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名师课件_第1页
《拟行路难(其四)》名师课件_第2页
《拟行路难(其四)》名师课件_第3页
《拟行路难(其四)》名师课件_第4页
《拟行路难(其四)》名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鲍参军就是鲍照,颔联谈到李白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1导入新课2学习目标3检查预习知人论世4诵读诗词整体感知5合作探究6课堂小结CONTENTS目录7高考链接8布置作业1.通过反复吟咏,运用联想、想象,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2.通过对典型词句的分析,学习并掌握“起兴”的用法和作用。3.通过高考链接,学习并掌握“反问”手法的相关知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鲍照出身寒微,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但空有一腔才华,不被朝廷重用,一辈子愤愤不得志,至多只做过一些小官,最后死在战乱中。任务一检查预习知人论世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他的作品充满了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绪,诗风雄健奔放,俊逸潇洒,其诗文与谢灵运一样有影响,在生年就颇负盛名,对唐代诗人李白等产生重大影响,居然史书无传。可见,鲍照身前身后的寂寞冷清情况。钟嵘为之叹道“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鲍照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十八首。写作背景我国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实行门阀制度,讲求门第出身。选拔官员并不依据才干品德,而是依据门第高下,血统贵贱,“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门阀制度

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解题

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古辞和袁辞都不存。鲍照《拟行路难》18首,歌颂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体。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它们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富于变化。知人论世以意逆志1.论世:门第决定人生走向,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2.知人:鲍照努力抗争,积极进取,争取机会;一生仕途坎坷,多做小官,怀才不遇。任务二诵读诗词整体感知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愁(2)诗人“愁”的原因是什么?

命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呈现交流成果。1.诗的首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有什么表达效果?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3.颈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4.尾联两句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诗人情感是如何变化的?任务三合作探究

1.诗的首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运用了借物起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表达效果:通过对泻水这一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起兴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起兴”示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比兴手法的作用:1.开头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2.景或物烘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3.比喻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单。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明确:(1)从诗歌本身看“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2)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含有反讽的语气,作者越是说人生有命是正常的,越能显示这一现实的荒唐。越是平静地说“安能行叹复坐愁”,就越是透露出精神上无可解脱的痛苦,让我们感受到一颗被压抑的心灵发出的愤怒的控诉。3.颈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怀才不遇,悲怆难抑,苦闷异常的发愁者形象。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4.尾联两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命---劝慰---叹---愁酒---排遣---消---愁歌---倾泻----断----愁前三句自我克制的痛苦,寒士不平的悲愤感---不敢----言----愁最后一句无力抗争的无奈,乱世不保的忧患

5.诗人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抓关键词体会全文作者的感情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认命——不认命——认命

︱抨击

悲愤

无奈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小结高考考点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之“反问”手法能力层级鉴赏评价D考点解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中的常考题型,一般会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就是作者在诗歌创作中所运用的技巧。它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二是表现手法(象征、用典、烘托、衬托、联想、想象、点染、铺陈等等),三是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双关等等),四是结构章法(开门见山、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等等)。核心素养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即“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设题方式一是客观题,二是主观题。任务四:高考链接知识点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作用: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例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第一步,先明确诗词中使用的艺术手法;第二步,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手法;第三步,总结使用此手法的效果,表现的情感。答题思路真题研习(2020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秋江送别[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1.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

;而《送柴侍御》突出

,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2.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感伤达观

2.明确:①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②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1.古往今来,有很多诗都言愁,言愁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但所言之愁又有何不同?请举例说一说。任务五:布置作业明确:1.思家思乡之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相思之愁: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忧国亡国之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李白的《行路难》与《拟行路难》进行比较鉴赏。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