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培训第2章网络数据通信基础_第1页
计算机培训第2章网络数据通信基础_第2页
计算机培训第2章网络数据通信基础_第3页
计算机培训第2章网络数据通信基础_第4页
计算机培训第2章网络数据通信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第2章网络数据通信基础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内容概览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数据传输系统质量指标

传输介质

差错控制与校验

多路复用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

终端设备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系统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1.1通信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的工作方式

•数据传输方式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1.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人一机或机一机通信,计算机直接参

与通信是数据通信的重要特征;

•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高;

•传输速率高,要求接续和传输响应时间快;

•通信持续时间差异大。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数据通信的工作方式

•单工:两地间只能在一个指定的方向上进行传输,

一个数据站固定作为数据源,而另一个固定作为

数据宿。

•半双工:两地间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传输,但

两个方向的传输不能同时进行。

•全双工:两地间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传输。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3.数据传输方式

•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1.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

­并行传输: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多条并行信道

上同时进行传输。

•串行传输:数据流以串行方式,在一条信道上传

输。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异步传输:实现简单,收发双方的时钟信号不需

要严格同步。

•同步传输:数据的发送一般以组(或称帧)为单位,

一组数据包含多个字符收发之间的码组或帧同步,

是通过传输特定的传输控制字符或同步序列来完

成的,传输效率较高。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D■

2.1.2数据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系统:通过数据电路将分布在远地的数

据终端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

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组成:

数据终端设备

数据电路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1.数据终端设备(DTE):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的设备。

2.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用来连接

DTE与数据通信网络的设备。该设备为用

户设备提供入网的连接点。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

★☆☆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2数据传输系统质量指标

•传输速率

•信道容量

・传输质量

•频带利用率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2.1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简称传信率,通常记为R。它表示单

位时间内,系统传输(或信源发出)的信息量,即

二进制码元数。在二进制通信系统中,信息传输

速率R(比特/秒)等于信号速率。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2.2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是一个极限参数。

•无噪声理想信道信道容量与信道的带宽的关系如

下(称为奈奎斯特公式或无噪信道传输能力公

式):C=2Hlog2N

•对有噪声的实际信道,其关系如下(香农公式):

C=Hlog2(1+S//V)

S/N为接收端的信噪比。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23传输质量

•衰减:是指信号电能经过传输系统传输后,系统

输出的电功率小于输出端的电功率。

•噪声:是通信系统中存在的独立于有用信号,并

且叠加在有用信号之上的有用部分,它对系统中

的信号传输与处理起扰乱作用,但又不能完全控

制。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串音干扰:是由于电磁耦合所引起的线对之间信

号的相互串扰。

•畸变:规则畸变、不规则畸变。规则畸变包含两

个分量:偏畸变、特性畸变。主要因信道特性、

群延时失真引起。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24频带利用率

•通信系统占用的频带愈宽,传输信息的能力应该

愈大。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认为二者成比例,用

单位频带内的符号速率描述系统的传输效率。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口■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

•无线介质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3.1双绞线

•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Twisted

Pair):它为一般用途,在1MHz下抗阻值是100

欧姆。

•屏蔽双绞线(STP:ShieldedTwistedPair):

可以防止电磁的干扰,在1MHz下阻抗值是100

欧姆,有较高的传输速率,100米内可达到

155MbpSo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最常用的双绞线类

3类UTP电缆

4类UTP电缆

5类/超5类UTP电缆

6类UTP电缆

7类线

铝箔屏蔽的双绞线FTP

独立屏蔽双绞线STP

绞线电缆STP(旧M1A型)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3.2同轴电缆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粗缆同轴电缆

•细缆同轴电缆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3.4无线介质

•无线传输介质是利用可以穿越外太空的大气电磁

波来传输信号的。由于无线信号不需要物理的媒

体,它可以克服线缆限制引起的不便,解决某些

布线有困难的区域联网问题。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4差错控制与校验

•差错控制技术

•检错码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4.1差错控制技术

•差错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

反馈纠错

前向纠错

混合纠错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4.2检错码

•奇偶校验:在每个字节的尾部都加上一个校验位,

构成一个带有校验位的码组,使得码组中的“0”

的个数成为偶数(称为偶校验)或使得码组中“1”

的个数成为奇数(称为奇校验),并把整个码组

一起发送出去,一个数据段以字节为单位加上校

验码后连续传输。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Check,

CRC):此方法将整个数据块看成一个连续的二

进制数据,从代数的角度看成是一个报文码多项

式。除以另一个称为“生成多项式”的多项式。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4.3纠错码

•汉明码是一种可以纠正一位错的高效率线性分码

组:将待传信息码元分成许多长度为k的组,其后

附加r个用于监督的冗余码元(也称校验位),构

成长为n=k+r位的分组码。分组码中每个校验位和

某几个特定的信息位构成偶检验关系。用r个监督

关系式产生的r个校正因子来区分无错和在码字中

的n个不同位置的一位错。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5多路复用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是把多个低速信道组合成一个高

速信道的技术。

1.通信工程中用于通信线路架设的费用相当高,人

们需要充分利用通信线路的容量。

2.无论在广域网还是在局域网中,传输截止的传输

容量往往都超过了单一信道传输的信道。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口■

•频分多路复用(FDM,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多路复用(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波分多路复用(WDM,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5.1频分多路复用

I:」「

吨心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52波分多路复用

0_______1550run

—I1———1550nm

20Gb/s

EDFA1552nm2

-----------1%------

8X2.5Gb/s1553nm

3^^1553nm38X2.5Gb/s

1310iun■0分

M{1—1310iun

4^^^£554run用用

器1554iun______4

器12M----------E—

^5_^^1555nm

1555rur5

1556run

七1556IUTI丁]匕

1557nm

1557run7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5.3时分多路复用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6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6.1电路交换

•呼叫建立时间长

­存在呼损

•站与站双方的收发速度、编码方法、信息格式、

传输控制等要一致才能完成通信

•信号和数据的传输时延短且时延固定不变,适用

于实时大批量连续的数据和信号传输

信道的利用率低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62报文交换

•传输效率高

•线路效率较高

•不需要同时使用发送器和接收器来传输数据

•当通信量变得很大时,但是仍然可以接收报文

•报文交换系统可以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地

•能够建立报文的优先权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它不具有实时和交互性的通信要求,而且要求节

点具备足够的报文数据存储能力。

•每个节点都要把报文完整地接收、存储、检错、

纠错、转发,会产生节点延迟。

•报文交换对报文长度没有限制,不利于实时交互

通信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2・6..3分组交换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第二章■□■

•数据报方式:以报文分组作为存储转发的单位,

分组在各交换节点之间传送比较灵活,交换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