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等六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等六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等六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等六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等六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等六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你若同意上述的观点,主要依据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人文主义;存天理,去人欲C.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D.信仰得救;致良知,有孝道2.195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规定“所有收购量和供应量...必须由中央统-规定或经中央批准”。国家在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以后,1955年对生猪实行派购,1959年以后又扩大到棉、油、烤烟、茶叶、蚕茧、羊毛、牛皮等物品。统购统销A.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形式 B.为新中国工业建设提供资本积累C.进-步密切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 D.一直适应了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3.从公元前400年起,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对法律进行一次审核,对提案人提出的有异议的法律条款进行讨论,并由选举产生的陪审员组成的专业立法委员会裁决。若裁决通过,公民大会也不能任意更改;如若提议失败,则提案人有可能受到严厉制裁。这一措施旨在A.分割公民大会的立法权 B.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C.维护法律执行的稳定性 D.防止公民权利的滥用4.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制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5.黄河初称“河”或“大河”,战国末期有“浊河”之称,西汉初年正式称为“黄河”。这一变化反映出秦汉时期北方地区A.农耕规模的扩大 B.政治局势的动荡C.人口数量的萎缩 D.经济地位的下降6.英国学者WC.丹皮尔在《科学史》中提到:在牛顿的时代(科学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时代),光不再是弥漫、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作者在此强调A.科技发展促进理性传播 B.自然科学取代宗教地位C.宗教改革推动科技进步 D.启蒙运动消除愚昧无知7.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分封制、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行省制C.郡县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8.史学家霍布斯鲍姆(1917—2012)说:“自由贸易对于英国,就如同在政治上美国宪法对于美国一般,同是两者身份形象的象征。英国从世界经济体系中撤退,放弃了自由交易的原则,愈发凸显当时各国急于保护自家门户的现象。说得更明确一些,西方各国在大萧条压力之下,不得不将社会政策的考虑列为优先,经济事务只好屈居次要了。否则政治后果会很严重,德意志等国的例子就摆在那里。”他强调A.大萧条时期激烈的经济战有一定的合理性B.德国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产生了严重后果C.经济大危机将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击得粉碎D.各国携手合作才能够达到共同繁荣和稳定9.观察“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地域分布情况表”,下列对表中反映的情况表述不正确的是地域工人数(单位:个)占工人总数的%上海3622047.75—46.40汉口12850—1335016.94—17.10广州1030013.58—13.20天津3080—41804.06—5.35其他7630—767010.06—9.83A.近代产业工人在地域上高度集中B.是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反映C.中国近代工业主要集中于轻工业D.中国近代工业力量薄弱10.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元朝12省183路—971425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11.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隆下(指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作为直接史料,该日志可用于研究当时A.印度人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 B.葡萄牙王室对航海活动的支持C.东非人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 D.欧洲人远洋航行的技术与条件12.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董仲舒改造之后的儒学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B.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C.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13.124年前,一次海战击碎了中华民族自强求富的梦想,从此山河破碎,国将不国:70年前,预告胜利的隆隆炮声中,一支新生的人民海军诞生,结束了近代中国有海无防、任人欺凌的历史,寄托了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材料中的两大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下图中的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14.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凡尔赛当局的用意是A.挑起巴黎公社的内部矛盾 B.破坏法国的工农联盟C.防止普鲁士军队支持公社 D.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15.1919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宣称:“…我们在此集会有两个目的:一是就解决此次战争引起的问题,提出若干当前必要解决的措施;另一是通过当前的这些措施…,以保证持久和平。我认为,成立国际联盟对于上述两个目的都是必需的。”对此解读错误的是A.“集会”是指巴黎和会 B.“我”代表美国政府C.“此次战争”是指“一战” D.“措施”包含加入“国联”16.1945~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大力推行改革,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民用航空、电信业等基础工业部门收归国有;并颁布《国民医疗保障法》,规定实行国家补贴的公费医疗制度等。这表明A.战后英国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B.工党主张建立社会民主制度C.政府行政权力受到多方制约 D.资本主义社会化程度的提高17.“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这一演变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达到最为深刻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演变时期产生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宣扬相对主义和怀疑论B.主张提倡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C.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D.肯定人的价值,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18.《后汉书》记载,东汉安帝永初年间,曾两次调动江苏、浙江一带的粮食,赈济河南等地。这反映出A.江南农业得到一定发展 B.北方的农业产量持续下滑C.长途贸易取得长足发展 D.南北经济呈现互补的趋势19.西汉时期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黄金首先退出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用布帛。这反映了东汉时期A.中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B.田庄经营影响了市场活力C.滥发钱币引发通货膨胀D.赋税征收改变了商业环境20.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亦足以称著书者之心术矣”。这反映了章学诚主张的史学家之“德”应A.尊重史实,客观求是B.追求成为“良史者”C.立足建立天人间联系D.描述历史事件的全貌21.在英、法两国现代化启动的条件中,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A.制度保障 B.技术创新 C.政策扶持 D.海外扩张22.《论语·子路》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楚国令尹叶公对孔子说:“我的邻里有个名叫躬的正直人,他的父亲偷了羊,他就去告发。”孔子说:“我的邻里的正直人与此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这表明孔子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 B.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C.认为法治存在地域性 D.主张以仁政代替法治23.有西方学者认为,“通过国际媒体传人的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想象,引发了整个东欧的民主化运动”,“媒体关于共产主义政府政策失灵和西方生活方式的报道侵蚀了其政权的合法性”。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国际媒体”主要充当了A.雅尔塔体制的捍卫者 B.世界动荡的助推器C.苏东剧变的始作俑者 D.西方和平演变的推手24.以下与“文景之治”时期统治思想相一致的是A.不学礼,以无立 B.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C.存天理,灭人欲 D.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25.1955年,苏联《外国文学》发表了美国作家厄斯金考德威尔的小说《男人群》,其内容包括美国企业的无赖行径、黑人的贫困与自暴自弃。苏联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揭露黑奴制度的罪恶历史 B.借助文化交流宣扬和平共处C.服务国内改革的实际需要 D.在美苏对抗中占据舆论优势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诞生了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下列项中,说法正确的有①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是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成员国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②欧盟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组织③亚太经合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集团组织,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相对松散④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7.为解决粮食收购问题导致的粮食供应的严峻形势,联共(布)中央从1928年发布指示,严厉批评了各地党、苏维埃和合作社组织以及党员个人在粮食收购工作中的懈息和迟缓。为贯彻指示,在各地组织武装征粮队,到处搜查,没收“余粮”,此举收到了成效。这表明苏联A.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的余粮收集制B.通过集体农庄建设来解决农业问题C.新经济政策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D.工业化进程过快引发经济结构失衡28.冷战结束后,欧盟东扩吸纳了东欧国家,但欧盟不但未能因此而强大反而导致了欧盟一体化进程停滞不前,致使欧元区面临解体的危险。这佐证了A.多极化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B.大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力减弱C.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 D.区域集团化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9.新政时期,罗斯福政府通过缓慢的通货膨胀或政府的积极经济干预,以实现经济复兴和充分就业;通过社会保障及收人再分配改革资本主义的结构;通过创办政府事业或公共工程修正从前的自由企业体制;通过福利政策建立一个更为公正的社会。这体现了A.美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改变 B.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D.阶级斗争是新政的根本推动力30.下表为近代棉布生产中纱的供给情况时间手工纱(万担)机制纱(万担)1840748.233.031860756.274.28该表可说明当时A.小农经济的顽固性与封闭性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C.列强对华入侵以商品输出为主 D.中国已完全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70年,拉美21国通过了《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宣布各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美苏则鼓吹“公海自由”论,极力抵制拉美国家的海洋权主张。1973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宣布非洲国家有权建立限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管辖范围。同年,在美苏等国推动下,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开幕,拟缔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会期长达10年。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后,立即宣称对公约中的第十一部分“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不满。该部分规定,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底土及其资源规定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这一权利。还规定海底资源开采者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无偿转让深海采矿技术,并要求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时要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到1982年,与会国最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该公约,但美、英、法、德四国反对。——摘编自苗蓿蕾《美国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原因探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结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反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行为。32.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是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的基本前提。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律令严明,人遵划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不复知有明禁,群相蹈之……今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者也。……望其服,而知贵贱;睹其用,而明等威。今之世风,侈靡极矣”——(明)张翰《松窗梦语》材料二一位研究新消费主义的学者断定:“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大众消费主义正是以这种方式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的,它已变成全球20世纪的社会标志。——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某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数据(按百分比%)——相关年份《安徽统计年鉴》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体现出的消费观念。并指出这一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西方消费观念形成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某省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不同时代消费观念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3.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追求生活的幸福和美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材料二芝诺将幸福界定为“符合自然的生活”,并按此原则而将人的行为或行动分为符合自然的适宜行动和德性的完美行动。按照芝诺的看法,那些符合自然的事物值得人们欲求或选择,相反那些不符合自然的东西就应该被舍弃。——田书峰《斯多亚伦理学受到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影响吗?》材料三和同时代其他启蒙思想家截然不同,具有敏锐先见性的卢梭已经意识到征服论自然观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潜在威胁,开始以一种前瞻性、警示性的观点来看待因理性、科学和文明进步而导致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卢梭指出,“征服和统治自然也许会给人类带来一时的、自以为是的快乐,但由于失去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将承受长期的精神痛苦”。因此卢梭进一步提出要遵循自然规律,把人类的发展限制在自然能够承载,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内。——田静《绿色的呐喊卢梭生态意识解读》(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核心观点。并指出其对柏拉图思想突破的主要表现及讲授《尼各马科伦理学》的学园名称。(2)据材料二,指出芝诺关于“幸福”的认识。结合所学,指出芝诺在斯多亚学派中的地位及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中的影响。(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卢梭在“理性、科学和文明进步”方面的认识及这种认识对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近代西方“不禁人的本能”意思是强调人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应指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因信称义、信仰得救,都是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古代中国“禁人的本能”指理学思想压抑、束缚人性,即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B项正确;ACD三项均排除。故选B。2、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对物资进行统购统销,结合当时发展工业的时代背景可知是为工业化积累资金,B正确;材料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无关,且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已经完成,A排除;材料未涉及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C排除;当时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体制转型的说法错误,D排除。故选B。3、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雅典对法律的审核较为严格,一旦通过,则公民大会也不能更改。对提案人的惩处使得提出异议的提案人在提议时有一定的顾虑,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法律的稳定性,C正确;对法律的审核是题干主旨,而审核法律并不代表分权,排除A;题干未涉及司法程序问题,排除B;措施针对的是法律的严谨性,而非公民权利的滥用,排除D。4、C【解析】

材料“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都城七里、子男都城五里”说明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规格的待遇,等级越高规格越高,等级越低规格越低,这体现的是一种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C项正确;西周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错误;A项中“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和D项“以宫殿、庙坛为中心”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C和D项。5、A【解析】

由“大河”到“浊河”再到“黄河”,说明黄河地区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秦汉时期农耕规模不断扩大加重生态破坏所导致,故选A。西汉时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但黄河环境仍急剧恶劣,故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人口数量是上升的,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黄河流域经济地位的下降是在魏晋南北朝之后开始的,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仍在北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6、A【解析】

根据材料“科学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时代”“成了一个物理现象”“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等信息,可判断牛顿时代科技的发展促进理性传播,故选A项;自然科学冲击宗教地位不等于取代宗教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科技进步的影响,与宗教改革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科技进步传播理性观念,为启蒙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故D项错误。故选A。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注意图一中“北海郡”“胶东国”等名称,可知当时地方上郡县、封国并存,联系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图二中“辽阳行省”等名称,联系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名师点睛】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系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建立基础

血缘关系

地域关系

传承制度

诸侯王位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8、A【解析】

“西方各国在大萧条压力之下,不得不将社会政策的考虑列为优先,经济事务只好屈居次要了。否则政治后果会很严重,德意志等国的例子就摆在那里”表明大萧条时期激烈的经济战有一定的合理性,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故A正确;B理解片面,材料无法体现德国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排除;CD材料未体现,排除。9、C【解析】

材料数据没有体现轻工业发展情况,故C选项符合题意;据材料数据可知,这时期中国产业工人集中在上海,说明地域上高度集中,也体现了近代被西方侵略后沿海地区较开放的半殖民地化的反映,故A、B选项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除上海地区外的产业工人比例较少,体现了中国近代工业力量的薄弱,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10、C【解析】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从秦朝到元朝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结合所学可知,增设地方行政层级有利于分化地方事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地方行政层级设置过多不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加重了中央的负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未涉及君主专制的统治方式;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州郡等地方行政区权力的变化。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1、D【解析】

哥伦布《航海日志》反映出哥伦布是在国王和王后(西班牙)的支持下进行的航海活动,该日志可用于研究当时欧洲人远洋航行的技术与条件,故选D;哥伦布并没有到达印度,排除A;西班牙王室支持哥伦布航海活动,排除B;哥伦布到达美洲,该日志不能用于研究当时东非人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哥伦布《航海日志》”,联系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分析解答。12、B【解析】

秦朝的儒家的学者针砭时弊,批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打击。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称为新儒学,它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的要求,因此B项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A错误;“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C项说法错误;宋明理学吸收佛、道两家学说之长,D项错误。13、A【解析】

根据材料“124年前”“一次海战击碎了中华民族自强求富的梦想”“国将不国”并结合所学可知,题中的“海战”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威海卫在山东,所以①符合题意。根据材料“70年前”“一支新生的人民海军诞生”“结束了近代中国有海无防、任人欺凌的历史,寄托了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并结合所学可知,题中的事件是指1949年4月23日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人民海军的成立,所以②符合题意。材料中③是江西瑞金,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④是洋务运动的海军基地之一福建马尾,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BC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三项都包含不符合题意的③或④,排除。14、D【解析】

据材料“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可知,凡尔赛当局目的是强调公社战士孤军奋战,没有外援且公社战士已经不纯洁,其用心是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D正确;据材料“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可知,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内部矛盾,且巴黎公社革命运动中并没有工农联盟,不存在破坏一说,A、B错误;普通鲁士军队不可能支持巴黎公社,C项错误。15、D【解析】

依据题干“1919年1月”和材料内容可知,“集会”指巴黎和会;“我”代表美国政府;“此次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错误”的,所以ABC不选;美国没有加入国联,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6、D【解析】

二战后英国工党政府大力推行国有化政策,体现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表明工资本主义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矛盾得到缓和,A错误;B不符合史实,排除;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7、A【解析】“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可知是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对神的怀疑和否定,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是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的典型表现,故A正确;B是启蒙运动时期康德的思想,排除;C与材料无关;D是文艺复兴的思想,排除。18、A【解析】

材料反映了东汉从江南一带调粮食赈济河南地区,说明江南地区农业获得了发展,因此才能支援河南地区。A正确;赈济河南等地不代表北方的农业产量持续下滑,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调用,不是长途商业贸易,C错误;材料只提到南方赈济北方,没有涉及经济的互补,D错误。故选A。19、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钱币使用方便,反映出西汉时期的商业交换比较发达。而东汉时期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改用布帛作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体现了东汉时期市场的衰退,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田庄经济发展较快,影响了市场交换,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货币流通而不是中外贸易,故A项错误;通读材料可知,没有涉及到滥发钱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金属货币使用频繁,没有涉及赋税征收,故D项错误。20、A【解析】

材料“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强调的是历史研究应该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历史,而不是主观臆断,A选项符合题意;追求成为“良史者”是史学研究的目标,B选项排除;立足建立天人间联系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对历史事件全貌的描述,D选项排除。21、B【解析】本试题主要试考察学生对英、法在步入资本主义国家行列时所具备的条件的掌握情况。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比较四个选项在程度上的差异。在步入现代化的过程中,英、法都已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不选A;两个国家都很重视现代化建设,都采取政策大力扶持,故不选C;两个国家都是老牌的殖民国家,都通过海外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资本,故不选D;而在技术上,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而其他国家,包括法国则是引进英国的技术或设备来进行工业革命,所以说在技术创新上法国不如英国,故选B。22、B【解析】

材料“我的邻里的正直人与此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表明孔子强调家庭内部的伦理有序,子不能去告父,否则就有违伦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法家的思想,而是在讲儒家的理论,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法的地域差别,排除C项;仁政是孟子的主张,不会出现在《论语》里,排除D项。23、D【解析】

材料“媒体关于共产主义政府政策失灵和西方生活方式的报道侵蚀了其政权的合法性”体现的是西方学者认为“国际媒体”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是导致其巨变的主要因素,D正确;AB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材料更多的是强调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不能说“国际传媒”是东欧剧变的始作俑者,C排除。故选D。24、D【解析】

“文景之治”时期的统治思想是“道家”无为思想,故D符合题意;A提倡儒家思想,“礼”是儒家思想范畴;B是法家思想;C是南宋朱熹思想;故A、B、C排除。25、D【解析】

1955年美苏争霸时期,苏联发表揭露美国社会问题与矛盾的小说,意在借此在美苏对抗中占据舆论优势,D项正确;揭露黑奴制度的罪恶历史不是此举的主要目的,A项错误;小说中揭露的美国社会问题,与美苏“和平共处”和苏联的“国内改革”无关,BC两项错误。26、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区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故①正确;欧盟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故②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集团组织,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相对松散,故③正确;不结盟运动不是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故④错误。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C项,ABD错误。27、C【解析】

联共(布)批评地方在粮食收购方面的迟缓,随后以行政力量强制征粮,收到成效,结合材料时间,可以证明新经济政策采取的收购形式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选项C正确;1928年政府收购粮食行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不同,因此不属于恢复,排除A;通过材料描述可知,这一时期尚未大规模建立集体农庄,而且集体农庄建立的目的是为工业化建设服务,选项B排除;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28、D【解析】

材料“欧盟东扩吸纳了东欧国家,但欧盟不但未能因此而强大反而导致了欧盟一体化进程停滞不前,致使欧元区面临解体的危险。”表明欧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可以得出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过程中也是充满了曲折的,故D正确;当今世界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多极化格局尚未正式形成,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突显大国的影响,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第三世界国家问题,故C不正确。29、C【解析】

罗斯福政府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应对经济危机,意图复兴经济和建立更为公正的社会,体现了国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即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故选C;罗斯福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B项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罗斯福新政不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推动新政,排除D。故选C。30、A【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从1840到1860,中国近代棉布生产中手工纱一直占绝对优势。因此,该表可说明当时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这体现了小农经济的顽固性与封闭性,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信息,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商品输出,故C错误;D项中的“已完全卷入”表述不准确。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原因:美苏的全球争夺和发达国家的资源争夺日益激烈;第三世界崛起,反对霸权主义;沿海国家维护海洋权益;世界多极化和区域化趋势的加强。(2)简评: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发达国家控制海洋资源的企图;反映了美国对联合国权威的挑战;不利于海洋秩序的和谐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

(1)注意从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整体形势、世界国家发展与美苏的关系、沿海国家自身权益要求、世界多极化、区域集团化趋势等角度回答原因。(2)主要从美国反对公约的真实目的及其对世界局势破坏、对世界主题发展的影响等角度进行简评。【点睛】32、(1)消费观念:逾越等级,追求豪华奢侈。现象: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重利奢靡的风气。(2)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消费品日益丰富;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众传媒进一步发展,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④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的确立,资产阶级追求自由、享受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等。(3)变化:由重温饱到重健康、舒适;由重物质到重文化、教育。原因:①改革开放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②经济发展,科技进步;③人们思想观念变化;④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条件显著改善。(4)经济水平、政府政策、社会风气、文化传统、居民收入等。【解析】

(1)消费观念,据材料“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今之世风,侈靡极矣”可得出这时期的消费观念是逾越等级,追求豪华奢侈。现象,材料内容体现了这时期人们追求奢华的消费观念,是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观念的结果,也反映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和重利奢靡的风气盛行的现象。(2)据材料“新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