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3-2021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河北专用)(解析版)_第1页
黄金卷03-2021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河北专用)(解析版)_第2页
黄金卷03-2021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河北专用)(解析版)_第3页
黄金卷03-2021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河北专用)(解析版)_第4页
黄金卷03-2021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河北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河北专用)

第三模拟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有些细菌细胞内存在称为中间体的膜结构,科学家认为该结构最有可能来源于细胞膜内陷,可能与细胞呼

吸、细胞壁的形成、DNA复制等有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间体与真核细胞内的中心体的膜结构成分可能相同

B.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主要特点

C.细菌DNA复制与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方式相同

D.中间体上可能存在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

【答案】A

【解析】真核细胞内的中心体无膜结构,A错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

细胞核,B正确;细菌DNA和真核细胞DNA的复制方式均是半保留复制,C正确;分析题干信息可知,

中间体可能与细胞呼吸有关,故中间体上可能存在与细胞呼吸有关的前,D正确。

2.拟南芥液泡膜上存在Na+/H+反向转运载体蛋白,它可利用液泡内外H+的电化学梯度(电位和浓度差)将

H+转出液泡,同时将Na+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部分物质跨液泡膜转运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O线体蛋白U通道蛋白

A.Na+在液泡中的积累有利于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

B.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C.Cl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D.H20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液泡

【答案】D

【解析】Na+在液泡中的积累能使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细胞吸水,进而提高拟南芥的耐盐碱能力,

A正确;由分析可知,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B正确;C「借助通道蛋白,以协

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C正确;H20借助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液泡,D错

误。

3.细胞色素C(CytC)是线粒体内膜上的嵌入蛋白,位于线粒体内膜的外侧,参与细胞呼吸过程。细胞凋

亡发生时,都伴随着CytC从线粒体释放出来,从而体现出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的重要作用。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CytC含量减少,线粒体内CO2的生成将会直接受影响

B.阻碍CytC从线粒体释放,细胞凋亡过程将会受到抑制

C.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清除时,细胞质基质中CytC含量降低

D.线粒体内膜上的CytC的合成和释放不受细胞核基因控制

【答案】B

【解析】CytC含量减少,线粒体内CO2的生成将会间接受影响,A错误;细胞凋亡发生时,都伴随着Cyt

C从线粒体释放出来从而调控细胞凋亡,抑制CytC的释放,可以抑制细胞凋亡,B正确;被毒感染的

细胞清除的时候,效应T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该过程为细胞凋亡,细胞质基质

中的CytC含量会增加,C错误;线粒体内膜上的CytC的合成和释放受细胞核基因控制,D错误。

4.水稻存在雄性不育基因,其中R(雄性可育)对r(雄性不育)为显性,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对等位基

因;N(雄性可育)与S(雄性不育)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基因:只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基因均为雄性

不育基因时,个体才表现为雄性不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稻种群中能作为父本的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

B.基因型均为rr的母本与父本的杂交后代雄性一定不育

C.R、r和N、S的遗传一定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某雄性不育植株的母本一定含有基因S

【答案】B

【解析】水稻种群中可以作为父本的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分别是S(RR)、S(Rr)、N(RR),N(Rr)、

N(rr),A正确:rrXrr,后代的核基因型一定是rr,根据题意可知,只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基因均为

雄性不育基因时,个体才表现为雄性不育,由于不知道母本含N或S基因的情况,故后代雄性的育性不

能判断,B错误;细胞质遗传只与母本有关,故R、r和N、S的遗传一定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正确;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S(rr),则其母本一定含S基因,D正确。

A.甲和乙的交换都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Ab

B.乙和丙的交换都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aB

C.甲、乙和丙的交换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D.甲、乙和丙的交换都能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乙图中A和B基因间发生了两次交换,不会产生Ab配子和aB配子,AB错误:甲、

乙和丙的交换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时,C正确;甲、乙和丙的交换可以产生新

的基因型,不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D错误。

6.用分别被32P和35s标记的丁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

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位置分别为图1中的①、④

B.用32P标记T2噬菌体,增殖n代后(n>3)子代T2噬菌体大部分带有放射性

C.若C中含有较高放射性,则B中也可能检测到放射性

D.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会使沉淀物中出现较低放射性

【答案】B

【解析】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而DNA分子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其中只有磷酸基团中含

有磷,因此在图1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①磷酸;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

氨基酸中只有R基团中可能存在S元素,因此在图1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④,A正确;用32P标记T2

噬菌体,增殖n代后(n>3)子代T2噬菌体只有少部分带有放射性,B错误;C为沉淀物,若含有较高

放射性,说明T2噬菌体被32P标记,可能有少量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DNA未进入细菌中,经离心后

处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检测到放射性,C正确;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搅拌不充

分,少部分未与细菌分离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进入到沉淀物中,沉淀物中会出现放射性,D正确。

7.miRNA是一类由基因编码的,长约22个核甘酸的单链RNA分子。在线虫中,Lin-4基因的转录产物经

加工后形成miRNA-miRNA*双链,其中miRNA与Lin-14mRNA部分配对,使其翻译受阻,进而调控

幼虫的正常发育模式。Lin-4miRNA的形成过程及其对Lin-14基因的调控如图所示。

miRNA

Lin—14mRNA

5'3'miRNA*

miRNA前体2

miRNA

Lin—14mRNA

Lin—14mRNA

Lin-4基因翻译被抑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n-4基因调控Lin-14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是Lin-14基因转录水平降低

B.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可检测到线虫内Lin-4基因表达的蛋白质

C.图中过程①、过程②分别需要RNA聚合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miRNA转录模板区段的碱基序列与miRNA*的碱基序列不同

【答案】D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Lin-4基因调控Lin-14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是Lin-14基因翻译水平降低,A

错误;据图可知,Lin-4基因的转录产物经加工后形成miRNA-miRNA*双链,其中miRNA与Lin-14

mRNA部分配对,使其翻译受阻,说明Lin-4基因属于调控基因,并没有形成蛋白质,故不能用抗原-

抗体杂交技术检测到线虫内Lin-4基因表达的蛋白质,B错误;图中过程①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

催化;过程②为miRNA前体1经过加工形成miRNA前体2过程,需要剪切RNA的RNA剪切酶催化,

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是DNA的特定序列,是对DNA的特定部位进行剪切,C错误;miRNA转

录模板区段的碱基序列与miRNA*的碱基序列不是互补的,而是因为转录模板区段的碱基序列中“T”的

部分在miRNA*的碱基序列中是“U”,故碱基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

8.甘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开启C「通道,使C「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使膜内

负电荷增多。已知甲神经元细胞内C「的浓度低于细胞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甘氨酸作用于甲神经元时,会使该神经元兴奋

B.甘氨酸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后启动的C「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C.甘氨酸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与人体肠道吸收甘氨酸的方式相同

D.甘氨酸发挥作用后会存在于突触间隙,等待下一次被利用

【答案】B

【解析】甘氨酸能开启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C1通道,使C「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抑制动作电位的产

生,因此甘氨酸作用于甲神经元时,不会使该神经元兴奋,A错误;甘氨酸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后启

动的C1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甘氨酸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人体肠道吸收甘氨酸

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错误;甘氨酸发挥作用后会迅速地分解或灭活,不会存在于突触间隙,D错误。

9.生物实验中常用酒精处理实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体积分数100%的酒精(无水乙醇)可用于对光合色素的提取

B.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体积分数95%的酒精参与配制的解离液对根尖进行水解

C.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诱虫器采集的小动物可放人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中

D.在生物组织脂肪的检测实验中,体积分数50%的酒精可用于洗去花生子叶切片表面的苏丹HI浮色

【答案】B

【解析】利用有机溶剂可以溶解绿叶中的色素,故可用体积分数100%的酒精(无水乙醉)可用于对光合色

素的提取,A正确;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

的酒精1;1混合液处理根尖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B错误;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杀毒效果较好,

故可将诱虫器采集的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中,C正确;在生物组织脂肪的检测实验中,体

积分数50%的酒精可用于洗去花生子叶切片表面的苏丹HI或苏丹W浮色,I)正确。

10.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两个猴面花姐妹种-粉龙头(花瓣呈粉红色)和红龙头(花瓣呈红色)。它们起源于

一个粉色花的祖先种,两者分布区重叠,前者(粉龙头)由黄蜂投粉,后者(红龙头)由蜂鸟投粉。下列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粉龙头和红龙头猴面花是因长期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形成的

B.两者虽然分布区重叠,但因授粉方式不同,因此不存在种间竞争

C.粉龙头猴面花种群的突变对红龙头猴面花种群的基因频率无影响

D.两者分布区重叠导致自然选择对两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相同

【答案】C

【解析】两种花分布区重叠,不是长期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形成的两个物种,A错误;两者虽然分布区

重叠,存在对生存资源(空间资源、营养等)的竞争,B错误;变异是自然发生的,一个种群发生的突变对

另一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C正确;尽管粉龙头和红龙头猴面花分布区重叠,但由题干信息知,两者传

粉动物不同,说明自然选择对两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不相同,D错误。

11.为了研究细胞分裂素(又称激动素)对植物体内营养成分转移的作用,科学家选用黄瓜幼苗子叶进行实

验(如图)。下列有关对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幼苗A幼苗B

清加卜火基声「肿的部位

无处理

大见积累

A.滴加的邛3-氨基异丁酸应不能被降解,方便用来观察营养物质的转移

B.在幼苗的右侧子叶上滴加-4。-氨基异丁酸属于实验的无关变量

C.实验的检测指标为子叶上放射性强度

D.实验结果表明营养物质会优先向细胞分裂素处理的子叶移动并积累

【答案】D

【解析】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使研究细胞分裂素对植物体内营养成分转移的作用,因此滴加的r4C]-氨基异

丁酸应不能被降解,方便用来观察营养物质的转移,A正确;在每组幼苗的右侧子叶上滴加产0-氨基

异丁酸属于实验的无关变量,B正确;实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来观察营养物质的转移情况,

因此实验的观察指标为子叶上放射性强度,C正确;此实验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组,选用幼苗C,左侧

子叶无处理,右侧子叶用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严C]-氨基异丁酸的滴加位置与B组幼苗相同,目的是

与B组幼苗形成对照,排出细胞分裂素处理位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若右侧子叶能够维持放射性标记物

的积累则可证明营养物质会优先向细胞分裂素处理的子叶移动并积累,D错误。

12.如图为某人工林场第一、二营养级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i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据图分析下列

说法中错误的是()

分第并分

能H储亿

%二行养/固定或同化%

使M输入

级摄取“,

\景便。,

能吊股失4

A.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a6小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ai

B.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把C元素返回无机环境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不是食物链(网)

D.第一营养级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a2或(a4+a5)

【答案】C

【解析】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a6小于第•营养级的同化量ai,A正确;生

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把C元素返回无机环境,B正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网),C错

误:第一营养级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a2或(a4+a5),D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

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给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甲、乙、丙三种微生物体内同一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了

如图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所处温度发生较大变化,三种微生物中丙的适应性最强

B.甲、乙、丙三种微生物体内该酶的最适温度不同

C.由图可知同一种酶在不同生物体内的最适pH一定不同

D.30C时三种微生物中该酶作用后产物生成量最少的是乙

【答案】AC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三种微生物中乙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最广,所以若温度发生较大变化,乙的适应性

最强,A错误;由图可知,三种微生物体内该酶的最适温度不同,B正确;图中未体现出三种微生物体

内该酶与pH的关系,C错误;30℃时,三种微生物体内该酶作用后底物剩余量的关系是丙>甲>乙,

故产物生成量的关系应该是乙>甲>丙,产物生成量最少的是丙,D错误。

14.“血细胞比容”是指血液中细胞的体积分数(经离心沉淀压实后,血细胞的体积占血液的比值),常用

离心方法测量。主要用于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的诊断,是观察临床输血、输液效果的指标之一。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血细胞比容主要与红细胞数量、平均体积和血浆量有关

B.若离心时间过短,离心法测定的血细胞比容高于实际数值

C.严重脱水(大量呕吐、腹泻、出汗等)的病人血细胞比容减小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及失血后大量补液者血细胞比容减小

14.ABD【解析】血细胞比容主要与红细胞数量、平均体积和血浆量有关,A正确;若离心时间过短,离

心法测定的血细胞比容高于实际数值,B正确;严重脱水(大量呕吐、腹泻、出汗等)的病人血细胞比

容增大,C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及失血后大量补液者血细胞比容减小,D正确。

15.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可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以大鼠为实验材料,检测甲减

仔鼠及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的各项指标,结果如表。

指标正常仔鼠甲减仔鼠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

仔鼠

甲状腺激素总量(pmol/L)20.425.9015.92

促甲状腺激素(TSH,3.129.294.97

mIU/L)

心肌重量(mg)68.2741.2965.66

结合如表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及其与心肌生长的关系,错误的是()

A.TSH的增加抑制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B.补充甲状腺激素后TSH的分泌增多

C.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心肌的生长

D.补充甲状腺激素可用于治疗甲减

【答案】AB

【解析】TSH的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错误;补充甲状腺激素后,由于反馈调节使TSH的分

泌减少,B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甲减仔鼠心肌重量减轻,说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心肌的生长,C正

确;由表格分析可知,补充甲状腺激素仔鼠甲减症状缓解,D正确。

16.某校学生在某地人群中随机调查了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得到如表所示结果(表中数

据单位:人):

正常男性患病男性正常女性患病女性

甲病19950501995050

乙病18600140019900100

另外又随机选择了两个家庭调查,发现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患甲病的儿子潭潭和一个表现正

常的女儿湘湘,另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生了一个患乙病的儿子东东和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儿山山。假设甲

病由A、a基因控制,乙病由B、b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双方家庭都不携带对方的致病基

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湘湘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工

2

C.若潭潭和山山结婚,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是与

8

D.湘湘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工

63

【答案】D

【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湘湘的基因型及概率为上AA、

3

Bb

2.Aa,可见其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B错误;若潭潭(aaBB)和山山(工AAXBXB、.lAAXX)

3322

结婚,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是IX(1-lx-)=工,C错误;该地甲病的发病率为一旦一

24819950+50

=,,因此a的频率为」jA的频率为」良,则该地正常男性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_=2,

4002020AA+Aa21

因此湘湘(工AA、2Aa)与该地•个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

33

17.将一个没有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呈环状,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

啥咤)放在含有32p-胸腺喘咤脱氧核甘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到如图I、II两种类型的DNA

(虚线表示含有放射性的脱氧核甘酸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结果预测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A.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有I、II两种类型,比例为1:3

B.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时,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复制n次需要胞喀咤的数目是(2n-1)(m-a)X0.5

D.复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昔酸单链为2n+,-2

【答案】ABC

【解析】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共4个,有I、II两种类型,比例为1:1,A错误;基因分离定

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

胞属于着丝点分裂,其上的基因是复制关系,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根据试题分析:拟核DNA

中共含有C=亚红,复制n次需要胞喀咤的数目是火红,C错误;DNA分子是双链结构,

22

一个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共2条链,所以复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甘酸

单链为2利-2,D正确。

18.吹绵蛇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蛇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

家研究了吹绵蛤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为防治害虫提供科学依据。如图是吹绵蛇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

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蛉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吹绵蛇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m点

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会导致吹绵蛇虫害的爆发

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吹绵蛤种群数量会稳定在q点

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可使吹绵蛇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

【答案】CD

【解析】当吹绵蛤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可推测种群数量会逐渐下降而

后稳定在m点,A正确;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由于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种群数量会增加,从而可

能会导致吹绵蛤虫害的爆发,B正确;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种群数量下

降,最终稳定在p点,C错误;当种群数量高于n点时,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可使吹绵蛤数量

长期稳定在n点,D错误。

三、非选择题:共54分。第19~22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3、24为选考题,考生根据

要求作答。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必考题:共43分

19.(11分)CO?浓度增加会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产生影响。研究人员以大豆、甘薯、花生、水稻、棉花作

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三种不同实验处理,甲组提供大气CO2浓度(375nmol・moH),乙组提供CO2浓度

倍增环境(750pmol・moH),丙组先在CO2浓度倍增的环境中培养60d,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

整个生长过程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选择晴天上午测定各组的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1)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在中,经过CO2的和C3的,产生了糖类等有机物。

该研究测定叶片光合作用速率时要控制好等无关变量(答出两个)。

(2)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CO?浓度增加,作物光合作用速率随之提高,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一

(3)在CO2浓度倍增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倍增,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的因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丙组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低。有人推测作物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而降低了固定CO2的酶的活性,

请你分析这种推测为什么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d■甲口乙口丙

w

.50•

r

m401

)rn

务30

«

=20,

之10•

<:发却耐

0

甘・花生水稻棉花

作物种类

【答案】(1)叶绿体基质(1分)固定(1分)还原(1分)

温度、光照强度、含水量等(1分)

(2)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增加CO?浓度,CCh固定加快,C3还原加快(2分)

(3)NADPH和ATP的供应限制:固定CO2酶活性不够高;Cs的再生速率不足;有机物在叶绿体中积累较

多等都是限制因素(2分)

(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除了温度、光照强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内部的酶活性的影响,丙

组长期处于C02浓度倍增的环境,一旦恢复到大气中的CO2浓度,光合作用的速率反而降低,原因可能是

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而降低了固定CO2的酶的活性(3分)

【解析】(1)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过程中,通过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

原两个过程,产生了糖类等有机物。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0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自变量是

C02的浓度,则温度、光照强度、含水量等属于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

(2)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增加CO2浓度,C02固定加快,C3还原加快,故当CO2浓度增加时,上述作物

光合作用速率随之提高。

(3)光合作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当CO?浓度倍增时,光合

作用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H]不足,或者暗反应中固定CO2的酶活性低(或数

量不足),从而影响C02的固定或者Cs的再生速率不足;有机物在叶绿体中积累较多等都是限制因素。

(4)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受到温度、水分、光照强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内部的酶活性等因素的影响,

由图中可以看出,丙组先在CO?浓度倍增的环境中培养60d,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光合作用

的速率结果却低于甲组,推测可能的原因是长期处于高浓度C02环境而降低了固定C02的酶的活性。

20.(10分)如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受体

翁立方1麴

激素A甲状腺细胞细胞甲

(1)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如图,从免疫的角度看,该病属于______。细胞甲是由_______细胞增

殖分化而来。

(2)寒冷时,激素A作用于靶细胞,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该过程属于(神

经、体液、神经-体液)调节。TSH能促进激素A的分泌,激素A增加到一定程度也能使TSH的分泌量,

这属于生命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调节。

(3)为了研究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用切除法进行实验。实验中以小鼠为实验材料•,以单位时间

的耗氧量为检测指标。实验方法与步骤如下:

①取若干生理状况大致相同的健康成年小鼠,均分为A、B、C三组,每组都测定。

②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B、C组的处理是。一段时间后测得B、C组耗氧量大大下

降。

③B、C组出现症状后,给B组每天注射,给C组每天注射,5天后,测得B组耗氧量回

升,C组耗氧量并未回升。

实验结论是:。

【答案】(1)自身免疫病(1分)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1分)

(2)神经-体液(1分)减少(1分)

(3)单位时间的耗氧量(2分)做同样的伤口但不切除甲状腺切除甲状腺(2分)

甲状腺激素等量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呼吸,增强细胞代谢(2分)

【解析】解:(1)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了某种抗体,导致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

人多,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细胞甲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2)寒冷时,激素A(甲状腺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该过程

属于神经-体液调节。TSH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可以促进激素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当甲状腺激素增加

到一定程度时,会反过来抑制垂体的活动,使垂体分泌的TSH减少,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维持在一定水平,

这种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

(3)探究实验要保证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是研究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若干生理状况大致相同的健康成年小鼠,均分为A、B、C三组,每组都测定单位时间的耗氧量。

②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做同样的伤口但不切除甲状腺。B、C组的处理是切除甲状腺,一段时间后测得

B、C组耗氧量大大下降。

③B、C组出现症状后,给B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给C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5天后测得B组耗氧

量回升,C组耗氧量并未回升,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呼吸,增强细胞代谢。

21.(10分)高原鼠兔和粉鼠为青藏高原特有的植食性穴居动物,以各种牧草为食,喜欢挖洞,繁殖速度

快。高原鼠兔的数量与高原牧区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春夏季节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可以出现S型增长;从种群的数量特征来看,高原鼠兔种群的数量在冬

季明显下降的原因是。

(2)调查发现,某阶段高原鼠兔活动的区域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较未活动区域高,请从物质循环的角度

分析,写出可能的原因•

(3)野外收集高原鼠兔和勖鼠的天敌动物的粪便,运用显微分析可判断它们在天敌动物的食物组成中所占

比例,结果如表。

天敌高原鼠兔黝鼠

赤狐4030

艾虎6040

香鼬1000

表中艾虎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同化量中的一部分。

(4)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动物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高原鼠兔过多时,它们的啃食、挖洞等活动会加速了草场退化,但高原鼠兔的数量较少时,不

会对草原造成明显的危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指。

(5)研究发现高原鼠兔种群数量过多时,引起了荒漠化,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对高原

鼠兔的进行监测,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进而控制其数量。政府的一系列措施既能保护生态

又能以牧富民,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答案】(1)出生率小于死亡率(1分)

(2)高原鼠兔活动区域,其天敌会增多,食物链较复杂,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群落多样

性(2分)

(3)高原鼠兔和勖鼠(2分)

(4)信息传递(1分)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2分)

(5)年龄组成(1分)整体性(1分)

【解析】(1)从种群的数量特征来看,高原鼠兔种群的数量在冬季明显下降的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

率。

(2)某阶段高原鼠兔活动的区域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较未活动区域高,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可

能的原因高原鼠兔活动区域,其天敌会增多,食物链较复杂,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群落

多样性。

(3)表中艾虎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即高原鼠兔和勖鼠同化量中的一部分。

(4)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动物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

递功能。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5)通过对高原鼠兔的年龄组成进行监测,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进而控制其数量。政府的一系列

措施既能保护生态又能以牧富民,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22(12分).豌豆和玉米都是常见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请分析回答以下

问题:

(1)己知玉米的宽叶基因A对窄叶基因a为显性,相应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A-和a-表示该基因所

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A和a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精

子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可育。

①现有基因型为AA、Aa、Aa,aa;aa的5种玉米,欲设计实验验证“染色体缺失的精子不育,而染

色体缺失的卵细胞可育”,选择基因型为的测交亲本组合进行正反交实验.

②若上述结论成立,以A-a个体为母本,以Aa-为父本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植株间随机传粉,则子

二代中宽叶个体占«

(2)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花腋生对顶生为完全显性,由另一

对等位基因D、d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取纯合豌豆做了如下实验:高茎腋生x矮茎顶生TFI:高茎腋

生,B自交-F2:高茎腋生:高茎顶生:矮茎腋生:矮茎顶生=66:9:9:16,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以下结论:

①因为,所以,高茎和矮茎、腋生和顶生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每对

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因为F2中的四种表现型的比不等于9:3:3:1,所以,控制高茎和矮茎、腋生和顶生的两对基因的

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③该小组同学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

a.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

b.R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BD:Bd:bD:bd=4:1:1:4;

c.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实验并写出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将上述实验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R与表现型为的豌豆杂交,观察并统计

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

【答案】(1)Aaxaa(2分)葭(2分)

(2)F2中高茎:矮茎=3:1,腋生:顶生=3:1(2分)两(1分)矮茎顶生(2分)后代出现四种

表现型,比例为:高秆腋生:高秆顶生:矮秆腋生:矮秆顶生=4:1;1:4(3分)

【解析】解:(1)①本题从“测交“这•定义入手,双亲中必有隐性亲本aa,因研究染色体缺失的影响,

故另一亲本得是存在染色体缺失的杂合子Aa,根据实验目标,需让这一杂合子作父本,以研究染色体缺失

的花粉是否不育,也应让其作母本,以研究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是否不育,所以要进行正交与反交两个实

验。

②因为染色体缺失的精子不育,而见色体缺失的卵细胞可育,以A-a个体为母本,以Aa-为父本杂交得到子

代基因型为(AA-、1Aa,子代植株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及比例为A:A-:a=2:1:1,产生的精子基因型及

比例为A:a=2:1,故随机传粉子二代中窄叶个体aa所占比例=3宽叶个体占

(2)分析实验结果,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66+9):(9+16)=3:1,腋生和顶生的比=(66+9):(9+16)

=3:1,所以高茎和矮茎、腋生和顶生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但F2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不等于9:3:3:I,所以高茎和矮茎、腋生和顶生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

自由组合定律。

③针对上述实验结果可提出假说: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通过减数

分裂过程中部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BD:Bd:bD:

bd=4:1:1:4,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结果,为验证上述假说,可设置测交实验进行验证,即将两纯合

亲本杂交得到的B与纯合矮秆顶生的豌豆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所得子代出现四种表

现型,且比例为:高秆腋生:高秆顶生:矮秆腋生:矮秆顶生=4:1:1:4,则上述假设成立。

(-)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

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题的首题进行

评分。

23」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a-半乳糖甘酶是解决大豆制品类食物不耐受的关键酶,但其活性不高耐热性较差。如果人的

消化系统中缺乏a-半乳糖甘酶,当含有a-半乳糖昔的低聚糖经过肠道时,会被肠道中的微生

物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腹胀等。科研人员使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两种固定化载体研究了固定

化后的a-半乳糖甘酶的使用效果,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0u

•、Ko

傕6o

W一壳聚衲固定化焦

S4o.海藻酸蚀固定化的

S

解2o

0O

y

246X10122345

次数/次

时间/h

图2

固定化的航冗使用效果

图1游肉酶和固定化的使用效果

(1)一般来说,固定化酶更适合用和物理吸附法。用海藻酸

钠固定酶的过程中需要用CaCh溶液处理,其目的是使;配

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加热过程应注意o

(2)固定化醐的实质是将相应酶固定在的载体上;固定化a-半乳糖背醵与游

离的a-半乳糖甘酶相比,其优点是具有了良好的。

(3)图1中与固定化酶相比游离酶的水解率在6h之前较低,但随时间的延长游离酶的水解率

也上升了,可能的原因是。

(4)图2中两种固定化酶相比,重复使用2次后,海藻酸钠固定化酶的效果明显降低,其原

因可能是»

【答案】(1)化学结合法(2分)海藻酸钠胶体发生聚沉,形成凝胶珠(2分)小

火间断加热(2分)

(2)不溶于水(2分)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效果(2分)

(3)随着时间的延长游离酶与更多的底物结合,从而使酶促反应进行得更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