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北京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北京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北京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北京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北京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充分认识到,艺术不但要攀仿自然,而且也要摹仿自然规律创造事物形象的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来进行创造。这一认识A.意在再造古典人文精神 B.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C.直接否定天主教会地位 D.受到了时代变革的影响2.1971年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基辛格表示:(1)承认属于中国。(2)美国不再与中国为敌,不再孤立中国,在联合国内将支持恢复中国的席位,但不支持驱逐蒋介石集团的代表……7月16日,双方发表了会谈公告。这一公告的发表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 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表明美国欲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D.标志美国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破产3.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因为军队编制问题引发的争执演化成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派系的内战。中共中央决定利用国民党内战的机遇扩大革命成果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A.并未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B.善于把握时势夺取胜利C.未能正确判断革命形势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4.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家庭群组。但是当各自出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①封建经济瓦解,手工工场增多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③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④年轻人产生了独立的意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夏商周时期曾采用过不同的历法,分别称为夏历、殷(商)历和周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这说明A.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B.同姓子弟是分封制的主体C.周文化得到了天下的认同D.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6.“一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以及华盛顿会议中签署了许多条约,其中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有①《凡尔赛和约》②《四国条约》③《五国海军协定》④《九国公约》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下列对该宪法评述不正确的是()A.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B.宪法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C.法国几经艰难,最终确立了典型的总统制共和制政体D.宪法的颁布证明了共和派最终掌握实权8.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世界意识”已经普遍盛行,甚至出现用以“万国”、“全球”、“世界”等说法替代“普天之下”意义上的“天下观”,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替代传统“四夷观”,这一时期“世界意识”的增强A.维护了官方的正统意识 B.丰富了“中体西用”的内涵C.根源于民族危机的加深 D.开启了外交理念的近代化9.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友好条约》签订。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1901-1905年,清政府推出一系列“新政”举措,其中不包括A.预备立宪 B.废除科举 C.派遣游学 D.修订刑律11.1887年,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否决了一些国会议员关于救济德克萨斯州严重干旱所致农作物歉收的建议,在否决声明中强调:“我不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和义务应该扩至对遭受苦难之个人的救济,它与公共服务或者公共利益不存在任何适当的关联。”这反映出克利夫兰A.忽视了政府的社会救济功能 B.主张政府进行有限管理C.缓和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 D.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12.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但是,近代许多史学家认为,从赵匡胤即位后竟无须再出征辽兵即“自行遁去”、《辽史》也没有“是年南寇”的记录以及京师汴梁在兵变前不久即谣传“点检作天子”、再加上现成黄袍之预备、禅位诏之事先草拟等,说明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政变。这表明A.历史的真相无法搞清楚B.历史记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C.历史的真相是无法掩盖的D.宋朝的官方史书没有真实内容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二战的反思新华网东京2015年3月9日电,在今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德国首相默克尔到访日本后,一天内两次公开提到历史认识问题。默克尔在东京的一场演讲会上指出,实现战后和解的前提是正视历史。德国坦率面对历史,并由此得到邻国谅解,德国才得以重新被国际社会接纳。在与安倍首相的会谈中,她介绍了德国如何清算纳粹分子实施的犹太人大屠杀等可怕罪行。材料一:“……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与坏朋友亲近的人也难免近墨者黑,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1885年(日)福泽谕吉《脱亚论》材料二: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统计表1929~1932年德国失业人数统计表年份1929年1930年1931年1932年人数130万300万435万800万1929~1933年纳粹党人数变化表年份1929年9月1930年9月1932年3月1933年1月人数15万30万100万140万材料三:“希特勒并没有制定征服世界或关于别的任何事情的计划。他认为,别人会提供机会,并且他会抓住它们。……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别处寻找那个提供机会的人,这个机会希特勒会利用的,而那个人也就这样给走向战争以第一推动。显而易见,尼维尔·张伯伦是这一地位的候选人。”——(英)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回答:(1)材料一《脱亚论》是日本哪一重大事件的行动纲领?(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德国社会怎样的状况?试分析这一状况的原因(3)结合以上材料,以“二战给我们的启示”为题,谈谈你的认识。14.(20分)机构的演变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几经嬗变。观察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回答:(1)写出上述图表中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名称及对应的朝代。(2)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三个制度所起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你认为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艺术不仅仅攀仿自然,而且有遵循自然规律创造,这一认识显然受到了人文主义影响,D正确;这一认识认为艺术存在“创造”,故其目的不是简单的再造古典,排除A;这一认识主张尊重自然规律,这与浪漫主义追求个人情感的特点不符,排除B;这一认识并未明确反对天主教,C排除。2、C【解析】

这一公报是1971年发表的,宣布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故答案为C项;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是日内瓦会议,排除A项;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第26届联大,排除B项;新中国建立后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这一政策破产的标志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D项。3、C【解析】从材料中“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可以看出当时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中心城市暴动,这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中国革命的对象包括他们;B选项说法错误,与实际情况相悖;D选项错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4、B【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故结合所学可知,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年轻人产生了独立的意识。故B项正确。5、D【解析】

由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王室和诸侯国之间没有强制实行统一的历法,任由异姓诸侯推行周历之外的历法,说明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周代的整体情况,并不是春秋战国与西周的不同,A项“严重削弱”无从体现;材料中没有说明分封姬姓诸侯的比重之多,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在周代“三历并行”的现象与C项说法矛盾。6、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包含中国主权问题的条约是①《凡尔赛和约》④《九国公约》,故D正确。7、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法国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确立共和体制,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ABD都表述正确;C表述不对,按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总统由议会产生,因此并非典型的总统制共和制政体。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785年宪法》8、C【解析】

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普遍盛行“世界意识”,旧的“天下观”和“四夷观”逐渐被新说法取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增强,源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C选项正确;用“世界意识”代替传统的“天下观”和“四夷观”,不是对官方正统意识的维护,与中体西用内涵的发展无关,AB两选项错误;中国开启外交理念的近代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D选项不符合史实。9、C【解析】

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③错误,①②④均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10、A【解析】

预备立宪指的是清政府迫于压力,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肇始于1906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故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BCD项皆为“新政”举措,排除。11、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总统克利夫兰否决一些国会议员对因干旱所致农业歉收的德克萨斯州的救济,且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和义务不应扩展至对“遭受苦难的个人”救济,故B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和义务不应扩展至对“遭受苦难的个人”救济,A以偏概全;CD与材料无关。12、B【解析】

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而近代许多史学家认为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政变,说明历史记述由于受立场和时代的局限性,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故B正确;A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排除;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陈桥兵变的真相,不能说明历史的真相是无法掩盖的,排除C;D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事件:明治维新(2)状况:失业人数增加,纳粹党人数增长迅速。原因: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受到“凡—华”体系的压制,民族复仇情绪高涨。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急剧下降,工人失业,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希特勒鼓吹的民族主义,鼓吹“生存空间”,向工人和农民许诺土地和面包,具有很大的欺骗性。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实行一党专政,扩大了纳粹党的势力。(其它言之成理的史实观点也可赋分)(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解析】

(1)根据“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与坏朋友亲近的人也难免近墨者黑,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1885年”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脱亚论》是日本明治维新的行动纲领。(2)根据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的变化可以看出,当时德国社会失业人数不断增加,纳粹党的人数也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内容可从德国受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约束、民族复仇情绪高涨、经济危机影响、社会矛盾激化、希特勒鼓吹民族主义和纳粹党实行一党专政等方面总结概括其原因。(3)二战的启示可结合所学,从二战爆发的背景、过程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如要对法西斯主义和狂热的民族主义保持警惕,要反对绥靖政策,要注意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交流沟通化解矛盾,避免战争的爆发等。言之有理即可。14、(1)图一: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图二: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清)的内阁六部制(2)秦:首创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唐:三省六部制起到了分散相权加强皇权的作用明:废丞相,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皇权(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