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长沙市雨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试卷共22道题,测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由于中国古代体育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东方文化的传统思维模式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方智慧的体育文化特质不同程度地呈现在不同的运动形式之中。

②弱化竞争性的人格培养模式。中华传统文化中原始朴素的和谐理想、中和融通的宽和精神,决定了古代多数体育形式在竞技中对抗性的弱化。中华民族的务实精神,催生了古代运动活动在由表及里的身体机能调节过程中,通过无形精神的升华,达到人格培养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古代体育求竞求动的生命张力,如古代射箭、龙舟竞渡、舞龙舞狮、弈棋等众多运动形式所,强调的身体锻炼与心理素质、精神升华与自然和谐关系等,都是传统文化影响下人格培养模式的显现,而这一模式就是在多数体育形式弱化竞争性的前提下形成的。

③凸显教育与社会功能的运动形式。中华传统伦理教育观念,贯穿于古代体育的发展中,汉魏以来,诸多运动形式深受传统学风、士风影响,不同程度地凸显出寓艺于教的特色。如射礼、赛车等活动,西周时被纳入六艺的教育体系,并形成了一整套体育教育规仪。明人汇编的《蹴鞠谱》中指出参与蹴鞠活动者“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等。这类体育运动理念的展现与相关规仪的要求,凸显了古代体育所具有的教育与社会功能的示范意义,“与众乐乐”的推广效果。宋元以后,多数体育活动形式开始冲破“礼仪”束缚,出现了娱乐化趋势,如水嬉、蹴鞠、马球以及其他民俗游乐项目,其表演性、游戏性、趣味性特色愈来愈明显。在宋代瓦舍一类市民综合性娱乐场所中,不但出现了民间自发组织的业余运动团体,而且娱乐式竞赛形式也更多样化。这种体育项目的广泛普及及其平民化的推广模式,体现出古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与众乐乐”的文化特质。

④体美合一的艺术展现。中国古代体育所蕴含的身心一体思想,使其体美合一的特点表现得殊为突出,中国古人主张的神与形、人为与自然有机的统一“美”,成为古代体育的重要文化特质。如“六艺”中的体育形式“射”“御”,之所以与“艺”联系在一起,就是古人体育亦“习艺”理念的体现,反映出体育活动已超越自身的生命活动,成为“美的追求”的文化展现,当然这种“美”是通过运动形式表现出来的,是古代体育运动体美合一的艺术再现。

⑤当代,随着人类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由中国古代体育演进而来的中国传统体育,其强调个人身心同步发展,着眼于直接深入心理意识和内部生理功能的运行模式,将会为当代体育提供一种新的以促进人类健康发展为目的的运动模式,并与世界现代竞技体育一起,共同为人类体育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节选自崔乐泉《中国古代体育精神及其文化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受和谐理想,宽和精神和务实精神影响,中国古代多数体育形式缺失了竞争性。

B.《蹴鞠谱》中记载的对参与蹴鞠活动者的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教育观念。

C.宋元以后很多体育活动形式娱乐化,开始冲破“礼仪”束缚,其教育功用随之变弱。

D.体美合一反映了古人神形统一的审美主张,因而成为中国古代体育重要的文化特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既详细论述了中国古代体育的文化特质,也简要指出了它的当代意义。

B.文章整体为总分总式结构,集中阐述了中国古代体育逐步形成的文化特质。

C.文章多次使用“射”这一论据,论证了中国古代体育的不同的文化特质。

D.文章语言简明,论述风格质朴平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古代龙舟竞渡、舞龙舞狮,弈棋运动形式相比,现代竞技体育可能更具求竞求动的生命张力。

B.古代体育运动形式如果不能寓艺于教,没有相关的规仪、理念,就无法实现其教育与社会功能。

C.中国古代体育应该经历了从部分人群推及平民大众、从恪守“礼仪”延及注重娱乐发展过程。

D.当代应该提倡中国传统体育注重身心同步发展的运动模式,因为这将有利于促进人类健康发展。

材料一

①长期以来,中国乡村建设的努力从未停步。21世纪以来,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到“乡村振兴”被提为国家战略,乡村作为一种整体的、系统的生态空间和文化场域,其蕴藏的巨大价值潜力正日益显现。

②乡村的过去在我们心中,乡村的未来在我们手上。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尤应树立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念,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应有之力。

③文化产业是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内容。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旨在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整体格局。乡村应在深入发掘自然景观与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一是依托乡村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将传统的乡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将传统的人文资源与现代的生产体系相融合,实现乡村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二是挖掘优秀传统民俗节庆资源,培育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节庆会展业。民俗节庆、农事节气和传统赛事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三产有机融合的重要载体。三是在乡村生态美学建设的基础上,利用文化与旅游天然的耦合性,组织具有仪式感、参与性、场景化的乡创活动,推动乡村文旅融合。

④艺术创生是激活乡村美学的重要手段。2007年发起的“许村计划”、2011年发起的“碧山计划”、2016年发起的“贵州雨补鲁村艺术计划”等,都是在艺术介入社会理念的推动下对当代艺术下沉、公共艺术下乡的文化实践。艺术介入乡村不只是简单的村容焕新,而是综合的审美创造。艺术乡建中蕴含的是一种艺术化的生活,需要思考“关系美学”问题,例如究竟是艺术面向还是社会面向,是艺术的再生还是乡村的再生。为了促进地方艺术的多元性发展,艺术创生需要深度介入地方性知识。

⑤数字技术是联结乡村世界的重要链路。当代社会高铁、高速公路、网络等硬件设施的出现,使乡村不再遥远。乡村的形象、风物在新媒体时代因短视频传播、电商直播而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乡村的资源禀赋、民族技艺因数字技术的赋能而实现了创新性发展,乡村的文化消费、产品营销也因数字技术的赋权而实现了市场空间的拓展。在云南省鹤庆县新华村,村民通过深入挖掘本土的资源特色,大力发展银铜器生产加工,赋予银器以新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引入直播电商等数字平台,实现银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⑥梁漱溟先生认为,“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目前乡村文化建设在公共服务、特色小镇、乡村旅游、村落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同时人口流失、乡村空心等老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挑战,标准化、模式化的现代文化对乡村特色的影响等新问题又时有发生。乡村振兴需要用审美的眼光去重新建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美学路径重现乡村传统文化,激发乡村产业活力,优化乡村治理结构,以达成地方“皆清洁、皆美丽、皆有秩序、皆可居住、皆可游览”,从而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

(摘编自李康化《探寻乡村振兴的文化方略》)

材料二

这样说来社会变迁常是发生在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新的环境发生了,人们最初遭遇到的是旧方法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生活上发生了困难。人们不会在没有发觉旧方法不适用之前就把它放弃的。旧的生活方法有习惯的惰性。但是如果它已不能答复人们的需要,它终必会失去人们对它的信仰,守住一个没有效力的工具是没有意义的,会引起生活上的不便,甚至蒙受损失。另一方面,新的方法却又不是现存的,必须有人发明,或是有人向别种文化去学习,输入,还得经过实验,才能被人接受,完成社会变迁的过程。在新旧交替之际,不免有一个遑惑、无所适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心理上充满着紧张,犹豫,和不安。这里发生了“文化英雄”,他提得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实验,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这种人可以支配跟从他的群众,发生了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和横暴权力并不相同,因为它并不是建立在剥削关系之上的;和同意权力又不同,因为它并不是由社会所授权的;和长老权力更不同,因为它并不是根据传统的。它是时势所造成的,无以名之,名之曰时势权力。

(摘编自《乡土中国》)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加持下,乡村潜力正日益显现,这是当代青年为乡村振兴贡献应有之力的根本原因。

B.文化产业是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内容,乡村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就必须将民俗节庆、农事,节气和传统赛事有机融合。

C.目前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就,虽然存在老问题,但是并不妨碍已达成乡村产业兴旺的总体目标。

D.在社会变迁之际,“文化英雄”有能力组织新的实验,可以支配跟从他的群众,从而发生了“时势权力”。

5.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阐述了在变革时代需要用新理念、新手段、新方法来应对新环境的观点。

B.乡村振兴面临着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挑战,需要用审美的眼光去解决问题。

C.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梁漱溟认为乡村建设实际上是中国社会之建设。

D.当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时,社会变迁就会发生,人们心理上会紧张、犹豫和不安。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推动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胡的事

孙犁

一天,天快黑了,老胡同着他那一部分开到这村里来。老胡的住处在一个铁匠家里。等铁匠家吃过晚饭,他去搬来一张桌子。桌子只有三条腿,他费了很大的事才把它支架起来。还有一个高脚凳。用白纸将桌面铺好,点上一个小灯碗,灯花很小,照在桌面上一个黄色的光圈;他就在这光圈里摊开一本书。老胡说自己是冀中区人,工作是写字,所以离不开桌子、凳子、灯和书本。

第二天老胡很早就起来了,他向山坡走去。现在正是秋收快完,小麦已经开始下种的时候,地全都掘好了,土是黑颜色,湿的。地,横的并排的,一垄垄伸到沙滩,像风琴上的键板。有许多枣树,枣叶还没落,却已经发黄,淡淡的,人工无论如何配不出那样的颜色。而在靠近村庄的楸树、香椿、梧桐、花椒、小叶杨的中间,一棵大叶白杨高高耸起。

到铁匠一家吃饭的时候,老胡才看见铁匠的女儿——叫梅的姑娘,十分可爱。小梅是父母的长女。父母每天打马掌铁,把烧饭、打水、割柴的事,全交给她做了。她整天放下东就西,从来看不见她停下休息。现时秋风起来,树叶子要落了。她每天到山沟里去,摘杏叶、槐叶、楸树叶,回来切碎了,渍在缸里做酸菜。她的走动很敏捷,近乎潇洒,脚步迈出去,不像平常走路,里面有过多的愉快、希望。

秋末,山风很大,刮了一整夜还没停下。第二天,一起身,小梅手里提看一个白布口袋,披上一件和她的身体绝不相称的破棉袄走出去了。老胡问她母亲,知道是要去拾风落枣子,就要帮她去拾。老胡披上他那件新发的黑布棉袄,奔到山坡上去。小梅走到山顶上了,那里风很劲,只好斜着身子走,头发竖了起来,又倒下去。老胡看见她的脸和嘴唇冻得发白,声音也有些颤。

爬过一个山,就到了一个山沟里面,小梅飞跑到枣树丛里去。一夜风,枣树的叶子全落了,并且踪影不见。小梅跳来跳去地捡拾地下的红枣。老胡也跟在后面拾。打枣时遗漏在树尖上的枣,经过了霜浸风干,就甜得出奇。小梅把这一片地里的捡完了,就又爬上一层山坡去,直到口袋满满的。

回到家里,老胡已经很疲倦,只和小梅的母亲夸了夸小梅能干,就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了。小梅把枣晒到房顶上去,又到菜园里拔萝卜了。然后装在篮子里提回来,坐在门槛上切去萝卜茎和叶,把那些肥大白嫩的萝卜堆在她的脚下,又摩去它们的毛根。她劳动着,不说一句话。

阴历十月底,这里飞了一场小雪。雪后,老胡五年不见面的妹妹,从冀中区过来,绕道来看哥哥。这天,老胡的脸,快乐得发着红光。铁匠的女人也慌忙来问,老胡向她们介绍。

“喂,房东,你看,这是咱的妹妹,今年才十七岁,可是十三岁上就参加军队了哩!”又对靠在墙角上的小梅说:“小梅,你看,我也有一个妹妹,和你同岁呀!”

妹妹也笑着说:“哥,你房东的小姑娘多俊啊!”

老胡坐在妹妹身边,问了相熟的同志们和家乡的情形,又问妹妹在这次反“扫荡”里的经过。

妹妹说,反“扫荡”开始的时候,麦子刚割了,高粱还只有一尺高。她同三个女同志在一块,其中小胡和大章,哥哥全认识。敌人合击武饶的那天,小胡被俘了去,牺牲了。她同大章向任河大地区突击,大章又被起先充好人给她们带路的汉奸捉住了。她一个人奔跑了半个多月,后来找到关系,过路西来。

妹妹要赶路,说得很乱很简单。最后说,她们不久就回冀中区去……

老胡送妹妹,送了差不多有八里路才回来。别人不知道老胡心里的愉快,他好像新得到一个妹妹,她已经不是一个孩子,是一个知道很多又做过许多事的妹妹了。

这天夜里,又起了风。风呼呼地响,山谷助着声威。从窗孔望出去,天空异常晴朗,星星在风里清寒可爱。感情像北来的风,从幽深的山谷贯穿到外面:几年不见的家乡的田园,今天跟着妹妹重新来到老胡的眼前了,它带着可爱的战斗的身段,像妹妹的勇敢一样。

这一晚,老胡想的很久,灯光爆炸跳跃。在老胡的心里,那个热爱劳动的小梅和热爱战斗的妹妹的形象,她们的颜色,是浓艳的花也不能比,月也不能比;无比的壮大,山也不能比,水也不能比了。

1942年11月20日夜记于山谷左边的小屋(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桌子只有三条腿,他费了很大的事才把它支架起来”,暗示铁匠家生活艰难,为小梅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

B.小说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如第二段景物描写,寥寥数笔就描绘了一幅秋景图;又如对小梅的刻画,没有细腻描写却形象鲜明。

C.小说塑造的人物小梅、老胡的妹妹各具神采,代表了不同群体中的女性形象,但总体来看,老胡的妹妹牺牲更多,形象更为高大。

D.小说语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又把简练和细腻、直率和含蓄、清淡和浓烈和谐统一了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8.茅盾曾评价孙犁的小说:“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请根据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9.小说通过诗情画意的描写极力讴歌了人性之美。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讴歌了哪些人性之美。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①“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赴长安应试途中。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的意绪。

B.“长亭酒一瓢”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样,都蕴含着惜别的离情。

C.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

D.颈联亦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水声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1.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①,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②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予信宿③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跨蹇④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

(节选自《檀园集》卷八)

[解释]①匌匒(gédá):重叠的样子。②菰(gū)蒲:水生植物。③信宿:连宿两夜。④跨蹇(jiǎn):骑着蹇驴或驽马。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可十余里磴几不可登

B.是日跨蹇而归是月丁未

C.顾而乐之蚓无爪牙之利

D.殆不能去我从去年辞帝京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B.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C.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D.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14.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游西山途经之地,用“掩映”“渺然”“缀发”“零乱”“翩翻”等一系列极富美感的词语,勾画出一幅充满野趣的江南图画。

B.文中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景物,如“湖烟乍起,岚润如滴”,语言朴素淡雅,耐人寻味。

C.文章寓情于景,用拟人笔法写柳态,景与情同至相生。

D.全文表述出沉醉于西山景色之中,潇洒自如,怡然自得的情感。

15.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

三、语言积累与运用

16.用经典诗文名句完成填上空。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刘寄奴的驰骋战场,所向披靡。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了当一种幽怨和深深思念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描述出来,只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的感觉。

(3)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也用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4)苏轼的作品中多有跟曹操的战船有关的句子,《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顺江而下的壮阔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形象描画出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

(5)《短歌行》中用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为明月,表述了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德智体美劳”,体育向来是教育体系中_____________的一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成绩斐然。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广泛_____________。事实上,()一些地方的校园体育,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存在课程课时不足、活动组织滞后、场地设施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等。

体育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尚未真正有机结合。体育之于成长的价值,在于让孩子学会如何在规则_____________下赢,也学会如何正确得体地面对输,更在于通过掌握技能、养成习惯、增强意识的体育终身教育,全面发展体质、才智和意志并将之_____________为一体,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热爱。在体育与教育之间搭建通道,助力孩子完成成长这场长跑,还需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携手、务实努力,既夯实硬件的“基石”,也填平认知的“洼地”。帮助孩子增强参与体育运动、接受体育终身教育的意识并提高他们的能力,有益于他们更好地健康成长。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或缺传颂约束融合

B.举足轻重传颂束缚融和

C.举足轻重传播束缚融和

D.不可或缺传播约束融合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许多孩子缺乏体育锻炼是成为“小眼镜”“小胖墩”的一个重要原因。

B.成为“小眼镜”“小胖墩”的许多孩子,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体育锻炼。

C.许多孩子成为“小眼镜”“小胖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体育锻炼。

D.许多孩子成为“小眼镜”“小胖墩”,缺乏体育锻炼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19.下面是一位同学参加颁奖会的发言片段,其中有几处词语使用不当,下列选项中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今天,我十分荣幸莅临本次颁奖会。我谨代表我校全体同仁向忝列优秀行列的同学致以诚挚的敬意!你们的青春故事有正能量,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此,我想惠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A.“莅临”改为“惠临”B.“同仁”改为“同学”

C.“忝列”改“荣列”D.“惠赠”改为“赠送”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某中学将举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分享会。你作为活动组织者,在审阅流程时发现主持人开场白存在不合逻辑和内容空泛的问题,请根据要求对其进行优化。

同学们,你可曾被一部作品触动心灵?你可曾因一句警言茅塞顿开?你可曾为一个人物潸然泪下?只有迷恋文学作品,才能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我们为何需要在青春时代阅读大量文学作品?因为这是形成成熟的专业知识体系的根本。只要打开我们的眼界,我们必将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便是阅读的魅力!

上述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①不是只有迷恋文学才能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2020年9月21日,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主办的“青春在战疫中绽放”全国巡回宣讲团首场宣讲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医务工、部队官兵、公安民警、青年学生、企业职工、少先队员等首都各界代表700多人参加。八位宣讲团成员,通过讲述在战疫一线的奋斗故事,真情阐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引起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该宣讲团还将分三组赴部分省份开展宣讲活动,并在武汉举办大型宣讲报告会,在广大青少年中持续掀起学习先进典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投身强国伟业的热潮。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社会有个流行词叫“躺平”,也就是愿意在驾轻就熟的领域待着,不想再费劲向前了。但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安于现状,追求舒适,会成为进步的障碍。青春与成长,都应该从不躺平开始。

阅读后,你有何感想?请写下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长沙市雨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解析解答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试卷共22道题,测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由于中国古代体育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东方文化的传统思维模式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方智慧的体育文化特质不同程度地呈现在不同的运动形式之中。

②弱化竞争性的人格培养模式。中华传统文化中原始朴素的和谐理想、中和融通的宽和精神,决定了古代多数体育形式在竞技中对抗性的弱化。中华民族的务实精神,催生了古代运动活动在由表及里的身体机能调节过程中,通过无形精神的升华,达到人格培养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古代体育求竞求动的生命张力,如古代射箭、龙舟竞渡、舞龙舞狮、弈棋等众多运动形式所,强调的身体锻炼与心理素质、精神升华与自然和谐关系等,都是传统文化影响下人格培养模式的显现,而这一模式就是在多数体育形式弱化竞争性的前提下形成的。

③凸显教育与社会功能的运动形式。中华传统伦理教育观念,贯穿于古代体育的发展中,汉魏以来,诸多运动形式深受传统学风、士风影响,不同程度地凸显出寓艺于教的特色。如射礼、赛车等活动,西周时被纳入六艺的教育体系,并形成了一整套体育教育规仪。明人汇编的《蹴鞠谱》中指出参与蹴鞠活动者“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等。这类体育运动理念的展现与相关规仪的要求,凸显了古代体育所具有的教育与社会功能的示范意义,“与众乐乐”的推广效果。宋元以后,多数体育活动形式开始冲破“礼仪”束缚,出现了娱乐化趋势,如水嬉、蹴鞠、马球以及其他民俗游乐项目,其表演性、游戏性、趣味性特色愈来愈明显。在宋代瓦舍一类市民综合性娱乐场所中,不但出现了民间自发组织的业余运动团体,而且娱乐式竞赛形式也更多样化。这种体育项目的广泛普及及其平民化的推广模式,体现出古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与众乐乐”的文化特质。

④体美合一的艺术展现。中国古代体育所蕴含的身心一体思想,使其体美合一的特点表现得殊为突出,中国古人主张的神与形、人为与自然有机的统一“美”,成为古代体育的重要文化特质。如“六艺”中的体育形式“射”“御”,之所以与“艺”联系在一起,就是古人体育亦“习艺”理念的体现,反映出体育活动已超越自身的生命活动,成为“美的追求”的文化展现,当然这种“美”是通过运动形式表现出来的,是古代体育运动体美合一的艺术再现。

⑤当代,随着人类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由中国古代体育演进而来的中国传统体育,其强调个人身心同步发展,着眼于直接深入心理意识和内部生理功能的运行模式,将会为当代体育提供一种新的以促进人类健康发展为目的的运动模式,并与世界现代竞技体育一起,共同为人类体育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节选自崔乐泉《中国古代体育精神及其文化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受和谐理想,宽和精神和务实精神影响,中国古代多数体育形式缺失了竞争性。

B.《蹴鞠谱》中记载的对参与蹴鞠活动者的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教育观念。

C.宋元以后很多体育活动形式娱乐化,开始冲破“礼仪”束缚,其教育功用随之变弱。

D.体美合一反映了古人神形统一的审美主张,因而成为中国古代体育重要的文化特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既详细论述了中国古代体育的文化特质,也简要指出了它的当代意义。

B.文章整体为总分总式结构,集中阐述了中国古代体育逐步形成的文化特质。

C.文章多次使用“射”这一论据,论证了中国古代体育的不同的文化特质。

D.文章语言简明,论述风格质朴平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古代龙舟竞渡、舞龙舞狮,弈棋运动形式相比,现代竞技体育可能更具求竞求动的生命张力。

B.古代体育运动形式如果不能寓艺于教,没有相关的规仪、理念,就无法实现其教育与社会功能。

C.中国古代体育应该经历了从部分人群推及平民大众、从恪守“礼仪”延及注重娱乐的发展过程。

D.当代应该提倡中国传统体育注重身心同步发展的运动模式,因为这将有利于促进人类健康发展。

1.B2.B3.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缺失了竞争性”错误。依据第二段“中华传统文化中原始朴素的和谐理想、中和融通的宽和精神,决定了古代多数体育形式在竞技中对抗性的弱化”可知,应是“弱化了竞争性”。

C.“教育功用随之变弱”错误。依据第三段可知“宋元以后,多数体育活动形式开始冲破“礼仪”束缚,出现了娱乐化趋势,如水嬉、蹴鞠、马球以及其他民俗游乐项目,其表演性、游戏性、趣味性特色愈来愈明显”可知,“教育功用”文中并没有提到,于文无据。

D.“体美合一反映了古人神形统一的审美主张,因而成为中国古代体育重要的文化特质”错误。第四段原文“中国古代体育所蕴含的身心一体思想,使其体美合一的特点表现得殊为突出,中国古人主张的神与形、人为与自然有机的统一‘美’,成为古代体育的重要文化特质”可知,两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总分总式结构”这篇文章在结构上属于“总—分”的结构模式,第一段中“东方智慧的体育文化特质不同程度地呈现在不同的运动形式之中”已经强调了重点围绕“体育文化特质”来论述,之后的几个自然段分别写到了“弱化竞争性的人格培养模式”“凸显教育与社会功能的运动形式”“体美合一的艺术展现”“强调个人身心同步发展”,这几个“文化特质”并非“逐步形成的”,而是并列的关系。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就无法……”错误。第三段“明人汇编的《蹴鞠语》中指出参与蹴鞠活动者‘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等。这类体育运动理念的展现与相关规仪的要求,凸显了古代体育所具有的教育与社会功能的示范意义,‘与众乐乐”的推广效果’可知,“寓艺于教”“相关规仪、理念”只是举例分析,不能就此说无法实现教育与社会功能,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B。

材料一

①长期以来,中国乡村建设的努力从未停步。21世纪以来,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到“乡村振兴”被提为国家战略,乡村作为一种整体的、系统的生态空间和文化场域,其蕴藏的巨大价值潜力正日益显现。

②乡村的过去在我们心中,乡村的未来在我们手上。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尤应树立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念,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应有之力。

③文化产业是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内容。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旨在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整体格局。乡村应在深入发掘自然景观与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一是依托乡村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将传统的乡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将传统的人文资源与现代的生产体系相融合,实现乡村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二是挖掘优秀传统民俗节庆资源,培育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节庆会展业。民俗节庆、农事节气和传统赛事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三产有机融合的重要载体。三是在乡村生态美学建设的基础上,利用文化与旅游天然的耦合性,组织具有仪式感、参与性、场景化的乡创活动,推动乡村文旅融合。

④艺术创生是激活乡村美学的重要手段。2007年发起的“许村计划”、2011年发起的“碧山计划”、2016年发起的“贵州雨补鲁村艺术计划”等,都是在艺术介入社会理念的推动下对当代艺术下沉、公共艺术下乡的文化实践。艺术介入乡村不只是简单的村容焕新,而是综合的审美创造。艺术乡建中蕴含的是一种艺术化的生活,需要思考“关系美学”问题,例如究竟是艺术面向还是社会面向,是艺术的再生还是乡村的再生。为了促进地方艺术的多元性发展,艺术创生需要深度介入地方性知识。

⑤数字技术是联结乡村世界的重要链路。当代社会高铁、高速公路、网络等硬件设施的出现,使乡村不再遥远。乡村的形象、风物在新媒体时代因短视频传播、电商直播而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乡村的资源禀赋、民族技艺因数字技术的赋能而实现了创新性发展,乡村的文化消费、产品营销也因数字技术的赋权而实现了市场空间的拓展。在云南省鹤庆县新华村,村民通过深入挖掘本土的资源特色,大力发展银铜器生产加工,赋予银器以新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引入直播电商等数字平台,实现银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⑥梁漱溟先生认为,“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目前乡村文化建设在公共服务、特色小镇、乡村旅游、村落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同时人口流失、乡村空心等老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挑战,标准化、模式化的现代文化对乡村特色的影响等新问题又时有发生。乡村振兴需要用审美的眼光去重新建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美学路径重现乡村传统文化,激发乡村产业活力,优化乡村治理结构,以达成地方“皆清洁、皆美丽、皆有秩序、皆可居住、皆可游览”,从而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

(摘编自李康化《探寻乡村振兴的文化方略》)

材料二

这样说来社会变迁常是发生在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新的环境发生了,人们最初遭遇到的是旧方法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生活上发生了困难。人们不会在没有发觉旧方法不适用之前就把它放弃的。旧的生活方法有习惯的惰性。但是如果它已不能答复人们的需要,它终必会失去人们对它的信仰,守住一个没有效力的工具是没有意义的,会引起生活上的不便,甚至蒙受损失。另一方面,新的方法却又不是现存的,必须有人发明,或是有人向别种文化去学习,输入,还得经过实验,才能被人接受,完成社会变迁的过程。在新旧交替之际,不免有一个遑惑、无所适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心理上充满着紧张,犹豫,和不安。这里发生了“文化英雄”,他提得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实验,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这种人可以支配跟从他的群众,发生了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和横暴权力并不相同,因为它并不是建立在剥削关系之上的;和同意权力又不同,因为它并不是由社会所授权的;和长老权力更不同,因为它并不是根据传统的。它是时势所造成的,无以名之,名之曰时势权力。

(摘编自《乡土中国》)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加持下,乡村潜力正日益显现,这是当代青年为乡村振兴贡献应有之力的根本原因。

B.文化产业是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内容,乡村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就必须将民俗节庆、农事,节气和传统赛事有机融合。

C.目前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就,虽然存在老问题,但是并不妨碍已达成乡村产业兴旺的总体目标。

D.在社会变迁之际,“文化英雄”有能力组织新的实验,可以支配跟从他的群众,从而发生了“时势权力”。

5.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阐述了在变革时代需要用新理念、新手段、新方法来应对新环境的观点。

B.乡村振兴面临着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挑战,需要用审美的眼光去解决问题。

C.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梁漱溟认为乡村建设实际上是中国社会之建设。

D.当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时,社会变迁就会发生,人们心理上会紧张、犹豫和不安。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推动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D5.C

6.①乡村应在深入发掘自然景观与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培育特色文化产业。②用艺术创生激活乡村美学。③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使其得以广泛传播。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这是当代青年为乡村振兴贡献应有之力的根本原因”无中生有。材料一原文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尤应树立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念,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应有之力”。

B.“就必须将民俗节庆、衣事,节气和传统赛事有机融合”说法错误。材料一原文为“民俗节庆、农事节气和传统赛事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三产有机融合的重要载体”,只是重要载体,而非必须。

C.“虽然存在老问题,但是并不妨碍已达成乡村产业兴旺的总体目标”说法错误。首先,文中并没有说乡村存在的老问题不影响乡村产业兴旺目标的达成,其次,乡村产业兴旺目标尚未达成,而选项说已达成。

故选D。

本题考查学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C.“……因此……”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一“梁漱溟先生认为,‘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可知,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文章只是表述了两个观点,“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的观点,“乡村建设实际上是中国社会之建设”则是梁漱溟的观点。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乡村应在深入发掘自然景观与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一是依托乡村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将传统的乡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可以概括出:乡村应在深入发掘自然景观与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培育特色文化产业。

根据材料一“艺术创生是激活乡村美学的重要手段……艺术介入乡村不只是简单的村容焕新,而是综合的审美创造”可以概括出:应用艺术创生激活乡村美学。

根据材料一“数字技术是联结乡村世界的重要链路”“乡村的形象、风物在新媒体时代因短视频传播、电商直播而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乡村的资源禀赋、民族技艺因数字技术的赋能而实现了创新性发展”可以概括出:应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使其得以广泛传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胡的事

孙犁

一天,天快黑了,老胡同着他那一部分开到这村里来。老胡的住处在一个铁匠家里。等铁匠家吃过晚饭,他去搬来一张桌子。桌子只有三条腿,他费了很大的事才把它支架起来。还有一个高脚凳。用白纸将桌面铺好,点上一个小灯碗,灯花很小,照在桌面上一个黄色的光圈;他就在这光圈里摊开一本书。老胡说自己是冀中区人,工作是写字,所以离不开桌子、凳子、灯和书本。

第二天老胡很早就起来了,他向山坡走去。现在正是秋收快完,小麦已经开始下种的时候,地全都掘好了,土是黑颜色,湿的。地,横的并排的,一垄垄伸到沙滩,像风琴上的键板。有许多枣树,枣叶还没落,却已经发黄,淡淡的,人工无论如何配不出那样的颜色。而在靠近村庄的楸树、香椿、梧桐、花椒、小叶杨的中间,一棵大叶白杨高高耸起。

到铁匠一家吃饭的时候,老胡才看见铁匠的女儿——叫梅的姑娘,十分可爱。小梅是父母的长女。父母每天打马掌铁,把烧饭、打水、割柴的事,全交给她做了。她整天放下东就西,从来看不见她停下休息。现时秋风起来,树叶子要落了。她每天到山沟里去,摘杏叶、槐叶、楸树叶,回来切碎了,渍在缸里做酸菜。她的走动很敏捷,近乎潇洒,脚步迈出去,不像平常走路,里面有过多的愉快、希望。

秋末,山风很大,刮了一整夜还没停下。第二天,一起身,小梅手里提看一个白布口袋,披上一件和她的身体绝不相称的破棉袄走出去了。老胡问她母亲,知道是要去拾风落枣子,就要帮她去拾。老胡披上他那件新发的黑布棉袄,奔到山坡上去。小梅走到山顶上了,那里风很劲,只好斜着身子走,头发竖了起来,又倒下去。老胡看见她的脸和嘴唇冻得发白,声音也有些颤。

爬过一个山,就到了一个山沟里面,小梅飞跑到枣树丛里去。一夜风,枣树的叶子全落了,并且踪影不见。小梅跳来跳去地捡拾地下的红枣。老胡也跟在后面拾。打枣时遗漏在树尖上的枣,经过了霜浸风干,就甜得出奇。小梅把这一片地里的捡完了,就又爬上一层山坡去,直到口袋满满的。

回到家里,老胡已经很疲倦,只和小梅的母亲夸了夸小梅能干,就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了。小梅把枣晒到房顶上去,又到菜园里拔萝卜了。然后装在篮子里提回来,坐在门槛上切去萝卜茎和叶,把那些肥大白嫩的萝卜堆在她的脚下,又摩去它们的毛根。她劳动着,不说一句话。

阴历十月底,这里飞了一场小雪。雪后,老胡五年不见面的妹妹,从冀中区过来,绕道来看哥哥。这天,老胡的脸,快乐得发着红光。铁匠的女人也慌忙来问,老胡向她们介绍。

“喂,房东,你看,这是咱的妹妹,今年才十七岁,可是十三岁上就参加军队了哩!”又对靠在墙角上的小梅说:“小梅,你看,我也有一个妹妹,和你同岁呀!”

妹妹也笑着说:“哥,你房东的小姑娘多俊啊!”

老胡坐在妹妹身边,问了相熟的同志们和家乡的情形,又问妹妹在这次反“扫荡”里的经过。

妹妹说,反“扫荡”开始的时候,麦子刚割了,高粱还只有一尺高。她同三个女同志在一块,其中小胡和大章,哥哥全认识。敌人合击武饶的那天,小胡被俘了去,牺牲了。她同大章向任河大地区突击,大章又被起先充好人给她们带路的汉奸捉住了。她一个人奔跑了半个多月,后来找到关系,过路西来。

妹妹要赶路,说得很乱很简单。最后说,她们不久就回冀中区去……

老胡送妹妹,送了差不多有八里路才回来。别人不知道老胡心里的愉快,他好像新得到一个妹妹,她已经不是一个孩子,是一个知道很多又做过许多事的妹妹了。

这天夜里,又起了风。风呼呼地响,山谷助着声威。从窗孔望出去,天空异常晴朗,星星在风里清寒可爱。感情像北来的风,从幽深的山谷贯穿到外面:几年不见的家乡的田园,今天跟着妹妹重新来到老胡的眼前了,它带着可爱的战斗的身段,像妹妹的勇敢一样。

这一晚,老胡想的很久,灯光爆炸跳跃。在老胡的心里,那个热爱劳动的小梅和热爱战斗的妹妹的形象,她们的颜色,是浓艳的花也不能比,月也不能比;无比的壮大,山也不能比,水也不能比了。

1942年11月20日夜记于山谷左边的小屋(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桌子只有三条腿,他费了很大的事才把它支架起来”,暗示铁匠家生活艰难,为小梅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

B.小说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如第二段景物描写,寥寥数笔就描绘了一幅秋景图;又如对小梅的刻画,没有细腻描写却形象鲜明。

C.小说塑造的人物小梅、老胡的妹妹各具神采,代表了不同群体中的女性形象,但总体来看,老胡的妹妹牺牲更多,形象更为高大。

D.小说的语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又把简练和细腻、直率和含蓄、清淡和浓烈和谐统一了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8.茅盾曾评价孙犁的小说:“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请根据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9.小说通过诗情画意的描写极力讴歌了人性之美。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讴歌了哪些人性之美。

7.C8.①小说没有完整、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体现了“散文化”的特点,好像不讲篇章结构;

②小说以“老胡”这一人物贯穿始终,以老胡的所见所想所感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严谨;

③小说写了小梅的劳动场景和老胡妹妹的战斗场景,选材集中,情节简单;

④小说始终围绕对主要人物的赞美来写,表述了对在艰苦环境下人物身上体现出的勤劳、勇敢精神的赞美,主题集中。

9.①热爱劳动之美。小梅不停劳动,而且快乐,在她身上体现了普通劳动者的热爱劳动之美。

②亲情之美。妹妹的到来,让老胡无比高兴;妹妹的成长,让老胡无比愉快。老胡送别妹妹时,“送了差不多有八里路才回来”,兄妹情深体现了亲情之美。

③抵御侵略、敢于斗争之美。老胡的妹妹十三岁就参加了军队,在反“扫荡”斗争中历经艰险,但她并没有退却。在她身上体现了敢于斗争、永不屈服的人性之美。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老胡的妹妹牺牲更多,形象更为高大”错误。小说中,小梅代表了根据地的普通女性,老胡的妹妹代表了军队中的女性,笔下的她们是不同的女性形象的代表,没有高下之分。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分析小说的结构要从情节、线素、选材等方面考虑。从这篇小说的情节来看,小说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构成,体现了“散文化”的特点,从这点来看,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

同时,小说以“老胡”为叙述角度,他不仅独立做事,还参与并见证了小梅的“工作”,其形象贯穿全篇,以老胡的所见所想所感为线素,结构严谨。

结合“她每天到山沟里去,摘杏叶、槐叶、楸树叶,回来切碎了,渍在缸里做酸菜”“爬过一个山,就到了一个山沟里面,小梅飞跑到枣树丛里去。一夜风,枣树的叶子全落了,并且踪影不见。小梅跳来跳去地捡拾地下的红枣。老胡也跟在后面拾。打枣时遗漏在树尖上的枣,经过了霜浸风干,就甜得出奇。小梅把这一片地里的捡完了,就又爬上一层山坡去,直到口袋满满的”可知,写了小梅的劳动场景;结合“妹妹说,反‘扫荡’开始的时候,麦子刚割了,高粱还只有一尺高。她同三个女同志在一块,其中小胡和大章,哥哥全认识。敌人合击武饶的那天,小胡被俘了去,牺牲了。她同大章向任河大地区突击,大章又被起先充好人给她们带路的汉奸捉住了。她一个人奔跑了半个多月,后来找到关系,过路西来”可知,写了妹妹的战斗场景。着重写了小梅的劳动场景和妹妹的战斗场景,选材集中,情节简单。

结合“爬过一个山,就到了一个山沟里面,小梅飞跑到枣树丛里去……小梅把这一片地里的捡完了,就又爬上一层山坡去,直到口袋满满的”“小梅把枣晒到房顶上去,又到菜园里拔萝卜了。然后装在篮子里提回来,坐在门槛上切去萝卜茎和叶,把那些肥大白嫩的萝卜堆在她的脚下,又摩去它们的毛根。她劳动着,不说一句话”可知,小梅整天不停的劳动,表现了她的勤劳。小说始终洋溢着对根据地军民的赞美之情,表述了对在艰苦环境下人物身上体现出的勤劳、勇敢精神的赞美,主题集中。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人性之美,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人的品性之美。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小梅、老胡的妹妹,次要人物是老胡。

热爱劳动之美。结合“她每天到山沟里去,摘杏叶、槐叶、楸树叶,回来切碎了,渍在缸里做酸菜。她的走动很敏捷,近乎潇洒,脚步迈出去,不像平常走路,里面有过多的愉快、希望”可知,小梅是根据地普通女性的代表,她一天忙到晚,没有停歇的时候,但她依然愉快,热爱劳动。

抵御侵略、敢于斗争之美。结合“妹妹说,反‘扫荡’开始的时候,麦子刚割了,高粱还只有一尺高。她同三个女同志在一块,其中小胡和大章,哥哥全认识。敌人合击武饶的那天,小胡被俘了去,牺牲了。她同大章向任河大地区突击,大章又被起先充好人给她们带路的汉奸捉住了。她一个人奔跑了半个多月,后来找到关系,过路西来”可知,老胡的妹妹是根据地参军女性的代表,在反侵略的斗争中,她不惧牺牲,英勇无畏,在她身上体现了敢于斗争、永不屈服的人性之美。

亲情之美。小说还写了老胡和妹妹的情感之深厚,结合“雪后,老胡五年不见面的妹妹,从冀中区过来,绕道来看哥哥。这天,老胡的脸,快乐得发着红光”可知,五年不见面的妹妹绕道来看哥哥,老胡非常高兴;结合“别人不知道老胡心里的愉快,他好像新得到一个妹妹,她已经不是一个孩子,是一个知道很多又做过许多事的妹妹了”可知,在老胡心里妹妹已经不是一个孩子了,而是一个知道很多又做过许多事的妹妹了,看到妹妹的成长,老胡心里非常愉快;结合“老胡送妹妹,送了差不多有八里路才回来”可知,妹妹离开,老胡“送了差不多有八里路才回来”,这是亲情之美。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①“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赴长安应试途中。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的意绪。

B.“长亭酒一瓢”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样,都蕴含着惜别的离情。

C.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

D.颈联亦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水声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1.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10.C11.①远近结合(由近到远)。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再描绘四周的远景,写华山的“残云”,中条山的“疏雨”,随关城一路远去的“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声”。

②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赋予华山、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C.“凄寒萧瑟”错误。残云归岫,意谓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不是凄寒萧瑟。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述技巧的能力。

诗歌的首联写到秋天傍晚枫树随风飒飒作响,夜宿潼关驿楼自有瓢酒飘香,可以说从近处着笔,描写的近景。颔联和颈联写到几朵残云聚集在高耸的华山,稀疏的秋雨洒落到中条山上。遥看树色随着潼关山势延伸,黄河奔流入海涛声回旋激荡。华山的“残云”,中条山的“疏雨”,随关城一路远去的“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声”,是描绘的四周的景色,描写的是远景。

颔联和颈联中,“归”“过”“随”“入”这些动词的运用,赋予太华山、中条山、潼关山势、大海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通过这些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景物更加反衬出潼关驿楼周围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所以运用了化静为动(以动衬静)的手法。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①,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②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予信宿③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跨蹇④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

(节选自《檀园集》卷八)

[解释]①匌匒(gédá):重叠的样子。②菰(gū)蒲:水生植物。③信宿:连宿两夜。④跨蹇(jiǎn):骑着蹇驴或驽马。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可十余里磴几不可登

B.是日跨蹇而归是月丁未

C.顾而乐之蚓无爪牙之利

D.殆不能去我从去年辞帝京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B.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C.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D.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14.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游西山途经之地,用“掩映”“渺然”“缀发”“零乱”“翩翻”等一系列极富美感词语,勾画出一幅充满野趣的江南图画。

B.文中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景物,如“湖烟乍起,岚润如滴”,语言朴素淡雅,耐人寻味。

C.文章寓情于景,用拟人笔法写柳态,景与情同至相生。

D.全文表述出沉醉于西山景色之中,潇洒自如,怡然自得的情感。

15.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

12.B13.C14.B

15.转而往北,有一条十里平堤,堤上道路两旁都种着古老的柳树,参差不齐,互相掩映。那上百顷的澄湖,一眼望去,烟波浩渺。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A.第一句,可:大约,句子意思是:约十余里地;第二句,可:可以,句子意思是: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B.均解释“这”。句意:这天,骑着一匹驽马回来。/这月丁未日。

C.第一句,之:代词,代指眼前的景色,句子意思是:我在观赏的同时感到很快乐;第二句,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句子意思是: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

D.第一句,去:离开,句意:几乎不愿离去。第二句,去: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句子意思是: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湖中的菰蒲长得很零乱,水鸥和鹭鸶翩翩飞翔,使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图画之中。

“菰蒲零乱”与“鸥鹭翩翻”结构一致,都是完整的主谓句。“菰蒲”是句子的主语,“零乱”是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鸥鹭”是主语,“翩翻”是谓语,“鸥鹭翩翻”应独立成句,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文中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景物”“语言朴素淡雅”说法错误,文中“湖烟乍起,岚润如滴”等景物描写如诗如画,运用的是渲染的手法,着重营造了静寂幽美的意境;语言特点是清新明丽,而不是朴素淡雅。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折”,反转,改变方向;“北”,往北;“平堤十里”“澄湖百顷”,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十里平堤”“百顷澄湖”;“夹道”,道路两旁。

参考译文:

走出西直门,经过高梁桥,约十余里地,便到了元君祠。转而往北,有一条十里平堤,堤上道路两旁都种着古老的柳树,参差不齐,互相掩映。那上百顷的澄湖,一眼望去,烟波浩渺。西山重重叠叠,与湖中的波光水影一上一下。远远望见功德古刹和玉泉山脚下的亭榭。那红色的大门和绿色的瓦片,青青的树林和苍翠的山峦,互相映发。湖中的菰蒲长得很零乱,水鸥和鹭鸶翩翩飞翔,使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图画之中。我在金山寺和碧云寺、香山寺住了两夜;这天,骑着一匹驽马回来,我从青龙桥走上平堤,让马随心所欲地走着。这时,晚风正清,湖上的烟雾刚刚升起,那烟岚使人感到其中充满了水气,柳树正在枝繁叶茂之时,我在观赏的同时感到很快乐,几乎不愿离去。

三、语言积累与运用

16.用经典诗文名句完成填上空。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刘寄奴的驰骋战场,所向披靡。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了当一种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描述出来,只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的感觉。

(3)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也用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4)苏轼的作品中多有跟曹操的战船有关的句子,《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顺江而下的壮阔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形象描画出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

(5)《短歌行》中用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为明月,表述了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金戈铁马②.气吞万里如虎③.别有幽愁暗恨生④.此时无声胜有声⑤.(故)不积跬步⑥.无以至千里⑦.舳舻千里⑧.樯橹灰飞烟灭⑨.明明如月⑩.何时可掇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幽”“跬”“至”“舳舻”“樯橹”“掇”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德智体美劳”,体育向来是教育体系中_____________的一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成绩斐然。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广泛_____________。事实上,()一些地方的校园体育,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存在课程课时不足、活动组织滞后、场地设施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等。

体育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尚未真正有机结合。体育之于成长的价值,在于让孩子学会如何在规则_____________下赢,也学会如何正确得体地面对输,更在于通过掌握技能、养成习惯、增强意识的体育终身教育,全面发展体质、才智和意志并将之_____________为一体,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热爱。在体育与教育之间搭建通道,助力孩子完成成长这场长跑,还需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携手、务实努力,既夯实硬件的“基石”,也填平认知的“洼地”。帮助孩子增强参与体育运动、接受体育终身教育的意识并提高他们的能力,有益于他们更好地健康成长。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或缺传颂约束融合

B.举足轻重传颂束缚融和

C.举足轻重传播束缚融和

D.不可或缺传播约束融合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许多孩子缺乏体育锻炼是成为“小眼镜”“小胖墩”的一个重要原因。

B.成为“小眼镜”“小胖墩”的许多孩子,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体育锻炼。

C.许多孩子成为“小眼镜”“小胖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体育锻炼。

D.许多孩子成为“小眼镜”“小胖墩”,缺乏体育锻炼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17.D18.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

“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举足轻重”,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原文是指体育向来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能缺少,所以用“不可或缺”。

“传颂”,指被传扬称颂之事或传扬歌颂。“传播”,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利用一定的媒介和途径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这里是指传递“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信息,所以用“传播”。

“约束”,限制使不越出范围。“束缚”,使受到限制,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原文是指不超出规则的范围,而不是指停留在狭窄的范围内,所以用“约束”。

“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侧重于指完全的合而为一。“融和”,融化和合,侧重于指合成一体,共生下去。原文是指让孩子将体育与体质、才智和意志合成一体,所以用“融合”。

故选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