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93.020CCS
P
224404 DB4404/T
51—2023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周边环境影响控制技术及管理规范Control
for
surrounding
soft
2023-12-21
发布 2024-01-01
实施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404/T
—2023前言
.................................................................................
II引言
................................................................................
III1
...............................................................................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3 术语和定义
.........................................................................
44 基本规定
...........................................................................
54.1 一般规定
.......................................................................
54.2 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
...................................................
54.3 基坑工程环境等级
...............................................................
65 基坑工程变形控制要求
...............................................................
65.1 一般规定
.......................................................................
65.2 变形控制要求
...................................................................
76 基坑工程周边环境调查
...............................................................
87 基坑工程勘察
.......................................................................
97.1 一般规定
.......................................................................
97.2 勘察工作量及参数选用
..........................................................
107.3 基坑工程勘察报告
..............................................................
118 基坑工程变形控制措施
..............................................................
118.1
一般规定
......................................................................
118.2
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
........................................................
198.3
混凝土灌注排桩加混凝土内支撑
..................................................
238.4
钢板桩加钢内撑
................................................................
418.5
工法加内支撑...............................................................
568.6
桩锚支护和土钉支护
............................................................
609 基坑工程的检测与监测
..............................................................
629.1 一般规定
......................................................................
629.2 支护结构检测
..................................................................
629.3 基坑监测
......................................................................
63附录
A(资料性) 条文说明............................................................
65DB4404/T
—2023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珠海市建设工程质量监测站提出。本文件由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归口。监测站、澳门土木工程实验室。杰、何健、姜弘、邝春光、谢东武、张宇明、张英颂、缪仑、林惠庭、戴远俊、沈强。IIDB4404/T
—2023本文件根据《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下达2022年珠海市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2021-01384),由珠海市建设工程质量监测站牵头编制而成。市地下工程施工周边环境调查管理办法》(珠规建质[2015]125号文)及《珠海市地下工程施工周边环[2016]67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照相邻城市管理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形成本文件。IIIDB4404/T
—20231 范围可参考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5003
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JGJ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T
282 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技术规程DBJ/T
15-20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J/T
15-162 建筑基坑施工监测技术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基坑 excavations为进行建(构)筑物地下部分的施工由地面向下开挖出的空间。3.2基坑周边环境 surroundings
around
excavations与基坑开挖相互影响的周边建(构)筑物、市政基础设施、岩土体与地下水体的统称。3.3软土 soft
soil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3.4软弱地基 soft
ground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DB4404/T
—20233.5设计使用期限design
workable
life设计规定的从基坑开挖到预定深度至完成基坑支护使用功能的时段。3.6重力式水泥土墙
cement-soil
wall水泥土桩相互搭接成格栅或实体的重力式支护结构。3.7内支撑 strut设置在基坑内的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构件组成的用以支撑档土构件的结构部件。支撑构件采用钢材、混凝土时,分别称为钢内支撑、混凝土内支撑。3.8锚拉式支挡结构
retaining
structure以挡土构件和锚杆为主的支挡式结构。3.9钢板桩支护 retaining
protection
of
steel
sheet
pile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采用钢板桩沿基坑侧壁排列设置或连续封闭设置对基坑采取的支挡、加固、保护与止水的措施。3.10土钉 soil
nail植入土中并注浆形成的承受拉力与剪力的杆件。3.11SMW soil
mixing
wall以多轴型钻掘搅拌机在现场向一定深度进行钻掘,同时在钻头处喷出水泥系强化剂而与地基土反复混合搅拌,在水泥土混合体未结硬前插入H型钢或钢板作为其应力补强材,至水泥结硬形成一道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连续完整的、无接缝的地下墙体。4 基本规定4.1 一般规定4.1.1 度及规模、主体地下结构的要求以及施工季节变化等因素;在实施阶段宜因地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测和检测。4.1.2 合政府相关管理要求。4.1.3 珠海市基坑工程际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有标准的规定。4.2 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根据基坑工程的开挖深度等因素,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按表1的规定确定。
支护结构破坏或土体失稳、变形过大对基坑周边环境或主体结构施工安全的影
1.1支护结构破坏或土体失稳、变形过大对基坑周边环境或主体结构施工安全的影1.0支护结构破坏或土体失稳、变形过大对基坑周边环境或主体结构施工安全的影5m0.98.0m周边三倍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无任何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需保护1.0当存在软土层(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存在单层厚度大于2.0m,或总厚度大于0.3的淤泥层)时,开挖影响范2.0当存在深厚软土层(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存在单层厚度大于8.0m,或总厚度大于0.5H的软土层)时,基坑开3.0HHHDB4404/T
—2023表1 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及其重要性系数4.3 基坑工程环境等级根据基坑工程周围环境的重要性程度及其与基坑的距离,基坑工程环境等级应分为表2中的四级:表2基坑工程环境等级5 基坑工程变形控制要求5.1 一般规定5.1.1 基坑工程变形控制措施应贯穿基坑勘察、设计、施工、监测、检测的全过程。mm3035400.0025H0.003H0.008Hmm30~6035~8040~1000.0025H~0.0035H0.003HH0.008HHmm60801000.004H0.01H0.02Hmm控制,设计人员可适当调整。设计人员可适当调整控制参数;表中的相对值与绝对值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DB4404/T
—20235.1.2 的依据。5.1.3形式,同时应结合基坑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主体的工程经验及周边环境变形控制要求,综合确定基坑工程变形控制原则及控制指标。5.1.4 响,确定分区基坑相应的变形控制指标。5.1.5 条件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监测方案。5.2 变形控制要求5.2.1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控制值宜符合下列规定:a)
不宜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作用下支护结构位移的计算值;b)
当支护构件同时用作主体地下结构构件时,不宜大于主体结构设计对其变形的限值;c)
不宜大于周边环境允许的变形值。5.2.2 等因素综合确定,无经验时可参考表
3
取值。表3支护结构顶部最大水平位移控制值参考取值5.2.3 筑物的累积变形值不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2.3 道路和各种管线的变形不应超过相关规范的规定或影响其正常使用;当邻近有轨道交通等特殊基础设施时,应按其特殊要求进行控制。5.2.4 基坑工程周边环境变形控制值应根据相关设施主管部门的要求或建筑检测报告的结论确定,mm1000~200010~2010~3010~6010~3020~400.2~0.251~3DB4404/T
—2023无具体数据时,可参考表
4
取值。表4 基坑工程周边环境变形控制值参考取值6基坑工程周边环境调查6.1.1 境进行调查。客观资料。机构进行鉴定。6.1.2 法、工程桩的类型、支护结构型式、基坑工程的开挖范围和开挖深度以及开挖方法、周边环境等情况,结合可类比工程的调查结果界定调查范围,无相关资料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且宜符合以下要求:a)
支护结构与止水措施施工难度不大时,从基坑边缘计起,宜取
2
倍基坑开挖深度与
的大值;b)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调查范围从基坑边缘计起,取
4
倍基坑开挖深度与
80m
二者的大值:1)
基坑影响范围内存在强透水层;2)
支护结构与止水措施施工难度较大、施工风险较高;c)
本条
a)、b)项范围外存在优秀历史建筑物、重点保护建筑物、配置精密仪器与设备的厂房等对沉降敏感的建筑物时,调查范围宜适当增大。6.1.3 应根据
6.1.2
确定的调查范围对下列内容开展第一阶段的调查:a)
既有建(构)筑物的用途、结构类型、层数、地基处理方式、基础的形式和埋深;b)
道路的类型、宽度、路基形式和最大的车辆荷载等;c)
桥梁基础形式、桩基长度及持力层位置;d)
各种既有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类型、主要尺寸及其埋深;e)
既有的供水、污水、雨水等地下输水管线的使用状况及渗漏状况等;f)
汛期场地周围地表水的汇流和排泄条件;DB4404/T
—2023g)
上述
a)~d)项各建(构)筑物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完好情况、与拟建基坑的相对位置关系。上述调查应在基坑工程设计前或设计期间完成。6.1.4 第二阶段的首次调查应在第一阶段调查的基础上对下列内容进行细化:a)
缺陷进行标识、记录并测读初始值;b)
记录并测读初始值;c)
记录并测读初始值;d)
装监测点,并测读初始值;e)
其他应调查和监测的重点部位布置监测点,并测读初始值;f)
对于施工振动可能影响周边环境的工艺,应向建设单位提出工艺试验要求和相应的监测建议。上述a)~e)款内容调查应在基坑工程设计前或设计期间完成,第f)款应在正式施工前完成。6.1.5 第二阶段的末次调查应比对
6.1.4
条
a)~e)款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评价基坑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第二阶段的末次调查应在地下工程施工完成后进行。6.1.6 委托单位反馈。6.1.7 基坑周边环境调查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
工程概况;b)
调查目的和依据、仪器;c)
调查范围和对象;d)
调查方法和手段;e)
现场调查、检查检测结果;f)
第二阶段末次调查应有评估结论和处理建议;g)
附件,宜包括下列内空:• 基坑平面及周边环境图(对应调查建筑物编号);• 第二阶段首次调查的报告应包括变形初始值监测报告;• 现场相关影像资料、实测数据。6.1.8 调查人、校核人等应在周边环境调查报告上签字,经调查单位负责人审批后加盖单位公章。7 基坑工程勘察7.1 一般规定7.1.1 对基坑工程勘察宜符合下列要求:a)
对于一般基坑工程,可在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里进行基坑专项评价;b)
对于重要基坑工程,宜根据基坑设计及施工的要求,进行专项的岩土工程勘察。勘察成果报告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的分布,评价地下水的影响(具体要求见条文说明),提出支护与开挖的建议和地下水控制措施的建议,并提供基坑支护设计需要的岩土参数。7.1.2 基坑支护工程勘察前宜收集以下资料:a)
拟建建筑物的用地红线图及总平面图;DB4404/T
—2023b)
0.000
图等;c)
建筑物存在核心筒或其他构造形成坑中坑的范围及底面高程;d)
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市政基础设施等环境资料。7.1.3
基坑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应进行以下工作:a)
查明场地所在地貌单元、地层时代、成因、地层结构及其水平、垂直方向分布规律;b)
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c)
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是否有构造破碎带或软弱夹层,岩质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宜查明岩体不利结构面组合;d)
查明水文地质条件。7.2 勘察工作量及参数选用7.2.1 勘探点宜位于基坑外侧
界线外
2
倍~3
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外或预估锚索长度的远端布置适量钻孔。当基坑外无法布置勘探点时,应通过调查取得相关勘察资料并结合场地内的勘察资料进行综合分析。7.2.2 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确定,一般为
15m~25m,但每一条侧边勘探点不宜少于
3进一步查明其分布及工程特性。7.2.3 勘探点的深度不宜小于
构持力层
以上。当两倍基坑深度内遇到中~微风化岩时,控制性勘探点可钻入中~微风化岩3.0m~5.0m
~3.0m于该侧边勘探点数的
1/3。7.2.4 特殊性岩土层宜按下列规定进行有针对性的勘察:a)
厚度大于
3.0m
的填土层,宜了解填筑时间、填料主要成分、填筑方式等,勘察时宜进行原位粒径、含量等进一步了解;b)
厚度大于
0.5m
c)
支护设计、施工的影响。7.2.5基坑工程勘察宜对场地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并宜符合下列规定:a)
b)
;当存在承压水时应分层测量地下水位和确定承压水水头高度,并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对基坑坑底以下的钻孔进行封孔。7.2.6 室内试验或原位测试宜符合下列规定:a)
6
软土宜按深度分段取样并统计指标;b)
~
倍基坑开挖深度内的黏性土层宜增加渗透试验等。10DB4404/T
—2023
3.0m
的素填土应进行重度和抗剪强度试验;c)
土层应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连续记录的动力触探,每一建筑基坑不宜少于
3
d)
般不宜超过
5.0m。检测点布置宜靠近处理前检测点位。7.3 基坑工程勘察报告7.3.1 门章节进行评价论述。专项的勘察报告和专门章节应包括以下内容:a)
境条件;b)
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基坑影响的分析评价,对含水量变化较大的土层应明确其对应范围;c)
基坑设计相关的岩土参数和支护结构选型的建议;d)
的建议,渗透稳定性的评价;e)
基坑开挖和降水对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价,对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的建议。7.3.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宜提供以下图表:a)
给出基坑开挖范围线以及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带地形图)等内容的勘探点平面布置图;b)
沿基坑周边的工程地质剖面图,以及必要的垂直于基坑边线的地质剖面图;c)
钻孔柱状图;d)
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成果图表,水文地质试验图表等;e)
以及软弱结构面对基坑稳定性起控制作用时的分段有代表性的结构面赤平投影分析图。8 基坑工程变形控制措施8.1 一般规定8.1.1 况、工程桩设计和施工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形式、配套措施、计算方法和施工时序。8.1.2 程各部位破坏后果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或周边环境等级差异较大时,同一基坑工程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和环境等级。8.1.3 采用锚杆(或锚索和土钉,下同)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f)
该书面意见将作为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评审的必要条件。g)
用锚杆所产生质量安全的全部责任,无条件处理由此引起的所有问题。8.1.4 采用水泥土搅拌桩的基坑工程宜符合下列规定:8.1.4.1 水泥土搅拌桩可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冲填土、粉土、无流动地下水的砂土、软塑
Ip大于
11DB4404/T
—2023定水泥与被处理土的相容性;不宜用于泥炭土、泥炭质土地层。8.1.4.2 水泥土搅拌桩的搅拌深度宜符合下列要求:a)
采用单轴搅拌桩的搅拌深度不宜大于
20m;b)
采用其它设备的搅拌深度不宜超过设备的能力。8.1.4.3 所有水泥土搅拌桩的平面布置均宜消除搅拌盲区。单轴搅拌桩的平面布置宜符合图
1
2
3
4
平面布置。图1 提倡的单轴搅拌桩平面布置图2不提倡的单轴搅拌桩平面布置图3提倡的多轴搅拌桩平面布置12DB4404/T
—2023图4 不提倡的多轴搅拌桩平面布置8.1.4.4 采用
工法的水泥土墙和坑后止水止土的水泥土搅拌桩宜采用多轴搅拌工艺套打,或采用的含泥量、孔隙比(密实度)和砂土所处位置确定,必要时宜做抽水试验验证。8.1.4.5 采用灌注排桩的支护工程,坑内被动土区加固的水泥土搅拌桩、坑后止水止土的搅拌桩和桩间旋喷桩与支护灌注桩的位置关系、坑内被动土区加固的裙边桩与腹桩的尺寸关系宜符合下列规定:a)
水泥土搅拌桩(墙)与灌注桩的搭接长度均宜为
150mm,桩间旋喷桩的中心线宜位于支护灌注桩心线靠挡土侧一方,两者距离宜为
50~100mm,如图
5
所示。桩间旋喷桩施工位置应根据灌注桩的桩顶实际位置定位;b)
6所示做法。图图5 各类桩位置关系示意1—裙边桩;2—支护桩中心线;3—旋喷桩中心线;4—旋喷桩;5—止水止土搅拌桩a
图6
裙边桩与腹桩尺寸关系示意1-腹桩;2-裙边桩
H
b
H
ba
H
ba8.1.4.6采用
工法或钢板桩的基坑支护工程,当需要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坑内被动土区时宜符合下列要求:a)
当坑底以下的软土层较薄时可采用图
6
所示做法;b)
7~图813DB4404/T
—2023施;图
7
8
的
d/c
4~6;当工程桩需要保护时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c)
SMW
7
置。a
图7
多轴搅拌对撑桩设置示意1-4-
a
H
ba
H
ba
H
baa
图8
单轴搅拌对撑桩设置示意1-4-
H
ba
ba
H
ba14DB4404/T
—20238.1.4.7 阳角处坑内被动土区加固的水泥土搅拌桩平面布置宜参照图
9~图
10
体情况予以完善。对撑桩和稳定桩在阳角处的平面布置宜符合
8.1.4.6
要求。a
图9
90°阳角被动土区加固示意1-
a
H
ba
H
ba
H
baa
图10
钝阳角被动土区加固示意1-
a
H
ba
ba
H
ba8.1.4.8 90°阴角处的平面布置宜采用图12所示做法。非
90°的阴角处参照这一原则在角部形成有效对撑。15DB4404/T
—2023图1190°阴角设置多轴搅拌对撑桩示意1-4-6-a
图12
90°阴角设置单轴搅拌对撑桩示意1-4-
12
a
H6m
ba
H
ba
H
ba
8.1.4.9 坑内水泥土搅拌桩的平面布置应避开预制工程桩,当无法避开时应有措施保证水泥土搅拌桩在水平向的连续性。8.1.4.10对于常用单向旋转的搅拌设备,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a)
宜采用
42.5R
级水泥;b)
单轴搅拌桩的水泥掺量宜符合下列要求:c)
当搅拌土层的一半及以上软土时水泥掺量不宜小于
18%,水灰比不宜大于
;d)
当搅拌土层的一半及以下软土时水泥掺量不宜小于
15%,水灰比不宜大于
;e)
多轴搅拌桩的水泥掺量不宜小于
20%,水灰比不宜大于
;f)
搅喷次数应与设备能力相匹配;16DB4404/T
—2023g)
当水泥土的养护龄期少于
90d
时,宜掺入水泥重量
0.05%三乙醇胺早强剂。8.1.4.11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宜载明下列设计参数:a)
搅拌工艺、搅拌桩直径、各剖面的搅拌深度;b)
水泥或其它固化剂的掺量、水灰比;c)
外加剂的掺量;d)
不同土质的搅喷次数;e)
当采用常用单向旋转的搅拌设备时,设计允许开挖龄期的芯样抗压强度代表值
fcu合下列规定:f)
对于塑性指数大于
的淤泥、淤泥质土和其它黏土:g)
fcu28d≤
0.6MPa,
fcu90d≤0.9MPa;h)
对于填土:fcu28d≤2.0MPa,
fcu90d≤3.0MPa。8.1.4.12 工艺试验,根据设计要求所需的浆液体积、搅拌深度、搅拌轴的下沉速度和提升速度所需时间,验证、调整浆液流速等参数。8.1.4.13 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信息宜同步录取上传。8.1.5 对人工加固土的粘聚力
cφ
m
的取值宜考虑以下因素:a)
天然土层和人工加固土的各自粘聚力
c、内摩擦角φ;b)
人工加固土的置换率;c)
室内试验与现场施工的差异;d)
水泥土搅拌桩的桩底进入相对硬层时人工加固土的深宽比例;e)
水泥土搅拌桩的桩底位于软土中时人工加固土的宽度与基坑宽度的比例。8.1.6 撑支护结构采用钢支撑时,钢支撑与冠梁的连接应能够有效地传递拉力和剪力。8.1.7 混凝土支护桩、冠梁、腰梁、栈桥梁的截面及配筋均应符合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8.1.8 于
50%。不应在吊装过程中进行焊接。8.1.9 支护工程各工序之间的施工时序、支护工程各工序与工程桩的施工时序应符合下列规定:a)
当工程桩为预制桩时应先施工工程桩;b)
当支护桩为
SMW
水泥土搅拌桩中的水泥终凝前插入到位;c)
确定位。8.1.10 除与耐久性相关的参数外,用于支护工程施工的材料进场复验、验收、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复验和验收均以国家现行标准为依据。8.1.11 所有钢筋的弯折应采用冷弯方法成形,弯弧内直径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的
5.3.1
规定。不应采用火烧成型。8.1.12钢管柱的钢管对接焊、格构柱的型钢对接焊、SMW
工法的型钢对接焊均应按本文件规定实施,并经检测合格、验收符合要求后才能够吊装,不应在吊装过程中进行焊接。其它钢构件的焊接 50205-2020
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检查、验收,确认符合要求后再进入下道工序。17DB4404/T
—20238.1.13 施工过程应检查支护桩、立柱桩的下列施工事项且应符合要求:a)
施工设备的接地应力、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和扩散地基应力的措施;b)
泥浆制作工艺、制作质量及成孔过程的泥浆液面高度;c)
旋挖桩的出土提升速率;d)
钢筋笼的连接质量、吊装和安装措施;e)
向;f)
桩身垂直度、桩长、持力层岩性;g)
清渣措施和清渣质量;h)
首斗混凝土的体积;i)
混凝土拌合物的充盈系数。8.1.14 坑后的环境、截水、集水、排水和荷载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a)
坑后地面宜做硬化处理;b)
坑后排水宜遵循从面(坡面)到线(排水沟)再到点(集水坑)的原则,及时抽水;c)
坑后硬化地面、排水沟和集水坑的裂缝宜及时修复;d)
抽水设备的配置应满足暴雨的排水要求;e)
坑后荷载大小和分布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8.1.15 坑内的降水、集水和排水应符合下列要求:a)
对于砂土、粉土和填土,宜用大井明排法降水、集水和排水;b)
水通道和临时集水坑外,坑内的其它部位不宜积水;c)
抽水设备的配置应满足暴雨的排水要求。8.1.16 挖土过程应检查下列事项:a)
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实测值应符合设计要求;b)
应检测的项目已检测且结果符合要求;c)
分块跳挖、分层开挖的实施应符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要求;d)
挖土应均衡分层进行,对流塑状软土的基坑开挖,高差不应超过
1m;e)
桩的变形情况,必要时应采取扩散地基应力的措施;f)
土方开挖过程出现的渗水点应及时修复;g)
监测数据范围值不宜大于报警值;h)
挖土至设计标高应及时施工封底垫层,软土的坑底外露时间不宜超过
24
小时;i)
块和杂物。8.1.17 内支撑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a)
平衡作用在拟拆支撑上的土压力荷载;b)
求的部位已加固至符合要求;c)
具有拆撑作业的安全空间和可靠的着力点;d)
拆撑的构件段尺寸与出料口尺寸匹配,构件段的重量在吊装设备的允许范围内;18DB4404/T
—2023e)
拆撑方案已经论证,各质量责任主体已共同确认;f)
监测措施、保障措施已准备就绪。8.2 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8.2.1 度不大于
的基坑工程。8.2.2 宜采用图
13
所示的水泥土搅拌桩平面布置,当相对硬层埋深较深时宜采用图
14
所示的水泥土搅拌桩平面布置,且应通过调整竖向截面的宽度尺寸来满足现行规范规定的相关验算要求。a
图13
搅拌桩布置示意一1-翼缘桩;2-腹桩;3-坑底桩
a
bad
a
图14
搅拌桩布置示意二1-翼缘桩;2-腹桩;3-翼缘桩(稳定桩);4-翼缘桩(坑底桩)
a
bad
19DB4404/T
—2023a
图15
A-A
1-坑边地面;2-常水位;主墙;4-坑底cef1f2f
8.2.38.2.2
要求外,尚宜综合考虑下列措施并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择优选用,必要时应做专题论证:a)
宜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分隔墙将大基坑分为小坑并形成对撑,分隔墙的顶面宜位于基坑底面;b)
坑内和坑外均宜设置排水板;c)
宜降低墙顶标高,当墙顶位于地下常水位以下时宜符合
8.2.4
要求;d)
挖土宜采用跳挖方法;e)
坡率等控制参数,土方的垂直高差宜设置在分隔墙上。8.2.4 的止水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a)
当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参数符合
8.1.4
水措施的水泥土墙顶应设置在地下常水位之上,如图
16
所示;b)
当确需将墙顶设置在地下水位之下时应设置两道止水措施。第一道止水措施的水泥土搅拌桩设计参数宜符合
8.1.4
淤泥质土面的长度,如图
17
所示;c)
当墙顶至地面的坡面需要设置土钉时,土钉的开口处宜位于地下水位之上;d)
当地下水下降将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时,不应在地下水位以下设置泄水孔。20DB4404/T
—2023图16 水泥土墙顶应设置在地下水位之上示意1-坑外地面;2-地下水位;3-一道止水(重力式挡墙)
a
图17
水泥土墙设置两级止水措施示意1-坑外地面;2-地下水位;3-土钉;4-第一道止水措施(水泥土搅拌桩);第二道止水措施(重力式当墙);6-主墙;7-土钉开孔位置;8-
8.2.5水泥土墙在阳角和阴角处的搅拌桩平面布置宜参照
8.1.4
21DB4404/T
—2023整。8.2.6 计算水泥土墙的位移和内力时,在软土中成桩形成的水泥土变形模量取值宜在
60MPa~120MPa
范围。8.2.7 面边长的取值宜采用桩径减去搭接长度,搭接长度的取值应符合
8.1.4
要求。对应于图14的水泥土搅拌桩平面布置和竖向截面,相应的水平验算截面的计算单元简图如图所示:
1-坑外地面;2-坑底a8.2.8图
18
中各截面的承载力宜采用式
1~3
进行验算:a)
压应力验算∶γ0𝛾γ0𝛾cs𝑧+
γ0𝑀𝑥𝑦𝑚𝑎𝑥
≤
𝜂𝑓𝑐𝑢
(1)b)
拉应力验算∶𝐼𝑥
>
0
(2)γ0𝛾cs𝐼𝑥
>
0
(2)c)
剪应力验算:γ0
γ0
E𝑎𝑘𝑖−𝜇𝐺𝑖−E𝑝𝑘𝑖≤
𝑓𝑐𝑢
(3)
16𝐼𝑥𝐼𝑥—单位长度水泥土墙截面惯性矩;(m
/m)γ0—支护工程重要性系数;𝛾cs—水泥土墙平均重度(³);𝑧—由墙顶至计算截面的深度(m);𝑀𝑥—单位长度水泥土墙截面组合弯矩标准值(kN·);𝑦𝑚𝑎𝑥—验算点至截面形心的最大距离;(m)4𝑓𝑐𝑢70.7mm养护条件下906028理技术规范》DBJ/T
15-38-2019中8.1.3条文说明的相应数据取值,且宜符合8.1.4.11要求;𝜂—水泥土强度折减系数;22DB4404/T
—2023当采用室内加固土的试验结果时,对于淤泥、淤泥质土可取0.25~,对于填土可取0.3~0.35;当采用土质相近、施工技术参数相同的工程水泥土芯样抗压强度代表值时,可取;𝐸𝑎𝑘𝑖—验算截面以上单位宽度的主动土压力标准值();𝐺𝑖—验算截面以上的单位宽度水泥土墙体自重(kN/m);𝐸𝑝𝑘𝑖—验算截面以上单位宽度的被动土压力标准值();𝜇—墙体材料的抗剪断系数,取0.4~;𝐵𝑖—验算截面处水泥土墙的截面高度(m8.2.9 水泥土墙的顶面宜设置混凝土保护面板,面板宜用厚度
150mm、强度等级为
C20
的混凝土。混凝土保护面板与水泥土墙之间宜通过短钢筋段连接。8.3 混凝土灌注排桩加混凝土内支撑8.3.1 支护灌注桩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a)
直径不宜小于
800mm;b)
桩中心距宜比桩径大
~300mm;c)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为
C25~;d)
桩的配筋宜用强度等级为
400MPa
0.8%~范围内。8.3.2 坑后止水止土的水泥土搅拌桩墙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a)
宜采用多轴搅拌桩套打,或采用其它连续成墙的搅拌工艺;b)
从支护结构外边缘计起,当坑后
2
倍深基坑开挖深度与
二者的大值范围内存在对变形敏感的建筑物和市政基础设施时,宜在支护桩的桩间土设置旋喷桩;c)
桩间土旋喷桩与支护桩的位置关系应符合图
5
的规定;d)
8.2.4
桩墙视为图
17
的第二道止水措施,再按图
17
的要求设置第一道止水措施。8.3.3 支撑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a)
角撑的平面布置宜采用图
19
两者之一。角撑的每一道稳定撑均应有一端位于侧向变形相对稳立柱偏位大于允许值时稳定撑宜设置在立柱上。图19 角撑平面布置1-混凝土板;2-冠梁或腰梁;3-稳定撑;4-角撑;相对稳定点23DB4404/T
—2023b)
对撑的平面布置宜采用图
20
两者之一。当立柱偏位大于允许值时,稳定撑的位置宜调至柱位贡献时,板撑宜设置在对撑竖向的中部位置。图20 对撑平面布置示意1-冠梁或腰梁;2-八字撑;3-稳定撑;4-对撑c)
宜避免连接处出现纵筋重叠过多问题,存在图
所示之类问题,宜采用图
22
所示的布置方式。图21 角撑与角撑、角撑与八字撑、角撑与对撑之间连接处不建议布置方式1-冠梁或腰梁;2-角撑;角撑或八字撑24DB4404/T
—2023εc=ε01-(εc=ε01-(1
-σc
/f
c)
]1-冠梁或腰梁;2-角撑;角撑或八字撑8.3.4 支撑的轴压刚度系数宜按下式迭代计算:𝐾𝑅
=
𝑁𝑘/∆𝑙
(4)式中:∆𝑙
=εcl1/2σc
=Nk/ANk—平行于支撑截面法线的轴力标准值;kR—支撑的轴压刚度系数,单位可换算为MN/m或;Δl—支撑的轴压变形;l—当多跨连续支撑或单跨支撑的变形计算长度。当两端的主动土压力相近时,可取其支撑总长度的一半l0/2l0~l0向不动端变形时取l0;ε0—混凝土压应力达到fc时的混凝土压应变,取;εcA—支撑的横截面积;fc—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8.3.5 造要求综合确定。冠梁的扭矩设计值
T
可按下式计算:𝑇
=
max{𝑞(𝑙1
−𝑏)/2、q(𝑙2
−𝑏)/2}
(5)式中:q—
(),
q=M/a;l1、l2—支撑两侧的冠梁跨度;b—支撑宽度/cosθ,θ为支撑与支护面法线的夹角;M—支撑的弯矩设计值;As—支撑面纵筋配筋总面积;hs—支撑底纵筋、面纵筋两者的形心距;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8.3.6 冠梁的截面宽度应比支护桩径大
200mm
关系应采用图
所示做法,锚固长度必须符合图
所示要求。25DB4404/T
—2023a
图23
支护桩纵筋和支撑纵筋在冠梁处的安装位置关系做法1-冠梁顶面纵筋;2-冠梁最外围箍筋;3-冠梁侧面纵筋;4-冠梁底面纵筋;支护桩纵筋;支撑顶面顶排通长纵筋;7-支撑顶面顶排通长纵筋
eq
\o\ac(○,c)
eq
\o\ac(○,c)
eq
\o\ac(○,a)
eq
\o\ac(○,c)
筋应通长设置;对于多跨支撑,
eq
\o\ac(○,c)
L
L
GB
本图仅示意了冠梁的外围箍筋,其竖向和水平向的组合箍筋应按规范要求设置。1/3
eq
\o\ac(○,c)
筋的总面积为
eq
\o\ac(○,a)
1600mm
eq
\o\ac(○,c)
筋应通长设置;对于多跨支撑,
eq
\o\ac(○,c)
L
L
GB
本图仅示意了冠梁的外围箍筋,其竖向和水平向的组合箍筋应按规范要求设置。bcd8.3.7 当冠梁、腰梁的高跨比小于
且跨度大于
时支座宜做加腋处理,如图
25
所示:26DB4404/T
—2023图图24 角撑与冠梁、腰梁连接处加腋示意图1-角撑箍筋非加密区;2-角撑箍筋加密区;3-腰梁冠梁箍筋加密区;4-腰梁冠梁箍筋非加密区;5—计算箍筋加密区的中线
)。
La
4C20@200
La
La
50010-2010
27DB4404/T
—2023图25对撑与冠梁、腰梁连接处加腋示意图1-非加密区;2-箍筋加密区
b
);
La
La
50010-2010
8.3.8冠梁、腰梁在
90
所示做法,纵筋布置宜采用图
法。a
图
冠梁、腰梁在
90°转角处的箍筋布置做法1-
梁箍筋;2-L1/4加密箍筋;3-L2/4加密箍筋
L1L228DB4404/T
—2023a
eq
\o\ac(○,a)
eq
\o\ac(○,、)
eq
\o\ac(○,a)
eq
\o\ac(○,、)
图27
冠梁、腰梁在
90°转角处的直筋布置做法1-挡土侧;2-梁纵筋;3-开挖侧
8.3.9 置和锚固宜符合下列规定:a)
8.3.6
纵筋宜位于对撑的顶面一排纵筋之下,八字撑的底面一排纵筋宜位于对撑的底面一排纵筋之上,伸进对撑内的长度均不宜小于L;b)
梁内的长度均不宜小于
L;c)
其它层八字撑的顶面一排纵筋宜位于对撑的顶面一排纵筋之下,八字撑的底面一排纵筋宜位于对撑的底面一排纵筋之上;八字撑的所有纵筋伸进腰梁内的长度均不宜小于L。d)
伸进支座内的长度均不宜小于L。8.3.10冠梁、腰梁和支撑的纵筋连接宜符合下列规定:a)
靠基坑外侧的最外排纵筋、腰梁靠支护桩侧的最外排纵筋进行俯焊连接,如图
28
所示。b)
纵筋进行俯焊连接,如图
28
所示。c)
除上述
a~b
连接区段应避开节点,且宜选择在弯矩较小处,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筋连接率宜小于
。29DB4404/T
—2023图28 冠梁、腰梁、一层对撑和角撑部分纵筋焊接的要求1-基坑外;2-基坑内;3-跨中线;4-同一位置的纵筋焊接率不小于50%;5-单面俯焊,焊接长度12d;8.3.11 腰梁与支护桩的连接宜符合图
所示做法。图29 腰梁与支护桩连接做法示意1-支护桩中心线;2-与腰梁一起浇筑混凝土;3-素混凝土;4-腰梁配筋8.3.12 冠梁、腰梁、支撑的箍筋设置宜符合下列规定:a)
冠梁的外箍直径宜比内箍直径大
1~2
级;其它编号相同的梁、撑的箍筋直径、肢数宜相同;b)
受均布荷载作用时宜根据不同的剪力确定近支座
L
处、近跨中
L/2
处的箍筋间距,如图
31
所示。c)
支撑和腰梁的箍筋肢数和组合宜采用图32333435所示方式。d)
兼做栈桥梁的支撑在集中重处应设置附加箍筋或吊筋,如图
37
所示。e)
不兼做栈桥梁的支撑在集中重处的箍筋设置可用图
38
所示做法。30DB4404/T
—2023图 受均布荷载作用时宜根据不同的剪力确定近支座
处、近跨中
l/2
处的箍筋间距图示1-支座中心线;2-梁纵向钢筋图31 受集中荷载作用处受集中荷载作用处,应根据具体剪力变化情况确定箍筋间距变化处与支座的距离图示1-支座中心线;2-梁纵向钢筋a
2i+j=1图32 梁、撑竖向
5
肢箍组合示意
31DB4404/T
—2023图33 梁、撑竖向
6
肢箍组合示意图34梁、撑箍筋不提倡做法示意-1图35 梁、撑箍筋不提倡做法示意-232DB4404/T
—2023图36 梁、支撑受集中力作用下设置附加箍筋示意1-稳定撑或次梁的宽度;集中荷载处;支撑;支撑上下纵筋及腰筋;5-抗拉附加箍筋净距≧60cm
60mm
图37梁、支撑受集中力作用下设置吊筋示意1-稳定撑或次梁的宽度;集中荷载处;支撑;支撑上下纵筋及腰筋;5-吊筋
33DB4404/T
—2023图38 梁、支撑受集中力作用下设置箍筋示意1-稳定撑或次梁的宽度;集中荷载处;支撑;支撑上下纵筋及腰筋;5
-稳定撑宽或次梁梁宽范围内箍筋
8.3.13 腰梁在基坑阳角处的做法宜符合图
所示做法。图图39 阳角处支撑与腰梁连接做法示意1-基坑外;基坑内;腰梁;4-支撑;5-见设计文件要求;6-
C20@250
锚入两侧支撑长度各为400mm;7-侧向开口箍筋
C10@2008.3.14 八字撑与对撑连接处防止八字撑纵筋压屈的措施应符合图
40
所示做法。34DB4404/T
—2023图40 防止八字撑纵筋压屈措施示意1-对撑;2-设计加强筋;八字撑;对撑配筋;侧向开口箍筋;6-八字撑纵筋8.3.15 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在现场对接焊连接宜采用图
42
所示做法。图41 钢管塞焊连接示意1-塞焊;2-10mm厚内衬板;3-贴角焊缝35DB4404/T
—2023图42 钢管坡口焊连接示意1-坡口熔透焊;2-10mm厚内衬板;3-贴角焊缝8.3.16 钢管混凝土柱进入支撑、栈桥梁的做法宜符合下列要求:a)
进入一层非栈桥梁的支撑宜采用图
所示做法;b)
进入一层以下支撑宜采用图
44
所示做法;c)
宜根据钢管外径
d
和节点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N的大小,按下列要求选择钢管混凝土柱进入一层栈桥梁的做法:1)
对于
d=500mm
的钢管混凝土柱,当
Nkc≤3500kN
时,采用图
45
做法;当
Nkc>3500kN
应采用图
d=500mm
且
Nkc≤3500kN、d=600mm
且
Nkc≤4000kN、d
且
Nkc≤4500kN
的节点,均宜采用图
所示做法。2)
对于
d=500mm
且
Nkc>3500kN、d
且
Nkc>、d=700mm
且
Nkc>
的节点,当栈桥梁为一字形连接节点时宜采用图
T
字形连接节点或十字形连接节点时宜采用图
47
做法。d)
Nkc为节点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限值。36DB4404/T
—2023a
图43
钢管砼柱进入一层非栈桥梁连接节点做法示意1-支撑顶面;2-钢管外径;3-焊接;4-Q345
钢板;5-
C25
环形钢筋图44
钢管砼进入二层及以下支撑连接节点做法示意1-支撑顶面;2-钢管外径
43
图45 钢管砼柱与栈桥梁连接节点做法示意1-栈桥梁顶面;2-钢管外径37DB4404/T
—2023b
43
图46 钢管砼柱与一字形栈桥梁连接节点做法示意1-钢管砼柱;2-栈桥梁;钢管外径 钢管砼柱与
T
形、十字形栈桥梁连接节点做法示意1-钢管砼柱;2-栈桥梁;钢管外径;4-梁或撑8.3.17 支撑纵筋在钢管混凝土柱处的布置和防压屈措施应符合图
48
所示要求。38DB4404/T
—2023图48钢管柱处防止支撑纵筋压屈措施和支撑纵筋布置示意1-钢管立柱,d
为立柱外径;2-支撑顶面纵筋;支撑侧面纵筋;4-侧向开口箍筋,C10@≤200;底面纵筋;6-首层支撑;二层及以下支撑a
eq
\o\ac(○,a)
设计需要的支撑通长面纵筋;
eq
\o\ac(○,b)
设计需要的支撑通长底纵筋;
eq
\o\ac(○,c)
设计需要的支撑侧向通长纵筋;
eq
\o\ac(○,d)
20mm
8.3.18 格构柱角钢与角钢之间的焊接连接宜采用图
露,不应被缀板覆盖。缀板的设置位置宜避开支撑纵筋连通区。图49 格构柱的角钢连接示意39a
DB4404/T
—20231-格构柱角钢;2-两相互垂直边均塞焊;3-焊接;衬板角钢的型号尺寸同格构柱角钢;5-角钢应截角,使其与格构柱角钢紧密相接;6-贴角焊缝;
l1-角钢肢长;t1-角钢厚度
8.3.19 格构柱的摆放方向、对撑和角撑的纵筋布置和防压屈措施均应符合图
所示要求。
0.85
0.85
1-设计箍筋;2-设计纵筋;3-对撑、角撑;4-对撑、角撑配筋示意a8.3.20
51~图
52
所示思路,采取加大支撑截面或局部加大支撑截面等措施进行处理,必要时还应将稳定撑调整至立柱位置上。立柱与支撑的连接段应清理干净,不应夹杂泥浆、泥块和杂物。图51立柱偏位时对撑、角撑纵筋布置示意1-对撑、角撑40DB4404/T
—2023图52立柱摆错方向时对撑、角撑纵筋布置示意1-对撑、角撑8.3.21 宜
53所示做法。当采用二次安装模板、二次浇注混凝土的水平界面以及分段浇筑混凝土的支撑、冠梁、腰梁的竖向施工界面施工时,应及时清理已安装钢筋表面的水泥浆并对先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做凿毛处理。图53 位于支撑、冠梁和腰梁中部的混凝土板设置封面模板示意1-对拉螺杆;2-螺帽;3-垫板;4-撑杆;t-板厚;b1-封面模板宽度;b2-支撑、冠梁和腰梁的宽度
8.3.22 混凝土浇筑后宜用湿麻袋包裹养护
7
8.4 钢板桩加钢内撑8.4.1 采用钢板桩支护结构的基坑工程宜符合以下规定:41DB4404/T
—2023a)
基坑环境等级宜为二级~三级,当采用静压法的沉桩施工与拔桩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可控时,周边环境等级可为一级;b)
多支点基坑的开挖深度不宜大于
10
m,无软土悬臂式钢板桩的基坑开挖深度不宜大于
土分布区悬臂式钢板桩的基坑开挖深度不宜大于
;c)
有支点基坑的钢板桩顶部宜设置悬臂段,悬臂段长度从一层支点中心计起宜为
0.8m~1.2m;d)
采用钢管对撑和钢管角撑的杆件节数不宜多于
4
节,总长度不宜大于
48m。8.4.2 碎石土层时,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8.4.3 选择钢板桩的沉桩方法除应符合
8.1.1
的要求外,尚宜考虑沉桩和拔桩施工产生噪声、振动以及地基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8.4.4 下列数据且应结合具体工程的试桩情况进行调整:a)
振动沉桩法和静压沉桩法适用于实测标贯击数小于
25
的砂土、实测标贯击数小于
50
和黏性土地层;b)
高压射水辅助沉桩法适用于实测标贯击数大于
的砂土、实测标贯击数大于
性以及碎石土地层;c)
螺旋钻辅助静压沉桩法适用于实测标贯击数小于
75
击且最大粒径小于
75mm
的碎石土地层;d)
预钻孔的引孔直径宜比钢板桩宽度小
mm
~100mm,施工过程宜随钻随打。8.4.5 当设计需要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提高坑底以下软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时宜符合
8.1.4
要求。8.4.6钢板桩断面形式宜采用
U
U
H
更合适的组合型式。a)U型 b)宽幅“U”型钢板桩和
“H”型钢组合型图54 钢板桩常用截面形式示意1-锁扣中心(开口面);背口面8.4.7 计算
U
型钢板桩的抗弯刚度时应对每延米钢板桩的截面惯性矩乘以折减系数,其值宜借鉴
0.7~0.8。宜对截面惯性矩和截面积等参数进行折减。8.4.8 钢板桩加钢内撑的基坑支护工程采用材料宜符合下列规定:a)
钢板桩宜采用
Q235B
型钢材,立柱、对撑、角撑和腰梁宜采用
Q355B
型钢材,连接板的钢材b)
标准图的要求。42DB4404/T
—20238.4.9 钢内撑结构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a)
各层支撑构件的位置、高度应与基坑环境、土方开挖方式和土方运输路线协调;b)
各层支撑构件应避开主体结构的墙、柱等竖向构件;c)
钢柱布置应避开工程桩,且宜使支撑各跨的跨度相近;d)
各层支撑构件的中心线宜在同一竖向平面内;e)
各层支撑的对撑、角撑布置宜各自形成独立的稳定体系,且宜符合下列规定:1)
应避免土压力荷载作用在稳定撑上;2)
单层对撑的结构平面宜参照图
55(a)所示布置,多层对撑的结构平面宜参照图
55(b)所示布置,每隔不大于
36m
的对撑结构应设置一组独立的稳定体系;3)
单层角撑的结构平面宜参照图
56(a)所示布置,多层角撑的结构平面宜参照图
56(b)所示布置,稳定撑应有一端位于相对稳定点上;4)
当采用图
55(b
(b
要求;5)
阳角处支撑布置宜能够约束水平向的双向变形。a)
需要设置栈桥时,栈桥部位的支撑宜采用混凝土结构;b)
当基坑形状不利于钢内撑布置时可局部采用混凝土支撑,或采用其它更合适的支护结构;c)
对于顺拆支撑,支撑与其下方在拆撑前施工的结构面净距不宜小于
1m。(a)单层对撑(b)多层对撑图55 对撑结构独立稳定体系平面布置示意1-腰梁;2-独立稳定体系加强撑;3-对撑;4-稳定撑
a4m43DB4404/T
—2023(a)单层对撑(b)多层对撑图56 角撑结构布置示意1-相对稳定点;2-腰梁;角撑;4-稳定撑a
图57
钢柱与多层钢支撑的位置关系示意1-工字钢稳定稳;型钢柱;3-对撑或角撑
a
b
8.4.10 钢柱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a)
钢柱宜选用等边宽翼、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
250mm、翼缘板厚度不宜小于
12mm
的
H型钢;b)
各层钢柱的受压计算长度均宜取
倍开挖层高;c)
钢柱宜按压弯构件双向偏心受力计算,双向附加偏心距的取值均宜取计算长度的
1%;44DB4404/T
—2023d)
H
型钢柱的连接宜采用图
所示做法。图58 钢立柱的
H
型连接大样1-腹板塞焊处内衬板;2-翼缘板塞焊处内衬板;3-型钢腹板;4-型钢翼缘板;5-塞焊;6-翼缘板或腹板;7-16mm厚内衬板;8-贴角焊缝;9-坡口熔透焊;10-10mm厚内衬板;A-A为现场对接塞焊示意;为工厂对接坡口焊示意8.4.11 单层支撑的
H
型钢柱与
H
型钢稳定撑的连接应采用图
所示做法,且宜符合下列规定:a)
4
根不等边角钢连接件总截面抗拉承载力设计值宜符合下列要求:4𝐴s1𝑓1
≥
s2𝑓2
(6)式中:𝐴s1—不等边角钢的截面积𝑓1—不等边角钢的抗拉强度设计值𝐴s2𝑓2—钢柱上各钢支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的大值b)
4
根不等边角钢连接件与
H
型钢柱和
H
型钢稳定撑的焊接连接宜符合下列规定:1)
角焊缝的焊脚高度
hf1和
h均宜取各自连接部位的最小板厚减
,当连接部位的最小板厚不大于
;2)
角焊缝的长度宜符合焊缝抗剪承载力设计值不小于不等边角钢抗拉承载力设计值的要求,经计算确定;3)
当不等边角钢与
H
型钢稳定撑上下各两道俯焊角焊缝的长度不满足计算要求时,设计宜采取避免仰焊的补强焊接措施。45DB4404/T
—2023((a)-不等边角钢与稳定撑焊接
(不等边角钢与柱焊接图59 单层支撑
H
型钢柱与
H
型钢稳定撑焊接连接示意1-H型钢柱;2-不等边角钢连接件;型钢稳定撑;8.4.12 当对撑与稳定撑、角撑与稳定撑作用在型钢上的自重标准值不大于
,多层支撑
H
型钢柱与工字钢稳定撑的连接宜采用图
所示做法,且宜符合下列规定:c)
Q355B
-12×150(mm连接腹板宜用
型钢板、厚度
10mm,长宽等尺寸应按图示由实测确定;d)
承压板与
H
型钢翼缘板的焊接宜采用四边角焊,压顶板与
H
型钢翼缘板的焊接除图
中
A-A剖面所示的局部塞焊外其余宜采用四边角焊,焊脚高度
hf1等于连接板的最小厚度减
2mm;压顶板与工字钢上翼缘板的焊接、斜拉板与工字钢腹板和工字钢下翼缘板的焊接均宜用双面角焊,焊脚高度hf2为7mm;斜拉板与压顶板、斜拉板与斜拉板之间的塞焊缝宽度和高度均宜取12mm;承压板之间的连接腹板与承压板和Hhf2为7mm,焊接范围如图63所示;a)
承压板下边和压顶板下边与
H
型钢柱翼缘板的仰焊角焊缝宜按
的
3
款要求进行检查;b)
7mm,且应按
的
3
款要求进行检查。46DB4404/T
—2023a
图图60 多层支撑
H
型钢柱和工字钢稳定撑连接示意1-H型钢柱;2-工字钢稳定撑;3-承压板;4-压顶板;5-斜拉板;6-承压板腹板;7-塞焊
8.4.13 钢支撑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a)
单节对撑和单节角撑宜采用钢管撑或
H
型钢撑;b)
多节对撑和多节角撑宜采用钢管撑,连接应采用法兰盘;c)
稳定撑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1)
单层支撑的稳定撑宜采用
H
型钢撑,H
型钢稳定撑的翼缘板宽度宜比
H
宽度小
50mm,H
型钢稳定撑自身连接宜采用图
所示做法,连接处与集中力的距离宜在
1.0m~1.5m
范围;2)
多层支撑的稳定撑宜采用工字钢,工字钢稳定撑的腹板厚度不宜小于
9mm,工字钢稳定撑自身连接宜采用图
所示做法,连接处与集中力的距离宜在
1.0m~1.5m
范围;3)
工字钢稳定撑的上下翼缘板均宜设置水平缀板,水平缀板的钢材型号宜与工字钢的钢材型号相同,水平缀板的截面尺寸均宜为-10×200()、中心距可取
10
倍~12
钢翼缘板的宽度、与工字钢的连接宜采用图
63
所示做法;4)
稳定撑在支座处宜设置抗压加劲板,如图
所示;d)
对撑和角撑与稳定撑的连接宜采用图
所示做法;e)
总长度大于
24m
的对撑和角撑宜按下列要求施加预压力:1)
当坑后无软土时施加预应力值宜为轴力标准值的
80%,锁定值宜为轴力标准值的
60%;2)
当坑后有软土时施加预应力值宜为轴力标准值的
60%,锁定值宜为轴力标准值的
40%。47DB4404/T
—2023f)
当钢支撑的总长度大于
、室外环境气温≥30°C
时,应对钢支撑的外表面涂反光的浅颜色。a
图61
H
型钢稳定撑自身连接示意1-坡口焊;2-上翼缘板垫板:厚度10mm,长度50mm+50mm;3-腹板连接板t1;塞焊;5-下翼缘垫板:厚度10mm,长度50mm+50mm
-2mm
48ab
DB4404/T
—2023图62
工字钢稳定撑自身连接示意1-翼缘板连接板t1;2-腹板连接板t2;3-塞焊;4-垫板:厚度10mm,长度50mm+50mmt1=btf/(b)式中:b为工字钢翼缘板宽度;c
-2mm
a
图63
工字钢稳定撑设置水平缀板示意1-水平连接缀板10mm×200mm;2-工字钢稳定撑中心线;3-工字钢稳定撑
b
a1012b49DB4404/T
—2023a
图64
工字钢(H
型钢)稳定撑在支座处设置抗压加劲板示意1-工字钢(H2-工字钢(H型钢)中心线;3-抗压加劲板;4-承压板(H型钢翼缘板);
图65 稳定撑与对撑、角撑和连接板平面关系、稳定撑与对撑和角撑连接示意1-对撑、角撑;2-稳定撑;3-连接板厚度t;圆弧垫板50ab
DB4404/T
—2023
t≥ηAs1f1/(2bf2)式中:As1f—连接处的对撑、角撑和稳定撑截面抗压承载力实际值的最大值f—连接板抗拉强度设计值η=0.075cd
8.4.14 钢腰梁宜采用
H
1
根
H
型钢、2
根
H
型钢密拼、2
根
H
型钢中空双拼三者之一,如图
66
的
1-1
截面~3-3
截面所示。图66 腰梁组合形式示意1-钢腰梁;2-H型钢拼接中空钢腰梁限位板;为单根腰梁;为两根H型钢密接腰梁;C-C为两根Ha
t12mm
8.4.15 钢腰梁在施工现场的连接宜符合下列要求:a)
钢腰梁的连接位置和做法宜符合图
67
必须采用混凝土填实,如图
所示;51DB4404/T
—2023b)
钢腰梁在
90°阴角的转角做法宜符合图
所示要求。图67 现场钢腰梁连接位置及做法、与钢板桩之间空隙填混凝土示意1-翼缘连接板t=t;腹板连接板t=1.2t;3-腰梁高度范围内细石混凝土填充;4-支座中心线a
图68
钢腰梁在
°转角处做法示意1-腰梁转角加劲板;2-腰梁加劲板;3-封头板
52bc
DB4404/T
—2023
8.4.16钢腰梁与钢撑的连接宜符合下列要求:a)
钢腰梁与钢撑的连接处应设置封头板,且宜符合下列规定:1)
30~50mm宜有
30~50mm
高差;对于HH型钢撑的相应尺寸大~50mm向高度宜有~50mm2)
封头板厚度应取
2
倍钢管壁厚和钢腰梁翼缘板厚度两者的小值;3)
封头板与钢管撑的角焊缝焊脚高度宜取钢管壁厚减
2mm
6mm
时减1mm;4)
封头板与
H
型钢撑的翼缘板角焊缝焊脚高度宜取翼缘板厚度减
2mm
H
型钢撑的腹板角焊缝焊脚高度宜取腹板厚度减
2mm,当腹板厚度不大于
6mm
时减
1mm;5)
封头板与钢腰梁翼缘板的角焊缝焊脚高度宜取两者的小值减
2mm;6)
封头板应先与钢撑焊接,再与钢腰梁焊接。b)
钢腰梁与钢角撑连接处除应设置抗压加劲板外还应设置抗剪加劲板,如图
70
板应待该节点的其它焊接作业完成后再施工。c)
H
69~图
所示要求进行连接。图69 钢腰梁与钢对撑连接处设置支座处抗压加劲板、钢腰梁的竖向高度不大于钢撑时与封头板焊接位置示意1-抗压加劲板;2-钢腰梁;3-封头板;4-钢管对撑a
53DB4404/T
—2023图70钢腰梁与钢角撑连接处设置抗剪加劲板、钢腰梁的竖向高度大于钢撑时与封头板焊接位置示意1-抗压加劲板;2-钢腰梁;3-抗剪加劲板1;钢管角撑;5-抗剪加劲板2
8.4.17 钢腰梁与钢板桩的连接宜设置钢板托架,且宜符合下列要求:a)
二层及以下的钢腰梁与钢板桩连接应采用图
71
所示做法;b)
一层的钢腰梁与钢板桩连接宜采用图
73
所示之一做法之一。图71二层及以下钢腰梁与钢板桩连接做法示意1-钢板桩;2-钢腰梁;3-钢撑;4-钢板托架
72
73
,54DB4404/T
—2023abc
图72
一层钢腰梁与钢板桩连接做法示意一1-钢板桩;2-钢腰梁;3-钢撑;4-坡口焊;5-钢垫板;为钢垫板平面示意
74
69
W1
W2
W1
b
30mm
a
50mm
W2
W2
a
图73
一层钢腰梁托架做法示意二1-钢板桩;2-坡口焊;3-钢腰梁;4-钢垫板;5-封头板t=t;6-
71
70
7255DB4404/T
—20238.4.18 焊缝的质量控制宜符合下列规定:a)
坡口焊和塞焊的焊缝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角焊缝的质量等级为三级;b)
焊接质量的检查、检测应符合
GB50205-2020
的规定;c)
1.0m~1.2m检测,并经验收确认质量符合要求后才能继续挖土。8.4.19 钢构件的制作质量验收和安装质量验收均应符合
GB50205-2020
的规定。8.4.20 地下室的结构工程和防水工程施工完毕,地下室外墙与支护桩之间的空间已完成回填后方可进行钢板桩拔出施工。钢板桩拔出后留下的孔洞应及时注浆填实。8.5 SMW
工法加内支撑8.5.1 采用
SMW
工法加内支撑的基坑工程宜符合下列规定:a)
b)
15m不宜大于
30m;c)
基坑开挖深度不宜大于
12m有不少于
2/3
H
型钢腹板应切除,混凝土角撑顶面一排纵筋弯锚进冠梁的锚固长度
L,如图
所示;二层及以下的钢管对撑和钢管角撑的杆件节数不宜多于
4
节,基坑开挖的宽度不宜大于
48m;d)
基坑开挖深度不宜大于
;e)
建设场地的地层可搅拌,土质应与水泥相容。 角撑纵筋伸进冠梁内的位置和长度要求1-冠梁通长面纵筋;2-冠梁通长底面纵筋;3-冠梁非通长纵筋;4-冠梁侧面纵筋;5-冠梁箍筋;6-角撑顶面顶排通长纵筋;7-角撑底面底排通长纵筋;8-角撑箍筋;
La
La
LaLa
GB
8.5.2 施工场地大小和
SMW
工法的型钢尺寸相协调,且应符合下列规定:56DB4404/T
—2023a)
轴搅拌桩时,其直径宜比型钢的截面高度大
150mm;b)
当坑底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被动土区时,水泥土墙和被动土区加固宜采用相同的搅拌工艺;c)
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和施工尚宜符合
8.1.4
要求。8.5.3 SMW
工法的型钢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a)
宜采用
H
型钢、
b)
型钢宜密插布置,净距不宜大于
300mm;c)
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计算只考虑型钢的贡献,不考虑水泥土搅拌桩的贡献;d)
型钢的总长度和截面尺寸宜根据现行规范规定的各种稳定验算、截面承载力和变形验算确定。8.5.4 SMW
工法的型钢连接应采用设置衬板的对接焊。在工厂的对接宜采用坡口熔透焊,在施工现场的对接宜采用塞焊熔透焊,如图
所示。且宜符合下列要求:a)
需要焊接的型钢应先焊接后吊装插入,不应在吊装插入过程中进行焊接作业;b)
每根型钢的对接焊缝不宜多于
2
c)
当设计已规定对接焊缝与最大弯矩处的距离大于
2m
则应采用一级焊缝。8.5.5 支撑的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a)
首层支撑宜采用混凝土撑,当短边部位采用混凝土板撑,宜采用图
75
所示做法;当短边部位采用混凝土角撑时,宜采用图
所示做法;b)
采用钢角撑,如图
76
所示;c)
混凝土冠梁的水平向宽度不宜小于
1200mm,高跨比不宜小于
;d)
,为支撑外径)的尺寸协调,保证两者之间有足够的焊接空间。图75首层支撑平面布置示意1-混凝土冠梁;2-混凝土板稳定撑;3-混凝土板撑;4-混凝土对撑1;混凝土对撑2
a
bL0.3L,cb
5m57DB4404/T
—2023图76 其它层支撑平面布置示意1-钢对撑;2-混凝土腰梁;3-钢角撑
a
8.5.6 支撑、冠梁、腰梁和节点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a)
冠梁复合箍筋设置宜采用图
间距约为
150mm;b)
首层混凝土对撑的纵筋伸进冠梁内的位置和长度宜符合图
要求;c)
板撑的钢筋布置、与冠梁的钢筋位置关系宜符合图
79
要求;d)
冠梁、腰梁在
90°转角处的箍筋布置、纵筋布置宜符合图
和图
的要求;e)
8.3.10
规定;f)
钢撑的选型和连接宜符合
8.4.13
规定;g)
宜有可靠措施保证混凝土腰梁在竖向和水平向的稳定性;h)
的要求,预埋件与钢撑的连接宜符合
8.4.16
的规定。图77 冠梁复合箍筋设置示意1-冠梁顶面纵筋;2-冠梁最外围箍筋;3-冠梁侧面纵筋;4-构造筋;5-冠梁底面纵筋;6-H型钢;7-构造筋a
58DB4404/T
—2023abc
图78
对撑纵筋伸进冠梁内的位置和长度要求1-冠梁通长面纵筋;2-冠梁通长底面纵筋;3-冠梁非通长纵筋;4-冠梁侧面纵筋;5-冠梁箍筋;6-对撑纵筋;7-对撑箍筋;8-H型钢
La
La
LaLa
50010-20102015
图79板撑纵筋排列、伸进冠梁内的位置和长度要求1-H
La
La
La
d
La
8.5.7 需要设置立柱的
SMW
工法基坑工程应符合
8.4
节要求;8.5.8 59DB4404/T
—2023检测合格、验收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型钢应在水泥土搅拌桩施工结束后、水泥土中的水泥终凝前插入到位。8.6 桩锚支护和土钉支护8.6.1 层。不宜用于下列工程:a)
锚杆穿越范围内上部存在对变形敏感的建(构)筑物;b)
锚杆锚固段为淤泥和有机质土层、深厚填石层及松散的新近填土层、含承压水砂层。8.6.2 当基坑支护采用桩锚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
竖向支护结构应根据环境条件、地层条件和基坑深度等情况选择相应的围护结构;b)
锚杆穿越用地红线或锚杆穿越范围内的地块可能存在后期开发时,应选用可回收锚杆;c)
锚杆应采用套管护壁成孔工艺;d)
锚杆应采用二次压力注浆工艺;e)
应考虑锚杆预应力竖向分力对支护桩承载力、腰梁与支护桩的连接处的影响。8.6.3 锚杆杆体材料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a)
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b)
可回收锚杆杆体应采用无粘结钢绞线;c)
轴向拉力设计值较低的锚杆可采用
、
普通钢筋。8.6.4 锚杆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
锚固段应设置在稳定地层中;b)
锚杆的竖向间距不宜小于
2.5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
1.5m,当锚杆间距较小时,应调整相邻锚杆倾角或加大锚杆长度,将锚固段合理错开布置。c)
第一排锚杆锚固段最小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
4.0m,对于扩孔型锚杆不宜小于
7.0m;d)
锚杆倾角宜取
25JGJ/T282-20127.0m8.6.5 锚杆的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a)
锚杆杆体外露长度应满足张拉锁定和再张拉的要求;b)
锚杆定位架应沿锚杆长度方向每隔
~2.0m
设置一个,钢绞线束数多于
3
束时宜取小值;c)
锚杆孔径宜取
130~180mm,扩孔型锚杆孔径宜取
~500mm。8.6.6
M20杆的锚固体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8.6.7 锚杆成孔应符合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专业版:消防系统专用水泵安装协议
- 2024年子女赡养父母协议
- 绿色和生物多元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皮肤病药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无涂层间歇性导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大豆保健食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2024年专业咨询服务采购协议
- 2024年供应链保密合同
- 借壳上市合作交易协议
- 2024年实验室设备安装与验收合同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副省级)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3年中央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B卷)
- 手机摄影PPT学习课件(摄影的七大要素)
-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分析
- 多品种共线生产质量风险评价
- 【MBA教学案例】从“虾国”到“国虾”:国联水产的战略转型
- Unit-1--College-Life
- 医院车辆加油卡管理制度
- 平面四杆机构急回特性说课课件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 岗位价值评估表(共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