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与加工要求_第1页
机械制图与加工要求_第2页
机械制图与加工要求_第3页
机械制图与加工要求_第4页
机械制图与加工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制图与加工要求三视图空间想象与思维读图能力1.一组视图2.全部尺寸3.技术要求唯一表达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及形状确定零件各部分的形状大小及相对位置的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说明在制造和检验零件时应达到的一些工艺要求

★注写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比例等4.图框和标题栏1.工程图的基本组成1.一组视图2.必要尺寸4.技术要求3.零件序号明细表标题栏反映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主要规格、零件间配合、连接、定位、部件的安装和外形零件的主要结构等1.工程图的基本组成内部流转受控信息1.工程图的基本组成1.图纸构成-图框公开信息绘图时必须画出标题栏,用于标识工件的图号、名称、材料、重量、以及图纸修改处等信息,山推使用的标题栏格式见表1.工程图的基本组成1.图纸构成-标题栏公开信息比例=图样尺寸实际尺寸1:11:22:120201515原值比例缩小比例放大比例

当工件过大或过小,在图框空间内放置不合理时,使用图纸缩放。图样的比例是指图样中图形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包括:1)原值比例。比值为1,即1:1。2)放大比例。比值大于1的比例,例如2:1.3)缩小比例。比值小于1的比例,例如1:22.图纸比例1.工程图的基本组成比例系列1.工程图的基本组成2.图纸比例种类比例优先选用系列允许选用系列原值比例1∶1缩小比例1∶21∶5

1∶101∶2×10n

1∶5×10

n

1∶1×10n1∶1.5

1∶2.5

1∶3

1∶4

1∶61∶1.5×10

n

1∶2.5×10

n

1∶3×10

n

1∶4×10

n

1∶6×10

n放大比例2∶15∶12×10n∶1

5×10

n∶1

1×10

n∶12.5∶14∶12.5×10

n∶1

4×10

n∶1绘制同一机件的各试图应采用相同比例,并在标题栏的比例一栏中填写。由于机件的大小极其结构复杂程度不同,所以对大而简单的机件可采用缩小的比例;对小而复杂的机件可采用放大的比例。但不论缩小或放大,在标注尺寸时必须标注机件的时间尺寸。比例一般应标注在标题栏的比例栏内,必要时可在视图名称的下放或右侧标注比例。如:2.图纸比例-标注方法1.工程图的基本组成Thursday,January25,2024

图样上标注的尺寸,应按机件的实际尺寸标注,与所选择比例是放大还是缩小无关。绘制图形中的角度时,不论该图形放大或缩小,应按实际角度绘制如下图。不同比例的图形和尺寸标注方法1.工程图的基本组成2.图纸比例-标注方法内部流转受控信息机械制图的线型及其应用可见轮廓线粗实线d细实线尺寸线及尺寸界线剖面线、引出线重合断面的轮廓线0.5d波浪线断裂处边界线剖视的分界线0.5d点画线轴线、对称中心线0.5d虚线不可见轮廓线0.5d双点画线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极限位置的轮廓线0.5d双折线断裂处的边界线0.5d1.工程图的基本组成3.基本线型内部流转受控信息

工程制图采用的是正投影法。正投影有的三个基本特性:1、集聚性——

当直线垂直于投影面时,其投影为一个点。比如,夏天正午时分人的影子被踩在自己脚下(想象:此时竖立于地面的棍子的投影)。当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时,其投影为一直线段。2、真实性——

当直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其投影反映(空间)直线的实长。当平面图形平行与投影面时,它的投影为全等图形,即反映平面图形的实形。3、类似性——

当直线倾斜于投影面时,其投影仍为直线,但不反映实长;当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时,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为原图形的类似形。注:类似形不是相似形,它和原图形只是边数相同、形状类似。如圆的投影为椭圆。(相似形,对应边成比例。类似形,对应边不一定成比例)2.物体投影与三视图公开信息六个基本视图1.基本投影面——用正六面体的六个面作为投影面,这六个投影面称为基本投影面。2.基本视图——机械零件向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基本视图有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仰视图和后视图六个。2.物体投影与三视图下图是用正投影方法画出的三个不同形体的单面投影图可以看到三个投影图的形状是相同的。工程上为了准确表达物体的形状采用的是多面正投影图,三视图则是准确表达形体的一种基本方法。2.物体投影与三视图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V、H、W把空间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个分角。各分角的表示方法如图所示。2.物体投影与三视图1.三投影面体系目前国际上使用着两种投影体系,即第一角和第三角。我国采用的是第一角画法⑴三个投影面①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用V表示。物体在V面上的正投影图称为主视图。②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H表示。物体在H面上的正投影图称为俯视图。③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用W表示。物体在W面上的正投影图称为左视图。2.物体投影与三视图2.三视图形成前面介绍了三投影面体系,初步了解了三视图的形成方法。从下图可以想到,图中显示的三投影面体系和其上的三视图均为空间的情况,如何在平面上(图纸)画三视图呢?为了能在平面上表示出三维的物体就需要将三投影面体系做必要的转换。转换方法如下:V面保持不动,H面绕X轴向下转90°,W面绕Z轴向后转90°,这样V、H和W三个投影面就摊在了同一平面上。要注意:在H喝W面的转换中由Y轴分成两条,记做Yh和Yw2.三视图形成2.物体投影与三视图每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三个方向尺寸中的两个尺寸。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方向和高方向尺寸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方向和宽方向尺寸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宽方向和高方向尺寸物体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各视图反映的方位如图所示:主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方位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右和前后方位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前后方位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2.物体投影与三视图公开信息

当某视图不能按投影关系配置时,可将其配置在适当的位置,并称这种图为向视图。向视图B向C向A向旋转2.物体投影与三视图3.向视图公开信息假想用剖切平面剖开机械零件,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剖视图的形成3.剖视图1.剖视图的形成剖视图注意问题:⑴通常选用与投影面平行的剖切平面;⑵其它视图不受剖视图的影响,仍应按完整机件画出视图;⑶剖开机件后凡可见轮廓线都应画出;⑷一般省去剖视图中的虚线。公开信息3.剖视图2.剖视图的符号公开信息剖视图全剖半剖局部剖(1)全剖视图图4全剖视图3.剖视图2.剖视图的总类全剖视图的特点:能清楚地反映机件的内部结构,但同时将机件的外形剖掉。全剖视图的适用情况:机件的外形简单或复杂的外形另有视图表达清楚。公开信息(2)半剖视图)一半剖切一半保留

用于外部有形状需要表达,内部有孔、槽,且在这个方向上为对称图形的形体。优点:既可表达外部形状,又可看清内部的孔、槽结构。图6半剖视图3.剖视图2.剖视图的总类公开信息(3)局部剖视图用剖切平面局部地剖开机械零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

优点:局部剖视图不需满足任何条件,可根据需要任意剖切。图7局部剖视图3.剖视图2.剖视图的总类公开信息概念:假想用剖切面将机械零件的某处切断,仅画出该剖切面与机械零件接触部分的图形,称为断面图,简称断面图。断面图剖视图注意:断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断面图4.断面图1.断面图的概念公开信息移出断面:画在被切断部分的投影轮廓外面的断面图,称为移出断面。重合断面:画在被切断部分的投影轮廓内的断面图,称为重合断面。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4.断面图2.断面图的种类公开信息A-A4.断面图公开信息公差标注示例:基本尺寸:φ30圆上偏差:-0.020下偏差:-0.033最大极限尺寸Dmax=29.980最小极限尺寸Dmin=29.967公差=0.0135.极限与配合Φ30(-0.02,-0.033)内部流转受控信息●互换性要求:●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措施:由设计者根据极限与配合标准,确定零件合理的配合要求和尺寸极限。同一批零件,不经挑选和辅助加工,任取一个就可顺利地装到机器上去并满足机器的性能要求。(φ50)基本尺寸5.极限与配合内部流转受控信息基本偏差基本偏差标准公差⒊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⑴标准公差用以确定公差带的大小。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确定。代号:IT共20个等级:IT01、IT0、IT1~IT18⑵基本偏差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代号:孔用大写字母,轴用小字母表示。基本尺寸+—00标准公差上偏差=下偏差+公差下偏差=上偏差-公差5.极限与配合1.标准公差与基本公差内部流转受控信息基本偏差系列,确定了孔和轴的公差带位置。基准孔基准轴RSTPCDEFFGCDEHYABGJSKMNUVXZZAZBZCF基本尺寸零线0+-孔J0+rafgdefcdbhjsjkmnpstuxzzazbzcgecfvy基本尺寸零线0-轴0基本偏差系列5.极限与配合内部流转受控信息(3)公差带代号公差带代号组成

基本偏差代号,如:H、f。标准公差等级代号如:8、7。如:H8

f7孔的基本偏差代号孔的标准公差等级代号轴的标准公差等级代号轴的基本偏差代号公差带的位置由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大小由标准公差等级决定。为什么?5.极限与配合公开信息

定义:基本尺寸相同的孔与轴装配在一块儿,其公差带之间的关系叫做配合。根据配合性质的松紧程度不同,分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以及过渡配合。间隙配合(轴小孔大)过盈配合(轴大孔小)5.极限与配合2.配合概念及种类内部流转受控信息1.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孔轴最小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最大间隙最小间隙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最大间隙最小间隙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间隙配合示意图最小间隙是零5.极限与配合例:已知孔φ25mm,轴φ25mm为间隙配合,试求最大间隙和最小间隙。解:+0.0210–0.020–0.033画公差带图0+–φ25mm+0.021–0.020–0.033Xmax=ES-ei=+0.021-(-0.033)=+0.054mmXmin=EI-es=0-(-0.020)=+0.020mm最大间隙:最小间隙:5.极限与配合内部流转受控信息2.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最小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最小过盈最大过盈最小过盈最大过盈最小过盈是零过盈配合示意图5.极限与配合例:已知孔φ32mm,轴φ32mm为过盈配合,试求最大过盈和最小过盈。解:0+0.042+0.026画公差带图+0.0250+–Ø32mm+0.025+0.026+0.042=0-(+0.042)=-0.042mm=+0.025-(+0.026)=-0.001mm最大过盈:最小过盈:Ymin=ES-eiYmax=EI-es5.极限与配合内部流转受控信息3.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最大过盈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最大过盈最大间隙最大间隙过渡配合示意图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5.极限与配合内部流转受控信息3过渡配合最大极限尺寸基孔制优先、常用配合国家标准规定了优先选用、常用和一般用途的孔、轴公差带国标中还规定了孔、轴公差带中组合成基孔制常用配合59种,优先配合13种,基轴制常用配合47种,优先配合13种,应尽量选用优先配合和常用配合5.极限与配合内部流转受控信息基轴制优先、常用配合5.极限与配合公开信息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表面不可能绝对光滑和平整,在放大镜下,可以观察出高低不平的峰谷,这种微观几何形状的特征叫表面粗糙度。6.表面粗糙度间距S高低Z一般按S分:S<1mm为表面粗糙度轮廓;1≤S≤10mm为表面波纹度轮廓S>10mm为形状误差。由于切削过程中的刀痕,切屑分离时的塑性变形,刀具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摩擦以及工艺系统的高频振动等原因所形成。工件刀具v切屑6.表面粗糙度①耐磨性表面粗糙度影响润滑的有效性,也影响润滑破坏以后粗糙峰之间碰撞的概率和严酷程度(应力水平和变形大小)。②配合性质的稳定性相互配合的表面微小峰被去掉后,它们的配合性质会发生变化。对于过盈配合,由于压入装配时,零件表面的微小峰被挤平而使有效过盈减小,降低了联结强度;对于有相对运动的间隙配合,工作过程中表面的微小峰被磨去,使间隙增大,影响原有的配合要求。

③耐疲劳性

受交变应力作用的零件表面,疲劳裂纹易在微小谷的位置出现,这是因为在微观轮廓的微小谷底处产生应力集中,使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导致零件表面产生裂纹而损坏

④耐密封性密封件表面存在微小的峰谷时,密封性变差。对于静态密封表面,密封面上的凸凹不平在密封面间留下微隙,会引起渗漏;对于动态密封表面,由于有相对运动,表面间应含有润滑油层,表面不能太光滑,以便储存润滑油。

6.表面粗糙度公开信息6.表面粗糙度公开信息6.表面粗糙度内部流转受控信息装配图是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图样,主要表达其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主要用于机器或部件的装配、调试、安装、维修等场合。作用:在产品或部件的制造过程中,先根据零件图进行零件加工和检验,再按照依据装配图所制定的装配工艺规程将零件装配成机器或部件;在产品或部件的使用、维护及维修过程中,也经常要通过装配图来了解产品或部件的工作原理及构造。

7.零件在装配图中的表示方法内部流转受控信息1.一组视图一组视图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产品或部件的工作原理、各组成零件间的相互位置和装配关系及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2.必要的尺寸标注出反映产品或部件的规格、外形、装配、安装所需的必要尺寸和一些重要尺寸。3.技术要求在装配图中用文字或国家标准规定的符号注写出该装配体在装配、检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4.零、部件序号、标题栏和明细栏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格式绘制标题栏和明细栏,并按一定格式将零、部件进行编号,填写标题栏和明细栏。7.零件在装配图中的表示方法2.装配图包含的内容内部流转受控信息装配图中所有的零、部件均应编号。装配图中一个部件只编写一个序号;同一装配图中相同的零、部件用一个序号,一般只标注一次;多处出现的相同的零、部件,必要时也可重复标注;装配图中零、部件的序号,应与明细栏中的序号一致。指引线不能相交。当指引线通过有剖面线的区域时,它不应与剖面线平行。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顺次排列,应尽量在每个水平或竖直方向顺次排列。ST标准件双线基本件号单线7.零件在装配图中的表示方法2.装配图中零部件编码内部流转受控信息1、读装配图的基本要求(目的)(1)了解部件的名称、用途、性能和工作原理。(2)弄清各零件间的相对位置、装配关系和装拆顺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