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但不能抑制工商业的发展,B排除;从民之欲而不扰乱也不能起到抑制工商业的效果,D排除。故选C。26、A【解析】
郑观应认为外国商品倾销造成中国白银外流,同时口岸手工业者破产,有鉴于此,其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和开平矿务局总办时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财富大量外流,A正确;郑观应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赞成发展民族工业,而非自然经济,排除B;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技术多源自外国,而且从郑观应目睹情况推断,其目的不在为自强提供资本和技术,排除C;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创办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但是这不是其主观目的,排除D。27、D【解析】
材料的图片信息说明近代女子得到了解放,但并不能说明妇女完全摆脱了夫权的束缚,故D符合题意;题干“20世纪初到三十年代”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导致这一时期美女标准变化的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五四运动促进妇女解放以及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人民思想观念发生变迁的结果,ABC排除。故选D。28、B【解析】
根据题干“推其原故,制器精也”可知,李善兰认为中国边患问题源自于科技落后,认识到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和基础数学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题干未体现维新派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排除A项;材料“威海外各国,令震摄,奉朝贡”具有明显的传统天朝上国思想,排除C项;早期西学东渐潮由明清之际耶稣会传教士开启,排除D项。故选B。29、B【解析】
材料表明汉代皇帝通过建立“中朝”削弱丞相的决策权以加强皇权。B正确;中朝官系统的出现是为了分割丞相的权力,不能说中央决策机制走向专业化,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决策机制的变化,由此不能推断政府效率的变化,C排除;D项材料只涉及中朝和丞相,不能体现缓和中央各部门矛盾,D排除。故选B。30、A【解析】
材料“守定和议,绝无更改”“坚持一心,曲全邻好”“清政府的外交即曾国藩所谓……”体现出了清政府的对外议和的思想,而曾国藩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其对外主张影响到了清政府,故A项正确;B项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彻底”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并没有学习制度,只是学习器物,排除D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相同:充分发挥政府主体作用;重视法律治理;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设置机构,重视食品的抽检管理。不同:中国强调重刑,英国重视舆论监督。中国由中央政权主导食品安全治理,英国地方政权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2)背景:工业革命后,食品安全问题突出;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影响;民主政治发展,政府治理能力提高。启示:重视多元监督;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强化食品安全检查等【解析】
(1)相同:根据“政府作为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汉律规定”、“英国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掺假问题,并在1860年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授权地方当局成立‘公共分析师’”等信息可知充分发挥政府主体作用;重视法律治理;根据“同时在民间设立行会进行管理”、“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抽检制度”、“地方政府委员会终于成为主管英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机构。在该机构的努力下,到20世纪初英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初步完善”等信息可知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设置机构,重视食品的抽检管理。不同:综合上述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民农药化肥合同范本
- 人力咨询合同范本
- 业主和物业写合同范本
- 物业试用期工作总结
- 科技发展与网络安全防御的同步进步
- 个人债务终止合同范本
- 买电器押金合同范本
- 仓库临时出租合同范本
- 个体餐饮店劳务合同范本
- 交通科技合同范例
- 2024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考前冲刺必会试题库300题(含详解)
-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设计
- 躲避球运动用球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风机盘管更换施工方案
- 河道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监理规划
- 建设工程招标代理合同(GF-2005-0215)(标准版)
- 剪映专业版教学课件
- 公司新建电源及大用户并网管理办法
- 《hpv与宫颈癌》课件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组”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详细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