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_第1页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_第2页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_第3页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_第4页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新课改中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洁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依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洁的问题,初步经受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有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熟悉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连续留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依据统计图表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让学生完成两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并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二为一,然后介绍这就是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提问:“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分?”引起学生的争论和沟通,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更宽的角度熟悉新的统计图和统计量,体会新学问与旧学问的联系和区分,进一步建立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怎样依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材处理:

依据这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阅历和实际状况动身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学问构造,促使学生重新思索,自主构建

新的学问构造。在此过程中,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依据统计图对数据进展分析,培育学生的分析、推理力量,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受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详细地说,本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制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层的内涵。

通过例题,我认为,本课的教材编排从学生已有学问动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然而,对于农村的四年级学生而言,城乡的人口进展问题究竟是个“遥远”的情境。所以,我从调查学生体育活动的爱好为素材。让学生经受统计的全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让学生在已有学问阅历的根底上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构造。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把握了复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等学问。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消失进展比拟,如男生和女生、城乡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等,在此根底上,我以学生熟识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建构新的认知构造,到达新的平衡。

(三)、注意学问呈现的完整性,思维过程的敏捷性,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本课的设计从调查学生的兴趣开头,让学生完整的经受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数据,最终环节通过统计学本节课的表现结果,再一次参加统计,深切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及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以主题问题情境为中心,绽开争论,自主探究,允许敏捷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从不同中找一样点,从比拟中得出最正确方案,再运用到实际中,表达了学习活动的完整性、敏捷性、多样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景,让学生经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有意识地依据统计图对数据进展分析,培育学生的分析推理力量。

4、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依据统计图对数据进展分析。教学难点:怎样描述统计图中的多个工程及图例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分散教学难点

二创设情境,呈现数据素材

1、谈话,说说各位学生自己喜爱的运动工程。

2、你还会其他形式描述以上的统计结果吗?

三设置问题情境,探究解决方法1、争论,怎样将上表绘制成统计图合作完成两张统计图

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能看出什么?感知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2、打破平衡,促进思索(1)提出疑问(2)争论解决方法

怎么合并?两个直条放在一起,你怎么知道哪个是表示男生,哪个是表示女生?

(3)学习图例,介绍图例的重要(4)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作品展现,体验胜利

4、提醒课题

四、分析数据

1、分析上图,进展简洁的推断推理2、比拟两种统计图3、小结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分析“城乡四年级同学喜爱的运动工程统计图”

(1)哪儿表示城市学生的状况,哪儿表示农村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

(2)依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3)分析条形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4)看到这个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2、课堂表现状况统计(1)对本节课的表现作自我评价(2)小组统计(收集数据)

全班汇总(整理)

(3)绘制统计图(描述)(4)分析

六、小结评价1、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有什么收获?

2、评价鼓舞

教学反思:设计这堂课时我通过学生身边熟识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通过中心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绽开争论,尝试解决问题;

一、充分敬重学生的认知力量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了许多关于统计的学问,教学前我翻阅了第一学段全部有关统计的教学内容,找准学生学问的起点放手让学生经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生能做好的事我不必手把手地教,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是以观赏的眼光去评价他、鼓舞他。

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学问体系,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意义,初步学会简洁的数据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绘制简洁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洁的统计表。

3、培育学生的观看和分析力量,相互合作的团队。

教学过程:

1、师: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统计图的种类许多,今日我们学习其中的条形统计图。出示P、126统计图

2、问:你有什么想法?(作用、制作方法、和统计表的区分)

3、熟悉统计图

(1)让学生看刚刚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反映的状况都是学生转圈的状况,请大家仔细观看、认真比照,想一想他们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清晰、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板书(形象详细、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条形统计图的构造、意义和作用。

刚刚我们通过观看比照,比统计表更加形象详细、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现在以这一幅统计图为例,谁能说一说统计图是由哪几局部组成的?(标题、制图日期……)

你从这幅统计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师:说明直条的长度是依据什么画出来的?

生:数量的多少。

师:(画出竖轴)垂直射线也可叫做纵轴或Y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人数。

师:(画出X轴)水平射线也可叫做横轴或X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统计的`工程。

师生谈话制出条形统计图。

师:这幅图说明白什么?

生:……

师:这样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比拟,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生:更清晰、更形象、更简单比拟大小。

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形象、直观、详细,更简单看出数量的多少。

(板书: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很简单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条形统计图?它们的Y轴表示什么?X轴表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还有哪些数据可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现?可以怎样设计?(争论后再答复)

四、自主练习

五、

1、通过今日这节课你又知道了哪些学问?学会了什么本事?

2、这些学问和方法你是怎样学会的?(观看比照、自学课本、合作沟通、动手操作……)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3

设计说明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洁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学问,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学会了运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这节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数据。

1、教学中,把“统计”这一数学学问复原到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中,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新课。

2、在探究新知时,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使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格子不够的认知逆境中,自觉地进展探究、沟通,最终把认知指向“1格表示2个数据”这一新知的前沿。

3、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境中参加教学活动,进展数学探究、沟通,开展数学操作,主动构建起“以一当二”的数学学问。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

学生预备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师这里的三样早餐都是什么。

生:牛奶,豆浆,粥。

师:同学们喜爱这三样早餐吗?

生:喜爱。

师:那教师就将这三样早餐嘉奖给这节课表现好的三个组。现在我们看一看四(1)班的同学们最喜爱的早餐是什么?

设计意图:爱吃是小学生的天性,用学生喜爱的早餐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主动参加学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统计表。

2、学生观看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

生1:最喜爱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爱的早餐是豆浆的有12人。

生3:最喜爱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3、学生拿出课前预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择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4、学生在组内汇报各自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巡察。

5、各组汇报并展现各自的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教材96页的两个条形统计图)

6、学生观看两个条形统计图并说出区分。(全班沟通)

预设生1:左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数据。

生2:右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数据。

7、思索:观看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认为用哪个表示这里的数据比拟适宜,为什么?(学生思索,并在全班沟通)

教师总结:有时由于数据偏大,在画条形统计图时为了便利可以用1格表示2个数据。

8、同学们依据条形统计图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看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9、思索:假如最喜爱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么在右图中怎么表示?

学生组内争论,各组汇报。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半格表示1人。

设计意图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仆人,积极主动地探究学问。学生在活动中比照两个统计图的区分,发觉“以一当一”的局限性,总结出“以一当二”的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经受简洁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洁的数据,会看简洁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答复一些简洁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觉信息并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严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细心观看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

依据统计图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展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依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依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觉哪些信息?假如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3、展现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争论沟通: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分?

5、全班汇报沟通。

分析:

三、稳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101页3、4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5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熟悉复式条形统计图,能依据统计图表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1、经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意学问的有效建构。

本节课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参加统计活动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呈现复式统计表和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既复习、激活学生已有的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认知,又为后继的学习供应预备材料。接着通过提出对统计图的数据进展分析比拟才能作答的问题,让学生先遇到详细问题,再引导学生思索可以用数据来解释,并让学生尝试运用,从而切实经受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过程,这对培育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是大有好处的,这也恰恰是统计观念的精华所在。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既能让学生熟悉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反映更丰富的信息的需要,又能体会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进展而来的,初步感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构造。

2、培育学生的.统计观念。

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觉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

学生预备小楷纸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连续学习统计图的相关学问。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学问,使学生对统计学问经受一个再熟悉的过程,并且通过比拟明确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为学习新知奠定了根底。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进展猜想。

师:在体育课上你们玩过投球嬉戏吗?依据你的阅历猜一猜:投球时单手投得远,还是双手投得远?结果与什么有关?

(学生小组争论、沟通,依据已有阅历进展猜想,大多数学生认为单手投得远)

2、探究验证,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状况统计表)

(1)引导发问:①依据上面的表格能比拟出结果吗?

(能,但是比拟困难)

②应当用什么方法来比拟?(应当画统计图来比拟)

③画什么统计图来比拟更适宜呢?(条形统计图)

(2)争论: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两组数据呢?

(学生在小组内争论、沟通,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设

生1:用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表示出第一活动小组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状况。

生2:在一个统计图里将这两种投球状况表示出来。

(3)引导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

①学生动手制作并进展展现。(状况一:制成两个统计图;状况二:制成一个统计图)

②引导学生观看、比照哪种统计图更简单看出投球的结果。

(学生通过观看、比照,发觉在一个统计图里表示出两种投球状况,更简单看出投球的结果)

(4)明确将两组数据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里表示出来的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3、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课件出示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状况统计图

(1)小组争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各局部组成。

(2)争论、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一样,只是需要用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组的数据。

4、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分?

①小组合作探究,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②汇报探究结果。

(2)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例2是在学生已有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熟悉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连续留意结合实际问题,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使学生熟悉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答复一些简洁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严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细心观看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依据统计图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预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预备】:

直尺、铅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两个停车场的信息进展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昨天我们又学过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大家能否利用这两个旧学问完成例题2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师展现学生的统计图。

引出课题、板书: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依据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沟通。

3、你能发觉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争论,再全班汇报。

教师小结: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轿车停放的数量较多。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其他停车场(甚至整个社会)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

4、比拟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提问:依据例2的这张统计表,可以画出两张统计图(出示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一样点

小结:刚刚通过比拟,我们知道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只是形式上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一样。假如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拟大时,用横向统计图表示较为便利。

5、你觉得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留意些什么?

三、稳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让学生发觉绿化搞得好,树木就多,树木越多就能带来更多的降水,树木也就越茂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熟悉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5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配套《数学作业本》的相应内容。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能对获得的数据进展整理,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2、熟悉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依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受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经受读统计图、沟通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统计图中猎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表达沟通数据的特点,熟悉统计图的价值。

教学重点

熟悉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依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依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课型新授课

教学预备

多媒体教学时数1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二战前期德国力头很猛,英国从敦刻尔克撤回到本岛,德国每天不定期的对英国狂轰乱炸,后来英国空军进展起来,双方空战不断。

为了能够提高飞机的防护力量,英国的飞机设计师们打算给飞机增加护甲,但是设计师们并不清晰应当在什么地方增加护甲,于是请来了统计学家,统计学家将每架中弹之后仍旧安全返航的飞机的中弹部位描绘在一张图上,然后将全部中弹飞机的图都叠放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浓密不同的弹孔分布。工作完成了,然后统计学家信念十足的说没有弹孔的地方就是应当增加护甲的地方,由于这个部位中弹的飞机都没能幸免于难。

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的统计有什么作用吗?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绽放其生命颜色。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

二、尝试小讨论

尝试小讨论:

讨论一:

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这个统计图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讨论二:

1.完成课本91页,试一试:依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沟通展现学生完成的统计图。

三、小组合作探究

尝试讨论一

出示小组合作沟通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展沟通,确定好组员的发言挨次。

2、仔细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展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

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现提升做预备。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制造一个发言的时机,让学生在思索、沟通的过程中对学问进展一个思维的碰撞。】

四、班内展现沟通,建构新知

1、全班沟通,师生评价。

2、试一试,学生读统计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观看不完整的统计图,找出这幅统计图的特征。(用一个格表示4个人)

3、学生试着补充完整统计图,师巡察指导,沟通时,让学生说明不够整格时怎样想的,是怎样处理的。(生表述自己的发觉,关注学生能否发觉每个格代表4人,假如学生没有发觉教师予以提示。)

小结: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比拟大时常常采纳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

4、鼓舞学生依据统计图提问并解答。沟通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就赐予确定。

【设计意图:通过沟通,学生利用学问的.迁移,熟悉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依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对学问一个内化、提升的过程。】

五、挑战自我

1、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第1题

【设计意图:面对全体学生,稳固当堂所学的学问。】

2、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2题。自己设计一张调查表,记录自己一学期读课外书的状况。

六、盘点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谈收获环节是数学课堂上必不行少的一个环节,它既可以是对本节课所学学问点的梳理,能让学生更清楚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梳理和数学活动阅历的建构,培育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后

反思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根底上合作沟通,并利用现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学问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学问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力量不断提高。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8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第3、4题。

“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是在学完“一格表示1”的条形统计图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教材供应了“同学最喜爱的一种早餐”这一素材,贴近学生生活;

然后呈现了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是“以一当一”和“以一当二”,通过分析比拟,让学生直观地体验统计图中“以一当二”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以一当五(多)”的统计图打下根底;

最终,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依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发觉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核心力量

通过独立探究和沟通展现,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依据问题的背景选择适宜的方法。通过解决问题并发觉更多的信息,培育数据分析观念,进一步进展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目标

1、经受收集数据、用“一格表示1”的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观看比拟,知道当数据比拟大时,要用“一格表示2”,感受用“一格表示2”的必要性,知道单数可以用半格来表示。

2、通过发觉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培育数据分析观念。

(四)学习重点

熟悉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理解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必要性,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

(五)学习难点

1、体验“以一当二”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能依据数据的特点确定一格表示几更适宜。

2、一格表示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量不能用整格表示时,会用半格表示。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名师教学课件、坐标纸,直尺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与练习任务

1、说一说绘制条形统计图需要留意什么。

2、预习课本96页例2的有关内容,并完成左边的表格。找一找左边的表格和右边的表格有什么不同?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师:同学们早餐喜爱喝什么?

师:种类还不少呢!我想知道咱们班喜爱喝牛奶、豆浆、粥的人各有多少?该怎么办呢,你们帮我出出留意吧。

师:哦,可以举手表决,然后数出人数并统计在统计表中。

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同学最喜爱的一种早餐的统计表。

最喜爱的早餐牛奶豆浆粥

人数61224

师:假如把这组数据更直观地呈现出来,你想到了哪种统计方式?

师:请你在我们预备的坐标纸中画一画吧。

展现学生作品(一格表示1),完善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经受统计全班喜爱喝粥等早餐的人数,感受统计的价值。通过自主完成统计图,复习“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为学习“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2、问题探究

(1)自主探究“一格表示2”

师:认真观看这个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1:这个条形统计图画得很长,比拟铺张纸。

预设2:假设喝粥的人数是34,那我们就要画34格,没有那么多格怎么办?

师:你们真擅长思索!这个条形统计图纵轴太长了,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师:是的,假如一格表示2,纵轴只需要12格就够了。那为什么是12格呢?

师:对,喝粥的人数最多,是24人,一格表示2人,那么24人就需要24÷2=12格。

课件出示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不完整)。

师:现在请你在坐标纸中再次画画吧。

(2)比照观看:“一格表示1”和“一格表示2”课件出示“一格表示1”和“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

比照:你觉得用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拟适宜?为什么?

思索:究竟什么时候“一格表示1”,什么时候“一格表示2”呢?

师(总结):大家说得太好了,我们要结合统计表中最大的那个数据来打算。比方:最大的数据是8,一格表示——1就行,最大的数据是26,一格表示——2更适宜。

(3)体会“半格”

课件出示:假如喜爱牛奶的人数是5人,该怎么表示呢?

师:是的,一整格是2人,那么半格就是1人。5格就是2格+半格,正好画在4和6的正中间。那假如是9人呢?怎么表示,请大家在自己的统计图中画一画。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师:有了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师:大家可真了不起,看出了这么多的信息。

师:其实统计图就是一个载体,一个承载着许多信息的载体,所以我们要有一双擅长观看和发觉的双眼哦!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感受它的局限性;然后通过全班沟通,提出“以一当二”的解决方法。之后设置比照观看,再次感受“以一当二”的必要性。在此根底上,解决半格的问题,并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9人,有效地解决学生认知上的难点。最终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稳固练习

1)下面是丽丽班同学喜爱看课外书的人数统计表。

种类科技书连环画故事书漫画童话

人数10816612

依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依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每格代表()人。

②喜爱看()的人最多,喜爱看()人的最少。

③喜爱看连环画的比喜爱看童话的少()人。

④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课本97页做一做。

3、课堂总结

师: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总结:我们知道了“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并通过观看猎取了信息,还知道了怎样结合数据去选择“一格表示1”或者“一格表示2”。

(三)课时作业

1、昨天上体育课时,大家进展了拍球竞赛,还记得自己组的成绩吗?

(1)指名体育小组组长汇报数据,学生填写。

(2)下面,请你们自己依据这张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3)完成后,组内沟通,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4)你能依据这张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5)了解了咱们班同学拍球的状况,你有什么建议吗?

答案:略

解析:【考察目标1,2】简洁的重复不是好的学习方式,形式上的仿照就会导致学生的机械,而统计中重要的要义就是让学生经受统计的全过程并形成统计观念,因此此题的设计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

2、答案:略

解析:【考察目标1,2】能结合数据的特点,选择“一个表示1”或者“一格表示2”,能结合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去观看,猎取信息。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思索解决实际问题,在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进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生通过观看和比拟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在冲突中进展思辨力量。

3、学生通过比照分析,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须考虑到统计表所供应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在过程中进展数据分析力量及推理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统计表的数据合理定制一格表示的数量。

学科素养:

创新意识、思辨力量、数据分析力量及推理力量。

一、复习引入

1、通过统计表,复习条形统计图中的要素,发觉问题:格子不够用了怎么办?9876543210运动会中某班购置饮料状况运动会中某班购置饮料状况工程矿泉水果汁汽水运动饮料数量82610矿泉水果汁汽水运动饮料

2、学生尝试思索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新知探究

1、沟通成果:

a.统计图改成向右画后能够解决问题。

从这个小小的转变中启发思想。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是向上的,也可以是向右的,还可以向左,向右。可以向上下左右任意一个方向。

评价:感谢这位同学,不仅完善的解决了问题,还让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别的表示的方法。

2、沟通成果:

b.比照向上加格子的方法与一格表示2的方法。感受数学中更简洁的方法。

看了这位同学的”改法,你有什么启发吗?

小结:在统计图中,1格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还可以表示3、4、5……)评价:仅仅是转变一下每格表示的数量就解决了问题,感谢这位同学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异之处!掌声!

那么这些统计图中的1格有表示多少呢?图中的直条又表示多少呢?

3、看来直条表示的大小与每一格表示的数量息息相关,那么这张统计图与刚刚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这张图你能看出哪种食品最受欢送吗?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直条越长,表示的数量就越大。

4、2号售货亭的统计图呢?在这8种食物中,谁能一眼看出哪种食品最受欢送?小结:同一张图表中可以通过直条的长短推断多少,不同的图表中必需确定每格表示的数量后才能比拟。

5、为什么2号收货站的图标每格表示的数量要和1号不一样?高度不适宜。

6、那么你能依据统计表选择适宜的统计表呢?(用手势表示)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509030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252035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20126小结:在选择统计表时,要考虑到最大数据能否统计进表。

7、能否依据统计表自行定制每格表示的数量?名称足球游泳跑步跳绳人数(人)65409530

三、总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方向每格依据表格数据,合理定制。

上1右2下3左4……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全都的条形统计图,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提高学生看统计图和分析统计图的力量。2.引导学生通过比照、分析、绘制等活动,经受了熟悉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全都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育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索问题的意识,并能依据统计的结果做出简洁的分析、推断和猜测。3.通过统计意识的培育,使学生感受统计在成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应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式来阐述观点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全都的条形统计图,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难点:经受熟悉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全都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育学生从统计图的角度思索问题的”意识,并能依据统计的结果做出简洁的分析、推断和猜测。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条形统计图

1.引入:二年级时我们已经熟悉了条形统计图。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几幅。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三幅图分别出示)。

2.提问:从统计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观看纵轴每格表示的单位量是多少?

3.小结:看来在绘制统计图时,要依据数据的特点,设计每格表示的单位量?

4.过渡:今日我们连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活动2【导入】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1.观看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第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统计表

姓名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李明

141

35

王鹏

138

33

张明

139

32

高洁

143

40

田凡

142

36

2.用什么方式能更清晰直观地看出同学们身高和体重的状况?

活动3【讲授】消失冲突,学习新知

1、猜测:

观看这个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应当表示什么?

请同学们帮教师想想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厘米?(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5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50厘米)

板书:每格表示

2、验证:

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先在纵轴上标出每格表示的数量,再画出条形统计图。

3、分析

展现学生作品,进展分析

(1)每格表示单位量为10、20……状况?

这种方法画图时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把每个格平均分太麻烦)

我们用电脑帮助,看看用这些方法画出的统计图,看到这样的统计图你们有什么想法?(课件出示按学生想法做好的统计图。分别是每格10、20、30、50厘米)

由于同学们身高都比拟接近,所以当我们选择每格表示单位量大时,条形的差距就不明显了。

依据学生答复板书:单位量大差距不明显

(2)每格表示单位量1、2、5……状况

我们再看看1厘米、2厘米、5厘米的状况,选择这些数量的同学画出的统计图是什么样的?

教师帮你们完成了这样的统计图。看到这样的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

由于同学们的身高数量都比拟大,所以选择每格表示的单位量小时,条形就会很长。

依据学生答复板书:单位量小条形太长

4、思索:

有什么好方法既能清晰表示同学们身高间的差距,又不需要画这么长的条形?观看这幅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发觉?

下面很长的局部都是相等的,只观看上面的局部就能比拟出身高的差距了,这些相等的局部可以不行以省略呢?

(1)出示预备好的已经折叠一局部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看折叠局部:教师把统计图怎样了?为什么折叠起来?折了多少厘米?上面的局部每格表示多少厘米?

板书:137厘米1厘米

(2)折叠的局部在统计图中怎样表示呢?

(折叠的局部从侧面看就是一条折线,所以条形统计图的第一个格就用折线来表示省略的长度。)

我们把这个格叫做统计图的“起始格”。板书:起始格

这个格表示多少厘米?为什么用折线表示?其他格表示多少厘米?板书:其他格

(3)完善统计图

5、比照:

今日我们使用的统计图和以前使用的有什么区分?

板书: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单位量不同

要依据数量的特点和实际状况,选择统计图中每格表示的单位量。

活动4【练习】应用新知,尝试画统计图

1、制作体重统计图

(1)现在我们观看几个同学的体重在什么范围内?最轻的体重和最重的体重之间相差多少?

(2)依据这样的特点,你能用今日学习的这种统计图来表示五位男同学的体重状况吗?起始格表示多少千克?

其他格表示多少千克?(假如每格表示1千克,格数不够,所以上面每格表示2千克)(课件出示数据)

学生应用白板画图工具补充完成体重统计图。

2、分析数据

(1)观看身高和体重统计图,能观看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2)我们发觉同学们身高和体重有些差异,我们国家公布了10岁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值,为了能清晰直接地进展比拟,我们可以在统计图上用虚线,表示标准身高和体重,请你比照观看,有什么发觉?你想对哪些同学提出建议?

3、比照归纳

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又熟悉了一种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在什么状况下需要应用这样的统计图?

活动5【测试】稳固应用

我们了解了同学们的身体状况,我还知道他们都喜爱游泳,这是他们的游泳成绩,你能依据图中的信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1、学生边填空,边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这幅图起始格表示多少?其他格表示多少?

3、思索:观看统计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他们之中谁最有可能入选校游泳队?

(六)拓展总结

1、出示其他内容的条形统计图。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同学们在今日这节课中,经受了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盼望同学们在学习中都能积极大胆地克制困难,学到跟多的本事。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受制作、展现、沟通、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熟悉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把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洁的条形统计图;简洁分析统计图。

3、让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运用数学学问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效劳,培育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把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精确地回答下列问题.

教学难点: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其次步:确定直条和间隔的宽度;第三步: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直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现多媒体课件第2页)谈话:自古至尽,我们国家就是一个山清水秀,名山众多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名山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谈话:今日,教师把其中的五座名山给同学们搬来了。(展现课件第37页:五座名山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简洁了解五座名山海拔高度,感受祖国山川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探究新知

1、熟悉条形统计图

(1)(展现课件第8页)出示问题:你能很快说出哪座山最高吗?

(设计意图:为下面讨论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展现课件第8页: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统计图)出示问题:观看条形统计图,你能答复教师的问题了吗?从统计图中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条形统计图,初步分析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简洁概括条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展现课件第9页:四幅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与实际生活联系的严密,学习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出示课件第10页的问题:该怎么画条形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里争论,引导学生探究制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争论,沟通,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

全班沟通

教师对学生的答复准时赐予评价,出示制图步骤。

(3)(展现课件第11页)出例如题,指名读出例题统计表中的数据。

教师:请同学们和教师一起来画图。(教师课件演示制图步骤)

(4)幻灯机展现学生学生画图,准时赐予评价。对于不标准的图赐予指导,画图难点集中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画图,亲身感受画图的难点,教师针对难点集中指导,让学生突破本课难点)

3、引导学生简洁分析统计图

(1)(展现课件第12页)嬉戏:你来问我来答

出示问题,让学生选择问题,指定其他学生答复。

(设计意图:培育学生分析图的力量。此环节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有学习疲惫的感觉。)

4、熟悉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展现课件第13页: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比照)提出问题:统计表和统计图,哪一种方式表示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更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比照,让学生深刻熟悉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三、稳固新知

1、(出示课件第14页)让学生依据统计表中给出的数据画一幅条形统计图。

2、(出示课件第15页)让学生观看条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设计意图:强化教学重点,突破画图难点)

3、(展现课件第16页,出示问题: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告知我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新知,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提高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让学生熟悉复式条形统计图,能依据统计图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能发觉信息并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细心观看的良好学习习惯,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力量。

教学重难点: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具预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学具卡、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课前沟通:

小朋友,你们喜爱魔术表演吗?今日,教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教师表演的魔术可以渗透本课教学二图合一的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统计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连续讨论有关统计的学问。

二、探究新知

1、观看统计表,猎取信息。

课件出示统计表:

师:这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从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指名答复)

师:在这个统计表中,不仅能看到城镇的人口数量,还有乡村的人口数量。我们除了用统计表记录这些数据,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生答:统计图)

师:我们以前学过什么统计图?(生答:条形统计图)

2、依据信息,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

实物出示学具卡一:

师:认真看,这张统计图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生答:没有方格。)

该怎样来画呢?谁想来试一试?(一生前台试画)

师说明:先对准竖轴上的数,再看清年份。

师:条形画好后,可以怎样涂呢?(画斜线或涂满)请同学们对比统计表,完成学具卡一。(座位右边的同学画“乡村人口统计图”,左边的同学画“城镇人口统计图”,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留意绘图时要用绘图工具。(师巡察)

师:谁来展现你的统计图。(评其好差)

师:看着自己的统计图,答复教师的提问:1985年,城镇和乡村的人口数量,谁的多些?(城镇)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看统计图)你觉得这样观看起来便利吗?(不便利)

师:动动脑筋,能不能制造出一种让人观看比拟起来便利的统计图?同桌可以沟通一下。

3、绘制复式统计图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生答:可以把两个统计图合成一个统计图)

师:你的方法真不错!我们该如何把它们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同桌小组商议一下,你准备怎样做?(师小组指导)

师: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各小组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学具卡二:

师:这有一张统计图,谁来试一试?(一生演示画法)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并提出你的修改意见。

师:两个条形画完就可以了吗?(涂两种颜色)

为什么要用两种颜色?(能区分开)

4、引出图例

师:为了让看图的人比拟简单识别、区分,绘图时要有图例(课件出示学具卡二上的.图例)

师:请你拿出学具卡二,先标上图例,再完成这张统计图吧!(学生绘图,师巡察。)

师:谁来展现你的统计图?(其余生进展评价)

5、比拟单、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单、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师:对比学具卡一中统计图,说一说今日熟悉的统计图和它有什么不同?(生说)

师补充说明:学具卡一中统计了一方面的内容,称为“单式条形统计图”,而学具卡二中统计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像这样的统计图,称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醒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比拟一下,还有别的不同之处吗?(生答)

6、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师:像这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从一个图中同时看到了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状况,便于观看、比拟,让人一目了然。)

7、依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信息。

课件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相关问题。

师:看着这个统计图,你会解决下面这几个问题吗?

⑴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⑵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⑶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⑷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质疑:为什么城镇人口逐年增加,而乡村人口在逐年下降?(学生思索并答复)

三、稳固训练师:下面就用本节课学习的学问去解决一些问题吧!(课件出示:四年级课外小组人数统计表)

师:请你拿出学具卡三,完成统计图,答复下面相应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16~117页例1、例2,第118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五中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受简洁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统计力量。

试验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奇怪心和求知欲。

2.运用学问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学问阅历动身,主动参加新知的探究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竞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

教师提醒课题:今日我们连续学习统计。

二、合作学习,探案求知

1.教学例1

课件出例如1的统计表。

教师: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答复:小红踢120个,小方踢100个,小红比小方多踢20个……

教师: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信息,你能依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统计图吗?怎么制呢?学生可能答复:可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画3根就可以表示3个同学。

教师:1格表示多少呢?(课件出示1格表示1个)假如1格表示1个,小红踢的毽子个数要画多少格?(课件动态展现画出120格)学生产生冲突:画120格好麻烦哟。教师质疑:那怎么办?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表示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思索争论。

①用1格表示多少适宜呢?说说想法。

②小组内绘制出条形统计图。用投影仪展现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现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看比拟这些统计图,在这里用1格毕竟代表多少适宜呢?通过学生的观看比拟,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

学生1:用1格表示10个比拟适宜;120个就画12格;100个就画10格,90个就画9格。

学生2:用1格表示2个,5个也可以,只是画的格子要多些。……教师结合学生画的统计图的美观方面进展适当评价。

教师:现在用1格表示10个来完成书上116页的统计图。

2.教学例2

课件出例如2的统计表。

教师:依据这个统计表你获得哪些数据信息?学生汇报所获得的信息。

教师:小明要帮爸爸制作条形统计图。思索或同桌沟通。①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适宜呢?全班沟通,汇报。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现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看统计图,你有什么发觉?

课件出示:小明家苹果产量逐年增加;20xx年的苹果产量是20xx年的2倍……

教师:依据你的发觉,你对小明家承包苹果园有什么想说的?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3.小结今日学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以前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数据都比拟小,因此我们都用1格表示1个单位。在生活中,我们还常常接触到更大的数据。

课件出示:为了便利,我们用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不仅可表示10个,也可以表示2个,5个,100个,1000个等,要依据详细的状况而定。

三、稳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14

一、教学内容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其次课时。课本121页至123页中的“课堂活动”1,2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分。

2、使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知道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难点:

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

1、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分:

师: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

师总结: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人或事物的变化状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两种(或几种)人和事物的变化状况,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

五、生活中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请孩子们想一想当统计什么对象的`时候需要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

师:总结:当统计对象不止一个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师:教师在网上也收集了一些不同类别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

(2)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生:......

师总结:我们今日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后还会学习更多的统计图。如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

(3)师:请看这幅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生: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一格代表5毫米。

生:在东部,7、8、9月份降水量最高。

生:在()部,()季度降水量最低。

1、纠错练习

(1)刚刚我们一起看了这么多的统计图,请孩子们观看这幅统计图。

这是小明画的统计图,答复图下面的问题。

师:

①五年级的男生比四年级的男生?)。

生:......

②()

生:......

③()

生:......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15

一、单元教学内容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洁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熟悉复式条形统计图,能依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觉信息并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

3、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发觉信息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并进展有条理的思索。

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已经把握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简洁的数学问题。

5、体会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的严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细心观看的良好学习习惯。

6、进展统计观念,培育自主探究的力量及合作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洁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熟悉复式条形统计图,能依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觉信息并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

四、单元教学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平均数

一、教学内容:

平均数

二、教学目标

1、经受探究平均数的过程,学会查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平均数的学问解释简洁的生活现象、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存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进展统计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难点:会简洁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助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

2、学生思索,沟通争论。

师生沟通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平均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平均数6的呢?

师生沟通后明确是通过把上层书本移2本至下层得到的一样数。今日,我们就来深度熟悉一下“平均数”这个朋友。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探究发觉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统计图:环保小分队的四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如下(课件出示统计图)。

师: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沟通后反应:从统计图中,可以知道: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收集了12个,小亮收集了11个,小明收集了15个。

师:依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求平均数的问题。

(2)解决问题: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的?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如何解决?小组沟通探讨。教师巡察指导。

(3)汇报展现。

汇报猜测:方法一:移多补少,学生汇报,多媒体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像这样,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13是14、12、11,15的平均数。

方法二:依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得。(14+12+11+15)÷4=52÷4=13(个)。

(4)小结: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也可以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求出平均数。数据较少时,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数据较多时,用先求总数再求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比拟简便。

(5)教师追问:平均每人收集13个,是不是每个人真的都收集了13个?你是怎么理解“平均每人收集13个”这句话的?

师生沟通后明确:“平均每人收集13个”表示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可以比13个多,也可以比13个少,也可以刚好是13个。

(6)区分“平均分”和“平均数”。

①把52个矿泉水瓶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②每人分到13个和平均每人收集13个,这两个“13”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师生沟通后小结:平均分是实实在在的量,平均数是虚拟的量。2、教学例2。

(1)创设问题情境。

四(1)班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进展踢毽竞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竞赛状况。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表。

师:这两张统计表给出了他们踢毽的成绩。观看两张表,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参与人数、每人的踢键个数等)

(2)探究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是男生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分析表示男、女生队的踢毽状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地说明问题。

学生动手列式计算:

男生队:(19+15+16+20+15)÷5=85÷5=17

女生队:(18+20+19+19)÷4=76÷4=19

(3)全班汇报沟通。

师:为什么男生队除以5而女生队是除以4呢?你认为是男生队还是女生队成绩好?师生沟通后明确:由于男生队有5人,所以要除以5,而女生队只有4人,所以除以4。男生队平均每人踢17个,女生队平均每人踢19个,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

师:问题解决了吗?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沟通后明确: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经常能反映一般状况,帮忙我们解决问题。

(三)稳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沟通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求出平均数的。

2、四(1)班学生参与植树活动,第一组种了180棵,其次组种了166棵,第三组种了149棵,平均每组种了多少棵?

3、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