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辽史·仪卫志》载:“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乾亨以后,大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这反映了(

)A.汉族服饰深受欢迎 B.辽宋民族交融加强C.辽宋政权长期对峙 D.契丹族逐渐封建化2.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论述东汉时写道:“自公卿、大夫至于郡县之吏,咸选用经明行修之人,虎贲卫士皆习孝经,匈奴子弟亦游太学,是以教立于上,俗成天下。”这表明(

)①郡县由中正官依据德行和家世选拔人才②东汉王朝在国家治理中重视教化风俗③匈奴逐渐汉化,民族交往交流得以推进④汉代理学兴起,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下表是明清时期在贵州推广科举制后的相关记载摘要。这说明,科举制的实施(

)地区记载出处平坝卫自开建以来,百年于兹,渐被王化,风俗渐移,而登科入仕者累有其人【明】沈思充《贵州通志》贵阳礼宗考亭,不随夷俗,文教丕扬,人才辈出【明】郭子章《黔记》安顺务本兴行,渐洗蛮陋【清】鄂尔泰《贵州通志》A.推动了文化重心南移 B.完成了少数民族封建化C.促进了文化上的统一 D.加速了改土归流的实施4.据统计,《教坊记》中唐代325首曲名中,天宝末年改名的“胡乐”占到了近1/3,如沙陀调“龟兹佛曲改为金华洞真”“苏莫剌耶改为玉京春”;金风调“苏莫遮改为感皇恩,婆伽儿改为流水芳菲”等。这一现象凸显了(

)A.外来文化是当时主流 B.三教合一影响文化选择C.唐代文化的兼容并包 D.唐代音乐形式丰富多彩5.洗夫人是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岭南杰出俚人大首领。她统率并引导本部落民众多做好事、善事,后归附隋朝被加封为谯国夫人,其生平载于《隋书》等正史,洗夫人文化在粤、桂、琼地区极具感召力。冼夫人故事的流传可以说明岭南地区(

)A.民间对英雄人物的期待 B.主流价值影响生活观念C.女性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D.民族认同意识逐渐加强6.秦汉时期,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部族自治,按照户口多少划分部族首领的封邑大小。同时,将这些部族安置在边郡,对其人民进行授田、征兵等编户化管理。上述措施旨在(

)A.践行因俗而治理念 B.推进民族间交流交融C.完善户籍管理制度 D.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7.某国际法规定:“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该国际法是(

)A.《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B.《万国公法》 C.《非战公约》 D.《联合国宪章》8.中古时期,欧洲人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此现象说明这一时期(

)A.各文明之间交往和交流较少 B.庄园经济有自给自足的特征C.西欧人的国家观念十分淡薄 D.宗教伦理具有社会教化功能9.19世纪80年代,曾纪泽兼任驻俄大使,与俄谈判收回伊犁事宜。他提出“查西洋各国每有因辩论之事,两国争持未能平允,而又不欲轻于用兵,于是知照该国,且布告各与国,谓某事本国未经应允;特以不欲用兵,姑从缓议”,提出“缓索伊犁”来开启与俄谈判的端口。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近代外交体系的建立 B.先进国人注重运用国际法维护权益C.清朝官员的腐败无能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10.如表为1952~2002年部分年份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和在校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人)。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小学专任教师在校学生专任教师在校学生专任教师在校学生19520.060.451.0220.94467.3119650.623.055.3095.411124.4419791.686.2034.78628.3961.251685.5019922.7114.1742.53627.9983.391913.6520024.2256.7060.141093.2289.681813.33①政府始终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②民族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进步③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④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1.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②《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③提出“三个离不开”原则

④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12.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下图为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部分)。从中可以看出(

)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单位:亿元)A.民族地区的发展基础不断巩固 B.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管理C.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高度自治 D.各民族之间的发展水平已经接近13.中国现代有一种制度被誉为“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既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也不是单纯的地方自治,而是两者的有机统一”。该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4.2019年5月,中国主要面向亚洲搭建的重要对话合作机制——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主题为“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亚洲47个国家以及域外国家的政府官员和文化、教育、智库、媒体、影视、旅游等领域的代表共计2000余人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大会。这一活动(

)①有利于凝聚亚洲发展共识,促进各国共同发展②掀起了中国与亚洲各个国家之间建交的新高潮③体现了中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④显示了中国对联合国国际事务核心作用的支持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5.苏联政府曾以援助中国建立现代海军为条件,提出使用中国军港并建立中苏共管的舰队,中国领导人则予以坚决拒绝,并指出“不会让任何人利用我们的国土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反映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不结盟16.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这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主要包括(

)①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②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创立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罗马帝国在其扩张的土地上设立行省,以管理相当的外邦地域和人口,行省的各级官吏负责国防和审理重大刑事案件,以及为这两项有限的国家职能征收赋税,其余的政务由各城市自己处理。帝国以行省和城市为基本的行政单位。当时的行省受到皇帝比较严密的监控。作为行省下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城市还包括周围的乡村地区和小城镇,一般拥有市议会、市政官以及学校、广场和公共水源等。城市财政的主要任务是向国家交纳赋税和供应过往的罗马军队。各城市的制度并不统一,皇帝对城市市政的干预主要出于财政的目的,没有强求建立整齐划一的地方行政体制,城市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自治权。——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华夏族是中国历史上首先出现的民族,除了包含中原地区的夏人、殷人、周人外,也包含当时一部分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郡县制。那时,西域诸族、匈奴称中原人为秦人。汉朝继秦而兴,汉代主体民族始称汉族。汉武帝时北筑长城,西通西域,屯田湟中,设立乌桓校尉,降服匈奴;南征西南夷,设立郡县,平定赵氏南越及东瓯、闽越,于是扩建十三州,郡国一百零三,呈现出“万里一统,海内顿安”的局面。汉王朝对民族地区根据其各种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进行和亲或互市,不破坏各民族固有的社会与文化,使民族地区在统一国家中各自按本来的传统发展。正是这样的来来往往,分化聚合,形成了生活方式、礼仪、信仰等一系列民族间新的互动重构以及一次又一次民族血脉遗产的积淀。——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民族区域治理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以国际会议的方式处理区域大战后的和平安排问题,史无前例。参加和谈的各类国际行为体多达两百个左右,会务本身就极其庞杂,达成协议堪称奇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无论荷兰和瑞士的独立,还是德意志诸邦的主权,均得到确认。——李春放《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材料二

联合国之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联合国宪章》(1945年)(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召开的背景及意义。(2)据材料一、二,概括两者在处理国际争端方面的相同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19.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边疆治理,并能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边疆治理的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统一以后的王朝国家是以其统治的中心区域来界定边疆的,其范围取决于自身统治能力的大小,以及中原王朝与周边其他民族的关系。秦以后不同王朝国家边疆治理的基本方略都是“守中治边”。同时,“使四夷之臣,各守其地”,采取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后又实行了土司制度。王朝国家还用夏变夷,实施教化;采取在边疆驻扎军队、发展交通、移民戍边、发展经济和对少数民族战争征服等方式。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领导集体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处理国家面临的边疆问题。这些措施包括:开展民族工作,疏通民族关系,解决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问题;把统一的政权组织建立到边疆的基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进行社会改革;将完成任务的边疆军队成建制地在当地转业,实行军垦;从内地向边疆移民;安排国家建设项目;把部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安排到中央或省级政权系统中。——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边疆治理措施的意义。20.[新中国熊猫外交]材料

新中国的“熊猫外交”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1957年,中国政府将大熊猫“平平”和“碛碛”以“国礼”的形式赠送给前苏联政府和人民。1972年,中国将两只大熊猫“玲玲”和“兴兴”作为友谊大使赠送给美国。同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赠予日本“兰兰”和“康康”两只大熊猫。从1957年到1982年,中国共赠送给9个国家23只大熊猫。“熊猫外交”的演变经历赠送、租借、合作研究三种方式。1982年,出于对濒危动物的保护,中国不再向国外赠送大熊猫,转而提出了大熊猫租借方案——国外的动物园可以采用短期租借大熊猫的方式进行巡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熊猫,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进一步宣布停止商业目的的熊猫出租。1994年开始,又以科研合作的方式送大熊猫出国。——摘编自武新明《新中国的曲线外交》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的熊猫外交”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历史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辽时期中国。辽朝皇帝以及南面臣僚在重大活动中都穿汉服,是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反映出辽宋民族交融加强,B项正确;辽朝官员穿汉服是在学习汉族制度,并非单纯出于喜爱汉族服饰,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辽朝官员的服饰,而非宋辽关系,排除C项;封建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仅凭服饰情况不能断定契丹族逐渐封建化,排除D项。故选B项。2.C【详解】本题是组合类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咸选用经明行修之人,虎贲卫士皆习孝经”可知儒家思想成为选官标准,说明东汉王朝在国家治理中重视教化风俗,②正确;“匈奴子弟亦游太学,是以教立于上,俗成天下”说明匈奴受汉文化影响,匈奴逐渐汉化,民族交往交流得以推进,③正确;②③正确,C项正确;郡县由中正官依据德行和家世选拔人才属于九品中正制内容,在曹魏时期开始推行,①错误,排除A项、B项;理学在宋代开始兴起,④错误,排除B项、D项。故选C项。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渐被王化,风俗渐移,而登科入仕者累有其人”“文教丕扬”“务本兴行”可知,明清时期在贵州地区实行科举制,促进了当地的文化发展,并且推动当地士子进入行政系统,有利于当地的文化发展,促进明清时期文化上的一统,C项正确;明清时期文化重心本身就在南方,但并不在贵州地区,排除A项;仅凭科举制一项措施无法完成少数民族封建化,且清朝对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当地的少数民族在政治上并未封建化,排除B项;改土归流是设置流官进行管理,科举制是选拔官员,两者并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唐代的音乐中有很多是改编自少数民族的音乐,这体现了唐代文化的兼容并包,C项正确;外来文化是当时的主流,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三教合一,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唐代音乐的来源,而非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她的生平载于《二十五史》的《隋书》《北史》和《资治通鉴》等正史”“冼夫人文化在粤、桂、琼地区极具感召力”等信息可知,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冼夫人作为岭南杰出俚人大首领,归附了隋朝,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冼太夫人主要是得到统治者肯定,其事迹被载于史册,广泛流传,反映了民族认同意识逐渐加强,D项正确;材料的重点不在于人们崇拜英雄,而在于正史以及当今对冼夫人的认同,反映的是民族认同意识,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儒家思想,冼夫人的故事能够体现民族认同,但没有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B项;仅通过一个女性少数民族首领不能得知岭南地区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且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封建社会,女性整体的社会地位较低,没有“逐渐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部族自治,按照户口多少划分部族首领的封邑大小。同时,将这些部族安置在边郡,对其人民进行授田、征兵等编户化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政府对于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实行部族自治,并且将这些部族安置在边郡,其目的在于稳定边疆地区,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D项正确;“践行因俗而治理念”是特点,而不是这各管理政策的目的,排除A项;“推进民族间交流交融”是该政策的影响,不是其目的,排除B项;“完善户籍管理制度”是表明现象,不是本质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说明该条约承认国家主权,政治和宗教不能干预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A项正确;《万国公法》是美国法学家、外交官亨利·惠顿写的一部国际法著作,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与神圣罗马帝国无关,排除C项;《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A项。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欧洲人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可知,中古时期,欧洲人将宗教、地区的概念放在民族国家之前,说明这一时期西欧人的国家观念十分淡薄,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欧洲人国家观念的淡薄,并不能说明各文明间的交往和交流减少,排除A项;材料内容和庄园经济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宗教在中古时期的西欧人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不能体现宗教是否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排除D项。故选C项。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8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查西洋各国每有因辩论之事,两国争持未能平允,而又不欲轻于用兵,于是知照该国”“提出‘缓索伊犁’来开启与俄谈判的端口”及所学可知,曾纪泽引用国际法维护国家主权,通过与俄国的谈判成功收回了伊犁地区,B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近代外交体系是否建立,排除A项;材料是说明清朝官员维护国家主权,排除C项;材料是说明清朝官员维护国家主权,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的加深,排除D项。故选B项。10.B【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52年至200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52~2002年部分年份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和在校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及所学可知,材料显示民族自治地方教育的发展情况,没有提及政府的教育政策,①项错误;这一时间,特别是1978年以来,民族自治地方各类学校均有较快发展,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②项正确;材料显示民族自治地方教育的发展情况,体现不出区域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信息,表述不准确,③项错误;材料反映了1952年至2002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和在校学生人数总体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说明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④项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1.B【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本题考查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正式颁布实施,②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③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④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间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④,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0年至2008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00年至2008年,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断上升,体现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基础不断巩固,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基础不断巩固,未提及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排除B项;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少数民族地区不实行高度自治,排除C项;“各民族之间的发展水平已经接近”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理解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及所学知识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民族政策,而非基层民主,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A【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19年(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主要面向亚洲搭建的重要对话合作机制——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这一活动有利于凝聚亚洲发展共识,促进各国共同发展,①正确;“掀起了建交的新高潮”说法错误,此时亚洲国家已基本同中国建交,②错误;据材料“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可知,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推广,体现了中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③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不能据此推断中国对联合国国际事务核心作用的支持,④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②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1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中国政府拒绝苏联提出的要求,反映了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B项正确;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而题干是苏联与新中国的关系,排除A项;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要首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干净,然后再考虑建交问题。苏联不是帝国主义国家,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不涉及中国与苏联,排除D项。故选B项。16.A【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当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八大2012年召开,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①正确;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②正确;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③正确;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金砖国家间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不属于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④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7.特点:治理手段丰富多样;实施统一的行政管理;因俗而治,尊重各民族传统。(答出两点即可)意义: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民族交融),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三点)【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汉王朝对民族地区根据其各种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进行和亲或互市,不破坏各民族固有的社会与文化,使民族地区在统一国家中各自按本来的传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治理手段丰富多样;实施统一的行政管理;因俗而治,尊重各民族传统。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民族区域治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民族交融),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18.(1)背景:欧洲三十年战争(国家利益纷争加剧);民族国家兴起。意义:结束欧洲混战局面;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国家主权原则;开创用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2)观点:倡导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评析: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合作;推动国际法的发展;有利于全球治理机制的完善;反映人类的愿景和时代的追求。【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欧洲。第一小问问背景,根据材料“处理区域大战后的和平安排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经历了三十年战争;根据材料“参加和谈的各类国际行为体多达两百个左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国家兴起。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结束了三十年的欧洲战争;根据材料“无论荷兰和瑞士的独立,还是德意志诸邦的主权,均得到确认”可知,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国家主权原则;根据材料“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以国际会议的方式处理区域大战后的和平安排问题,史无前例”得出开创用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2)本题是对比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和当代世界。第一小问相同观点,根据材料一中“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以国际会议的方式处理区域大战后的和平安排问题”,及材料二中“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得出,两者相同观点是倡导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第二小问评析,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和平发展的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合作;推动国际法的发展;有利于全球治理机制的完善;反映人类的愿景和时代要求。19.(1)特点:受到中原王朝自身实力的影响;以中心区域引领辐射周边地区(守中治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注重以华夏文化影响边疆民族的文化;恩威并用,多措并举。(2)意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理;完善了国家政权系统;加强了边防,有利于边疆稳定;改变了边疆地区的人口结构,促进了边疆开发;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秦统一以后的王朝国家是以其统治的中心区域来界定边疆的,其范围取决于自身统治能力的大小,以及中原王朝与周边其他民族的关系”得出受到中原王朝自身实力的影响;根据材料“秦以后不同王朝国家边疆治理的基本方略都是‘守中治边’。同时,‘使四夷之臣,各守其地’,采取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后又实行了土司制度”得出以中心区域引领辐射周边地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根据材料“王朝国家还用夏变夷,实施教化;采取在边疆驻扎军队、发展交通、移民戍边、发展经济和对少数民族战争征服等方式”得出注重以华夏文化影响边疆民族的文化和恩威并用,多措并举。(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当代中国。意义:根据材料“开展民族工作,疏通民族关系,解决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问题;把统一的政权组织建立到边疆的基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进行社会改革;将完成任务的边疆军队成建制地在当地转业,实行军垦;从内地向边疆移民;安排国家建设项目”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理、完善国家政权系统、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利于边疆稳定、改变边疆地区的人口结构、促进边疆开发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等角度进行分析。20.论题:新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