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果树病虫害6_第1页
第六章 果树病虫害6_第2页
第六章 果树病虫害6_第3页
第六章 果树病虫害6_第4页
第六章 果树病虫害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苹果病虫害一、苹果树腐烂病

苹果树腐烂病俗称烂皮病,是我国北方苹果树的主要病害,北方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除为害苹果外,还为害苹果属的其他果树。第八章果树病虫害1.病症识别苹果进入结果期开始发病,结果盛期的大树发病严重。病症有两种类型:〔1〕腐烂型多发生于主干、主枝及枝杈处,初为不定型红褐色、水渍状、略隆起的病斑。病部皮层组织松软,易撕破,有酒糟味。春季发病部位扩展很快,烂透树皮,至5月初逐步停止扩展,病部干缩下陷,四周与健部产生裂缝,外表长出许多小黑点。潮湿时,黑点中涌出金黄色丝状“孢子角〞。〔2〕枝枯型多发生在树势极弱的小枝上,病部红褐色。病害迅速蔓延,枝条很快失水枯槁,后期长出许多小黑点。苹果树腐烂病

2.病原

苹果黑虎皮壳菌有性阶段属子囊菌亚门、黑虎皮壳属。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壳囊孢属。除危害苹果树外,还危害海棠、花红等果树。〔三〕病害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枝干、果园及其周围堆放的病残体上越冬。翌春遇雨时,大量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从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中排出,通过雨水飞溅和昆虫活动传播,从伤口〔冻伤、剪锯伤、环剥伤、虫伤等〕、叶痕、果柄痕和皮孔侵入。苹果腐烂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苹果树地上部树皮带菌普遍,外观无病症的苹果树皮,往往都带有腐烂病菌。当树体或其局部组织衰弱、抗病力低下时,病菌迅速生长,产生毒素,杀死其周围的活细胞,并向四周扩展蔓延,使皮层组织腐烂。当侵染点组织健康、树势强壮时,病菌又停止扩展,处于潜伏状态。〔三〕病害循环〔三〕病害循环在北方苹果产区,腐烂病每年一般出现两个顶峰,既春季顶峰和秋季顶峰。春季顶峰以3~4月份为主。秋季顶峰一般在7~9月份,但危害较春季轻。晚秋冬初〔10月~11月间〕苹果树逐渐进入休眠阶段,生活力下降,病菌活动增强,穿透周皮,侵入健康皮层组织,形成许多坏死斑点,并逐渐连合成较大的病斑。11月至翌年1月,病害扩展缓慢,病症不明显。至翌年3~4月,随气温上升病斑扩展速度再度加快,外观病症明显,对树体危害加重。苹果萌芽展叶进入生长旺盛期后,树体的抗病性增强,病斑扩展渐趋停止,5~6月份,发病盛期结束。〔三〕病害循环7~9月,花芽分化,果实加速生长,枝干营养水平及抗病能力又一次降低,新病斑又开始少量出现,旧病斑又有一次扩展,形成一个秋季顶峰。〔三〕病害循环〔四〕发病因素1、树势树势衰弱利于发病。2、冻害周期性的冻害是诱导腐烂病流行的主导因素之一。3、栽培管理果园栽培管理粗放、果树营养不良是腐烂病流行另一个重要因素。4、寄主愈伤能力树体的愈伤能力与抗病性关系密切,愈伤能力强的品种或单株抗病菌扩展能力也较强。〔五〕防治要点腐烂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加强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及时去除病变组织和潜伏病菌等为重点,结合涂药保护和病斑治疗及防治枝干害虫等综合治理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果园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从幼树期抓起。合理施肥;合理灌水;合理负载;合理修剪;保叶促根。〔五〕防治要点2、清洁病菌重刮皮休眠期喷药果园卫生冬季和夏季修剪过程中,及时去除病残枝干、残桩,减少果园病菌来源。3、病斑治疗刮治割治包泥二、苹果褐斑病引起苹果早期落叶,造成苹果早期大量落叶,削弱树势,果实不能正常成熟,对花芽形成和果品产量、质量都有明显影响。。1.病症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偶而侵害果实。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深褐色小点,以后可表现3种类型:〔1〕同心轮纹型病斑近圆形,中央暗褐色,外围黄色,周缘仍保持绿色。病斑上有同心轮纹状黑色小点。〔2〕针芒型病斑针芒状向外扩展,无定形,病斑小,常遍布叶面。后期叶片变黄,但病斑周围保持绿色。〔3〕混合型病斑较大,多近圆形或不规那么,暗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点,后期病叶变黄,边缘仍为绿色。果实发病时,那么产生黑褐色边缘清晰的圆形或不规那么形凹陷斑,外表有黑色小颗粒。病部果肉褐色,干腐

同心轮纹型

针芒型混合型有性态为苹果双壳,属子囊菌亚门。无性态为苹果盘二孢,属半知菌亚门。无性态产生菌索,多分枝,穿行于表皮下,交叉点上着生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初埋生于角质层下,成熟后外露,分生孢子梗呈栅状排列,无色、单胞、棍棒状,孢子梗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双胞,中间缢缩,上大且圆,下小而尖,呈倒葫芦状。内含2~4个油球。2、病原分生孢子盘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次年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入叶部,lOd左右出现病斑,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继续再侵染。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树势强弱对发病轻重影响很大。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品种以红玉、富士、金冠、元帅、红星、大国光易感病;鸡冠、祝光、青香蕉较抗病;小国光抗病。4.防治要点〔1〕去除落叶,加以烧毁或沤肥,消灭越冬病原。〔2〕加強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3〕发病初期用1:2:160~200倍波尔多液,或25%施保克乳油1000~2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剂6000~8000倍液喷雾防治。三、苹果斑点落叶病又称褐纹病。我国自70年代后期开始有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生危害的报道,80年代以来在渤海湾、黄河故道、江淮等地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成为目前苹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造成早期落叶,落叶率为20-80%,造成当年果个小,严重影响树势和次年的产量。1、病症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嫩枝及果实。叶片初期为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直径3~6mm的病斑,病斑红褐色,边缘为紫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正反面均可见墨绿色霉状物。发病中后期,病斑变成灰色。有时,在后期灰白色病斑上产生小黑点(二次寄生菌)。展叶20d内的嫩叶最易受害,在高温多雨季节病斑扩展迅速,常使叶片焦枯脱落。苹果斑点落叶病病叶病症为害枝条,以皮孔为中心产生褐色凹陷病斑,边缘常开裂。为害果实,以果点为中心,产生近圆形褐色斑点,周围有红晕。果肉呈木栓化干腐。2、病原链格孢苹果专化型,属于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3、病害循环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落叶上、一年生枝的叶芽和花芽以及枝条病斑上越冬。越冬的分生孢子以及病菌越冬后产生的分生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产生的菌丝可直接侵入,也可从气孔侵入。生长期田间病叶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屡次再侵染。3、病害循环田间自然发病始见于4月下旬,5月下旬假设遇雨便可形成当年第一个发病顶峰,至6月中下旬即可造成严重危害。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由于秋梢的大量生长,病害发生到达全年的顶峰,严重时常出现大量病落叶。4、发病条件降雨影响分生孢子的形成和散发,孢子散发的顶峰期一般出现在雨后5~10d内。病害发生的早晚与轻重,取决于春秋两次抽梢期间(叶片感病期)的降雨量以及空气相对湿度。较嫩的叶片最易感病,老叶不易被侵染。苹果不同品种间感病程度有明显差异。树势较弱、通风透光不良、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偏施氮肥、枝细叶嫩等均利于病害发生。5、病害防治1、加强栽培管理肥、水、修剪。2、去除越冬菌源秋末冬初剪除病枝,去除残枝落叶,集中烧毁。在果树发芽前结合防治腐烂病、轮纹病,全树喷布5oBe的石硫合剂或40%福美砷100倍液。3、药剂防治于新梢迅速生长季节喷施50%异菌脲、10%宝丽安、10%世高等。四、苹果轮纹病苹果、梨轮纹病又称瘤皮病、粗皮病、水烂病果腐病、白腐病。是各苹果、梨产区的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本病能造成树势早衰甚至死树,果实烂果。除危害苹果、梨树外,还能危害桃、李、杏等多种果树,但较轻微。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富士和金冠等质优感病品种的推广,轮纹病造成的大量烂果,已成为生产上的突出问题。通常感病品种的病果率达20%~30%,严重时可达50%~60%。

〔一〕病症苹果轮纹病与梨轮纹病的病症相似。受害枝干,以皮孔为中心形成稍突起的褐色小斑点,扩大成近圆形或不整形的暗褐色病斑,直径约5~15毫米〔梨〕或10~30毫米〔苹果〕。随着病情的开展,病斑中央呈瘤状坚硬突起,周围组织逐渐凹陷,病斑边缘逐渐隆起,病健交界处发生龟裂。在多年生的主干或主枝上,病斑密集、相互愈合,枝干外表十分粗糙并开裂。病斑多限于皮层,少数可达木质部。翌春,病斑外表产生黑色的细小粒点〔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座〕。苹果轮纹病枝干被害状枝干发病以皮孔为中心形成隆起病瘤,质地较硬,多个瘤连成片使树皮粗糙

苹果轮纹病病症梨轮纹病病症幼果受害后,至近成熟时或贮运期才表现病症。常以果实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近圆形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深、浅红褐色相间的同心轮纹斑〔有些品种上的病斑轮纹不明显〕,并有茶褐色粘液渗出。初期不凹陷。条件适宜时,病情开展迅速,数日内可使全果腐烂,并发出酸臭气味。发病后期,少数病果自病斑中央表皮下逐渐产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通常一个果实上有2~3个病斑,多时可达30多个。苹果轮纹病病症从分生孢子器中涌出的丝状分生孢子角〔二〕病原苹果轮纹病菌,有性阶段属于子囊菌亚门,囊孢壳属,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大茎点属。苹果轮纹病菌分生孢子梨轮纹病菌分生孢子〔三〕病害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座在被害的枝干组织和死枝上以及散落在果园中的树枝上越冬。秋季落地腐烂或掩埋在土中的病果,对初侵染不起作用。次年春季菌丝体恢复活动,继续为害枝干。越冬子座那么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遇雨水时释放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从皮孔和伤口侵入枝干、果实或叶片。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病菌侵入枝干后约经半个月的潜伏期才出现病斑。果实近成熟期不易被侵染,但幼果易受侵染,侵入后,潜伏于果皮附近组织内,暂不扩展,果实成熟临近采收时,由于病菌菌丝扩展蔓延,才陆续出现轮纹状病斑。由于田间果实发病很晚,很少形成子实体进行再侵染,故轮纹病菌的田间侵染多属初侵染,无再侵染。〔四〕发病因素1、气候条件多雨高湿是流行的主导因素。当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在75%以上或连续降雨3~4天,田间即有孢子释放、传播和侵染。5~7月间是果实和新生枝条最易受感染的时期,雨量和雨日数就成为限制病害开展的关键因子。温暖多雨或晴雨相间日子多的年份易发病。2、寄主抗病性不同品种对苹果〔梨〕轮纹病的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苹果品种中,以红星、富士、金冠和青香蕉等最易感病,国光、元帅、祝光、印度和倭锦等品种次之,伏皮花等较抗病。品种间抗性差异主要与品种的皮孔大小、数量以及表皮组织结构有关。皮孔密度大、表皮结构疏松的品种都较感病。3、栽培管理病菌是弱寄生菌,老弱树易感病。果园管理粗放、挂果过多、肥水缺乏、偏施氮肥以及蛀果和蛀干性害虫危害严重等均可导致树势衰弱,从而加重发病。在病果园中补种的幼树,往往发病严重。〔五〕防治轮纹病防治应采取加强栽培、越冬侵染源和生长期喷药保护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①加强肥水管理,对丰产后或衰弱的果园增施肥料,特别是有机肥;②合理修剪,控制树体的挂果量,防止出现大小年现象。2、冬季结合修剪消灭菌源,剪除病虫枝,携出园外集中烧毁。3、病部治疗在开春前认真检查,及时刮除主干和主枝上的病斑,并涂以杀菌剂保护。4、生长期喷药保护根据轮纹病在座果后和果实膨大期均能侵入的特点,轮纹病的药剂防治应从落花后定期进行,到9月下旬结束,波尔多液的残效期长,粘着性好,可在多雨季节使用。套袋保护:套袋前用药。谢花后喷保护剂如大生M-45,禁止使用波尔多液;套袋前喷内吸性杀菌剂如甲基硫菌灵等,枯燥后套袋。5、贮藏期烂果控制备贮果要严格剔除病果及其他损伤果。健果可药剂浸果晾干后入库。四、桃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又名桃蛀实蛾。属鳞翅目,果蛀蛾科。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及西北部苹果、梨及枣产区。以幼虫为危害苹果、梨、枣、桃、杏、海棠以及山楂等果实。初期由蛀孔处流出泪珠状汁液,干后成白色蜡质物,去除蜡质物可见黑色小蛀孔。幼虫主要在果实膨大期危害,受害果面凹陷成畸形,有“猴头果〞之称。果内有纵横潜道和红褐色虫粪,形成“豆沙馅〞,失去食用价值。1.形态识别成虫:体长7毫米左右,灰褐色;前翅中部靠近前缘处有1个蓝黑色近三角形的大斑。卵:为椭圆形,初产时为橙红色,渐变为深红色,卵顶部着生2~3圈“Y〞状刺毛。幼虫:初孵幼虫黄白色;老熟幼虫体背桃红色,体长约13毫米;头部褐色,前胸背板暗褐色。茧分两种类型:一种为冬茧,即幼虫越冬时做的茧,冬茧圆形,稍扁,茧丝紧密;一种为夏茧,即幼虫化蛹时做的茧,夏茧长纺锤形,茧丝松散;两种茧外都附着土粒。蛹:长约7毫米,淡黄色至黄褐色,体表光滑无刺。

桃小食心虫卵成虫五、苹果小卷叶蛾

苹果小卷叶蛾,又称小黄卷叶蛾。属鳞翅目,卷叶蛾科。以幼虫主要危害苹果、梨、桃等的嫩叶、新芽、花蕾和果实。幼虫吐丝卷叶,食害叶肉或缠绕新芽和花蕾,使芽、蕾不能展开。啃食果皮,形成深浅不一的条、点状斑痕,影响果品的质量。

苹果小卷叶蛾

苹果小卷叶蛾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6~8mm,黄褐色。前翅有两条从前缘向外缘倾斜的深褐色纹。后翅及腹部淡黄褐色。成熟幼虫体长约17mm,浅绿至翠绿色。头及前胸背板淡黄色。发生特点苹果小卷叶蛾在河北省一年发生3代,以低龄幼虫潜伏在树皮下、剪锯口等处的缝隙中结白色小茧越冬。次年,苹果发芽后开始出蛰。出蛰幼虫爬到嫩芽、幼叶、花蕾等处为害,虫体稍大,开始吐丝,将几个嫩叶缀连成虫苞,潜伏其中为害,发生严重时,幼芽常不能伸长,花蕾多不能开放,幼虫极活泼,6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于叶片活果实上,幼虫孵化后缀连叶片,在其中咬食叶肉,以后转移分散啃食果皮。

第一代幼虫为害果实最为严重,7月中旬开始出现第一代成虫。成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和趋化性,7月下旬第二代孵化为幼虫,先咬食叶片,长大后为害果实。9月上旬开始出现第三代幼虫,食害果皮往往成针孔状凹陷,这代幼虫为害期短,不久潜入枝干缝隙中结茧越冬。3.防治要点〔1〕早春刮除翘皮消灭越冬幼虫。用糖醋液、黑光灯活性诱剂诱集成虫。〔2〕生长季节,结合果园管理人工捏虫苞灭幼虫。〔3〕在越冬幼虫出蛰盛期和第l代幼虫发生初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BT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六、苹掌舟蛾

苹掌舟蛾,又名舟形毛虫。属鳞翅目,舟蛾科。分布于东北、华东、华北、华中、西北、华南等地区。以幼虫危害苹果、梨、樱桃、李、杏、梅花、海棠、樱花、等植物的叶片,造成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仅剩叶柄。1.形态识别成虫体长22~28mm,黄白色。前翅基部有1个,外缘有6个银灰和紫褐色各半的椭圆形斑,中部有4条淡黄色波状横纹,顶部有2个灰褐色斑。后翅淡黄白色,近外缘处有褐带。成熟幼虫体长50mm左右,头黑色,胴部反面紫褐色,腹面紫红色,各体节均有黄白色长毛。苹掌舟蛾2.发生特点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卵块产于叶背。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呈网状,3龄后分散危害。幼虫停息时,头部向上翘起呈舟形,故名“舟形毛虫〞。稍受惊动有吐丝下垂习性,幼虫老熟后入土化蛹。3.防治要点〔1〕冬季翻地灭蛹。〔2〕人工振落捕杀幼虫。〔3〕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4〕在低龄幼虫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10%多来宝悬浮液2000倍液喷雾防治。金纹细蛾发生与为害:在辽宁、河北、山东、安徽、甘肃、陕西、山西等省产区发生,且有发生严重的趋势。除为害苹果,还为害梨、海棠、李等,但只危害叶片。幼虫从叶背潜入叶内,取食叶肉,形成椭圆形虫斑。初期,虫斑的下表皮与叶肉别离,呈半透明状,可看到其中的虫粪。叶片正面虫斑稍隆起,出现白色斑点,后期虫斑枯槁,有时脱落,形成穿孔。一个叶上有虫斑1~10个以上。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5~3毫米,金黄色;头部银白色,顶部有两丛金色鳞毛;前翅基部至中部的中央有一条银白色剑状纹,翅端前缘有4条、后缘有3条银白色短斜纹,呈放射状排列;后翅披针形。卵扁椭圆形,乳白色,半透明。初龄幼虫淡黄绿色,细纺锤形,稍扁;老龄幼虫浅黄色;胸足正常,第4对腹足退化,体长约6毫米。蛹体长约4毫米,黄褐色。

生活史习性在河北省一年发生5代,以蛹在被害叶中越冬。翌年苹果展叶时出现成虫。越冬代成虫于4月上旬出现,发生盛期在4月下旬。以后各代成虫的发生盛期分别为:第一代在6月中旬,第二代在7月中旬,第三代在8月中旬,第四代在9月下旬。在辽西地区,各代成虫发生盛期为:越冬代在4月下旬,第一代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在7月上中旬,第三代在8月中旬,第四代在9月中下旬。成虫多在早晨或黄昏活动,产卵于叶片反面,嫩叶着卵量较大。幼虫孵化后直接蛀人叶片,在叶内取食,很快就形成椭圆形虫斑,幼虫排粪便于其中。幼虫老熟后在虫斑内化蛹。成虫羽化时,蛹体顶破虫斑,露出蛹体。苹果不同品种受害程度不同,富士、新红星、国光等品种受害较重,金冠、青香蕉等品种受害较轻。

防治方法第二节梨病虫害一、梨锈病

分布于我国安徽、江苏、云南、湖南、四川、浙江、上海、北京、天津、辽宁等省市。主要危害梨、苹果、海棠、山揸、桧柏等植物的叶片、叶柄、嫩枝和果实。1.病症识别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橙黄色、有光泽的圆形小病斑,扩大后病斑边缘有黄绿色的晕圈,病斑上有针尖大小的黄褐色点粒,即病原菌的性孢子器,后期病斑黑褐色。叶背病斑稍隆起,病斑上长出黄白色的毛状物,即病原菌的锈孢子器。病斑最后枯死,变为黑褐色。严重时,病叶早落。嫩梢发病,病斑凹陷,病部易折断。叶柄、果柄及果实受害,病斑隆起呈纺锤形,果皮开裂,畸形。转主寄主桧柏等受侵染,针叶和小枝上着生球形或半球形的瘤状菌瘿即冬孢子角,吸水膨大后呈杏黄色花朵状胶质物,似柏树开花。叶正面受害状叶反面受害状梨锈病梨树梢受害状

桧柏上的冬孢子角

梨锈病

2.病原

梨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病菌需在两类不同寄主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除危害梨、苹果外,还侵染山楂、海棠、桧柏等植物。

2.病原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桧柏病组织内越冬,并可存活多年。翌年2~3月冬孢子形成,4~5月冬孢子成熟,菌瘿吸水胀大裂开,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梨、苹果、海棠等植物叶片上,5月下旬病叶开始产生性孢子器,6月下旬叶背开始产生锈孢子器,8~9月锈孢子成熟,并借气流传播到桧柏上,侵染针叶和小枝后越冬。该病原菌不产生夏孢子,病害无再侵染阶段。春季温暖多雨,发病严重;寄主间相距离20~30m内,梨、苹果栽植于下风口发病严重。4.防治要点〔1〕建果园时,应注意寄主的间隔距离,梨、苹果与桧柏间距应在200~300m以上,并将针叶树种植于下风口处。〔2〕春季当针叶树上的菌瘿裂开时,应立即往针叶树上喷施1:2:100倍波尔多液,或0.5~0.8波美度石硫合剂。〔3〕在担孢子飞散时,向梨、苹果等阔叶树上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防治;8~9月份锈孢子成熟时,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二、梨黑星病梨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黑霉病,是梨树重要病害之一,尤在种植鸭梨、白梨等高度感病品种的梨区,病害流行频繁,造成重大损失。在我国分布普遍,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危害严重。主要为害叶、新梢、果实等,严重时,叶片脱落,枝条和新梢枯死。病害流行时,树势衰弱,病果率高,产量下降,品质低劣。1、病症病菌危害梨树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其中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重,为害期从展叶期直到果实近成熟期。受害部位产生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有时呈银灰色的霉状物;病部初期变黄,后期枯死。芽最早发病,芽鳞片出现黑色有光泽的病斑,以后病斑上产生黑霉〔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被害梨芽,鳞片茸毛多,外表具黑色霉层刚展开的幼叶最感病,展叶后一个月以上的老叶抗病性很强。叶部病斑主要出现在叶片反面,尤以沿叶脉处较多。初期沿叶脉长出星状放射的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整个叶反面,甚至正面布满黑霉,叶片正面常呈多角形或圆形褪色黄斑,再后,病斑逐渐变褐枯死。病症梨黑星病:后期叶背病斑果实受害后,果面形成黑色或墨绿色的近圆形霉斑,病部停止生长,木栓化,形成果面凹凸不平、龟裂的畸形果;后期受害的果实那么不畸形,但在外表产生大小不等的黑色、凹陷的圆形病疤,病疤坚硬,外表粗糙,常产生星状开裂。病部均可产生黑霉。1、病症梨黑星病幼果发病造成畸形果新梢受害,俗称“乌码〞,又称“病芽梢〞病害从早春抽出的嫩梢基部向上扩展,病斑初呈黄褐色,最后变黑,嫩梢枯死,病斑上有墨绿色或黑色霉层。1、病症

2.病原

梨黑星菌有性阶段属子囊菌亚门、黑星菌属。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黑星孢属。

3、病害循环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芽的鳞片内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枝梢病部越冬,或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及未成熟的子囊果在落叶上越冬。在芽内越冬的,一般在新梢基部先发病;在落叶上越冬的,那么先在树冠下部叶片上发病。翌年春季新梢基部首先发病,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向附近叶、果传播。经过14~25天的潜育期后表现出病症,病叶和病果上不断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河北省中南部,一般年份病梢最早出现在4月23日前后;5月5~15日是病梢的集中出现期,此期出现的病梢可占当年病梢总量的90%左右;进入6月田间极少出现新病梢。3、病害循环4、发病因素梨树的不同品种对黑星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一般中国梨最为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最抗病。幼叶高度感病,展叶一个月以上的叶片极难受病菌侵染。对果实来说,幼果及成果均感病,但果实越近成熟,抗病性越差。在北方梨区,低温高湿是病害流行的有利条件,高温能延长病害的潜育期。春雨早,持续时间长,夏季6~7月雨量多,日照缺乏,空气湿度大,往往引起病害流行。地势低洼、树冠茂密、通风透光不良和湿度较大的梨园,以及肥力缺乏、树势衰弱的梨树易发病。越冬后存活病菌的数量,也与病害发生迟早和流行速度密切相关。4、发病因素5、防治病害的防治以采取农业防治与喷药保护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1〕加强果园管理合理施肥,提高梨树的抗病性。〔2〕清洁果园冬季或早春结合修剪,去除病梢、落叶、病果,并携出田外,集中烧毁,消灭病菌初侵染来源。发病初期,及时连续地剪除病梢、落叶、病果,防止病菌扩散蔓延。5、防治〔3〕芽萌动时喷药在开花前、开花期或落花后喷药1~2次,40%福星、12.5%特谱唑〔速保利、烯唑醇〕、12.5%腈菌唑等内吸性杀菌剂对梨黑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发芽前喷1~3oBe石硫合剂或5%~10%的硫酸铵溶液,也有一定效果。〔4〕生长期药剂防治①幼叶幼果期。从初见病梢开始喷药,麦收前用药三次,即5月初、5月中下旬及6月上中旬。②成果期。7月中下旬以后,采收前30~45d内,此时一般需喷药3~4次,采收前7~10d,必须喷药一次。5、防治三、梨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是世界性害虫。分布于我国南北各果区。以幼虫危害梨、苹果、桃、碧桃、山楂、海棠、樱桃、枇杷、梅、李、杏等植物的嫩梢和果实。造成嫩梢萎蔫,果实腐烂,不堪食用,影响产量和品质。幼虫早期危害梨果时,入果孔处常变黑腐烂,略凹陷,有“黑膏药〞之称。入果后直达果心,并在果心处取食,致使果实腐烂。梨小食心虫为害桃稍梨小食心虫为害梨果1.形态识别成虫:体长5—7毫米,翅展9—15毫米,全身灰褐色,无光泽,前翅前缘有10组白色短针纹,在翅的中部有一小白点,近外缘处有10个小黑斑点。卵:淡黄白色,近乎白色,半透明,扁椭圆形,中央隆起,周缘扁平。幼虫:末龄幼虫体长10~13毫米。全体非骨化局部淡黄白色或粉红色,头部黄褐色。蛹:体长6--7毫米,纺锤形,黄褐色,腹部反面有两排短刺,排列整齐。茧:长10毫米,白色,丝质,长椭圆形,稍扁平。

梨小食心虫卵3.防治要点〔1〕建立新果园时防止桃、梨混栽。〔2〕夏季剪除萎蔫桃梢集中处理,消灭第l~2代幼虫。〔3〕8月中旬前在主干、主枝上束草,次年早春前妥善处理,并刮除老树皮,消灭越冬幼虫。〔4〕成虫发生顶峰期,设置黑光灯、糖醋毒液或性诱剂诱杀成虫。也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树冠喷药防治。梨木虱

梨木虱又名梨虱子,是梨树上常发生的一种害虫。一、为害情况

梨木虱主要为害梨树,以鸭梨、蜜梨、慈梨受害最重,而叶片蜡较厚的京白梨、雪花梨、八里香等品种受害很轻。

梨木虱主要以假设虫、成虫刺吸芽、叶和嫩梢的汁液进行为害,使叶片发生褐色枯斑,严重时全叶变褐,引起早期落叶。假设虫分泌大量粘液,诱发煤污病。新梢被害后发育不良。果实受害后果面呈烟污状,影响外观品质。梨木虱的为害使树势削弱,当年产量受损,花芽分化受阻,给来年产量造成极大的损失。

二、形态特征

成虫分冬型和夏型两种。冬型体长3.0mm左右,体褐色;有黑色斑纹,前翅后缘区有明显褐斑。夏型体长左右,体色多为淡黄绿色,翅上无斑纹。

卵长椭圆型,一端尖细,连接一根长细柄;一端钝圆,有刺状突起,固着于植物外表。冬型成虫早春产卵为黄色,夏型成虫夏季产卵为乳白色。

假设虫体扁圆型。初孵假设虫体型小,似针尖,活泼,爬行快。第1代初孵假设虫体色淡黄,复眼红色。夏季各代初孵假设虫为乳白色,假设虫稍大以后即转为绿色,但晚秋末代老假设虫为褐色。假设虫经四次蜕皮羽化为成虫。2龄假设虫最活泼爬行最快。3龄假设虫翅芽增大呈褐色,突出在两侧。

二、形态特征

二、形态特征

三、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

河北省梨木虱每年发生4-5代,中南部发生5-6代,以成虫在树上裂缝、剪锯口、杂草、落叶及土隙中越冬。越冬成虫在3月上旬〔鸭梨花芽萌动时〕开始出蛰活动,3月中旬为出蛰盛期,3月下旬是出蛰末期,出蛰期长达一个月左右。越冬成虫对温度敏感,当气温平均达1℃以上时,特别是晴朗天的中午,成虫便出来活动,在一年生枝上取食为害并交尾产卵。当气温低时,那么潜回越冬场所,卵主要产在短果枝叶痕及芽腋间,呈线状排列,3月底4月初是越冬成虫产卵顶峰,4月下旬至5月初是卵孵化盛期。

三、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

梨木虱第1代假设虫主要潜入芽的鳞片内或群集于花簇基部和未展开的嫩叶内为害。第2、3代假设虫,主要在新梢枝轴、叶柄的叶腋处,或隐没于分泌物中,或潜入蚜虫为害的卷叶内为害,第3代假设虫是梨木虱种群的增殖顶峰,数量较大。5月中旬出现第1代成虫,5月下旬为羽化顶峰,以后各虫态同时发生,世代重叠。成虫主要在新梢、叶柄、叶片中脉及叶绿锯齿上产卵,叶背极少。成虫生殖力强,平均每雌虫产卵295粒左右。第2代成虫大致出现在6月中旬,第3代成虫出现在7月中旬、第4代成虫出现在8月下旬,且多为越冬型,少局部发生早的仍可产卵,在9月下旬出现第五代成虫,该代全部部为越冬型。三、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

梨木虱的发生与温度和降雨有密切关系,在高温干旱的季节或年份发生较重。反之,雨水多、气温低,那么发生轻。

梨木虱的天敌很多,据观察主要有中华草岭、瓢虫、蓟马、寄生蜂和肉食性螨等。其中以瓢虫的抑制作用最大。

⑴刮除老翘皮:剪锯口死皮组织,并集中销毁。⑵清扫果园,春季萌芽前,将果园的杂草、枯枝、烂叶、病僵果全部清理出果园,并集中烧毁。⑶减少越冬虫口数:秋季9月下旬在树干上缠草把,诱杀越冬成虫,严冬来临前全园灌水,可大大减少越冬虫口数。⑷越冬成虫出蛰盛期〔花芽膨大期,鳞片露白〕,此时梨叶尚未长出,成虫和卵均暴露在枝条上,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重点防治。梨树落花95%是防治梨木虱的又一个关键时期。这时有90%的卵孵化假设虫,未大量分泌黏液,此时用药易产生药害〔不应加大药量〕,且效果好,幼果期用药易产生药害造成果锈。第二代假设虫发生期要抢先抓早进行防治,并且每间隔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防治。药剂选择:要选择具有杀成虫,假设虫,虫卵,并且有分解黏液作用的药剂。⑴花前:如益梨虱螨杀〔螨无踪,益梨虱能杀〕1000倍+毒斯脾1250倍+金刹12500倍,毒死脾1250倍+甲维盐750倍+金刹12500倍,百发百中750倍+毒死脾1250倍+金刹12500倍,阿维菌素+吡虫啉+助剂等。⑵落花80-95%:金刹12500倍+百发百中750倍。梨木虱的防治要掌握好成虫出蛰盛期〔花芽膨大期〕,梨树落花80-90%,第二代假设虫初发生期3个关键时期进行防治。同时注意仔细喷药,叶正反面喷到喷匀,果实膨大中后期严重时用金刹375倍+甲维盐1000倍+阿维菌素1000倍,效果最正确。山楂红蜘蛛

为害状:山渣红蜘蛛的成虫、幼虫、假设虫均吸食芽、花蕾及叶片汁液。花、花蕾严重受害后变黑,芽不能萌发而死亡,花不能开花而枯槁。叶片受害,红蜘蛛在叶背主脉两侧吐丝结网,在网下停息、产卵和为害,使叶片出现很多失绿的小斑点,随后斑点扩大连片,变成苍白色,严重时叶片焦黄脱落。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0.5—0.6毫米,体宽0.28—0.32毫米,卵椭圆形。体背前方隆起,身体反面有细长刚毛26根,排成6行。足4对,黄白色。雌成虫分冬、夏两型,冬形体色朱红色,夏型暗红色。雄虫略小,体长0.4毫米,宽0.2毫米,尾部较尖,淡黄绿色,取食后变淡绿色,老熟时橙黄色,体背两侧有黑绿色斑纹。

卵:圆球形、光滑、前期产的卵橙红色,后期产的卵橙黄色。

幼虫:体卵圆形、黄白色,取食后淡绿色,足3对。

假设虫:前期假设虫卵圆形,足4对,体背开始出现刚毛,淡橙黄色至淡翠绿色,体背两侧有明显的黑绿色斑纹。后期假设虫翠绿色,与成虫体形相似,可区分雌雄。

习性及发生规律在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每年发生5—10代,各地因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以雌成螨在树皮缝内潜伏过冬,当花芽膨大时出蛰活动,梨落花期为出蛰盛期,这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展叶期即转到叶片上为害,此期出蛰成螨集中在离大主枝、主干近处的技组上为害,开花前后多集中在内膛枝条的叶片上,此期应集中防治内膛枝条。后期那么全树冠均有分布。每年7-8月份发生最大,为害也最严重;干旱年份发生量大,为害也比较严重步南高湿的年份为害那么轻,高温季节各虫态历期短,繁殖周期快。防治措施

1、刮树皮:早春刮树皮,特别是刮除主干基部和主枝基部老树皮缝内越冬的雌成虫,集中烧毁,减少虫口密度。

2、诱集:在雌成虫开始越冬前,树干基部、主侧枝基部绑草把,诱集越冬雌虫,下树完毕后,将草把解下烧掉。早春在主干上选一较光滑部位,将老翘皮刮除一圈,宽约5厘米左右,后涂一圈粘虫胶,阻止越冬雌虫上树产卵,诱集法可消灭大量的越冬雌虫。

防治措施3、药剂防治:防治关键时期有三:⑴山楂红蜘蛛越冬雌虫大量出蛰期用药〔4月中下旬〕。⑵山楂红蜘蛛第1代大量孵化期用药〔苹果落花后7-10天〕。⑶高温季节来临时期即河北省麦收前,3种红蜘蛛世代重叠期用药。药剂防治做到合理选药,以上三个时期所用药剂有:螨克乳油2000-3000倍液、3%阿维菌素乳油8000-10000倍液、卵螨嗪可湿性粉2500倍液、阿维三唑锡800-1000倍液、阿维炔螨特2000-3000倍,依次使用效果好。10%卵尽1500倍液对卵、幼虫有杀伤作用,对成虫却无明显效果,可以用在卵的大量孵化期。

桃树蚜虫

桃蚜分布于我国及世界各地,食性复杂,其危害常表现为突发性,一旦爆发,会导致桃树严重落果。桃蚜已成为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害桃树的蚜虫主要有桃蚜、桃粉蚜和桃瘤蚜,三种蚜虫均属同翅目,蚜科。危害情况一、桃蚜分布广,寄主多,越冬及春寄主以桃为主,也为害李树、杏树、樱桃、梨树等,夏秋寄主主要有烟草、茄子、瓜类、番茄、白菜、甘蓝、大豆等。成虫、假设虫群集叶片反面吸食汁液,被害叶呈不规那么向反面卷曲,但危害白菜、甘蓝是那么不卷曲。果树叶片被害后苍白卷曲,以致脱落,影响果树心稍生长和发育。形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8-2.1mm,体色变化较大,有绿色、黄绿;褐色和赤褐色、因寄主不同而颜色各异;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4-2mm,身体绿色,黄绿,杏黄和赤褐色;假设虫身体小,为淡红色;卵初产产时淡绿色,后变漆黑色。发生规律

桃蚜1年发生10—30代,以卵在桃树的枝梢、芽腋、小枝杈及枝条缝隙中越冬。翌年早春桃芽萌发至开花期,卵开始孵化,群集于嫩芽上,吸食汁液,3月下旬开始孤雌胎生繁殖。新梢嫩叶展开后,群集叶反面为害。被害叶向反面卷缩并排泄粘液。繁殖几代后,至5月初。数量骤增,为害最重,并开始产生有翅蚜,飞到烟草、蔬菜上继续繁殖为害。

形态特征

成虫无翅雌蚜体长约2毫米,绿色,复眼红色,体表有蜡状白粉;有翅雌蚜体形较小,头、胸部淡黑色,腹部黄绿色有白粉。卵椭圆形,初产时黄绿色,后变黑绿色。假设虫体似无翅雌蚜而较小,淡黄绿色,体表白粉较少。

发生规律1年发生20多代,以卵在桃树枝条、芽缝处越冬,翌年3~4月,开始孵化为害。叶被害后,向反面对应纵卷,叶片加厚,色泽变黄,沾满大量白粉,引起落叶。5~6月,繁殖最快,为害最重。

三、桃瘤蚜桃瘤蚜主要为害桃、樱桃、梨等果树,以成假设虫群集叶背刺吸汁液,被害叶片从边缘向反面纵卷,卷叶组织肥厚,凹凸不平,严重时叶片卷曲呈绳状,最后枯槁而死,对产量、品质和树势均有很大影响。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毫米,长椭圆形,较肥大,体色多变,有深绿、黄绿、黄褐色,头部黑色。额瘤显著,复眼赤褐色。有翅胎生蚜体长1.8毫米,淡黄褐色,额瘤显著,触角丝状6节,节上有多个感觉孔。腹管圆筒形,中部稍膨大,有黑色覆瓦状纹,尾片圆锥形,中部缢缩。假设虫。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体较无翅胎生蚜小,有翅芽,淡黄或浅绿色,头部和腹管深绿色。卵。椭圆形,黑色。发生规律1年发生10余代,以卵在桃树上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桃树发芽后开始孵化为害,5月和6月为害最重。桃蚜的发生与温、湿度及树体的营养有密切关系。一般冬季温暖、春暖早而雨水均匀的年份有利于大发生,高温、高湿不利于发生,桃树施氮肥过多或生长不良均有利于桃蚜为害。绣线菊蚜

绣线菊蚜,属同翅目,蚜科。又名苹果黄蚜。寄主有苹果、梨、桃、李、杏、槟沙果、海棠、樱桃和山楂等果树。成虫、假设虫群集在幼叶、嫩梢及芽上,被害叶片向下弯曲或稍横向卷曲,严重时可盖满嫩梢10厘米内和嫩叶反面,使植物营养恶化,生长停滞或延迟,严重的畸形生长。

形态特征:

成虫:无翅雌蚜体长1.6毫米左右,体多为黄色,腹管与尾片黑色。有翅雌蚜体长约1.5毫米,近纺锤形,头、胸、腹管、尾片黑色,腹部绿色或淡绿至黄绿色,有黑色斑纹,触角丝状,较体短。假设虫:鲜黄色,触角、足、腹管黑色。卵:椭圆形,长0.5毫米,初淡黄至黄褐色,后漆黑色,具光泽。发生特点苹果黄蚜在我省中部一般年发生15代左右,以卵在枝条芽铡或裂皮缝隙内越冬。次年4月上旬开始孵化,中旬为盛期。本代为无翅雌蚜,假设虫和成虫群集在芽和新梢上吸食汁液。下一代多为有翅蚜,为害芽及嫩叶。以后数代以无翅胎生雌蚜为主,并有少量有翅胎生雌蚜。苹果被害叶向叶背横卷。此虫自春季到秋季均以孤雌生殖,干旱年份又有间断小雨时繁殖快,为害重。后期〔6~7月〕有翅胎生雌蚜大量出现,向其它植株上转移为害。8~9月发生量减少,直至10月中旬后产生有性蚜,交尾产越冬卵。此虫无转换寄主现象,是一种留守型蚜虫。梨二叉蚜梨二叉蚜又叫梨蚜,在我国梨产区普遍发生,以成蚜、假设蚜群居叶片正面为害,受害叶片向正面纵向卷曲呈筒状,轻者向正面略卷,被蚜虫为害卷缩的叶片大部不能再伸展开,易脱落,受害严重的叶片产生枯斑而早期脱落,梨蚜卷叶内易招致梨木虱的潜入。梨蚜为害的叶片,因蚜虫的分泌物布满叶面,用手撑开叶时粘手,并有泌露的反光。形态识别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毫米,绿色或暗绿色,体被白色蜡粉。复眼红褐色;触角端部、尾片、腹管及各足腿节、胫节端部和附节均为黑色;背部中央有深绿色纵带。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1.7毫米,头、胸、触角及腹管淡黑色;腹部淡褐色或黄褐色,有褐色斑纹。前翅中脉分为二叉,故名二叉蚜。假设虫体小,绿色,无翅,与无翅雌蚜相似。卵长约0.7毫米,椭圆形,黑色,有光泽。

习性及发生规律

梨蚜一年发生十多代,以卵在芽腋间、枝条皮缝内等处过冬,花芽萌动时开始孵化,花芽开绽时幼蚜群集在芽幼嫩组织上取食为害,吐蕾后钻入芽内花蕾上为害,展叶期集中到嫩叶正面为害并繁殖,被害叶片向正面纵卷呈简状,轻者包成饺子形,蚜虫为害叶反面稍有增生不平。以新梢尖端叶子受害最重。新梢期大量繁殖,是全年重点为害期。落花后开始产生有翅蚜,5~6月间转移到其他寄主上为害。到10月间产生有翅蚜又迁回梨树上为害,共繁殖几代后,到11月产生有翅雌蚜和雄蚜,交尾后产卵于枝条皮缝和芽腋间越冬。春季干旱年份为害较重。

蚜虫的综合防治防治蚜虫以化学防治为主,并注意保护利用天敌。1、桃蚜:早春喷药,应掌握在桃树未开花前。卵已全部孵化,而且尚未大量繁殖和卷叶以前进行,花后和初夏时根据虫情再喷药1-2次。2、梨蚜:春季卵已全部孵化,而未大量繁殖和卷叶以前进行,用600倍“天达—2116〞+1000—2500倍2%天达啶虫脒药液,或600倍“天达—2116〞+1500-2000倍10%吡虫啉药液,或+600倍“天达—2116〞+1500倍48%乐斯本乳油药液。梨黄粉蚜为害果实

为害果实形态特征成蚜:体卵圆形,全体鲜黄色,有光泽。腹部无腹管,亦无尾片。

卵:椭圆形,淡黄色,外表光滑,大量卵聚集在一起,如同黄粉一般。发生规律:

以卵在树皮裂缝、老翘皮下越冬。来年4月上中旬孵化,并在越冬处的嫩皮上为害和繁殖。麦收前后〔6月中下旬〕,小假设虫陆续爬迁到果实上为害。在果实上,以两洼处居多,少数在果面上。在树体上,内膛数量多,虫卵多呈堆状,且成虫产卵时,不少卵粒粘附于虫体背上,看似一团黄粉,因而得名。该虫近年来发生呈逐年严重的趋势,特别是套袋梨发生十分严重,在7月下旬即出现果实腐烂。防治措施

1、刮树皮。

果树落叶后至发芽前认真刮除老粗皮和去除树体上残留物,清洁树干裂缝,以消灭越冬虫卵。黄粉虫无翅,适移范围窄,故刮树皮效果明显。以历年落袋多的树为重点防治对象,通过细致刮掉树干老皮、翘皮,不仅可以大量消灭越冬卵,还可减少生长季节黄粉虫的栖息地点。此法结合清园一并进行,要彻底去除园内烂果及碎纸袋,集中烧毁或深埋,对防治梨木虱和黑星病同样效果明显。

2、人工防治应遵循“三光〞、“两剪〞、“一刷〞的原那么。“三光〞:将落叶及时扫光,树干上的粗皮刮光,贮果场附近的杂草烧光;“两剪〞:剪除秋梢,剪除枯槁梢;“一刷〞:秋冬树干刷白。3、药剂防治

梨树萌动前喷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1次,可大量杀死黄粉虫越冬卵。注意梨树对硫极其敏感,发芽后以不喷为好,5月中下旬即使是0.2波美度石硫合剂也可以造成药害。

4月下旬到5月上旬,此期为梨树落花后,黄粉虫陆续出蜇转枝,但此时也正是大量天敌上树定居之时。所以此遍用药需填重:如果虫情不重,可于套袋前再打,如有大发生趋势,可以打阿维菌素一类绿色农药以减少对天敌的杀伤和对幼果的刺激。

5月中下旬,在鸭梨套袋之前,应细致再打1遍杀虫加杀菌剂。药干后即可套袋,值得注意的是。套袋一定要认真,确保套袋质量,扎口一定要紧。

6月初,即麦收前应用药1遍,此为中期防治关键。6月初,正是黄粉虫陆续钻袋时期,且麦收持续时间长,果农无暇顾及果树,如果此遍药效不好,便给了黄粉虫10天左右沉着钻袋时间。此外,生长期间,可以解袋抽查黄粉虫钻袋的状况。解袋时,只要检查扎口铁丝上下和梨肩部即可。抽查率在5%左右,如果虫果率较高且为害较轻的话(尚未造成黑斑影响商品质量)可解袋再打药1遍。注意解下的袋子一定要烧掉,另用新袋套果(3--5天完成),不会对梨果颜色有较大影响。可使用10%吡虫啉〔扑虱蚜〕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3莫比朗乳油15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10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20%灭多威乳油1000倍液、90%万灵可湿性粉剂6000倍液等。在套袋时,袋口可用农药处理一下,效果更好;另外,在喷药防治时,不仅应喷施到果实上,还应喷施到枝干上。朝鲜球坚蚧杏球坚蚧在杏、桃、樱桃等核果类果树上及美人梅、红叶碧桃、紫叶李等园林绿化树种上均有发生。有些果园和绿化园区虫株率100%,虫口密度高达300头/米枝段以上,造成被害枝条枯槁,树势衰弱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和欣赏价值。形态特征1.成虫雌体近球形,长4.5毫米,宽3.8毫米,高3.5毫米,前、侧面下部凹入,后面近垂直。初期介壳软黄褐色,后期硬化红褐至黑褐色,外表有极薄的蜡粉,雄体长1.5~2毫米,翅展5.5毫米,头胸赤褐,腹部淡黄褐色。触角丝状10节,生黄白短毛。前翅兴旺白色半透明,后翅特化为平衡棒。2.卵椭圆形,长0.3毫米、宽0.2毫米,附有白蜡粉,初白色渐变粉红。

4.假设虫初孵假设虫长椭圆形扁平,长0.5毫米,淡褐至粉红色被白粉;触角丝状6节,眼红色;足兴旺;体反面可见10节,腹面13节,腹末有2个小突起,各生1根长毛。固着后体侧分泌出弯曲的白蜡丝覆盖于体背,不易见至虫体。越冬后雌雄分化,雌体卵圆形,反面隆起呈半球形,淡黄褐色有数条紫黑横纹。雄瘦小椭圆形,背稍隆起。仅雄有蛹。

发生规律

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一龄假设虫长椭圆形,反面浓褐色,体背有白色花纹。以二龄假设虫在枝条裂缝处越冬,虫体被蜡膜包围。翌年春树液流动时,假设虫从蜡被中爬至小枝上,口器固定,吸食汁液进行为害而不再移动。4月初老熟假设虫开始雌雄分化,4月中旬羽化成虫,雌雄交配。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孵化盛期,假设虫孵化后从母体下爬出,成群固着在树干上吸食汁液,体上分泌白色蜡丝。秋末一龄假设虫脱皮进入二龄,10月二龄假设虫开始越冬。全年4月下旬~5月上中旬为害最盛。

1、人工防治:在4月底以前,雌成虫尚未产卵或卵没有孵化时,利用钢刷将树枝上的雌蚧壳刷掉,集中烧毁。2、生物防治:黑缘红瓢虫是该虫的天敌,1头瓢虫一生可控制5头以上杏球坚蚧雌成虫。因此要加以保护利用。3、药剂防治:早春发芽前喷洒4~5度的石硫合剂,可杀死越冬假设虫;5月中旬~6月初是假设虫的孵化期,一定抓住这一防治适期,隔5~6天连续两次喷洒0.3~0.5度的石硫合剂或50%的久效磷乳油1500~2000。25%灭幼脲SC2000倍液或40%杀扑磷EC〔速扑杀〕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补治。药剂可选用25%灭幼脲SC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EC3000倍液、48%毒死蜱EC2500倍液等。

第三节葡萄病虫害一、葡萄霜霉病

葡萄霜霉病分布于我国各葡萄产区,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新梢、幼果等。轻者造成叶片大量脱落,枝条不充实,冬芽不饱满,影响葡萄次年产量和质量,重者导致枝条或整株枯死。1.病症识别叶片受害后,正面呈淡黄色斑点,叶反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病叶逐渐枯槁脱落。新梢发病开始为水渍状半透明斑点,后变为微凹陷、黄色至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也能产生白色霜霉状物,病梢扭曲、枯死。幼果染病后,病部褪色、变硬下陷,出现白色霜状霉层,随后皱缩脱落。2.病原葡萄生单轴霉菌,属鞭毛菌亚门、单轴霉属。3.发病特点以卵孢子在病叶组织及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靠风雨传播,侵染叶片。叶片发病后,不断产生大量孢子囊进行屡次重复侵染。冷凉潮湿天气,栽植过密或枝叶过多、通风差和排水不良均有利于病害流行。4.防治要点〔1〕及时去除病叶,剪去病枝,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2〕雨季注意排水,勤除草,降低田间湿度。〔3〕及时摘心,打副梢,有利植株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4〕在葡萄开花前和花后,喷洒1:O.5:180~200倍波尔多液,隔半个月喷1次,连续2~3次,保护幼嫩叶片。发病初期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隔7d喷1次,连续3次。二、葡萄白腐病葡萄白腐病又名腐烂病、水烂、穗烂。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华东等地,是葡萄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果实损失率达20%~30%,病害流行年份到达70%~80%。1.病症识别主要危害果穗,也危害新梢、叶片等部位。危害果穗,先在穗轴或小果梗上出现浅褐色、水渍状、不规那么病斑,逐渐蔓延到整个果穗或局部小穗。果粒发病,开始为淡褐色软腐,以后整果密布灰白色小粒点,病果腐烂,极易脱落,或失水干缩成僵果,悬挂树上不脱落。新梢发病,初为淡红褐色,有深褐色边缘的腐烂斑,病斑纵向扩展,病部呈暗褐色凹陷大斑,外表密生白色小粒点。叶片发病,初为圆形或不规那么斑点,渐呈环纹斑,上长有白色小粒点,后期常枯槁破裂。葡萄白腐病

2.病原葡萄白腐盾壳霉菌,属半知菌亚门、盾壳霉属。3.发病特点主要以分生孢子器、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地面或土壤中越冬。次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散和风力传播,通过伤口侵入果穗、新梢、叶片,进行屡次再侵染。高温高湿条件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土质粘重,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或地势低洼、杂草丛生的果园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4.防治要点〔1〕及时去除病果、病叶、病蔓,并带出果园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2〕适当提高果穗离地面距离,减少病菌侵染时机。〔3〕及时摘心、打副梢,使枝、叶通风透光良好,提高抗病力。〔4〕做好果园排水、除草工作,降低湿度,减少发病时机。〔5〕从开花到采果前,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15d喷1次,共喷2~3次。三、葡萄黑痘病1.病症识别叶片发病,初为黄色小点,后成中央灰白色,微凹陷,外围有紫褐色晕圈的病斑,枯燥时易穿孔。新梢病斑椭圆形,中部下凹,灰白色,边缘隆起呈紫褐色,严重时变黑枯死。果实病斑圆形,中部色淡下凹,边缘褐色,外有红紫色斑纹,状如“鸟眼〞。潮湿时,病斑有白色黏质物。葡萄黑痘病2.病原葡萄痂圆孢菌有性时期,属子囊菌亚门,痂囊腔菌属。无性时期属半知菌亚门,痂圆胞属。3.发病特点以菌丝体潜伏在病组织内越冬。翌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初生的嫩叶、新梢,约经10d左右产生分生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远距离传播那么靠苗木或插条调运。病害在春季和初夏雨水多、湿度大的地区为害严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4.防治要点〔1〕严格检验苗木。〔2〕冬季剪除病蔓、病梢。〔3〕生长期及时处理病果、病叶、病梢。〔4〕春季萌芽前,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硫酸铜喷雾,消灭越冬菌源;发病初期用1:2:160~200波尔多液,或25%施保克乳油,或40%福星乳油喷雾防治。四、葡萄透翅蛾葡萄透翅蛾,属鳞翅目,透翅蛾科。分布于东北、华东、华北、华中、西南、西北等地。以幼虫危害葡萄、野葡萄1、2年生枝蔓及嫩梢,造成嫩梢枯萎,枝蔓被害部肿大,叶黄、果实易脱落,被害枝蔓易折断枯死。1.形态识别成虫体长约20mm,蓝黑色。前翅红褐色,前缘及翅脉黑色,后翅膜质透明,腹部有3条黄色横带。雄虫腹末有毛束。成熟幼虫体长约38mm,圆筒形,头部红褐色,体黄白色,近化蛹时紫红色,前胸背板有倒“八〞字纹。

葡萄透翅蛾2.发生特点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葡萄枝蔓中越冬。翌春,越冬幼虫在被害处的内侧咬一圆形羽化孔,在蛹室结茧化蛹。6月上旬至7月上旬羽化,羽化后即交配。卵散产于嫩梢腋芽处。幼虫孵化后,在新梢叶柄基部蛀入嫩茎内危害髓部,蛀孔附近常堆集有虫粪,被害处上部凋萎枯死。幼虫将嫩茎蛀空后又转移到粗蔓中为害,被害部常明显膨大。10月后,幼虫在被害枝蔓内越冬。3.防治要点〔1〕结合冬季修剪,剪除膨大的虫蔓。〔2〕生长期发现被害枝枯萎,及时剪除销毁。〔3〕成虫羽化期,用性诱剂诱杀。〔4〕产卵约1周后,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BT乳剂1000倍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