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分析》10000字_第1页
《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分析》10000字_第2页
《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分析》10000字_第3页
《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分析》10000字_第4页
《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分析》10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分析5373摘要 127667一、绪论 19886(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103241.研究背景 1170562.研究意义 115138(二)相关文献综述 2190311.国外研究现状 214632.国内研究现状 2243323.文献述评 37523(三)研究方法 4320761.文献研究法 4243102.调查法 4325723.经验总结法 4128744.SWOT分析法 429295三、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 425955(一)劳动力成本低、优惠贸易地位 48145(二)全球范围内中国制造业的增加规模和产业完备程度最高 58145(三)中国制造业的各行业生产分工细化程度更高 55779四、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现状 513963(一)对外投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520590(二)电子、通信和汽车等受关税影响较大的行业对外绿地投资明显增长 612374(三)对越南等地投资上升,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并购投资下降 730487(四)外资制造业企业出现隐性外迁 825046五、优化发展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和对外投资战略 919778(一)优化发展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935721.规范市场环境 9289722.提升制造业企业外汇风险管理能力 933383.扩大制造业的开放程度 1021954.优化国内要素条件 1024295.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培育国际竞争优势 1118782(二)优化发展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战略 11108281.扩大对外投资的规模 11113882.分类施策,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投资 12253263.扩大对外开放,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宽松的营商环境 12176054.提供财政金融支持,促进外资企业稳定发展 1269565.优化制造业投资区位 1316867六、结论与展望 1414055参考文献 15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从世界经济背景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世界各国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诸多因素推动全球制造业的产业格局显著调整。从我国国内制造业发展来来看,我国制造业在产业基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市场规模等方面的优势明显,国际竞争优势很明显,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加大,这为我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增强在全球产业中的话语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自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时,加快推动制造业已经迫不及待。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推进,现在已经不是一人独大的经济时代了,而是“蛋糕分着吃的时代”,再加上2020年新冠疫情的席卷,经济遭受重创,但与此同时,也深刻体现了在此种危机下我国制造业的优势以及有待完善之处,可见制造业的发展和稳固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重要性。所以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和对外投资战略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为我国制造业能够在在全球制造业格局演变以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可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实现并跑乃至领跑,提供一份理论依据和支撑。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在本轮信息技术革命中,不同国家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技术储备和产业链支撑,占据着创新矩阵的不同位置。而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制造业利用全球资源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提升对外投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所以本文以目前的经济背景分析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和对外投资的现状,为其紧抓缺点,跟紧时代,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2)实践意义希望这些有益的研究能够为我国的整个制造业的改革、转型升级和大力发展提供一点有利借鉴。(二)相关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在关于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以及对外投资商所能查阅到的资料不多。迈克尔·波特(2007)将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总结为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依靠生产要素,也就是以最原始和基础的生产原理为导向来发展;第二个阶段是投资,也就是进入到开始吸引外来投资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以创新为导向,就是依靠;第四个阶段就最终的富裕导向,波特将第四个阶段视为经济的转折点,有可能因此而走下坡路,这是他独有的国家经济发展理论,可见制造业对于整个国家经济来说举足轻重。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关于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以及对外投资战略基本上都是从21世纪才开始,一方面与我国2001年加入WTO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度有关。关于我国对外投资战略的宏观分析的研究在2015年以后就比较少。一是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方面。目前我国现有的研究资料中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的研究较少,主要就是以国际竞争优势的研究为主,但仍能为本次研究提供较多基础数据。蒋君仙(2004)在《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当前我国制造业“走出去”的战略目标》首次对我国的制造业要走出去从竞争优势的转化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当前经济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比较优势应该向竞争优势转化。这几乎是国内学者在制造业方面对于国际竞争优势较早的研究。赵桂婷(2006)在《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评价》提到我国制造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发展势头很猛,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已今非昔比,在国际上地位越来越高,也逐渐有了话语权。行业的发展方向也从最原始的出口原材料变为了现在的出口工业制成品。陈涛涛等(2010)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竞争的本土优势与跨国经营》中提到中国制造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迅速且在国际中迅速拥有一席之地,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有国家层面的也有企业自身的,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国制造业大力发展和提高竞争优势。修亚南(2017)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重视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增加值对我国总増加值的贡献程度,尤其是交通及仓储业、金融保险、专业和科技活动的发展才是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王道。二是我国制造业的对外投资战略方面。罗一峰(2006)在《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研究》中对于中国加入WTO不久后的制造业在对外投资上的战略进行了研究,认为优势性发展投资应该以我国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以及发展中国家为重点,优势培育投资应该以高新技术、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以及发达国家为重点,这与彼时中国的经济制造业状况有关系,发展都还在稳速前进中,不能冒进,稳中求胜。刘伟(2014)在《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中着重对于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进行了研究,提出要有重点的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可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投资区位已经有所变化。于淼(2014)在《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中表示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生产导向性与市场导向性,作者主要是从我国制造业工资水平因素、东道国资源禀赋因素、东道国市场规模因素来进行研究。刘溪(2019)在《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中提出了对外投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很重要,尤其是对于想要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竞争平台中。3.文献述评通过对文献的研读和总结,笔者对国内外关于我国制造业的国外竞争优势和对外投资类的文献进行述评:首先,国外研究时段且制造业发展都早于我国且优于我国,对于我国的制造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由于国情不同,我国在研究指导实践时,只能将其作为指导理论,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国外关于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和对外投资的相关理论,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政策支持以及企业能力来自我构建合适的发展策略。其次,在研究文献时发现,国内的研究主要就是从加入WTO组织才有的,且主要倾向于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研究片面,缺少宏观分析观点,对于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整体研究以及对于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的整体研究都比较少,这也是正是本研究的核心任务和创新所在。(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去图书馆查阅与本文有关的资料以及去网上查与本论文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2.调查法通过访谈、资料搜集,对有关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趋势和对外投资得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当前以及历史现状的方法。3.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在研究文献中其他学者的研究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4.SWOT分析法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通过评价其自身的优势、劣势、外部竞争上的机会和威胁,用以在制定发展战略前对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及竞争优势的定位。三、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一)劳动力成本低、优惠贸易地位15-59岁算是劳动年龄人口,据数据统计,我国在2011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就达到了9.25亿人口,虽然这是一个历史巅峰,此后开始下降,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因为本身人口基数非常大,所以劳动年龄人口在全球中的优势都是不言而喻。对于制造业来说,虽说科技越来越发达,很多高科技技术代替了人工,但是以目前的科技现状和行业发展现状,劳动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来说仍然是不可忽略的一大要素。如果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不够,那么就意味着要交给别的国家去代加工或者购买劳动力,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意味着产品的成本增加,这将导致产品价格高——产品竞争力低,又或者整个行业利益缩水、发展缓慢等现象,而我国就具备劳动力非常丰厚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我国本身是东盟中的一员,发达国家给予了优惠的贸易地位,这也成为了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包括一些关税的减免,对于交易的对方国家有着极高的吸引力。(二)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规模和产业完备程度最高目前来说,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发展迅速,经济的增长一直是稳定且保持着加速度,在正确的方针政策下和市场环境的下,制造业体系无论在规模还是完备程度方面均具备较强优势。由下表可知,中国大陆的制造业的增加值非常令人可喜,甚至远超美国这种制造业发达国家,稳居第一,可见中国制造业增长可谓势不可挡。看表格中第三栏的HHI指数,中国是比较低的,比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或者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低很多,结合前面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完备程度很高的,这也是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一直不断努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制造业就可以高枕无忧,这是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势,也是我国制造业仍旧要重视继续发展的部分。表1全球主要国家与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及HHI指数比较(2017年)2017年制造业增加值(亿美元)2017年制造业HHI指数美国25068.021092.13欧盟15国24867.311068.81德国7667.851283.24日本8966.051103.43韩国4342.701659.05中国台湾1814.272763.13中国大陆35513.39978.59印度尼西亚2406.871639.60泰国1179.761427.16马来西亚711.951373.54越南684.781032.59菲律宾605.473038.42柬埔寨37.074620.58老挝11.782094.49(三)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生产分工细化程度高中国制造业的各个行业生产分工细化程度都很高,这也是我国制造业的优势之一。因为对于制造业发展来说,从具体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具体的成品,中间有无数个环节,但如果环节区分粗略,这就意味着行业的发展不够精细化,背后呈现的就是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发展缓慢。按照国际划分,产品的生产长度划分为d、f值来区别增值创造环节的发生地,d表示首次跨越国界前的国内增值创造环节,f表示第一次跨越国界后的国外环节。d值越大意味着区分越细,生产的环节越多,质量越有保障。同时一个产品如果在国内拥有较大的d值,这证明很多环节都是在国内生产,不依靠国外代加工,这也表明更多的利益留在了国内。目前来看,由于我国本身制造业工厂很多,劳动力足够且技术越来越先进,所以几乎很少用国外的代工厂,我国制造业各个行业都靠国内工厂,促进了国内的制造业发展,也提高了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四、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现状(一)对外投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一直以来也很看重对外投资,对外投资企业投资数量很多,红旗遍地插,但是总的来说,投资规模都不够大,这意味着整体制造业在对外投资方面一方面比较保守,另一方面就是也证明投资的企业大部分是中低端产业链部分,所以不太可能会有很大的规模。该现状总体来说是不利于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我国的制造业本身就是从传统制造业发家,到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转型为先进制造业,走向更加高精尖的位置,但是如此投资现状并不会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也不利于制造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技术和资本密集度,从而进行转型升级。(二)受关税影响较大的行业对外绿地投资明显增长一直以来,中国制造业对外绿地投资主要集中在一些资源型或者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譬如金属、化石、化工、汽车、纺织、橡胶、电子、食品和烟草、造纸包装、通信等。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对我国出口以及对外投资的关税影响较大,各个行业有了不同的浮动。电子、通信行业的对外绿地投资规模波动上升,先由2016年的23.4亿美元、10.7亿美元分别跌至2017年的11.6亿美元、0.7亿美元,2018年反弹至23.3亿美元、7.1亿美元,2019年进一步升至37.4亿美元、16.6亿美元,(由表2可知)。表2中国对外电子、通信绿地投资数据表汽车OEM及零部件、化工行业的对外绿地投资也经历了一个先跌后升过程,分别先由2017年的58.4亿美元、79.6亿美元跌至2018年的32.2亿美元、3.3亿美元,后反弹至2019年的50.8亿美元、34.5亿美元。金属冶炼、纺织行业对外绿地投资规模的波动幅度大,在2018年分别达到峰值113.7亿美元、33.9亿美元,2019年跌至36.5亿美元、16.9亿美元。其中,金属、汽车、电子和通信等行业有多种商品列入美国的征税清单,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较大(由表3可知)。表3中国汽车OEM及零部件、化工行业的绿地投资数据(三)对越南等地投资上升,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并购投资下降而且从投资区位来说,中国对外制造业投资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域特征,大部分绿地投资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首先因为我国本身还处于发展中阶段,所以对于投资发达国家的绿地投资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这也是导致目前制造业大部分绿地投资区位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原因。但是跨境并购投资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由下表可知,2017—2019年,发展中国家吸引的中国制造业绿地投资份额分别为72.3%、90.8%和84.4%,而发达国家和避税港所接受的中国制造业并购投资份额依次为86.1%、88.8%和99.1%(表4)。表4中国跨境投资数据表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因为关税和各种经济措施的影响,导致我国制造业中本来面向发达国家的跨境并购投资急剧下降,但是对于面向发展中国家的绿地投资影响不大。中国对俄罗斯、印度、越南、巴西和墨西哥的制造业绿地投资总额由2017年的52.9亿美元升至2018年的56.2亿美元,2019年进一步攀升至211.9亿美元,但对其并购投资额接近零,这是制造业行业本身的特质决定的,但也可见中美贸易摩擦对此影响不大。而中国对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的制造业绿地投资合计额先由2017年的71.5亿美元降至2018年的16.1亿美元,后回升至2019年的37.4亿美元;中国制造业对其并购投资额大幅下跌,先由2017年的48.5亿美元跌至2018年的16.2亿美元,2019年则基本为零。这主要就是因为中美贸易摩擦,而美国代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之间的捆绑利益迅速遏制了我国对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跨境并购投资,损失惨重。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绿地投资影响不大,还是稳步增长。表5中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绿地投资的数据年份\年对俄罗斯、印度、越南、巴西和墨西哥的制造业绿地投资\亿美元对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的制造业\亿美元绿地投资并购投资201752.971.548.5201856.216.116.22019211.937.402018年,中国对印度、越南和巴西制造业投资规模分别达34.4亿美元、8.6亿美元和4.1亿美元,依次增长2.2倍、2.8倍和0.8倍。2019年,中国对越南、巴西和墨西哥制造业的投资额分别为32.2亿美元、17.9亿美元和11.7亿美元,依次增长2.8倍、3.4倍和5.4倍,中国对印度制造业投资规模为27.9亿美元,虽下降18.7%,但仍为2017年的2.6倍。中国对越南、印度、巴西和墨西哥制造业投资占中国对外制造业投资的份额迅速攀升,由2017年的6.4%升至2018年的11.7%,2019年进一步升至23.3%。(四)外资制造业企业出现隐性外迁外资制造业企业对外投资一般可归类为外迁产能。这是因为,一般来说外资制造业既然选择了中国,绝不是把高精尖的产业交给中国,而是那些级别比较低,在产业链层次比较低以及单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厂,该类工厂本身不具备什么高精尖技术,大多是依靠重复性劳动力,完成上面公司的指令,也没有什么自我权限。而现在逐步出现了外资制造业企业开始外迁,要么是撤资要么是工厂整体外迁,这种算是比较明显的外迁形式。还有一种隐形外迁,表面上外资企业工厂既没有搬迁,也没有撤资,但是整个企业名存实亡,譬如大量订单转移,这就意味着企业没有了订单,不能运转,从而导致企业产生损失。这种生产订单转移的现象在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之前就已存在,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以后,更为明显。譬如很多国内的外资企业隐形的转移订单到一些劳动力成本差不多的东南亚国家,越南、泰国等。还有一种方式是对于原有预备增资或者原有额增资进行削减,这也会造成中国制造业的隐形损失。美国的加征关税、能源革命、大幅减税和再工业化,可能会使个别高端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或流向其他国家,但鉴于中国工人的成本优势和勤勉程度,以及产业链的完整度,中国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规模很小,属于个别现象。而且全球格局都可以看出,中美贸易摩擦不是一短期事件,在中国的经济日益增长,逐渐在全球拥有话语权的同时,中美贸易必将在短期内不可能结束,其极具复杂性和反复性,跨国公司必然会调整全球生产布局,适当增加对东盟、南亚和拉美等地的投资,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度。五、优化发展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和对外投资战略(一)优化发展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1.规范市场环境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从我国内部来看,规范市场环境,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对于任何一个行业发展,拥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制造业来说,要努力打造一个基础设施跟的上发展、有良好的竞争合作氛围的市场环境,不仅需要相关市场监管部门做好监管,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行业水准,还同时要注重市场对于行业发展的领导,要注重科技发展搭建信息管理系统,降低物流成本,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性成本,提高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优势。2.提升制造业企业外汇风险管理能力外汇风险管理是制约我国制造业企业走向世界、提高国际竞争优势的短板之一。而且外汇的浮动变化也隐藏着金融危机的风险,所以随着我国制造业发展越来越好,进出口业务越来越多,诸多方面越来越受外汇的影响,所以外汇风险管理对于制造业来说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视行业本身的发展能力,长久以来比较忽视企业在面对外汇风险时的应对能力。不管是企业还是行业都没有形成一体化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既没有管理框架,也没有全套的流程。因此在如今中美贸易摩擦如此厉害的阶段,首先企业要具备防控外汇风险的意识,从企业内部优化防控外汇风险的能力,使得对抗外汇风险体系化、制度化,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竞争优势。3.扩大制造业的开放程度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贸易开放程度大大增加,中国的货物贸易发展迅速,贸易竞争力不断增强,这是加入WTO的功劳,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我国制造业向来更加注重内部发展,所以关于对外开放程度就要比货物贸易领域低很多。这也是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一个弊端。因此,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要加大开放程度,整个行业都要要重视起来,拓宽其开放的领域,加深开放层次,增加优质高端服务进口,吸引世界其他国家的相关服务进入我国市场,才能在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倒逼国内制造业企业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供给,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优势。4.优化国内要素条件优化国内要素条件,这是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前提。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使得一国的产业优势在不同的区域内快速得到释放,也可以使优势产业在更大的区域内得到发展,占领市场高第地。但是这所有的发展和推动都离不开国内的优质要素资源,这是建筑的基石,水流的源泉。所以对于制造业来说,通过对外投资获取更大分工收益,关键在于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推动国内要素条件有序升级,构建起产业发展的内在优势支撑。5.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培育国际竞争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制造业行业只是一味的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或者模仿国外的先进技术而不是自主研发创新,那么对国际竞争优势会造成显著的负向影响。这是因为如果一个国家的制造业产业没有自己的创新技术和核心研发能力,这直接会拉低整个国家的竞争力,所以对于制造业的发展,一定要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培育国际竞争优势。首先要培养整个行业创新理念,只有不断的创新企业才能够长久的发展,这也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就是要在企业和企业之间实现创新联盟的合作机制,也好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联动机制,从而在制造业整个行业实现全行业自主创新,培育国际竞争优势,以及国际竞争优势反哺自主创新的良性发展循环。(二)优化发展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战略1.扩大对外投资的规模据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首次成为资本净流出国以后,但是随之后面每一年,资本净流出的金额都在减少,和我国目前的人均GDP并不适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表面上是对于中国的投资并购严格审查和监管,实质上是变相提高门槛,打压中国经济。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经济已经度过了飞速发展期,现如今需要经济结构调整,这对于制造业行业来说也是需要扩大对外投资的原因之一。对于整个制造业来说,目前国内外的环境都不是很友好,所以我国行业内部一定要扩大对外投资的规模,不仅要注重数量,也要注重规模发展,这也意味着对外投资不能总是在附加值低的产业环节,要注重在更高精尖的产业投资,全方位促进制造业发展。2.分类施策,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对外投资是决定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所以一定要多鼓励企业多开展对外投资,尤其是一些本身规模就比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其本身就已经具备了稳定的生产能力,也有足够的资金和信息,所以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对外投资。但是相较于一些较小规模的制造业企业,可能本身企业内部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所以各个企业对于对外投资来说,也要量力而行。对于一些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也要从内部给予支持。对于中国不具备竞争优势或产能过剩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如金属、工业原料、纺织和服装等行业,我国宜继续鼓励对外投资。对于一些并购投资,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做好政府服务工作和促进,整体来说要为制造业企业行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对外投资环境。3.扩大对外开放,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宽松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一个宽容且适合的营商环境。目前新的外商投资法也出台,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签署,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步缩减负面清单的数量,可以说落实新开放领域政策,扩大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与范围,大大提升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所以说在此种环境下,国家不断地在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希望吸引外资,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宽松的营商环境。4.提供财政金融支持,促进外资企业稳定发展政府也要针对制造业企业去提供财政金融支持,促进外资企业发展。外资企业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出面给予支持,在如今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就可以减少外资企业在华撤资或者其他隐形的外迁,从而降低我国制造业的损失,而且也会增加外资对于中国制造业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5.优化制造业投资区位投资区位的选择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经过上文分析,也可看出我国目前的制造业投资区位分布不够均匀,对于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分界且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在投资区位上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部分。本质上制造业的投资区位宜选择与我国有着良好外交关系、有较强的经济合作意愿、市场环境相对完善、制度障碍较少且与我国有着较强经济互补性的国家和地区,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而且也可以使得投资发展最大化。同时作为投资者的企业要本着多元化原则、追赶原则以及风险控制原则,综合把握,全方位定位,来确定投资区位,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六、结论与展望经过全文分析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总体水平不错,但仍然有很多的提升主要依靠国际竞争优势,今后可以在充分发挥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已有基础上,凭借我国得天独厚的竞争力优势,通过创造条件实现更高的国际竞争优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