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第一讲 世界地理概况梯级巩固+课后落实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第一讲 世界地理概况梯级巩固+课后落实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第一讲 世界地理概况梯级巩固+课后落实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第一讲 世界地理概况梯级巩固+课后落实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第一讲 世界地理概况梯级巩固+课后落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安徽专用)梯级巩固+课后落实:第十七单元第一讲世界地理概况(2013·烟台四校联考)下图是世界海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最容易出现地震海啸的海区是()A.X B.YC.M D.N2.最可能没有大陆架的海区是()A.X B.YC.M D.N解析:第1题,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环太平洋地震带浅源大地震最多,深海海沟的分布也最广泛,故地震海啸多发生在这一海域。第2题,M海区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区域,南极洲板块向美洲板块俯冲,形成了深邃的海沟,高大陡峭的安第斯山脉直落深邃的(秘鲁—智利)海沟,大陆架和大陆坡都较狭窄。答案:1.C2.C读图,回答3~4题。3.如果甲地全年受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则该地不可能位于()A.亚洲 B.南美洲C.欧洲 D.北美洲4.如果该陆地为亚欧大陆,则乙地所在区域()A.春季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B.夏季多梅雨,影响农业生产C.秋季晴朗干燥,适合棉花采摘D.冬季多风沙,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解析:第3题,全年受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的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区,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则甲地应在北半球,不可能位于南美洲。第4题,若该陆地为亚欧大陆,且乙地的纬度为40°N,则该地位于华北平原,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多干旱;梅雨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9月锋面雨带南撤,天气晴朗干燥,有利于棉花的采摘;冬季是一年中土壤盐分最为稳定的时期。答案:3.B4.C(2013·颍河中学第二学期期中)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读图,回答5~6题。5.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B.欧洲比亚洲多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D.平原比山区多6.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B.②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表现明显C.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D.④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区解析:第5题,世界人口分布平原地区多于山区,低纬度多于高纬度,亚洲多于欧洲,东半球多于西半球(西半球主要是美洲)。第6题,③位于欧洲西部,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利;①是亚洲东部,人口增长数量较多,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迁入人口比重较小;②是南亚,经济较落后而城市化水平较低;④为美国,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迁出地。答案:5.D6.C读某地景观图,完成7~8题。7.图中景观对应的自然带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热带草原带C.苔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8.图中稀树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 B.热量C.地形 D.洋流解析:第7题,图中景观为非洲大草原,对应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第8题,该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干季降水少,不能满足树木生长对水分的需求。答案:7.B8.A(2012·高考北京卷)下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该游牧活动()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10.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A.1月 B.4月C.7月 D.10月解析:第9题,依据图中两地气候信息“纬度较低,降水分干湿两季”,可判断该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游牧活动要逐水草而居,故B项正确、A项错误。又依据比例尺,以及纬度相差1°约为111千米,可知该游牧活动向南最多可至6°S附近,故C项错误。第10题,图中显示甲位于游牧活动由基塔莱向多多马迁徙过程中;而降水是使其迁徙的主要因素,故此时应是基塔莱降水逐渐减少(8~12月)、多多马降水逐渐增加(10月~次年1月)的时期,即10月最可能。答案:9.B10.D(2013·肥西农兴中学一模)下图中数字表示城市,读图,回答1~2题。1.图中阴影部分最可能表示世界()A.石油主产区 B.重要城市带C.主要工业区 D.主要森林带2.图中城市()A.有两个位于西半球B.正午太阳高度③>④C.⑤在①的东南方向D.多位于中纬度地区解析:第1题,依据经纬度可判断,图中北部阴影区主要分布在北美和亚欧大陆的高纬度地区,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主要分布区;赤道地区共有三个区域,分别是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是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区;所以图中阴影最可能表示世界主要森林带。第2题,中纬度是指南北纬30°~60°区域,图中显示城市主要位于这一区域。两地之间的东西方向是以两点间劣弧来确定的,⑤与①之间经度差大于180°,所以⑤在①的西方。图中城市有1个位于西半球。当太阳直射点距离③、④纬度相等时,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当太阳直射点更靠近④时,④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③地。答案:1.D2.D(2012·高考天津卷)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回答3~4题。3.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4.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解析:第3题,重点弄清信风带和西风带、低纬和中纬地区的范围,即可得出正确选项。第4题,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等。图中显示世界特大城市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地区,与生物量的分布并不一致,排除B、C;与气候、土地资源关系密切,结合城市区位因素,A选项较为合适。答案:3.B4.A5.(2013·马鞍山市第二中学期中)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3)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解析:第(1)题,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随着地球的公转,在66°34′N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24小时或多于24小时得到或得不到阳光照射的现象。第(2)题,从所处的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即可。第(3)题,区域人口和主要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沿海地区或河流的下游地区。答案:(1)66°34′N及其以北地区。原因:黄赤交角为23°26′,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消失。(2)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西临大西洋,盛行西风,山脉走向与海岸平行,迎风坡,暖流经过。乙地: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较大。背风坡,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相对较少。(3)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理由:主要城市分布在海湾沿岸地区;铁路和公路环绕海湾分布;地处众多河流的下游,地形平坦。6.(2013·河北邯郸一模)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维多利亚瀑布位于赞比西河上,如下图所示,宽度超过两千米,瀑布奔入玄武岩峡谷,水雾形成的彩虹远隔二十千米以外就能看到。倾注的河水产生一股充满飞沫的上升气流,游客站在瀑布对面悬崖边,手上的手帕都会被这强大的上升雾气卷至半空。而瀑布附近的“雨林”(“雨林”是瀑布附近的一片常年青葱的树林)又为瀑布这一壮景平添了几分姿色。材料2:南部非洲区域图及维多利亚瀑布示意图。(1)依据材料1、2,分析“雨林”的形成原因。(2)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在不同季节会出现分合变化的现象,请说明原因。(3)依图所示,A以上河段与B以下河段河床差异明显,请描述这种差异并解释原因。解析:(1)“雨林”的形成包括热带(温度高)、湿度大两个条件;结合纬度位置和“上升雾气”可回答。(2)结合图中等高线可判断两片沼泽之间有一定的地势落差,同时结合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据此可回答问题。另外要理解分合变化的含义。(3)从图中能明显看出河床的宽窄不同,河水流量相差不大,或者下游流量要大于上游,而宽窄不同,必然河水的流速不同,河流表现的外力作用(下切侵蚀和侧蚀)有所差异,从而导致河床的深浅不同。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瀑布水汽形成的潮湿小气候。(2)两片沼泽之间地势较高;沼泽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