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个人和个性层面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
写于1989年1月,以《建立以公民权利为本位的现代文化价值体系》为名发表于1989年5月24日《北京法制报》。我的同事纪元参与了本文的写作。
一、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与中国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比较由于20世纪初中国所处的历史条件——外危内乱、民族濒临生死关头,使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相比,轰轰烈烈有过之,而深沉持久则不及。西欧的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等手段与个性自由的目的内在统一起来了,所以在西欧建立起一个以个人为本位的、法治的社会;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则使民主和科学服从于救亡图存的目的,虽然一度振聋发聩,但逐渐消融了个人自由,所以在获得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以后,建立了一个以整体利益为本位的社会。结果,在半个世纪以后,中国又不得不重新开始五四运动尚未完成的启蒙运动。那么,新时代的启蒙运动能否避免五四启蒙运动的悲剧结局呢?中国历史能否走出“大一统—分裂—大一统”的恶性循环呢?中国能否普遍地建立起商品经济和真正地建立起民主政治,从而真正开辟出中华民族的现代历史呢?这有待于我们作出崭新的历史选择。
比较一下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与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有两个重大的区别:
第一,前者是一种内在觉醒,是西方人出于其内在的自我否定、自我超越需要而对传统基督教文化的反省和批判,是日益强大的新兴商品经济和新兴市民阶级的需要在文化上的表现;后者则是在面临西方文明的强大挑战、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时产生的强烈警醒。前者是追求发展因而充满生气、自信与冲击力的讴歌和宣言;后者则是图求生存因而充满沉痛、焦虑与屈辱的呼唤和呐喊。
第二,前者是在没有参照系的情况下独立地探索自身发展的道路;后者则是在“万事不如人”且自身一时难以形成再生机制的情况下,企图照搬西方文化,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前者在猛烈抨击传统文化时,能够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价值系统;而后者虽然对传统文化进行激烈的否定,却没有建设出一种能够取代旧文化的新文化。
这两个方面又具有内在的关联。正因为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一个种内在否定力量,所以才能形成一种否定旧文化和建设新文化的内在机制。正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尚未形成新兴的社会力量,所以新文化运动的动力,从根本上讲就不是内部的冲动,而是一种对外部威胁的本能抵抗,所以它只能用外来文化来毁坏旧文化,并开出新的救世药方,而不能自为地形成一种破旧立新的内在机制。
这种内在机制就是个人本位和个性自由的价值观。西方之所以能形成这种价值观,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要求打破封建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必然要求个性解放,必然要求形成作为新文明创造者的新的历史主体。这种主体把自己的特殊需要与利益放在首位,把自己当作自己的目的。相反,中国近代面临的迫切课题不是发展资本主义而是救亡图存,不是内在地创建一种新的文明,而是抵抗外部威胁。当然,许多人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为了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就必须彻底否定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而建设一种新的文明。但是,主张变革的新力量本身就是在外部的打击下形成、凝聚起来的(主要是知识分子),而不是从旧的社会结构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因此他们先天不足,他们在自己的社会—文化母体中找不到建设新文明的因素和力量,因此只好把西方现成的东西照搬过来——先是搬技术,然后搬制度,最后搬文化价值系统。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高出其前辈(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地方在于,他们认识到没有人本身的变化,没有国民性的改造,一切技术、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变革都将付诸东流。但是,五四知识分子所要完成的任务仍然是救亡图存,正是这一任务使他们形成了一种与他们用以完成这一任务的手段(西方文化)的基本原则恰相对立的内在价值取向,即以整体为本位和目的的价值取向。
日益深化的民族危机每天都把救亡图存的任务提上日程。而要救亡图存,与其缓慢地发展人的个性(在民族危亡的情况下这也是不可能的),不如唤醒民众的爱国主义激情,用统一的意识形态和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把他们凝聚起来,从而以整体的力量战胜外敌和内部腐朽力量,这日益成为大多数进步知识分子的共识和自觉选择。所以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异军突起并获得广泛的传播;所以对工农的崇拜代替了知识分子的主体自信;所以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虔信和献身热情融化了个人的特殊追求;所以对民族利益、革命需要、集体纪律的服从变成了个体人格和个性自由本身。但是,这一转变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启蒙被救亡所中断,而是启蒙转化为救亡——启蒙运动深层的价值取向变成了轰轰烈烈的救亡行动,知识分子的个体忧患汇集成了集体的信心,沉痛而孤独的社会责任感归宿为对整体事业的参与热情。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包含的内在矛盾终于得到解决,目的与手段统一起来了。中国人回到了自身。近代史走了一个圆圈,又返回到了起点。
按照社会的正常发展道路,个体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并不构成对立,相反,前者倒是后者的基础。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个性发展的结果,而每一新社会形态的确立,又促进更大的个性发展。只有当一个民族面临强大的外部威胁时,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才不再直接统一,倒是表现出明显的对立。为了依靠整体的力量战胜外敌和加速本民族的发展,往往必须限制个人自由,这时民族的复兴与强盛成了目的,而个人发展则变成手段;狭隘的功利考虑被放到首位,而人本主义原则被置之度外。
二、应建立以公民权利为本位的
现代文化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是建立一个每个个人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中国的社会结构必须朝更大地扩展个人自由的方向改革。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个人所有制”应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建立充分保证个人自由和公民权利的民主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