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赣州市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赣州市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赣州市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赣州市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如下四字,它们依次象形:植物生长的形状;草木繁茂之状;果实累累,谷物成熟;谷物藏于仓廪之中。由此可以得出()A.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B.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C.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D.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2。《汉书·食货志》记载: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述的生产工具主要用途是()A.冶铁B.灌溉C.防洪D.播种3.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4.“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就开始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下列是对这段材料的认识,其中最准确的是A.英国是当时最大的奴隶贩子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C.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D.罪恶的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5.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史实推论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A.l个 B.2个 C.3个 D.4个6.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有关这种经济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种现象典型的代表国家有美国和德国B.这现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C.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D.推动近代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建立7.“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新思想的萌发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8。《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A.民族独立富强B.发展资本主义C.工业化的实现D.实现民主政治9.“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这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0。。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报告中指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全方位”主要是指() A.全国范围对外开放 B.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 C.全行业的对外开放 D.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11.“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上述观点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A.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深化改革开放将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12.1985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对比一面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地里插秧;另一面是忙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标题是美国人“担心"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

A.中国不再是农业大国

B.中国人不再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

C.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D.高档消费使人们滋长资产阶级享乐思想

13.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②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③“都到了啥年代了,你老还不会用手机,哪怎么行?”④秋菊偷偷地跟上一些妇女去掐喂牲口的苜蓿……后来掐不到,只好掐一些小麦叶子回来用麸子拼成菜疙瘩。上述按相关记录的事件先后排序应该是()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14。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一般符合三个条件,即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相当的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对应有误的是 A.戊戌变法模式: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15.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16。小明的爷爷生活在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他先后在外商轮船公司打工,后他到与之相邻的第一家中国江海运输业的轮船公司工作,那么他应该生活在A.广州B.天津C.上海D.福州17.“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18。美国经济危机期间,胡佛政府曾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实施“自愿联合政策”,为此,政府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这说明胡佛政府()A。积极推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应对经济危机B.寄希望于企业的自由合作与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C.通过协调各部门企业活动,缓和社会矛盾D。调节雇主与工人的矛盾,增加就业机会19。“1932年,罗斯福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同胡佛展开了下一届总统竞选,并最终赢得了广大选民的心,以绝对优势入主白宫。"其中罗斯福最能赢得广大选民之心的是()A。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B。亲和的形象C。出众的口才和渊博的知识D.独到的政治见解20。下列选项与罗斯福新政相吻合的思想主张是()A、“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是最可怕的事情"C、“我们(政府)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的平衡"D、“只要大企业得到繁荣,失业者最终也会得到好处”21.凤凰卫视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C.福利制度可消除贫富差距D。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22.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年代1950196019701980与日本+2。4+2。0—15.9—19。4与欧共体+2.0+10。7-5。8-17。8该表准确反映了①二战后美国经济急剧衰退②二战后日本、欧共体经济的迅速发展③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快于欧共体④二战后资本主义陷入了经济危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3。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与以前的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相比,成为社会发展主要动力的应该是A、资本的积累

B、知识的创新

C、工具的革新

D、商品的增加24。1961—1963年我国大规模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据史料记载,1961—1962年两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全国吃商品粮的城镇人口,从1961年到1963年6月共减少2800万人。关于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最合适的是:A.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导致城市粮食供应紧张 B.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C.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受挫 D.险恶的国际环境迫使我们转移城市人口25.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年份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40%38%36%34%31%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8%34%43%37%36%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2%27%37%36%43%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3分,共50分)26。。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西汉]《礼记》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分)(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2分)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

齐,齐为大国。”——《史记·齐太公世家》材料二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境内之民皆曰:“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是故豪杰皆可变业,务学《诗》、《书》,随从外权,上可以得显,下可以求官爵;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具备,国之危也。民以此为教者,其国必削。-—《商君书·农战》材料三这些非凡的远航探险在1433年却由于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倘若在欧洲,这种停止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中国的皇帝的确能发布一道道对整个国家有约束力的命令;欧洲绝无这样的皇帝……西北欧的商人也与中国的商人完全不同……(他们的)这种权力和声望保证了任何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法令是不可能实施的……欧洲对外国产品有真实的需要和强烈的需求,而中国完全不是如此。——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1700年到1820年,中国的GDP世界第一,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1820年,中国的GDP约为英国的7倍,1870年仍是英国的1。8倍,且大于英法的总和,直到1890年美国才超越中国夺得全球第一.但清朝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低,农业产品如茶叶、粮食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大.1890年,中国现代制造业仅占GDP的0。1%,加上现代运输业和商业也仅占0。5%,武器严重依赖进口。—-安格斯《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五

1998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到88.8%,出口额达1615。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35.7倍,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6。2%,连续4年超过纺织品,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57.6%。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13。9%;机械及设备出口增长17。5%。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分类有交叉)增长13。1%。

-—数据中国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请回答:⑴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材料反映的经济思想。(4分)⑵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皇帝的一纸命令"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2分)⑶据材料四指出近代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从经济模式和政治统治的角度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